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邂逅古诗中的棠梨

冷知识,邂逅古诗中的棠梨,第1张

棠梨在古诗中不是常见的意象,大多是表凄凉、惆怅之情。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中,“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写出了清明扫墓时的凄凉悲惨情景。其中棠梨花就是凄凉的意象。范成大的《碧瓦》中,“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也写出了凄凉之感。清明时节,正是棠梨花开的时候。棠梨花为白色,和梨花形似。因此它也有别名为野梨花。白色本就有悲伤之意,它的花期又在清明,自然多用来表悲伤凄凉了。

在薛涛的《棠梨花和李太尉》中,有一首“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诗题中的“棠梨花”,学术界还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说指的是海棠花;另一种则认为指的是野梨花。按说“深浅红腻”一说,海棠花的可能性更大。棠梨有时也做海棠花一说,唐代韩偓的《见花》中就有血染蜀罗山踯躅,肉红宫锦海棠梨。

棠梨的俗名野梨花,但在古诗词中很少有诗人直接用此名的。明代作者:张以宁在《棠梨幽鸟》中写道:“幽鸟岂知人事恨,依然啼杀野棠花。”棠梨有很多别名,又名鹿梨。宋代诗人冯叔豹有云:仙家鳞桧古,小市鹿梨甘。说的就是棠梨。棠梨还有豆梨、乌梨之称,但诗词里普遍用的还是棠梨。

棠梨结的果实很小,不熟时为褐色。熟了之后为黑色,可食用。秋季是棠梨萧败的季节,叶呈褐红色,颇有落寞之感。于是,棠梨叶也成了诗人们抒发情感的意象。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禹偁《村行》中的“棠梨叶落胭脂色”了,将萧败的棠梨叶写出了另一种美。

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诗,也将棠梨叶写出另一番风情。宋祁在诗《野路见棠梨红叶为斜日所照尤可爱》中写:

叶叶棠梨战野风,满枝哀意为秋红。

无人解赏如丹意,抛在荒城斜照中。

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唐诗《棠梨墓歌》中,“棠梨花白春似雪,棠梨叶赤秋如血。春来秋去棠梨枝,长夜漫漫几时彻。”将棠梨的季节变化描写了出来,也别有一番风情。

棠梨不仅果实可食用,棠梨花的味道也十分鲜美。在西南一带,有食用棠梨花的风俗,采集棠梨花的花骨朵,用沸水涝过后即可食用。

      1关于梨花的诗句以及意思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红楼梦》

      不用说,此“鹤”,正是湘云,因为“鹤”是湘云的象征。而“梨花满地”,实乃雪花满地,“梨”实谐“离”,“莺”乃宝钗之婢,此处正可代指宝钗。“不闻莺”点出宝钗此时早已不在宝玉身边,而湘云已成宝玉之妻。

      忽如一夜春风来,青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如雪偶般又轻又薄的梨花顷刻间已飘飞满地。这一刹那的景象使我们顿悟了人生,最美的时刻也就是开始领悟到人生凄然的时刻。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暮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宋)程颢《郊行即事》

      梨花开了,微风吹来,清明到了一半的市民出城寻春。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唐·白居易《长恨歌

      杨贵妃死后,与唐玄宗生死两隔,想来应是终日以泪洗面。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是如此迷人;哭的时候,一枝梨花春带雨,同样美丽。

      “一枝”是她孤苦独处的写照。何以不用桃花或杏花比拟桃花、杏花拟之,则面庞红润,青春焕发。那是在华清池消夏的杨贵妃,而不应是长眠地下、独居仙宫的杨贵妃。以带雨的雪白梨花拟贵妃孤魂就非常贴切;肌肤如旧少红润,以泪洗面愁苦深。同时也象征着她的超凡脱俗、纯洁高雅。一枝带雨梨花和一个雪白肌肤的泪眼愁美人儿的形象完美地重叠在了一起。

      一树梨花压海棠 。

      满树的梨花美艳极了,它的姿色压过了海棠。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

      看着地上堆起的向雪一样的梨花瓣,顿生春愁,明年还会有人靠在这里的栏杆上吗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

      时节已近晚春,院子里空落落的,十分寂寞,梨花落了满地,们也没开着。

2含有梨花的诗句

      寓意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寒食书事 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描写梨花的诗句有哪些

      破阵子·春景

      作者晏殊 朝代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一、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巧笑着的东邻女伴。在采桑的路上邂逅,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二、注释

      (1)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2)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3)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4)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5)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6)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7)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8)双脸:指脸颊。

      二、赏析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4陆游的《梨花》这首诗的解释

      陆游(一一二五~二二○)字务观,自号放翁,山阴人,有“剑南诗稿”。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

      这两个跟他时代接近的人注重他作品的第一方面。然而,除了在明代中叶他很受冷淡以外,陆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像清初杨大鹤的选本,方文、汪琬、王苹、徐釚、冯廷櫆、王霖等的摹仿,像“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的摘句,像旧社会裹无数客堂、书房和花园中挂的陆游诗联都是例证。

      就此造成了陆游是个“老清客”的印象。当然也有批评家反对这种一偏之见,说“忠愤”的诗才是陆游集里的骨干和主脑,那些流连光景的“和粹”的诗只算次要。

      可是,这个偏向要到清朝末年才矫正过来;谈者痛心国势的衰弱,愤恨帝国主义的压迫,对陆游第一方面的作品有了极亲切的体会,作了极热烈的赞扬,例如:“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呜;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几句话彷佛是前面所引两个宋人的意见的口声,而且恰像山谷裹的回声一样,比原来的声音洪大震荡得多了。“扫胡尘”、“靖国艰”的诗歌在北宋初年就出现过,像路振的“伐棘篇”。

      靖康之变以后,宋人的爱国作品增加了数目,前面也选了一些。不过,陈与义、吕本中、汪藻、杨万里等人在这方面跟陆游显然不同。

      他们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并没有投身在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弘愿;只束手无策地叹息或者伸手求助地呼吁,并没有说自己也要来动手,要“从戎”,要“上马击贼”,能够“慷慨欲忘身”或者“敢爱不赀身”,愿意“拥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

      这就是陆游的特点,他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譬如刘子翚的诗里说:“中兴将士材无双胡儿胡儿莫窥江!”“低头拔胡箭,却向胡军射男儿取封侯,赴敌如饥渴”,语气已经算比较雄壮了,然而讲的是别人,是那些“将士”和“男儿”——正像李白、王维等等的“从军行”讲的是别人,尽管刘子翚对他的诗中人有更真切的现实感,抱更迫切的希望。

      试看陆游的一个例:“鸭绿桑乾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着鞭!”尽管他把自己搁后,口吻已经很含蓄温和,然而明明在这一场英雄事业里准备有自己的份儿的。这是“诗经”“秦风”里“无衣”的意境,是李牧“闻庆州赵纵使君中箭身死长句”的意境,也是和陆游年辈相接的岳飞在“满江红”词里表现的意境;在北宋像苏舜钦和郭祥正时诗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韩驹的诗里,也偶然流露过这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谁知我亦轻生者”的气魄和心情,可是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畅。

      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

      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傍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关于陆游的艺术,也有一点应该补充过去的批评。非常推重他的刘克庄说他记闻博,善于运用古典,组织成为工致的对偶,甚至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来许多批评家的意见也不约而同。

      这当然说得对,不过这忽视了他那些朴质清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抹杀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发现他时常觉得寻章摘句的作诗方法是不妥的,尽管她自己改不掉那种习气。

      他说:“组绣纷纷炫女工,诗家於此欲途穷;又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弘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又针对着“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的议论说:“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如‘西昆酬唱集’中诗何尝有一字无出处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山处但不妨共为恶诗耳!”那就是说,字句有“出处”并不等於诗歌有出路,刘克庄赏识的恰恰是陆游认为诗家的穷途末路——“组绣”、“藻绘”、“出处”。

      什么是诗家的生路、“诗外”的“工夫”呢陆游作过几种答覆。最值得注意而一向被人忽视的是下面的主张。

      他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又说:“大抵此业在道途则愈工愿舟楫鞍马间加意勿辍,他日绝尘迈往之作必得之此时为多。”换句话说,要做好诗,该跟外面的世界接触,不用说,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

      妆画虚空”、“扪摸虚空”原是佛经里的比喻,“法不孤生仗境生”、“心不孤起,仗境方生”也是禅宗的口号。陆游借这些话来说:诗人决不。

江湖浩远,风波无尽。

乱世中,一份纯然的爱情需要勇气,一份生死不渝的相随需要心与心的契合。

遇见她,似是偶然,却又命中注定。

笑靥如花,黯然销魂。

春水流去,是年华,亦是牵挂。

千回百转,百转千回。生与死的羁绊,情与义的绞绕。

突破了凡尘,顿悟了执念,终于了然——原来相濡以沫,不如遗忘于江湖。

也许多年后的一天再见依旧——春水映梨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6313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