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明湖畔的抒情散文?

有关大明湖畔的抒情散文?,第1张

  《还珠格格》里有那么一句话: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有些人,有些事,从开始就注定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供大家欣赏。

:大明湖畔

对于济南大明湖的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10多年前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的热播,乾隆爷曾经在大明湖畔遇到了豆蔻年华的夏雨荷,演绎出一段千古奇闻的传奇故事,虽说只是传说,可看的人大多信以为真了。现在的大明湖附近则有许多挂著“雨荷”招牌的产业,也可算是文化的延续吧。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经典对联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绝佳景色。作为泉城明珠的大明湖,公园面积达86公顷,水面占其中的46公顷。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2米许。湖底是不透水的火成岩,由于地势低洼,汇聚而来的泉水不能下泄,是形成湖水四季不枯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早在唐宋时期,就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而闻名四海,成为“中国第一泉水湖”称号当实至名归。作为一处城市湖泊,大明湖景色尤为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穿梭如织,其间又点缀著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传闻轶事同古迹成为一体。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涌动,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云彩浮动;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夺目。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了一幅天然的风景画卷, 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南有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登上湖边假山上的浩然亭,大明湖的景色便一览无余。湖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极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湖畔中有历下亭、湖心亭,西岸有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大明湖集济南的多处名胜古迹于一体,又是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成为济南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

大明湖并不是因为《还珠格格》中所叙述的乾隆遇到夏雨荷的风流韵事而闻名的,那是坊间杜撰的故事而已。济南本就名人辈出,自唐朝以来,大明湖以及周边区域遗留的古迹众多,有天然湖泊的自然条件,汇众泉于一湖,集碑文古帖于一体,又湖光山色浑然天成,绿柳荷韵,碧波荡漾,气候宜人,成为各地游客到济南而必往的娱乐场所。当进入园门,眼前即是碧水连天,湖堤杨柳垂及水面,随风摇曳轻沾湖水,泛起点点涟漪。公园内,湖堤边亭台水榭遍布,湖岸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蜿蜒的小径盘旋连线在各处景点,目光所到之处皆是水光潋灩,树影婆娑。远处,山影迷离;眼下,碧水轻漾;湖心,岛屿似明珠镶嵌;堤岸,楼阁如繁星映现。无处不使人醉迷痴倒,恍如梦中。

  历下亭位于大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湖心小岛上,因处历山之下而得名。它四面临水,绿柳环绕,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重檐,朱梁画栋,是一座轩昂古雅的木结构建筑。历下亭年代久远,几多变迁。唐天宝年间,诗人杜甫曾与北海太守李邕饮宴于历下亭,并写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诗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广为传诵,历下亭也因此名扬天下。不过,当时的历下亭在唐朝末年就倾塌了,北宋以后,历下亭移建于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才在湖心岛上重建。亭中匾额“历下亭”三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亭北名士轩中,墙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画像及济南历代名人的画像,门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写的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渠秋月一片大明。”此岛为游湖必登之地,以观名人遗迹。

北极阁又名北极庙,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真武庙,是一座著名的道教庙宇。此阁建于元代,明代永乐年间重修。庙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等组成。正殿内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龟蛇二将、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传神。正殿两侧壁上绘有关于真武修炼成仙的壁画,后殿名启圣殿,供奉著真武父母的塑像。道家的至上神是三 人,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天尊即太上老君。王重阳是全真派的创始人,主张炼气,清修,道人要出家修行,其影响极为深远。

铁公祠可称为是大明湖中的园中之园,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于清乾隆后期的1792年, 当时是为纪念明初兵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而建。建文帝当政时,因为削藩而引起燕王朱棣南下夺权,攻至济南,铁铉率军民坚守,屡挫燕王。朱棣只能绕道而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收复济南,铁铉终因兵微将寡而被俘牺牲。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铁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由曲廊、三间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览楼”组成。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刘鹗《老残游记》中曾写道,在铁公祠前看大明湖,可见千佛山之倒影。现在若是在雨后的天清气朗时,登上“湖山一览楼”也能隐约看到远处的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眼前的大明湖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倒影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显得明明白白,真可谓是水天一色,这就是大明湖八景之一的“佛山倒影”。 文章阅读网:

在铁公祠旁,是一处具有江南风格的小园林即是闻名遐迩的“小沧浪亭”了。此亭是1792年以修铁公祠的余料而修建的,上面的匾额是清代书法家阮元的隶书题字。由小沧浪亭、曲廊、荷池等组成,因系效法苏州沧浪亭风格修建,且规模较小,故取名“小沧浪”。曲廊沿湖而建,湖水穿渠引入荷池,池边建有八角形的小沧浪亭,整组建筑小巧别致,布局清新典雅,境界超凡脱俗。小沧浪的前门廊柱上写的就是那幅“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楹联,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也是游大明湖不可不看的。

若走到铁公祠的背后游玩是“别有洞天”,这座优美小巧的园内植有很多品种的兰花。兰花的高洁历来为众多文人所赞美,其花香淡雅悠远,素有“国香”、“王者香”的美名,所以这兰圃又得名“天香园”,符合了兰花高贵的品质。这兰圃修得清新别致,以翠竹扎成的篱笆环绕,门上是绿色琉璃瓦,园内有仿竹苑,园林小品,仿木苑分别用来展出兰花、盆景和各种稀有树木,错落起伏,各尽韵味。走在里面可听见山涧小溪淙淙流淌,身旁花木抚疏,大有临山林野趣的意境。

汇波楼位于大明湖东北岸北水门之上。北水门为唐宋八大家之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于宋神宗年间的1072年所建,是济南唯一的北城门,既可设闸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在明洪武四年的1371年修建新城墙时,在北水门上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城楼,因城内诸泉水均汇流入大明湖,再经北水门流出城外,故为此取名为“汇波楼”。自此楼建成后,历来均成为人们登临游览,集宴赋诗的好去处,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现在还能看到一些遗迹。登汇波楼,北可眺望鹊、华两山秀色,南可俯看大明湖美景。傍晚登临,夕阳西下时,霞光满天,映在湖面上别有情趣,这就是济南八景之一“汇波晚照”的壮丽景象。

遐园是济南的一座标准庭院,坐落在大明湖南岸,为清宣统元年的1909年山东提学使罗王钧创办山东图书馆时所建的。遐园布局设计均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以假山为屏,园内溪水碧流,落英缤纷,蜂飞蝶舞,绿树葱茏,与园内曲廊楼阁相互呼应。园建成后因景致清雅,藏书丰富,在当时颇负盛名,有“南阁北园”之誉。遐园内假山突兀,花木扶疏,古木参天,山石嶙峋,游廊曲折迂回,亭台结构别致环境优雅而清静,有读书堂、明漪舫、浩然亭等建筑,均造型巧妙,古朴典雅,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

在园内西北角长廊壁上还嵌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笔力遒劲豪放,字如其人,是从河南南阳诸葛武侯祠拓来的。从字的苍劲和气势可看出岳飞力主抗金的气概,恢复中原的壮志,“精忠报国”的思想。这里还珍藏着许多名贵的历代汉画像石,北齐古业寺造像,北魏李璧墓志,隋开皇造像残石。看到这些先人们留下的文化瑰宝,更感觉到历史的沧桑。遐园回廊尽头,假山之巅建有“浩然亭”,登亭可以纵览湖光山色,遐园幽深的意境即可在目光中尽情展现,铭刻一份永久的记忆。

游览大明湖,所到之处的美景目不暇接,或坐或站,或听或闻,或远眺,或近看,每一处都是一幅画,可谓是看在眼中,映在心里。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今已形成如此秀丽的人间仙境。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随风摇摆时的婀娜点水,实在是迷醉了无数的游人。若是在夏日,湖中现有的四十余亩荷花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碧波之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若于湖之北岸登楼远眺,南山苍翠,环列似屏,倒映入湖。漫游湖畔,处处花繁树茂,点点亭台楼阁掩映绿荫之间,令人应接不暇,可谓步移景换,游趣无穷。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泛舟均可在湖上真实观赏。

明湖楼是在八十年代兴建的,是一座“外古内今”的中国传统式仿古建筑,楼高二层。以历下风味为主的鲁菜系列,饭菜讲究色、香、味、型和营养,尤擅长鱼的烹制,以湖中鲜鱼、嫩藕、香莲为料的全鱼宴、冰糖莲子、水晶藕、蒲菜水饺等具“历下风味”的名吃制做的全鱼宴令人叫绝,其它的鲁菜特色也各具风味,是游客品赏济南美食的最佳之所。

游客在品赏美食之时谈论轶闻趣事是共同的话题,而大明湖四大谜由来已久,则更会引起游客探究的兴趣。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落,久雨不涨。明末的左诗坛巨擘王象春,就曾在自己所写的《齐音•大明湖》中有过详细的记载:“湖在城中,宇内所无,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至于蛇不现,蛙不鸣,则又诞异矣。”除了一些自然现象,有的确实难以解释,有些牵强附会之意。所谓的“蛇不现”是因为大明湖内的水鸟众多,使得蛇类很难在其中生存下去;而“恒雨不涨”,则是因为大明湖的出水口众多,当水涨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流了出去;至于“久旱不涸”,则是因为大明湖的湖底为质地细密的火成岩,致使源源不断流注湖中的泉水不能下泄。而“蛙不鸣”之谜,时至今日仍无合理的答案。这些解释姑且也就听听而已罢了。

大明湖最引人注目的是立在南门的牌坊,是大明湖的标志,坊高838米,宽1477米,为“五间七踩重昂单檐”式,坊顶呈“三阶错落”式,覆金**琉璃瓦,富丽堂皇,飞檐起背,造型优美。牌坊由六根朱红大柱支撑,另有十二根朱红柱为斜撑,整体造型雄伟状观,极有气势。上面匾额上有“大明湖”三个鎏金大字,阳光下熠熠生辉,是山东登州人于书佃所书。站立牌坊前,几可观大明湖全景,碧波中的岛屿,环堤的杨柳,映现于树木丛中的亭台楼阁,处处皆有诗意。“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 实在是人间的桃花源。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就是指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一带。

经过多年的经营规划,对诸多古迹的修缮复原,大明湖也增加了许多新的景点。有汇波晚照、明湖秋月、佛山倒影、遐园好音、沧浪荷韵、画船烟波、丹坊耀日、钟鸣蛙静、柳岸春深、历下秋风。新十景的产生极大的推动开发了旅游的资源,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光临游览,休闲度假。可见大明湖悠久的历史与历代众多名人的遗迹,以及优质的水文环境,使大明湖闻名中外,成为到泉城济南而不得不前往游览探究的胜地。

:大明湖畔

大明湖畔,那位如水女子,只有一幅画,一把扇,支撑著每一个冰凉的夜,铭记着每一个蚀骨的画面。

常去大明湖畔,带着他曾经为她撑起一片晴空的绣著雨荷的伞。那湖里的荷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等你。那湖里的鸳鸯双栖荷上蝶双飞,唯独,湖畔上的她,身单影只。

朝思暮想,谁的容颜谁的回眸,谁的不变孤单,谁的红颜无处话凄凉。一任凄凉到秋,念桥边红药,可知,为谁憔悴为谁瘦畔上秋风凄断落红,却,吹不散相思人点点愁。

谁寄相思与落红,谁一手抚琴,弹奏古相思曲,一手挥下满纸才情的离愁忧悒。想起那红楼一梦里红颜薄命的黛玉,当时葬花也该是这般,孤傲,悲凉,厮守。

花落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花花草草由人恋,却,酸酸楚楚无人怨。

只是,她多想,那大明湖里她寄托相思的落花,能随大明湖水一路漂泊到紫禁城下,漂泊到他的梦里。纵是雨恨云愁,再添残云剩雨,也应梦见。莫要枉她朝花夕拾的顾盼,朝思暮想的憔悴。

今生,不要做你玉容寂寞的妃,不要哀歌长门怨。只愿,是你心里永远的记忆,是你大明湖畔邂逅的雨荷,那位氤氲水墨柔情似水的婉约女子。只愿,再若一次相遇,听我抚琴,山水迢迢人也渺渺;与我对弈,黑白相间,局里局外,一生如梦,过眼云烟;伴我书写,商时风秦时月唐时雨;为我画扇,勾勒雨荷,笔锋浓转淡,一如我初妆。

只是,君我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何思明月愁难见

大明湖畔,日日空叹既付斜阳,夜夜相思已随东流。芙蕖阁上,望穿秋水望鸿雁,却道音容两渺茫。

一席落红梦,到头尽是空。昨夜雨后,幽幽荷香,飘进她的阁楼。还有,那是谁的音容笑貌,深深浅浅,挥之不去。

红尘事,多可笑。雨荷等烟雨,雨荷等他,纵是千年等一回,花开花落终是一场空。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视窗;一壶思念,望穿秋水难入喉。新月浅浅,旧梦深深。夜半清醒的烛火,人走渐凉的苦茶,不忍苛责,悠悠宿命。注定,谁是谁前世的心伤,谁的绸装,绣著蝶恋花的模样。谁为谁寂寞千年,谁为谁无泪千年。

无抵抗的怅望,叹只叹,纵使相逢也应不识。红颜弹指老,只愿,是你心里那朵不败的雨荷,亭亭而立,不带沧桑。

再也回不到从前,那才子佳人欢笑薰红的芳华年岁,谁带着泪低泣,若相惜不言悔,俯首低眉,皆不可忘。不要忘记,大明湖畔,雨荷等烟雨,雨荷,等你

你说幽谷听溪,寻芳青岗,后来落花丁零,水涸潇湘。你说,等你……

而今,她站在大明湖畔,一个人回望那段旧时光。也许隔着万水千山,她已猜不透,思念那头的他,是微笑浅浅还是愁容满面。纵是刻骨铭心,想想也是那样遥远。一起躲过雨的屋檐,都已是十年之前;一起种过荷花的庭院,都已是荒草连天。

可是,爱过就不会后悔,所以,她愿意静静的回忆,静静的等候,纵是厮守无期。任时光消失成空再回想。你为我注定寻山问水而来,我为你注定一生去爱。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大明湖畔,雨荷等烟雨,雨荷,等你。

:大明湖畔

行走在大明湖畔,微风轻抚,夕阳缓缓落下,看名胜古际,听鸟儿鸣叫。

忽闻鱼儿呼声,看鱼儿狂奔。驻足,问鱼儿为何故答曰:天网撒下,铁勾刺来,逃命去也。“何方妖孽,敢来此仙境放肆!哦~原来是诸位仙家来此游玩呐,真是失礼失礼啊!”

行走在大明湖畔,见一群摄影爱好者聚集在树下拍摄鸟儿喂食,鸟儿偶尔伸出小脑袋惊恐的看着树下的人群,眼里露出丝丝害怕。

行走在大明湖畔,一个小孩飞奔而过,嘴里低呼著“鱼儿坚持住”

行走在大明湖畔,微风轻抚,看美丽夕阳,听鸟儿欢鸣,观明胜古迹,看鱼儿自由嬉戏。

从明初的社会制度上看,穿越到明朝做老百姓,很多方面是很苦逼的。但事实上,无论明初还是明末,做明朝的老百姓,也有幸福的一面――福利好。在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明朝是一个社会福利比较高的时代。

这个功劳,首先当感谢朱元璋,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视民间疾苦,从小吃够了苦的他,也出台了各种政策,让老百姓不再吃苦,他的三大福利政策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所谓“养济院”,就是负责收留城市中的寡孤的福利院,漏泽园,就是国家公墓,免费埋葬过世死者,惠民药局,就是国家免费医院,可以免费看病和免费领取药品。

朱元璋甚至还规定,如果城市里发现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或者是发现了生活不能自理且不无人照料的残疾人,那么地方官就要被追责,轻则撤职查办,重则下狱问罪。甚至朱元璋还曾经试验过“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尽管这项政策,限于封建时代的经济条件,未能全国推广,但可算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

除了这些福利机构外,明朝的福利待遇也好的很,以“养济院”为例,凡是被收留的,每月都会给予大米三斗,库布一匹。以至于许多生活并不贫困的骗子,也假装穷人被收留进来,且赖在里面不走。而如果遇到水旱灾害等情况,对于因此而无家可归者,明朝更免费给予稻种更牛,并赐十五亩田地。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期,明朝更出台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养老制度――优老之礼,即年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国家就要赐予爵位,每月给予生活补贴。毫不夸张的说,大明王朝,堪称当时世界上全民福利的国家。

这种全民福利,也造就了明朝三个世纪的凝聚力。即使在许多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的时代里,明朝的老百姓对待国家,依然体现出了不离不弃的深厚感情,比如土木堡之后的北京保卫战,不但明军三军用命浴血拼杀,甚至战前,京城的百姓还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而在战斗打响后,北京周边百姓还有人跳上城头,自发参加战斗,用石块做武器投掷瓦剌骑兵。

明朝中后期虽然军备废弛,但史不绝书的,却是明朝北方边境上,经常边镇百姓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尤其是在嘉靖年间的右玉保卫战中,当时鞑靼大军围困,小小右玉,只有几千士兵百姓,然而右玉百姓却答,我们世代受国恩,如果今日开城,就要留下万世的骂名。

结果八个月的右玉保卫战,令横扫草原的鞑靼阿勒坦可汗碰的头破血流。

鼎盛时期的大明,尽管存在着诸如腐败等问题,却是一个具有繁荣经济和高度凝聚力的强大国家。明朝晚期之所以落得灭亡的下场,武备不振只是表象,真正原因,却是腐败的明朝,已经失去了民心,最终惨遭抛弃。

而如果穿越到明朝做老百姓,混农村还是混城市,效果也都是不一样的。

明朝早期施行“重农”政策,具体到农民身上,一是赋税比较轻,除了江南地区重税外,其他地区税都不高。农民家里的土地,多少亩种麦子多少亩种果树多少亩种桑麻,都要听国家指挥,私自乱种更要治罪。这种明朝特色的“计划经济”,在明朝早期发挥了巨大效用,国家经济迅速恢复,粮食储备直线增加,按照《明史》的说法,在朱元璋在位的晚期,国家各仓库里的粮食,就多得吃不完,有些甚至因为常年存放,早已经腐烂变质了。

而在明初做农民,虽然被管的多,但只要勤劳工作并发家致富,却也有机会当官。明朝管靠财产较为丰厚的农民叫做“富民”,启用富民为官,也是明朝从朱元璋开国之后,一度奉行不辍的传统,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拉近 与百姓的距离,体现朝廷亲民重农之意,二也有助于调和官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由富民们去执行国家的政策,与百姓之间的冲突会少得多。

更易取得百姓的信任。明朝早期,农民出身并官至高层的例子不少,比如湖广富民严震直,一路提拔成了户部尚书,掌管整个大明王朝的财政。苏州富民沈阶,也曾官至户部员外郎,另外在明朝早期,各府县的基层官员甚至小吏,也都有“富民”充任,种地种的好,在明朝早期,当官甚至当大官都不是梦。

“富民为官”现象后来之所以消失,原因有很多,一是本身被选为富民的,多是憨厚老实的农民或者当地德高望重的乡绅,虽然也不乏严震直这样的能臣,但绝大多数人行政能力却是有限的,干工作更干的很辛苦,随着明朝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成为官场选拔的正途。富民出身的官员,也就日益绝迹。

明朝农民生活的变迁,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明朝开国到灭亡,农村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这个变化并不止明朝有,相反却是每个封建社会的老剧本,但放在明朝身上,也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贫富分化问题,这其实是经济发展规律,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优胜劣汰,但明朝的问题是,国家以农业税为主要税收方式,而土地兼并的发展,却让农业税日益萎缩,因此农民负担日重。

这其中尤其以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最为明显,江南地区是明朝农业税税率最重的地区,但是明朝又有规定,士绅大户有免税特权,所以一些自耕农们,就把土地寄托在大户名下,以此逃税,这样的情况,大户得利,小民也减税,然而国家的税收却因此受损。明朝中后期税收日少的局面,正是因此而造成。明朝的一大问题,就是税收比例严重失调,主要承担赋税,依然以自耕农为主,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博兴,工商业其实成了国民经济中的大头,然而放在税收里,工商业的比重却依然低,结果就是该缴税的,却交的少,没钱缴税的,就交的多,交不起的就起来造反,最后把明朝给反没了。

而如果穿越到明朝的城市,特别是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里,那么你的生活,就很可能是丰富多彩的。

明朝的市民文化有多繁荣,看看《明史》上的形容就知道了。由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加剧,明朝的城市也高度繁荣,人口数量激增,行业鱼目混杂,三教九流云集,在这样的城市里,一个人奋斗的途径,也变得日益多样,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文士,考科举考不上,放到其他朝代,要么做个教书先生,要么回家种地,很可能清贫一生,放在明朝却又许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给商人做参谋,甚至还可以去戏班子写戏。

走在明朝的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各色人等,志得意满的达官显贵,衣着华贵的商人,街边青楼窗口,花枝招展的 ,甚至连妇女都有许多新职业,比如出入于官宦**家的女帮闲等。许多当时造访中国的欧洲传教士认定,明朝城市的繁荣程度,远在同时代欧洲城市之上。每一个明朝城市在外人眼里,都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花花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做老百姓,奋斗的内容,也是可选择的。比如如果你要打工,到了一个城市后,首先要找当地的“会馆”,也就是由你的老乡开的招待所,在会馆登记注册后,就可以白吃白住,然后会馆负责给你找工作,找好工作后就可以合法在当地自食其力,但是,如果你工作不满一个月就自己辞职,后果就是严重的:名声算臭了,在当地无法再混了。而且明朝一个城市的工作,在当时也是五花八门,除了可以做工人,做佣人外,甚至就算是青皮混混,在城市里也有行业――青手。这个职业有两个业务,一个是打人,比如收人钱财后替人修理人,二就是替人挨打,比如某人犯了事,要被衙门打板子,不想被打,就可以花钱雇青手替自己挨打,通常挨一次打收费十两,干这个行业,就算没胆量打人,只要能咬牙挨打,也绝对有机会发财。

而明朝中后期这种社会变法,最为苦逼的群体里,也包括知识阶层,我们今天称呼秀才,都叫穷秀才,其实这个称呼,就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明朝初期的秀才并不穷。按照国家规定,秀才都有国家的财政补贴,这个到了明末也照样有,但数目三百年来基本没变,物价却也翻了不知多少倍,这些钱放在明初,足够给秀才养家糊口,放到明末,却连喝西北风都不够。

这种情况下,明末的秀才也只好自谋生路,个别没骨气的,就要穷人接济,成语“打秋风”就是这么来的。而有骨气的秀才,好多也都转行,最多的都是转行做生意,明朝中后期,出身读书人的商贾越来越多,好多还成为了一时的富贾,形成对比的是,许多商人有了钱之后,第一件事是花钱买一个生员名额,以图有个身份。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一提起大明湖,大家口里自然就蹦出了这样的句子。似乎“夏雨荷”这个名字就是大明湖的一种味道,诗意的,凄婉的味道。这次去大明湖,仿佛一直顺着“夏雨荷”的味道在寻觅着什么,竟意外发现了“雨荷亭”,里面还悬挂着紫薇为皇阿玛抚琴的图画。我似乎听到了琴声中的雨滴荷叶,听到了他们共同怀念的那个女子的悠悠倾诉。

我去大明湖时正值一个明媚的秋日,不是“夏”,没有“雨”,但是有“荷”,准确的说是“荷叶”。虽然已经过了花开的季节,但是我却毫不遗憾,因为这万顷碧荷已足够让人大饱眼福,嚼出滋味了。这种荷叶的味道是独属于大明湖的,是清爽的,带着绿意的味道。“珍珠泉”、“濯缨泉”、“芙蓉泉”等汇集而成的湖水将这些碧荷日日浸润洗涤着,她们素雅的佳颜怎能不让人驻足流连呢?所以,我感觉《甄嬛传》里“浣碧”这个名字是足够有韵味的。“莲叶荷田田”,这大片的荷叶早就记下了把那湖水般明眸皓齿的采莲姑娘的欢歌笑语吧!此时,我很想品尝一口“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的“碧筒饮”。古人也真是想绝了,当齐郡刺史郑悫跟幕僚们一起,来到当时被称为“莲子湖”的大明湖畔避暑游玩时,常割下湖中带茎的荷叶,用簪子刺穿叶心,使刺孔跟空心的荷茎相通。然后在大荷叶中贮满白酒,再将空心的荷茎弯成象鼻状,轮流从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清香爽口,妙不可言。这个立功的荷叶杯被后人冠以“荷爵”的雅号,难怪东坡居士在后来日子窘迫到不得不变卖酒器时也唯一保留了一盏“荷爵”。

我还有幸体验了济南八景之一的“泛舟湖上”,这小舟与湖水配合的味道又彻底将我融化了,是如此自然雅致的味道。乘坐着一只古色古香的画舫,荡漾在碧波粼粼的湖上,微微打开窗棂,让阵阵夹杂荷叶香、柳叶香的小风吹进,忍不住拿起相机抓拍一幅幅摇曳的柳、微醉的荷,起伏的清波,很有一番情韵。更有趣的是,有几只白鹅轻轻地从水面划过,红掌后留下一串串灵动的痕迹,这时,我才领悟到从小就在口边的“红掌拨清波”是活的。那些画舫,外面别致地贴了几片粉白相见的荷瓣,题着“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的诗句;里面安放着红木做的桌椅,散发着淡雅的清香。

人文的味道更是属于大明湖的。游赏湖区景色时,特意买了一把绘着李清照晨妆绢扇。虽然这是一个不需要扇子的季节,但是我实在很想要一件象征李清照的东西珍藏着。因为的清照的味道为这片湖光水色添上了诗词笔墨的馨香。这时的“秋扇”不再有那悲凉无奈的味道了。水边有几座小屋,灰灰浅浅的色泽,不饰任何芳华却有几串绿萝从可爱的尖尖的小房顶那垂下,再配上几株垂柳,几树芭蕉就如同缓缓展开了一幅水墨画卷。这吸引了一对情侣来拍结婚照,新娘与新郎时而在湖边栅栏旁深情对视着,时而坐在绿地上依偎在一起,新娘柔软圣洁的白纱自然地展开,平铺在草地上,随风飘着他们更为大明湖平添一股浪漫幸福的味道,不是吗?

此外,大明湖还有一股让我怦然心动的味道,那是来自一条小街——芙蓉街的味道。虽然芙蓉街并不是大明湖的一部分,但是每次提到大明湖的时候大家总会顺便提起芙蓉街。在我心里,我固执地把它们融为一体了,特别是在芙蓉街走了一圈后,我爱上了这条小街,感觉它独特的味道属于大明湖再合适不过了。那路边的小店十分别致有趣:“驴肉火烧”店挂出了“要长寿吃驴肉,要 健康 喝驴汤”的广告牌,门前还停着一辆古旧的自行车;“窗边的小豆豆”卖精致的咖啡,还有特色的泉水沏茶;“凡尚皮工馆”在门前垂下一串皮质饰品来吸引人的眼球;“邂逅济南”在门前的一面灰砖墙上用心形小卡子别了多张画着济南特色风景的明信片,还有垂下的一两条绿藤点缀着,果是一场唯美的邂逅;一家卖鲜榨果汁的露天小店取了一个非常有济南特色的名字——曲水曦和。坐在“曲水曦和”的窗边品尝着西瓜汁,看到对面,发现又是一道风景:长长的柳枝已经浸到水中,水面上有一座架起的小白桥,可以直通那个挂两面小旗的“小桥流水人家”饭馆。水清澈的可以让你看清浮动的水藻和游动的红鱼。河边有坐在竹椅上喝茶下棋或者拿着搓衣板洗衣服的人。此情此景下,如果出现一个打着油纸伞、丁香一样芬芳的姑娘是一点都不会让我惊奇的,因为她的味道与此太相适宜了。

大明湖荷叶的味道仍在飘散,小舟湖水的味道时时缭绕我的心田,人文的味道经久不息,小街的味道更让我魂牵梦萦,这一切,将这美好的秋日永远定格。大明湖,走过千山万水后,我相信我依然可以记着你,因为嗅过、尝过你的味道后,我不会忘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580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