唐朝第一次迁都至洛阳,是因为武则天登基做了皇帝,改“唐”为“周”,定都在洛阳,名义上不算迁都,而应该是“定都”。但是武则天的登基并没有造成朝廷太大的动荡,并且“武周”只存在了一世,所以很多人觉得武则天就是唐代的皇帝,其实个人觉得不是,按照朝代算,武则天算是开国皇帝,建立的是自己的朝代“周”朝!但很多史学家不承认武则天的“周”为独立的朝代,而是唐朝的一部分,因为武则天最后还是传位给了李显,并没有传位给武氏族人,所以武则天算是为李唐守江山,只因为她姓武不姓李,所以无法沿用“唐”的国号,只好自己建立“周”···武则天退位后传位给其儿子李显,李显登基后又将“周”改为“唐”,武则天驾崩后,李显才正式宣布迁都回长安···所以一定要算是迁都的话,也是李显在洛阳登基,将京都迁回长安。所以如果要问迁都的原因,那只能算是“朝代的更替”了。虽然更了一下,又更回来了!京都也是迁了一下,又迁回来了!
第二次迁都是在唐末
公元904年,在位的皇帝是唐昭宗李晔(867~904)。当时的唐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唐昭宗根本没有实权,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唐昭宗被当时最大的藩镇朱温控制着。朱温为了篡权,先杀掉宫里所有宦官,再不顾大臣反对迁都洛阳,接着镇压各地藩镇,最后又于天佑元年(904年 )杀害了唐昭宗,立唐昭宗的第九子李柷为皇帝,仅仅三年后,李柷被废,次年被杀,享年17岁,唐朝灭亡了。
所以,唐朝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904年二次迁都洛阳。
唐朝的都城有两个,分别是长安和洛阳。
1、长安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
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
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2、洛阳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
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
扩展资料:
公元618年,李渊建唐,都是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是,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他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
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
安史之乱之后,唐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唐朝时期,东西洋并重,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长安城由郭城、宫城、皇城三部分构成。宫城位于郭城北部中央,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皇城接宫城之南,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四条,东西向大街十一条。明德门至皇城正门朱雀门的朱雀大街位于全城中轴线上,宽达150余公尺,是今北京东西长安街宽的两倍。
其他通城门的大街也多宽在百米以上。垂直交错的大街将郭城划分为108个封闭式的里坊,坊内有民居、官衙、寺观等。
唐贞观后对长安宫室进行增建,贞观八年(634年)于太极宫东北的龙首原高地上建永安宫,次年更名大明宫。
龙朔三年(663年)后这里成为主要朝会之所。玄宗时又于藩邸兴庆坊建兴庆宫。此外,唐长安城的东南隅,还有风景游览区曲江池,将风景区与都城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个创举。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规划严谨,街坊整齐。其布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大影响。
文献记载长安的西市附近集居了许多中亚和西亚的「商胡」、「胡客」,其西南相邻的崇红坊,还设有波斯教寺。当时这一带为中西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中心。
洛阳方面,唐武德四年(621年)曾废除东都,毁洛阳宫厥。至显庆二年(657年)恢复东都。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称神都,天授元年(690年)建都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复称东都。
洛阳郭城平面接近长方形,周长约28公里。设八个城门,东、南各三门,北面二门,西面无门。宫城位于郭城西北角,东宫在宫城之东。
皇城绕宫城东西南三面修筑。宫城北部有曜仪、圆壁二城。皇城之东又有东城,东城之北有储存粮食的含嘉仓城。郭城内由垂直交叉的道路划分成若干方形或长方形里坊。
北通皇城正门的定鼎门大街宽121公尺,是全城最宽的街道,其余连接城门的街道宽41-59公尺。里坊有坊墙,四面设门,内设十字街。
据考证,洛水北有二十八个坊、一个市,洛水南有八十一个坊、两个市,共一百零九个坊、三个市。
总之,长安、洛阳为当时中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名城,可惜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连年战争,使两京受灾惨重,故唐以后已难复旧观。
——唐朝
大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时代,是封建王朝的顶峰,从安史之乱之后开始走向没落,做为政治经济中心富庶的长安城,就变成了各方势力角逐争夺的中心。其中有六次彻底沦陷。
第一次是公元755的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的昏聩失策,致使本该镇守潼关的唐军主力出关决战,遭敌全歼,玄宗出逃蜀地,自公元618年李渊开始定都,之后历经124年繁华的长安城被叛军第一次攻陷
第二次是763年,长期的平叛战争,使本来在西北防御吐蕃的边军,调往藩镇征战,边镇只剩些老弱残兵,吐蕃趁机率吐谷浑,党项,羌,氐20万进攻长安,当时的唐代宗吓得要死,赶忙逃到了陕州,长安再次陷落。
第三次是公元783年,唐朝此时经过安史之乱的打击,政治更加腐败,朝廷应有的威望,已经丧失殆尽,军阀之间互相征伐,待兵强马壮就开始反叛朝廷,唐德宗在讨伐李西烈叛乱时,调遣关内泾原兵5000平叛,这些人路过京师,就索要犒赏,不给于是兵士哗变,攻进长安,大肆劫掠,皇帝再次出逃
在这之后的长安城度过了百年的平静时光,一直到黄巢起义
这是第四次,公元880年,黄巢率军绕禁坑小路进到潼关后,夹攻潼关,唐军溃败,唐僖宗带着眷属逃往成都,黄巢率军数十万入城 ,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占据长安,
公元883年第五次沦陷,唐朝宦官杨复光招沙坨首领李克用攻击黄巢,李克用联合唐河中,易定,忠武等镇唐军进攻长安,黄巢大将尚让率军15万迎战,结果大败,黄巢率残部退守河南,李克用攻占长安,开始残害百姓,烧杀抢掠,长安城被劫掠一空
第六次是904年,军阀朱温控制了唐朝廷,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时拆长安城宫室房屋,将木料从渭水运往长安,至此从先秦到唐末一直做为13朝国都的长安,就此陨落,在也没有成为首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唐朝定都于长安,起名时有长治久安之意,在封建主义社会鼎盛时代的长安城市规模可以算得上世界之最,坐北朝南的长安城整体规划犹如棋盘一般方方正正,以明德门到太极宫之间朱雀大街的这条直线为界城市左右对称。
利用南北的11条主街和东西的14条主街,按区域的使用途径的不同划分出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展现出了唐朝时期的建筑艺人们的精湛技艺和规划水平,强盛王朝的伟大气魄得到了体现。
那么这么大气的长安城究竟有多大?以北京为参照的话,比北京大了一倍多;若是以同时期的四大古国罗马为参照,比它整整大了7倍有余,整个长安城的面积达到了84平方公里左右。
长安城内小商小贩多,商业市场十分繁荣,城市之中在籍在册的中国人超过了一百万。这还没有算上当时向往大唐盛世而过来交流的数万外国人,他们也长住在长安城内学习和吸取大唐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外国人大部分都来自亚洲地区的国家,他们不仅来学习,也带来了丰富多元的异国文化,促进了唐朝经济上的发展。
人多的地方消费就多,唐朝对于商人出生的人还没有后世中的那么鄙视,为商之人还是很多的,专门还在外郭城设了“东,西”二市,这二两个市场就相当于现代一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商业活动都在这个市场之内进行,那么这个市集有多热闹呢?有记载,长安程的元宵节晚上会举行灯会,所以百姓们都会上街来赏灯,大街上甚至会走着走着就被人群给挤到半空,然后被夹行几十步。
文历之中有记载,东西两市各有二百二十行,一共就是440行了,咱们俗语之中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起源于此,在这些行当之中不仅有衣、食、住、行、乐,简直就是包涵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对于市集的管理业十分规范,比如和现代的城管要求一样不允许有正式店铺的人在道路边占用公共位置,再造偏铺。通过这一系列的法令来让整个城市的市容保持整洁,这繁华的城市已经可以窥见一角了。
可惜,如此繁华的长安城在唐朝末年,被后梁太祖朱温下令拆毁,曾经宏伟壮丽的城池已经永远的消失了。
唐朝的首都是长安,中间有一段时间迁移到了洛阳,不过严格来讲,那段时期是女皇武则天在位期间,武则天改国号为武周。与其说洛阳是唐朝的首都,倒不如说洛阳是武周的首都。历史上洛阳一直都是作为唐朝的陪都而存在的。
长安是唐朝的政治中心,但洛阳对唐朝而言也很重要,这里是唐朝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武则天当上李治的皇后没多久,就跟李治一起移居到了洛阳。后来武则天当了女皇帝,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直到705年武则天在洛阳的上阳宫去世,她前前后后在洛阳大概生活了差不多有四十八年的时间。
长安的历史地位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安还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1 古都往事多
踏上这座位于秦川大地的关中古城时,己是傍晚时分。陕西平原的日落比南方要迟得很多,下午七点的天依然透着亮,悠悠然不肯隐去。
我站在西大街的鼓楼上,这里位于西安市中心,修筑于明洪武年间,是西安市的地标性建筑。每日傍晚,明城墙内便会击鼓报时,与对面的钟楼呼应成"晨钟暮鼓"。悠悠岁月里,这鼓声穿越时空遥遥而来,提醒着世人朝代更迭,人事变迁。
登楼凭栏,可以眺望到整个古城的景色。抬头是浩瀚苍穹下的古人旧事,低头是回民街川动不息的今时今日,过往与现代在这里结合成奇特的景致,让人突生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感。
从公元前1057年的西周开始,先后有秦、汉、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立业,历时长达1140年之久。十三朝古都,万篇长言不能及,它的本身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史书,你可以走近它、抚摸它、赞叹它,却永远也无法真正了解它。但这书缝里是潜藏着的汉时明月、唐时荣光的,它的微光,足以穿过千年时空指引我走向它,像走近一位褪去一生荣光的长者,小心翼翼,心怀激越。
倚靠古城的砖墙上,夕阳的余晖让这座古老的城市染上一层温润的金黄。用手去感知它的温度,彼时时空淡去,侧耳倾听,仿佛听见有人青衫束冠、踏马而来。
这是盛世长安,是大唐王朝。
2 长安古意深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要还原唐时长安城的热闹繁华,必定得先看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写这首诗的时候,卢照邻只有十八岁,刚中进士,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邓王的王府担任文学属官。
这位初唐时期的年轻诗人像往常一样在长安城里游走,看到大街上王公贵族的白马香车络绎不绝,街道两旁花鸟同舞,府第里雕栏画阁高耸入云,茶肆妓院歌舞升平。 这些让人目不睱接的画面在诗人眼前次第铺开,被写进歌行里,为后世的我们真实的构筑出一幅帝都生活的辉宏画卷。
这里要说一下,现在明城墙以内的地区,其实是明代人建立的都城,取名为西安,意为西边永固,长治安宁的意思 。而在明朝以前,这是叫长安,是皇城的位置。唐时的长安城总面积大约是当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十倍,城内布局规划平整、商铺林立、街市阜盛,百业俱兴,是当时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长安城由十四条横向大街和十一条纵向大街构成。其中最赫赫有名的就是南北纵向的主街——朱雀大街,也就是卢照邻诗里所写道的"长安大道"。这条街宽达150米,长5020米,可以容得下八辆马车并驾齐驱。朱雀大街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上,将长安城分为东、西两市。
在万国来朝的长安,朱雀大街是进入长安内城的唯一大道。可以想象一下,每日,随着承天门的鼓声响起,大街南端的明德门徐徐开启,城外所有远道而来的百姓、胡人以及来自中亚、波斯各国的商队开始纷纷进入这座皇城,车马滚滚,人流不息,该是怎样一翻热闹景象?纽约、东京、巴黎算什么,早在7世纪的东方,这里就己经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大都市。
当年的卢照邻行走在这条车马滚滚的朱雀大街时,看到这滚滚红尘里的万千繁华,想必也是倾心的,只是这倾心容易使人迷途。诗人总算是这热闹里的清醒者。所以他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世间所有哪有什么完美的归宿,君不曾见双宿双飞的爱情,正如这繁华盛世终归落幕一样,都是要让人嗟叹的事。
走在今天的朱雀门外,沿小雁塔一路向南,可以看到道路两旁早己被各式现代建筑取代。如果你愿意听,那古槐掩映下的石板路,在清冷路灯下,或许还在无言诉说着一些昔日的繁华和盛大。
3 盛世多风流
世人谈论唐朝,多是依据元代杨士弘《唐音》和明代高棅《唐诗品汇》中编选唐诗的标目,将其划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唐朝盛世始于贞观之治,止于安史之乱。而初唐恰恰占据了这其间100年最精华的时间段落,从太宗李世民,到高宗李治,再到女皇武则天, 得益于这些君主的治国方略,彼时的华夏民族国力强盛、气度雍容,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蓬勃生命力。
我喜欢初唐,是因为这是大唐基业的开始,这里繁华始盛,风流尽来,有往后几百年的漫漫时光供其打慢慢打磨。初唐还是带有一些慵懒任性之姿的,在前尘后事里慢慢起身,就有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气度。
而长安城作为当时的都城,得益于五华之乱后的文化交融和开放思潮,城内聚集了许多当时名动天下的诗人、学士、僧侣、名伶。彼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唐诗界的大咖们尚未出生,而唐朝的天空下己经诞生了一批像刘希夷、张若虚、骆宾王、杨炯、宋之问等风流才子,他们开创并引领了大唐王朝的文化价值取向,为唐朝辉煌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安这座城池,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风流人物所演绎许多精彩故事,才被赋予了无可取代的万种风情。唐人多奇才,因为有趣的故事太多,所以就挑一两个有意思的来和大家分享吧。
写"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泪下"的陈子昂是对初唐诗歌革新理论有着重要贡献的最为杰出的诗人,开辟了唐诗讽喻之风。但年轻时候的陈子昂绝对是个超级炫酷的富二代,他从蜀地来到长安,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得人赏识。有一天陈子昂上街,见卖琴者一把胡琴索价千缗,引人好奇围观,他灵机一动,二话不说将琴买下,并请众人明天移驾宣阳里听他弹琴。翌日很多人闻声而来争睹,他拿起胡琴说:"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贱工之伎,岂宜留心?"说着,当众将名贵的胡琴摔得粉碎,然后将他的诗文赠送给所有与会者。结果,此举陈子昂"一日之内,名满都下"。
是不是帅呆了?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陈子昂绝对是个营销界的奇才啊。当然,这样轰轰烈烈的个人秀首先得建立在自身丰厚才学的基础上,你得有足够的自信,才有任性的资本不是?
再转身回到初唐四杰来,除了之前提到的卢照邻,余下的三人是王勃、骆宾王、杨炯。我最喜欢的还是王勃。我们都知道王勃在四杰中成名最早,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他显然也是一个年少成名的任性公子哥,在沛王府任属官的时候,当时王公大臣中流行斗鸡,而这王勃呢,最经常干的事就是陪王爷斗鸡。斗就斗呗,你得知道这不是什么正经事吧?但是他偏偏还写了篇《檄英王鸡文》,结果就是把玄宗气到一怒之下把他赶出王府。
歪才也好,奇才也好,总之人家是真有才的。他的很多文章往往都是临场发挥、信手拈来却巧夺天功的佳作。关于他的故事,最有意思的当然要数《滕王阁序》的由来。话说唐高宗上元二年的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恰好王勃路过,没事就也去参加蹭饭局。 本来这次宴会阎公就是计划要让女婿吴子章在众人面前作序展示点文采,以振家风什么的。准备题序的时候,在场人因为知道主人的本意,都在那里虚情假意的表示谦让,结果就王勃傻傻搞不清楚状况,自告奋勇,提笔当场赋就《滕王阁序》。想象一下吴子章当场被王勃的秒成渣的画面,就觉得搞笑又有趣。这个世界是有天才的,你想不承认都不行。
这篇用骈体写成的诗序,笔力明快、气势浩荡,读来如漫天星辰撒落,绝对称得上是唐诗中的经典。我每次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阙诗句时,便不由得为王勃在随手间所挥就的文采所深深折服。只可惜这绝世的才华并未为他的一生带来好运,在南海溺水身亡的时候,王勃只有26岁。
初唐四杰中,除了杨炯,其余的三位都是英年早逝、命运坎坷。这似乎与时代、与个性都有某些必然的联系。他们年少成名,才华纵横,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却最终只能困于无奈的宦海现实。这是许多封建文人的悲哀。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回望世事苍茫,谁人不是沧海一粟?
4 瓷意写风骨
此次西安之行中,我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流连了很久。说它是国家书法界的殿堂级博物馆真的毫不夸张,里面收集的书法真迹真绝对能让人大开眼界。游走在碑林里,耳边听着导游录制的讲解,手里抚摸着碑林上的一笔一画,可以感受到大家们所书写的每个字迹在指间流动,这大概就是所谓艺术所带来的永久生命力吧。
初唐的大书法家跟诗人一样,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群星云集的时代。欧阳洵、虞世南、褚遂良、柳松权、颜真卿等,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如雷贯耳的大咖级人物。
不过这么多大家中,说到最有意思的,我觉得应该是张旭。套用一句导游的话来说,这个被后世尊为"草圣"的狂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唐朝艺术界的偶像级人物,只不过人家走的是摇滚路线。据《旧唐书》的记载,张旭生性好酒,每每醉后就号呼狂奔,索笔落墨。有时他老人家兴致一来,还会披发蘸墨,然后以发代笔,甩发成书。
不得不说,这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纵横上下五千年,也没能找得出几人。但因为他确实在书法上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造诣,加上他的这种狂诞不羁的风格也没真的影响到谁,世人也就任他折腾,没有以礼法拘之。
说到这里,想想好像天才总是有许多怪癖的,比如梵高日葵亲手割掉自己的耳朵送给情人,叔本华从来不让人给己理发修面。缺少点与众不同的举止,你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天才。
而张旭跟颜真卿的故事也是很有意思的。
据说颜真卿素仰张旭大名,决定辞去官职拜其为师。出身名门、家风甚严的颜真卿要去拜像张旭这样一个狂荡不羁的人为师,本身就是一件有点搞笑的事。此时的张旭己是洛阳名人,住在学生裴靖家门,天天与社会名流人士没事开开party,喝喝酒,根本懒得理这个从长安的愣头青。而生性耿直的颜真卿面对这种场面往往是参加也不是,不参加也不是,只好每天站在那里吓愣着。
但热爱艺术的人总是有着执着韧性的,不管张旭再怎么不搭理他,颜真卿始终契而不舍。后来他干脆也搬到了裴靖家赖着不走,每天缠住张旭问关于学习书法的绝窍。
张旭被缠的烦了,只丢给他四个字:勤学苦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等到颜真卿35风第二次去找张旭的时候,张旭看到颜真卿己经确实有下苦功,才终于将自己一生心得悉数传之。也直到得了张旭真传,颜真卿在书法上才真正开悟,这才有了我们后世看到"颜体"。
颠狂如张旭,你可以说他有天赋,但能够让人名留于世的一定是他对书法的执着与狂热, 是在特定领域的持之以恒的坚持。事实上,任何的成功,都只能来源于此。
5 常忆长安月
我在西安的最后一站,去的是骊山华清宫听《长恨歌》表演。
华清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风景秀丽,自成一局。这座宫殿始建于唐代初年,兴盛于唐玄宗时期。唐明皇钟爱这骊山行宫,每年十月必然来此常住一段时日。
傍晚7点,骊山的的月色开始升起。天色将晚未晚,华清宫里的灯火渐次点亮,庭园里的池水旁种满了依依杨柳。游走在亭台楼阁间,感受山风阵阵抚来,耳边听音乐响起,仿佛这月色就是当年的长安月。
单从表演上来说,《长恨歌》的演出可以说得上十分精彩。这部舞台剧直接pass掉了唐明皇跟杨贵妃故事中诸多少儿不宜情节,而把这两人的爱情美化得神乎其乎,缠绵悱恻。
且不去讨论这段爱恨的真假,只是在演出的最后,当垂垂老矣的李隆基出场的时候,我还是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悲怆之感。这种悲怆不是缘于爱情的消亡,不是因为一代美人的香消玉陨,而是你分明看到了他身后的一个盛世王朝的风华不再。安史之乱之后,那个辉煌的大唐王朝终于要走入册史,成为过往。
在陕西省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其中有整整一个展馆是用了摆放唐朝出土的物件的,里面展出的关于唐朝时期的文物无一不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先进文明,每一样在今天看来,都堪称是稀世珍品。而在唐朝过后,西安的历史似乎简单到用一句话便可以概而言之了。
盛极必衰,这是世间万物行之有道的法则。虽然道理所有人都能懂得,但这依然不能阻止后世之人对这里曾经发生过的辉煌盛世的追忆与缅怀。
初唐时期著名的宫廷诗人张若虚曾做乐府诗《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代代,江月年年,时间总是一往无前的。也许看似总无情,但要相信在这天地间,一定是有些什么东西是可以永恒不消、亘古长存的,比如对艺术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抬头望见华清池上的这一轮圆月,仿佛就是当年的长安月,总是圆了又缺,平静如水,似已看尽世间无数悲欢。
不如且斟一壶酒,与你一起在这月下,这花间,对饮成三人,寻梦回唐朝。
唐朝的首都是长安。
618年唐高祖建立大唐定都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即源于此。
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由于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和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唐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为国都,但长安一词却成为国都别称。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
布局特征
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重影响,也影响着都城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建筑布局上总要有一些原则与方法,尤其在中国古代,精神信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追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城市布局上往往都被赋予某些象征性意义,隋、唐都城规划布局仍然不能逃脱这种窠臼。以都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所谓“建邦设都,必稽玄象”的象天思想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宫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因此,唐人有诗吟“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说的就是这种布局效应。
今天边肖给大家带来大唐长安六大瀑布!希望能帮到你。
如果说大唐是中国大地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作为沦陷人数最多的朝代,大唐也写下了人间六大最不堪回首的场景,就像六首美丽的挽歌,不时让人潸然泪下,回荡在耳边。
千古恨:安史之乱,盛世唐朝走向盛世新世纪,真正把盛世唐朝的辉煌推向了巅峰。盛唐的繁荣昌盛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在长安城内,各国使节和留学生欢聚一堂,百姓过着富裕而受尊重的生活。但谁也想不到,唐朝的灾难会从唐玄宗晚年的一个错误决定开始。
任命任虎为节度使可能是玄宗晚年犯下的最大错误。过去唐朝的宰相都是由我们北京的时代任命的,因为这些官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李上台后,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节度使的威胁,就开始建议为节度使任命忠臣,因为这些官员没有资格当宰相。
由于养子王仲嗣的不服从,他接受了李的建议,提拔了安禄山、葛、高仙芝等一批胡人为将军。安禄山还用阿谀奉承的本领成功夺取了我们三镇的政权,招兵二十万。他14年没动过。要知道,以前是我们某镇人的汉人,隔几年就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因为唐玄宗以的贵妃及其家族为荣,杨继承了老李的宰相之位。安禄山等人是李一手提拔起来的,杨很不高兴,于是诸侯之间的争斗就开始了。早就野心勃勃的安禄山正在暗中准备造反。但唐玄宗几次忽略了揭露安史之乱的密报,认为有人企图陷害安史之乱。
终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渔阳崛起,二十万大军直奔长安。12月12日,曾是武则天时期北京首都的洛阳失陷。唐玄宗紧急调遣大将冯长青、高仙芝镇守潼关。这两位将军擅长打仗。他们知道只能抓远处花钱的小偷。
可惜唐玄宗听到宦官的谗言,觉得两位将军因为怕耽误战机,就把两位将军斩首了。于是葛在家养病,与安禄山不和,守潼关。葛因病上台后,继续实行坚持消耗敌人的策略。可悲的是,我听信了杨的谗言,逼着葛写了一封信,不然就为自己的罪行辩护了。葛痛哭之后,率兵出征,全军覆没。被部下出卖给安禄山,潼关失陷。
长安变得一塌糊涂,唐玄宗失去了年轻时的雄心和勇气。他没有依托长安城的深沟高墙,而是选择了夜间逃跑。第六军马谢叛变,杀了杨,哭死逃到成都。后来,唐肃宗在灵武称帝,尊称唐玄宗。
天宝十五年六月,长安失陷,安史之乱持续八年,让唐朝永盛不衰。
0兰天泪:吐蕃入侵,说起吐蕃忘恩负义,世人首先会想到文成公主在进入吐蕃时嫁给了松赞干布,带来了大量的工匠和艺人,还有生产工具和各种种子,一举改变了吐蕃的贫穷落后。从此大唐和吐蕃亲如一家,文成公主被供奉在庙里当女神。
当然,这只是一个童话的开始,但不是结束。松干布死后,他的孙子芒芒松芒继位。这个时候文成公主还活着,但是这个继承人对大唐并不友好。他不仅多次入侵唐朝诸侯国,还多次攻打唐军。因此,大唐
唐高宗将军在位第三年,吐蕃再次入侵图图浑,唐军派兵五万护送图图浑回青海。吐蕃随即调兵二十万围攻大飞川。唐军寡不敌众,战败,吐蕃取代大唐接管青海。此后,双方开始了持续多年的大规模战争。与此同时,文成公主还活着。
唐中宗景隆四年,为了和平,大唐再次答应吐蕃的求和请求,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同样,金城公主跟随文成公主,带来了大量的工匠和生产工具。但双方休战没多久,吐蕃再次入侵九曲之地。被唐军击败后,吐蕃入侵小布鲁,但被唐军击败。
唐肃宗至德元年,大唐陷入安史之乱的泥潭,吐蕃迅速出兵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大唐忙于内战,没有时间西行。大片土地被吐蕃占领,不断蚕食吞并其他小国,国力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广德元年,唐代宗肃宗驾崩,新皇帝李煜继位。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了。但刚刚入冬的长安城很快就传来消息,比寒风还要刺骨。吐蕃军队从蓝田来长安杀。此时唐军驻扎在城外,没有可用的士兵。唐代宗不得不放弃长安,逃离陕西和河南。
吐蕃统治者马仲英占领长安。15天之内,他不仅抢了很多财物,还偷了上千人。虽然最后唐军救出了几千人,但是大唐的经济损失和中国的大国脸面永远无法挽回。此时距离文成公主去世只有八十年,距离金城公主去世也只有二十年!
童话有一个美好的开始,却总是忽略了痛苦的结局。唐朝的两位公主给吐蕃带来了好处,但并没有改变吐蕃人贪婪好战的本性。也许蓝田泪的悲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03军车店:四王二帝的悲剧乱世从安史之乱开始,我们的大使就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他们的父亲去世了,他们的儿子继承了他,从而成为了国中之国。唐朝中央政府对此无能为力。说是上书要盖章,其实只是通知皇上和朝廷。
因此,唐德宗继承王位后,他试图拆散他的家庭。建二年正月,李在承德去世后,其子李上书朝廷,欲攻其父位,请田岳为其说情,但这一次,他坚决拒绝了。于是,李炼、李、李立、山南东道要求梁崇义加入叛乱。
唐德宗令幽州留守朱滔,淮西使李希烈等。一路顺风。不久,李病逝。他的儿子李娜继续领导自清军,但被军队围困。被梁崇义李希烈击败后自杀;被李的属下王杀死,要求向中央投降。当时的田悦,四镇只有韦伯,还在和中央斗,难以独唱。
眼看叛军就要全军覆没,偏偏赏赐不公平,让王和两人都非常不满,于是临危受命的田悦成功劝说他们反击。后来被称为齐王,王说,田悦叫王维,李娜叫齐王,四国联军进攻大唐。
建中三年秋,唐军主力李希烈也自称建兴王、天都元帅,公然反叛朝廷。黄河下游缓冲区的叛乱愈演愈烈。为了解决襄城之围,唐德宗命令靖远出去救姚灵雁。但是靖远到了长安之后,赵胤,靖王,扣除朝廷的赏赐,只供应最差的食物。于是,靖远叛变,进入长安掠夺财物,仓皇出逃。
此时他因弟弟谋反而被囚禁,于是兵士进宫救朱巴,并对他表示尊敬。他在长安称帝,改名朱巴
菊花:唐光明在长安的元年充满了血泪,这可能是长安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年。自六年前农民起义因灾荒爆发以来,朝廷一直无法剿灭起义军,起义军首领由王献之改为黄巢。现在,建立了一个国王国家的黄巢率领他的军队来到了东方的首都洛阳。
冬天,东都洛阳再次沦陷,但黄巢的军队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的目标依然是唐朝的都城长安!占领洛阳没几天,黄巢的军队就离开了长安。唐僖宗立即派10万厕神军队守住潼关,但此时的厕神军队已不再骁勇善战,而是满门贵族。
结果,仅仅一天时间,黄巢就突破了由十万厕神士兵把守的潼关,进军长安。十二月五日,刚出高丽,听说贼兵逼近长安,就悄悄逃离长安,带着四个儿子两个妃子去见蜀。直到黄巢的前锋毫无抵抗地进入长安,大臣和皇后都不知道皇帝去了哪里。
长安也开始了最黑暗的一天。十二月十二日,黄巢在长安宫称帝,封齐。然后,就有了唐朝的官绅大屠杀。从皇宫到长安街头,到处都是痛恨官学者杀人的造反派,很多人是无辜的。
83年4月,唐军围攻长安。黄巢的军队粮尽之后,大肆掠夺长安人,甚至杀了他们来填军粮。有一段时间,长安人民又陷入了地狱,一次次的死亡,在血泊中徘徊,直到唐军再次入侵长安,黄巢失败。长安被占领两年多,人口几乎减少了一大半。
这是长安的夜,也是大唐的挽歌。从此,满目疮痍的唐朝只剩下最后一口气。
再会:二逃之后,千古奇耻大辱将败于黄巢。唐僖宗返回长安一年后,也就是唐光启二年正月,李克用率军离开长安,返回河东。他和王仲容一起,把宦官田的罪行一一罗列,要求杀死破坏长安的罪魁祸首,但遭到拒绝。今年2月,王中荣、朱梅、李长福再次来到谈判桌前,提出要田,但仍被拒绝。3月,凤翔的小李向田请示。田得不到镇上的认可,皇帝也就不再发号施令了。
情急之下,田挟持人质再次逃离长安。这一次,没有多少人知道皇帝去了哪里。后来朱美等人领兵追击,也没追上。他们只活捉了王李。回到长安后,朱枚在四月宣布李米为皇帝,她独揽大权。他颁布了所有的法律,李米成了一个傀儡。
或许,这一次长安没有沦陷。朱美虽然独裁,但毕竟成了傀儡皇帝或者李氏皇族,可以说是一生两次失本的皇帝。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也不知道他第三次回长安是什么样的心态,也没有像上次那样还有脸骂女人是贼。
06叹:强客欺主,唐朝失宋。在唐昭宗景福时期,唐朝帝国就像一个无助的老人,任人欺凌。唐昭宗派兵讨伐凤翔。凤翔不是大臣,却被打败了。李领兵进长安,含泪杀了杜若能,命李退兵。
但不久之后,因为支持自己的王勋没有被封为节度使,李再次与军阀王星宇、长安谢罪,强行更改节度使,杀死两任丞相和魏昭都,然后退兵。唐朝被欺负到这种程度,真是耻辱。
直到李克用率领河东军支援,李才杀了他的一个养子,道了歉。但昏庸的拒绝了李克用的建议,追杀李,怕李在对李克用没有制衡的时候死掉,于是李克用率军回河东泄愤。
李克用一离开,唐昭宗就开始招募自己的军队。李听了,以为要对付他,就率军攻打长安。新招聘的在哪里
占领长安后,李被士兵洗劫一空,抢走大量财物,并放火烧宫。许多宫殿被烧毁,长安人再次陷入困境。更令人惊讶的是,李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却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封为七王。他心满意足地离开长安,回到凤翔。
就这样,唐朝的尊严彻底丧失,军阀对唐朝的恐惧烟消云散,几年后唐朝帝国就灭亡了!这一次,唐朝的覆灭,就像提前奏响的丧曲,含泪送走了大唐帝国的最后一程。
大唐都城长安的六落,见证了一个国家从兴盛到衰落再到灭亡的历史过程。当我们哀叹强大的唐朝是如何崩溃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想得更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