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路的含义

万宝路的含义,第1张

万宝路的含义:

1、万宝路(Marlboro)是一个香烟品牌,由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制造,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香烟品牌之一。品牌名称“万宝路”起源于英国,最后在美国独立注册。2017年6月,《2017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公布,万宝路排第12名。

2、万宝路(Marlboro)的名称,源自其最初位于英国伦敦的香烟厂地址,其创办者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想到的是公司伦敦工厂所在的一条街道的名字Marlborough。

3、1902年,总部设在伦敦的菲利普·莫里斯在纽约开设分公司,并销售包括万宝路在内的品牌。1924年,万宝路被宣传为女性的香烟,宣传口号为:“Mild As May”。

扩展资料:

一、万宝路的英语是Marlboro ,拆开来就是Man Always Remember Love Because Of Romance Only。

二、万宝路的特殊意思

1、有一个故事是一位穷人家的孩子与富家女孩相爱,但是由于没有钱只能断绝来往,在最后一次约会中男孩请求女孩陪他吸完最后一根烟,女孩同意了,很久以后男孩一直记得最后一只烟,于是开了烟厂取名万宝路。其实万宝路有很多经历,也许这个是后人改编的,但这段过程感动了很多人。

参考资料:

万宝路

什么温度冲什么茶?

什么时间喝什么茶?

什么心情喝什么茶?

古来就有“茶道”一说,那,什么是“道”呢?

我们都会喝茶,我们也都努力喝茶,有人能喝出一泡茶多少钱,有人能喝出一泡茶什么味,有人能喝出茶叶生长的环境,有人能喝茶喝到哭。我们都在学“喝茶”,我们学温度,学烘焙,学冲泡手法,却总难学到如何用心。

让颂钵把我们的心清一清,换个方式喝茶,不用技巧,不用知识,就只是用心喝茶。

清心。然后自能调动所有的感官一起来品味

如此,才不辜负时光与好茶。

用颂钵带领我们在正知正觉的正念里好好喝茶。好好陪伴自己。

这是一次颂钵与茶的邂逅。

只聚有缘人。

时间:4月23日(星期一)下午2-4点

主题:茶与颂钵

费用:不以金钱计费,但请带上真诚的心

形式:品茶,听钵,品香,正念冥想

人数:随意挑选6~8名朋友一起

选择标准:随意

茶艺:娜娜

颂钵:蓓蓓

报名联系:娜娜或者蓓蓓

地点:奉上茶室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开门见山,标题中的无价之宝即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就是下图岩壁上“大红袍”三个红字右边的几株不太起眼的茶树:

这里是福建武夷山的谷地九龙窠,因着合适的光照、温度和土壤条件,此地还种植有半天妖、不见天、铁观音、铁罗汉、白牡丹等有名岩茶,放眼望去,层层叠叠铺展在峡谷斜坡上,宛如开山辟谷的天降碧绦,十分壮观。相较之下,那几株孤零零的母树,和崖壁上零星的杂草混在一起,如果不是旁边醒目石刻,估计不会有人注意。

去年10月12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中国政府宣布正式设立首批五个中国国家公园,设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多样生态和珍稀物种,而武夷山的生态和物种,是和“大熊猫”、“三江源”、“东北虎豹”、“热带雨林”同等重要的珍惜资源,所以它们一起,率先位列五大国家公园。

武夷山是我国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千百万年的风雨,雕刻出群峰林立的丹霞地貌,孕育出全球同纬度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以及武夷杜鹃、崇安草蜥等丰富多样的珍奇物种,而其中最为珍奇的,就是那看上去不起眼却仅存六株的武夷山母树。

(武夷山各色植物)

有多珍奇?

1998年,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澳洲富豪许荣茂先生在拍卖中竞得20克母树大红袍,花了1568万;2005年,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同样重量的母树大红袍拍出的198万;同年的第七届武夷山红袍节上,又拍出208万的天价!

2006年以后,不论你多有钱,母树茶叶再也买不到了——国家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及其周边环境实行特别管护,投保一亿,停止采摘茶叶,以确保其良好生长;2007年,最后一次采摘的20克母树茶叶(采于2005年5月3日),在紫禁城外端门大殿中举行的隆重仪式上,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也就是说,大红袍母树茶叶,已从珍品升华为国宝!

所以如果你听到有人售卖母树大红袍茶叶,那一定是骗子。但作为茶叶,尤其是冲泡九道后依然滋味醇郁的“茶中之王”,无法被人品评,也就失去了价值。别着急,母树大红袍品不到,还有纯种大红袍和商品大红袍。前者是母树大红袍中选取一特定品系单独扦插繁育而成,属于母树的无性繁殖纯种品种;后者是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而成,其中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因为都是无性繁殖,市场上“一代”、“二代”大红袍的叫法是不科学的。

大红袍被誉为“茶中之王”、“国之瑰宝”,除了色香味优秀,它所蕴含的历史人文价值也是非常深厚的。

(武夷岩茶第一镇——星村镇,是世界红茶发源地,位于武夷山九曲溪畔,此处码头为九曲漂流的起点)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山中禅寺一和尚,和尚取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丁显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后丁显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丁显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自此,武夷岩茶大红袍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据传每年朝廷派来采茶的官吏均身着大红袍,且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大红袍”之名由此而来。

历史上与大红袍有关的故事或传说还有很多,如今九龙窠上那三棵六株母树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沧桑,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产灵芽者,必是灵山秀水,接下来,我们就去一览武夷山的风光。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

这里山水环抱,水绕山行,天游胜景风吹云荡,九曲风光曲折潆洄,岩茶文化久负盛名这里有200多处丹霞地貌,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垂挂如屏,有的亭亭玉立这里的山中布满清泉、飞瀑、山涧、溪流,流水潺潺,如歌如诉,全长95公里的九曲溪,蜿蜒山谷,游人乘竹筏漂流其上,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可谓“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

这里人杰地灵,人文璀璨,4000多年前就有古闽族在此劳动生息,发展出的闽越文化绵延3000多年之久,宋代以后,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朱熹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世,在这里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

自然和人文卓越如此,无怪乎与泰山、黄山和峨眉山同列中国仅有的四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一大早来到星村镇的星村渡口,这是九曲溪漂流的起点,不过今天我们先沿九曲慢游道游览沿岸风光,改日再乘筏漂流。

一路茶香晨霭、碧水青山的美景中,从“九曲”到达“七曲”,这里有“云窝-天游-桃源洞”景区。

云窝-天游-桃源洞是集武夷山水与人文于一体的武夷山精华之所在,云窝有“石形互变态,山色从俯仰”的佳景和“夕鸟冲烟度,闲云傍石流”的妙致;天游独出群峰之表,为“武夷第一胜境”;桃源洞“地既幽深,景复殊异”,为洞天绝境。这里还有武夷精舍、叔圭精舍、留云书屋等遗址,可于美景中沐浴文化洗礼。

武夷精舍原为朱熹创办的武夷精舍遗址,面对如案似鼎的晚对峰,背倚峭拔奇伟的隐屏峰,前环玉带般的九曲溪,环境清幽雅静。

如今的展馆创建于2004年,再现了朱熹当年聚徒讲学的情景,展示了朱熹生平及门人在武夷山创办书院的盛况。

朱熹是与孔子并称的儒家思想代表者,宋朝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这一地区50多年,建精舍讲学培养人才,著述立说,打破三教鼎立的局面,集孔孟以来儒学之大成,建构理学体系,提倡格物穷理,诚心正意,修齐治平,把中华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宋以后,以朱熹理学为核心的朱子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流传甚久,对东亚、东南亚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对西方启蒙运动和近代化也发生过作用。

朱熹治学期间足迹遍布福建、江西、安徽、湖南,与张栻、吕祖谦和陆九渊等著名学者都有所交流,其中有几件事影响甚大,传为美谈。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初一,朱熹前往湖南长沙坊张栻,论道两个月,在岳麓留下“朱张会讲”,达成许多共识;淳熙二年(1175年)五月二十八日,朱熹与江西学者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会于铅山鹅湖寺,相互讲论与辨说,十日而归,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第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二者分歧在于朱熹认为“理”在心外的宇宙之间,而二陆认为“道统”即是本心,唯有认识本心,才能更好地认识宇宙,“陆式心学”到明代被王阳明继承发展,形成了后来著名的“陆王心学”。

武夷精舍往前不远是攀天游峰的步道,天游峰虽然海拔不高(408米,相对高差215米),但山路险陡,攀爬不易。

半山腰遇到“茶洞”,此为武夷山七十二名洞之一,洞内古时植有名茶丛,故名。四周山势高峻,谷井清静幽微,又称“幽微洞天”。茶洞后过小石门为仙浴潭,位于清隐岩右的深峡之中,雪花泉水泻在峡内,蓄成水塘,传说有仙人在此沐浴。

天游峰共有848个台阶,传说与彭祖有关。彭祖活到848岁时,殷纣王得取彭祖养生之道,起了加害之心,彭祖为躲避纣王追杀,便离京云游天下,辗转数千里来到闽地武夷山,隐居天游峰,生二子彭武彭夷,在此茹芝饮瀑,循迹养生,并带领当地人开山治水。彭祖得道成仙后,二子继承父志,继续在开辟山河造福百姓,后人为了纪念彭祖三父子的功德,就将此山以彭祖二子的名为名,这就是“武夷山”名称的由来。

(天游峰大游阁中的彭祖父子像)

848级台阶不算少,加上坡度陡峭,攀登很累,但登顶后看到的风景绝对物超所值。凭栏远眺,千峰竞秀,万壑争幽,潆洄如带,溪山之胜,尽收眼底。

(天游峰上俯瞰九曲溪)

山上有不少摩崖石刻,古人游后不吝溢美之词。

下山不久来到了桃源洞,过程宛如“桃花源记”,一路穷极幽深,石崖相倚成门,婉转而入,石桥下溪涧流水,内忽平旷,四面环山,潭水悠悠,桃林片片,田畴可一、二十亩,鸡犬相闻

这里有座道观,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据说当时流传武夷山隐居仙灵,吸引大批高士来此修炼,明朝时桃源道观已远近闻名,建有三清殿、三皇元君殿、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修真高道多选此地居之,民国时重修,如今是福建省的重点宫观之一。

桃源洞还有一座老君圣象,高达十六米,造像逼真庄严,神态和蔼可亲,线条畅然,洒脱自在,超然物外。

南行到达一线天,又称“灵岩”,长176米,最窄处仅03米,下为伏羲洞、风洞和灵洞,从洞底仰视,岩顶弯弯曲曲的一道天光,故名“一线天”。洞口宛如巨兽之嘴,进洞后向往外,又如巨兽之眼。一线天分左右两条路线,下图呈现为右线。

出一线天不远处是虎啸岩,巍然独耸,四面陡峭,周围怪石峥嵘,青藤垂蔓,独具泉石天趣。

附近还有座天成禅寺,一座观音像雕于岩壁之上,比贡于寺庙的观音更具震撼。

穿茶从,绕奇峰,下山乘车(可以不买较贵的景区大巴,公交车也到部分景点),来到武夷宫。

武夷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又名会仙观,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神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前临溪流,背倚秀峰,沃野碧川,巧构林立,此处是九曲溪漂流的终点,为游客集中辐辏之处。

宫内有座武夷春秋馆,馆中展示有武夷山重大历史事件、历代名人和民俗风情,包括上文提到的彭祖开山、理学大成以及闽越文化、汉武帝封禅、摩崖石刻、茶文化、武夷双遗等等,从中可以重温“武夷春秋”。

(彭祖开山)

因为武夷岩茶名气很大,这里把馆中了解到的茶文化多写几笔:武夷茶在南北朝(479年)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元大德六年(1302年),于九曲溪畔设置御茶园。明代罢造龙团,改蒸青团茶为炒青散茶,随后有改制三红七绿的乌龙茶,即现在所称的岩茶。武夷岩茶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十七世纪远销西欧,蜚声四海。

上文提到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不仅是因为母树珍稀需要保护,更是因为以大红袍为代表的乌龙茶,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史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乌龙茶有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而大红袍在其中出类拔萃。

武夷宫中还有仿古宋街和柳永纪念馆。柳永是宋朝词人,写得一手婉约好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出自其手,不来武夷山不知道,原来一代祠宗的家乡就在这里!

武夷宫向北穿过万春园,又遇一池碧水,丹霞石柱倒影湖鉴,美如桂林山水,湖畔有寺名止止庵。

武夷山止止庵位于一曲水光石后,传说是道教仙人修炼之所,为道教第十六洞天。

止止庵位于一曲水光石之后,由于环境绝佳,又有高士驻足,因此风流相继,屡有道众居此,甚至还有道士在此遇仙、获异书等神话。

过止止庵沿湖前行,来到大王峰脚下。在一整天如心电图般的上山下山后,即将攀登今日的最后高峰,眼前的是密林掩映、一望无头的幽深小径,期待的是大王峰顶红霞满天、辉煌落幕的夕阳西下。不多说,爬!

大王峰又称“纱帽岩”,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海拔530米,上丰下敛,气势磅礴,远远望去,宛如擎天巨柱,在武夷山三十六峰中有“仙壑王”之称。峰顶古木参天,有天鉴池、投龙洞等遗址。

(远眺大王峰)

一开始的小径还算平缓,越往上越狭窄陡峭,居高不仅要思危,还要有不畏难的准备。

高处不胜寒,但胜在美。爬到顶时正好日落,山景如缥缈水墨。

山顶还可俯瞰九曲溪和武夷山城区,这个角度下水泥丛林显得微不足道,心胸为之一阔。

下山已入夜,我去的时候临近去年的春节,武夷山夜烟花绚烂

次日的重头戏是九曲溪漂流,漂流不是全天都有,清晨时间还早,我们先去转转水帘洞。

下车后漫步“天心问禅”慢游道,一路绿茶一路山,一路禅机一路参,茶禅一味,品着不觉就到了水帘洞。

水帘洞是一处瀑布,也是武夷山的一个景区,以丹霞地貌峰峦和岩体景观为特色,除“万斛珠帘垂赤壁”的水帘洞,还有“雄鹰展翅飞碧空”的鹰嘴岩,“石色赤紫,宛若天半朱霞”的丹霞嶂,溪水潺潺、凉风习习的流香涧,比翼双飞的燕子峰,以及空中楼阁古崖居遗构等等。

下图即为古崖居遗构——天车架。

天车架为武夷山现存最完好的人文名胜之一,宛如双层空中楼阁,上仰悬崖,下临深涧。相传宋代就有山民穴居于此。天车架所在地势险要,至今无路可通。

下图为鹰嘴岩,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峰岩雄伟矫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昂首向东的岩顶稍向下弯曲,恰似鹰嘴。

鹰嘴岩前行不久是慧苑禅寺,始建于宋代,居民院落布局,门厅是儒家风格,正殿有佛教氛围,经阁含道家韵味,是一座典型的“三教合一”宗教建筑。朱熹曾在寺中留下“静我思”的匾额和“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的诗句。

继续前行到达留香涧,长约百米,宽仅一米,两侧石壁如墙,直立夹峙,青藤垂蔓,幽兰丛生,山风穿峡而过,飘香令人陶醉。

再往西不远就来到了文首提到的母树大红袍所在,6株“茶王”生长于岩腰,就势筑台以护。也只有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才能诞生这样让人回味无穷的珍品。

水帘洞一行错过了上午的漂流,下午要一点才开始,就去临近的市场走了走,快过年了,市场非常热闹。吸引我的除了琳琅满目的年货,还有林立的马头墙,显然,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建筑,深受徽派建筑的影响。

逛过市场,时间也差不多,又来到昨天经过的星村镇,竹筏排排,整装待发。

古人游九曲是从武夷宫逆流而上,而今人则是乘筏顺流而下,所以漂流顺序是从九曲到一曲,方向相反,所见美景是一样的,“蛤蟆吞天金龟梦, 象鼻吸水猿人头,铁壁屏嶂玉女怨,青剑裂石志士酬,三三六六一欸乃, 空谷萧鼓落日休”,一样都不会错过。

漂流看景是一方面,听船工的段子也是一大享受。一只筏上有两个船工,有的一男一女,有的是两个男人,不论如何,一路上的荤段子层出不穷。要不有“高手在民间”的说法呢,撑船的小伙、姑娘总能根据所见不同景致开些小孩子听不懂的玩笑,当然,其中大部分是事先编好的,但他们的厉害在于和乘客的互动上,有时候老年人问个正经的历史典故,他们能对答如流且不乏幽默,有时候童言无忌问出大人会脸红的问题,他们能妙语化解,让大家会心一笑。这段子储备和应变能力,我看去说脱口秀也无不可。一两个小时的漂流结束后,大家都会给船工一点小费,值得的!(水流平稳的地方,游客也可以掌撸)

九曲溪全长约10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的山水画意,可谓“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

出发不久的九曲可观齐云峰、白云岩、双狮戏球石,平畴沃野上奇峰兀立;八曲水天空阔,水中怪石争巧,可见水狮石、水龟石、象鼻岩、骆驼峰等奇观。

七曲北岸耸立武夷山最高峰——海拔754米的三仰峰,让人仰望生敬;六曲最短,但景色最胜,前一天攀过的天游峰即在此,峰底再看,巍峨憾人;五曲最为开阔,曲中有平林洲,洲上林木葱郁,水畔奇石盘错;四曲对峙两座巍巍巨岩,横空盘立,倒影碧波,飞翠流霞。

三曲南崖的小藏峰下有闻名于世的“架壑船棺”,此为古越人的一种葬俗;二曲幽深险峭的峡谷,毗邻玉女峰,“峰”姿绰约;一曲畅旷豁达,临近大王峰、幔亭峰、狮子峰和观音岩,山峰摩霄凌云,雄伟壮观。

九曲宛如九首歌曲,奇山秀水是美妙的旋律,朗朗笑声是恰切的伴奏,偶尔的怪石是令人意外的切分,每一个拐弯是让人期待的间奏

九曲之后,八闽之旅也落下了尾音,但途中邂逅的每一场光景风物,都像空谷传音一样不绝于心,留在记忆里的不是曾经沧海,而是对下一次启程的更美期待

下一程——广西!

冬日的乡村是慵懒的,慵懒的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学生早上上学的嘈杂过后,村庄又恢复了静寂,甚至还能听见淋漓酣畅的鼾声呢,惊扰得屋檐下鸟巢里的鸟儿不能踏实地再睡个回笼觉,似醒非醒地眨巴着眼睛。

朝霞初现,村道上接二连三又响起了摩托车的声音,那是在城里打工的年轻人去上工了,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是城里的活计还没有结束,收尾的活儿还得做完,要不然讨工钱又要和包工头淘气,是个麻烦。

太阳升起来已经好一会时间了,初冬的大地上飘逸着淡淡的氤氲,宛如一只神奇的手挥舞着一条硕大的白纱,在做白绸舞的跳跃。冬小麦上面覆着一层霜,硬硬的那种干霜,踩上去“咔咔”的响。刚翻耕过的秋田地,黑魆魆的稳重老成,上面的白霜遮掩不住它的本色,好像女人脸上没有涂匀的白粉,显得有些尴尬了。冬日阳光照耀下的大地,恬淡而慵倦,就是一个刚分娩过后的母亲,显得有些虚脱,却是一脸幸福的模样。远处谁家的玉米地里,遗留了几株干枯的玉米树,在空旷的大地上,显得是那么的孤单无助,使人心生怜悯,直报怨粗心的主人怎么就单单遗留下了那么几株玉米树呢!两只喜鹊在田地里跳跃着,不知是在做早操晨练呢,还是在寻觅着遗漏的粮食籽粒。

八九点的光景了,整个村庄被暖暖的阳光笼罩,大地一片清明旷远。村庄里开始有了大的响动:先是男人们响亮的咳嗽声,再是牛哞羊叫,鸡鸣犬吠,紧接着家家的烟囱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村巷里有了追逐嬉闹的娃娃,牙叉骨台上有了张望的闲人,四五只大小不等,毛色各异,长相不同的狗们一长溜地从村道上跑过,好像急着去赶赴一场约会。

村道上有三五个稍微上了年纪的半大老汉,挑着粪担迈着稳健的步子往地里送粪。碰到一两个年龄相仿的就要打趣一番:“啊呀,老哥,你家的老鼠都穿绸裤子了,你过日子咋还这么扎手呢!一袋子化肥值多少钱啊,既干净又省事,干嘛还往地里担粪呢?”

“哈哈,兄弟,这你就不晓得了吧。我今年上了粪的那二亩甜玉米,那棒子明显比再的地里的圆实,更要紧的是那味道,甜的蜜沙沙的,和上了化肥的那水唧唧的甜大不一样,拿到城里买,立马人就簇了一堆,价钱高还卖得快,我是尝到了甜头了。”

村子里早已经没有拾粪的人了,也没有粪可拾了,但是那些爱好土地钟情土地的农人们,总是不愿意冷落了土地,他们宁愿自己的肩膀受点疼痛,也要把自家积攒下来的农家肥送到地里,看着那均匀分布在地里的粪堆,他们的心里才觉着舒坦,好像又看到了来年的好收成。每天早上往地里送三四回粪之后,浑身热乎乎的,再回到家洗脸喝茶,感觉惬意无比。

田地里还有几个转悠的身影,那是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早已经不是主要劳力了,淡出了对土地的劳作。但是每天早晨喝过罐罐茶之后,这些老人到地里溜达一圈已经成了他们的自觉行为,无论阴晴雨雪,不分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到地里转转看看,好像去会晤一个熟识的朋友,更像是每天一次的例行拜访。

当饭菜的香味弥散在整个村庄的时候,就响起了儿女呼唤老爷子或者父母吆喝儿女们回家吃饭的声音,伴随着一声两声雄鸡的长鸣,整个大地和村庄就浸*在一片祥和之中了。

h1qu

《邂逅一杯茶》的作者是林笛儿。九月一个阳光艳丽的正午,我站在雅园的的售楼中心,看着售楼**一脸没有诚意的微笑,欲哭无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695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