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安陵容为什么要暗示苏培盛勒死余莺儿,还借着甄嬛的名义

甄嬛传:安陵容为什么要暗示苏培盛勒死余莺儿,还借着甄嬛的名义,第1张

除夕夜宴,一个满腹牢骚、不知名的小宫女因为在倚梅园撞上皇上和甄嬛之间的一场邂逅,听到了两人的所有对话,就凭对上了“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句诗顶了甄嬛的恩宠,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这个人就是余莺儿了。

要说这余莺儿也是个没城府,没水平的人,一个下等宫女摇身一变成了主子,不知道安分守己、明哲保身,到先学会了恃宠而骄、仗势欺人。

凭借一点昆曲的底子得皇上赞赏,封了个“妙音娘子”便开始横行霸道。在宫里夜夜高歌,扰人清梦,更甚的是居然把高她位分的欣常在关进慎刑司。很快就得罪了太后被关禁闭。后来装可怜,求皇上好不容易出来了,又把皇上身边的宫人小夏子和苏培盛得罪了,还敢跟踪皇上,连皇上看上的甄嬛也数落。

这一切恰巧被皇上抓个正着,直接把她打回原形。当然如果她长了记性,吃了教训,或许还能保一条狗命。奈何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啊,还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居然让人去给甄嬛下毒。在危机重重、尔虞我诈的皇宫里步步为营、小心谨慎都可能落入陷阱,更不要说一个自寻死路的人了。

当然甄嬛也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羊羔,直接把她顶替自己恩宠的事捅了出来,扣上一顶欺君之罪的帽子,彻底送她去见阎王了。

我们知道皇上本来好心赐她自尽的,可是行刑的那天她大吵大闹,拒不赴死,闹得满城风雨,就连苏培盛都有点棘手了。最后苏培盛听了安陵容的建议,把余莺儿活活勒死,就算交差了。

和余莺儿有仇的是明明是甄嬛,为什么安陵容跑过去指点苏培盛勒死她的呢?或者换一个更直白点的问法,安陵容和余莺儿到底什么仇什么恨,竟然下如此狠心?

当然一定有很多人说安陵容这么做是为了帮甄嬛解气、手刃仇人。确实很有道理,毕竟那个时候安陵容其实还是挺珍惜她和甄嬛、眉庄之间的姐妹情谊的。在这偌大的皇宫了,只有甄嬛和眉庄是真心待她的,是她唯一的依靠了。她这样做无非就是想拉近自己与甄嬛的好感,让甄嬛认为她是真心对自己的,她是一个可用之人。

那安陵容真的就如此爱恨分明、无私奉献?那你也太天真了!别看安陵容和余莺儿之间没什么正面交手,两人之间的仇怨早就深入骨髓了。细数一下安陵容和余莺儿之间的仇恨大致这几件事积累的,首先就是甄嬛的缘故,上面已经阐述了,不重复赘述了。

除此之外还有三点原因:

第一点:余莺儿的上位让安陵容惨遭打脸。余莺儿是一个下等的宫女,安陵容就算是小门小户出身,好歹也是正经秀女出身。但是就是这个下等的宫女突然也成了答应还特赐封号,非常得皇上宠爱。而安陵容呢?新人都被翻牌子一圈了,她还是被遗忘的那个。同样是答应,在宫里活得还不如一个宫女,如此大的悬殊,遭人嘲讽不说,她心里肯定很不平衡,让她原本已经难捱的日子更难过了。

第二点:安陵容首次侍寝因为胆小,被“完璧归赵”了,谁去接替她的呢?就是余莺儿了。当时安陵容坐在回去的轿子里哭,听着外面的人嘲笑她晦气,迎面而来的就是坐着凤鸾春恩车唱着歌,得意忘形的余莺儿。这两种强烈对比的境遇,估计安陵容会一辈子记得的。

第三点:余莺儿是华妃党的,安陵容几次被华妃刁难、威胁、欺凌,她恨华妃,自然也就恨透了余莺儿。

解开了事实的真相,是不是更觉安陵容细思极恐了。其实这些事放在一个心理正常阳光的人身上,是不会有如此大的仇恨的,只能说安陵容本性阴暗,就是那种敏感多疑,小肚鸡肠之人,否则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别人挑拨和甄嬛越走越远了。

不过在处理这件事的做法上安陵容做法很聪敏的(也是她的小心机开始暴露),她是打着甄嬛的旗号去的,正大光明、理所应当,苏培盛也就没怀疑,直接动手了。

到底还是眉庄厉害,听闻这件事后,立刻就读懂了安陵容阴暗的小心思,发现了她可拍的一面,提醒甄嬛也提防疏远。哎!安陵容的做法倒像是自作聪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时:指的是蔡文姬被匈奴掳到北方,并嫁给匈奴左贤王的这12年时间。

邂逅:不期而遇。

徼:侥幸。

时愿:平时(12年)的企望。

这句是说平时(在北方的12年)一直盼望的事情意外地实现了。

骨肉:喻至亲。

作者苦念故乡,见使者来迎,如见亲人,所以称之为骨肉。或谓曹操遣使赎蔡琰或许假托其亲属的名义,所以诗中说“骨肉来迎”。

《邂逅》

[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会有一天,飞雪落满了道路,盖白了倾斜的屋檐,

我正想出门松松脚——是你,突然站在门前。

你独自一人,穿着秋大衣,没戴帽子,也没穿长筒靴,

你抑制着内心的激动,嘴里咀嚼着潮湿的雪。

树木和栅栏,消逝在远远的迷雾中,

你一个人披着雪,站在角落里一动不动。

雪水从头巾上流下,滚向袖口缓慢地滴落,

点点晶莹的雪粉,在你那秀发上闪烁。

那一绺秀发的柔光,映亮了:你的面庞,

你的头巾和身躯,还有这件薄薄的棉衣裳。

雪在睫毛上溶化了,你的眼里充满忧郁,

你的整个身形匀称和谐,仿佛是一块整玉雕琢。

这好像是我那被带走的心灵,

好像被镀锑的钢刀深深地划下了血痕。

你那美丽的面容,将在我的心中永驻,

因此,我不再过问人世间的残酷。

啊,陶醉于这些回忆,只觉得这雪夜重影闪闪,

在我们两人的中间,我划不开分界线。

当我们已经离去人世,那些年的事犹自遭人诽谤,

没有人会去寻问:

我们是谁,又来自何方?

扩展资料:

1、帕斯捷尔纳克是一个在主流意识形态之下坚持个性写作的作家,其精神的独立性首先表现在创作的主题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作就蛮声诗坛,但由于他的诗歌多以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为描摹对象,与轰轰烈烈的外部世界总是有反差。

2、他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就是其典型例证。帕斯捷尔纳克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在短短40年的人生中所遭遇的一切来展示俄国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命运问题。

这部小说是作者用自己的笔与心灵发出的对现实社会理智而动情地思考,如作家所说:“《日瓦戈医生》是我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我想在其中刻画出俄罗斯近45年的历史”。

然而,在苏联文化“解冻”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小说的内容和主题与苏维埃的主流意识形态下所倡导的“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的人和事”创作精神不相适应,而且创作方法与苏维埃官方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唯一的创作方法”不相吻合。

帕斯捷尔纳克在小说《日瓦戈医生》的创作中不拘泥于当时一统文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的束缚,大胆地运用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以超越现实的眼光,把自己对国家、社会、人生等种种思考和感受倾注到长篇小说中。

写出了“超乎寻常、引人瞩目的作品,这不仅使俄罗斯本土作家震撼,而且令此时已经进入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世界惊叹”。

3、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如《最初的体验》、《一个大字一组的故事》、《第二幅写照:彼得堡》等作品多角度地表现了作家青年时代对于外部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心理体验。

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思考,以独特的诗学方式传达出对时代风云的沉思,高度关注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个性、特别是当代女性的遭遇,清晰地显示出书写一代知识者的命运、把一代人“归还给历史”的鲜明意向。

4、1957年,发表《日瓦戈医生》,并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因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被迫拒绝诺贝尔奖。

5、1990年是诗人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年为帕斯捷尔纳克年。

6、1986年,苏联出版帕斯捷尔纳克的两卷本作品之后,又出版了一本由帕斯捷尔纳克之子叶夫根尼·帕斯捷尔纳克写的他父亲的传记,小说《日瓦戈医生》也于1988年公开出版,在帕斯捷尔纳克百年诞辰的1990年出版了他的全集。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63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