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1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三、教学难点:
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四、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以情感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进行“读中品,品中读”。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几处重要片段的分角色朗读中深入体验、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鉴赏、剖析人物形象(以刘兰芝为主要探究对象)
1、展示多媒体课件,在画面、文字、音乐背景中,教师范读““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
2、指导学生朗读此段。(读出节奏、语调、重音;读出服饰之美、体态之美、风度之美)
3、在多媒体画面中,师生反复朗读。
4、设计问题,进入本节课中心环节:
(1)刘兰芝是在怎样的情景中“起严妆”的
探究讨论:被婆婆无理遣归之前。
(2)“被遣”是在贞洁至上的封建社会中是对女子极大的侮辱,而刘兰芝面对巨大的心理打击,却能精心打扮自己,体现了她怎样的独特个性
提示:品读兰芝个性化语言,是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挖掘其鲜明的性格魅力的最重要途径
5、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
(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
读后思考:刘兰芝不愿意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
思考:从兰芝与焦母告别的话语中你读出了她怎样的性格
明确:人物自身的言行和思想是高度统一的。从品读中,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
A朗读评价:
①在这一部分内容,着重表现了兰芝兄长这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揭示其性格的,要求学生诵读刘兄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B思考: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你能再现画面,推断兰芝当时的心理吗
(4)品读兰芝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
B夫妇誓别
夫妻誓别”这一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新婚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
C夫妇诀别
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最能读出人物的真实情感
(5)在以上方法指导下,学生自由品读。
(四)、小结
(五)、作业:
1、课后深入朗读,分析人物性格。
2、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为兰芝和仲卿设计人生。
教学过程:
(一)、从诗的小序切入,弄清作品主人公兰芝和仲卿走过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探究问题:
1、小序为什么称刘兰芝为刘氏
明确:兰芝处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其姓名可以淡化。但女性如果处在家长的地位上,便可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发号施令。所以兰芝是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以家长为核心的礼教社会中。
2、序言中有3个“之”,分别由“逼”“闻”“伤”引出,这里的3个“之”个指代什么3个动词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概括情节:被逼回家—逼她再嫁—以身殉情—得闻自缢—时人哀伤而想出浪漫结局。
“遣”“逼”是悲剧的起因。“闻”说明仲卿一直抱有幻想,直到悲剧发生才以死抗争。“伤”点出了悲剧的社会意义。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二)、抓住诗歌所叙兰芝和仲卿人生命运的关键处进行设计,来理解“社会环境、人物性格、悲剧命运”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这一悲剧意义的理解。
探究问题:
1、刘兰芝是否可以屈从焦母,请求焦母留下自己
明确:焦母驱遣兰芝的最大原因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尽管兰芝有“精妙世无双”的美丽,有“能织素,学裁衣”的本事,有“弹箜篌、诵诗书”的素养,有“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勤劳,但焦母就是看不惯她的“举动自专由”,她再美丽、再勤劳也是白搭。还应当明确:一则焦母已作决定,她要维护“家长”的权威就不会顺从兰芝的意愿;二则若兰芝屈从焦母,她的刚强的性格便不复存在,便不再有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
2、焦仲卿是否可以脱离焦母而带兰芝另立门户
明确:在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焦母就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从而也就失去另立门户之根基;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谴责,而且可能会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与幸福。
3、焦仲卿是否可以听从焦母直接赶走兰芝了事
明确:按照焦母为儿子设计的人生,休掉兰芝,自然是遂了母亲的愿,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仲卿就不复存在了。他的忠诚已经到了“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地步,焦仲卿不是薄情之人,也不是逆来顺受之人,他在那个时代作出的反抗与牺牲也是非常动人的。
4、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要求学生体味一下兰芝此时的心理。
明确: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
5、研习“高潮”部分
仲卿闻听兰芝再婚,赶来相见,要求学生集体朗诵“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这一部分,体会两人的生死爱情,讨论: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
6、研习“尾声”部分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这一部分。
提问: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象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同学们可讨论一下,这样写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明确: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三)、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分析总结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明确:
刘兰芝,作者是把她作为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代表来刻画的。她勤劳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也很有教养,这不光表现在她会弹箜篌、诵诗书,而且也表现在她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她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友爱;她对仲卿爱情专一,惜别时留下箱笼,分手时蒲苇为喻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倔强、坚贞、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等可贵品格;她遇事有主见,不同意仲卿“复来还”的幻想,慨然允诺太守家的求婚,这都表明了她对封建势力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是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焦仲卿的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却不敢直接反抗破坏他爱情和幸福的母亲,违心地送走兰芝,但他又深爱着兰芝,所以寄希望于“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当团圆之梦破灭之后,敢于违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挂东南枝”,跟兰芝一样,是充满了叛逆精神的。
(四)、小结: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五)、研讨文章铺陈起兴的写法。
1、提问: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2、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
(六)、课文小结:
《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创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故事结构完整,开头结尾照应,中间情节起伏跌宕,表现了民歌作者在叙事上的高超技巧。塑造了众多鲜明的文学形象,语言具有个性特征,有的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典型,至于诗中多运用的比兴、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和精当的处理分寸,更是值得我们借鉴。
(七)、布置作业
1、依据课文,改编剧本。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二、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三、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四、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五、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2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4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五、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早读听录音磁带,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3雨从铅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间。
我望着天,望着雨,望着雨中的一切,感受风,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起了诗情词意,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消失,天地间只剩下了被雨声一统的宁静,被雨声勾动的寂寥。
黯淡的灯光映射着密密的雨脚,隔着玻璃窗,冰冷冰冷的,一片迷雾,能看清的景物很少,我的思绪却似乎飘的很远……
风不大,轻轻的一阵,却又立即转换成淅淅沥沥的雨声,转换成溪中细密的涟漪,转换成遥远的浮想……
静谧的意境。
凄凉、孤寂的感觉。
江南多雨,也多爱情,尤其是那些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含蓄、静谧地在江南的烟雨中,飘散着遥远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爱情也许本就是融为一体的吧……
雨天。伤感。
悲凉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与泪混为一体。
雨中浮想,思绪飞向遥远的古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孔雀东南飞》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对情谊深重的小夫妻,却因为婆婆的骄横而落的一个“举身赴清池”。另一个是“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皆徇情而死。
呜呼,怎不让人在千年以后仍然扼腕叹息。
常说最悲惨的爱情莫过于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却不知已成眷属的有情人被活活拆散才是最让人伤心,惋惜的。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有爱情,而且已经有了亲情,他们已经是不可分开的亲人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自然是最让人断肠,最让人痛心的。
东南庭树下,刘兰芝,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含泪回首。你依然放不下谁吗?是那临别与你殷殷重寄意的仲卿吗?
兰芝,你遥遥地望向红尘深处那一座座富贵苍凉的朱门庭院,想你的仲卿将如何为你而伤心哭泣,想他将如何携一身风尘来追随你——那是你最奢华的梦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芝的誓言尤在耳边回响,芳人已不知踪迹……
窗外依旧是烟雨蒙蒙的一片。
细雨纷飞,飘然而莅临人间……
天也在为那段凄美的爱情而哭泣……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思绪继续在雨中飘浮。
我恍惚看见“美人终作土”的宋词女子,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缓缓走来,向我倾诉着她的痴情和万般怨哀。
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然而不如陆母之意,以至听信谗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氏也改嫁赵士程。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心怀郁闷踽踽独行,至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园,恰遇唐婉与其后夫亦来游览。唐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借酒消愁愁更愁,挥毫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婉见后曾和词一首,不久便抑郁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离我太远,那么沈园就近在咫尺,可不知何故,几次经过,却从未徜徉其中,只知道其中有:
亭台轩榭,池塘荷花……
还有那一堵墙,那一堵写着钗头凤的断墙残垣……
雨寂寂的落着,在水中荡起点点涟漪。
也许是怕失望,惟恐心底的那一份期待无法从沈园中找到。
也许是怕惊扰,那年轻的诗人,正在沈园蒙蒙的细雨中,无声的凝望着他爱着的女子,却无缘再执子之手,泪如雨下。
也许……
我已无语。
惟能抄录一词。
欲叩苍冥,却怕是,非聋即哑。
苔壁畔,春波无恙,柳绵犹挂。
人海未曾成隔绝,人心毕竟多牵惹。
笑鲛绡蘸泪写悲欢,恁挥洒。
情欲问,愁无暇。
情欲赎,愁无价。
只诗魂激荡,一千年者。
字也何堪消蚀矣,魂应不吝归来罢。
看山盟重拾凤钗头,惊鸿下。
——沙子石子《满江红·绍兴沈园见唐陆题钗头凤》
雨依旧在下。
零乱的文,零乱的心,零乱的发,
都源于窗外的风和雨……
后记:
三月多雨,春意多情,两者皆在心,无以遣泄,唯写此文以寄。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自行作稽土上,尤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我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我无法按捺自己和词的欲望,尽管我知道我的文采远远无法望陆翁之项背,可我还是想小心谨慎的说出我对这一段爱情的凭吊。
1懂事,只不过是被生活打磨成了适合生存的模样。
2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3每个人要到达的地方不一样,所以我们不需要跟别人去比。
4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
5单枪匹马你别怕,一腔孤勇又如何,这一路你可以哭,但不能怂。
6以前挺好的,想得少,睡得早,喜欢笑。也不知怎的就突然活得潦草了。
7越长大越明白:一家人整整齐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在一起就很好了。
8这一生有很多遗憾,但好在,也有很多美好,所有你值得的东西,在路上,别急。
9想要看清事实,就需要一些疼痛,你必须明白,要走的人你留不住,不爱你的人你感动不了。
10所有的玩笑里,都藏着认真的话,而那些看似没有听懂的回应,大概就是再委婉不过的拒绝。
11不要在别人的眼光里找快乐,否则永远悲哀;不要在别人的嘴巴里找尊严,否则永远卑微。
12其实遇见对的人,那真的是万幸的事,就如同被人理解这件事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13小时候一直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可以那么早起床,长大后才明白,叫醒他们的不是闹钟,而是生活和责任!
14其实生活中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爷的事。你要知道,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老天爷的事你管不了,别人的事与你无关。
15生活从未变得容易,只不过是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了。
16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
17每个人都想,苦了,有人疼。久了,有人忆。远了,有人牵。但现实告诉我们,生活,要自己忙。苦累,要自己扛。
18人这一辈子,遇见对你好的人比较容易,可遇见始终待你如初的人很难。
19愿你善待自己年轻的皮囊,也愿你拥有不会陈旧的有趣的灵魂。愿你活在当下,即使深陷泥沼,也能活完一生的天真与骄傲。
20经历越多,越来越发觉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很多事情,你是什么心态,你就会怎么去对待。
第一次跟作家罗望子见面,是在朋友小聚的酒桌上。其时刚巧在《新华文摘》上读过他的《墙》,就《墙》跟他交流了几句。他话不多,抽烟多,酒量清浅。
慢慢熟悉后,知道罗望子是其笔名,本名叫周诚。白天大家各忙各的事情,相遇大多在酒桌上。可能是校友关系,容易沟通,他的话语和酒量都在逐渐增长。席间,有新面孔出现时,我们通常推介:国家一级作家,江苏省专业作家,驻会作家罗望子。他端坐着,略显傲慢的谦恭中,流露出很受用的样子;逢到高兴时,会起身握手,寒暄问安。
觥筹交错之中,有索书的,罗望子基本不给。说售书是出版社的事,不是自费,没有销书任务。这倒不是说罗望子小气,而是他看出那人骨子里就不是读书人,要书只是出于礼节、好奇或者装点门面。真正读书的人向他求取书刊,他会认真工整地在扉页题写上“某某兄指正”“某某闲翻”等字样,并签署大名和日期,然后捧递过来。接了书,你不要以为这就完事了,以后遇见时,他如同老师考查学生课业一样,询问你相关作品的内容及读后感想。有一次,他怀疑我没有把《修真纪》看完,居然问了我男主人公最后的结局。如果你的回答不知所云,那么,你肯定不会再有他的书了。他在熟人圈中不赠书的说法是:出版社只给我15本的余地。我推想,他有一个更鲜活实在的理由:作品是靠读者激活而勃发生命力的,有书不读等于无书。
宴席上,少不了段子手,荤素夹杂地来上几出,甚至有时直接影射作家可能的粉红色经历,罗望子此时总是不置可否,显出漫不经心的样子,点根烟抽起来,会心处跟着众人笑笑。有叙说奇闻轶事的,叙说得跌宕起伏,诙谐风趣,情节或者人物语言出现闪光点时,罗望子就站起来端上酒杯,给讲述者恭恭敬敬地敬上一杯,偶尔还带上一句“说得好”。每当叙说者观点偏激时,他就设法打断或者三言两语点醒梦中人。有人臧否社会现象慷慨激昂时,他表态社会需要良知和公平正义,也提醒勿忘谈论问题所处的安全平等环境。
食客们相互交流,罗望子就扫视全场,如调频收音机筛选频道样,细分他们交流的话题。如果没有感兴趣的,他就恍若局外人一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果有他入耳并会意的内容,就用手机随时记写相关内容或感想。散文《小县城》的不少内容应当源于酒酣耳热之间。
罗望子喝酒,我感觉酒为其表,省察人事了解社会增益题材才是其里。当有人谈到相关内容时,他会来上一句“这倒是个很好的素材”,或者当某人说到引起他关注的内容时,他会用眼神鼓励说下去,甚至直接追问相关情况。酒后,他更喜欢一个人点上烟散步回家,有时别人想护送,他会直接表态“让我独自走走,想点问题”。《群芳》《邂逅之美》《我要我是卡夫卡》等篇章大约与“想点问题”不无关系。
酒席上,偶尔也谈谈书法、绘画、文玩之类的话题,对才艺高超者,他自然而然流露出仰慕之情。其撰文品评子川的字,触及字为心画的内容表达,可谓深得书趣。他与海安籍画家王奇寅相交甚欢,与小县城文化艺术上的“名人”相处也很融洽。不入法眼者,就不给片言只语点评。在海安,有点儿文艺细胞及文学向往的,都以跟罗望子一起吃过饭为荣。大家聚在一起,每每谈到现当代海安籍的文学名人,如魏建功、蒋和森、吴义勤、汪政等,他往往自责自己不善于在史料方面做功课。因而,不忘感谢我购买赠送了他一本记述1978-2012中国话语的《直言》。
席间,看赴宴人组合状况,若适宜,罗望子就会打开话头谈论相关文学作品和流派。深信“先锋不死”的他,对外国文学情有独钟,对外国作家和作品及文学流派的熟悉程度,远超过中国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他推崇《金瓶梅》,倍加赞赏格非《雪隐鹭鸶》的品鉴;敬佩《西游记》,感慨其天上人间和海底冥界,地理空间和心理空间都开阔到无以复加,儒释道诸多文化渊源水 融。对现代作家,独推鲁迅。对当代作家同行敬佩且深度解读的很多,每有人提及某一位当代作家,他都能如数家珍地说说该家的强项和优势。
有人提出帮助企业、商店、饭馆或小孩取名,他会欣然答应。尽管也说练习书法,好像没有看到他帮人家题过字或创作过书法作品。是不是他的书法跟他的文学创作一样在暗暗用劲,寻求突破?他评价《黑屋子》,用“再度突围”作标题,实际是他心底里对自己创作境况的呼唤。他感慨,很理解莫言获诺奖后少有作品面世,大约作家写作也存在“高原现象”。
千万不要因上面的说法把罗望子喝酒看作与享受无关。我们几个经常在一起小眯后,他紧追着要掼蛋,这基本是他为喝酒而喝酒、散心放松的时候。在这种状态下,喝酒时他喜欢劝人喝酒,自己也容易喝高,但不失态;打牌时,哪怕手抓不住牌,记不清打到了几时,也很少出错牌。只有一次酒多后把自行车向回家的相反方向推行了几公里。三四年前,我们几个随他一起到泰州,晚餐后他的朋友又安排上夜市大排档听歌吃宵夜,同行中有人喝到仰着头扯直嗓子狼嚎般反复地只是吟诵骆宾王《咏鹅》诗的“鹅、鹅、鹅”三字时,罗望子在关切中时现一丝坏笑,且助威似的“鹅、鹅”两声,并十指相扣有节奏地如跳草裙舞般伴以身体耸动。
外地文友邀约时,望子时常呼朋引伴一起去喝喝,我们跟着沾光,在宿迁、盐城、泰州、扬州、镇江等地都胡吃海喝过。他喜欢跟费振钟先生喝酒,费振钟跟他似乎也很投缘,费先生要把他纳入里下河文学流派,他推脱过几次,没有推脱掉,费先生的理由简单而刚性:“谁叫你写《我们这些苏北人》的。”印象中,喝酒最畅快淋漓的一次,是接待寻访插队记忆路过海安的《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一行。利用他的人脉,事前把程永新一行老知青们途经海安的事跟县里有关方面打了招呼,一路畅通。本来守得住开饭时点的罗望子,那天上午早早到了饭店,安检员般地审核场地、餐厅、菜单。客人们到达后,殷勤让座劝菜,竭力推介海安的地产菜肴,一圈圈敬酒之后,开讲自己的性启蒙源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演示,说得桌上的老知青们抿嘴微笑,饭局气氛顿时活泼开来。第二天告诉我,桌上说了什么、怎么送客的,全都记不起来了,但当时在现场他居然做得有礼有节、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我知道,他内心有一股意志力,他羡慕老插们的人生阅历,也佩服《收获》杂志坚守纯文学理念、传承稳实严谨的大家风范。
有一次,泰州报社的朋友请他,邻桌电视台的几位美女一起端着酒杯围着敬酒,“望子、望子、望子”地叫唤,我听得哑然失笑。美女们对望子恭敬的热度,绝不亚于知道望子行踪,专程从上海请朋友一起驾车到泰州来讨教的文学青年。
可能你在微信中发现,定居于海安小县城的罗望子经常爱晒陈年好酒。他觉得上了年纪(非自注的年份)的酒是上天的恩赐,让他与隐藏了十年二十多年的酒有缘有分。那些当年哪怕极普通的酒分子,他们安居于不起眼甚至昏暗的角落,常常被主人忽视或者遗忘,历经岁月磨蚀,蓬头垢面,屏声静气,却怡然沉潜、自我蕴蓄、越来越醇、历久弥香。有缘人才能分享。晒好酒,往往是他在应酬而平日一起乐的哥们儿不在场的时候,炫耀,那是晒中必有之意。罗望子喝好酒,给人很强的仪式感,那景况类似于斟酌出了自己满意的文字。一般情况下,碰上好酒,他会向店家找寻分酒器。他的车厢里常年备有这些器具。宝刀赠英雄,珍珠盛玉盘。对好酒,他喜欢用小酒盅细酌慢饮,久久回味,好像这样就能彰显酒的韵味,涵养魏晋风度。倒酒时他神情凝重,不容忍有点滴漫溢。如果其他人抢手倒酒不小心漫出酒杯,他嫌弃粗莽笨拙的做派,要毫不客气地批评一句。不仅好酒他很珍惜,普通酒也不作任何浪费,自己喝不下去了,会找人代酒,绝不摇晃泼洒一滴酒水。通常好酒很难管够,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尽管是其所爱,他也会适度多匀一些给酒量大的同桌。
假如知道谁家有捧得上台面的好酒,他会惦记着,调动你拿出来与他一起喝喝。他喜欢把别人馈赠的酒拿出来跟大家共享,我们同时也能分享到与这酒有关的故事,每每此时,我们还会得到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激励,乃至具体的方法指点。这倒显得跟他喝酒,有别于酒肉朋友那一类了。
常在一起小聚的几位朋友,私底下称他为“秘书长”。也有人眼热“秘书长”统筹安排、协调轮庄的威风,有取代之意,事实证明感召力跟不上,这把民间交椅还就非这个看似闲散实质精进的罗望子莫属了。
一个凄凉的日子。
一段美丽的邂逅。一种缘分。一段感情。
--写在前面
冷冷的秋风吹起了我飘飞的头发。在这个凄清的校园里不免增添了一丝活力。我在没有终点的跑道
我认为我的人生会如以前一样。没有一丝的欢乐没有一丝的希望。可是当你那美丽的身影走进我的视线。我的心里不知不觉中泛起了一种温暖的波涛。好象这个冷冷的秋天也有了春天般的暖风。我的脚步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的向你走去。不知道是不是你的美丽释放出了春天的气息。所以在这个没有生机的世界里。我们看见了希望的闪光。
当你那可爱的面孔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真的好心动。好象那刚刚盛开的鲜花美丽又不娇艳。当你那水灵的眼睛和我相遇。我真的好恐慌。婉如那出水的莲叶纯洁又不浑浊。当你那乌黑的秀发散飞在空中。我真的好开心。就如那浪漫的柳枝飘逸又不零乱。当你的声音轻轻走入我的心里。我真的好高兴。仿佛优美的旋律温馨又不操杂。你的美丽仿佛那刚刚升起的朝阳灿烂又不伤人。
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把你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但是我明白我的世界里从此不依旧只是一个孤独的身影。也许从此我的日记里就多了一个美丽的你。我的心里多了一份无名的牵挂。我的生活中多了一段长长的思念这一切都会。一直一直在我的人生中蔓延蔓延…。
当夕阳西下夜暮降临。天空中布满了闪耀的繁星。我抬起头仿佛看见了你美丽的面容。我的脸膀露出了好久不见的微笑。我知道也许你是上天给我的缘份。我很高兴能和你有一段美丽的邂逅。无论未来你我是不是能走下去。我都会保存这份记忆。
这份邂逅。是我人生里最美丽的邂逅。我会珍惜到永远永远永远……。
大学入学的第一天,一个人拉着行李箱来报道,在报到处领了些生活用品后转身去找宿舍,一手拉着行李箱,一只手抱着一堆的东西,这时候,突然从后面跑过来一个人把我撞了一下,身子打了个趔趄,手里抱的东西掉了一地,叮铃咣当!“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同学”,一个身穿连衣裙,一头披肩长发的女孩连忙蹲下身子给我帮忙收拾地下掉了的东西,边拾边往我手里递,本想发脾气的我一看是个女孩,虽然还没看到脸,却也生不起气了,“没关系,没关系!”!
收拾完地上掉的东西,她起身站了起来,长发一撩,柔柔的发梢带着些许淡淡的茉莉花香的味道飘过了我的鼻尖!心里一暖,她抬起了头和我四目相对,一张天使般的脸庞,心里又一紧,仿佛心里好像是被谁掐了一下似的,猛地一缩!她微笑着,"没摔坏吧!”,一向活波开朗、能说会道的我竟然一时语塞,“没,,没。。没事!”!
她转身离开,一抹清香从我身边飘走!我呆呆着望着她往前跑着的背影,那一头秀发随风飘扬,飘的我眼花缭乱,突然,刚往前跑了几步的她停了下来,回过头看向我,一双漂亮的眼睛看向我这边,我心里一紧张,赶紧的把眼睛移向别方,没有敢跟她的眼光相对,心里扑通扑通的跳的快了起来,她一脸灿烂的笑容,“喂!我中文系的,东西要是坏了可以找我哦!”。说完,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后越飘越远。。。。
百日成长计划第222天
组名:精进利他
姓名:Mary
日期:20210421
书名:《活法》
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
1997年9月,我在京都的元符寺出家,法号“大和”。原先预定6月剃度,但这时体检发现了胃癌,紧急动了手术,术后两个月,虽然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但在9月7日,我就以置身俗世的方式皈依了佛门。
从那时起到11月,我在寺庙进行了两个多月短期的修行,病后初愈,修行相当艰苦,但是我却从中获得了毕生难忘的体验。
初冬的寒风中,我光头戴着斗笠,身披蓝色袈裟,赤脚穿上草鞋,挨家挨户在师祖门口诵经,恳求施舍。从未经历过的托钵化缘,对我来说是痛苦的煎熬。伸出草鞋的脚趾,让柏油路摩擦渗出了血,忍着疼痛走了半天,身体就像用旧的抹布一样,破碎萎缩。
尽管如此,我还是跟比我早出家的修行僧一起,连续数小时坚持托钵化缘。黄昏时分拖着疲惫的身躯,步履蹒跚的走回寺院的途中,路经一个公园,这时一位正在打扫公园,身穿工作服的老妇人看见了我们,他一只手拿着扫把跑过来到我的跟前,很自然的将500日元的硬币轻轻放进我的化缘袋中。
那一瞬间一种未曾经验过的感动贯穿了我的全身,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
这位妇人看上去,不会是生活富裕的人,给一个修行僧500日元的施舍,却不见他有任何的犹豫,而且没有一丝的傲气。这样一颗美好的纯净的心,可以说是我有生65年来从未感受过的。,这位妇人自然的慈悲行为,让我确凿的体味到了神佛的爱。
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边,先去关心别人,这种热心肠的流露,那位妇人的行为,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显示了人的思想行为中至善至美的一面。这种自然的德行,教我懂得了“利他之心”的真髓。
“利他之心”,在佛教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就是爱。在说的,朴实一点,就是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在人生征途中,像我这样的经营者,还包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利他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汇。
利他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严肃,其实离他很平常,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比如想给小孩好吃的东西,想看到妻子开心的笑容,想让辛苦的父母生活舒适等等,任何行为,只要是出于对周围人的关爱之心,就已经是利他了。
为家人努力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这些朴实的,小小的利他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扩展到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大范围的利他。从这个意义上说,施舍500日元的这位妇女与特瑞莎修女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人本来就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好心善意。据说最近就有许多年轻人,作为志愿者,自己带着盒饭,赴灾区做义工。听到这些事迹,我强烈的感觉到,利他是人们自然就具备的美好的愿望。
什么时候人的内心会充满深切,纯净,极致的幸福感呢?绝不是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刻。我想许多人会同意这个观点吧。而且贤明的人都会发现,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不只是对他人有利,最后福报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
感恩稻盛和夫老先生!
感恩活着,感恩一切!
她拥有一双纤细的手,她的愿望是做一名发型设计师,可由于家庭经济问题,她最终没有走上她想要走的轨道,反而在一家法廊做发型设计师的助手,利用纤细的手帮别人洗头。虽然这是一份让所有朋友亲戚瞧不起的工作,但在她心里,她还是蛮满足的。不管怎么说,她还是没有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也许这是她梦想的起点,于是她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工作认真负责赢得了顾客老板的称赞。她就是这样笑着面对自己的人生。
他拥有一双清澈迷人的眼睛,他感到庆幸感谢上帝给了一双如此美丽的双眼给他,总能让他对美的画面有特别的灵感。他爱好摄影。他的作品总让人有特别的感觉,是美的享受。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摄影师。虽然他有几幅作品被发表了,但他还是觉得那离自己的理想还很遥远。于是他一直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
一天,他去机场,准备拍摄飞机起飞翱翔的画面,飞机场的风可真大,不断的向每一个人涌来,似乎要掏尽每个人的秘密一样。阳光撒在这宽大而平坦的机场上变得很透明,可以让人清楚的看到湛蓝的天空。他闭上双眼深深地陶醉在宽广自由的天地间。手中拿的一大沓相片说明语稿被风一翻,就满天自由自在地飞旋起来。这才是他回神过来,连忙拾回稿子。他弯下身去一张一张的捡了起来,满地都是,轻飘的纸张犹如花瓣一样满天飞舞,飘落在地上的被风一吹又在空中飘舞着,没完没了,他头痛了起来,这可怎么捡回来啊?当他一张张认真捡的时候,他发现有一个手拉着行李箱、穿着白色衣裙、飘逸着一头长长乌黑秀发的女孩正弯着腰认真的帮他捡稿子。风以依然不断的吹,在阳光下白得发亮的稿纸铺满了宽大而平坦的广场,一个被风吹得长发飘飘的白衣女孩弯着腰自爱湛蓝的天空下,伸着细长的手臂捡着那似花瓣又非花瓣的稿纸“咔嚓”他拍下了这美丽的画面,画面的女孩在宽大的广场上,淡薄而渺小,飘动的长发遮住了她的脸,在身后不远处还有一个黑色的行李箱,天空很高很蓝他很喜欢这张让人感觉轻柔,飘逸的相片。他高兴的捡地上的稿子。
终于,捡完了。她把文稿交给他微笑着就走了,还没来得及让他说一声谢谢,他没有怎么看清她的面容,只知道她笑起来很漂亮。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完全忘记了她的摸样,可是一次,在发廊剪头发时,看到了她的身影,他又记起来了。于是他经常到那剪头发。这样日子久了,他和她认识了,从谈话中,他知道他是一个很乐观的女孩。
后来他们成了男女朋友深深地爱着对方。
甜甜蜜蜜的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一天,她到他家来玩,他正忙于洗相片。他正需要硫酸,恰好她闲着没事干,于是他叫她到高柜把硫酸拿下来给他。她站在柜子下很明显的看到硫酸在柜子的顶部,可问题就是,柜子太高,没办法一下子把它拿下来,她正想着找凳子,这时他又不停的催她快点拿下来,她一下子急就掂起脚尖,直接伸手去拿,可是真的太矮了,手碰也碰不着,眼看还差一点点,于是她再努力的掂一掂脚,终于碰到了,可谁知那硫酸手刚碰到就打翻了,瓶盖有没有盖好,硫酸从瓶里流了出来,流的速度可真快,一下子冲开了瓶盖。她还不知道什么回事,还不断的仰头那瓶硫酸在哪。冲开瓶盖的硫酸一下子从四面八方喷射出来,她睁得大大的双眼一下子就被硫酸射了进去,一阵剧痛眼前全是黑暗。听到她悲痛的喊声,他下意识到出事了,连忙跑了进去。
后来她被送进了医院。
当她从医院出来的时候发现他不见了。起初还以为他为了逃避责任,自己走了。后来她朋友告诉她,他为了让她再见光明,他把自己的眼膜给了她。这是她才知道为什么自己还可以再见光明。
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她都没有找到他。
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他再也无法实现他的梦想了。
她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忙,她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大型的艺人交际会、宴会、展览会等高贵的场合她都回去参加。她穿着漂亮的礼服,头发扎成漂亮的发髻,经常成为那儿的中心人物,见她的人都会对她说,你长得真漂亮。很快的她忘记了所有,忘记了他。她交了一位才貌兼得的男友,她感觉自己被泡在幸福的罐里。
有一天她与男友一起去参加大型的展览会。男友带她来到一张相片前告诉她,相片里那个女人的身影很像她。她看着那张相片呆住了,而她旁边的男友还不停的评着相片,她记得她帮人捡过稿子,可她不知道自己是帮谁捡,再看看那幅作品的题目:《邂逅》。没有作者的姓名。她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有一位男友,他很喜欢摄影,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摄影师,可是他的眼睛他有自己的梦想成就了她的梦想,他把他的幸福变成了她的幸福,她记得他曾经说过要送份礼物给她,那份礼物就是他们第一次相见的记忆,难道眼前这张作品就是他的?她跑出了展厅。
她来到了机场,那是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风依然很猛烈,那是冬天刺骨的寒风。天气依然很晴朗,阳光依然很明亮,可是在相遇的地方,他两邂逅的地方,现在只有她一个人站在这了。昔日与他一起的点点滴滴一幕有一幕的出现在她脑海。她看看整个广场,不再像她们第一次遇到时那样的热闹,而是很静很静。她深深的呼吸着这里的空气,三年了,这里的气息还是那么熟悉,虽然这里不是夏天了,她的感觉是这里永远是夏天,属于他们的夏天。她一个人静静的走,静静的走,她心理想,他会在哪里?没有光明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这时一张张白色的稿纸在风的依托,一点控制力量也没有的随着寒风飘旋,天空与地面都飘满了稿纸。她顺手捡起了一张,上面写着,天空是湛蓝湛蓝,没有飘逸的白云没有凄美的落叶,没有理想的飞翔。一切都是那么暗淡。她突然意识到他就在附近,她欢喜的朝纸张源处找去。
他戴着墨镜,手里还拿着相机坐在广场的阶梯上,他安静的坐着,阳光晒在他轻碎轻碎的头发上染成了金色。身边有一条可爱的小狗,小狗正喜洋洋的晒着太阳,还有一沓没写字的稿纸,上面压着一支钢笔,风在挑逗着这挣扎要飞的纸张,钢笔下还压着一张相片,那张就是展览会上的那张。
风使尽全身力量的力量一吹那沓欲飘的稿纸,终于稿纸挣扎开钢笔的控制,一个爆炸式向四周飘散开来。那张相对较重的相片也掉在地上离开原来的位置。他发现旁边的相片不见了,他慌忙寻找起来。他很在乎那张相片,他不能忘记他们美丽的相遇。他爬在地上心急而紧张的用手去寻找那张相片。小狗在一旁呆呆的看着他那慌张而可怜的摸样。这些她都看在眼里了而痛在心里了。她看着他,难道他的每一天都是这样摸过来的吗?他的每一天都是靠感觉触摸过来的吗?他,他漂亮的双眼,他眼里的颜色,他美丽的梦想都给了她她的泪盈满了眶,她弯腰捡起了相片走到他面前1/212下一页尾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