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瓷器身上体现的是古代中国哲学和审美的最高境界。
故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为顶峰。
我们来看汝窑瓷的身世。
我们说的汝窑,严格说来,应该叫“汝官窑”
传说它是艺术皇帝宋徽宗一声令下创造出来的
传说当大臣请宋徽宗指示要烧出什么釉色的瓷器时
徽宗皇帝说: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什么叫“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颜色?
皇帝一声令下,窑工们绞尽脑汁最终造出了汝官窑瓷器
对此徽宗大为满意。
能让大艺术家宋徽宗满意的艺术品,是这样的
实际上,在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时代,汝窑已经开始烧造了,但精品大多出自徽宗时代。
自然,贵为官窑,自然是精品。
但精品不代表艺术水平高。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艺术杀手”乾隆爷
乾隆爷一声令下,也造出来了精品瓷器
是啥样呢
一个字:俗
两个字:太俗
大哥,你能稍微上点档次不?能不能别那么暴发户土财主?
这就叫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
当然,除了皇帝的艺术水平不一样,
两者诞生的环境是另一个差别巨大的原因:
被业内称为陶瓷“历史高峰”的宋代,
它的根基是:百花齐放。
就如在《清明上河图》系列第四篇中我们提到的,
在宋代流动自由而鼓励商业的环境下,
全民经商的氛围带来手工业产品的的大发展。
陶瓷业也在全国各地蓬勃兴旺的发展起来。
有统计,1949年后全国发掘的古代窑址遍布19省市自治区170县
其中隋7省10县,
唐12省50县,
宋19省130县,超过10000座。
遍布在全国各地的10000多座瓷窑,
又各自发展,形成了宋代的七大窑系。
七大窑系,各有绝活。
定窑系的白瓷
建窑的黑瓷
钧窑系的颜色釉
磁州窑系的釉下彩瓷
龙泉窑系的青瓷
景德镇窑系的青白瓷
耀州窑系的刻划花青瓷
各家各擅胜场,满足了民间多种多样的需求。
在相互竞争中,瓷器制作的技术水平也水涨船高。
最终形成了五大名窑:汝、哥、官、定、钧
其中汝、官是官窑,其他三个都是民窑。
而官窑的工匠还是来自民窑。
但元之后就不同了,陶瓷技术发展得更高了,但明清各地民窑逐渐衰落,只有景德镇御窑厂的高手工匠被皇家垄断,形成了景德镇官窑一枝独秀的局面。
为了维持官窑的优越地位,当时政府还限制民窑使用特定原材料和釉色。
明清一连串的高精尖瓷器全是景德镇御窑出品,高温颜色釉、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精品全部来自景德镇的官窑,民窑维持在不高的水平面上,民间再无光辉与官窑比肩。
而明清最顶尖的瓷器,也就只能并必须满足皇帝个人的恶趣味。
作为顶峰的汝窑天青釉瓷器,
它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唐代说起。
上回青花瓷中,我们已经提到,
晚唐时期北方发明出最早的高温硬质瓷:
邢窑白瓷。
而当时和邢窑白瓷并称驰名天下的,
是南方越窑的青瓷,
称为“北白南青”
而越窑青瓷中最为精美的,是“秘色瓷”
晚唐大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这么形容秘色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一直以来秘色瓷因为没有流传存世是实物而扑朔迷离
但,1986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掘中,
出土了唐代皇家供奉的秘色瓷原件
于是,神秘的秘色瓷重见天日。
从秘色瓷身上,我们已经能看出后来宋代名瓷身上的一些特点了。
一方面,
它的造型简洁挺秀,
与之前盛唐时期的繁复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
它以明净纯洁的单色青翠釉色取胜,
不似盛唐时期浓艳色彩和繁复的纹饰。
秘色瓷的优点被后来同样出产自浙将北部的宋龙泉窑继承和发展,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瓷器成为后世难以复制的青瓷极品。
但秘色瓷的釉色,是青绿闪黄,
如陆龟蒙诗中所说“千峰翠色”,
是绿色基调的。
到了五代,北方的耀州窑开始烧出了高质量的青瓷,
打破了唐代北白南青的格局。
耀州窑烧出来的,除了常见的传统青瓷,最重要的就是首先烧出了最早的天青釉和粉青釉。
虽然作为最早的天青釉,耀州窑天青釉的釉色还是偏绿,
和后来汝窑纯正的青绿闪蓝的天青色尚有一段距离。
但天青色釉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
而汝窑天青釉盯上艺术顶峰,是在于它不以繁缛的装饰纹样来美化器物,而是以釉质和釉色取胜。
从釉色看,经过北宋100多年的发展,
天青釉终于在北宋末年发展出汝窑那样青绿闪蓝的纯正青色。
在光谱上,天青色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
绿色是一种充满静谧感的温和色彩,而蓝色则是带有神秘感的冷色。
天青色既有蓝色之冷,又兼具绿色之暖,是一种冷暖适中、优雅合谐的色调,是最适合视觉审美的一种颜色。
这是汝窑瓷器走上古代瓷器顶峰的重要审美因素。
很明显,相比于五代耀州窑的原始天青釉,
汝窑的瓷器釉色更加接近于天空色;
釉面也更加厚重,
如凝脂一般的厚釉,
使瓷器表面的玉质感更为强烈。
这是汝窑的另一个特色。
一般来说此前的瓷器,采用的高温釉是石灰釉,
这种有在高温下流动性强,因此只在瓷器表面烧成薄薄一层
但烧成后玻璃感强,通透性高。
但到宋代,陶瓷工匠发明了石灰碱釉。汝窑瓷器就用的是石灰碱釉。
和石灰釉相反,在烧制时,石灰碱釉的流动性差,因此合适层层堆叠烧成厚釉。
汝窑瓷器的釉层,比起前辈唐秘色瓷,厚了将近一倍。
石灰碱釉烧成后,釉质凝厚产生了乳浊感。有一种“似玉”的质感。
而且汝窑的釉层极均匀规整,甚至在唇口、转弯拐角处,釉层都能保持厚薄一致。更保证了“似玉”的质感。
似玉的质感,
这是汝窑走上古代瓷器顶峰的另一个重要审美因素。
加上汝窑瓷器造型大都多姿婀娜,又简洁古朴,线条优美挺秀,
使得汝窑瓷器的器型优雅大方。
这样,汝窑瓷器将形态、色彩、纹理乃至光亮均调合得恰如其分,从而达到了工艺美术表现的高峰。
因为在中国古代审美尺度下,
以汝窑为代表的宋瓷以瓷器自身的形质神韵为根本,体现出优美典雅
而以青花、粉彩等为代表的明清瓷器以绘画装饰为表现主体,体现出华丽繁缛
两者具有两种不同的美感。
但,虽然各具美感,但两者却有着境界高低的不同。
在审美上,古代传统上以道家老庄为主流。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
《庄子》云“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老庄的审美观中,摒弃繁复炫目的色彩和纹饰,崇尚“自然”、“朴素”
又经历了魏晋玄学的洗涤
让传统中国人的美感表现出一种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
绝去雕饰的“初发芙蓉”比之于“错采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
汝窑等宋代名窑瓷器并非不注重人工的雕琢,
但是成器之后却浑然天成、毫无人工雕琢之感,
呈现出一种自然天成的审美特征。
它以静谧优雅而又清净幽玄的天青色,
似玉浑厚的质感和简洁古朴的造型
直接将鉴赏者带进了
道家“返璞归真”、“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哲学境界。
“初发芙蓉”的宋瓷自然比之于“错采镂金”的明清瓷更受推重了。
古瓷之美,至此为最。
而在此之后,元代是中国审美观整体由雅转俗的关键转折时代,
元青花在艺术上展现了极高的技艺。
但是以绘画装饰为表现主体,华丽繁复的风格都已经预示着以下明清时代的瓷器风格走向。
虽然明清瓷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但艺术审美的顶峰,永远留在了宋代的汝窑瓷器上。
北宋灭亡,作为艺术顶峰的汝窑就此湮灭,它存在的时间不过只有短短数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间。也正因如此,很长时间以来,连汝窑窑址在哪里都成为了一个历史悬案。直到2000年前后,随着汝窑遗址在今天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出土,才解决了这一千古疑案。
从北宋灭亡直到今天,千年之间只有不到80件汝窑瓷器流传于世(不包括2000年以后考古发掘找到的10余件),不是纳于深宫大内,就是藏于富贵之家,世间只留下“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传说。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个事件在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
(1)十五世纪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急速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开始从内部侵蚀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瓦解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商品交换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大量货币,这时西欧货币已经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白银同是欧洲各国和欧洲各国间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银就占有一切,黄金能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欧社会各阶层,尤其商人和资产阶级,非常热衷于追求金银、财富,然而欧洲大陆所产金银有限,于是他们把注意力转到了东方。当时欧洲流传很广的一部书《马可波罗行记》(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青年时代随其父叔到中亚、印度和中国等地经商,元世祖时在中国朝廷做官,在中国住了十七年。回国后,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战,威尼斯战败,马可波罗被捕下狱,在狱中他口述了在东方的见闻,由比萨作家罗斯蒂生记录整理成书,广为流传),该书对印度、南洋和中国的财富作了夸张描述,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上层分子到东方寻金的热情。
(2)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原来有三条:一条陆路,由中亚沿里海、黑海到达小亚;两条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东岸叙利亚一带,或先由海路至红海,然后由陆路到埃及亚历山大港。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不久又占领了克里米亚,控制了东西方间的传统商路,对往来于地中海区域的欧洲各国商人横征暴敛,百般刁难,因此,运抵欧洲的商品,数量少且价格高,而欧洲上层社会把亚洲奢侈品看作生活必需,不惜高价购买,这种贸易造成西欧的入超,大量黄金外流,于是西欧各国贵族、商人和资产阶级急切的想绕过地中海东部,另外开辟一条航路通往印度和中国,从亚洲直接获得大量奢侈商品。
(3)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发现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十五世纪西欧出现了适于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时得到普遍应用,欧洲人利用它来辩明地理方位,确定航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希腊的地圆学说在知识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以佛罗伦萨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最为坚定,他从大地是球形这一假定出发,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和中国,并绘制了概略的世界地图。总之,十五世纪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世界各地航海经验的积累,使欧洲的航海员敢于远离海岸,到从未去过的大洋里航行,从而导致新航路的开辟最终获得成功。
邂逅 鹯 阴古渡 再续丝路情缘
一座边塞古津、一个千年古渡、一条丝路古道,在九曲河畔的静谧中演绎出一部恢宏的史诗传奇,于时代的进步与蜕变中绘就鹯阴胜地的臻境玉章。
--题 记
古时,戎马军旅、商贾云集;而今,游人如醉、古渡新颜。千百年来,滔滔鹯阴之水,用它不老的身躯穿越时空的纽带,承载起千载史蕴的人文芳华和浩如烟海的商旅呈辉,谱写出汉唐楚韵,江山峥嵘的锦绣宏图。巍巍鹯阴古渡,用穿越千年的过往阅尽世事沧桑、岁月百态,构筑起民族奋进里波澜壮阔的史话传奇,在古道若梦的长风大歌中拂去岁月的尘埃,于华夏文明的盛世征途中逐梦前行,再续千年丝路的情缘今生。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擘画古津臻境
走进边塞古津,寻访千年天堑传奇之迹。孙子兵法有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鹯阴古渡,地处中原和西域各国通使、通商的必经口岸,是历来行军作战的关防要隘和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河畔两岸,山川形胜,地险天成,险山、河谷筑起的天堑津渡,成为古代中原抵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在历代战争中都发挥了御敌防患、保境安民的重要作用,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两千多年来,无数兵将车马、使节臣民,南来北往、络绎不绝,演绎了自秦汉以来,鏖战连绵、马嘶驼鸣、旌幡相望、血染黄沙的浩气长歌。 历史 深处、古朴的痕迹、史韵的华章,造就了豪杰无双的绝代风华。而今,硝烟散尽、古津依旧,伴随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时代新颜,奔放的鹯阴河流淌出千年古塞不灭的烽火传奇,经过两千多年的 历史 融合,在这里玉琢成器,成就千秋经典,引来满江璀璨。
古风韵致,商旅呈辉,共鉴古渡风华
相约丝路古渡,溯源千年商旅呈辉之脉。古渡催生向往,向往酿出情怀。鹯阴古渡,作为丝绸之路东段北线的重要渡口,古时舟舶辐辏、万商云集,既是丝绸、茶叶、香料、瓷器、铁器等商品的流通要道, 也是贯通中国、欧亚及世界各地奇珍异货和多彩文化的传播桥梁,交流互鉴中构成了丝路文明史上闪耀着智慧之光的璀璨灯塔,成为中西文明共存共荣的 历史 见证和盛载荣光的古朴方舟,使中国融入了世界,也使“世界”走进了中国。贯古纵今,涓涓的文化泉流,斑驳的渡口边墙,尚存的道口车辙,在风雨磨砺中赋予这片土地亘古的刚毅与坚韧,绘就出丝路交融里辉煌的 历史 图腾,镌刻出古渡的史蕴传衍和古道的广袤深邃,在世代薪火流传的升华与蜕变中踞立时代的鳌头,演绎古渡相送的丝路盛世和“鹯阴”圣地的诗景如画。
铅华尽洗,再续繁华,启幕古道玉章
探寻文明古道,赓续千年文脉流彩之光。鹯阴古道,作为历代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枢纽轴心,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不同学术思想与文化传统形成在这里琢玉成章,造就了东西方文化相通相融的 历史 根脉和丝路情缘里血脉相连的深厚渊源。鹯阴两岸,绿影婆娑、山茏灵气、水蕴文明、长堤锦绣,优美的黄河自然风光与古渡文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成为黄河上游一处独具特色的 旅游 圣地。纵眼回眸,关外古道,蜿蜒起伏,犹如一座风云多变的 历史 巨龙,连着古今,牵着未来,历经岁月的磨炼,清风若凡中层峰雅聚、群山争雄,丝毫没有褪去当年的色彩。岁月沧桑,千古巨变,飞掠时空的长廊,鹯阴古渡始终在 历史 的长河中不惧惊涛骇浪,砥砺前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极致作用,散发出浓郁的地域气息、折射出远古的时代风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千百年来,缓缓流淌的鹯阴河水恰如一支柔软的画笔,在 历史 的赓续传承中描绘出古渡两岸处处向荣的勃勃生机,书写出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开放包容的千古情怀,历经岁月的凝练雕琢,留给世人一片旷古奇今的臻境玉章,在与时俱进的时代征程中凝聚智慧力量,一路奋楫笃行、扬帆逐梦,再谱古渡新篇、丝路华章。(张文科)
秦晋肴之战:为何楚国成最大受益者
肴之战,是春秋时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以晋军全歼秦军三万人,俘获秦军三帅告终。
经过
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
郑文公为了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秦国力量的削弱。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
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
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
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所以,晋也与郑国媾和,然后退了兵。晋、秦伐郑事件虽然这样结束了,但它却为秦、晋交兵种下了原因。
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谢世。戍郑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公密报,说他们掌握着郑国都城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作内应,则郑国可灭。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如能袭取郑国,即可进入中原,分享晋国的霸权。
于是,穆公向大夫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辛劳大军远道奔袭,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跨越千里去袭击别人,人家怎么会不知道?我军长途跋涉,精疲力尽,人家有所准备,是不会成功的。但袭郑的诱惑力很大,穆公主意早已拿定,遂不听蹇叔意见,命令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秦军袭郑,由秦都雍至郑都,历程一千五百余里,中经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是一次冒险性的军事行动。
周襄王二十五年春二月,秦军经过王都洛邑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现轻佻无礼。秦军行抵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之缑氏镇),遇郑国到周做生意的商人弦高。
弦高见状,一面以郑国国君名义先送四张牛皮,然后送牛十二头,犒劳秦军,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一面派人乘传车急回国内报告。郑穆公获得弦高报告,立即派人去探察秦将所居的馆舍,见秦兵“束载、厉兵、秣马”,准备作战了。
于是,郑穆公派皇武子辞谢秦将说:君等久留在敝国,敝国已无法供应粮秣、牛羊。听说君等要离开,郑国有原圃,就像秦国有具囿一样,请你们自己去猎取麋鹿,让我们闲暇一下如何?秦将见机密已泄,杞子逃亡到齐,逢孙、杨孙逃亡到宋。秦帅孟明见内应已逃遁,郑国有了准备,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退兵,就袭灭滑国,满载战利品而还。
晋在文公的国丧之中,得到秦国偷袭郑国的情报,先轸认为,秦穆公不听蹇叔忠告,而以贪婪兴师,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击敌的机会,力主攻击秦军。大夫栾枝则认为没有报答秦穆公赐给的恩惠,反而攻击他的军队,这不是为先君着想。先轸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又说:“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襄公采纳了先轸建议,发兵击秦,并联合姜戎一道行动。襄公穿着丧服亲自督军,梁弘为他驾车,莱驹做车右。晋与姜戎联军在崤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
公元前627年4月,秦军进入埋伏,在晋与姜戎夹击下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帅被俘。
晋军全胜而归,文嬴向襄公请求释放秦国三帅,说他们是构成秦、晋二君间隙的罪魁,请让他们回国去接受杀戮。襄公即释放了秦国三帅。先轸得知,责备襄公处置失当。又命阳处父去追击,秦三帅已登舟渡河。孟明等三帅回到秦国,穆公没有加罪,反而更加信用,使专任军事。
周襄王二十七年,秦孟明率师伐晋,战于彭衙,秦师失败。同年冬,晋大夫先且居率宋、陈、郑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次年,秦穆公亲自率军伐晋,渡过黄河焚烧船只,以示决心死战,攻取晋国的王官在及郊。晋人不出,秦军掉头向南,由茅津再渡黄河,到达崤山,封崤中秦军尸骨而后还。
此二役则是崤战之余波。
影响
崤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秦在崤之战中轻启兵端,孤军深入,千里远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不得不向西用兵,“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崤之战标志晋、秦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崤之战后,秦国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国结盟,共同抗晋。此后秦采取联楚制晋之策,成为晋国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同时应对秦、楚两个大国的挑战。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但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远博《东方寻宝》栏目征集范围:
书 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书法,篆刻等
瓷 器:历代陶瓷精品,元、明、清官窑为主,宋瓷为佳,青花瓷,彩瓷,素瓷等
翡翠、玛瑙:质地优良,在艺术上和工艺上有特色的各式作品
玉 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羊脂玉、白玉、青玉、黄玉等各式雕件及籽料等
珠宝首饰: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红钻,蓝钻,绿钻等
杂项精品:雕塑、奇石、紫砂、印章、牙雕、砚台、古籍善本、金银器、名表、怀表、相机、文房用品、邮品、票证、徽章、家具等等
铜 器:造型、纹饰精美,在工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佛像,铜炉等。
漆 器:造型、纹饰、雕工工艺水平较高的作品;著名工匠的作品。
篆 刻:明清篆刻中主要流派或主要代表人物的代表作。
家 具: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珍贵木材制作,造型优美,保存完好的明清家具。
古籍善本:宋元时期写本,印本,明清两代著名学者,藏书家撰写或整理校订的稿本、抄本,在图书内容、版刻水平、纸张、印刷装帧等方面有特色的明清印本。
《东方寻宝》 “最具投资眼光奖”环节:您在《东方寻宝》现场竞买出价过程中有赢得“最具眼光投资者”大奖的机会,踏《东方寻宝》为您精心准备的“艺术文化之旅”,亲临国内外各大艺术博物馆,感受东方艺术的细腻,领略西方文明精美,享受独具魅力的艺术熏陶。
别人公司 10月16号17号《东方寻宝》湖南站开始拍摄首期!你说是不是真的! 他们的鉴赏团队很强大哦! 央视《寻宝》栏目、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业内权威及实战派专家鉴赏团马秀银、黄秀纯、郑呼和、曹怀川等五位专家! 好像还有2个知名的市场评估员(貌似也是国内知名的人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