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薛宝琴《蒲东寺怀古》,说出贾迎春的婚后悲剧,孙绍祖糟践她太狠
趣侃红楼233:蒲东寺怀古,红娘遭鞭挞,中山狼逞凶,迎春受虐待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已经分别解开了河灯、锤子、盐、米、醋、茶、酱、油等八个谜底。如今是第九个《蒲东寺怀古》,也就是古人开门七件事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最后一个“柴”的谜语。
《蒲东寺怀古》的谜底是“柴”,主要从蒲东寺和红娘的丫头身份去理解。
薛宝琴借《西厢记》被后人附会的蒲东寺“名胜”,写出崔莺莺丫头红娘的离经叛道。借以影射出“柴”的谜底,更揭示出所影射的金陵十二钗之一。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与秦可卿的房中陈设一样,影射了金陵十二钗的人生轨迹,是对太虚幻境薄命册的最直接补充。需要非常注意。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怀古》,薛宝钗认为杜撰无考,是史所无有、世人附会不值得推敲。但林黛玉不同意,忙拦道: “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
蒲东寺是历史上真真正正没有的古迹。薛宝琴却偏偏去过。可知当时世人对《西厢记》《牡丹亭》的推崇。像蒲东寺、梅花观这些地方,就像现如今的“大观园”、宁国府、荣国府一样,人造的臆想景致,是对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蒲东寺怀古》典出王实甫《西厢记》,蒲东寺就是张生与崔莺莺邂逅、相爱的那座普救寺。因在蒲郡之东,又称蒲东寺。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会真记》改编的杂剧。不同于原著中张生是个渣男,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西厢记》的结局是大团圆。
由此我们也就知道明明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贾宝玉和林黛玉同看《西厢记》,作者却故意写成《会真记》。只因《会真记》是传奇野史,对男女爱情持批判鞭挞的“正确”价值观。而《西厢记》则是才子佳人被人不耻地“禁书”!
闲言少续,《西厢记》记录唐代时,洛阳青年张珙赴试,途中宿普救寺(蒲东寺),邂逅故相崔珏之女莺莺,一见钟情。
不想蒲郡驻军孙飞虎兵变,围住寺院,欲夺莺莺。崔夫人情急,声称会将莺莺许婚给能退贼兵者。
张珙请来友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打退了孙飞虎。崔夫人却背信悔约,只令张生与莺莺兄妹相称。
莺莺丫头红娘嫉恶如仇,同情张生。张生便通过红娘传递诗简,跳墙夜会莺莺,莺莺责张生非礼。张生忧愤成疾,红娘引莺莺来问候,两人订情于西厢。
崔夫人闻知后怒打红娘,红娘反责夫人何故失信于人。崔夫人无奈,只好要求张生必须科举高中后才可与莺莺成婚。好在故事结局是大团圆。
“小红骨贱最身轻,” 丫头红娘为人轻浮、身份低贱,才会干出勾引张生与**约会这种胆大妄为之事。
“私掖偷携强撮成。” 红娘背着人偷藏张生的诗简和手帕,传递给崔莺莺。并唆使莺莺不顾礼法规矩与张生私会!
“虽被夫人时吊起,” 红娘事情败露,虽被崔夫人抓住现行,吊起来拷打惩罚。
“已经勾引彼同行。” 事实为时已晚,崔莺莺已经和张生有了“私情”,不能够阻止了。
薛宝琴这首《蒲东寺怀古》,完全一副薛宝钗的口吻。也是作为当时女儿对“男女私情”的普遍谨慎看法。更是十首怀古诗明是宝琴所作,实则代表薛宝钗的伏笔。否则也不会只有十首,偏偏没有薛宝钗的怀古诗。
《蒲东寺怀古》的谜底是“柴”。谜语的“眼”“蒲”,在“小红骨贱最身轻”。
“蒲”者,香蒲。前文李纨作《四书》灯谜,蒲芦就是指“蒲草”和“芦苇”。这两样常见的水草,在古代都可作为“柴火”来收集存放。
古人到秋天会采集蒲草、芦苇,用作引燃木柴的主要“引火”。所以“蒲柳”,就是指柴薪,也是“低贱”的意思!
红娘“骨贱身轻”也是指“蒲柳”。柳条很多是红色,蒲草的蒲棒也是褐红色,借以用“柴火”代指红娘身份低贱,行为轻佻。与千金**对应。
《蒲东寺怀古》影射金陵十二钗之一,从丫头红娘的“错误”,明确指向了贾迎春!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孙绍祖,婚后被不当人看待,仅仅一年就被折磨致死。明明是公府千金,却被当作丫头贱婢一般糟践,不给活路。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蒲柳就是指柴火,影射孙绍祖把贾迎春看得身轻体贱不当人。
后文迎春出嫁后回门哭诉孙绍祖如何待她: “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
孙绍祖威胁要把迎春撵去下人房,就是把她当做奴婢,与 “小红骨贱又身轻” 的意思近似。
迎春被作贱如“蒲柳”,视如丫头不待见。也是《蒲东寺怀古》谜底为柴”的一个反向佐证。
至于《蒲东寺怀古》是贾迎春的另一个伏笔,则出在她也有一个胆大包天的丫头司棋。
司棋虽然没像红娘那样私下里给姑娘“介绍对象”。她自己却早早地找好了婆家,与表弟潘又安发生私情。
司棋与潘又安平日里私下传递不说,更趁着贾母过生日,大观园人来人往不注意,大胆将潘又安领进来私会。结果被鸳鸯不小心撞破行迹,慌乱中潘又安遗落了引诱司棋的绣春囊,后被傻大姐捡到后引发了抄检大观园的一系列祸事。
前文第二十七回,小红替王熙凤取荷包回来,撞见司棋从山洞里钻出来系裙子,就是暗示司棋日后与潘又安私会的伏笔。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小红与贾芸正通过小丫头坠儿私下里手帕传情,正是演绎《西厢记》故事。又伏笔贾宝玉派晴雯去给林黛玉送手帕传情……都应在了“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和《蒲东寺怀古》这首谜语上。
《西厢记》点题“蒲东寺怀古”,借丫头司棋与表弟潘又安“勾引”之事,影射贾迎春的命运就像“柴火”。
迎春的可怜在于在家时父亲贾赦、继母邢夫人,兄嫂贾琏、王熙凤乃至祖母贾母都不是那么珍重她。可有可无一如“蒲草”。出嫁到孙家,又被丈夫孙绍祖这无情豺狼不当人看待,不到一年就被折磨致死。真正是“侯门艳质同蒲柳,公府千金似下流。”
《蒲东寺怀古》与其他几首谜底不同之处是故事的主角是丫头。借丫头轻贱伏笔影射谜底“柴”。而“柴禾”轻贱又反向影射贾迎春公府千金被糟践如“蒲柳”柴薪。实为可悲、可叹,人生之大恸!
《蒲东寺怀古》之所以避重就轻,不提张生、崔莺莺的爱情,只说红娘对与错,就源于“柴”之轻贱。如丫头般被轻贱的贾迎春!
后文《梅花观怀古》与《蒲东寺怀古》有异曲同工之妙,影射的对象只剩下贾惜春。那么,《梅花观怀古》与惜春有什么关系,谜底又是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红娘就是崔莺莺的丫鬟,那么扮演红娘的人就是演员刘欣,红娘本人是从小就被卖到相府当丫鬟的,还被分到了相府的**崔莺莺身旁,两人可以说是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红娘本人也十分的聪慧,又有才谋又有胆识,还有一点的智慧,在什么方面其实都比**强一点的。
因此在将军孙彪要用强硬的手段求取崔莹莹的时候,崔莹莹只能走投无路选择自杀,而这个时候的红娘却敢于站出来,走出寺庙的大门和大将军孙彪据理力争虚与委蛇,在很多军队的压迫之下,依然取得了三天的空闲时间,约定三天后可以来求娶**。这样的重情重义不愿意抛弃的形象就生动的展示在了观众的面前。
红娘一直都在**的身边自然也看到了**与书生的情投意合,因此他也心甘情愿的为**出谋划策来传递消息,然后两人成功的约会。又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传讯的时候回来晚了,门已经上锁了,因此只能通过**的方式来进门,这一摔,就不小心摔倒了腿,流了很多血,受了重伤。
尽管如此他也依旧为了**的幸福在所不辞,并且有一次**和掌声约会的时候,他负责在外面放风,这个时候正巧狂风大作还下了一夜的雨,他就那样淋了一夜,淋到了自己发烧,甚至再后来**和书生的约会被陪夫人发现之后,夫人十分的生气,雷霆震怒,他这个时候并不是选择明哲保身,而是选择挺身而出为**帮忙。
因此崔夫人一气之下对他一顿责骂,他也被打得皮开肉绽,受了很重的伤,这样重情重意的一个人,让很多的人都感觉十分感动,再后来书生成功的金榜题名回来娶崔莺莺的时候,崔莺莺本人也是非常知恩图报的,她非但没有嫌弃红娘只是一个丫鬟出身,还同意红娘作为伴娘来陪他一起参加婚礼。
但是崔夫人的思想非常的古板,不同意红娘这样的身份来去参加婚礼,并且夫人觉得红娘比**更加的聪慧过人,害怕红娘抢占**的风头。于是,他决定把红娘送给帮助过他们的杜确将军当小妾来报答当年的人情。这个时候的红娘,当然也不会束手就擒。他深刻地明白自己这个时候在崔家的地位,于是,他选择主动退出,拿了自己的卖身契独自一人离开了相国府。
在这部**的最后,视线来到了红娘身上,红娘荡着秋千,独自一人,背景音乐是“来世愿做一朵自由自在的花开在山野之中”,刘欣本人也凭借这个角色成功地获得了很多奖项,这部**的导演也是大秦帝国第一部的导演,他非常善于运用镜头的美感来给我们展现一些景色,因此他把红娘拍摄的十分美丽动人,赢得了很多的看点。
剧情简介
唐朝贞元年间公元678年,一个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的日子,朝廷已故相国的夫人携女儿崔莺莺、丫鬟红娘及其他侍从奴婢前往普救寺,为已故相国做道场。掩映于苍松翠柏之间的普救寺遥遥在望,车队一行却被急驰而过的官军所惊扰,**崔莺莺的马车因马匹受惊失去控制。危机关头,路过此地的洛阳书生张生策马相救,才算避免了一场车毁人亡的灾难。有话说"无巧不成书"。
老夫人率一干家人来到普救寺,被法本方丈安排在西厢歇息时,受朋友之拖、前往普救寺为法本方丈送一书稿的张生也随后抵达,被方丈安排在御书楼,潜心攻读诗书,以备进京赶考。崔莺莺受张生搭救大难不死,在莺莺的心里萌生了感激,更何况张生书生意气仪表不凡,莺莺心生爱慕。命运安排近在咫尺,莺莺更是春心萌动,只是碍于少女的矜持,不敢表白。
红娘自幼卖身进入相府,十三年来侍奉**形同姐妹,**的心思自然逃不过红娘的眼睛。为促成一段美好姻缘,红娘暗中牵线,为**和张生传情达意。张生按捺不住对莺莺的仰慕,壮着胆子请法本方丈替他提亲。虽然老夫人对张生颇有好感,但对于法本方丈的提亲,老夫人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又一日,驻扎附近的飞虎将军孙彪垂涎莺莺美色,亲率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团团围住,逼迫法本方丈放人成亲,否则烧毁普救寺。在张生请朋友杜确将军解围却最终因远水不解近渴而陷入危机关头时,红娘挺身而出,大义凛然,说退孙彪,为张生远请救兵赢得三天时间。
有杜确将军发兵解围,孙彪果然中计,名丧黄泉。孙彪之围已解,老夫人却反悔不将莺莺许配张生,而是让张生和莺莺兄妹相称。老夫人有老夫人的顾虑,相国已故,张生乃一没有根基的落魄书生,担心女儿将来的归宿幸福。张生为之愤慨,却不能违背老夫人的意愿。此时,红娘为两个相爱的人安排约会,却最终被老夫人发现。为顾及相府脸面,老夫人强压怒火,没有再做更多的追求。进京赶考的日子到了,老夫人答应等张生金榜题名时,在京城为女儿举办婚礼。张生金榜题名,载誉而归。大婚之日,红娘在老夫人的顾忌中要回卖身契,独自一人悄然离开相府,从此奔向自由的天地。
红娘出场的作品很多,有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等。
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北宋以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到了南宋被民间艺人改编为话本《莺莺传》和官本杂剧《莺莺六幺》。
登场作品:
《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