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拥有许多作品。其中位于大阪的个人住宅 “住吉的长屋”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可称为他的代表作品也奠定了在日本建筑学界的地位。下面通过对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从建筑作品的外观形体、材料运用、建筑与自然、光影的审美角度来分析并探讨安藤忠雄作品中建筑空间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论述建筑手法背后的设计美学意义。
关键词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美学观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市,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有着传奇的经历,他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没有经过正规建筑学知识的训练与学习,属自学成才。之前还曾做过货车司机和职业拳手的工作。1995年,安藤忠雄在他五十四岁那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奖拥有了建筑界最高的荣誉,他把10万美元奖金捐赠予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的孤儿。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成立于1969年的大阪,许多个人住宅项目是他当时的主要设计内容。带给安藤忠雄更高评价和美好声誉的一件代表作品是位于大阪的“住吉的长屋”。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认可。从此以后安藤忠雄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安藤忠雄的设计脉络经过九十年代年代以前国内的个人住宅项目、商业建筑设施、宗教建筑环境到九十年代年代以后大规模公共建筑、美术馆等并开始涉及海外建筑市场。作为日本当代建筑界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对建筑有独特的理解。他多次对罗马古代遗迹万神庙进行过长期细致的探究。万神庙建筑本身体量以及通过穹顶开窗采光把自然因素的引入建筑中使人工建筑具有的浓烈的神圣感。众所周知,安藤忠雄是近20年来最为活跃、也最具影响力的日本著名建筑大师之一。他以混凝土为原料,利用其心中最基本、也是最丰富的建筑要素——墙,除此之外,他还利用大自然中的光、水、风景等再造出自然的本体,并将这些元素引入到新的建筑空间中去,构建出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和谐美感。
一、住吉长屋的时代背景及特点
住吉的长屋是大阪旧区中的小住宅,长屋在日本京都或大阪是比较普通的一种住宅形式。普通的长屋大约是以2间的宽度为一户的住宅,然后将其连续排列而成的。住吉的长屋继承了传统长屋狭长的特点,但在立面处理上,较传统长屋要封闭。以此来突显其内部光线的丰富性。长屋取代了原来的三座连排长屋中间的一座,它的地羞、梁与旁边的长屋是公用的。封闭的长方体块使有限的地基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立面与平面都由长方形组成。长屋凹入处的琦板将光线反射到街道上,光线成为这座内向式住宅与街道相联系的调节器。立面对称,不但使建筑富有均衡感,而且使处于传统长屋区的建筑保留其一定的传统观念。在处理内部空间时也运用了对称的手法,平面的对称达到了与周围环境的统一,用相似的形体与环境求得统一。
二、真实的材料美感
建筑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日本人热爱大自然,因此传统的建筑取材来自于自然中的树木,建筑构件就是结构构件,且直接暴露在外,不加油饰而保持其原色,材料本身就是装饰的一部分。崇尚简洁、质朴、自然的材料美。在住吉的长屋中,内部装修使用的材料均为自然材料,家具材质采用木质材料,地面为石材或木材。显然,安藤在其设计构思时所考虑到的是本土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因此在这抽象封闭的“盒子”中,手摸得到的家,具和脚可以踩到的地面全部采用自然材料,从而体现出建筑内在于自然的互动和慰藉。
三、纯粹几何形体的空间美感
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处理,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在住吉的长屋设计中,安藤对“纯粹空间”的设计进行了尝试。长屋的外形虽然被整合成简单纯粹的几何形体,但室内空间的丰富及自然村料的运用使得长屋格外精美细致。因此,除了长屋外部形态的简洁性以外住宅内部并不能被认为是一个纯粹的几何形体,而是一组个性强烈的空间排序。每个空间都汲取阳光的渗入而变化、并与中庭相连形成空间上的抽象流动,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流动中的长屋”。这些空间无论是院子、楼梯还是过廊、都流露出对空间美感的寄托和巧妙论释。
四、建筑化的自然美感
“自然”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因素。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以造园及其中植物之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光线、水流与风雨。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五、沉静安宁的光影美感
安藤认为,光使物体的“实”成为可能。光在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获得意义。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一次促使人们在住吉长屋的表面具有明显的、均一单调的特质,几乎没有细部和装饰,但是住宅内部庭院的运用,使建筑得到情神上的升华。天空中的光线渗入院中,在内院四周的壁体上投下深深的阴影,这使得住吉的长屋具有沉静、安宁的光影美感。
六、传承与发展的美感
当今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环境急剧恶化,自然资源也因此愈加珍贵,尊重自然、追求简单朴素设计风格的设计美学观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住吉的长屋坐落在日夜繁忙的大阪。在日本人的感性中,人们面对正在凋谢的花瓣,会感到人世间的反复无常,但同时也会感到其中永恒的美好。一方面,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是虚幻莫测的;另一方面他们又把变幻无穷的自然界视为知己而轻视建筑与美的联系。安藤就是在这种居住环境下成长的,他了解如何才能满足生活所需要的采光、通风、日照等。不仅如此,安藤在与自然失去联系的都市中提供一处建筑空间、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存在。在住吉的长屋中,小小的光影是一家人与自然接触的唯一物体。随季节的变化和一天中时刻的变化,光线的性质与角度也在不停地变化。在黎明的曙光和傍晚的夕阳交替中,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人文理念为三维的空问引入第四维——时间。人们可以在这里与自然对话并且可以充分想象。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人文观念在这栋小小的住宅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在创造这个有极度限制的空间的过程中,安藤领悟到在这种近乎极端的条件中存在一种丰富性、以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一种限制性——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这看似容易,实际并不简单。无论多么小的物质空间,其都潜在地存在着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色。安藤的不连续空间为住宅建筑增添了许多生机和乐趣,同时非连续的空间在功能和人的情感效应上是连续的、并不使人感到突兀。在住宅中,光影所映射出的时光的倩影与空间相互交织,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 考 文 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2]郑彭年.日本中国文化摄取史[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建国,张形,安感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日]安藤忠雄著,白林译.论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建筑是三维的艺术,实体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幢建筑物从整体到立面均由不同部分、不同材料组成,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规律即为建筑构图法则,其中主要是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和尺度等。对建筑形式美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上,结合构图基本法则,来体会建筑立面和形体的表象之中的美的规律。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建筑构图基本法则在建筑立面与体型设计中的运用:
1.统一与变化
2、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并使其组合起来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给人以安全可靠,坚如磐石的效果。炎黄艺术馆(图-07)就是考虑各建筑造型要素质量轻重感的处理关系。东京都新市政厅大厦(图-08)通过对称均衡形式体现出不同建筑的特征,获得明显的完整统一。不对称的均衡显得活泼。利用不同体量、材质、色彩、虚实变化等的平衡以达到均衡与稳定目的。
3、韵律
韵律是物形的各要素重复或渐变所形成的一种状态,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以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感受。我国古塔(图-11)体现出的的韵律感是利用建筑物存在的一些相同元素,有意识地对这些元素进行有秩序重复或渐变的处理,能使建筑形体以至细部给人更加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4、对比
在二物之间彼此相互衬托作用下,使其形、色更加鲜明、如大者更觉其大、小者更觉其小、深者更觉其深、浅者更觉其浅,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深刻的印象即称为对比。在建筑造型同一要素之间通过对比,相互衬托,能产生不同的形象效果。例如:高体量与低体量的对比,玻璃与实墙的对比。同时恰当地运用对比是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有效手段。
5、比例
比例是指物形之间的大小关系,它包括物形自身的长宽高之间,也包括物形与物形之间。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例如:建筑门窗的比例,群楼与主楼的比例。
6、尺度
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构件与人或人熟悉的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这种关系给人的感受。 在建筑设计中,常以人或与人体活动有关的一些不变元素如门、台阶、栏杆等作为比较标准,通过与它们的对比而获得一定的尺度感。从大往小说吧,先是建筑在城市中的位置和体量,是否符合与城市的之间的融洽。然后建筑形体本身是有逻辑的。
为三个特征:建筑的双重性、建筑艺术的表现性、建筑艺术的社会性。
建筑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其它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运用了空间、形、线、色彩、质感、光影等表现手段,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建筑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其艺术表现力与人类文化有着深刻的对应关系。不同文化圈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建筑观念,不同的建筑艺术手法、趣味;不同地域、民族、阶级,不同时代,建筑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扩展资料:
建筑艺术的相关要求:
1、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相互联系,从而构成完整体系: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于一体。
2、一系列不同的建筑、空间、顺序的出现,使人的情绪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获得整体的享受。建筑群体的艺术感染力,比起某一个单独的建筑单体来得更加强烈、更加深刻。
3、任何建筑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处于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中。建筑艺术是环境艺术的主体,是环境艺术的主要载体的体现者。建筑环境是一个融时间、空间、自然、人文、建筑和相关门类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建筑艺术
我们都知道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而林徽因是民国出色的才女,她也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二人后来姻缘结为夫妻。
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一起为中国的建筑事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努力着,他们给我们后人阐述了不一样的建筑美学。
他们对中国建筑探讨最多的是它的结构逻辑,并坚信中国建筑的美学本质在于它的结构理性,正如林徽因所说:
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脱离合理的,有机能的,有作用的结构而独立。能呈现平稳,舒适,自然的外象;能诚实的袒露内部有机的结构,各部的功能,及全部的组织;不事掩饰;不矫揉造作;能自然的发挥其所用材料的本质的特性;
只设施雕饰于必需的结构部分,以求更和悦的轮廓,更谐调的色彩;不勉强结构出多余的装饰物来增加华丽;不滥用曲线或色彩来求媚于庸俗;这些便是“建筑美”所包含的各条件。
梁、林受西方建筑学术的熏陶,他们对中国建筑的结构理性分析延续了西方近代建筑批评的结构理性主义传统。
梁思成和林徽因从研究中国建筑的结构原理入手,指出它在不同朝代由于结构构件的功能变化而导致的形式变化和发展过程,因此赋予中国建筑一个与西方建筑相同的“历史的建筑”的地位。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采用了西方建筑史家制订的结构理性的评价标准来审视中国建筑,因此使中国建筑获得了一种在当时具有普遍性的建筑美学的认证。
摘要: 建筑美学通过将建筑设计与美学进行了较好的融合,对建筑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进行了准确的把握,并且对建筑美学的风格、理念进行不断的深入发展,将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的设计水平提高一个档次。在建筑美学设计过程中通过深入研究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是建筑师对艺术表现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美学;理念;建筑设计;研究
现如今,在当代社会中现代建筑物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感官需求,需要在艺术方面和美学方面进行创新,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重点所在。
一、美学规律的协调性
良好的建筑作品可以使城市空间中的人为因素和资源环境有机的融合,在提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使人们居住的精神生活也得到提高。由于人们对美学的理解各有所见,但建筑艺术中美学的应用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想要实现房屋设计的美学特征,就需要按照相应的美学规律进行设计,使房屋建筑设计符合艺术的要求。实现不同艺术的一大重要前提,是保证设计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房屋建筑具有多种设计方案,而且在设计过程中也具有多种多样的设计意图。在当前的房屋设计中,由于出现多样性而造成协调性严重缺乏,导致房屋的美学特征丧失。第一,房屋建筑要实现几何形的统一,实现房屋建筑协调性主要基础条件就是几何形体的统一,要实现几何形体的统一,需要对几何形体中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多尺寸、形状等进行协调。第二,需要实现主次分明。例如,例如较小部位和较重部位的主次关系。第三,根据形状的协调性,尺寸协调,并且将其贯彻到建筑物中,这是能够将建筑物从内到外变成统一结构,最可靠的方法。对建筑进行分解,可以把其分解为从属与主体两个部分,在建筑的设计上,要明确对待从属这一部分,以防出现主次不分明的现象对建筑表现形式造成平淡与松散的影响。此外,设计建筑外观时,一定要对从属和主体进行各自对待,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主体部分需要从属部分去衬托,这样才会使建筑外形的表现力得到提高。其次,色彩的协调要特别的注意,选择建筑材料时,建筑色彩应该合理的搭配,这才会使艺术形成良好的风格,同时也可以达到色彩协调的目的。而且,选择色彩时,应该懂得不同色彩代表的事物也不同,以防矛盾的发生,同时还可能会降低建筑视觉效果,最后还会导致其艺术效果不明显。色彩方面的统一,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通过采用相同的材料,会产生一种,较为强烈的统一感。通过对建筑材料色彩的对比,也能产生一种较为戏剧性的效果,但是应该注意色彩的比对,避免在色彩上发生矛盾。建筑本身具有多样性,其具有许多的功能,如果建筑中不能实现一体化,就会导致其整体结构和外观出现不协调。
二、美学规律中的均衡性
建筑自身的虚实变化、色彩、大小、质感、高低等都有很多的不同,这使建筑自身成为了一大特点在建筑美学中。很多情况下,材质较为粗糙、体积较大的建筑物,会给人们带来以稳重为主的感觉。相反材料较为光洁、体积较小的建筑材料,会给人们带来轻盈的感觉。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感觉,这是建筑美学中的研究方向。建筑物中各个部分的重要关系就是建筑物的均衡,人们在观赏建筑物时,建筑物的均衡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影响。只有确保其均衡性,才会让建筑物的艺术效果有很好的体现。首先,我们必须关注与重视建筑物的对称,才能够实现其均衡性,如图1所示,著名的北京故宫建筑,十分注重对称,按照“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原则,依次将对称的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两边,表现出了美学理念,还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实现建筑对称对复杂的建筑物会带来很大的挑战,想要实现复杂建筑物的对称性,设计者们就必须通过不断努力去完成。表达没有规律的均衡特点时,就需要用到杠杆原理,同时还需要运用合理的设计手段,以达到使建筑物的均衡中心凸显的目的。合理的引导建筑物使用者,在确保建筑物均衡性时,还需要特别关注建筑物的稳重型。在实现其稳重型时,需要通过各种不一样的手法来实现,让人们感受到稳重型。现如今的建筑对其自身稳定性的表达,需要通过特殊结构的设计以及材料的质感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确保其稳定性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美学规律中的比例
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物的比例设计,同时也是实现人类感官的`重要基础。而所谓的建筑比例设计,所指的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建筑物的长、宽、高等属性的大小关系,进行一定比例的合理设计。建筑物本身从局部到整体都具有一定比例的关系,良好的比例关系,能够给人一种,很好的感官体验。如果在建筑的过程中不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建设,或者建筑比例的设计存在相关的问题,会导致建筑的美感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而对于不同的建筑物来说,在选择建筑物比例的同时需要根据其实际使用特点进行决定,而这种比例具有简单的基数比和动态比例,按照这些比例关系进行建设,有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同时表情的协调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建筑物所采用的,都是同一类型的结构体系,并且能够使用结构的外观,来代替建筑的外观,这样做能够实现表情的协调性,并且,建筑物的功能,往往是决定建筑物性格的主要因素,所以,功能表现方面达到统一,也可以使其达到协调的效果。
四、美学韵律之中的规律
大自然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其自身的韵律所在,并且也是广泛的体现在自然之中个个物体和现象之中的,它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美学特征。韵律是一种重复性有规律的节奏,是一种重要的、体现美的形式。正是因为韵律具有这种重复性,所以才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之中,重视和利用韵律的美学特点,使其与建筑特征进行结合。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不同元素进行重复性设计,会给人们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觉,使建筑的协调性和表现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通过掌握建筑物的韵律特性,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建筑物规律化。通常来说,建筑物需要在设计上考虑韵律特性的方面有很多。在建筑物形状方面的重复,需要考虑建筑物中的墙、门、窗户以及立柱等物体,在建筑物尺寸重复的设计方面中,对建筑物内部的外部跨距尺寸和立柱间距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想要实现建筑物的韵律性,就必须使建筑物室外与室内进行结合,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建筑物中细节部分的工作做好,只有做好上述几点,才能使建筑物具有自身的韵律,由于建筑物的韵律体现的形式有很多种,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建筑物之中,只有真正实现了建筑物所具的韵律,并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才能够使建筑物所具有的感染力完整的表现出来。
五、美学序列性的规律
在建筑美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使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进行完美的融合,并且将建筑设计完美的融入序列之中,进而达到实现建筑物美学有序性的目的。在建筑物的设计方面,明确了建筑物中建筑序列的同时,还要对开始处与结尾处进行较为缜密的构思,将自然引导的建筑物呈现出特定的序列,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序列性,进而实现建筑物美学的要求。通过进行合理的设计,将艺术设计的高潮融入其中,并且将艺术气息体现在整个建筑序列之中,使建筑物美学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美学规律序列性之中,主要具有规则布局与不规则布局两种形式,规则的序列能够给人们一种较为简便、明朗、庄严的感觉,并且可以激发居民产生强烈的感官体验,通常规则序列适用于较为大型的建筑物,例如政府部门、社团等。而不规则序列,所体现的是一种灵活的运动感,能够使人们受到感染,彰显其自身个性,不规则序列通常适用于住宅、运动馆等建筑物之中。建筑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种体现,它能通过直观的形式来反应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并且能够使人们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通过精湛的建筑工艺以及精巧的设计构思,将自然风景与建筑结构进行完美的融合,使建筑文化的感染力得到增强。
六、实现美学理念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
美学理念是一条能够将精神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线,所表述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验,也是建筑设计的精髓所在。通过提高设计师的水准,并且加强理论美学实践的统一,以及传承中国建筑设计美学的精神,是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重要所在。建筑设计的作品,不仅仅是属于创作者自身的,也是属于环境、城市和居民的。设计师是建筑设计的总规划师,其自身素养和对美学的概念会体现在其作品上,这就需要建筑的设计师进行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美学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努力打造符合人类需求的作品。虽然在我国一些中等级院校已经开设美学理念等相关课程,但是其深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且在与社会建筑设计接轨的过程中,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提高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我国还需要为设计师提供与其他建筑设计师对话的机会,使其理解建筑设计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并且通过媒体对外开展相应的活动,并且创办美学设计大赛进行宣传,将美学的理念与建筑设计的融合面向全社会,使美学概念成为人们的基本文化素养。传承中国古典建筑设计方面,主要从从建筑形体、技术方面的应用与扩展和传统美学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解,合理的使用中国古典元素,来激发这种感悟的共鸣,释放人们忙碌的精神,使人们能够感受建筑美。
七、现在建筑中美学理念的应用
伴随着时代的迁移、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的形象,也需要符合人们需求,才能良好的反应当今社会的面貌和时代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现在建筑设计融美学理念的体现,建筑美学具有时空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种设计美是属于时代的,通过对建筑物的色彩、质感以及比例进行处理,使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得以完善的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现代建筑设计美学的载体,在我国现在的建筑设计之中,依然具有古代建筑的色彩,既诠释了内涵,又伴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着改变,在建筑设计中,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成为现在建筑中比较热门的理念,这种理念在国内的现代酒店已经得到很好的实施(如图2所示),在设计之中能让人们感受到环境和建筑融合的美,在整个设计中,中间用于车流通过,左右侧为人流通过,车流和行人流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互相并不干扰,并且酒店门外和整个系统中的天桥公交车站进行紧密的相连,提高其使用价值,再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方面便捷的同时,还给人们一种视觉上和精神上的享受。
八、结语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建筑物是为我们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活内容的场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建筑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通过将建筑艺术与生活进行联系,同时建筑美学的理念、风格等因素,与建筑设计进行良好的融合,使美学规律得到良好的应用,以满足人们对美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孙琳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274
[2]王丹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1):239-239
[3]韩晓娇贝聿铭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
[4]时海峰建筑创作过程中“接受美学”思维及设计方法初探[D]青岛理工大学,2015
[5]沈康从观念到实践—西方近现代建筑的视觉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102岁高龄的贝聿铭逝世,当回顾他的经历,再次欣赏他一系列的建筑设计经典,就像压缩了百年时光,翻过他的人生之书。我们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事章节,贯穿全书的主题如何被发展呈现、内心冲动如何通过在物质世界的表达而显现色彩,从浓缩的时间情节里,愈发清晰。
贝聿铭出生在殷实富足的望族,狮子林是他玩耍的后花园,说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一点不为过。丰盛的物质生活,舒适的成长环境,如果用占星学表达,这是金牛座能量在外部世界的一种显现方式。外部环境是内在情境的呼应,对于金牛座能量凸显的贝聿铭来说,家族对财富的积累与重视,以及他小时候享受的稳定丰饶的生活,都塑造了他对于物质价值的感受与认知。
从浅显的意义上,金牛座因为与有形世界的“价值”相关联,所以金钱、金融、储蓄、银行被金牛座所掌管。一个人的出生星图可以反映父母和家族的信息,贝聿铭出生在金融世家,爷爷贝理泰是中国最早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诒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广州、香港、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副总经理,更在1946年当上中央银行总裁,被称为“金融巨子”、“汇兑奇才”。这些家族信息都透出贝聿铭身上显著的金牛座能量源自何方。
每个星座都是一种原型能量,它在物质世界有多重丰富的表达方式。金牛座和有形世界的联系如此紧密,对金钱的渴望、对美食的享受、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占有欲,通通和金牛座有关。除了金融家,它还可以是美食家、美妆达人、按摩师、农夫、园艺师、建筑师、甜点师、艺术家、环保倡议者等等等等。而贝聿铭出生的金融世家,表达的仅是原型能量的其中一个现实面向而已——对物质财富的拥有与积累。
承继而来的能量,如何在我们自己的人生中表达,这是非常个人化的选择。贝聿铭选择成为一名建筑师——金牛座能量的另一种现实身份形象。金牛座被金星守护,金星是颗和美有关的行星。金牛座扎根大地,深谙物质之美,它对自然界的结构与和谐有天生的敏感。一朵花,一棵树,一根草,天上划过的云朵、地上的山脉湖泊,人与环境的共生共存,都深得金牛座的心。大地之灵,自然之美的信奉者,即是如此了。
看似随性的大自然,其实是由严谨的秩序构成,每种植物、动物的构造和样貌无不遵循着精准严密的几何排列和数学逻辑。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
贝聿铭设计的作品是几何建筑美学的典范,他追求纯净、严谨和精确的线条与几何形状,认为让建筑维持这样的几何形态是探索空间本身的乐趣。
他热衷运用混凝土和石材作为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原材料丰富且成本低,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实用耐用够持久,就像金牛座追求实事求是和踏实的作风一样,拒绝华而不实的花哨。他的作品还有种敦实的安全感,精致的几何设计、协调稳定的建筑形态,就像公牛展现出来的样子,镇定、坚实、稳健。
贝聿铭善用玻璃和钢铁结构,让人们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大量运用自然光线,让人即使在现代城市的建筑中也可以和环境亲密接触,感受自然赋予我们的光亮与温暖灵动。“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广为人知的话,把自然光线引入室内空间,使光与墙体、地面形成光的庭院。
将建筑融入周围的环境氛围中,不争抢,不突兀,像是化为周围风貌和所处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地球母亲就是金牛座的老师和向往地。
融入自然,融入文化,用稳固持久的建筑体向自然学习且尊敬大地之美,爱护并运用地球给予我们的馈赠,同时感受那广阔宁静的内在空间。
丰富建筑的几何构成、为现代主义建筑开辟新道路,同时使建筑融入自然、自然融入建筑,贝聿铭的创新思维给他的作品带来活力。根植于大地的独特设计反映在他星图上天王星和水星的强烈互动中。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他的理念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
每个人从事的事业和工作,总与我们星图中某些强烈突出或冲突的部分有关,它们都有其目的和意义,使我们的人生之旅得到疗愈和进化。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师生涯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些建筑在他设计的过程中重复表达了他自己怎样的人生议题,我们并不知道,但他的作品们完完全全展示着金牛座式的建筑美学,让人感觉到物质世界的稳健之美和自然界的韵律之美。
去感觉种子、泥土和地球自身的肌体,看上去有永恒的安详和宁静,这是金牛座追寻的方向。贝聿铭辞世,他的经典作品们替他继续感受着这个美好的世界,他是它们,它们也是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