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主要记叙了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下面是我整理的《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主要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古代社会生活。
2、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汉乐府民歌,了解叙事诗的主要特点。
3、继续培养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能力、积累有关文言词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叙事诗特点。
2、鉴赏、背诵。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理清情节,感知主人公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千百年来爱情是个永恒的主题。关于爱情,我想化用泰戈尔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各自的不幸。那就是:幸福的爱情是相似的,不幸的爱情却有各自的不幸。在和平民主的时代,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伴侣,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在古代封建社会下的人们,是否也一样呢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去感受古代的社会生活。(板书课题)
二、结合注释
1、简介作品: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最早的、古代最长的一首长篇五言叙事诗,也是我国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诗”,“长诗之圣”,对后世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2、乐府:这首诗歌属于乐府歌辞。“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三、整体感知
1、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记叙文一般由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尾声结合。
2、疏通小序,通过小序叙述故事内容。故事的主要人物是那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明确:刘兰芝、焦仲卿、仲卿母、“其(刘兰芝)家”。
3、默读课文,根据小序内容将课文分成五部分,并概括主要情节。
明确:
兰芝被遣(2)(开端)
夫妻誓别(3~12)(发展)
兰芝抗婚(13~22)(进一步发展)
双双殉情(23~32)(高潮)
告诫后人(33)(尾声)
四、感知主要人物形象
引导: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人物,个个形象鲜明。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刘兰芝,她也是本文当之无愧的主人公。为什么刘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课文又是怎样塑造的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下面几个问题来思考,并点读相应段落。
1、诗中有两段诗句几乎完全一样,请找出来,简析这种繁笔(不厌其烦,细加描述)的作用。
明确:在第⑵段和第⒀段。突出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是个本应无所指责的好媳妇。为下文的被遣作铺垫。
2、芝离开焦家时,诗中特意写她的晨起严妆。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妙地对兰芝的美作了必要的`补叙,为下文县令和太守的两度求婚作了张本,而且有力地突出了兰芝那种冷静、镇定、外柔内刚、不卑不亢的性格。(运用了夸张、渲染的手法)
3、比较兰芝与婆婆、小姑离别时的言行,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
对婆婆:突出其倔强貌似谦卑,实含激愤不平之意。修养,识大体并没出口伤人
对小姑:心地善良,“知礼节”。
4、诗中用了较多的笔墨写了太守迎娶的排场,作用何在
明确:突出表现兰芝形貌美,人品好(不慕荣华富贵,爱情专一),反衬其悲剧命运,加剧悲剧气氛。
5、兰芝投水,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忠于爱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理清了故事的情节,认识了一位既美丽又有魅力的女子刘兰芝,可以说这样一位智慧与美貌又不乏勤劳的女子,为何会遭遇“被遣”的命运呢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六、布置作业
1、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背诵“精妙世无双”段落。
2、找出描写其他人物的诗句,概括每个人物的形象。
〖小结板书〗
足头腰耳指口步
形体美
精妙世无双
勤劳:兰芝自诉
品质美 善良:与小姑别
知书达礼:与婆婆别
反抗性焦母
精神美
兄长
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塑造人物的方法、主题的提炼、其他人物形象的概括。
〖教学过程〗
一、提问思考
刘兰芝的美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的除了正面的外貌、语言神态描写,还有他人的评价,这属于侧面描写。这体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呢(点读)
明确:
丈夫:幸复得此妇
社会:县令遣媒来
直说太守家
太守家迎娶的排场
从侧面写出刘兰芝的形貌美,人品好,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更表现了她不慕荣华富贵,爱情专一,反衬其悲剧命运,加剧悲剧气氛。
二、这样一个为人称道的好女子,却遭到了的遣归,仲卿母是什么身份她为什么能遣归成功(主题)
明确:封建家长、在封建社会,人的行为受着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不能越轨,否则就视为离经叛道,空子就著有《孝经》来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宣传封建伦理道德。比如大家熟悉的“三纲五常”,就是董仲舒对《孝经》的具体发挥。对妇女的要求就更多了,例如: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刘兰芝可以说是符合封建妇女标准,可还遭到遣归,这是因为她违反了“七出”里的一项“不顺父母去”,焦母认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即使刘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在封建家长看来你“自专由”就是“自专由”了,要你出,你就不得不出了。焦母背后有着强大的封建伦理道德和体制在支撑着她,所以她能够随心所愿,遣送兰芝。
(封建制度规定:妇女有“七出”(“七去”“七弃”):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大戴礼记》)无子,*泆,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恶疾(《仪礼·丧服》))
三、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思考、提问
1、你认为焦仲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
2、仲卿对兰芝的感情始终如一,而对母亲的感情却有所变化。试指出这种变化,并体会其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明确:
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
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不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
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
3、通过兰芝兄长的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四、探究拓展
1、兰芝和焦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的。
2、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
明确:这首诗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精心塑造人物形象,在结尾安排了“化鸟”这一情节,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具体体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则充分地表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矢志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嘲弄,从而更充分地表现了本诗反抗封建礼教的主题。
五、作业布置
1、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偏义复词。
2、填空:
本诗以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揭露了的罪恶,歌颂了刘、焦的和。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探究学习,研究作品的思想意义,掌握文言词句,小结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二、检查预习情况(可在解读文本时串在其中讲,最后再小结)
1、通假字:
“取”同“娶”。例如:终老不复取。
“帘”通“奁(lián)”,嫁妆。例如:箱帘六七十
“丁宁”通“叮咛”。例如:府吏见丁宁。
“冥冥”通“暝暝”,日落。例如:儿今日冥冥。
“奄”通“晻”,阴暗不明。例如:奄奄黄昏后。
“傍”通“旁”,旁边。例如:合葬华山傍
2、词句难字:
无所施:用
白公姥:禀告
启阿母:告诉
致不厚:招致
萦苦辛:被缠绕
卒大恩:尽,终
若见录记得;见录:记得我;见,代称性副词,放在动词前,指对动作行为的承受,相当于“我”
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
赍钱:赠送
否泰:泰,好运气;否,坏运气
3、古今异义:
可怜:
古义: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
今义:值得怜悯与同情。
守节:
古义:遵守府里的规则,例如:守节情不移;
今义:指妇女不改变情操。
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例如:汝岂得
自由;今义:不受束和限制。
教训:
古义:教养,例如:本自无教训;
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
驱使:
古义:使唤,例如:妾不堪驱使;
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区区:
古义:真情挚意,例如:感君区区怀;
今义:很小。
来信古义:来送信的使者,例如:自可断来信;今义:寄来的书信。
处分:
古义:处理安排,例如:处分适兄意;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便利:
古义:吉利,例如:便利此月内;
今义:方便。
逢迎:
古义:迎接,例如:相逢迎;
今义:奉承,拍马。
纷纭:
古义:麻烦,例如:勿复纷纭;
今义:多而杂乱。
交通:
古义:连接,例如:叶叶相交通;
今义:各种运输往来和邮递通讯事业总称。
多谢:
古义:多多劝告,例如:多谢后世人;
今义:多多感谢。
宦官:
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例如: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今义:太监,宦官。
千万:
古义:无论如何,例如:念与世间,千万不复全;
今义:多为务必`一定之意。
4、一词多义:
取:
终老不复取(通“娶”,娶妻,动词)
还必相迎取(与“迎”同义,迎接,动词)
为:
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读wéi)
十七为君妇(做,作为,成为动词,读wéi)
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wéi)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读wéi;或作“因为”,“由于”介词,读wèi
阿母为汝求(替,给,介词,读wèi)
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读wéi)
慎勿为妇死(为了,连词,读wèi)
相:
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
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
誓不相隔卿(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出)
及时相遣(指代兰芝,可译作“我”可)
好自相扶将(指代仲卿母,译作“老人家”)
还必相迎取(指代兰芝,可译作“你”,下文“誓天不相负”中“相”同此)
蹑履相逢迎(指代仲卿,可译为“他”,下文“怅然遥相望”中“相”同此)
会不相从许(指代仲卿,可译作“你”)
登即相许和(指代媒人,可译作“他”)
不得便相许(指代媒人,可译作“你”)
遣:
为仲卿母所遣(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家,动词)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施:
徒留无所施(用,动词)
留待作遗施(施舍,赠送,动词)
幸复得此妇(又,再,副词)
复:
红罗复斗帐(双层的,夹层的,名词)
便复在旦夕(回答,答复,动词)
会:
会不相从许(当,决,副词)
于今无会因(相当,聚会,动词)
作:
何不作衣裳(制造,制作,动词)
昼夜勤作息(劳作,名词)
君当作磐石(做,成为,动词)
故作不良计(做出,动词)
自:
我自不驱卿(本)
本自无教训(本)
自可断来信(即)
葳蕤自生光(自然)
自名秦罗敷/自名为鸳鸯(其)
好自相扶将(亲自)
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举止自专由/那得自任专/不图子自归(自己)
5、词类活用:
语法现象:
孔雀东南飞(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逆以煎我怀(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
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受荣华)
便利此月内(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最吉利)
为仲卿母所遣(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6、偏义复词:
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
(有些词语两字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义,叫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偏姥
昼夜勤作息,作
我有亲父兄,兄
逼迫兼弟兄,兄
其日牛马嘶,马
7、理解下列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明确: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
三、主题及人物形象的重新审视
讨论:你是赞成刘兰芝、焦仲卿私奔,还是赞成他们殉情,请分别阐述理由。
参考:私奔有其合理性。毕竟生命是最可宝贵的。既保全了性命,又得到了爱情,何乐而不为。
殉情也有其必然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私奔者恐怕很难有美好的结局。
殉情能坚守住爱情的誓言,能赢得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尊敬,成为后代反对封建礼教、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
殉情能获得文学上和美学上的悲剧意义,成为流传千古、永垂不朽的艺术形象。
小结: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了焦母就是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遣责,而且可能会被绳之以法,焦仲卿和刘兰芝不会这样“不识时务”,所以,当时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和幸福。也就是说他们不可能私奔。
四、艺术特色
1、结构完整,情节曲折。
2、运用各种手法来塑造鲜明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⑴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⑵ 人物行动的刻划;
⑶ 环境景物描写作衬托、渲染。
五、拓展,对比阅读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城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yì)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 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gān),泪痕残,欲笺(jiān)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作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钗头凤·陆 游
连接阅读:《孔雀东南飞》与《钗头凤》
1、一个东汉,一个南宋,同是;
2、情义浓厚,同是;
3、女主人公同是遭休谴;
4、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抑郁而身亡,同是。
六、作业布置
以《刘兰芝被遣原因之我见》为题,写一段文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