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唐朝是最浪漫的朝代?一封写给士兵的情书!

为什么说唐朝是最浪漫的朝代?一封写给士兵的情书!,第1张

为什么说唐朝是最浪漫的朝代一封写给士兵的情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浪漫是什么

玫瑰花,小惊喜,抑或是精心筹备的烛光晚餐

历史上最浪漫的朝代,恐怕非唐朝莫属了,所以,在唐人陈翰著述的《异闻集》当中,保留了一封写给士兵的情书,通过了解这封情书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浪漫。

长安雪景

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这一年长安天降大雪,唐玄宗禁苑赏雪之时,忽然想起边塞将士的戍守之苦,想起边塞将士怎么办传旨宫中,紧急赶制一批棉衣,送到边疆给将士们御寒。

而承担这项任务的,自然就是那些在后宫从事杂役的宫女了,说到宫女,隋唐以前,只选用良家子,即七科之外的人家,隋炀帝以后,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后宫工作需要,什么七科不七科的顾不上,范围扩大到贫民、罪孥,而且还没有服役期限。

这种做法被唐朝继承下来,导致宫女一入宫就成了皇家终身的奴隶,除非赶上皇帝恩典,否则,永远没有出宫的时候。

宫女

话说呆在宫里也就罢了,普通老百姓,谁不是一个地方一呆就是一辈子呢,可宫女呢,皇帝为防止宫廷机密外泄,为防止她们在宫中传播是非,索性规定,未经允许,宫女们不许私自走动,不许私自与外人交流,家里人也不行,否则,一律施以严厉的惩罚。到底怎么个严厉法呢

唐朝永徽年间,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内廷太常侍宋四通,因同情宫女的遭遇,借出宫办事的机会,帮宫女带了一封家书,就这么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被发现后,宫女联连同宋四通,居然一齐被唐高宗处死。

后宫的要求就这么严,在这种情况下,所谓“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有宫女听到这首诗便泪如雨下,肝肠寸断而死,不应只是传说,有感而发而已。

边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身处深宫的宫女们,是很少有与外界交流机会的, 如今皇帝下旨,给边塞将士缝制棉衣,一想起自己手中的衣服 ,可能穿到一个陌生男子身上。

立刻便有宫女觉得看生活有了意义,生活有了意义怎么办

对于这个不知名姓的人,随之越来越是熟悉,仿佛已能感受到他的气息,于是,便在不知不觉之间,一缕情丝暗系,并很快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大约一个多月的光景,这批代表皇帝恩典的棉衣顺利送到边疆,顺利分发到将士们的手中,之后,一个离奇而又浪漫的故事便发生了。边塞部队有一个很普通的士兵,在感受这份来自长安的温暖时,忽然发现,棉衣的内衬上似乎用娟秀的字体写着一首诗,士兵仔细一看,但见这首诗写道:

沙场征战客,寒夜苦为眠。战袍经手做,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棉。今生已过也,愿结后生缘。

什么意思

士兵

原来这是一封来自深宫的情书,具体诗意不必多做解释,因为这份感情没有任何文字能比这封情书表达得更加完美,通过这封情书,士兵分明感受到,宫女的细心、体贴和无奈,分明感受到,宫女已将这次不经意的邂逅,当作宿命的安排,然而却很无奈的说:这辈子我们不可能在一起,那么,就让我们来世相约吧。

一位纤弱的女子,含着泪向他絮语,像他微笑,仿佛已成了可以生死与共的秦人,于是,士兵觉得,他应该做些什么,可他仅仅是一名士兵,又能做什么呢

思考良久,直闯主帅军帐,向主帅禀报了这件事,主帅也被此事深深的感动,感动怎么办连夜上书,报与朝廷知道。如此一来二去,事情就传到唐玄宗李隆基耳中,唐玄宗也被感动了,当即传诏后宫,寻找这位给士兵写情书的宫女。因为担心宫女害怕的缘故,还特地声明:不加罪。

宫女终于出来主动承认,并忐忑不安地等待自己的命运。

唐玄宗

唐玄宗感慨地说:“吾与汝结今生缘。”

何必要等到来生呢,你们今生今世,就结为夫妻吧。

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人知道士兵和宫女的结局,然而,谁能说这封唐朝留下的,写给士兵的情书,不是真正的浪漫呢。

1 关于“邂逅”的爱情古诗词有哪些

1 《晓梦》宋代: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2 《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元代:王恽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

秋风倦客,一杯情话,为君倾倒。

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

正情驰魏阙,空书怪事,心胆堕,伤殷浩。

祸福无端倚伏,问古今、几人明了。

沧浪渔父,归来惊笑,灵均枯槁。

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

恨黄尘障尺,西山远目,送斜阳鸟。

3 《落叶送陈羽》唐代:韩愈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4 《朝中措》宋代:吕本中

病香无力傍栏干。风雨送春还。一枕晓来清梦,无人说似西山。

匆匆笑语,时时邂逅,草草杯盘。莫谓杂花时候,便忘梅蕊冲寒。

5 《念奴娇》宋代:蔡伸

当年豪放,况朋侪俱是,一时英杰。逸气凌云,佳丽地、独占春花秋月。冶叶倡条,寻芳选胜,是处曾攀折。昔游如梦,镜中空叹华发。

邂逅萍梗相逢,十年往事,忍尊前重说。茂绿成阴春又晚,谁解丁香千结。宝瑟弹愁,玉壶敲怨,触目堪愁绝。酒阑人静,为君肠断时节。

2 关于“邂逅”的爱情古诗词有哪些

《晓梦》宋代: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元代:王恽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

秋风倦客,一杯情话,为君倾倒。 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

正情驰魏阙,空书怪事,心胆堕,伤殷浩。 祸福无端倚伏,问古今、几人明了。

沧浪渔父,归来惊笑,灵均枯槁。 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

恨黄尘障尺,西山远目,送斜阳鸟。《落叶送陈羽》唐代:韩愈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朝中措》宋代:吕本中 病香无力傍栏干。

风雨送春还。一枕晓来清梦,无人说似西山。

匆匆笑语,时时邂逅,草草杯盘。莫谓杂花时候,便忘梅蕊冲寒。

《念奴娇》宋代:蔡伸 当年豪放,况朋侪俱是,一时英杰。逸气凌云,佳丽地、独占春花秋月。

冶叶倡条,寻芳选胜,是处曾攀折。昔游如梦,镜中空叹华发。

邂逅萍梗相逢,十年往事,忍尊前重说。茂绿成阴春又晚,谁解丁香千结。

宝瑟弹愁,玉壶敲怨,触目堪愁绝。酒阑人静,为君肠断时节。

3 关于邂逅的爱情古诗词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

黄籘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

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这是陆游休了唐婉后 偶然在游园邂逅前妻 悲伤之感油然而生。两人各给对方写了一首诗,真的好经典。

4 关于邂逅相遇爱情的句子

1、相遇,心绪如白云飘飘;拥有,心花如雨露纷飞;错过,心灵如流沙肆虐。回首,幽情如蓝静夜清。

2、感谢上苍,让我结识了你。在这美丽的季节,这美好的相遇。

3、错过,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如果相遇,我会更懂得如何珍惜。

4、从来觉得相逢是一种偶然,邂逅是一种机遇。相遇后,却成了匆匆而过的路人。如果是这样,是不是宁愿从未开始也从未相遇。

5、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6、又是一场相遇,偶然,伤与痛,在等着我。若是你我不曾相遇,受伤的你悄悄来到我身边就成了必然。

7、有的时候看起来,天上的两片云总会有相遇的一天。可是人们不知道,那是不同高度上的两片云,永远也不会相遇。

8、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相遇,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用我最美好的姿态,遇见你。

9、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是千载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茫茫人海中,相遇是缘起,相识是缘续,相知是缘定。

10、一幅画,一次瞬间的回眸,就在那次画展上,那个眼神,温柔的流转,还是那干净的皮鞋,一尘不染,俊朗的眉宇性感的唇,悄悄走近,牵手一段浪漫。

11、也许相遇就是遇上今生值得的人吧!即使需要分离,但那段时光不会消释。

12、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才是文艺。

13、假如人生不曾相遇,不曾想过会牵挂一个远方的人。我有深切的愿望,愿你快乐每一天。淡淡的情怀很真,淡淡的问候很纯,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最真。虽然一切只能给虚幻中的你。

14、相遇,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名词。于这茫茫人海中,于这网海茫茫中,每天有多少的相遇擦肩而过,每天又有多少的匆匆擦肩而过。

15、相思点点,夜夜期盼,期盼着相逢。听一曲“彩云追月”,泪,滴落!那是心灵的倾诉!幽怨的笛声似在向我诉说着离别后还能否再相聚?此时,独自一人在黑暗中望月思君,有我用蓝色的相思泪调和的思念,飘向远方夜色苍茫中的你。

16、相逢是缘相知最美相爱是罪相守最累!爱到不能爱时说分手,到底是谁辜负了谁?相逢的日子淡如水,谁爱谁都无所谓。因为那个时候,谁也不是谁的谁,海阔天空自由飞。

17、相逢是首歌,我们举杯,我们对酒当歌,拉家长里短,数儿女情长,谈笑风生,肆无忌惮。倾诉的是真情,珍藏的是友谊。

18、我要用什么样的速度,才能与你相遇。

19、我们本是不同象限里的点线面,却在超越时空的领域里莫名的相遇,你回头看我,我回头看你…始终要分离。起点也是终点,我遇上了你,却要分离。

20、世界小得像一条街的布景,我们相遇了,你点点头,省略了所有的往事,省略了问候。 也许欢乐只是一个过程,一切都已经结束。

21、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5 关于邂逅的古诗词

关于“邂逅”的诗句有: 1、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佚名《野有蔓草》 2、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佚名《绸缪》 3、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蔡琰《悲愤诗》 4、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繁钦《定情诗》 5、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7、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

——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8、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张衡《同声歌》 9、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10、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李清照《晓梦》 11、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馀。

——王恽《送姬仲实隐士北还》 12、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韩愈《南山诗》 13、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鲍照《赠傅都曹别》 14、彩云冉冉巫山岫,还相逢邂逅绸缪。——李邦基《越调斗鹌鹑 寄别》 15、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杜甫《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

6 关于邂逅的古诗

相逢行(李白)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浣溪沙·张泌小市东门欲雪天,众中依约见神仙,蕊黄香画贴金蝉。饮散黄昏人草草,醉容无语立门前,马嘶尘烘一街烟。

7 爱情诗句大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琴歌》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秋风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节妇吟》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题春绮遗像》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台湾竹枝词》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室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千秋岁》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深知身在情长在《暮秋独游曲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摊破浣溪沙》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吟咏唱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摸鱼儿》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一行写入相思传《塞鸿秋》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国风·唐风·绸缪》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旧题苏武诗》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诉衷情》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有》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卜算子》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浪淘沙》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添声杨柳》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红豆词》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山亭柳》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留别妻》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7383237平生未展眉《遣悲怀·其三》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应天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鹧鸪天》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鹧鸪天》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扫我头像,来源/ohmaigod,希望能够帮到你~

唐代皇家多情事,而且以诡秘难辨著称。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风月案可看作其中之一。

对于这个案件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最为宠爱的女儿,“主负所爱而骄”,后来嫁给了房玄龄之子房遗爱。辩机和尚是唐代高僧,曾帮助玄奘翻译经文,并代笔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一个是金枝玉叶,一个是佛法高深的和尚,两个人最后却走到了一起。

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相爱,交往了八年,而且还生下一儿一女。在两人交往期间,互有信物赠予,其中高阳公主赠送给辩机一只金宝神枕。这神枕却也特殊,为皇家专用之物。后来,这枕头被一个毛贼给偷去了。当时,长安城风气不好,盗案连连,捕快们正大力捉拿盗贼。这个毛贼很快就落网了。据毛贼招供,他从辩机和尚那偷来一具价值连城的金宝神枕。人们循着这个线索,深挖细就,很快就查明了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风月之事。

《新唐书》记载的比较详细:“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

唐太宗知晓后,大为震怒,下旨处死辩机,杀奴婢十余。(《资治通鉴》记载,辩机是被腰斩而死。)

此案之后,高阳公主除了*乱罪名,还因擅行巫蛊之术、窥伺天象等,最终被唐高宗赐其自尽。

这个案子之所以被人们屡屡提起,除了情节生动,能够满足人们猎奇心理外,还因为案件本身扑朔迷离,甚至有人质疑他的真实性。

综合国内学者研究观点,其存疑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地点存疑,两人相遇在浮屠庐主之封地,辩机如何在没有登记的情况下离开寺院;二是于理不合,辩机和尚比公主年长十几岁,而且两人交往长达八年之久,期间房家为何无人将此事告诉唐太宗,即便是最有动机的弟弟房遗则、婆婆卢氏也没有这样做;三是细节矛盾,《新唐书》描写高阳公主因此事而失宠,但从《旧唐书》中描述来看,高阳在房玄龄去世时并无失宠的迹象。相反,人们考证是房遗爱和房遗直争嗣导致了高阳公主的争宠。

以上是具体细节。其实,从史料来看,也让人疑窦丛生。这场风月案只记录在成书时间较晚的《新唐书》,《旧唐书》却不曾提及。《旧唐书》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可信度相对更高,而《新唐书》则由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无可避免地带有宋人观点。我们知道,宋人崇尚道教,有贬佛的一面,《新唐书》是否会受此影响将一些民间故事、野史杂说融史书,以此污化辩机、贬低佛教呢?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值得一说的是,《新唐书》之后,《资治通鉴》也沿用了这一说法。此后,高阳公主、辩机和尚正史中的不良形象遂形成开来。

鄙人认为所谓的长安夜热闹的生活,最多只是坊间的和节日的平常的夜生活,更多还是平淡和凶险的。具体来说:

1、 宵禁全城,夜有巡逻

众所周知,中国唐朝城市入夜后,一直是实行宵禁的,所以如果有人幻想进入黑夜的长安城,享受丰富的夜生活的话,恐怕是会有性命之忧的。要知道宵禁在唐代城市管理中是极为重要且严酷的措施之一,再加长安城的特殊政治地位,宵禁,经常发生政变的长安城的执行。就更加严格了。

所以, 如果有人在黑夜的长安城里,四处闲逛的话,恐怕巡逻的士兵,会将其直接击毙。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只用向上级交一份报告就够了。所以生活在现代的人还是不要幻想,所谓的穿越到大唐盛世时代,在午夜的长安等待一次美丽的邂逅了。因为平日长安黑夜也是凶险的。

2、 上元佳节,彻夜狂欢

但是长安毕竟是繁华的,长安的街市的宵禁,不等于坊间的冷清达官贵人可以在自家居住“小区”里彻夜狂欢,所以大量有记载的著名夜宴,出现在记录中好比高力士在自家的夜宴,不就是一次穷奢极欲的宴会吗;而哥舒翰和安禄山的夜宴不也是一场,经常的“影帝”对决吗;唐敬宗不也是在黑夜娱乐至死的吗?

同时除了坊间的夜生活, 上元节的夜生活。更加精彩。因为这几天是唐帝规定 “狂欢节”。所以该日宵禁是不存在的,再加上长安东西两市的繁华,自然彩灯舞蹈,热闹非凡,再加上异域风情的的胡姬和高级的昆仑奴、 漂亮的高丽姬,菩萨蛮的出现,就让唐代长安节日中的夜生活更加有意思了,也更有大唐风流了

古婚喜服戴眼镜头像

 古婚喜服戴眼镜头像,古装结婚照在以往的婚纱照拍摄里占的比重并不大,更多只是作为主婚纱外的补充和衬托,古婚喜服戴眼镜头像古装结婚照逐步成为一种新潮流。古婚喜服戴眼镜头像,已经越来越多为新娘所看好,所以古婚喜服戴眼镜头像越来越多人使用。

古婚喜服戴眼镜头像1

 起源

 古装结婚照

 人们对单调老套的艺术照和大同小异的西式婚照开始因审美疲劳而兴趣索然。另一方面,热播的历史题材和古装影视剧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拍摄手法

 时下有一类古装结婚照,将新人设计成古代画卷中的人物,围绕某一手古诗词的意境,量身定做古装婚纱照,并仿照古代书画,以布作为照片材质,将婚纱照片制成了“立轴”。尽管价格不菲,但受到了众多新人的欢迎。从事婚纱摄影工作已经有十年时间的摄影师曹先生说“拍照时,他们穿上古装,手拿道具刀剑,扮成大侠,再摆出各种很酷的造型。我们将一张张照片做成小**的形式,他们在婚宴的新人出场仪式前播放,俨然一部‘武侠片’。

 拍摄风格

 新人已经不再单一地追寻现实中的经典,更喜欢在历史中找寻适合自己的那个角色,以一种别具一格的特点来抒发彼此的真情。

古婚喜服戴眼镜头像2

 一、唐装婚纱照拍摄技巧:

 1、色彩搭配

 唐装婚纱照服饰颜色主要是由红色和金色搭配。这两种颜色都比较喜庆,也符合中国传统。婚纱色彩华丽,款式复古典雅,婚纱照场地布置民俗味浓郁,所拍出的婚纱照给人一种中国味十足之感。同时,可以借助一些吉祥的中国传统的图案来做现场点缀。

 2、拍摄技巧

 有些唐装婚纱礼服面料是会点反光的,所以在拍照用光上要多加注意,才能更加完整地体现唐装礼服上的精致花纹。

 3、拍摄细节

 在拍唐装婚纱照时不仅要注重婚纱礼服,也要注意现场背景、道具、环境等的布置要与唐装相适应。充分把握拍照的各个细节,才能让婚纱照看起来更形象化。

 4、款式设计

 现在的唐装多为改良版,在保留传统设计的同时也加入现代时尚的元素,使得唐装的整体风格既古典又时尚。这样漂亮的服装拍出的婚纱照效果更是个性十足。作为一种新时尚、新魅力,为婚纱照画面更多的活力与灵动性。

 二、古装婚纱照拍摄技巧:

  1、投入角色 :拍古装婚纱照时新人一定要投入角色,像古装演员一样,将自己想象成当代人,才能抛开现代感,深挖自己古典的一面。

  2、把握尺度: 古代女子都是传统、含蓄的,因此拍摄时不应过分暴露,否则拍出来的婚纱照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3、拍照姿势: 在拍摄婚纱照过程中,新人造型不宜像现代婚纱照一样随意,应该在自然的同时保持优雅的姿势。

  4、妆容打扮: 如果是唐装婚纱摄影,可以不浓不浅,略施粉黛的样子,腮红则是一定要的,颜色略浅于服装的颜色。而若是汉服婚纱摄影,则一定要化淡妆,除了眉毛、睫毛这些地方可以略重之外,其它必须要画出清新自然的效果才能更好与摄影风格相映衬。

古婚喜服戴眼镜头像3

 人们对单调老套的艺术照和大同小异的西式婚照开始因审美疲劳而兴趣索然。另一方面,热播的历史题材和古装影视剧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唐朝贵妃装

 顶级婚纱摄影不会局限于一种打扮,像唐装这样的炫丽服装当然也是其经典塑造的对象。如果您希望像杨贵妃那样的动人,不妨选择华丽的冠服,用红、黄、绿这种争艳的色泽来演绎唐朝最为经典的女子,感受独具一格的美丽。

  大汉服饰款

 很多古装大戏都有汉服,美人心计这部电视剧里面的汉服确实让每个女孩子为之动容。如果您也想彰显其魅力,那么像顶级婚纱摄影就可以圆您心愿,根据汉服的特色,会给您配上简单却精致的玉,虽没有花的装饰,但照样可以拍出美感。

  大清格格型

 新人选择顶级婚纱摄影的话,不妨走进清朝充满朦胧气息的朝代,感受一下当时的风气。如果您看过《还珠格格》,不妨也像剧中那样打扮,或是小燕子的淘气,也可以是紫薇的柔情,都可以彰显独有的风采。

  江湖武侠装

 神雕侠侣,笑傲江湖,隐居的生活也是让人艳羡的。如果新人们想在历史的河流上寻找一片净土的话,那就去隐居吧!再也没有身在江湖心不由己的哀叹。你来研墨水,我来书写。我吹笛,你伴琴,琴瑟和谐,真是一对活神仙。那就利用婚纱照把这幸福美丽的一刻永远留住吧!

  禾服装

 禾服,实为清末民初女子所穿之袄裙。因为2001年电视剧《橘子红了》的走红,剧中女主角秀禾(周迅饰演)所穿服装被一些人称为“秀禾服”,目前很多新人都喜欢这种禾服婚纱照。

  明朝--凤冠霞帔

 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相同。现在婚纱照中就有此种类型风格。

 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服装风格和样式,著名的有汉服、唐装、清朝满族的那种对襟袍子,等等。穿上一款汉服女装,端坐在一尾古琴前,素手罗袖,轻抚琴弦,是不是很有感觉绝对能让你瞬间找到感觉,再不行的话,可以穿上清朝宫廷女装,戴上头饰,转眼成了“格格”,也是不错的。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魅力,唐装的雍容华贵是出彩点,汉服的大方、洒脱同样吸引着新人们的眼光。

所谓的天之骄子,指的就是唐高宗李治这样的天潢贵胄。

李治的出生并不平凡。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的唐太宗,母亲是“贤哉长孙,母仪何伟”的文德皇后,更是因为他的甫一降世就让父亲欣喜万分,有幸在这一天出生的人都因此得到了赏赐,随后唐太宗又大宴五品以上的大臣。甚至据说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后的“洗三朝”时,长孙皇后将当年丈夫从晋阳宫中得来的玉龙子与缀满珍珠的襁褓一并赐给了这个小儿子。从此,这枚“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的玉龙子就成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们代代相传。

等到贞观五年李治受封为王的时候,李治的独特地位更是凸显了出来。因为唐太宗将这个小儿子册封为了晋王,随后又授予了并州都督一职,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并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说李治得到的是太原这块封地。但凡对唐朝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有唐一代,太原贵为北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可谓是地位全面超然。因为太原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所以唐太宗将晋王这个封号给了李治,又将地位如此独特的太原封给了他,对这个幼子的宠爱之心可见一斑了。

当然,李治也很不辜负父亲的厚爱,从小就很聪慧。据说李治刚会走路的时候就能抓着笔写下一个“敕”字,想来是唐太宗批阅奏折时经常抱着他,聪慧的李治过目不忘,才会依葫芦画瓢地将之写出来。史书还记载了李治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兄弟也很友爱,唐太宗曾经考察他对《孝经》的理解,李治是对答如流,唐太宗闻言更是高兴万分。

但随着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年仅七岁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曾经父慈母爱的和暖时光也就此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幸运的是,唐太宗以加倍的父爱弥补了这个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没有因为妻子的去世而让李治出宫或在皇宫某处单独居住,而是将李治兄妹留在自己的寝殿一同照料,于是《唐会要》上便留下了这样一笔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褚遂良也亲口说过:“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而放眼整个大唐王朝,被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深情钟爱和殊荣!

不过唐太宗对这个小儿子的偏爱并不止于此。在李治已经遥领并州都督的情况下,唐太宗又加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等到贞观十六年的时候,李治更是连自己的封地都没去就直接上朝参与政事了。对此,史书上特别用了“特深宠异”这四个字来形容唐太宗对李治的溺爱之情。

原本李治可以就这样,作为一个备受宠爱的皇子亲王在父亲的膝下逍遥度日,然而贞观十七年的易储风波却将李治也卷了进来。

李泰为了尽快得到皇位的继承权,对父亲表示自己愿意百年之后杀子传弟。结果褚遂良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次太子的叛乱,说白了就是您不懂节制的宠爱造成的。前事不远,吾属之师,如果您打算立李泰为太子,那么就将李治打发到自己的封地去吧,免得最后一个都保不住。”然而唐太宗在听了褚遂良的话后,反应却是非常的特别,既不是对李泰谎言的恍然大悟,也不是沉默不语,更不是痛骂指责,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褚遂良向他提出的要求上——让李治去自己的封国。面对这样一个要求,唐太宗做出了一个出乎世人意料的回答。《旧唐书》写到:“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

唐太宗舍不得离开他的这个小儿子,舍不得与李治分离,甚至一想到以后他与李治每年只能见到屈指可数的几面,就忍不住潸然泪下了。所以唐太宗为了同时保证这三个爱子的生命安全,将李治一手扶上了储君的宝座,册立为太子,而此时的李治只有十五岁。

不过在立了李治大半年后,唐太宗突然担心起这个由自己捧在手心溺爱着长大的儿子能否在自己走后撑起大唐的江山?忧虑的想法一开头,自然就要往下想,如果他撑不起,那么又该选谁呢?这时唐太宗将自己年长的几个儿子们统统排了一遍。

当时李承乾被废,李泰夺嫡被贬,李宽、李祐已死,李愔、李恽的品行之差唐太宗心知肚明。李贞跟李治差不多大,唯一适合的人选只有年长李治九岁的李恪。

唐太宗一旦冒出了想法,以他的急性子来说必然要向人吐露,于是就找来关系极为亲密的长孙无忌单独商量,然而他对立李恪只是处在一时兴起的阶段,而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否则怎么也要拿到朝上廷议或从此培养支持李恪的势力,而不是去找最不可能支持李恪的长孙无忌商量,更不可能被长孙无忌的一席话就此说服,并且从此再不转此念。

而唐太宗之所以会这样,也是由父子之间的感情深浅所造成的。李恪贞观7年就去封地之国了,不过是因为一点点小错就被接连罚去实封600户(当时亲王实封只有800户),以及两次被罢去官职,与被唐太宗亲自抚养百般溺爱着长大的李治相比,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对李治的宠爱一如既往,甚至可以说是更甚以往。就在欲立李恪未果后没过两天,李治的长子李忠出生,虽然只是庶出,但唐太宗仍十分高兴,不仅在宴会上“酒酣起舞”“尽日而罢”,还一反皇孙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将李忠册封为了亲王。

而唐太宗先前一直将宝贝儿子安置在自己寝殿的一侧,尽管李治在宫外有一座“尽一坊之地”的晋王宅,但即便是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也没有让他按制出宫居住或住到东宫去。直到贞观十八年刘洎上书说:“古时的太子,向父亲问安后就退下;与父亲分住在不同宫殿,以此避免嫌疑。如今太子进入陛下的寝宫侍奉,动不动就是十天一个月,太师、太傅以下无法得到接见。……希望陛下遵循前人的经验,稍微抑制自己的私爱,扩大长远的规划。”于是唐太宗令刘洎和岑文本同马周按日轮流前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结果维持了没多久,唐太宗又让儿子回到了身边,贞观二十年褚遂良也忍不住上书说:“陛下这样不让太子离膝下,常年住在深宫,师傅教导十分不便,几乎无法讲论经籍。况且朋友不可深交,深交必然产生怨恨;父子不可一味溺爱,一味溺爱难免会出现差错。希望陛下远观殷、周,近遵汉、魏培养太子的做法,即使不能马上纠正,也须逐渐改变。可以尝试十天之中,一半时间送太子返回东宫,专心学习修养自身,一半的时间仍留在陛下身边。”唐太宗这才答应了让李治每个月一半的时间住到东宫,一半的时间仍留在自己身边。

不过相比唐太宗征高丽时那些更令人不可思议的肉麻事件,这些溺爱的事迹已经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而说到征高丽时的肉麻事,首当其冲的便数那封《两度帖》了。

《两度帖》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译文:

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唐太宗亲征高丽,李治身为太子留守后方。自幼与父亲朝夕相伴的李治非常不舍,连日哭泣,唐太宗便对他说道:“你自幼在我身边,像婴儿一样,我此番出征,你正好可以借机锻炼一下,为什么要哭呢?”李治则回答道:“我7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你一直把我带在身边,朝夕相处,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想到我们要分开,我就忍不住伤心。”唐太宗闻言也泪流满面。于是唐太宗为了彼此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状况,首创了飞表奏事制度,李治还要求父亲在收到他的信后要立即回信。

这封《两度帖》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因为有段时间唐太宗都收到来自大内的两次奏表了,却还不见李治这边的来信,于是他焦急万分,后来在得到李治的来信后立即回信向儿子表达自己的担忧之情,并将辽东战场方面的状况告诉了他。

不仅如此,李治在听说唐太宗征战期间一度距离“贼城不逾百步”后,紧张到“魂飞胆战,莫知自处”,连忙向自己的父亲表示“伏愿思宗社之重,以亿兆为心”,告诉他打仗别那么勇猛,做儿子的很担心。于是唐太宗立即回了一封《克高丽报皇太子书》,表示自己自从收到他的信后,因为想着自己的儿子会担心,“所以不执斧钺”,而且“此后必不亲行阵,勿为忧虑也。”

而且就在唐太宗亲征高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 所以唐太宗的这件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却死活不肯答应。后来唐太宗听说李治正在赶来迎接自己的路上,于是迫不及待地带领三千护卫率先飞奔进入了临渝关,途中正好与李治相遇,直到此时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唐太宗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征辽回来后又准备巡幸灵州,本打算带着李治一起前去,结果张行成上疏说:“臣听说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灵州,不过臣认为与其陛下因私爱而让太子陪同巡幸,不如趁此时让太子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决断众事,熟悉朝廷事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而且又可向四方显示太子的圣德。”唐太宗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便将他加封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李治亲自照料自己的父亲,鬓边的头发都变白了。唐太宗感慨道:“你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亲奉汤药不离左右,就是为了照顾我,年纪轻轻两鬓就有了白发,比古时候的文王还要孝顺。就算我死了,想来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就在这一年五月己巳,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六月甲戌朔,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

纵观李治前二十二年的人生,可谓是在唐太宗的呵宠下长大的。即便是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仍对这个爱子宠溺异常,种种待遇都有违常制,对李治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手把手地言传身教。

史书中就有记载,唐太宗每次上朝时就让李治在一旁学习,有时候还让他亲自参议政事;考虑到李治自幼长于深宫,对民间疾苦并不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抓着了一些细枝末节,唐太宗也会充分利用起来进行教导,比如吃饭的时候就告诉他,只有不夺农时才能保证一日三餐的供给正常。更有一次唐太宗在大怒之下要斩苑西监穆裕,李治挺身而出犯颜进谏,结果唐太宗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得意地说:“皇太子自幼在朕膝前,常常看到朕虚心纳谏,所以潜移默化之下,便有了今日之谏。”也正是在唐太宗的悉心教导下,李治才能够继贞观之后开创出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所以我们今人虽然只能透过冰冷的史料来回顾这段父子情深,但是从这些白纸黑字中,依然能感受到唐太宗对李治的拳拳父爱,以及正是在这拳拳父爱中成长起来的唐高宗李治。

唐朝最美的四个女人,韦皇后、安乐公主(李裹儿)、上官婉儿、杨贵妃。她们的死都与一个男人有关,即最初的临淄王、后来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因此有人将其定为“四美”之死的罪魁祸首,是李隆基暴殄天物,故意害死四个绝色尤物。

其实上述观点有失偏颇,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深究实质。好比一个没种过庄稼的人,当看到地里的杂草被锄会感到惋惜是一个道理。因为,他不明白庄稼与杂草究竟那个有害,那个有利。所以,四个女人的死也并不无辜。

事件主体先从韦皇后说起。韦皇后是中宗李显的结发之妻,在李显被武则天推上皇位后她被立为皇后。中宗只是武则天的一个政治道具,所以也注定了他的悲催命运。不久,武则天嫌中宗碍手碍脚,将其贬谪到京城之外的房山,韦氏则陪丈夫去度最煎熬的岁月。

那时的李显活得战战兢兢,每天担心被母亲下令处死。而韦氏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相信定有否极泰来的一天。所以,悲观的李显没少在乐观韦氏的怀里哭泣。神龙政变后,李显被迎回京城,重新复位,而当时传达消息者便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

当年,李显与武三思为“皇太子”的位置争得不可开交,所以当武三思出现在面前时,李显误认为自己大限已到,吓得魂飞魄散。事实上,武三思是为巴结李显而来,不明真相的韦氏也梨花带雨的当场跪在武三思面前为李显求情。而正是这次意外邂逅,韦氏喜欢上了更“男人”的武三思。

然而李显虽然复位,但实际权力很少落入了不甘寂寞的韦氏手中。因为出于对婆婆武则天的仰慕,韦氏想成为与武则天一样有野心、且风光无限的女人,以至于中宗沦为了著名的“窝囊”皇帝。中宗前半生被母亲武则天傀儡,后半生将被老婆韦氏玩弄。不久,经上官婉儿牵线,韦氏与武三思私通,而懦弱的李显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原本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而上官婉儿又是李显的嫔妃,但是属于李显的两个女人却先后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解决生理欲望,因为李显不行;二、实现政治欲望、因为李显多余。所以韦氏、武三思、上官婉儿很快形成了一个叫做“韦武集团”的政治联盟。

当然,各成员之间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韦氏想成为女皇,处心积虑、废寝忘食,梦里都是女皇的影子;上官婉儿想寻求政治靠山,因为她祖上被武则天灭门,孤立无援的自己只能做“墙头草”;武三思则是想为自己争取活路,因为武则天的倒台也意味着武家的没落。因此,看似三个不同利益述求的人,却能巧妙地联合在一起,而他们最终目标的实现途径就是除掉“有名无实”的李显。

但是,惦记李显皇位的不止老婆韦氏,还有女儿安乐公主。安乐公主另辟蹊径,想让父亲立其为“皇太女”,等李显驾崩她好名正言顺地即位。李显即便糊涂透顶,但不至于荒唐至极,因此碰壁后的安乐公主又加入母亲阵营。当然她的终极目标没有改变,她需要借力打力。

谁能制衡蠢蠢欲动的韦武集团?当然只有李唐宗室集团了。而宗室集团的代表人物就是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相比较韦武集团而言,李唐宗室的实力自然更胜一筹,只不过他们一直隐而不发。他们需要给武韦集团表演的机会,先让他们疯狂,然后一举歼灭。所以当中宗李显被毒死后,李隆基果断出手,韦武集团被一举消灭。三个最美的女人遂香消玉殒。

然而,杨贵妃之死有些冤了,很不值。因为她并没有参与政治斗争,但却间接被卷入其中。所以,政治斗争很残酷,如同一部冷血机器,它不会识别参与其中者的相貌,即便闭月羞花,只要成为失败方,一样的会被绞杀,这就是她们被害死的根本原因。

总之,换言之,害死四个女人的并不是李隆基,而是她们本身就挣扎、游走于死亡的漩涡或边缘,只是没有幸运逃脱罢了。唐朝美人不仅美,而且自信,她们总想在男人们的世界中崭露头角、称雄称霸,而这样前卫思想的思想在古代男权社会注定不能畅通无阻。因此,她们的死也算是为理想殉葬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985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