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里: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

庄子《大宗师》里: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第1张

释义: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没有及时离开,被困在陆地的小洼里,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呼吸,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作者:庄子

出处:《庄子·内篇·大宗师》

创作年代:春秋

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翻译: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没有及时离开,被困在陆地的小洼里,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呼吸,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

扩展资料

赏析

相濡与相忘之辨,更是庄子的一大发明。艰苦环境下的老友,在清明顺利的环境下反而可能少讲点儿友情交情,这并不值得伤感,却应该感到庆幸。庄子太懂得人情世态,他并不拘泥于道德化的幸福观。艰苦、险殆、压迫之下,也许会激活更多的友情义气。

正如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在敌人的炮火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的时候,反而凸显了战友间的情谊,而幸福与正常生活条件下,也许人们更多的是去注意自己。

庄子这一段的逻辑不仅在于讲顺境与逆境、道德与福祉,他讲的还延伸到了生与死。庄子说,生是局促的,生的可恋与温馨在于相濡以沫,死了就可以相忘于江湖了。当生进入了永恒,作古仙逝之后,也只能两相其忘。

庄子山木全篇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翻译: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伐木的人)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

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

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一、《逍遥游》:以超乎寻常的各种物象极大地拓展了常人的想象空间,并以几个故事一洗常人的惯性思维,使人如释重负。然而,若非经历人间的百般无奈,怎能重获“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旷达?面对现实,是深陷其中,反复折腾?还是追本溯源,超越上升?应该说,不同的人生态度将体现为不同的生活状态。开篇之意,旨在叩开世人久已尘封的心扉,使我们发现生命原来可以“逍遥游”。逍遥,指摆脱主观上“名”的意识,而进入更为根本的“实”的存在。游,指在“实”的存在中达到的无挂碍、无滞塞。逍遥游,实为人类的精神家园。

二、《齐物论》:用我们的双眼看事物,事物是分别对立的。这篇《齐物论》所讲是我们如何从物理世界的束缚中解脱,以达到真正的无差别,真平等的那个道体。开头是讲如何去求证这个无差别的道理,最后说明无差别里的差别道理,以及差别又是怎么来的。最后总结所有事物在道的观点上来看都可以通而为一。

三、《养生主》:入思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假如生死是两头,我们是从生死的里面看问题或是从生死的外面看问题,就有很大的不同。从生死的里面看问题,是普通人的生活,那里有纷扰的情感。从生死的外面看问题,是道中人的养生,那里有鲜明的情性。无论是庖丁的释然忘怀,还是右师的特立不凡,或者是泽雉的自由清畅,秦失的哀乐不能入,均体现了形之所以生的性。因此,养生不是养形。养形是生死之内的事,养生则超越了生死。超越生死,即不生也不死。如此,需要与之相应的人生理念,即“ 缘督以为经”,这是养自我之心性。唯有心性的澄明,才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从而创造出一个圆融光明的人生。最后,生死的规律使形体像薪火一样灭尽,但借助形体生命所发挥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却如同火焰一样传递下去。

四、《人间世》:人间世充满了艰难险阻,如何化险为夷,是入思的关键。庄子认为,世之乱在德之缺,无论平治、外交、教化、保身、全生等等,都离不开德。德乃生命的本然,如果偏离本然,结果只能是“不可奈何”。即便如此,我们还应让心灵空灵、安时处顺,甚至于以苦涩的“外化内不化”来求得生存的空间。当然,“外化内不化”不是生存的目的,“外化内不化”只是为了化掉两难之境。也许,在“外化内不化”的影像中,我们将更容易把握德。文章以颜回见仲尼始,又以楚狂接舆的寓言故事,说明孔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坚持“德”的用世精神。

五、《德充符》:专门讨论“德”,通过对六位形体残缺或相貌丑恶的世外高人的描述,来揭示德的大用。应当说,德是有形生命中的一种无形存在,它存在得如此深厚宁静且不露形迹。如果有露形迹的话,要么是形体残缺相貌丑恶,要么是谦虚得令人看走了眼。面对生活的实情,如何远离困惑,而没有“人道之患”或“阴阳之患”,就在于我们对“德”的一明再明,即“明明德”。在冷眼看待人间世的同时,庄子似乎是无情的,然而,他并非真的无情,而是冷眼深情。他的深情,虽并未被代表世俗观念的好友惠施所理解,然而,这却是情之正者,是厚德载物的成和之德。姑而言之,乃德情也。《德充符》虽曰“充符”,观其最为要紧者,亦在于“才全而德不形”者。

六、《大宗师》:主旨在以道作为宗师。如何使无形无象、无始无终又自本自根的道不落入虚妄的讨论,庄子假定了“真人”这样一个对象。其实,真人就是道的人格化,这样的话,就方便论道了。进一步看,真人虽说是道的人格化,却引发我们思考了“假人”。何为假人?显然是无视道的存在的人。道在人身上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生死”,思考“生死”就是思考永恒的道。无疑,有形生命是有大限的,但如果我们承认道的存在,就知道形体生命的使用权在我,所有权在道。于是,如何遵循“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的生命规律,就从“善生”走向了“善死”。死,固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但生的意义就在于终其天年。严格地说,未终其天年只能说是中道夭者,这是很不幸的事,不能称为“悬解”。从道的角度而言,悬解是归真。因此,庄子用了三个有关病与死的寓言来说明道的生命观,又在突破名相,回归内心的“坐忘”中与道合一。对道的持守,可以说是对真人生活的追摹,但如果于现实中出现生活困境,却也只能“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了。

七、《应帝王》:道在形上世界属至高无上,帝王在有形人间亦属至高无上,但道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帝王却代有人出。本篇的主旨不在于当上帝王,而在于“向死而生”的帝王之道。可以说,帝王之道是做人的基线,就是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话虽如此,人们却常常在无知中惧怕生命,例如郑人怕见季咸,季咸怕见壶子。终究而言,我们不仅要窥视事物的变化,更要窥视天命的流行。在我看来,学道之人只有面对真问题不断地沉潜涵泳,切己体察,才可能顺应天道,以心转物。最后,庄子以浑沌之死警醒世人。这使我们想起,《逍遥游》篇的北冥之鲲与南冥之鹏,它们是否与南海之儵、北海之忽有着相同的有为之心呢?其实,庄子并未否定大作为,只是指出了大作为者浑沌之心不可失,即任何作为都不可抱有成心,更不可背道而驰。于此,只有诚意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只有生命才能生生不息。

假如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负于你,你(的观点)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我就一定是不正确的吗?我胜了你,你负于我,我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你就一定是不正确的吗?那些观点有的是对的吗?有的是错的吗?那些观点全都是对的吗?全都是错的吗?(这些)我和你都不知道。因此,人本来就受到自身观念的蒙蔽,我们又让谁来纠正呢?(如果)让持相同观点的人来纠正,那么他既然已经与你观点一致,又怎么能纠正呢?如果让持不同观点的人来纠正,那么他已经与你观点不一致,又怎么能纠正呢?让与我和你观点相同的人来纠正,那么他已经与我和你的观点相同了,又怎么能纠正?然而如果我和你和别人都不能互相(透彻)了解,还要守着(自己的)立场吗?

#能力训练# 导语全文内容依旧很杂,但多数文字在于讨论养生处世,倡导顺应,反对矫饰,反对有所操持,从而做到虚己而忘言。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庄子》:外物原文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外物》

 题解

 “外物”是篇首的两个字,用来作为篇名。全文内容依旧很杂,但多数文字在于讨论养生处世,倡导顺应,反对矫饰,反对有所操持,从而做到虚己而忘言。

 全文大体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至“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说明外在事物不可能有个定准,指出世俗人追逐于利害得失之间,到头来只会精神崩溃玄理丧尽。第二部分至“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写诗、礼,暗里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第五部分至“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写老莱子对孔丘的训示,指出“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誉”,倡导顺应便能每事成功的主张。第六部分至“与能言者处也”,借神龟被杀的故事,说明“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的道理,因而只得一切顺其自然。第七部分至“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通过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指出“无用之为用”的道理。第八部分至“亦神者不胜”,讨论修生养性,批评了驰世逐物的处世态度,提倡“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的生活旨趣,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中心又在于内心要“空虚”,因为“空虚”就能容物,“空虚”就能顺应。余下为第九部分,进一步阐明顺应自然的观点,反对矫饰,反对有所操持,希望能做到遗物而忘我,最终进入到“得意而忘言”的境界。

 原文

 外物不可必(1),故龙逢诛(2),比干戮(3),箕子狂(4),恶来死(5),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6),故伍员流于江(7),苌弘死于蜀(8),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9),故孝己忧而曾参悲(10)。木与木相摩而然(11),金与火相守则流(12)。阴阳错行(13),则天地大絯(14),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15),乃焚大槐。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16),螴蜳不得成(17),心若县于天地之间(18),慰昬沈屯(19),利害相摩,生火甚多(20);众人焚和(21),月固不胜火(22),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23)。

 译文

 外在事物不可能有个定准,所以忠良之士关龙逢被斩杀,比干遭杀害,箕子被迫装疯,而谀臣恶来同样不能免于一死,暴君夏桀和殷纣也同样身毁国亡。国君无不希望他的臣子效忠于己,可是竭尽忠心未必能够取得信任,所以伍子胥被赐死而且飘尸江中,苌弘被流放西蜀而死,西蜀人珍藏他的血液三年后竟化作碧玉。做父母的无不希望子女孝顺,可是竭尽孝心未必能够受到怜爱,所以孝己愁苦而死、曾参悲切一生。木与木相互摩擦就会燃烧,金属跟火相互厮守就会熔化。阴与阳错乱不顺,天与地都会大受惊骇,于是雷声隆隆,雷雨中夹着闪电,甚至烧毁高大的树木。心存忧喜而且在这两种心境中越陷越深就会没有办法逃避,小心翼翼、恐惧不安而又一无所成,内心像高悬在天地之间,忧郁沉闷,利害得失在心中碰撞,于是内心烦乱焦躁万分;世俗人内热如火烧毁了中和之气,清虚淡泊的心境抑制不住内心如火的焦虑,于是便精神颓然玄理荡然无存。

 原文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1)。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2),将贷子三百金(3),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4):“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5)。周顾视车辙中(6),有鲋鱼焉(7)。周问之曰:‘鲋鱼来(8)!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9)。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10)?’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11),激西江之水而迎子(12),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13),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14),君乃言此(15),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16)!’”

 译文

 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税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谁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辗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挣扎。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你也许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发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我经常生活的环境,没有安身之处。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样多的水就活下来了,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里找我!’”

  原文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1),五十犗以为饵(2),蹲乎会稽(3),投竿东海,旦旦而钓(4),期年不得鱼(5)。已而大鱼食之(6),牵巨钩,錎没而下(7),鹜扬而奋鬐(8),白波如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9),惮赫千里(10)。任公得若鱼(11),离而腊之(12),自制河以东(13),苍梧已北(14),莫不厌若鱼者(15)。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16),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17),趣灌渎(18),守鲵鲋(19),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20),其于大达亦远矣(21),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22),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23)。

 译文

 任国公子做了个大鱼钩系上粗大的黑绳,用五十头牛牲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把钓竿投向东海,每天都这样钓鱼,整整一年一条鱼也没钓到。不久大鱼食吞鱼饵,牵着巨大的钓钩,急速沉没海底,又迅急地扬起脊背腾身而起,掀起如山的白浪,海水剧烈震荡,吼声犹如鬼神,震惊千里之外。任公子钓得这样一条大鱼,将它剖开制成鱼干,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没有谁不饱饱地吃上这条鱼的。这以后那些浅薄之人和喜好品评议论之士,都大为吃惊奔走相告。他们举着钓竿丝绳,奔跑在山沟小渠旁,守候小鱼上钩,至于想得到大鱼那就很难很难了。修饰浅薄的言辞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很远了,因此说不曾了解过任公子有所大成的志趣,恐怕也不可以说是善于治理天下,而且其间的差距也是很远很远了。

 原文

 儒以诗礼发冢(1),大儒胪传曰(2):“东方作矣(3),事之何若(4)?”小儒曰:“未解裙襦(5),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6):‘青青之麦,生于陵陂(7)。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8)!’”“接其鬓(9),压其(10),儒以金椎控其颐(11),徐别其颊(12),无伤口中珠!”

 译文

 儒生表面运用诗、书而暗地里却在盗墓。大儒在上面向下传话:“太阳快升起来了,事情进行得怎么样?”小儒说:“下裙和内衣还未解开,口中还含着珠子。古诗上就有这样的诗句:‘青青的麦苗,长在山坡上。生前不愿周济别人,死了怎么还含着珠子!’”大儒说:“挤压他的两鬓,按着他的胡须,你再用锤子敲打他的下巴,慢慢地分开他的两颊,不要损坏了口中的珠子!”

 原文

 老莱子之弟子出薪(1),遇仲尼,反以告(2),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3),末偻而后耳(4),视若营四海(5),不知其谁氏之子。”老莱子曰:“是丘也(6)。召而来。”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7),斯为君子矣(8)。”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问曰(9):“业可得进乎(10)?”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11),抑固窭邪(12),亡其略弗及邪(13)?惠以欢为骜(14),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15),相引以名(16),相结以隐(17)。与其誉尧而非桀(18),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19)。反无非伤也(20),动无非邪也(21)。圣人踌躇以兴事(22),以每成功(23),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24)!”

 译文

 老莱子的弟子出外打柴,遇上了孔丘,打柴归来告诉给老莱子,说:“有个人在那里,上身长下身短,伸颈曲背而且两耳后贴,眼光敏锐周遍四方,不知道他是姓什么的人。”老莱子说:“这个人一定是孔丘。快去叫他来见我。”孔丘来了,老莱子说:“孔丘,去掉你仪态上的矜持和容颜上的睿智之态,那就可以成为君子了。”孔丘听了后谦恭地作揖而退,面容顿改心悸不安地问道:“我所追求的仁义之学可以修进并为世人所用吗?”老莱子说:“不忍心一世的损伤却会留下使后世奔波不息的祸患,你是本来就孤陋蔽塞,还是才智赶不上呢?布施恩惠以博取欢心并因此自命不凡,这是终身的丑恶,是庸人的行为罢了,这样的人总是用名声来相互招引,用私利来相互勾结。与其称赞唐尧非议夏桀,不如两种情况都能遗忘而且堵住一切称誉。背逆事理与物性定会受到损伤,心性被搅乱就会邪念顿起。圣哲的人顺应事理稳妥行事,因而总是事成功就。你执意推行仁义而且以此自矜又将会怎么样呢?”

 原文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1),曰:“予自宰路之渊(2),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3),渔者余且得予(4)。”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5)。”明口,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6)。”乃刳龟(7),七十二钻而无遗(8)。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9),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10)。鱼不畏网而畏鹈鹕(11)。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12)。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13),与能言者处也。”

 译文

 宋元君半夜里梦见有人披散着头发在侧门旁窥视,说:“我来自名叫宰路的深渊,我作为清江的使者出使河伯的居所,渔夫余且捕捉了我。”宋元君醒来,派人占卜,说:“这是一只神龟。”宋元君问:“渔夫有名叫余且的吗?”左右侍臣回答:“有。”宋元君说:“叫余且来朝见我。”第二天,余且来朝。宋元君问:“你捕捞到了什么?”余且回答:“我的网捕捉到一只白龟,周长五尺。”宋元君说:“献出你捕获的白龟”。白龟送到,宋元君一会儿想杀到,一会儿又想养起来,心理正犯疑惑,卜问吉凶,说:“杀掉白龟用来占卜,一定大吉。”于是把白龟剖开挖空,用龟板占卜数十次推断起来也没有一点失误。孔子知道后说:“神龟能显梦给宋元君,却不能避开余且的鱼网;才智能占卜数十次也没有一点失误,却不能逃脱剖腹挖肠祸患。如此说来,才智也有困窘的时候,神灵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即使存在超的智慧,也匹敌不了万人的谋算。鱼儿即使不畏惧鱼网却也会害怕鹈鹕。摒弃小聪明方才显示大智慧,除去矫饰的善行方才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婴儿生下地来没有高明的老师指教也能学会说话,只因为跟会说话的人自然相处。”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1),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2),致黄泉(3),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原文

 庄子曰:“人有能游(1),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2),且得游乎?夫流遁之志(3),决绝之行(4),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5)!覆坠而不反(6),火驰而不顾(7),虽相与为君臣,时也,易世而无以相践(8)。故曰至人不留行焉(9)。夫尊古而悲今,学者之流也(10)。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11),顺人而不失己(12)。彼教不学(13),承意不彼(14)。”

 目彻为明(15),耳彻为聪,鼻彻为颤(16),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17),哽而不止则跈(18),跈者众害生。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19),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无降(20),人则顾塞其窦(21)。胞有重阆(22),心有天游(23)。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24);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25)。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26),亦神者不胜。

 译文

 庄子说:“人若能随心而游,那么难道还会不自适自乐吗?人假如不能随心而游,那么难道还能够自适自乐吗?流荡忘返于外物的心思,矢志不渝弃世孤高的行为,唉,恐怕不是真知大德之人的所作所为吧!沉溺于世事而不知悔悟,心急如焚地追逐外物而不愿反顾,即使相互间有的为君有的为臣,也只是看作一时的机遇,时世变化后就没有谁会认为自己地位低下了。所以说道德修养极为高尚的人从不愿意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所滞留。崇尚古代鄙薄当今,这是未能通达事理之人的观点。用狶韦氏之流的角度来观察当今的世事,谁又能不在心中引起波动?道德修养极为高尚的人方才能够混迹于世而不出现邪僻,顺随于众人之中却不会失却自己的真性。尊古卑今的见教不应学取,禀受其意也不必相互对立争辩不已。”

 眼光敏锐叫做明,耳朵灵敏叫做聪,鼻子灵敏叫做膻,口感灵敏叫做甘,心灵透彻叫做智,聪明贯达叫做德。大凡道德总不希望有所壅塞,壅塞就会出现梗阻,梗阻而不能排除就会出现相互践踏,相互残踏那么各种祸害就会随之而起。物类有知觉靠的是气息,假如气息不盛,那么绝不是自然禀赋的过失。自然的真性贯穿万物,日夜不停,可是人们却反而堵塞自身的孔窍。腹腔有许多空旷之处因而能容受五脏怀藏胎儿,内心虚空便会没有拘系地顺应自然而游乐。屋里没有虚空感,婆媳之间就会争吵不休;内心不能虚空而且游心于自然,那么六种官能就会出现纷扰。森林与山丘之所以适宜于人,也是因为人们的内心促狭、心神不爽。

 原文

 德溢乎名(1),名溢乎暴(2),谋稽乎誸(3),知出乎争,柴生乎守(4),官事果乎众宜。春雨日时(5),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修(6),草木之到植者过半(7),而不知其然。

 静然可以补病,眦搣可以休老(8),宁可以止遽(9)。虽然,若是,劳者之务也(10),非佚者之所未尝过而问焉(11)。圣人之所以駴天下(12),神人未尝过而问焉(13);贤人所以駴世,圣人未尝过而问焉;君子所以駴国,贤人未尝过而问焉;小人所以合时,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演门有亲死者(14),以善毁爵为官师(15),其党人毁而死者半(16)。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17),务光怒之。纪他闻之(18),帅弟子而踆于窾水(19);诸侯吊之(20),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21)。荃者所以在鱼(22),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23),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译文德行的外溢是由于名声,名声的外溢是由于张扬,谋略的考究是由于危急,才智的运用是由于争斗,闭塞的出现是由于执滞,官府事务处理果决是由于顺应了民众。春雨应时而降,草木勃然而生,锄地的农具开始整修,田地里杂草锄后再生超过半数,而人们往往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沉静可以调养病体,摩摩擦擦可以延缓衰老,宁寂安定可以止息内心的急促。虽然如此,像这样,仍是操劳的人所务必要做到的,闲逸的人却从不予以过问。圣人用来惊骇天下的办法,神人不曾过问;贤人用来惊骇时世的办法,圣人不曾过问;君子用来惊骇国人的办法,贤人不曾过问;小人用来苟合于一时的办法,君子也不曾过问。

 东门口有个死了亲人的人,因为格外哀伤日渐消瘦而加官进爵封为官师,他的同乡仿效他也消瘦毁容却死者过半。尧要禅让天下给许由,许由因而逃到箕山;商汤想把天下禅让给务光,务光大发脾气;纪他知道了这件事,率领弟子隐居在窾水一带,诸侯纷纷前往慰问,过了三年,申徒狄仰慕其名而投河自溺。

 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我怎么能寻找到忘掉言语的人而跟他谈一谈呢!

富贵五更春梦,功名一片浮云。眼前骨肉亦非真,恩爱翻成仇恨。

莫把金枷套颈,休将玉锁缠身。清心寡欲脱凡尘,快乐风光本分。

这首《西江月》词,是个劝世之言。要人割断迷情,逍遥自在。且如父子天性,兄

弟手足,这是一本连枝,割不断的。儒、释、道三教虽殊,总抹不得“孝”“弟”二字。

至于生子生孙,就是下一辈事,十分周全不得了。常言道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

与儿孙作马牛。”若论到夫妇,虽说是红线缠腰,赤绳系足,到底是剜肉粘肤,可离可

合。常言又说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近世人情恶薄,父子兄弟

到也平常,儿孙虽是疼痛,总比不得夫妇之情。他溺的是闺中之爱,听的是枕上之言。

多少人被妇人迷惑,做出不孝不弟的事来。这断不是高明之辈。如今说这庄生鼓盆的故

事,不是唆人夫妻不睦,只要人辨出贤愚,参破真假。从第一着迷处,把这念头放淡下

来。渐渐六根清净,道念滋生,自有受用。昔人看田夫插秧,咏诗四句,大有见解。诗

曰: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话说周末时,有一高贤,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邑人也,曾仕周为漆园吏。

师事一个大圣人,是道教之祖,姓李,名耳,字伯阳。伯阳生而白发,人都呼为老子。

庄生常昼寝,梦为蝴蝶,栩栩然于园林花草之间,其意甚适。醒来时,尚觉臂膊如两翅

飞动,心甚异之,以后不时有此梦。庄生一日在老子座间讲《易》之暇,将此梦诉之于

师。却是个大圣人,晓得三生来历,向庄生指出夙世因由,那庄生原是混沌初分时一个

白蝴蝶。天一生水,二生木,木荣花茂。那白蝴蝶采百花之精,夺日月之秀,得了气候,

长生不死,翅如车轮,后游于瑶池,偷采蟠桃花蕊,被王母娘娘位下守花的青鸾啄死。

其神不散,托生于世,做了庄周。因他根器不凡,道心坚固,师事老子,学清净无为之

教。今日被老子点破了前生,如梦初醒。自觉两腋风生,有栩栩然蝴蝶之意。把世情荣

枯得丧,看做行云流水,一丝不挂。老子知他心下大悟,把《道德》五千字的秘决,倾

囊而授。庄生嘿嘿诵习修炼,遂能分身隐形,出神变化。从此弃了漆园吏的前程,辞别

老子,周游访道。

他虽宗清净之教,原不绝夫妇之伦,一连娶过三遍妻房。第一妻,得疾夭亡;第二

妻,有过被出;如今说的是第三妻,姓田,乃田齐族中之女。庄生游于齐国,田宗重其

人品,以女妻之。那田氏比先前二妻,更有姿色。肌肤若冰雪,绰约似神仙。庄生不是

好色之徒,却也十分相敬,真个如鱼似水。楚威王闻庄生之贤,遣使持黄金百镒,文锦

千端,安车驷马,聘为上相。庄生叹道:“牺牛身被文绣,口食刍菽,见耕牛力作辛苦,

自夸其荣。及其迎入太庙,刀俎在前,欲为耕牛而不可得也。”遂却之不受,挈妻归宋,

隐于曹州之南华山。

一日,庄生出游山下,见荒冢累累,叹道:“‘老少俱无辨,贤愚同所归。’人归

冢中,冢中岂能复为人乎?”嗟咨了一回。再行几步,忽见一新坟,封土未干。一年少

妇人,浑身缟素,坐于此冢之傍,手运齐纨素扇,向冢连扇不已,庄生怪而问之:“娘

子,冢中所葬何人?为何举扇扇土?必有其故。”那妇人并不起身,运扇如故,口中莺

啼燕语,说出几句不通道理的话来。正是:“听时笑破千人口,说出加添一段羞。”那

妇人道:“冢中乃妾之拙夫,不幸身亡,埋骨于此。生时与妾相爱,死不能舍。遗言教

妾如要改适他人,直待葬事毕后,坟土干了,方才可嫁。妾思新筑之土,如何得就干,

因此举扇扇之。”庄生含笑,想道:“这妇人好性急!亏他还说生前相爱。若不相爱的,

还要怎么?”乃问道:“娘子,要这新土干燥极易。因娘子手腕娇软,举扇无力。不才

愿替娘子代一臂之劳。”那妇人方才起身,深深道个万福:“多谢官人!”双手将素白

纨扇,递与庄生。庄生行起道法,举手照冢顶连扇数扇,水气都尽,其土顿十。妇人笑

容可掬,谢道:“有劳官人用力。”将纤手向鬓傍拔下一股银钗,连那纨扇送庄生,权

为相谢。庄生却其银钗,受其纨扇。妇人欣然而去。

庄子心下不平,回到家中,坐于草堂,看了纨扇,口中叹出四句:

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

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

田氏在背后,闻得庄生嗟叹之语,上前相问。那庄生是个有道之士,夫妻之间亦称

为先生。田氏道:“先生有何事感叹?此扇从何而得?”庄生将妇人扇冢,要土干改嫁

之言述了一遍。“此扇即扇土之物。因为我力,以此相赠。”田氏听罢,忽发忿然之色,

向空中把那妇人“千不贤,万不贤”骂了一顿。对庄生道:“如此薄情之妇,世间少

有!”庄生又道出四句:

生前个个说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坟。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田氏闻言大怒。自古道:“怨废亲,怒废礼。”那田氏怒中之言,不顾体面,向庄

生面上一啐,说道:“人类虽同,贤愚不等。你何得轻出此语,将天下妇道家看作一例?

却不道歉人带累好人。你却也不怕罪过!”庄生道:“莫要弹空说嘴。假如不幸,我庄

周死后,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难道捱得过三年五载?”田氏道:“‘忠臣不事二君,

烈女不更二夫。’那见好人家妇女吃两家茶,睡两家床?若不幸轮到我身上,这样没廉

耻的事,莫说三年五载,就是一世也成不得,梦儿里也还有三分的志气!”庄生道:

“难说!难说!”田氏口出置语道:“有志妇人胜如男子。似你这般没仁没义的,死了

一个,又讨一个,出了一个,又纳一个,只道别人也是一般见识,我们妇道家一鞍一马,

到是站得脚头定的。怎么肯把话与他人说,惹后世耻笑!你如今又不死,直恁枉杀了

人!”就庄生手中夺过纨扇,扯得粉碎。庄生道:“不必发怒,只愿得如此争气甚好!”

自此无话。

过了几日,庄生忽然得病,日加沉重。田氏在床头,哭哭啼啼。庄生道:“我病势

如此,永别只在早晚。可惜前日纨扇扯碎了,留得在此,好把与你扇坟!”田氏道:

“先生休要多心!妾读书知札,从一而终,誓无二志。先生若不见信,妾愿死于先生之

前,以明心迹。”庄生道:“足见娘子高志,我庄某死亦瞑目。”说罢,气就绝了。田

氏抚尸大哭。少不得央及东邻西舍,制备衣衾棺谆殡殓。田氏穿了一身素缟,真个朝朝

忧闷,夜夜悲啼,每想着庄生生前恩爱,如痴如醉,寝食俱废。山前山后庄户,也有晓

得庄生是个逃名的隐士,来吊孝的,到底不比城市热闹。

到了第七日,忽有一少年秀士,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俊俏无双,风流第一。

穿扮的紫衣玄冠,绣带朱履,带着一个老苍头;自称楚国王孙,向年曾与庄子休先生有

约,欲拜在门下,今日特来相访;见庄生已死,口称:“可惜!”慌忙脱下色衣、叫苍

头于行囊内取出素服穿了,向灵前四拜道:“庄先生,弟子无缘,不得面会侍教。愿为

先生执百日之丧,以尽私淑之情。”说罢,又拜了四拜,洒泪而起,便请田氏相见。田

氏初次推辞。玉孙道:“古礼,通家朋友,妻妾都不相避,何况小子与庄先生有师弟之

约!”田氏只得步出孝堂,与楚王孙相见,叙了寒温。田氏一见楚王孙人才标致,就动

了怜爱之心,只恨无由厮近。楚王孙道:“先生虽死,弟子难忘思慕。欲借尊居,暂住

百日。一来守先师之丧,二者先师留下有什么著述,小子告借一观,以领遗训。”田氏

道:“通家之谊,久住何妨。”当下治饭相款。饭罢,田氏将庄子所著《南华真经》及

《老子道德》五千言,和盘托出,献与王孙。王孙殷勤感谢。草堂中间占了灵位,楚王

孙在左边厢安顿。田氏每日假以哭灵为由,就左边厢,与王孙攀话。日渐情熟,眉来眼

去,情不能已。楚王孙只有五分,那田氏到有十分。所喜者深山隐僻,就做差了些事,

没人传说。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又捱了几日,约莫有半月了。那婆娘心猿意马,按捺不住。悄地唤老苍头进房,赏

以美酒,将好言抚慰。从容问:“你家主人曾婚配否?”老苍头道:“未曾婚配。”婆

娘又问道:“你家主人要拣什么样人物才肯婚配?”老苍头带醉道:“我家王孙曾有言,

若得像浪子一般丰韵的,他就心满意足。”婆娘道:“果有此话?莫非你说谎?”老苍

头道:“老汉一把年纪,怎么说谎?”婆娘道:“我央你老人家为媒说合,若下弃嫌,

奴家情愿服事你主人。”老苍头道:“我家主人也曾与老汉说来,道:一段好姻缘,只

碍师弟二字,恐惹人议论。”婆娘道:“你主人与先夫原是生前空约,没有北面听教的

事,算不得师弟。又且山僻荒居,邻舍罕有,谁人议论!你老人家是必委曲成就,教你

吃杯喜酒。”老苍头应允。临去时,婆娘又唤转来瞩付道:“若是说得允时,不论早晚,

便来房中回复奴家一声。奴家在此专等。”老苍头去后,婆娘悬悬而望。孝堂边张了数

十遍,恨不能一条细绳缚了那俏后生俊脚,扯将入来,搂做一处。将及黄昏,那婆娘等

得个不耐烦,黑暗里走入孝堂,听左边厢声息。忽然灵座上作响,婆娘吓了一跳,只道

亡灵出现。急急走转内室,取灯人来照,原来是老苍头吃醉了,直挺挺的卧于灵座桌上。

婆娘又不敢嗔责他,又不敢声唤他,只得回房,捱更捱点,又过了一夜。

次日,见老苍头行来步去,并不来回复那话儿。婆娘心下发痒,再唤他进房,间其

前事。老苍头道:“不成!不成!”婆娘道:“为何不成?莫非不曾将昨夜这些话剖豁

明白?”老苍头道:“老汉都说了,我家王孙也说得有理。他道:‘娘子容貌,自不必

言。未拜师徒,亦可不论。但有三件事未妥,不好回复得娘子。’”婆娘道:“那三件

事?”老苍头道:“我家王孙道:‘堂中见摆着个凶器,我却与娘子行吉札,心中何忍,

且不雅相。二来庄先生与娘子是恩爱夫妻,况且他是个有道德的名贤,我的才学万分不

及,恐被娘子轻簿。三来我家行李尚在后边未到,空手来此,聘礼筵席之费,一无所措。

为此三件,所以不成。’”婆娘道:“这三件都不必虑。凶器不是生根的,屋后还有一

间破空房,唤几个庄客抬他出去就是,这是一件了。第二件,我先夫那里就是个有道德

的名贤?当初不能正家,致有出妻之事,人称其薄德。楚威王慕其虚名,以厚札聘他为

相。他自知才力不胜,逃走在此。前月独行山下,遇一寡妇,将扇扇坟,待坟土干燥,

方才嫁人。拙夫就与他调戏,夺他纨扇,替他扇土,将那把纨扇带回,是我扯碎了。临

死时几日还为他淘了一场气,又什么恩爱!你家主人青年好学,进不可量。况他乃是王

孙之贵,奴家亦是田宗之女,门第相当。今日到此,姻缘天合。第三件,聘礼筵席之费,

奴家做主,谁人要得聘礼?筵席也是小事。奴家更积得私房白金二十两,赠与你主人,

做一套新衣服。你再去道达,若成就时,斗夜是合婚吉日,便要成亲。”老苍头收了二

十两银子,回复楚王孙。楚王孙只得顺从。老苍头回复了婆娘。那婆娘当时欢天喜地,

把孝服除下,重勾粉面,再点朱唇,穿了一套新鲜色衣。叫苍头顾唤近山庄客,扛抬庄

生尸枢,停于后面破屋之内。打扫草堂,准备做合婚筵席。有诗为证。

俊俏孤孀别样娇,王孙有意更相挑。

一鞍一马谁人语?今夜思将快婿招。

是夜,那婆娘收拾香房,草堂内摆得灯烛辉煌。楚王孙簪缨袍服,田氏锦袄绣裙,

双双立于花烛之下。一对男女,如玉琢金装,美不可说。交拜已毕,千恩万爱的,携手

入于洞房。吃了合包杯,正欲上床解衣就寝。忽然楚王孙眉头双皱,寸步难移,登时倒

于地下,双手磨胸,只叫心疼难忍。田氏心爱王孙,顾不得新婚廉耻,近前抱住,替他

抚摩,问其所以。王孙痛极不语,口吐涎沫,奄奄欲绝。老苍头慌做一堆。田氏道:

“王孙平日曾有此症候否?”老苍头代言:“此症平日常有。或一二年发一次,无药可

治。只有一物,用之立效。”田氏急问:“所用何物?”老苍头道:“大医传一奇方,

必得生人脑髓热酒吞之,其痛立止。平日此病举发,老殿下奏过楚王,拨一名死囚来,

缚面手之,取其脑髓。今山中如何可得?其命合休矣!”田氏道:“生人脑髓,必不可

致。第不知死人的可用得么?”老苍头道:“大医说,凡死未满四十九日者,其脑尚未

干枯,亦可取用。”田氏道:“吾夫死方二十余日,何不鄂棺而取之?”老苍头道:

“只怕娘子不肯。”田氏道:“我与王孙成其夫妇,妇人以身事夫,自身尚且不惜,何

有于将之骨乎?”

即命老苍头伏侍王孙,自己寻了砍柴板斧,右手提斧,左手携灯,往后边破屋中。

将灯放于棺盖之上,觑定棺头,双手举斧,用力劈去。妇人家气力单微,如何劈得棺开?

有个缘故、那庄周是达生之人,不肯厚敛。桐棺三寸,一斧就劈去了一块木头。再一斧

去,棺盖便裂开了。只见庄生从棺内叹口气,推开棺盖,挺身坐起。田氏虽然心狠,终

是女流。吓得腿软筋麻,心头乱跳,斧头不觉坠地。庄生叫:“娘子扶起我来。”那婆

娘不得已,只得扶庄生出棺。庄生携灯,婆娘随后同进房来。婆娘心知房中有楚王孙主

仆二人,捏两把汗,行一步,反退两步。比及到房中看时,铺设依然灿烂,那主仆二人,

间然不见。婆娘心下虽然暗暗惊疑,却也放下了胆,巧言抵饰。向庄生道:“奴家自你

死后,日夕思念。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

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实乃奴家之万幸也!”庄生道:“多谢娘子厚意。只是一

件,娘子守孝未久,为何锦袄绣裙?”婆娘又解释道:“开棺见喜,不敢将凶服冲动,

权用锦绣,以取吉兆。”庄生道:“罢了!还有一节,棺木何不放在正寝,却撇在破屋

之内,难道也是吉兆?”婆娘无言可答。庄生又见杯盘罗列,也不问其故,教暖酒来饮。

庄生放开大量,满饮数觥。那婆娘不达时务,指望煨热老公,重做夫妻。紧挨着酒

壶,撒娇撒痴,甜言美语,要哄庄生上床同寝。庄生饮得酒大醉,索纸笔写出四句:

从前了却冤家债,你爱之时我不爱。

若重与你做夫妻,怕你巨斧劈开天灵盖。

那婆娘看了这四句诗,羞惭满面,顿口无言。庄生又写出四句:

夫妻百夜有何恩?见了新人忘旧人。

甫得盖棺遭斧劈,如何等待扇干坟!

庄生又道:“我则教你看两个人。”庄生用手将外面一指,婆娘回头而看,只见楚

王孙和老苍头踱将进来,婆娘吃了一惊。转身不见了庄生,再回头时,连楚王孙主仆都

不见了。那里有什么楚王孙,老苍头,此皆庄生分身隐形之法也。

那婆娘精神恍惚,自觉无颜。解腰间绣带,悬梁自缢。呜呼哀哉!这到是真死了。

庄生见田氏已死,解将下来。就将劈破棺木盛放了他。把瓦盆为乐器,鼓之成韵,倚棺

而作歌。歌曰。

大块无心兮,生我与伊。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大限既

终兮,有合有离。人生之无良兮,生死情移。真情既见兮,不死何为!伊生兮拣择去取,

伊死兮还返空虚。伊吊我兮,赠我以巨斧;我吊伊兮,慰伊以歌词。斧声起兮我复活,

歌声发兮伊可知!嘻嘻,敲碎瓦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谁!

庄生歌罢,又吟诗四句:

你死我必埋,我死你必嫁。

我若真个死,一场大笑话!

庄生大笑一声,将瓦盆打碎。取火从草堂放起,屋宇俱焚,连棺木化为灰烬。只有

《道德经》、《南华经》不毁,山中有人检取,传流至今。庄生遨游四方,终身不娶。

或云遇老子于函谷关,相随而去,已得大道成仙矣。诗云:

杀妻吴起太无知,荀令伤神亦可嗤。

请看庄生鼓盆事,逍遥无碍是吾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95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