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川藏线上的“穷游女”究竟经历了什么?

揭秘:川藏线上的“穷游女”究竟经历了什么?,第1张

相信很多人都穷游过,近几年来穷游川藏线的人也不在少数,特别是以搭车的方式去穷游川藏线。我也骑行过滇藏线,每每谈起这次经历,大家都会很羡慕我。进藏的路线就那几条,路上徒步的,搭车的,骑行的,自驾的都有。其中徒步大概要走两个月左右,骑行快一点,人也多一点。搭车的人大多是女生,女生一般比较好搭车。男生自己不好搭车,但是如果和一个女生一起的话,就会很好搭车了。

关于穷游女这里想分享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搭车的女生在搭车的时候,被司机强暴了。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了驴友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会有很多女生选择去搭车,但是这样的事情是少数。有些驴友就调侃道,卫生巾,避孕套是去西藏搭车的必备物品!卫生巾是为了女性长时间不能洗澡,过几个小时就要换一次来减少气味!避孕套,也是野外生存必需品!可以用来套在鞋子上,防风沙雨水,也可以用来盛水!卫生方便!

有位网友说到,别说女的,长得稍微不难看的直男的在青藏线穷游都容易肛裂。只想说,这位网友,你到底经历了什么?不过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那么缺氧的地方躺着都昏昏沉沉,哪敢巨烈运动?

而穷游分好几种,一种是体验生活,一切都是计划中,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花。另一种穷游,叫做乞丐游,没有规划,没有安排,涂脑子热出走,然而真没钱。一路行乞,占便宜!说实话真瞧不起乞丐游,游手好闲的追求所谓的自由,然而毫无尊严毫无责任感的自私鬼。

有位司机说:“穷游女,方便我就帮帮,车开过去了,不会停车等她。自由男,还有那些真正的驴友,遇到困难,考虑没有威胁自身安全,怎么也要帮!哪怕耽误行程,咱们自驾出游图的也就是乐趣,定个终点站,慢慢的开,走到哪里看着好就停留,助人为乐,自己同样快乐,我还给出去过一条备用轮胎呢!还要留地址还我?哈哈哈,从四川发货到北京,不比轮胎便宜多少,算送他了。”

我分享一个骑行的故事,那是去中甸乡的路上,晚上还没有骑到目的地。天也黑了,路上没有路灯,距离客栈还有段距离。我当时只是想上个厕所,然后看到路边有个房子就去问有没有厕所。走出来一个老大爷,跟我说了厕所的位置。正准备走,他问我有没有吃饭,然后还送了我一袋纯牛奶,虽然也不值钱,但是却令我十分感动。

骑行的第一天,我去虎跳峡中途客栈,我是沿着大路去的。也是到了7点左右,才到山下的盘山路那里。谁知道盘山公路绕来绕去,那么长。而且都是上坡路,也没有路灯,根本骑不上去。夜晚,天上挂着一轮月亮,但是路上仍旧一片漆黑,眼睛适应一会儿才觉得亮一些。

我遇到当地的一个村民,把我带了上去。真的很感谢人家,他当时开车,看到我骑行,还很好心的帮我问客栈。虽然生命匆匆很多人都是过客,可是有些事情,总是难以忘却。

在去然乌湖的路上,距离垭口还有好远。然后我遇到一个客栈的老板开车要载我,我没有答应。但是当时天已经快黑了,她知道我离垭口还有好远,夜骑下坡很危险,然后还特意在那里等我。虽然后来我没有搭车,天黑一路下坡到的然乌湖。然后我住宿的地方就是在她家,她家的菜是然乌湖做的最好吃的,川藏线上很有名。可惜当时去的时候,然乌湖的水很浑浊,说起来还是有些遗憾的。并且路上经过米堆冰川没有去,那边还有一个来古冰川也很有名的。

我是个有故事的人,你有酒吗?我有很多故事想讲给你们听!

第一篇周记,谨此献给我的骑行川藏线318之旅。

18天的川藏之旅终于要结束了,回来好像做了一场梦 ,却又很真实的梦。骑行中和迎面扑来的风景对话,和自己对话。感受蓝天白云公路的美丽,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心情变得超级好。

突然不习惯城市的喧嚣和阴天,感觉一下子跌入现实 。疫情下城市的生活如此无聊,每天在家肝毕业论文 ,偶尔出去透透风。

这一趟川藏线遗憾是有的,但是圆了我很想做的事情,是最接近梦想的一次!

从去年一直想做的事情,本来以为今年要实习要等到很多年之后才能完成,疫情来了实习暂停,我买了张机票就来了。出发的时候特别戏剧,因为工作错过一趟航班,在机场通宵呆了一晚。

41出发的有4个人-阿秋、阿辉、南山和我。后来加上JEEP老哥和2个计划20天骑完的哥们。当时我逃离不了工作, 吃饭的时候在开工作会议 ,大厨和大伙开会,说了下川藏的会议。 好后悔没有听到阿!!!{呜呜呜}

第一天特别累 140km,出市区出了特别久。

车多路窄,中途有上桥路口我们走丢了一个Jeep兄弟。我记得我们第一天走了很多平路 等了很多红绿灯, 但是140km我真的走了很久,那时候我的轮胎没有气,包包很重骑了很久, 队友都把我甩到身后了。我很艰难骑,都是水泥地但是好多红绿的。没多久我的屁屁就开始痛了~

第二天雨骑,雅安特别大雨,雨城~

今儿的早餐是包子和粥,队友都有雨衣,我穿着大衣挡雨,在捷安特买了雨套便又开始骑,第二天开始走山路。上坡 上坡 上坡, 开始推车了,这时候差距慢慢拉大,我跟着南山后面。 他到了坡的时候便停下来,我也是。 我们推了很久,我觉得,这还只是刚刚开始爬坡鸭!后来,我都写了每天的骑行日记在美篇上:川藏线日记http://ii016cn/2y8XUG,骑行Vlog在公众号:野孩子研究所

到了理塘和相克宗,我们坐车到理塘。在稻城亚丁玩了两天,感觉被困在一个充电器也没得卖的山沟沟,当天晚上和一群喜欢徒步的自驾驴友们聊天,聊的挺开心的~

为什么骑川藏线?

有3个原因吧,川藏线的风景一定很美 !我希望一个月的时间都在自由的路上 。有3个朋友都独自骑行过川藏,师兄经常和我说川藏的准备,超级想去!还有一个原因是曾经一起过的人在大二的时候就骑了川藏,看到他发的真的特别向往!

令我印象深刻的事儿

在去雅江的路上经过八角楼,身上一口水都没有了,附近饭店又没几家,有家还关了。我在路上看了一个叔叔,他在田地里倒腾 。他主动问我要不要开水,我说要。田里还有个小孩。

我跟着叔叔到了他的家。打开门,里面有个楼梯。我跟着他上去,他一瘸一拐的。我有点害怕,因为是去一个陌生男子的家。我拿着杯子,他说让我上去,我扶着楼梯颤颤巍巍的上去。他拿着热水壶帮我倒满水的那一刻,我永远也忘不了。 我很感动,装完水我说我要走了,他又回到田地里。

让我真正感到震撼的是

骑到折多塘那天,我第一次看到下雪!真的震惊了!超级大雪白茫茫的一片,把陀包都弄湿了。一路上坡,我戴上墨镜挡大雪。  翻过一座座山, 一拐角又是另一座山,但是我们都上去了。 看到导航的3km 1km ……终于1km的时候骑上去了!看到了被雪包围的客栈真的特别感动,那天真的特别冷, 第一天到了高原,我还很纠结要不要洗澡, 结果还是洗了个很爽快的热水澡。 窗外是白茫茫的一片,真的超级美! 

第二天出发去折多山

每个拐弯都特别吃力, 我们一出发阿秋就在刚开始睡着了,在路边睡着了。 南山这边走的特别快 我慢慢走,感觉已经走不动了。他们一边走一边等我,我抓紧脚步也一起去。他们指着那个方向 我看到了,我们超了小路,我的车子真的在烂路上一点都推不动。 看着队友一步一步推上坡,我有点着急,两三步已经瘫在车子上,好累。经历了上坡终于到平路和小坡又赶紧骑,接着又经历了上坡,看到了白塔,还有1km吧,好漫长啊!

真的特别激动 

第一次全程骑4000m以上的山呀!自己都想象不出来!爬坡爬到虚脱!我们站在山的时候,超级激动,忍不住多看一眼~

接着到了30km下坡 又一次震惊到我

风真的超大,我整个人一下坡人都吹傻了 。特别是头,感觉都吹大了!那种下坡的感受真的很爽 感觉骑了一个早上+一个中午。这一个多小时突然全都在下坡非常爽~风可以把你吹到完全没感觉哈哈哈。到了中途的时候,我穿了南山的头套,防风衣和手套。 头套还是厚厚的,感觉暖多了。

接着,我跟着南山,阿秋跟着我。 我们速度都特别快。前面有个坑我刹不住车,我就侧着摔了,阿秋也是跟着我后面也摔了。我摔了之后我们车子都倒了。 后来我就很有意克制速度,下坡安全为主。

我的队友们!

我的3个队友都是辞职后来骑川藏的,和我这个学生。 路上很照顾我,帮我弄陀包,给我衣服穿

阿秋是我们几个话最多的哈哈哈!经常用北方口音和我们说很多工作啊生活的事儿~

阿辉特别厉害,也是我们当中骑的最快的~

每天早早出发一路上拍很多好看惊艳的照片。我们几个全程从成都骑去拉萨唯一的人 ,很佩服他!坚持而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点都不累!

南山,一起最久的队友,很善良很神奇~

骑车的时候他会把路上的冰块踢开 防止后面来的车子打滑。他的故事很多,从模特公司到当兵生活到设计师,辞职的时候去马来西亚考潜水证,去泰国玩儿,去北京深广东附近转了一圈。他是一个想到什么就会去做的人,他一直在尝试在寻找自己内心热爱的东西,虽然现在还没有找到,但是相信他一定能找到的!

他吃东西的时候喜欢把咸鸭蛋或鸡蛋搅在粥里,还有他经常提醒我带身份证,话不多但是有用。除了脾气不好其他都很好的队友辣!

我们搭车的时候遇到过不少黑车

说的和前一天说的不同的价格的都有,那时候才感叹大城市好,交通方便。

已经习惯了拉萨那几天悠闲舒服的生活。白天大太阳晚上冻成狗,打车比广州便宜很多,10块左右去周边。没想到离开的时候竟然这么不舍, 队友也发了几条朋友圈。终有落幕!美好的景事人永远都在!大山 雪 蓝天白云 大太阳 夜景的灯光 善良的人 永远都在的!

最大的触动是看到了不同的人的生活

本来以为我们骑车有病的~哈哈没想到看到了快10个徒步直播的大哥,推着重重的车,有狗狗,有做饭的餐具,走了几天几夜。还有背包客直播的,后来听队友说他高反进医院插管子了。每个人都不容易,但是为了心中向往的东西这些考验都会过去的~还有去很多国家在没有工作烦恼的时候去体验背包客的生活!

川藏线我还会再来的!美丽的大自然我还会再来的!朝着下一个梦想出发!冲!!!

川藏线是川藏公路的简称。川藏公路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在此路修通前,千百年来,中国西南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枢纽就是逶迤在横断山区和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

大约一亿年前,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惊天动地的相撞中,喜马拉雅山神话般地从古特提斯海缓缓升起,巍然矗立在8000米的高度。川藏路,就是人类刻在这片高原上的诗行。

关于西藏的雄美,有数不清的话题;关于西藏的路险,有道不完的故事;关于西藏的魅力,只有亲历才能领略。

川藏线沿途,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婉到崇高。

在这条路上,美景与泥沙走石相伴,冰川与河流共舞。或一山有四季,或千里皆碧空。湖光山色风情万种,草原牧场天地相连。川藏路翻越了12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跨过了14条波涛汹涌的大河,蜿蜒曲折,蛇形千里。

318线上美丽的风景

要找到一位真正骑行过川藏线的人,听他说真实感受,看他拍的片子,观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有朋友就推荐了河北日报记者崔立秋。从今年5月8日到5月29日,崔立秋和另外3名队友结伴启程,2166公里川藏线,全程未搭车,挑战自我极限,历时22天完美穿越,最终到达拉萨。行程中他写下了250多条微博,即时记录一路见闻与感受。

体验人生

作为一名职业记者,一向风里来雨里去但不事张扬的崔立秋,今年突然做出了一个十头牛也拉不回的决定:要沿川藏线,骑车到拉萨。不可思议的是,在此之前,他从未有过任何骑行经历,就连城市周边休闲性质的骑游都没有。

崔立秋决定要在2012年五六月份骑车去西藏。2011年秋天,他曾听一位朋友说起骑行川藏线的打算。他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并为此在去年冬天尝试冬泳,增强寒冷抵抗力。春节期间,他为自己规划了今年的两个目标,一是考博士,二是骑车去西藏。“那时我连自行车都没有,根本就没有户外骑行的经历,但想象到途中的惊险 ,决定必须尝试,哪怕是途中返回。”他说,小时候曾梦想着长大后去当兵,后来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如果没有机会参军入伍了,就去骑行川藏线吧。

骑行的路上

计划五六月份出发,崔立秋到了2012年3月份才开始购买自行车。巧合的是,当他走进车店购车时,发现这个单车店正好在组织骑友们去西藏。“我本来打算单人独骑,但有团队更合适,于是就报了名。”他们定于5月4日从石家庄坐火车到成都,然后从成都沿川藏线骑车进藏。当时崔立秋还在犹豫中,“怕单位请不下年休假。”他说,“我那时拼命出差,拼命干活,希望请假时能顺利些。”

因工作原因,他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天启程。临走时,家人才知道他的真正目的,坚决反对他的决定,他老爸发很大的脾气阻止他,在家人轮番一遍遍劝说中,崔立秋仓促整理好备用物品,扛着那辆取名“白马王子”的自行车匆匆忙忙地踏上了火车。列车奔驰在冀南大地上,望着车窗外的村庄、树木、房屋和行人,崔立秋有点恍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途中百味

崔立秋说,不是亲自体验,就无法了解行程中的惊险与艰辛。第一天行程中,他就几乎崩溃。那是从成都到雅安的路上,刚爬过一个小小的土坡,海拔只上升了两三百米,崔立秋就双腿发软、脸色煞白、气喘吁吁地躺倒在地两次,很快就把当天的备用水喝完了。“这才第一天,后面海拔5000多米的山怎么爬?”后来,在队友不断鼓励下,他咬牙坚持下来,让自己逐渐适应。

折多山,是川藏线上第一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爬山之时,正赶上大雨,头顶上电闪雷鸣,车轮下是哗哗的流水;再往前走就下起了冰雹,噼噼叭叭地敲打着头盔;快到山顶时,又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半天之内体验到了一年四季。一路之上,看到有些骑友干脆返回,有的下来避雨,有的推车前行,崔立秋选择继续骑车登顶。“当时来劲了,陡然生出与天斗与大自然斗的豪情。”登顶的一霎那,他将自行车往地上一扔,仰天长啸。“那种成功的喜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法得到的。”

山口

最让崔立秋难忘的是住在112道班的那一宿。几个浑身泥浆的人,在经历了几天的疲劳骑行后,情绪突然有些失控。崔立秋说,当时有一名队友冲着墙大喊,“我为什么要走川藏线,在家里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受这份罪?”“那时整个人好像都麻木了,不仅是身体,还有思想。店主招呼我们吃饭,就吃饭,吃完沉默地坐着。”崔立秋说,在川藏线他学会了一副新表情——“发呆”,就是思想真空。那一天,大家就是这种状态,“衣服都懒得换,溼乎乎的躺牀上就睡。”

一路走来,几个人跌跌撞撞,终于离目的地拉萨越来越近。“那时队友们特别兴奋,像打了鸡血似的一骑绝尘,我则是把速度放慢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拍照,边录影边解说,仔细体会最后的那段路程,不希望它立即结束。”

友谊万岁

崔立秋告诉记者,如果不是一个团队,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完成川藏线骑行的困难要大得多。尽管崔立秋与另外3名队友此前并不熟悉,但22天的骑行,让他们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骑行中,友谊的力量

4人中,“车飘飘”是队长,擅长自行车维修保养。每天出发前,他会为队友们仔细检查自行车,并上好链油。队友“紫雾”物品准备最充分,有队友需要,随时提供。“格尔木”一路上为大家买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整个行程,大家共用一管牙膏,共用一块肥皂,遇到危险路段,大家互相照应。最后一段路时,“紫雾”的身体出了点儿问题,为了不拖累队友他决定搭车。挥手告别后,崔立秋心情抑郁,一言不发闷头前行。当得知“紫雾”根本没有搭车,只是想支走队友,没拖累同伴的压力,独自慢慢前进时,他为男人那种特有的坚强和责任感溼润了双眼。

微博直播

作为记者的崔立秋还有另外一份珍贵的收获,就是随时用微博发布行程中的见闻和感受。整个行程他共发布了250多篇微博,共约20000字,同时上传了250多张。崔立秋说,家人和朋友通过微博来了解他的行程与近况。有时赶上手机没信号,发布不及时,等信号恢复后,会接到很多短信,生怕自己出了什么问题。“我感觉这样很有纪念意义,事后能让我回忆起一路上的点点滴滴。”

挑战自己

崔立秋在微博中写道:走川藏线之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泥石流、塌方、落石。318国道不是横穿深山峡谷,就是在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开凿,雨季泥石流和塌方是常有的事,出发前央视就播报了一次塌方,一路上我们又遇到多次。落石更是家常便饭,哪个川藏骑友没看到过落石呢?只要不落在头上就万事大吉了。幸甚至哉!

下海子山,90公里下坡有6条长四五千米的隧道,无灯,有障碍,有劫匪。11名骑友三人无车灯,我无灯,插在队伍中通过。另一无灯车友跟在我后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也不敢减速,怕后面撞上。对面过车时,才看清路边有马路崖子,上面堆放石板石块,还有排水沟。听说前一天两骑友重伤,一骑友遇难。

在路上

从芒康开始,川藏线和滇藏线合二为一,路上骑友明显多起来,男女老少,人手一车,衣着花花绿绿。进入林芝,“藏江南”波蜜的冰川、雪山、森林、河流、峡谷、飞瀑,美不胜收。感受:川藏路上的风景再美,也不如那些执著理想的人的精神更美,单车骑友们,像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他们是川藏线上最美的风景!

单车走西藏什么最重要?有人说是体力,有人说是毅力,有人说是耐力,也有人说是准备,是装备,是团队。这些其实都很重要,是走川藏线的基本条件,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清醒地认识自身的状况,合理地分配体力和精力,抓紧一切时间休息调整,多吃,多睡,还有就是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人和风景

崔立秋回忆川藏行印象最深的人时说,刚从成都出来就看见路上有很多60多岁的老大爷老大妈,以及20来岁的漂亮姑娘,驮着沉重的大包,听着有节奏的音乐,坚定地蹬着车。“紫雾”当时说:看看他们,我们有什么理由说到不了拉萨呢?在二朗山茶马古道墙,崔立秋他们遇到一位23岁的女孩子,此行前她的骑行里程不到100公里,在骑行论坛找了支队伍,瞒着父母就出发了。她说,一个19岁的上海姑娘曾独自骑完全程,我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湖北的小姑娘“太阳骏主”,广西18岁的小妹妹都在这条路上前进着。听到这,几个大男人发出由衷感叹:佩服!想起有句话说: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带着她去西藏,走318国道,体验生命中的浓墨重彩;如果你恨一个人,也带她去西藏,走318国道,体验今生不会重来的精彩。但是千万不能让她自己去西藏,抛开危险,她也会变成另一个人。

318,很多人的梦

骑行中,不管是那些超过你的人,还是路边休息的骑友,会面时都会伸出大姆指或者打出v型手势说“扎西德勒”。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人与人的关系会变得友好、简单而亲近。崔立秋说,在路上他们遇到一位53岁的郑州大姐,她加入郑州老年川藏骑车队,骑行16天才到新沟,因车队骑行速度太慢,大姐在雅安与队友分开,独自一人前行等候车队。她说自己也不知道何时骑到拉萨,不知道梦想能否实现。崔立秋说到现在我还偶尔惦记这位大姐到底怎么样了,没有伙伴独自前行,身体或者自行车出了问题怎么办呢?从雅江到巴塘,在海拔4000米以上,也是川藏线上最难走的300公里烂路上骑行了3天,天天下雨、雪、冰雹,90%的骑友选择了搭车,崔立秋只碰上了一个孤独的骑友像蜗牛一样,一会儿推一会儿骑。他坚强的身影也会时常浮现在崔立秋眼前。

说到沿途风景,崔立秋沉浸在回味中。他说,川藏线上很多河流都是以大山为界,它们的源头都是高山上冰雪融化后形成的一条条小溪,逐渐汇聚成大江大河,最终奔流入海。雅江水白,优雅、自信;青衣江清丽、悠闲;大渡河水黄,粗鲁湍急。此外,还有举世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尼洋河、拉萨河……不管爬山还是下坡,都会有一条条河流相伴。你往上爬,它就向下流,水声淙淙;你下坡,它就一路跟随,水声哗哗。它们滋养了树木、花草、牛羊,当然还有人类。每日听着水声,便是在聆听自然的天籁之音。

素有“摄影家天堂”之称的新都桥,让崔立秋流连忘返。从折多山下来,一路36公里下坡,路边的风景美不胜收。小河潺潺地流经山坡下稀疏的人家,高大的老杨树,成片嫩绿的青稞,十多头黑色的犛牛在草地上悠然地散步。真是人间天堂。

崔立秋说,越接近拉萨,风景越美得令人窒息。从通麦天险到排龙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十几公里临江断崖路沿途美景,竟然让4个大男人,五步一小停,十步一大停地走了整整半天时间。苍松、翠竹、绿草、蓝天,北山听鸟叫,南山闻虫鸣,脚下,是一条奔流的大河。队友们一路感叹,这哪里是青藏高原,真的是雪域江南啊。

崔立秋说,一路上最惬意的事:不是欣赏那蓝天白云,不是远眺茫茫雪山,不是登顶5000米东达山,也不是90公里海子山大下坡,而是躺在路边柔软的草地、垭口、积雪的山坡、烈日晒得暖洋洋的大马路牙子、河边能听见水声潺潺的沙石滩上,在风中摇摇晃晃的拉月藤吊桥上,不需要长时间停留,小憩片刻,看云卷云舒,爽!

6月29日晚上11点多,崔立秋在满天繁星的“日光之城”拉萨街头漫步。途经八角街,看到还有很多藏民扑下身体,三步一拜,这是怎样的一种虔诚!在拉萨,他们参观布达拉宫,再入大昭寺,前者更多的是建筑上雄伟、庄严、神秘、壮观的震撼,后者则是历史上深邃、凝重、宗教力量的震撼。谈到感受,今年37岁的崔立秋说,今天我如此平静地站在北戴河海滨,似乎失去了对大海的 和冲动,怀疑自己心态老了。当年,从大连到烟台,黑夜,我一个人站在甲板上,海风卷起油布一样的海面。还有那个寒冷的冬天,穿着羽绒服在青岛看海;那个温暖的春天,光着脚丫到日照踩沙;那个炎热的夏天,在蓬莱看偶遇的海市蜃楼;那个凉爽的秋天,在鼓浪屿听琴声和涛声的交响曲。骑行西藏回来,觉得海滨生活是美好、安逸生活的写照。

随着年龄增大,对生活的选择越来越少,应该珍惜自己的规划与目标,按部就班的去尽力实现它。开始川藏骑行时我也担心自己翻不过那些海拔四五千米的大山,但对自己说一定要去试试,即使是失败也要失败在路上。很多事情没做之前,感觉那是一座“高山”,但是一旦下了决心,用毅力战胜自己的犹疑和怯懦后,会发现,哈,只要打败了自己,就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骑行川藏线的意义

川藏线,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的公路,有南线和北线之分。骑行者口中的川藏线多为南线,相对北线而言,南线路况较好,风光也更为秀美,经过的地方也多为人口稠密的地方,路上补给比较方便,更适合骑行。

用单车丈量这条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公路,已经成为了众多骑行爱好者的梦,随着海拔的升降,地理结构的变化和气候的差异,川藏线就像一幅次第展开的美丽的画卷,这幅画上有雪山、草原、原始森林、大江大河和神秘的藏区,同时也有悬崖、峭壁、险滩和自然灾难。多少人是因为这条公路而接触骑行,爱上骑行。无论是刚买到单车的新手,还是已经有了一定骑行经验的前辈,都对川藏线有着无限的憧憬,甚至很多已经几次出入川藏线的人,依然随时准备着再次踏上征程。

布达拉宫前的合影

很多人不理解这些骑行者不惜人力、财力、精力用单车来往于这条公路上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当他们带着不解的眼神,询问那些骑行者的时候,却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每个在川藏线上攀爬的车手,对这条公路都有着各自的理解。也许那是新都桥的黄叶,也许那是雅鲁藏布江的河水,也许那是毛垭草原上的海子……那些曾经被设为电脑桌面的画面,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了眼前,设想了无数个与它相遇的美好场景,没想到会是在一个不经意的转弯之后。骑行者欣赏着这次不算美丽的邂逅,斑斓的风镜挡住了溼润的眼眶,两行热泪却已滑落脸颊。骑行川藏,车手们永远期待着转弯后未知的风景和那份莫名的感动。

熟悉川藏骑行的人一定听过“川藏死飞哥”这个人,他骑着一辆死飞自行车(死飞车,向前蹬车是前进,向后蹬车是后退,不蹬车飞轮不会动,且没有刹车)反骑川藏线。死飞车上不能装货架,这位死飞哥就背着他的行李;车把手断了,就绑一根双节棍代替;可最后,就连车的前叉都坏了一根。“川藏死飞哥”已经成为了众多骑行者、死飞爱好者的偶像。喜欢死飞的骑行者,一定对速度有着强烈的渴望,在陡坡繁多的川藏线上,俯身冲下30公里的长下坡,没有了刹车碟片对速度的限制,路两旁的景物疾速飞向了身后。凌厉的风声在此刻的骑行者耳中,就像是一首激昂的进行曲,在鼓舞着他继续体验飞翔的感觉。骑行川藏,总会有一个刹那,让骑行者们拥有“像风一样自由”的感觉,那份疾速的 被这些勇敢的车手们所追逐。

80后的苏州姑娘宁宁,和队友骑行2300多公里最终到达了西藏。他们用无数次的蹬踏,征服了12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这些从平原地区过来的都市车手,将自己的汗水洒在了蜿蜒的盘山路上。爬坡时剧烈的心跳,暴晒后龟裂的嘴唇,雨雪天气时瑟瑟发抖的双腿……也曾让他们一度想到退缩,返回氧气充足的地方,回归平淡的生活。但当骑行者们擡擡头,山尖的浮云似乎给了他们力量,咬咬牙,进行又一次的冲刺。最终,他们适应了高原稀薄的氧气环境,克服了海拔升降带来的变幻莫测的天气,当他们颤抖着举起自己的爱车,喘着粗气与汗津津的队友一起站在山巅的海拔牌旁边合影时,夕阳的余晖勾勒出他们金色的轮廓,这是胜利者的颜色。骑行川藏,他们所战胜的不仅仅是山峯。

一条历练人身心的国道

既然有登顶的喜悦,那必然也会有触底的懊恼。2142千米的路途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个使单车失去平衡的石块,就躲在川藏线的某个角落,等待着骑行者的到来,给他们一个头破血流。身体触地的那一秒,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川藏线“亲密接触”,这次接触有些沉重。一路跌跌撞撞,坚强的骑行者走完了全程,身上已经伤痕累累。代表着一次次失误的丑陋伤疤,扭曲而坚硬,成为了骑行者身体的一部分,代替着他们曾经娇嫩的肌肤。骑行川藏,一路的坎坷是骑行者们成长的催化剂,无论年龄几何,这都是一次蜕变的旅途。

川藏线上的自行车队很多,几乎每个去过川藏线的人,都会在路上或者旅店中遇到骑行的车队。车铃敲响了他们的友谊之钟,很多人在骑行的队伍里相遇、相识、相知,甚至相爱。他们在这条美丽而且危险的公路上互相扶持,一个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声“加油”都将成为各自前进的动力。争执和欢笑都化作了泥泞山路上的浅浅车辙,穿着骑行服的背影,肩并肩消失在路的尽头,是川藏线上别样的美景。骑行川藏线,是为了那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这份情感和川藏线上的天空一样湛蓝,和高原上的空气一样纯净。

川藏线对于很多人来说充满了故事和挑战,你将在大自然的恶劣环境中艰难的生存和行走,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特备是柔弱的女生在骑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事情,下面给大家分享川藏线女生骑行应该注意什么。

女生川藏线骑行应该注意什么

一、生理期、防晒和骑行损伤;

二、体力不支,身体疲软造成下坡时过于放松、导致大脑松懈,从而酿成骑行事故;

三、骑行技巧

四、女性骑行装备

五、长途骑行时的住宿问题

第一种情况:生理期和防晒

这是女孩子在骑行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尤其是长途骑行,必须去面对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生理期时,女孩子是不会骑行的,所以我主要讲解一下长途骑行时,女孩子应该怎么做:

1、主动和队伍成员进行沟通;大家能够一起长途骑行,肯定感情很好了,不要害羞和尴尬,主动说明这个问题。

快乐徒步,318

2、很多长途骑行的女孩子,即使遇到生理期,也是生扛着,老娘照样驮包负重,老娘就是女汉子!请注意,一定不要这样做,当你向队友说明情况时,就是请求他们帮你承担主要的单车负重,而你,只需要带上日用品即可。

3、遇到生理期,体力和心情都会受到影响,掉队很正常,不掉队才不正常,但是掉队了怎么办是领队陪你收尾,还是其他队友陪你收尾,你需要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主动和队友沟通。记住,你不说,骑行的糙爷们是不会等你的,如图所示:

4、必备的女性用品和药品

女孩子肯定比我懂,我就不说了。

防晒:

女孩子骑行时都会注意防晒,但是都忽略了一个部位,那就是:脸部,尤其是长途骑行时!

为什么女孩子长途骑行时,就不知道带个遮阳帽呢

你也许会说,头盔才安全!确实是的,但是上坡骑行时,女孩子骑行速度慢、耗时长,如果上坡骑行带遮阳帽,下坡换头盔,妹子脸部皮肤会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呢

其次的护臂和防晒霜就不列举了,女孩子都知道。

骑行损伤:

骑行损伤最常见了,屁股痛和膝盖疼。

屁股痛:骑行导致屁股痛是正常的,请记住是正常,你骑行一天不会屁股痛肯定会!

怎么办缓解疼痛,穿骑行裤、坐垫高度不过过高、合理调节休息频率,不要一口气骑行一个多小时。综合调整,就能缓解疼痛,如果还是疼痛,我也没法了。

膝盖疼:膝盖疼是两种情况,第一,坐垫太高,导致骑行姿势不对。理想的坐垫高度是,后脚跟踩脚踏,脚刚好伸直时的坐垫高度为理想高度。第二,踩踏方式不对,大力踩踏发力,导致膝盖损伤,方法见后文的骑行技巧。

膝盖疼的解决办法:1、降低骑行强度;2、运动前后拉伸、按压腿部;3、热敷或膏药,推荐云南白药或红花油。

第二种情况:体力不支,身体疲软造成下坡时过于放松、导致大脑松懈,从而酿成骑行事故;

不知道各位妹子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骑行时,你体力不支,导致“吊车尾”,卖命似得追到了队伍,他们已经休息了二十分钟,然后你才休息几分钟,队伍又要出发,你只能继续“吊车尾”。

ok,但如果之后是下坡呢你也许就会产生体力透支的疲惫感,而此时出现紧急情况,你是来不及反应的!

应对方法:当你体力透支抵达山顶,请一定要休息5-10分钟,保证大脑清醒之后,再下坡,切记不可到山顶就下坡!切记不可到山顶就下坡!切记不可到山顶就下坡!

同时,下坡前检查刹车和变速!如果你不会,请队伍里“老司机”代劳。

第三种情况:骑行技巧

骑行技巧浓缩为一段话就是:平路稳定踩踏,上坡合理变速,下坡控制速度,学会紧急情况的刹车处理。

平路稳定踩踏:

这就是老司机们说得踏频。

新手才骑行时,会认为踩得越有力,自行车会走得更快,然后选择暴力踩踏的方式骑行,导致膝盖疼痛和体力过早消耗,这就需要学习踏频了。

踏频,顾名思义就是脚踏每分钟转动的次数,根据你的肌肉松弛和输出心率,找到最契合自己的踩踏次数,然后稳定进行发力,这种频率用rpm来表示。

简单的说:不要在意是否踩踏的力量,要在意脚踏转动的次数,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

最佳的踏频介于33rpm和80rpm之间,爬坡时通常达不到这么高,爬坡时能有70-80就不错了。大多数职业自行车手是选择90rpm到

110rpm之间的踏频。

上坡合理变速:“上坡骑不动,下坡不敢冲”,是妹子骑行是主要的表现。上坡骑行除了体力以外,主要就是变速的问题了。前文已经说了踏频,上坡时,女孩子也需要通过合理的变速,调节前后齿轮比,继续保持踏频。而这个变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不要一下就变两档,要一档变完,保持一会再变速。记住:上坡骑行是前变速小盘,后变速大盘,也就是“小盘带大飞”。

下坡控制速度,学会紧急情况的刹车处理:下坡就很简单了,“下坡不敢冲”就是说得大多数谨慎的骑友,刹车技巧也很简单:先捏后刹,速度降低后再捏前刹;如果直接捏前刹,惯性会导致人飞出去。

四、女性运动装备除了骑行裤和运动上衣,就是背心式内衣,

五、长途骑行时的住宿问题因为大多数时候,长途骑行是住宿青旅多人间。所以妹子就会在意棉被这些的卫生了!很简单,带一个睡袋内胆,

期待有一天在户外与你相遇

川藏线,一直以来承载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它的神秘、美妙,吸引着人们去一探究竟。其终点所在地西藏拉萨是佛教圣地,纯净而高远,有人说,去了西藏,也许就不想再回来。

川藏线,是指连接四川与西藏的公路,几乎囊括了藏地所有类型的美景,从湛蓝的高原湖泊、丰饶的藏南谷地、苍翠的原始森林、牛羊与野花遍布的湿地草原、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的然乌地区,到三江汇流处险峻的峡谷地带、昌都康巴藏地浓郁的宗教氛围和邦达草原的牧区风光……在川藏线上,每天都可欣赏到截然不同的美景。因此,川藏线也被称为“天堂之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川藏线,去领略属于那里独特的美,同时,这里也成为了骑行爱好者的天堂,他们用车轮,丈量了这段中国著名的绝美公路。

赤峰市的骑行爱好者邱永玲,也成为了众多骑行爱好者中,成功骑行过川藏线的人之一。

热爱运动,结缘骑行

邱永玲是一位美业从业者,似乎与 体育 完全不搭边,殊不知,其实她是一位“运动健将”。游泳,爬山,跑步,这些都是她的心头好,甚至连“铁人三项”也不在话下。游泳2000米,跑步5公里,这样的习惯,邱永玲几乎每天都在坚持。这样的一个人,爱上骑行,想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当时身边的朋友有骑自行车的,他们都夜骑机场路,突然觉得我也想买个自行车,就这么简单。而且我也挺喜欢户外活动的,所以就觉得,可以买个自行车,然后就开始骑行了。”就这样,2013年,邱永玲开始了她的骑行生涯。

每位骑行者,都有一个“川藏梦”

和所有的骑行爱好者一样,邱永玲在开始骑行后,也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骑行川藏线。

不出所料,当她说出自己的梦想时,家人、朋友都不同意。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大家都觉得这件事太过危险,车多,路又危险,还会涉及高原反应,每年都会出现骑行川藏线的人死亡的事件,所以这件事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个梦想在邱永玲的心里装了两年之久,她不想轻易放弃,于是便开始了与家人,尤其是与丈夫之间的“博弈”。

邱永玲向丈夫承诺,自己一定会平安回来,一定做到让自己不受伤,不发生意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邱永玲深刻知道,这些是没办法保证的。“因为有些东西毕竟叫意外,你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自己是没办法控制的。他还找了我两个闺蜜来劝我,但是我一直没动摇。”也许是被邱永玲的执着所打动,也许是怕自己的阻拦会造成妻子一辈子的遗憾,邱永玲的丈夫总算同意了她骑川藏线的决定。

没想到的是,临出发前,邱永玲又差点与这个梦想失之交臂。“家里人确实很担心,我当时差一点走不了,机票都订好了,我老公突然又反悔了,又不同意了。他说,你还是别去了,又给我做工作。当时我俩好几天吃饭的时候都没话说,不说话,一说这个话题就僵在那了。他那么劝,我也没停下,我就一直在坚持,做准备工作。临出发三天左右的时间,我老公又同意了,要不然我都觉得我走不了了。”

“他也知道这个一直是我的梦想,虽然担心我的安全,但是不让我去骑的话,又怕我实现不了梦想,成为我的遗憾,所以就还是同意了。”

谈到这个问题,邱永玲多次提到,“觉得自己挺自私的”。“我走的时候,我妈和我婆婆她们都不知道,没敢告诉老人。只有我老公知道,孩子知道。有时候想想是不是挺自私的,如果我真出什么事回不来了,我老公怎么向家里人交代,怎么向我妈、我婆婆交代。”在与丈夫“博弈”的过程中,也许自己心里的两个想法也在“博弈”,但是最终,邱永玲还是选择了踏上这段“梦想之路”,而这,都来源于她对自己的信心。“我从骑自行车到现在都没有摔过车。我是个胆大心细的人。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摔过,摔得挺严重的,锁骨骨折、盆骨骨折这种的很多,我骑这么多年一次也没摔过。”

就这样,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就真真切切地摆在了眼前,骑车去西藏,真的要开始了!

邱永玲所骑行的川藏线南线

充分准备,踏上旅程

万事未雨绸缪,总是让人安心的。骑行川藏线并非易事,出发之前,邱永玲为此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首先就是负重训练。骑行的时候所有的用品都要放在自行车上带着,比如洗漱用品、衣服等,有20斤左右,但是高原和平原骑行的感觉不同,高原上本身缺氧,负重10斤,在平原就是10斤,到了高原上,可能就是100斤的感觉,所以必须进行高强度训练。邱永玲在自行车的驮包两侧,每侧放15瓶矿泉水,也就是30斤的负重,骑行赤峰的红山、南山、马鞍山等山脉,一口气骑到山顶再下来,来回往返,每天训练。

另一个重要准备就是掌握修车技能。在川藏线上,“自给自足”显得格外重要,是真正的“技多不压身”。出发之前,邱永玲特意去和技师学了粘车胎。“因为山地车和咱们家里的普通小车还不一样,那个链子拆掉以后要会上才行,你得保证上完之后,车子的零件是上到位的,否则就会出现哪块松了、掉了的情况,就会摔车,所以这是个技术活,我是特意去学的。”

除此之外,邱永玲还会每天坚持跑步,增强自己的体能和腿部力量。

充分的准备之后,2017年5月,邱永玲先从赤峰坐飞机到了成都,在那里她见到了许多全国各地的驴友,和几个人组建了属于自己的队伍。2017年5月10号,他们正式从川藏线的起点出发,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

在骑行川藏线的整段路程中,要翻过14座大山,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其中一座山,海拔超过了5000米。这一路,邱永玲被川藏线上的绝美风景深深地吸引,蓝天,白云,纯净的空气,这里的一切都让她心旷神怡,这条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公路,来一趟,值了!然而,正如她预料的一样,这一段旅程,必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在等着她。虽然提前做了攻略,但是到了实际之中,困难之大,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

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来到这里,首先要对抗的就是高原反应,无论严重与否,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最难的时候就是头疼,头特别疼,像要炸开一样,呼吸也困难。过了海拔4000多米的时候,能够适应一些,不那么难受了,最起码头不疼了,但是喘还是难免的,因为会缺氧嘛。”同时,到了下坡的时候又会出现“醉氧”的情况,海拔越低氧气含量越高,醉氧的情况就会越严重,最明显的症状还是头晕。

此外就是高度疲劳。谈到这里的时候,邱永玲感慨道:“特别特别累,那太累了。当时就想,自己究竟是为了啥呢。骑到第七八天的时候,会有一个疲劳期,那时候疲劳的感觉似乎到了顶峰。当时还想过,要不然回去吧,这么累这是为啥呢。自行车的座包是硬的,连续的骑行,屁股磨得都出血了。当时觉得特别难”。即便如此,放弃也只是一瞬间的想法,一闪而过之后,邱永玲依然坚定着信念继续前行。

穿过没有灯的隧道,可以说成为了骑行者们的“老大难”。这一路上,这样的隧道特别多,也是骑行者的事故高发点。让邱永玲最害怕的,并不是爬上海拔几千米的高山,而是穿隧道。“在隧道里面会有车开过去,声音特别大,在里面骑车什么都听不见。车过来的时候能给你照亮,它一走眼前就会一片漆黑,特别害怕。”

有一次穿越隧道的时候,邱永玲落了单,也许是上天眷顾,这次落单反而让邱永玲避免看到了“惊险的一幕”。当时她自己一个人在没有灯的隧道里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出了隧道以后与大家汇合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隧道里有一只被车撞到的小狗,已经血肉模糊,正因为漆黑一片,所以她没有看见,想来仍然心有余悸。

骑行川藏线的时候,驴友们总结了一句话,“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但身体也是实实在在的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还携带着生活用品,二三十斤的负重,让本来就像灌了铅一样的身体,变得更加吃不消。所以川藏线上流行着这样一句玩笑话,“我把我的银行卡扔了,因为太沉了!”虽然是玩笑,却将骑行者的疲惫和旅途的艰辛反映得淋漓尽致。

除了身体上的疲惫之外,对于心理的调节也至关重要。这一路上,邱永玲遇到了很多同样来骑行的人,大家一起聊天,就会知道彼此的状态,也会听说有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骑行。“有一位安徽的驴友,他的高原反应非常严重,嘴唇和脸都是紫色的,直接被接回了成都。看着他我也很害怕。还有好多人都放弃了,有的都不认识,到了客栈,遇到其他的队伍才知道,噢,他们队有个队友不去了,这样的。有的是高反严重的,有的是摔车的,就退出了。”这些事情对邱永玲的心理产生了影响,她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时不要紧张。

在高原上,如果感冒就会引起高原反应,所以为了不让自己感冒,邱永玲和队友们在骑行的前几天都没有洗过澡。“在高原感冒,如果一咳嗽,马上就会肺水肿、喉头水肿,非常危险,没得救。所以我们前十天都不能洗澡,每天出汗,衣服是湿了干,干了湿。最长的时候我将近十天没洗过头发,不敢洗。到八九天的时候,我没洗澡,洗了个头发,吹完以后不敢出屋,就怕感冒。”

邱永玲说出这些经历的时候轻描淡写,即便如此,经历之时的个中滋味可想而知。时过境迁,邱永玲感慨,“困难是真的挺多的,但可能人到那个时候,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了。”

折多山的“下马威”

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关,这也是邱永玲在川藏线上翻过的第一座大山。“折”为藏语,是“弯”的意思,折多山意为“弯很多的山”。

折多山

在距离崖口,也就是山的最高点最后的3公里,邱永玲竟然走了2个多小时。“根本骑不动了,一点都骑不动,那腿像灌了铅一样。走的过程中没哭,就是一直坚持,我就想队友们都上去了,那我也得上去,只有上到山顶才能下坡,下去就轻快了。”到了山顶,邱永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也许是激动,更多的也许是委屈,给丈夫打电话,开始大哭起来。“我老公特别害怕,就问我,怎么了媳妇,你摔着了?我说,没有,我终于到山顶了。”

伴随着这种复杂的感情,邱永玲开始有点自我怀疑。这才第一座山,就这样难,下面还有十三座,我真的可以吗?我是不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我能坚持下来吗?一连串的疑问在邱永玲的脑海中袭来,突然发觉,原来在家里骑行的红山、南山,与这相比,简直是小菜一碟。

缓和了情绪之后,邱永玲赶紧拍了几张照片,穿上了厚衣服和雨衣开始下山。不管怎么说,总算没有在第一座山的“下马威”前败下阵来。

“爬不完的觉巴山”

川藏公路上的觉巴山盘山路,有着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是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有着“爬不完的觉巴山”之称,也是在这座山上,邱永玲经历了自己最绝望的一段旅程。

在骑行觉巴山的时候,爱拍照的邱永玲落了单,当时已经下午三点多了,邱永玲已经看见了最高点,心里开始不那么紧张,想着到了那就可以了。继续前进的路上,邱永玲看到几位军人在清理路面,就问到距离山顶还有多远,军人说:“哎呀,那远了,你就抓紧走吧。”等到真的骑到那个“最高点”的时候,邱永玲心里咯噔一下,原来那个自己认为的“最高点”,其实只是一个拐点,离山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当时瞬间就崩溃了。

觉巴山

“那段距离最少还要走两三个小时,太远了。队友们在那条路上骑着,当时一直微信联系着,他们就告诉我他们在哪,他们说,没关系,我们等着你,能追上我们,慢点骑。但那个时候太绝望了,因为心里以为到终点了,可其实还有三分之一。到了拐点,我看到那边有一个建筑,才知道那里才是山顶。而且要到当晚住的地方,东达山服务中心,还要从山顶再下去。

觉巴山

这个时候,邱永玲别无他法,只能努力让自己从崩溃的情绪中走出来,继续前进。山上全是森林,不可能在那里过夜,只能坚持走到服务中心。还剩最后五公里的时候,邱永玲意外地看到了曙光:有人来接她了,是队长!“当时见到他我觉得我哭了,我以为他们会在那等我,不会有人来接我,队长说,大家看你还没上来,我就来接你了,他们都在收拾衣服,我就过来接接你。他已经很累了,又下来接我一段,我就特别感动。”到了服务中心后,大家都出来帮邱永玲拿东西,彼此之间的照顾,为这段旅程增添了无比温暖的回忆。

觉巴山上盛开的花朵

说不出再见

2017年6月5号,邱永玲来到了川藏线的终点——布达拉宫。

这一天,邱永玲和队友们整整骑了180多公里。快要到终点了,心中的激动自然是不用多说,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胜利即将到来之时,大家心里的伤感也油然而生。这一路上,一直盼着能够早点到终点,到了终点梦想就实现了,然而真的到了这一刻,情绪反而有点低落,心中满是怀念与不舍。

邱永玲与当地孩子合影

到了拉萨,见到了神圣的布达拉宫,合影留念,这段川藏线的骑行之旅彻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3天,2160公里,邱永玲“骑行川藏线”的梦想经历了重重挑战,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得以实现。这一段旅程上,美妙的风景,壮观的大山,纯净的空气,朴实的藏民,都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

骑行川藏线,到底有什么意义,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对于邱永玲来说,她的西藏之行,可以说改变了她遇到困难时的心境。“这个说得好像有点像鸡汤了,但是也是事实。我就觉得这次骑行之后,好像没有什么特别难的事了,再难还能难过骑自行车去西藏嘛,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这样安慰我自己。”

“西藏,一个缺氧但不缺信仰的地方,我用车轮丈量了执着,用信仰点亮了梦想!”

骑行中所磨炼出的坚韧的意志品质,如同一种永恒的激励,始终伴随着骑行者,在今后的人生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梦想一定要有,不是因为它“万一能实现呢”,而是你要坚信,它一定能实现!

作者:风瞬作者团—臻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486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