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系列飞船并非是最早飞出太阳系的飞船,第一艘飞出太阳系的先驱者11号因为失去了信号而永久在太空漂流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我们都记得旅行者系列飞船应该成功冲出太阳系了,但他们并非是最初踏出太阳系的飞船;原来在旅行者系列飞船之前是存在了先驱者系列,而最初冲出太阳系的先驱者11号却遗憾地永远停留在太空中无法返回地球了。
一、最初飞出太阳系的飞船并非是旅行者系列,而且是先驱者11号
或许我们会惊讶第一艘飞出太阳系的不是闻名的旅行者1号码?怎么会说没有人知道去哪里了?其实最初飞出太阳系的是先驱者11号。先驱者10号以及11号才是探索路上最重要的飞船,先驱者10号冲出太阳系失败后给予了先驱者11号经验,而让先驱者11号成功绕过了木星而冲出了太阳系,成为了地球上第一次冲出太阳系的飞船,虽然它的样子不像是飞船但也是最具有意义的航天机器了。
二、之所以先驱者11号没有被我们记住,是因为这飞船在太空中早就失去了联系,永远活在太空中
先驱者11号?或许很多人没有记住这个名字,已经它很久之前就消失了。先驱者11号冲出了太阳系后大概22年的时候就失去了联系,也就说说在1995年左右先驱者11号就永远停留在太空之中;它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我们无法知道,燃料用尽?遇到了星球?机器故障?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直到它为何失去了联系,也不知道它到底漂浮去哪里。
因此,这艘第一次冲出太阳系的先驱者11号就用于活在太空中了。
1969年7月20日,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时刻,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 “ 鹰号 ” 登月舱登上了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踏足地球以外的天体,著名的“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就是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表面向全球广播的。
1969年7月21日 17点54分整, 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时36分钟后,从月球表面拔地而起,飞向了月球轨道,与在月球轨道上柯林斯控制的服务舱对接,然后转移好21千克月岩后,将登月舱抛弃,三位宇航员开始了返回地球之旅。
阿波罗11号登月舱仍在月球轨道上飞行?
加利福尼亚 太空爱好者 James Meador对阿波罗11号登月十分感兴趣,因为除了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表面的坠毁地点不明外,其他都已经有确切的坠落地点,而他用GMAT(通用任务分析工具)对 LM 上升阶段的模拟轨道后发现,“鹰号”登月飞船仍可能留在轨道上。
登月飞船究竟应该在哪里?
可能让各位有点想不到的是,阿波罗计划从11号到17号总共6次登月,留在月球上的痕迹只有月球车(15、16、17号任务标配)和部分仪器设备,还有一个阿波罗飞船的下降级,因为上升级得把宇航员送回月球轨道。
阿波罗登月飞船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右侧指令舱和服务舱,左侧是登月飞船,包含下降级和上升级。
上图是和服务舱分离后的阿波罗11号“鹰号”登月飞船,下半部分是带着四个避震且避免陷入月尘的托底支架,上半部分是登月舱,宇航员的在月球上的“住所”兼上升级。
上图是登月舱上升级和下降级的详细结构,在这两个组合体中,下降级的变推力发动机要求最高,因为其登陆过程中需要无级调整推力,直至落地时变为零,一般这种变推力发动机大都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的毒发。
上升段也有一台发动机,不过却不需要变推力,而且只需要上升到月球轨道,只需要加速到16千米/秒左右,而且月球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1/6只有,因此燃料和火箭的要求确实不高。
等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面执行完任务后,该丢的东西统统丢光,比如在月球上拉的屎,还有生活垃圾,以及用不着的工具等,一股脑儿丢了出来,所以到现在月球上还有宇航员们拉的屎。
然后直接就启动登月舱上升级的发动机,把下降级当成了发射台,直接起飞,就像旱地拔葱,场面十分壮观。
这是月面的摄影机拍摄的起飞场景,有朋友质疑为什么看不到火光,其实起飞当时是有的,但起飞后由于火焰不明显就很难看到了,但有另一个GIF图能看到转弯时火箭发动机的火光。
接下来就是和在月球轨道的服务舱对接,之后转移月岩等“月球土特产”,然后转移宇航员,之后登月舱就是废物了,因为没法将它带回来,因此在月球轨道上被抛弃,一般的做法是会启动发动机减速,让其坠毁在月球轨道上。
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即使是低轨道飞行的航天器也可以留存在其轨道上很久,为避免未来的月球任务受到太空垃圾干扰,因此一般的做法就是将其减速脱离轨道从而撞击月球,而且这也成为了保留节目,因为撞击产生的地震波可以让在月球上的地震监测设备获取,用于探知月球内部的结构。
在阿波罗十二号发射前,“鹰号”可能还在月球轨道飞行,后来NASA报告表明“鹰号”已经偏移轨道,可能在月表“某处”坠毁,但一直未获证实,在NASA网站上查到的资料也表明,阿波罗11号的上升段“下落不明”
因此 James Meador大胆推测,阿波罗11号的上升段可能仍然呆在月球轨道上,而且模拟显示,2019~2020年的轨道和当年抛弃时相差无几,无疑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可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因为它直接登陆了月球又从其表面起飞,而阴差阳错的还在月球轨道上飞行。
也许有一天,NASA可能将其从月球轨道上抓取回来,带回地面供大家参观,看看人类第一次到达别的星球乘坐的是什么样的飞行器。
不过也有专家持怀疑态度,因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上升段应该会在雷达上被发现,但似乎从来都没有收到过这样的信号,可能暂时它仍然是个谜。
1969年7月20日,当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刻,大众对于征服太空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研究的转向,1972年“阿波罗计划”结束之后,人类再也没有登上过月球。回首40年,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一直不懈,探索幅度也早已超越月球。但是,“登月”并未远离,它俨然成为一个符号,深深嵌入了全球的社会生活中,而其真正意义更在于———登月开启了人类与机器融合的新起点。
“如此渺小、湛蓝而美妙,飘浮在永恒沉寂之中,正如看到我们自己,同为地球的乘客,都是兄弟姐妹,在冷漠海洋中享受挚爱的光明。”———诗人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
阿波罗登月激励一代人
美国犹他州退休女教师朱丽娅·布赖恩至今还清楚记得,40年前的7月20日晚,自己和丈夫孩子们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守候着历史性的一刻。晚上10点,夹杂着“雪花”的屏幕上传来了来自另一个星球的视频———阿波罗11号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缓步跨出登陆舱。
眼前播放的不是异想天开的科幻**:依稀可辨的模糊影像中,观众只能大致分辨出宇航员的头盔和身影,但阿姆斯特朗的宣言让全世界为之欢呼:“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飞跃。”当晚,全球近一亿观众见证了这个历史性时刻,在莱特兄弟首次实现飞行梦想的短短66年之后,人类首次登上地外星球。
“直到现在我仍觉得难以置信。”布赖恩女士说,尽管登月前的大半年时间里,媒体已经对登月进行了狂轰滥炸式密集报道,可包括她在内的很多人还是认为登上月亮不可能实现。那时人们形容某个想法不切实际时总会说“就像把人送上月亮一样疯狂”,但1969年7月之后,没有人再这样说了。
当时布赖恩夫妇的小儿子鲍勃还在上小学,平日这个时候他早应进入梦乡。“阿姆斯特朗宣布实现了人类的一大步时,我注意到鲍勃的眼睛张得大大的,眼里满是惊喜和憧憬。”布赖恩说,“我想他那时还太小,或许不能完全理解登月的意义,但这让他从此爱上了科学探索。”长大后鲍勃虽没有当上宇航员,但对科学的兴趣让他如今成为小有成就的生物学家。
像鲍勃一样,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孩子被阿波罗登月所鼓舞,由此踏上科学的道路。直至今日,美国航天局(NASA)依然将阿波罗11号登月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把人类送上月球不仅激励了美国,也同样激励了全世界。”NASA首席历史学家斯蒂文·迪克说,“上世纪60年代是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但在那样的环境下,登月成功证明了人类的潜能。”宇航员形象成文化核心之一
《登月决策:阿波罗计划和国家利益》一书的作者,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主任约翰·罗格斯顿在电子邮件中向记者谈起自己的经历。
1969年7月16日一大早天还没亮,罗格斯顿以研究学者的身份应邀前往肯尼迪航天中心,见证了阿波罗11号的发射。“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成败就在这历史性的一天。但大家更期待的是宇航员登上月球。”
而20日当晚9点,罗格斯顿在家里开着电视,急切地等待最关键的部分———登月直播。不巧的是,就在阿姆斯特朗在登月舱里做好所有准备,即将打开舱门几分钟前,罗格斯顿家突然陷入一片漆黑,停电了。“我飞快地冲了出去,看到对面的邻居家还亮着灯,敲开门,我和邻居共同经历了那个历史性的时刻。”
虽然罗格斯顿不是科学家出身,但作为政府决策学者,他将数十年的时间投入到“阿波罗计划”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影响的研究中。他至今仍坚持相信,美国政府过早地终结“阿波罗探月计划”是目光短浅的行为。
罗格斯顿认为,除了探索领域的成就,阿波罗登月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在那之后的40年中,登月宇航员的形象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组成,就像星条旗一般经典。
著名航天专家庞之浩对此持认同观点,他认为现在美国政府打算重返月球,除了战略利益考虑,提升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也是目的之一。
“阿波罗计划”鼓舞了很多人,时至今日让人念念不忘。1968年阿波罗8号上的宇航员比尔·安德鲁斯和队友拍摄了一幅著名的“地出”照片———毫无生机的月球地平线,黑色沉寂的宇宙背景下,蓝色的地球正在“升起”。
那是在1968年的圣诞前夜,阿波罗飞船正环绕月球轨道飞行。“地出”一经发表,便因其深刻的环境保护寓意成为最著名的环保之一。
布赖恩女士被深深感动。
身为教师的她每年都要拿地球仪让学生“发现”地球的美丽。她说:“阿波罗登月从一个新的视角启发了我们。”而本月15日,访华的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也用这一幅“地出”结束了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登月象征意义从未消逝
肯尼迪总统宣布启动“阿波罗计划”后,美国电视娱乐产业曾刮起一股太空热潮。
1966年,《星际迷航》的电视剧版本开播,它把人们带入一个充满奇异生物和地外文明的宇宙,探索太空就像开着越野车探险一样平常。
阿波罗11号登月前一年,经典科幻**《2001:太空奥德赛》则大胆地描绘出一个高科技的未来,飘浮的太空基地,月球城市,人类开始以月球为基点向广阔的未知太空进发。
这些科幻作品无疑让人们更加憧憬阿波罗登月将带来的无限可能。然而,40多年后再回顾它们,今天的人们无疑多少有些失望,太空城、地月特快,登月热潮似乎“承诺”过的科技成就依然还很遥远。
1972年12月,美国的“阿波罗”17号飞船最后一次拜访月球后,探月热骤然降温。美国历史学家马修·巴特斯指出,人类首次登月的辉煌,与之后探月热降温的强烈对比,使得阿波罗计划好似昙花一现的远古文明,遥远而陌生。
然而,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阿波罗登月对现代科技文明的象征性意义不容忽视。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借助自己发明的机器,不断延展探索的前沿,蒸汽轮船,汽车,飞机……然而,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却并非一开始就十分融洽:蒸汽火车一度被视为洪水猛兽,科学家发明汽车后却被警察禁止开上街,即便是人类最初的太空之旅,整个过程中宇航员也是被死死“囚禁”在铁罐头一般的太空舱里。
巴特斯认为,阿波罗计划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阿波罗宇航员乘坐的太空舱,虽然空间狭小,却能容宇航员自由活动。它尽可能地让宇航员在外太空的陌生环境下,依然保留自在熟悉的感觉,宇航员还能在电脑的协助下,自主操纵飞船;人们还看到,宇航员在太空服和月球车的帮助下,在陌生星球表面探索。
登月科技惠及普通民众
从这个角度而言,阿波罗探月技术开启了人类和机器的融合,让科技成为人类的一部分。
同样在40年后,人类与科技已经完全密不可分,他们借助手机、电脑、互联网探索着新的领域。“在科技历史的长河里,阿波罗或许只是一小步,但它帮助人类迈出一大步,用科技来完善我们自身。”巴特斯说。
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太空研究系教授埃利加·萨德在研究阿波罗登月的社会影响时指出,阿波罗宇航员已成为“先驱者”的代言人,这些年轻的勇士在为人类文明的前景开辟道路。流行文化的推波助澜更深化了这个形象,例如MTV音乐电视台的一段经典宣传片中,就将阿波罗宇航员手中的美国国旗替换成MTV的标志。
事实上,阿波罗计划离我们并非十分遥远,萨德指出,至今广为使用的一些产品都是阿波罗计划的“后代”,其中很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对此庞之浩表示,阿波罗计划尽管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它却带动了美国科技力量的整体提升,如液体燃料,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领域。整个阿波罗工程产生了3000多项专利,其中至少1000项用于国民经济,相当于对阿波罗技术的消化和二次开发,对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气垫鞋、尿不湿,彩超、条形码、笔记本电脑、微波炉等,都跟载人登月有关系,为宇航员开发的重症监护病房,航天食品中的脱水菜也已普及到民用领域。
此次美国重返月球中的很多技术,如登月舱的设计也借鉴了阿波罗工程。不过庞之浩补充说,和40年前相比,今天的政治环境已截然不同,“21世纪人类能否再次实现这样一次神奇的跨越式发展还不得而知”。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阿波罗计划”是冷战时期美苏载人登月竞赛的产物,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随着美国登月的成功,深受打击的前苏联退出载人登月研究。随后,由于耗资庞大,再加上越南战争,尼克松政府也叫停了“阿波罗计划”。随着美苏争霸狂潮的退去,人类“登月”成了昙花一现。
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说,由此全人类的探月进入一个“宁静思考期”。
美国、苏联和其他国家都在对上个阶段探月进行分级、总结、消化,重新思索探月的目的。经过论证,多国看到了探月具有重要的科学、技术、经济和军事利益。
进入21世纪,经历了“思考期”之后,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才重新拉开了探索月球的序幕。
人类去过的星球只有地球和月球。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探月飞船阿波罗11号载着宇航员第一次降落到月球上。但是如果将人类的行星探测器也计算在内,人类探索过的星球包括金星、水星、火星和月球。
早在1959年9月14日,前苏联发射了名称为“月球二号”的无人探测器,只可惜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月球二号直接坠落到月球表面,导致它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停止工作。即使这样。月球二号探测器成为首个到达月球的人类探测器。
相关知识:
966年2月3日,月球9号无人探测器在月球的风暴洋附近实现软着陆。到了196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罗11号成功实现载人登陆月球,这使得月球成为人类迄今为止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1966年3月1日,前苏联发射的金星三号成功着陆金星,金星三号成为第一颗着陆其他行星人类探测器,但是,着陆时探测器发生故障,并未传回任何数据。
到了1970年12月15日,金星7号终于实现了金星的软着陆,并且传回了有关金星的数据。第二年11月27日,前苏联发射的火星2号探测器到达火星大陆,并且一头撞进了火星上的海拉斯盆地。
1976年7月20日,NASA发射的海盗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并发回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火星全彩色图,我们第一次知道火星的真实面貌。
2001年,NASA的舒梅克探测器成功着陆爱神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登陆小行星的探测器。2005年1月14日,NASA发射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在土卫六表面成功降落,发回了大量的土卫六的真实照片,这也是人类首次登陆除月球外的卫星。
假如我们只是在 地球上旅行 ,乘坐 飞机 绰绰有余。
但如果要 探索 太空 ,去 探索 一颗 替代地球、适宜居住 的未知星球,我们需要的是 宇宙飞船 。
当人们无法实现 星际旅行 的时候,人们 仰望星空 。
如今,有一些飞船正在 离开太阳系 ,带着它们的使命 探索 未来的新家园 。
发起这个项目的是大家熟知的 NASA 美国航空航天局 。
耗费这么多人力财力,NASA有什么 目的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NASA派出的 5艘飞船 。
这些宇宙飞船分别 是谁 ?有什么 飞行任务 ?NASA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 目的 ?NASA的研究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 帮助 ?下面为大家一一解答。
派出去的这批飞船共有 五艘 ,目标 各不相同 ,其中最远的飞船 旅行者一号 已经行驶了 225亿 公里,试问NASA有何雄心壮志?
先驱者10号 ,发射于 1972年3月2日 ,是人类 历史 上 第一艘 飞过小行星带、成功完成 木星观测 的航天飞行器。
打破了此前只能用 天文望远镜 观察木星的 历史 ,是人类航空航天发展 具有时代意义 的一次 探索 。
有了先驱者10号对木星 近距离拍摄 的后,人们对木星的认识,便从没有感情的 文字记录 ,跳转到了鲜活生动的 。
1983年6月13日 , 先驱者10号 飞过 海王星轨道 。
要知道,这是八大行星中 距离太阳最远 的星球。
人们惊叹于先驱者10号这艘传奇飞船带来的惊喜,它传回的图像清晰可见 海王星 幽蓝的光芒。
遗憾的是,先驱者10号像 脱缰的野马 ,它的飞行好像 不受地面人员的控制 了。
后来的科学家认为当时的航天飞行器还是有 缺陷 的, 技术限制 是硬伤。
如果它可以按照预期飞出 奥尔特云 ,那么它便能够带着满满当当的 收获 返回地球。
但事与愿违, 1986年10月 ,先驱者10号一直流浪,远离了太阳系,它的速度疯狂到了以每年 26个 天文距离驶向 银河系 。
有人怀疑飞船被 外星人 劫持了,有人担心之后没有了 燃料 ,先驱者10号成为 太空垃圾 。
总之这艘功臣一般的宇宙飞船,彻底和人类 失去联系 了,它消失在了 银河系外围 ,成为了 最孤独 的一叶扁舟。
后来的人也无法找回它的 飞船数据 ,只有冰冷的档案记录着它仅存的一点儿信息。
它的后继者 先驱者11号 ,有了更大的使命。
先驱者11号进行了 跳脱式的旅行轨迹 ,首先还是 观测木星 ,经过上一次的观测过去了多年,情况有很多变化。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它将利用木星强大的 引力 ,抵达下一个目标 土星 ,观察 表面和外围光环 。
先驱者11号被寄予厚望,为了实现 逃离太阳系 的计划,它必须抓住机会,通过土星的 逃离轨道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脱离太阳系 。
这一次飞船的行进目标已经明确,那就是 银河系中心 。
让我们祝 先驱者11号 好运。
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 的名气可以说更大,它们是继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之后更加出色的太空飞船。
它们的目的依旧是 探索 土星、木星 ,尽可能 飞向地外太空 。
1980年11月20日 ,旅行者1号上传完 最后一张 木星卫星的高清拍摄后,它的任务还在继续。
比起此前 先驱者10号、11号 传回的画面,科学家可以进行比对,更新 土星、木星 的研究资料,以及木星众多的 卫星 ,它们中极有可能发现 水元素 ,意味着存在类似 早期地球的生存环境 。
如今已经飞出 225亿公里 的旅行者1号,其飞行能力超出了科学家的预想,它的任务中还包含了对 太阳风顶 进行 探索 。
太阳风顶是 太阳风圈的边界 ,也就是说 探索 它的 危险性 更大,不过说不定能观察到一些科学家感兴趣的画面,比如 太阳风暴、太阳黑子 。
有意思的是,不知是不是认为 音乐无边界 ,再加上 金刚石 的性质稳定,科学家居然想到了用一个金刚石制成的 留声机 和一个铜制的 磁盘唱片 ,要在茫茫太空中留下 供智慧生物 互相沟通 的声音。
科学家号称即使过去 10亿年 ,这个唱片机仍然能发出 优美的声音 ,它的 音质 不会受到普通唱片机因为磨损而带来的 影响 。
假如不把 金刚石唱片机 送向太空,它应该是地球上 耐久度最高 的音乐播放器了吧,不知道有谁有幸听到,并听懂其中的音乐呢。
接着说 旅行者2号 ,旅行者2号发射时间比1号更早, 1977年8月20日 ,旅行者2号在 肯尼迪航天中心 发射。
1986年1月24日 ,旅行者造访 天王星 ,观察到被日光直射一面被雾散播的 “日辉” 。
1989年8月25日 ,旅行者2号接近 海王星 ,这是尽其所能造访的 最后一颗行星 。
完成了探星任务,旅行者2号继续朝 太阳系外圈 进发,它将持续向地球地面 传送讯号 。
21世纪之后 ,对太阳系的 探索 任务仍在继续,不断更新。
2006年1月9日 ,一艘名为 “新视野号” 的航空飞船向 冥王星 飞去,它是史上 发射起始速度最快 的探测器。
2015年 ,新视野号快速略过 冥王星表面 ,搜集了 行星大气和表面 的珍贵数据,容量超过 50GB 。
本以为来到了太阳系的 “天涯海角” ,要知道冥王星被称为是 被太阳系抛弃 的行星,它已经被剔除太阳系这个 “朋友圈” 。
时间来到 2019年1月1日 ,新视野号来到了一个称为 “柯伊伯带” 的太阳系边缘地带,一个叫做 “Ultima Thule” 的地方,它可以翻译为 “超越已知的世界” ,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形成 神秘遥远 的土地。
这个 “天涯海角” ,和海南的“天涯海角”看上去区别很大,从照片看来它像一个 小葫芦 。
新视野号上并没有携带 金属铝板、金刚石唱片机 这些表明 人类文明 的东西,也许是科学家认为不同宇宙之间的生物应该以 更加谨慎 的姿态和平相处。
过多地暴露自身文明的信息是一种 大胆缺乏理性 的尝试。
经过对 5艘宇宙飞船 的飞行经历的叙述之后,也许你还是一头雾水,NASA这么煞费苦心是 为了什么 ?
最远的一艘已经在太阳系的跑道跑出了 225亿公里 的田径成绩,大量的和数据传回,这些研究陆续进行,对人类能够提供哪些 帮助 呢?
NASA的目的自然是为了 探索 宇宙 ,为航空航天事业 添砖加瓦 。
至于 寻找能源、 探索 外星文明、寻找宇宙奥秘 ,这些可以看成带来惊喜的 “支线任务” 。
能源 关系人类生产发展,目前已知的能源也许会随着 生产力 的提高消耗得更多, 转换效率 变低,所以有必要 探索 新能源、清洁能源 。
至于外星文明,我们很难判断 是敌是 友,可以委婉地表达人类信号,就如 先驱者号、旅行者号 那样。
宇宙的奥秘是个大而笼统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到 科技 ,还涉及 哲学 ,NASA的目的其实就是一个 解谜和 探索 的过程。
NASA的 探索 可以帮助人类 探索 更加广阔的 生存空间 。
地球形成了 15亿年 左右,能源资源、水资源是 有限 的,人口的增长给地球村带来了很多 压力 。
NASA把 探索 的手伸向 太阳系边界 ,以太阳系为中心的行星系,意味着 光热和生命的可能性 。
NASA的研究有利于 科学思想 的进步和传播。
我们可以通过媒体直播了解NASA发射宇宙飞船的事情,鼓励更多年轻人进入 航空航天 这个领域。
如今NASA成为了 航空航天 探索 领域 炙手可热的话题,它的魅力在于让更多的人对 宇宙、宇宙探测、太阳系 更感兴趣,甚至比大学的课程和教授的板书更有意思。
兴趣 是最好的 老师 ,它帮助我们 探索 无限可能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