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校园生活的美文,800字

描写校园生活的美文,800字,第1张

我的校园生活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美好的事物,它点缀着我们的人生之路。在大家心中,它可能是一束束的鲜花,一缕缕的阳光,也可能是一句句暖暖的祝福。但是在我心中它却是我的校园生活,它在我苍白的人生路上渲染出了一路的青天。

童年的桃花总是灿烂的;童年的日子是不知忧愁的;校园生活是纯真的。一颗颗跳动的心;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笑脸,真挚的我们编识着那曲动人的歌。

每当老师飒爽的英姿出现在三尺讲台上的时候,我们的心随着老师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另一个世界里感受新鲜的阳光、去领略异国的风情,一起去长篇大论怎样去体验。课间是愉快的,到处传来一片灿烂的笑声、师生之间的友爱与尊敬化成一串串音符在空气中飘动,大家的心都在欢跳着。天涯地角有穿时,只有师恩无尽处。每当我遇到挫折,因考试失败而苦闷时,老师像一盏明亮的灯具挂在我无助的灵魂前教导我督促我做生活的强者,因为胜利的喜悦只属于生活的强者。

友谊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我的校园生活是甜蜜的。因为我的生活中有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甜甜的微笑;一句句暖暖的祝福与问候。在我们成功的日子里,我们欢呼着,一起分享每一份成功的果实;一起用快乐的音符奏响心灵的乐章。我们同风同雨同悲同乐。每当听到小鸟的欢歌,树叶的沙沙声时,我的心越来越充实。踏着脚下的小草漫步,我的烦恼随着漫步消失在花丛里,一切都是那样自然,一切都是那样舒服。

我的校园生活似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它欢快地奔流着,时时泛起一朵朵晶莹的浪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我的校园生活在无声的岁月中为我点缀了一幅幅人生的画面,使我的人生路上充满欣喜与充实。

岁月有痕,让岁月留下我对校园生活的爱痕。也愿每个人心中的鲜花更鲜;愿每个人中的阳光更灿烂;愿每个人的微笑更甜蜜;愿每个人心中的祝福更暖人心。让我们带着心中的一切在这片碧海蓝天下去拼搏,去奋进,去打造我们人生中的最亮点,去开创我们美好的明天。

--------------------------

校园生活

我乃寄宿生,在校生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样样俱全!有时开心、有时烦恼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校园生活就是如此变化莫测,只有这样,校园生活才够精彩!在教室、在寝室的生活充实着我的每一天!

经过一夜的熟睡,同学们精神抖擞,迎接新的一天。洗漱完毕,有些“臭美”的同学还把自己“打扮”了一番!一系列准备之后,同学们来到了楼下的操场……“立正!…报数!”各班领队陆续喊道,“1、2、3、4……”同学们依序报着数,一片嘈杂之后,老师确定万事俱备,就带领我们过马路、走向教学楼、走向食堂……

同学们在食堂大吃一番之后,各自回到教室,准备一天的学习……

当然,不仅只有看似枯燥的课程,还有下课时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恩恩怨怨以及求知的心!有时吵吵闹闹、能闹翻天,有时沉默无语、万籁俱寂!

同学们也不是完全不喜欢学校的课程,比如:音乐、体育、电脑……总之不是主课的大部分课程同学们都上得津津有味!

下课了!同学们推推搡搡,而我却是一个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书呆子”!独自一人在座位上,死板地看着书!呆呆的、傻傻的!因此“木头”这个外号就降临在我的头上!一段光景后同学们冷落了我,我是在想不通为什么,就满怀疑虑的冲向老师办公室…… 老师教导我过后,我似乎明白了点什么:我不应该只知道读书而遗忘了我的伙伴儿门!更应该将心胸放宽一点!此后,我努力改正,憧憬着同学们对我的原谅!

所有的课程总算上完了!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吃罢晚饭,同学们享受这饭后自由自在的大好时光!要么完成作业、要么嬉戏……个有个的事!一点也不觉得空虚!

唉!时光流逝之快,为人所叹!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实在短暂!铃声响起,同学们又要各自归位,进行晚自修……

已经是八点半了,铃声再次响起,值日生急匆匆地去拿牛奶,同学们在一片混乱中交作业。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值日生气喘吁吁的将牛奶拿来了!点心分发完毕后,同学们边吃边说,别有一番风味。

九点左右,同学们纷纷离开教室,到外面排队,又开始整队。“立正!”“1、2、3、4……”那生意比起早晨懒散得多,毕竟学了一天,谁不累呀?

随后,同学们来到自己的寝室。由于时间不充裕,还不等我们趴下来调整一下就必须急匆匆地跑向澡堂,虽然说能够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但精疲力竭的同学们却不以为然!可那么热的天同学们也不能敷衍了事、瞒天过海!只得硬着头皮去洗个澡。

洗漱完毕后,大家坐在床上,谈谈天、谈谈地有个别的人还谈起了国家大事,在寥寥数语之后,熄灯铃响了,同学们关了灯,相继进入了梦乡……

这就是我的在校生活,有同学、有老师、有知识、有欢乐……使我的每一天过的充实,使我的每一天过的幸福!我会再接再厉,我会坚持不懈,我会过好我在校园的每一天;我会让同学满意!我会然老师满意!我会让所有人满意!啊!这美好的校园生活!

-------------------------

我的校园生活作文

当微风轻柔地托起一丝丝柳絮的时候;当太阳把它金色的光辉悄然披在一棵棵俊俏的樱花树上的时候;当美丽的花瓣在空中悠悠地达几个卷儿,再轻轻落地的时候,我们正幸福地享受着烂漫的校园生活

清晨,快乐的鸟儿唱着歌,伴随着我们一路走过洒满花香的小路,目送着我们走进校园,眼里全是笑意阳光铺在写有"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一中"的铜牌上,又把柔和的晨光反射到我们身上,我们笑吟吟地接受了这份光芒,朝气蓬勃地迈进校园在去教室的路上,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漂亮的喷泉与水池,挺拔的槐书与婀娜的垂柳;我们时常碰见自己的同学或是外班的好伙伴,友好地招一招手,亲热地拍一拍背,亲切地问候两句,也许再聊一聊最近做了些什么

走进洒满晨光的教室,安置好书包与作业,长长地吁一口气,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课堂上,我们尽情地展开我们的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认真地记好我们要领悟的知识与要点为了让鸟儿也为我们喝彩,为了让大树也赞许地点头,为了让花儿也为之倾心,让那片片在空中飞舞的花瓣上满载着赞赏与希望的寄语……我们努力着!

我们喜欢课间,喜欢那可以让我们自由发挥的十分钟我们一起谈心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增添那宝贵的心灵财富;我们一起讨论问题来提高彼此的成绩,让自己更加的充实与睿智有的依傍在栏杆上,凭栏远眺;有的聚集在长廊上,谈笑风生;有的坐在"s"形的雕塑下,沐浴阳光,享受这最美好的金色年华

我们融入在集体之中,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家,我们在一起朝夕相处,无不希望自己的"家"能够出类拔萃因此,我们在运动会上看见了每个运动员那如离弦之箭一般的冲劲,整装待发的气势,战无不胜的决心我们还看见了一个个拉拉队加油助威的庞大的阵势——有挥舞着双臂的,有跳起来大声喊的,个个神气活现

我们在学习中成长着

我们在成长中学习着

现在,我们微笑着在校园的林荫小路上散步,撒下最快乐的时光当我们离开校园的那一刻,再让我们回首看我们走过的路,我相信,我们有的是恋恋不舍的感情;有的是没有虚度年华的自豪;有的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相信,那难忘的校园生活一定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

《我的校园生活》

中学生活是个百变怪,难以形容。在这个人生的花季,在美丽的繁花背后,隐藏着酸甜与苦咸。我该怎么形容你,百变的花季,百变的中学生活?

一年前,我初次踏入中学大门。

一进学校大门我便发现了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宽敞的林阴道,肃穆的升旗台,现代化的试验楼与图书馆,还有漂亮的塑胶跑道和红墙素瓦的学生公寓……生疏的环境,使得我近两周找不到北。中学生活首先向我展示了它陌生的一面。

开学第一周,老师们为了激发学生对其所授学科的兴趣,在课堂上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游戏,试图让我们在娱乐中学习。课堂上绽开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中学生活表现出它有趣的一面。

同学们在校园里开始结朋识友,所有活动都结伴而行。每个人都在“誓死捍卫”着自己的友情,以免自己的朋友被别人抢去。学习的压力,琐事的摩擦,于是,自私霸道、保守小气、勾心斗角等弱点一一暴露出来。花季般的中学生活便露出了它虚伪灰暗的冰山一角。

学期中间是最枯燥的时节。同学们极力忍受着三点一线生活的无味,被困在监狱般的书本里不能呼吸。梦里永恒的形象是老师的脸,口中不变的话题是书本中的语言。教辅资料代替了课外读物,小学天堂般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早上6点钟睁开眼睛已无须定铃,晚上啃书本直至11点已经习惯。早上顶着大大的黑眼圈(只能低头走路,否则定会被当作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送到动物园),望着镜子里的“大熊猫”仰天长叹:“唉,中学生活也有它苦涩乏味的一面!”

中考来临了。

死党不识趣地为我出了一道让我无言以对的选择题:“考完试放假和不考试也不放假,继续平淡的生活,二选一!”

我哑口无言,该选哪一个?

后者平淡,过于乏味。我这种总希望生活中出现奇迹的典型水瓶座女生怎能忍受?

而前者,则苦不堪言!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缓和考前沉闷的气氛,老师动用了金牌令箭:每人每天至少回答一个问题。不是很苛刻的要求,但却体现了中考前学生生活的紧张与压抑。

考前的压力很大,各科老师都不甘示弱地布置作业;家长们也给孩子定了必须达到的分数线,全班出动冲进书店,恨不得把整个书店都搬回家来!待我们稍有喘息的机会,便把我们与山般高的资料锁在一起。而他们连走路都学会了声轻如鼠,生怕“打扰”我们做题。有人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怎么就没有人“可怜天下孩子心呢”?谁来拯救这些重压下的花朵?中学生的我们有太多的压力啊!

考试是老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中考过后,分数公布了。成绩不好的孩子们,如何向家长交代?两周后的家长会会不会为他们雪上加霜?这期间,学生滴下的泪水堆积起来即是一汪咸水湖。中学生活中免不了泪水的存在!

中学生活,你的七十二变,让我哑口无言。

中学生活,你的七十二变,让我难以形容。

中学生活,你的七十二变,是学子们生命中永恒的风景。

我该怎样形容你,百变的花季?我该怎样形容你,百变的中学生活?我只能擦亮眼睛注视着你,看你的七十二变!

美文赏析:《项脊轩志》:一代读书人的哀叹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品之一。游国恩先生在评价归有光散文特色时说:“他把生活琐事引到载道的古文中来,使古文更密切地和生活联系,因而也写出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项脊轩志》真情为文,不事雕琢,真实的表现了作者当时的生活和心理。文章着重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然而归有光作为读书人,在对自己的书斋的描写中,在动人的亲情中,我们不难读到他在人生路上的对功名的咏叹,体会到一代读书人追求功名的心理历程。

归有光的一生执着于举业,然而仕途坎坷,7岁入学,9岁学习写文章,14岁应童子试,20岁以童子试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35岁乡试中举,以后8次会试都落选,60岁才考中进士,66岁病死于任上。可以说他一生都在为功名忙碌。

《项脊轩志》是作者两个时期所写。前一部分写于19岁,后一部分写于32岁。在作品细腻的描写中,我们能读到他从少年到中年时追求功名的时心境。

19岁时归有光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更是憧憬。“百年老屋,尘泥渗漏,雨泽下注”,条件虽然艰苦,然而对未来的希望让他苦中有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一个充满激情奋发向上的读书郎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为之胸潮澎湃。“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分明是此时归有光的心情真实的写照。“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十五岁的归有光刚刚完成童子试,“少年心思当拿云”,少年得志,自然心情舒畅,踌躇满志。

文章第二段其实也是归有光作为读书人的心声——光宗耀祖。有人认为唐宋派作家是“道学家”的代言人。对归有光来说,“读书明道,知书达理”,道德自然是读书的目的之一。这在《项脊轩志》中也有体现,从对诸父的态度可以看出。“墙往往而是”,“往往”表现出归有光对诸父的不满。归氏先人曾为大官而在昆山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可是,到了归有光这一代,家道已衰,分崩离析。归有光对兄弟“日趋于离”非常痛心。在其《家谱记》中曾感慨“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在归有光心中,不读书,不知礼义是归氏衰落的重要原因。作为归家长子,读书兴家,又何尝不是其愿望呢?

在亲情的描写中也无时不与自己读书生活联系起来。归有光对母亲的感情特别深,母亲对其学业更是重视。《先妣事略》曾记到“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乃喜”母亲望子成龙可见一斑。

对归有光寄予希望的还有其祖母,“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殷切希望,怎能不让归有光事后想起能“长号不自禁”?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盖有神护者”更是此时归有光心态的自然流露,神佑有光,自然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其余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这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这里既有自我解嘲,又将自己与历史伟人相比较,表明自己不甘于永远处在“败屋之中”的志愿。一年后归有光以童子试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与其此时的心态不无关系。

可以说前一部分,是归有光最自信的时期,多可喜亦多可悲,然而更多的是希望和充满希望的喜悦。

然而十三年过去了,归有光的心理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妻子早逝。回想起与妻子共读的岁月,不禁潸然泪下。而功名未就,更是心中难以言说的痛。“吾妻死,室坏不修”,“卧病无聊”,“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这不仅仅是对妻子的思念,也有功名难就的痛苦。此时,再望见“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想起昔日新婚宴尔,凭几共读的岁月,该是何等的痛心呀!

后一部分可以说是至悲,功名难就,上对不起祖母母亲,下对不住早逝妻子,更没有完成家族中兴的大任,此时面对当年踌躇满志的文字,我们可以想见归有光在对亲人的思念中又凭添了多少痛苦。

“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从孟浩然“终南捷径”到柳永“奉旨填词”到“范进中举”,科举制度一直着困扰中国读书人。《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少年时的希望与中年时的悲伤,心理上形成强烈的反差,是一代读书人心理历程的真实的再现,更是一代读书人面对功名的哀叹。

回答者:gfh888z - 魔法学徒 一级 11-5 12:56

一.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特点一是善于用线索串连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项脊轩虽然狭小,破旧而阴暗,可它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景迁,物是人非之时,唯有项脊轩才能唤起主人对过去经历的深长久远的回忆,因而作者自然对它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这种感情,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特点二为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毕肖。写母亲、妻子是这样,而写祖母尤为出色。作者抓住了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一个感人场面来抒写,令人动容。

二本文在写景和叙事中,以至情言语点染细节,将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是文章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光说写景中的抒情。本文前半部分着重写景,借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多可喜”的思想感情,文章先简洁地叙写项脊轩修葺后庭园的格局,室内的光线、陈设,又写了作者“偃仰啸歌”“冥然兀坐”的情态,其喜不自胜的情感已溢于言表。

更让人可喜的优美动人的景物是:“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间,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项脊轩的环境确实宁静、和谐。人以鸟为伴,鸟以人为邻,逗人无尽的遐想幅月夜桂影图,则更为迷人,把人引进了月白风清,花香袭人的美妙境界。这些无一不是对项脊轩景物的生动描写,又无一不是作者内心喜悦得意之情的抒发,即“至情语言”。作者把情感融化在景物之中,凭借景物的形象诉诸读者,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本文的叙事也是“至情语言”。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叙事,在事件的叙写中倾吐臫的感受-“多可悲”。作者用亲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造成一种至情至真,如歌如泣的氛围与情调。比如写老妪述说母亲的往事,“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某所,而母立于兹”,“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这些似显平淡、平凡的回忆,饱含着作者对至亲刻骨铭心的哀思,“令人长号不自禁”。

对亡妻的怀念,尤堪称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里没有悲哀、悲伤一类的字眼,但悲伤眷恋之情溢于言表,此是无声胜有声!意味隽永:贤妻已死多年,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她,人已死,物犹存,枇杷树是妻子对十拿九稳爱的延续,“亭亭如盖”的绿,誻妻子一片忠贞的爱,这种爱与作者的久远缅怀与眷恋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抒情镜头。

在中国古代却有这么一个人,才华横溢,连蹭饭都能蹭出来一篇超级爆文,这篇超级爆文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赋的《滕王阁序》。

话说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二十六岁的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没想到正好遇上一个大宴会,却是南昌都督阎伯屿广邀名人雅士,为滕王阁重修完工庆贺。一路风尘仆仆的王勃,口中早已寡淡难耐,遇到这样的盛会,自然不愿意错过这样的蹭饭机会,于是就大摇大摆走进去,找个清净的座位坐下,就等美酒佳肴一上来就开吃。

没想到主人阎公在开席前居然会请前来的宾客当场为重修滕王阁的作序,以记载这次盛会,倘若序成,日后必然又是一段佳话。在座的宾客除了王勃之外,都是阎公的熟人好友,知道阎公的女婿孟学士颇有才华,先前阎公的那番话只不过是客气而已,实际上是想趁这次盛会让女婿大大地露个脸,为他以后的青云路做做铺垫。

一般而言,大多数“文人雅士”并不具有即兴赋诗的才华(少数有急才的除外),即使你强摁着他的后脖子,估计也只能吟出“一棵枇杷树,两个大杈桠”这样的诗句。

只有愣头青王勃,一方面他不知道阎公的意思,另一方面是饿急了,要是一个水平一般的人上来赋诗写文章,等他反复吟哦,涂涂改改,还不得几个时辰?这顿大餐还要不要吃了?

民以食为天,肚子里早就没什么油水的王勃,当即长身而起,拿起毛笔就要写文章,都督阎公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愣头青真的站起来准备动笔,十分恼怒,用力一甩衣袖,托词上个洗手间就退席了。

阎公人是进了内间,可是心里却放不下外面的情况,吩咐从人,王勃每写一句就抄送过来,看到开头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嘴一撇道:“老生常谈而已,没什么新意。”看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说还是老故事,没什么大不了,等看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便不说话了,当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大惊道:“这人是谁,真是绝世天才啊!”当即快步出去,与王勃重新介绍认识,宾主尽欢。

这个故事记载在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并不是笔者杜撰的,原文是这样的: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一、二人爱情起缘于一次美好的邂逅。一日,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

二、两人婚后相敬如宾。婚后二人感情和谐,以收集金石字画作趣。后因政治因素,赵氏亲属被迫隐居乡里,赵明诚和李清照来到青州定居下来。赵家由显贵变成了普通百姓,对他们而言,却是因祸得福。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赵氏夫妇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同时,夫妇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拷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以此为乐。一次,赵明诚出外未归,李清照曾作《醉花阴》一词寄给丈夫告知自己的心情,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却又想胜之,便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得与词五十首,中夹杂李清照的词。叫人评鉴,友人陆德夫品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后,赵明诚不禁哑然。原来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由此更钦佩妻子的才学。

三、两人感情起了裂痕。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而罢了官。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当其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下属自行布阵,在夜晚之时,成功击败王亦。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四、美满姻缘落幕。1129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同年,赵明诚病卒于建康(南京),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6793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