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为何能尝出酸味

茶叶中为何能尝出酸味,第1张

 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叶对人们的重要性,喝茶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大家对于茶叶知识了解多少呢大家知道茶叶中为何能尝出酸味

  茶叶知识

 有许多人喝茶的时候会觉得比较酸,这是怎么回事呢酸味能给人以爽快、刺激的感觉。酸味是味蕾受到氢离子刺激的一种感受。在喝茶时候感受到的酸味是舌黏膜受到茶叶内有机酸分离出的氢离子刺激的结果。

 茶叶中之所以会有酸味是因为茶叶内有机酸的原因,其含量低,大约在3%左右,而加工后成品茶含量比鲜叶含量高。有机酸的客观存在是茶叶酸味的物质基础,但并不是含有即能感受。人体感受到酸味也是有局限的。

 茶叶在制作的时候会有晾晒和萎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大量积累丁酸和已酸。丁酸高浓度时具有强烈算臭气,高度稀释后具有花香。已酸具有令人不愉快的干椰肉油气味。所以摊晾和萎凋过程要适度,通过观察鲜叶形态和气味来判断是否进入下一步。

 进入发酵后,不管是红茶的全发酵,乌龙茶的半发酵,普洱的自然后发酵和人工后发酵,茶叶都会产生直链一元酸,这些酸都是导致茶汤酸味的原因。当发酵茶中有微生物参与时,有机酸会大量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后期存储。茶叶在贮藏过程中要减少湿度,不然茶叶吸湿会产生异味成分(乙酸、丙酸等),这样形成的酸味气息不佳,有刺激味,与茶叶品质呈负相关。所以茶叶在后期贮藏中要注意水分。判断是否为湿仓茶,茶汤酸味也是一个很明显的标识。

 一般来说,正常人对温度在30℃左右的食物,味觉敏感度最高。在人体可以接受的浓度下,咸味和酸味感受最快,苦味和甜味稍为慢一些。

 酸味可以与甜味相互抵消,与苦味、咸味、辣味难于抵消,与茶叶内涩味物质混合,反而会使酸味增强。有机酸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酸味、敏锐度和呈味速度。茶叶内的有机酸有哪些呢

 19世纪中叶,欧美茶叶专家学者在岩茶中发现“单宁”(儿茶素)并分离出“武夷酸”,后经证实武夷酸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对人体有益的混合物。1847年,罗莱特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武夷酸”。1861年哈斯惠茨证实武夷酸乃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

 茶鲜叶中有机酸是茶叶的次生物质,主要包括芳香族有机酸、脂环族有机酸和直链羧酸(有机酸是指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而有机化合物是以碳为基础的物质)。

 芳香族有机酸对茶叶香气和滋味有影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水杨酸、苯甲酸、儿茶酸、没食子酸、苯丙氨酸等。而脂环族有机酸则有脯氨酸。直链羧酸又分为TCA循环的中间产物(柠檬酸和苹果酸等)和直链一元酸(乙酸到癸酸等)。

 TCA循环又叫三羧酸循环,其是生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最终代谢通路,为机体提供能量,合成生物体需要的小分子前体物质。TCA循环的中间产物柠檬酸和苹果酸等酸味柔和、爽快,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而直链一元酸包括乙酸到癸酸一共9种酸,在茶叶制成品中含量较茶鲜叶多,且会为茶叶品质带来不好的影响,在发酵茶种常出现酸味,是可以通过改善加工技术而减少其含量的。

  饮茶的好处

  1有助于抗氧化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

 有实验研究显示,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另有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有临床实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3有助于提神醒脑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

  4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的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5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茶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B1、维生素C都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

  喝茶的禁忌

  一忌喝冷茶

 很多人经常会听起老人说三洋东西最伤身体,分别是薄酒、冷茶、老女人。由此可以见得喝冷茶对我们的身体有多大的危害。

 冷茶对身体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体寒的女性来说,更不宜喝冷茶。泡好茶后及时喝完,如果喝不完应倒掉,不可放冰箱和隔夜后再喝。

  二忌空腹喝茶

 空着肚子喝茶不但会导致稀释胃液,从而引起消化功能降低,而且还能够引起“茶醉”,通常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以及心慌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站立不稳的情况。

 另外,空腹喝茶会加重饥饿感,严重者可致低血糖性休克空腹喝茶。空腹喝茶等于“引狼入室”,我国自古就有“不喝空心茶”之说。

 空腹或早上起床后,应先喝一杯白开水,再吃一些点心,然后再喝茶。

  三忌饭前喝茶

 饭前喝茶约等于空腹喝茶。饭前喝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还能暂时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下降。空腹喝茶对胃肠有直接的刺激,会使消化液被冲淡、稀释,影响消化,并且容易导致茶醉的现象。

 建议大家在喝茶之前可以先吃一点甜点或者开胃的菜,然后再喝茶,也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喝茶。

  四忌饭后马上喝茶

 饭后不宜马上饮茶。饭后立即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同时茶中的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并影响蛋白质的吸收。

 最好是在饭后一小时后喝茶,可促进消化,消除油腻。

  五忌喝烫茶

 太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如果长期喝太烫的茶水,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据国外研究显示,经常喝温度超过62℃茶的人,胃壁较容易受损,易出现胃病的病症。

 茶泡好后,稍等片刻,待茶水温度冷却至60℃再慢慢饮用。

  六忌喝浓茶

 古人云“淡茶温饮最养人”。浓茶含有较多咖啡因,茶碱多,刺激强,易引起头痛,失眠。同时还可以引起心跳过快,对患有心动过速、早搏和房颤的冠心病患者不利。特别是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内更加不宜喝浓茶。茶和水的比例要适度,不宜放太多茶叶和太少水。

  七忌冲泡次数过多

 据有关试验测定,头开茶汤可含水浸出物总量的50%,二开茶汤含水浸出物总量的30%,三开茶汤则为10%,四开茶汤却只有1-3%,再多次冲泡就会使茶叶中的某些有害成分也被浸出,因为茶中的微量有害元素往往是在最后泡出。

 一般茶叶在冲泡3-4次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茶汁了,所以最多泡四次。

武夷岩茶的酸味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的酸味,一种是有问题的酸味。正常的酸味其实就是茶鲜叶本身的物质,这种酸味是正常的。那么有问题的酸味是怎么形成的呢?那是因为在岩茶的制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的。

岩茶的“正常酸汤”,源于岩茶茶叶与生俱来的“武夷酸”。在很久以前,欧美的一个茶叶专家证实了武夷酸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所以说这种酸味是正常的。那么可能有些朋友有会提出一些疑问,那为什么有的武夷岩茶有酸味有的没有呢。其实那是因为不同的品种酸性物质的含量不相同,所以说有些岩茶的酸味我们能够感受到,但有的我们并不能感受到酸味。另外一方面,陈年岩茶在一定的陈化期间内,茶叶中的一些内含物质会有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就会产生酸味。但是只有过了这一转化时期,酸味就不会出现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那么不正常的酸味是因为什么呢?其实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会导致酸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岩茶的制作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其中与岩茶制作时候的温度,摊晾的及时性,密封时间等问题有关。如果在制作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这些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形成酸味。除了制作过程这一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岩茶的保存。如果岩茶没保存好就会返青,岩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如果因为保存不当,岩茶就会吸收水分,之后就会产生乙酸等异味物质,那么这时候的酸味也是有问题的。

正常酸味是非常自然的,口感会比较舒适。其实喝过武夷肉桂朋友就会知道,我们在审评武夷肉桂时,会感受到一种非常弱的水果酸味,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我们并不会因为它的酸味感受到不适,相反能给我们一种很舒服的感觉。问题酸味就截然不同了,那种酸味是一种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因为那是制作出现了问题。 

武夷岩茶肉桂

 导语:肉桂是武夷岩茶中著名花色品种之一。肉桂又名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在清朝中已负盛名。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香而备受人们的欢迎。据行家评定肉桂的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香,香气久泡犹存;入口醇厚而鲜爽,汤色澄黄清澈,叶底黄亮,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在漫长的岁月里,肉桂的产量寥寥无几,20世纪50年代初才焕发青春,80年代向全市推广,一跃成为武夷名丛后起之秀,初评定为省级良种。

 武夷岩茶,香不过肉桂。

 武夷肉桂,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个名枞,另一说原产是在马枕峰。近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发展到武夷山的九龙窠、水帘洞、三仰峰、马头岩、桂林岩、天游岩、仙掌岩、响声岩、百花岩、竹窠、碧石等地,并且正在大力繁育推广,现在已成为武夷岩茶中的当家品种之一(武夷岩茶分:大红袍、名丛、水仙、肉桂、奇种)。

 岩茶肉桂除了具有其它岩茶的滋味特色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品种香备受人们的喜爱。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味,香气久泡尤存,冲泡七次仍有余香;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汤色橙黄清澈,叶底匀亮,呈淡绿底红镶边;条索匀整,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部分叶背有青蛙皮状小白点。素有“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之说,因于此,多被用于拼配其它茶中(拼配大红袍的主要原料)。

 岩茶肉桂茶汤的滋味虽然在醇厚度方面略逊水仙,但也同样具有甘鲜滑爽的感觉。肉桂茶初入口时会觉略带苦涩甚至辛辣,但是一般很快回甘,而且留韵长久,回味无穷。茶叶之香,也有生长环境原因。剔除焙火的火香,山骨之山场气息,肉桂特质的馥郁,综合起来说,就是霸气。

 好的肉桂,四五道后的汤感,霸气不减,同时纯美茶香逐渐透了出来。桂皮的辛辣,逐渐转向了桂花香,有的还会转成水蜜桃香等果香。辛锐的桂皮香通过鼻腔的分解,刺激嗅觉的信号减弱。沉于汤中的馥郁桂香,早已与你的舌头味蕾打成一片。因此,时时引诱着喜饮岩茶者的欲望。

 岩骨生花香,悟悦有禅味。

 “龙肉”——九龙窠肉桂

 九龙窠是大红袍祖庭所在地。500年来长期为天心禅寺产权所有,65年前被剥夺。

 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遂的狭谷,九座石骨嶙峋的岩峰,犹如九条将要腾空而起的游龙,蟠绕在它的'两旁。谷中奇形怪状的岩石,横卧竖立,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沟壑,而从岩缝中渗出的涓涓细流,则汇为喧闹的山涧,穿过乱石曲曲折折地向东流去,这里布满了一片又一片名枞,一层又一层茶园,满谷春色盎然的“茶世界”。

 此款茶,甜度高,“更似四十来年成熟男人味,有着饱经风霜成熟男人的神韵与粗旷。”

 “虎肉”——虎啸岩肉桂

 虎啸岩景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独具泉天趣的佳境之一。虎啸岩蟠踞在九溪曲南一线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啸岩有“极目皆图画”的美称。虎啸岩“虎溪灵洞”四个大字高勒岩壁。

 “牛肉”——牛栏坑肉桂

 “牛栏坑”,以其独一无二的山场、气候,成就其为“三坑两涧”(慧苑坑、倒水坑、牛栏坑、流香涧、悟源涧)核心产区之一。“牛肉”产量不高,整个牛栏坑据不完全统计有50亩左右的茶园,仅仅分布在10多户茶农的手中,年产量极为有限。

 “牛肉”均以传统古法炭焙工艺制作,以“霸道高香”、“横冲直撞”俘虏了众多老茶客,为肉桂中的上乘之品。沸水冲入,可以发现整体净度很好,并以“开盖夺香”之势,让您收获第一个惊喜;汤色厚重,汤水醇厚,内质丰富,口感极为霸道,耐泡度好,8泡不倒,10泡有余香。

 念念(ID: nianyimm)提醒:正宗“牛肉”价格2~6万元/500克,岩茶茶龄低于2年的茶友要慎重,担心您Hold不住哦~

 “心头肉”——天心岩肉桂

 心头肉干香较馥郁;条索紧细、乌黑微带白霜。滋味甜醇,口感岩韵显著,没有普通肉桂的辛辣味和刺激性。回甘快、好,耐泡度较好。

 总体喝来,普通肉桂越喝越淡,汤薄,甜感弱。天心岩肉桂王醇香,汤厚,香气持久,自始至终,呼出的气息都有浓重的岩韵。从第1泡至第6泡,普通肉桂越泡越淡,03天心岩肉桂,越泡越浓香。最突出的是传统炭焙的天心岩肉桂甜感直接,从第1泡的入口直至品饮后很久,齿间的甜感一直在,喝到第10泡,着实是喝不动了。饭后,再喝放凉了的第10至12泡的混合茶汤,依然是齿颊生津,一直甜到喉咙里。

 “狮肉”——青狮岩肉桂

 “狮肉”产自武夷山景区水帘洞山场一带,极具岩骨花香。与“牛肉”的对比:狮肉水甘香细,乳香花香并见;牛肉汤甜香幽,丝丝缕缕缠绕在水中,如秋兰寂寂,似梅馥幽幽。

 “鬼肉”——鬼洞肉桂

 鬼洞是武夷岩茶一个神秘的山场,即使是武夷土著也绝少去过鬼洞。

 鬼洞,分内鬼洞和外鬼洞,“洞”是“洞天”的意思。它夹藏在倒水坑火焰峰和慧苑坑鹰嘴岩间,西北向由低向高呈一条狭长的幽邃峡谷,两旁峭壁耸立,无论白天夜晚气温都比外界低,风过处阴森恐怖,恍如鬼魅降临,故名鬼洞。

 鬼洞一带茶树从高处向低处蔓延,一直冲出山谷,有灌木型茶树和小乔木茶树,这里是武夷山菜茶种群最多的伊甸园。

 鬼肉顺滑,浓郁花果香,岩韵深厚。

 “象肉”——象鼻岩肉桂

 九十九岩之一。位于八曲溪南。是一块狭长形的岩体,形似一只巨象饮水于溪畔。近峰之处称为紫崖,清朝僧超朗建有云庵,为佛门修炼之处,已废圮。

 “羊肉”——洋墩岩肉桂

 此款茶香柔细腻,被女主持解说老师称为“像极了二三十岁的小**”的味道。

 “马肉”——马头岩肉桂

 位于大红袍南面,该峰北面有小径可登,十分险峻,有勇气攀登峰顶者,可环视武夷山景区大部份岩峰,颇美。四周皆为茶园,正岩茶主要产地“香高”。

 马肉,“就像四十岁的男人,香高又醇厚,而口感的美又有女人的柔魅。但此款茶,从韵味上还达不到四十岁男人的味道,还是些许细腻内敛些。”

 竹肉(“猪肉”)——竹窠肉桂

 竹窠茶园夹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间,海拔高度290米至500米。茂盛的植被里布满着片片茶园,其中“罗秀”、“庙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阁”等茶园种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红袍等品种茶。站在山顶放眼四周,无论险峻高低,都被穿插种植着点点茶树。“熟棕味”。

 这款竹窠肉桂,是茶会品饮六款茶中唯一一款老茶,09年的,淡淡的白霜,存放过程形成。熟粽子的味道。有“武夷酸”之果感,和新茶制作不良的酸完全不同,此“酸”感多需好茶5-10年以上方可得。

 品饮过岩茶的老茶,你才能深刻明白“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这句诗的意境。“深红”是老岩茶特有的汤色艳亮,“卖弄”,显示出农家人纯朴真实的自豪炫耀感流露无遗。

 正岩肉桂名品:“猫肉”----马头岩山场的一个小区域,猫耳石肉桂。

 “鹰肉”——鹰嘴岩肉桂;“虾肉”——霞滨岩肉桂;“燕子肉”——燕子窠肉桂;“鬼肉”——鬼洞肉桂。武夷岩茶已经俨然成为了“全肉宴”,走遍喝遍大大小小的山场也成了发烧友们一大追求目标。

 其实,各种各样的“肉”就是武夷岩茶的另类表达方式和岩茶发烧友们的极致品饮追求。本质都是因为不同山场的海拔、土壤类型、日照、降水、温度、化肥使用等等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同一个山场即使是阴面、阳面茶都会有差异,山岗上和坑底也会有不同,甚至茶树周围植被不同都会造成茶叶滋味的差异。拿“牛肉”为例,坑口坑尾、岗上、正坑坑底的茶品质和价格差异都很大。

 武夷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千变万化的山场环境、数以百计的茶叶品种以及不同风格的制茶师共同造就了武夷岩茶的博大精深,让无数爱茶人痴迷于此!

;

茶有甜味,有苦涩味,有鲜爽味,像武夷岩茶,保存时间长了之后,还会有酸味,所谓的“武夷酸”。但是,这些丰富的味道,对应的都是什么物质呢

为此,小七查找到了下面的一张表格,虽然都是些专业术语,不过整理到表格里,就变得一目了然啦!爱茶、爱学习的你,果断收了吧!

茶汤中的主要呈味物质

从上表可以看出,茶汤中的主要呈味物质有苦、涩、鲜、甜、酸、咸六大类,茶汤的丰富滋味,正是由这六味综合协调所形成的。不同的茶,占主导的滋味也不一样。例如绿茶,最能体现其特点的是苦、涩、鲜,而甜、酸、咸则起协调作用。

苦味

单纯的苦味是不可口的,但是苦味在调味和生理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苦味,不仅在生理上能对味觉感受器官起着强有力的刺激作用,而且从味觉本身来讲,调配得当,能起到改进食品风味的作用。茶的风味就是收敛微带苦和鲜。

在茶汤中,咖啡碱与大量的儿茶素物质行成氢键,这种氢键的络合物对味觉的感受与单体的味觉感受是不同的。它们对味觉受体有协调作用,又有互相抑制的作用,改善了茶的风味,减轻了单一存在的苦味和涩味,使茶味醇和。

茶的干物质中,儿茶素和咖啡碱两类物质含量都比较高时,但其茶汤滋味又并非是又苦又涩,相反两类物质都高时,茶汤醇厚、鲜爽并带收敛,这是优质茶的标志哦!

涩味

涩味,大家喝茶的时候都有这种感觉吧所谓的“不苦不涩不是茶”嘛!涩味,专业的说法是,舌头表面的蛋白质被凝固而引起的收敛感觉,不是由于某种物质作用于味蕾所产生的味觉反应。

茶叶中引起涩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多酚类化合物,其次也有少量的醛类物质和草酸、香豆素等。儿茶素占茶叶多酚类化合物的70%左右,构成了茶叶涩味的主要成分。

涩味,对味觉的阈值较低,只要有微量存在和微弱的变化,就能给舌头味蕾带来不同的感觉。各种茶叶和滋味的风格千差万别,与儿茶素总量及各成分组成和搭配不同密切相关。

甜味

茶叶中的谷氨酸、茶氨酸等,都带有较强的鲜味,能引起人们强烈的食欲,给人可口的滋味。鲜味,在茶叶滋味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茶叶审评上,鲜爽,即鲜而不腻,是茶滋味的基础。

茶叶中的甜味物质,因为总量不高,不是茶汤的主体滋味,在茶汤中能抑制苦味和涩味,起到调味剂的作用。有些商家,利用茶中有甜味物质的说法,往茶中加糖或糖精。但,我们必须清楚,茶叶主体滋味不是甜味,如果你喝的茶很甜,就要小心了。

酸味和咸味

茶叶中含有柠檬酸、苹果酸,没食子酸、抗坏血酸和羧酸类化合物,还有一些酸性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等,它们在茶汤中起调整茶汤风格的作用。茶叶中的酸类物质通过制茶,绝大部分与其他物质例如醇类等发生酯化反应,剩余部分进入茶汤,起调味作用。

茶中的咸味主要是钾和钠等的一价离子和相应的负离子所构成,含量很低,被其他滋味所掩盖,在茶汤中也只是起协调作用。

亲们,这回明白了吧茶汤的滋味之所以千变万化,千差万别,原来有这么多物质在起作用啊!收藏起来,以后一定能用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507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