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传原文及翻译

孟浩然传原文及翻译,第1张

孟浩然传原文及翻译介绍如下:

《孟浩然传》原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

《孟浩然传》翻译: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

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

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

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

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后来樊泽担任节度使,当时孟浩然的墓碑毁坏了,符载写信给樊泽说:“故隐士孟浩然,文才杰出,去世多年,后人衰落,湮没于田野之中,大家都怀念他,行路的人到此都大发感慨。上一任节度使打算为他改建一座大墓,全州的搢绅,听到消息都很兴奋。

如今因为对外迫于战事,对内为宾客操劳,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时间。就算有好事者打算改建,也没有完成先生的宿愿。”樊泽于是在凤林山南又给孟浩然刻碑,隆重的祭奠了他的坟墓。

起初,王维路过郢州,在刺史亭画下了孟浩然的画像,因此叫此亭为浩然亭。咸通(唐僖宗)年间,刺史郑諴认为贤人的名字不能冒犯,改名为孟亭。

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和孟浩然齐名的王昌龄、崔颢,官位都不高。

  岁暮归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诗文解释

不要再去北阙上书了,还是回到南山破旧的家里。没有才能不被明主赏识,身体多病老朋友都疏远了。白发催得旧年过去,春天逼得旧年过去。心中怀有忧愁难以入睡,松林间的月亮照在空寂的窗扉上。

岁暮归南山词语注释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终南山。

不才:不成材。

疏:疏远。

青阳:春天。

岁暮归南山诗文赏析

唐玄宗开元年间,四十岁的孟浩然第一次来到京都长安,结识了当时许多着名的诗人,如张九龄、王维等。张九龄是当朝宰相,王维也是朝廷命官。孟浩然参加了进士考试,并在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太学”赋诗,得到了包括张、王在内的许多着名诗人的赞赏,也流传着孟浩然让皇帝“栽跟头”的故事。有一天,孟浩然参加完进士考试来到王维处,不料皇上唐玄宗突然驾到,孟浩然只好躲到床下。王维不敢隐瞒真情,告诉有位诗人躲在床下,唐玄宗得知是孟浩然,因为久闻大名,就让他出来,当场献诗一首。孟浩然选出他认为最成功的一首诗《岁暮归南山》,当皇上听到“不抛弃你呢?”十分不悦,唐玄宗回去后,生气地下了一道指令不能让孟浩然做官,只能回去过隐居生活。诗人在诗中自怨自艾抒写自己仕途失意的愤闷,表达了自己未遇明主及对世态炎凉的幽怨、哀伤,反映出压抑人才的封建社会带给有志之士的痛苦。全诗委婉含蓄,感情复杂深刻,感人至深。

zhl201611

切忌出言不慎惹祸端

唐朝时的孟浩然,早年就显示出超人的才华,而且名闻京师,他本人也很想进入政坛一展身手。

孟浩然与王维是好朋友,王维利用自己的关系巧妙安排,在自己值班内署的时候约孟浩然入内闲谈。恰遇玄宗驾临,玄宗久闻孟浩然的大名,当下便让他朗诵几首他的诗作。孟浩然诵了一首《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逐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上窗虚。”

当唐明皇听到“不才明主弃”一句后,非常不满,就说:“你不是‘不才’我也不是什么‘明主’,是你自己不来见我,我什么地方嫌弃了你呢”

第二天当有人向皇帝推荐孟浩然时,皇帝竟念念不忘“不才”“明主”的说法,说:“还是成全他的志向,让他‘归南山’去吧!”

因为这一句不当的话惹怒了唐玄宗,唐玄宗以为孟浩然是在讽刺他不分贤愚,埋没人才,就这样,孟浩然不但没得到什么官做,还惹怒了龙颜。

孟浩然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一下仕途更加无望了。“当路谁想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于是告别友人,离开长安回到故乡过起了隐居生活。

此后,孟浩然由儒而道,在山水田园诗作中倾诉痛苦,消磨时光,抒发“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的感叹去了。

因一言而致使终生不幸的人物,历史上太多了,如柳永、刘禹锡等人皆是例子,所以说话一定要谨慎。

惹祸

1 文言文:《孟浩然传》翻译

(孟)浩然,襄阳人。少好节义,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愕,伏匿床下,维不敢隐,因奏闻。帝喜曰:“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诏出,再拜。帝问曰:“卿将诗来耶?“对曰:“偶不赍。”即命吟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

注释

好:喜欢。

节义:节操和义行。

工:擅长,善于。

鹿门山:湖北襄樊的一座山。

庞公:东汉时的隐者,曾经隐居在鹿门山。

游:游历。

称道:赞扬。

金銮:就是金銮殿。

风雅:《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后来人们也把诗歌称为风雅或者雅颂。

俄:一会儿。

幸:皇帝到某处曰幸。

床:咱们古代把坐具和卧具都可以 。这里是坐具,大的可以并排坐几个人。

素:向来,一向。

再拜:拜两次,表示尊敬。

将:拿,持。

赍:带着。

奈何:为什么。

译文

孟浩然,襄阳人。年少时喜欢行侠仗义注重气节,擅长写作五言诗。他隐居在鹿门山,就是汉代庞德公隐居的地方。四十岁的时候游历到京城长安,当时许多的名士在秘书省聚会联句,孟浩然说“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大家(看了)都钦佩叹服。张九龄、王维极其称赞他。王维待招金銮殿时,有一天私下邀请他进去,商讨(谈论)诗歌的写作。过了一会儿有人报告唐玄宗来这里了,孟浩然惊慌失措,躲到了床下面。王维不敢隐瞒,就禀报皇上。玄宗高兴地说:“我一向听说过这个人可是没有见过他。”把他叫出来,孟浩然拜了两次,玄宗问:“你带着诗来了吗?”孟浩然回答说:“偶尔没带着。”就命令他吟诵一首近来写的作品。当吟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时,玄宗慨然说:“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尝抛弃你,你为什么诬陷我?”就命令人把他放还回南山。

2 孟浩然传的翻译和注释

原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译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后来樊泽担任节度使,当时孟浩然的墓碑毁坏了,符载写信给樊泽说:“故隐士孟浩然,文才杰出,去世多年,后人衰落,湮没于田野之中,大家都怀念他,行路的人到此都大发感慨上一任节度使打算为他改建一座大墓,全州的搢绅,听到消息都很兴奋如今因为对外迫于战事,对内为宾客操劳,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时间就算有好事者打算改建,也没有完成先生的宿愿”樊泽于是在凤林山南又给孟浩然刻碑,隆重的祭奠了他的坟墓起初,王维路过郢州,在刺史亭画下了孟浩然的画像,因此叫此亭为浩然亭咸通(唐僖宗)年间,刺史郑諴认为贤人的名字不能冒犯,改名为孟亭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和孟浩然齐名的王昌龄、崔颢,官位都不高。

3 文言文:《孟浩然传》翻译

(孟)浩然,襄阳人。

少好节义,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

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

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愕,伏匿床下,维不敢隐,因奏闻。

帝喜曰:“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诏出,再拜。

帝问曰:“卿将诗来耶?“对曰:“偶不赍。”即命吟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

注释 好:喜欢。 节义:节操和义行。

工:擅长,善于。 鹿门山:湖北襄樊的一座山。

庞公:东汉时的隐者,曾经隐居在鹿门山。 游:游历。

称道:赞扬。 金銮:就是金銮殿。

风雅:《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后来人们也把诗歌称为风雅或者雅颂。 俄:一会儿。

幸:皇帝到某处曰幸。 床:咱们古代把坐具和卧具都可以 。

这里是坐具,大的可以并排坐几个人。 素:向来,一向。

再拜:拜两次,表示尊敬。 将:拿,持。

赍:带着。 奈何:为什么。

译文 孟浩然,襄阳人。年少时喜欢行侠仗义注重气节,擅长写作五言诗。

他隐居在鹿门山,就是汉代庞德公隐居的地方。四十岁的时候游历到京城长安,当时许多的名士在秘书省聚会联句,孟浩然说“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大家(看了)都钦佩叹服。

张九龄、王维极其称赞他。王维待招金銮殿时,有一天私下邀请他进去,商讨(谈论)诗歌的写作。

过了一会儿有人报告唐玄宗来这里了,孟浩然惊慌失措,躲到了床下面。王维不敢隐瞒,就禀报皇上。

玄宗高兴地说:“我一向听说过这个人可是没有见过他。”把他叫出来,孟浩然拜了两次,玄宗问:“你带着诗来了吗?”孟浩然回答说:“偶尔没带着。”

就命令他吟诵一首近来写的作品。当吟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时,玄宗慨然说:“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尝抛弃你,你为什么诬陷我?”就命令人把他放还回南山。

4 孟浩然传的翻译和注释

原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

译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后来樊泽担任节度使,当时孟浩然的墓碑毁坏了,符载写信给樊泽说:“故隐士孟浩然,文才杰出,去世多年,后人衰落,湮没于田野之中,大家都怀念他,行路的人到此都大发感慨。上一任节度使打算为他改建一座大墓,全州的搢绅,听到消息都很兴奋。如今因为对外迫于战事,对内为宾客操劳,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时间。就算有好事者打算改建,也没有完成先生的宿愿。”樊泽于是在凤林山南又给孟浩然刻碑,隆重的祭奠了他的坟墓。

起初,王维路过郢州,在刺史亭画下了孟浩然的画像,因此叫此亭为浩然亭。咸通(唐僖宗)年间,刺史郑諴认为贤人的名字不能冒犯,改名为孟亭。

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和孟浩然齐名的王昌龄、崔颢,官位都不高。

5 孟浩然传的翻译和注释

《孟浩然传》翻译: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

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 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

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

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

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后来樊泽担任节度使,当时孟浩然的墓碑毁坏了,符载写信给樊泽说:“故隐士孟浩然,文才杰出,去世多年,后人衰落,湮没于田野之中,大家都怀念他,行路的人到此都大发感慨。

上一任节度使打算为他改建一座大墓,全州的搢绅,听到消息都很兴奋。 如今因为对外迫于战事,对内为宾客操劳,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时间。

就算有好事者打算改建,也没有完成先生的宿愿。”樊泽于是在凤林山南又给孟浩然刻碑,隆重的祭奠了他的坟墓。

起初,王维路过郢州,在刺史亭画下了孟浩然的画像,因此叫此亭为浩然亭。咸通(唐僖宗)年间,刺史郑諴认为贤人的名字不能冒犯,改名为孟亭。

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和孟浩然齐名的王昌龄、崔颢,官位都不高。 《孟浩然传》注释: 1、少:少年时。

2、节义:义气。 3、振:救济,帮助。

4、伏:佩服。 5、俄而:不久。

6、惧:害怕。 7、再:第二次。

8、因:因此会:恰逢何惧而匿:藏。 9、浩然再拜:第二次、下一次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一起。

10、欲荐诸朝:之于。 《孟浩然传》原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

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

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

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

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

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

扩展资料:

孟浩然有《孟浩然集》三卷,是唐代王士源所编,该书共收藏了孟浩然二百十八首诗,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

通过该书衍生了许多作品,代表的有:明代毛晋刻本名《孟襄阳集》,亦三卷,编次与宋本不同;明代顾道洪刻本有补遗一卷,并附《襄阳外编》一卷;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四卷本;明张逊业刊二卷本,杨一统刊一卷本等。1975年台北学生书局出版游信利《孟浩然集笺注》。

1988年巴蜀书社出版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199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徐鹏《孟浩然集校注》。

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 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 孟浩然与李白交游,玄宗征李入翰林,孟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谒之。

一日玄宗召李入对,因从容说及孟浩然。李奏曰:“臣故人也,见(现)在臣私第。”

上急召赐对,俾口进佳句。 孟浩然诵诗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意不悦,乃曰:“未曾见浩然进书,朝廷退黜。

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缘是不降恩,终于布衣而已。 王维对孟浩然的评价 襄阳诗人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

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右丞吟咏之,常击节不已。

维待诏金銮殿,一旦,召之商风雅,忽闻上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维不敢隐,因之奏闻。 上欣然曰:“朕素闻其人。”

因得诏见。上曰:“卿将得诗来耶?”浩然奏闻:“臣偶不赍所业。”

上即命吟。浩然奏诏,拜舞念诗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闻之抚然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

1 《新唐书孟浩然》译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

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

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

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

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

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2 新唐书·孟浩然传的原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

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

开元末,病疽背卒。

3 新唐书之孟浩然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4 新唐书 孟浩然 翻译

欲荐诸朝 ,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荐的意思是推荐,诸是许多的意思,特别应注意诸朝这个词,这里是指朝堂上的官员,朝廷并不是建筑物,他是由众多官员组成的政治群体,所以也可以翻译成打算在朝堂上向大家推荐他。

原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

译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后来樊泽担任节度使,当时孟浩然的墓碑毁坏了,符载写信给樊泽说:“故隐士孟浩然,文才杰出,去世多年,后人衰落,湮没于田野之中,大家都怀念他,行路的人到此都大发感慨。上一任节度使打算为他改建一座大墓,全州的搢绅,听到消息都很兴奋。如今因为对外迫于战事,对内为宾客操劳,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时间。就算有好事者打算改建,也没有完成先生的宿愿。”樊泽于是在凤林山南又给孟浩然刻碑,隆重的祭奠了他的坟墓。

起初,王维路过郢州,在刺史亭画下了孟浩然的画像,因此叫此亭为浩然亭。咸通(唐僖宗)年间,刺史郑諴认为贤人的名字不能冒犯,改名为孟亭。

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和孟浩然齐名的王昌龄、崔颢,官位都不高。

5 新唐书 孟浩然传 的译文

古代诗人名人录孟浩然传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

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

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

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

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作俑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 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

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 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

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 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6 新唐书·孟浩然传的翻译

惧:害怕

再:第二次

因:因此

会:恰逢

何惧而匿:藏

浩然再拜:第二次、下一次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一起

欲荐诸朝:之于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喜好气节、义气,喜欢救济有困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这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作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下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地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却没见过,为什么害怕得要藏起来呢?”命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拜了两次,自己朗诵所做的诗,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寻求做官,而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呢?”于是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去京城,想要在朝堂上推荐他。恰逢(孟浩然)老朋友来了,一起喝了很多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空闲担心他啊!”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没有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7 翻译一下 写孟浩然的

原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

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

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

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

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

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

译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

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

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

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

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

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

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后来樊泽担任节度使,当时孟浩然的墓碑毁坏了,符载写信给樊泽说:“故隐士孟浩然,文才杰出,去世多年,后人衰落,湮没于田野之中,大家都怀念他,行路的人到此都大发感慨。

上一任节度使打算为他改建一座大墓,全州的搢绅,听到消息都很兴奋。如今因为对外迫于战事,对内为宾客操劳,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时间。

就算有好事者打算改建,也没有完成先生的宿愿。”樊泽于是在凤林山南又给孟浩然刻碑,隆重的祭奠了他的坟墓。

起初,王维路过郢州,在刺史亭画下了孟浩然的画像,因此叫此亭为浩然亭。咸通(唐僖宗)年间,刺史郑諴认为贤人的名字不能冒犯,改名为孟亭。

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和孟浩然齐名的王昌龄、崔颢,官位都不高。

过故人庄原文及翻译

 过故人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最出名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是他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

 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尝着菊花酒。

 字词解释:

 ⑴过:拜访。

 ⑵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⑶具:准备,置办。

 ⑷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⑸邀:邀请。

 ⑹至:到。

 ⑺合:环绕。

 ⑻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⑼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⑽ 开:打开,开启。

 ⑾轩:窗户。

 ⑿面:面对。

 ⒀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⒁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⒂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⒃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⒄还(huán):返,来。

 ⒅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后世评价

 1元人方回《瀛奎律髓》:此诗句句自然,无刻划之痕。

 2沈德潜《唐诗别裁》:语淡而味终不薄。

 3闻一多《唐诗杂论》云: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4语言学家刘征评此诗:我和很多学者一致认为,《过故人庄》是一首很平淡的诗。但单纯的写景里融合淡淡的喜感才是唐朝田园风光诗中最得力的。这首诗也因平淡而显得亲切,温馨。

 孟浩然轶事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时却竟然失利,不难想像,他内心里自然也就更为懊丧了。

 早些时候,孟还记得在一次诗人聚会时,因他诗中有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赢得大家的一致赞赏,以为像这样清绝的作品一般人是难以写得出来的。对此,诗人自然也颇为自负。但命运就是喜欢跟他闹着玩儿,他在这次原以为胜券在握的考试中居然又未能如愿!

 他也曾想直接给皇帝上书,要求面试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诗人一时又觉得难以启齿;所以,事情就在这样犹犹豫豫中给拖着了。然而,假如就这样两手空空儿地回返老家,那他心里无疑又是很不愿意的,毕竟这次出来的目的还远远未能达到嘛。于是,他遂在好友王维的住处写了一首题为《岁暮归南山》的诗,用以表明自己这种进退维谷的心境。

 刚写罢诗,王维就进来了,一眼瞥见孟这首新作写的是: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

 刚读一遍,王维便很是欣赏了,但他又不觉极为感叹。他不是不想帮好友的忙,但如今又如何才能帮得上一个真正的大忙呢?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忽然有小书童急匆匆地过来向王大人报告:皇上就要驾临了!王维一听,心里便不由慌张起来,该怎样把孟浩然推荐出去而又不违背圣旨呢?而此时的孟浩然则无疑更为紧张,他想要就此去叩见皇上,但只是如今,他的身份?……

 正在此时,玄宗的脚步声越发近了;眼看着玄宗就要推门进来,王维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一指并轻轻一推,自己则慌忙出来迎接皇上大驾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时,王维却也不敢隐瞒这房间里还藏有诗人孟浩然;因为他知道皇帝万一知道后,这欺君之罪的结果会是什么。

 玄宗在获悉眼下即有知名诗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兴地对王维说道:此人的诗名朕早就知道了,现在他既然在这里,那就请出来见见何妨!这样,当下便有诏命孟浩然出来叩见皇上。玄宗和蔼地询问孟浩然:爱卿带来了诗作吗?孟急忙奏道:因来得匆忙,偶然间还没带呢。玄宗便笑着说:诗人嘛,能有不当场写作的么?卿如今当场给朕赋上一首何如?这样,孟遂把刚才才写好的诗作以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朗吟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正当听到不才明主……,还没等到孟浩然把全诗念完,玄宗就极不耐烦了,一挥手便蛮横地叫孟停下来,怃然道:要知道,这只是卿不来求官而已!事实上,朕却并未抛弃卿呀,而卿却居然在诗中要来诬陷我了?!说完,他遂让孟回归终南山去了。

 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的诗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离开了京城长安;但由于他那卓绝的诗才,历来就成为评论家们几乎是一致赞赏的对象,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无疑有很多条,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即是其形象化的说法;而诗人孟浩然的最终成就也证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一。这当然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诗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地对待人生呀!因为只要做到自重并去发愤图强了,这样,即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你奋力前行的步伐!

 诗人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的其他作品

 《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赴京途中遇雪》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渡扬子江》

 桂楫中流望,京江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孟浩然 孟浩然 系列: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孟浩然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1,涵虚混太清2。 气蒸云梦泽3,波撼岳阳城4。 欲济无舟楫5,端居耻圣明6。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1平:指湖水涨满而与岸齐。2涵:包含。虚:指空间。混:混同。太清:天空。3气蒸:水汽蒸腾。云梦泽:古代云泽和梦泽的合称,在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现已淤积成陆地。4撼:摇动。5济:渡。楫(ji):船桨。6端居:闲居。圣明:太平盛世。

译文 八月的湖水涨得几乎和岸齐平,湖面空阔,包容四野,仿佛与天混为一体。水汽弥漫蒸腾著云、梦大泽,波涛汹涌,摇动着岳阳城。我想渡河却没有船只,在家闲居,未免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眼看别人垂钓,而自己空有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向达官贵人呈献的诗作。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玄宗朝的丞相,作者游洞庭湖,作诗赠献给张九龄以求引荐录用。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气势雄伟,宛如一幅泼墨画,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四句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退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诗人急于用世的心情。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张九龄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此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并传千古,同耀诗坛。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1,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2,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3,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4。

注释 1代谢:新陈交替变化。2胜迹:名胜古迹,指羊公碑。3鱼梁:洲名,其址在襄阳。水即汉水。4羊公碑:晋代羊祜镇守襄阳,颇受百姓爱戴,祜死,襄阳人在岘山为之立碑纪念。因见到这碑的人没有不流泪的,故此碑又名为『堕泪碑』。

译文 人间世事都更替变化,一代接一代古往今来。大好江山曾留下名胜古迹,我们这些人又来登临。江水退落,鱼梁洲重露出水面;天气寒冷,云梦泽苍茫深远。羊公的石碑还在山上,读罢碑文,不禁泪湿衣襟。

赏析 这首诗为作者隐居襄阳时与友人同登岘山时所作。诗意在借登临岘山而发吊古伤今之思,首联即揭题。第三句「江山胜迹」对应上句「人事代谢」,第四句「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五、六句写登临岘山所见的景色。末联扣实,大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的神妙。诗的前半部分,语淡情深,意趣清远,颇含哲理,耐人寻味;后半部分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意到气足,自然浑成。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1,南山归敝庐2。 不才明主弃3,多病故人疏4。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5。 永怀愁不寐6,松月夜窗虚7。

注释 1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是朝见皇帝的宫殿。2敝庐:对自己家园的谦称。3不才:作者自称,谦词。明主:英明的君主,对皇帝的颂词。4疏:疏远。5青阳:指春天。6不寐:睡不着。7虚:空寂。

译文 我已停止在朝廷北宫陈述己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茅屋。只因无才被贤明的君主废弃不用,又因身体多病,被老友所疏远。白发渐渐增多,仿佛催促人走向老年,岁暮已至,新春已经逼近。心中常萦怀愁绪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窗户,四下一片空寂。

赏析 孟浩然于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赴京应举落第,心情很是苦闷。他自恃诗文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赞誉,颇有名声,以为可以仕途畅达。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这首诗是诗人归隐之作。诗写落第后痛苦而愤懑的情绪,但措词委婉,不咎人过,反而自谴,使人读来分明感到一种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时不我待的焦虑,表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态。 诗的前二句记述自己不再追求仕途,归隐南山;三、四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通过写景,自叹年华虚度,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读来韵味无穷。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1,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2,青山郭外斜3。 开轩面场圃4,把酒话桑麻5。 待到重阳日6,还来就菊花7。

注释 1具:准备。鸡黍:指农家待客的饭菜。2合:环绕。3郭外:即庄外。4轩:指屋窗。场圃:农家的小院。5把酒:端著酒杯。桑麻:指农事。6重阳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7就菊花:古人重阳日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里另有重来欢饮的意思。

译文 老朋友备办了丰美的饭菜,邀请我到村舍去做客。重重绿树,环绕在村子周围,隐隐青山,斜卧在城郭外边。打开窗户面对着谷场菜园,端起酒杯,闲谈著农事种栽。等到那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孟浩然隐居故园,时与野老田父相往还。此诗就是写他应邀到老朋友田庄做客的乐事,既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场景,也写出了老朋友的情谊。首联叙故人盛情邀请,交代过访之由。颔联写故人庄优美景色,赏心悦目。颈联叙饮宴畅谈,亲密无间。尾联预约再叙之期,情深意长。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新,是孟浩然最具有代表性的田园诗。

秦中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1。 北土非吾愿2,东林怀我师3。 黄金燃桂尽4,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5。

注释 1三径:典出《三辅决录·逃名》: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隐乡里,荆棘塞门,于舍中辟三径,唯与知交过从。后用以代指隐者家园。2北土:指秦中。3东林:即东林寺,在江西庐山,晋僧慧远创建。4「黄金」句:出自《战国策》「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5凉风:秋风。

译文 我常向往去丘山隐居高卧,但苦于没有资财把庭院经营。滞留求仕并非我的意愿,我常常怀念东林寺我的远师。京城物价太昂贵,难于久留,一腔报国壮志也逐年衰减。夕阳渐落凉风吹来,听着蝉鸣,只能增加我的悲哀。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在长安落第之后所写,寄给名叫远的僧人。述说客居逢秋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的苦情。全诗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功隐的情绪。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开头写自己之所欲,但苦于「无资」,想从仕又非所愿,于是记怀东林我师。壮志不能实现,自然就衰颓,于是凉风里闻蝉声就益悲。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抒发了内心悲苦,读来觉得明朗直爽。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1。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2,维扬忆旧游3。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4。

注释 1沧江:指桐庐江水呈暗绿色。2建德:县名,今属浙江。3维扬:扬州的别称。4海西头:扬州位于东海之西,故曰海西头。

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阵阵悲愁的猿啼,江水苍苍,在夜幕下急速奔流。秋风掠过两岸的树林,飒飒作响,淡月笼罩泊在江边的一叶孤舟。建德虽美并不是我的故土,心中思念远在扬州的老朋友。只能把思念老友两行热泪,随江水寄给遥远的大海西头。

赏析 孟浩然开元十六年长安应举落第后,岁暮还乡。家居数月,十七年又离乡赴洛阳,再自洛经扬州入越游历。此诗就作于开元十七年(729)秋,是一首旅中寄友诗。全诗叙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的情感。诗的前两句笔力劲健,与谢朓诗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用意相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三、四句,极言旅况寥落,情景如绘,意境清远,如置眼前。后四句抒写思乡怀友之情,情深语挚。这首诗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1,朝朝空白归2。 欲寻芳草去3,惜与故人违4。 当路谁相假5,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 1寂寂:冷落寂寞。竟何待,还等待什么。2朝朝:天天。3芳草:香草,比喻高洁的情操,此指隐逸。4故人:指王维。违:分离。5当路:当权者。假:帮衬,提携。

译文 客中是这样枯寂无聊,我不知还在等什么?天天上门求仕,又空手而归。既然如此,真想找一个美好的处所,只是惋惜与老朋友要分离。身居要位者能借助谁来保荐我呢?知音好友实在是太少了。我这种寒士只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赏析 浩然于开元十六年早春在长安应举落第,直到岁暮才回到故园,逗留长安半年多,又献赋上书以求仕进机会,但终无结果。困守长安期间,他失意落魄,饱尝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这首诗应是作者离开长安时留赠给好友王维的作品,主要抒写了自己怀才不遇,落寞失意的怨悱。首联作者直接叙述了自己奔波无成,欲想自归的心情;颔联则写题意「惜别」,表现了诗人犹豫徘徊,不忍离去,但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情;颈联说明了因知音难求,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的回归原因。全诗语言朴实平淡,通俗易懂,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1。 我家襄水曲2,遥隔楚云端3。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4。 迷津欲有问5,平海夕漫漫6。

注释 1木落:树叶飘落。雁南渡,北雁南飞。2襄水:汉水流经襄阳的一段。因这里水流曲折,所以也称襄水曲。3楚云端:襄阳古属楚地,又因地势高峻,在江山回望如在云际,故称「楚云端」。4天际:天边。5津:渡口。迷津:迷途。6平海:指江水平阔如海。漫漫:广阔无际的样子。

译文 落叶飘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行舟江上更觉寒气逼人。我的家乡在襄水的曲折之处,远远望去,是在那楚云的尽头。思乡的眼泪在漂泊中将要流尽,一片孤帆,在水天之际。此情此景不堪再看。水天迷茫找不到渡口,只看到暮色苍茫江水漫漫。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复杂,既有诗人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的心情,又有想求宦做事、以展鸿图的情感。这两种矛盾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的内容。诗以兴开首,借秋寒木落,北风呼啸,鸿雁南飞,引起他的乡思之情。中间写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末尾写欲归不得的彷徨郁闷。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含蓄自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592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