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飞出太阳系的飞船,为何如今没人知道它去哪了?

第一艘飞出太阳系的飞船,为何如今没人知道它去哪了?,第1张

旅行者系列飞船并非是最早飞出太阳系的飞船,第一艘飞出太阳系的先驱者11号因为失去了信号而永久在太空漂流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我们都记得旅行者系列飞船应该成功冲出太阳系了,但他们并非是最初踏出太阳系的飞船;原来在旅行者系列飞船之前是存在了先驱者系列,而最初冲出太阳系的先驱者11号却遗憾地永远停留在太空中无法返回地球了。

一、最初飞出太阳系的飞船并非是旅行者系列,而且是先驱者11号

或许我们会惊讶第一艘飞出太阳系的不是闻名的旅行者1号码?怎么会说没有人知道去哪里了?其实最初飞出太阳系的是先驱者11号。先驱者10号以及11号才是探索路上最重要的飞船,先驱者10号冲出太阳系失败后给予了先驱者11号经验,而让先驱者11号成功绕过了木星而冲出了太阳系,成为了地球上第一次冲出太阳系的飞船,虽然它的样子不像是飞船但也是最具有意义的航天机器了。

二、之所以先驱者11号没有被我们记住,是因为这飞船在太空中早就失去了联系,永远活在太空中

先驱者11号?或许很多人没有记住这个名字,已经它很久之前就消失了。先驱者11号冲出了太阳系后大概22年的时候就失去了联系,也就说说在1995年左右先驱者11号就永远停留在太空之中;它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我们无法知道,燃料用尽?遇到了星球?机器故障?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直到它为何失去了联系,也不知道它到底漂浮去哪里。

因此,这艘第一次冲出太阳系的先驱者11号就用于活在太空中了。

1969年7月20日,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时刻,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 “ 鹰号 ” 登月舱登上了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踏足地球以外的天体,著名的“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就是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表面向全球广播的。

1969年7月21日 17点54分整, 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时36分钟后,从月球表面拔地而起,飞向了月球轨道,与在月球轨道上柯林斯控制的服务舱对接,然后转移好21千克月岩后,将登月舱抛弃,三位宇航员开始了返回地球之旅。

阿波罗11号登月舱仍在月球轨道上飞行?

加利福尼亚 太空爱好者 James Meador对阿波罗11号登月十分感兴趣,因为除了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表面的坠毁地点不明外,其他都已经有确切的坠落地点,而他用GMAT(通用任务分析工具)对 LM 上升阶段的模拟轨道后发现,“鹰号”登月飞船仍可能留在轨道上。

登月飞船究竟应该在哪里?

可能让各位有点想不到的是,阿波罗计划从11号到17号总共6次登月,留在月球上的痕迹只有月球车(15、16、17号任务标配)和部分仪器设备,还有一个阿波罗飞船的下降级,因为上升级得把宇航员送回月球轨道。

阿波罗登月飞船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右侧指令舱和服务舱,左侧是登月飞船,包含下降级和上升级。

上图是和服务舱分离后的阿波罗11号“鹰号”登月飞船,下半部分是带着四个避震且避免陷入月尘的托底支架,上半部分是登月舱,宇航员的在月球上的“住所”兼上升级。

上图是登月舱上升级和下降级的详细结构,在这两个组合体中,下降级的变推力发动机要求最高,因为其登陆过程中需要无级调整推力,直至落地时变为零,一般这种变推力发动机大都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的毒发。

上升段也有一台发动机,不过却不需要变推力,而且只需要上升到月球轨道,只需要加速到16千米/秒左右,而且月球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1/6只有,因此燃料和火箭的要求确实不高。

等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面执行完任务后,该丢的东西统统丢光,比如在月球上拉的屎,还有生活垃圾,以及用不着的工具等,一股脑儿丢了出来,所以到现在月球上还有宇航员们拉的屎。

然后直接就启动登月舱上升级的发动机,把下降级当成了发射台,直接起飞,就像旱地拔葱,场面十分壮观。

这是月面的摄影机拍摄的起飞场景,有朋友质疑为什么看不到火光,其实起飞当时是有的,但起飞后由于火焰不明显就很难看到了,但有另一个GIF图能看到转弯时火箭发动机的火光。

接下来就是和在月球轨道的服务舱对接,之后转移月岩等“月球土特产”,然后转移宇航员,之后登月舱就是废物了,因为没法将它带回来,因此在月球轨道上被抛弃,一般的做法是会启动发动机减速,让其坠毁在月球轨道上。

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即使是低轨道飞行的航天器也可以留存在其轨道上很久,为避免未来的月球任务受到太空垃圾干扰,因此一般的做法就是将其减速脱离轨道从而撞击月球,而且这也成为了保留节目,因为撞击产生的地震波可以让在月球上的地震监测设备获取,用于探知月球内部的结构。

在阿波罗十二号发射前,“鹰号”可能还在月球轨道飞行,后来NASA报告表明“鹰号”已经偏移轨道,可能在月表“某处”坠毁,但一直未获证实,在NASA网站上查到的资料也表明,阿波罗11号的上升段“下落不明”

因此 James Meador大胆推测,阿波罗11号的上升段可能仍然呆在月球轨道上,而且模拟显示,2019~2020年的轨道和当年抛弃时相差无几,无疑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可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因为它直接登陆了月球又从其表面起飞,而阴差阳错的还在月球轨道上飞行。

也许有一天,NASA可能将其从月球轨道上抓取回来,带回地面供大家参观,看看人类第一次到达别的星球乘坐的是什么样的飞行器。

不过也有专家持怀疑态度,因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上升段应该会在雷达上被发现,但似乎从来都没有收到过这样的信号,可能暂时它仍然是个谜。

1969年7月20日,当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刻,大众对于征服太空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研究的转向,1972年“阿波罗计划”结束之后,人类再也没有登上过月球。回首40年,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一直不懈,探索幅度也早已超越月球。但是,“登月”并未远离,它俨然成为一个符号,深深嵌入了全球的社会生活中,而其真正意义更在于———登月开启了人类与机器融合的新起点。

  “如此渺小、湛蓝而美妙,飘浮在永恒沉寂之中,正如看到我们自己,同为地球的乘客,都是兄弟姐妹,在冷漠海洋中享受挚爱的光明。”———诗人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

  阿波罗登月激励一代人

  美国犹他州退休女教师朱丽娅·布赖恩至今还清楚记得,40年前的7月20日晚,自己和丈夫孩子们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守候着历史性的一刻。晚上10点,夹杂着“雪花”的屏幕上传来了来自另一个星球的视频———阿波罗11号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缓步跨出登陆舱。

  眼前播放的不是异想天开的科幻**:依稀可辨的模糊影像中,观众只能大致分辨出宇航员的头盔和身影,但阿姆斯特朗的宣言让全世界为之欢呼:“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飞跃。”当晚,全球近一亿观众见证了这个历史性时刻,在莱特兄弟首次实现飞行梦想的短短66年之后,人类首次登上地外星球。

  “直到现在我仍觉得难以置信。”布赖恩女士说,尽管登月前的大半年时间里,媒体已经对登月进行了狂轰滥炸式密集报道,可包括她在内的很多人还是认为登上月亮不可能实现。那时人们形容某个想法不切实际时总会说“就像把人送上月亮一样疯狂”,但1969年7月之后,没有人再这样说了。

  当时布赖恩夫妇的小儿子鲍勃还在上小学,平日这个时候他早应进入梦乡。“阿姆斯特朗宣布实现了人类的一大步时,我注意到鲍勃的眼睛张得大大的,眼里满是惊喜和憧憬。”布赖恩说,“我想他那时还太小,或许不能完全理解登月的意义,但这让他从此爱上了科学探索。”长大后鲍勃虽没有当上宇航员,但对科学的兴趣让他如今成为小有成就的生物学家。

  像鲍勃一样,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孩子被阿波罗登月所鼓舞,由此踏上科学的道路。直至今日,美国航天局(NASA)依然将阿波罗11号登月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把人类送上月球不仅激励了美国,也同样激励了全世界。”NASA首席历史学家斯蒂文·迪克说,“上世纪60年代是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但在那样的环境下,登月成功证明了人类的潜能。”宇航员形象成文化核心之一

  《登月决策:阿波罗计划和国家利益》一书的作者,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主任约翰·罗格斯顿在电子邮件中向记者谈起自己的经历。

  1969年7月16日一大早天还没亮,罗格斯顿以研究学者的身份应邀前往肯尼迪航天中心,见证了阿波罗11号的发射。“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成败就在这历史性的一天。但大家更期待的是宇航员登上月球。”

  而20日当晚9点,罗格斯顿在家里开着电视,急切地等待最关键的部分———登月直播。不巧的是,就在阿姆斯特朗在登月舱里做好所有准备,即将打开舱门几分钟前,罗格斯顿家突然陷入一片漆黑,停电了。“我飞快地冲了出去,看到对面的邻居家还亮着灯,敲开门,我和邻居共同经历了那个历史性的时刻。”

  虽然罗格斯顿不是科学家出身,但作为政府决策学者,他将数十年的时间投入到“阿波罗计划”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影响的研究中。他至今仍坚持相信,美国政府过早地终结“阿波罗探月计划”是目光短浅的行为。

  罗格斯顿认为,除了探索领域的成就,阿波罗登月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在那之后的40年中,登月宇航员的形象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组成,就像星条旗一般经典。

  著名航天专家庞之浩对此持认同观点,他认为现在美国政府打算重返月球,除了战略利益考虑,提升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也是目的之一。

  “阿波罗计划”鼓舞了很多人,时至今日让人念念不忘。1968年阿波罗8号上的宇航员比尔·安德鲁斯和队友拍摄了一幅著名的“地出”照片———毫无生机的月球地平线,黑色沉寂的宇宙背景下,蓝色的地球正在“升起”。

  那是在1968年的圣诞前夜,阿波罗飞船正环绕月球轨道飞行。“地出”一经发表,便因其深刻的环境保护寓意成为最著名的环保之一。

  布赖恩女士被深深感动。

  身为教师的她每年都要拿地球仪让学生“发现”地球的美丽。她说:“阿波罗登月从一个新的视角启发了我们。”而本月15日,访华的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也用这一幅“地出”结束了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登月象征意义从未消逝

  肯尼迪总统宣布启动“阿波罗计划”后,美国电视娱乐产业曾刮起一股太空热潮。

  1966年,《星际迷航》的电视剧版本开播,它把人们带入一个充满奇异生物和地外文明的宇宙,探索太空就像开着越野车探险一样平常。

  阿波罗11号登月前一年,经典科幻**《2001:太空奥德赛》则大胆地描绘出一个高科技的未来,飘浮的太空基地,月球城市,人类开始以月球为基点向广阔的未知太空进发。

  这些科幻作品无疑让人们更加憧憬阿波罗登月将带来的无限可能。然而,40多年后再回顾它们,今天的人们无疑多少有些失望,太空城、地月特快,登月热潮似乎“承诺”过的科技成就依然还很遥远。

  1972年12月,美国的“阿波罗”17号飞船最后一次拜访月球后,探月热骤然降温。美国历史学家马修·巴特斯指出,人类首次登月的辉煌,与之后探月热降温的强烈对比,使得阿波罗计划好似昙花一现的远古文明,遥远而陌生。

  然而,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阿波罗登月对现代科技文明的象征性意义不容忽视。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借助自己发明的机器,不断延展探索的前沿,蒸汽轮船,汽车,飞机……然而,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却并非一开始就十分融洽:蒸汽火车一度被视为洪水猛兽,科学家发明汽车后却被警察禁止开上街,即便是人类最初的太空之旅,整个过程中宇航员也是被死死“囚禁”在铁罐头一般的太空舱里。

  巴特斯认为,阿波罗计划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阿波罗宇航员乘坐的太空舱,虽然空间狭小,却能容宇航员自由活动。它尽可能地让宇航员在外太空的陌生环境下,依然保留自在熟悉的感觉,宇航员还能在电脑的协助下,自主操纵飞船;人们还看到,宇航员在太空服和月球车的帮助下,在陌生星球表面探索。

  登月科技惠及普通民众

  从这个角度而言,阿波罗探月技术开启了人类和机器的融合,让科技成为人类的一部分。

  同样在40年后,人类与科技已经完全密不可分,他们借助手机、电脑、互联网探索着新的领域。“在科技历史的长河里,阿波罗或许只是一小步,但它帮助人类迈出一大步,用科技来完善我们自身。”巴特斯说。

  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太空研究系教授埃利加·萨德在研究阿波罗登月的社会影响时指出,阿波罗宇航员已成为“先驱者”的代言人,这些年轻的勇士在为人类文明的前景开辟道路。流行文化的推波助澜更深化了这个形象,例如MTV音乐电视台的一段经典宣传片中,就将阿波罗宇航员手中的美国国旗替换成MTV的标志。

  事实上,阿波罗计划离我们并非十分遥远,萨德指出,至今广为使用的一些产品都是阿波罗计划的“后代”,其中很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对此庞之浩表示,阿波罗计划尽管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它却带动了美国科技力量的整体提升,如液体燃料,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领域。整个阿波罗工程产生了3000多项专利,其中至少1000项用于国民经济,相当于对阿波罗技术的消化和二次开发,对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气垫鞋、尿不湿,彩超、条形码、笔记本电脑、微波炉等,都跟载人登月有关系,为宇航员开发的重症监护病房,航天食品中的脱水菜也已普及到民用领域。

  此次美国重返月球中的很多技术,如登月舱的设计也借鉴了阿波罗工程。不过庞之浩补充说,和40年前相比,今天的政治环境已截然不同,“21世纪人类能否再次实现这样一次神奇的跨越式发展还不得而知”。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阿波罗计划”是冷战时期美苏载人登月竞赛的产物,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随着美国登月的成功,深受打击的前苏联退出载人登月研究。随后,由于耗资庞大,再加上越南战争,尼克松政府也叫停了“阿波罗计划”。随着美苏争霸狂潮的退去,人类“登月”成了昙花一现。

  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说,由此全人类的探月进入一个“宁静思考期”。

  美国、苏联和其他国家都在对上个阶段探月进行分级、总结、消化,重新思索探月的目的。经过论证,多国看到了探月具有重要的科学、技术、经济和军事利益。

  进入21世纪,经历了“思考期”之后,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才重新拉开了探索月球的序幕。

人类去过的星球只有地球和月球。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探月飞船阿波罗11号载着宇航员第一次降落到月球上。但是如果将人类的行星探测器也计算在内,人类探索过的星球包括金星、水星、火星和月球。

早在1959年9月14日,前苏联发射了名称为“月球二号”的无人探测器,只可惜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月球二号直接坠落到月球表面,导致它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停止工作。即使这样。月球二号探测器成为首个到达月球的人类探测器。

相关知识:

966年2月3日,月球9号无人探测器在月球的风暴洋附近实现软着陆。到了196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罗11号成功实现载人登陆月球,这使得月球成为人类迄今为止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1966年3月1日,前苏联发射的金星三号成功着陆金星,金星三号成为第一颗着陆其他行星人类探测器,但是,着陆时探测器发生故障,并未传回任何数据。

到了1970年12月15日,金星7号终于实现了金星的软着陆,并且传回了有关金星的数据。第二年11月27日,前苏联发射的火星2号探测器到达火星大陆,并且一头撞进了火星上的海拉斯盆地。

1976年7月20日,NASA发射的海盗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并发回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火星全彩色图,我们第一次知道火星的真实面貌。

2001年,NASA的舒梅克探测器成功着陆爱神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登陆小行星的探测器。2005年1月14日,NASA发射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在土卫六表面成功降落,发回了大量的土卫六的真实照片,这也是人类首次登陆除月球外的卫星。

假如我们只是在 地球上旅行 ,乘坐 飞机 绰绰有余。

但如果要 探索 太空 ,去 探索 一颗 替代地球、适宜居住 的未知星球,我们需要的是 宇宙飞船

当人们无法实现 星际旅行 的时候,人们 仰望星空

如今,有一些飞船正在 离开太阳系 ,带着它们的使命 探索 未来的新家园

发起这个项目的是大家熟知的 NASA 美国航空航天局

耗费这么多人力财力,NASA有什么 目的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NASA派出的 5艘飞船

这些宇宙飞船分别 是谁 ?有什么 飞行任务 ?NASA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 目的 ?NASA的研究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 帮助 ?下面为大家一一解答。

派出去的这批飞船共有 五艘 ,目标 各不相同 ,其中最远的飞船 旅行者一号 已经行驶了 225亿 公里,试问NASA有何雄心壮志?

先驱者10号 ,发射于 1972年3月2日 ,是人类 历史 上 第一艘 飞过小行星带、成功完成 木星观测 的航天飞行器。

打破了此前只能用 天文望远镜 观察木星的 历史 ,是人类航空航天发展 具有时代意义 的一次 探索 。

有了先驱者10号对木星 近距离拍摄 的后,人们对木星的认识,便从没有感情的 文字记录 ,跳转到了鲜活生动的

1983年6月13日 先驱者10号 飞过 海王星轨道

要知道,这是八大行星中 距离太阳最远 的星球。

人们惊叹于先驱者10号这艘传奇飞船带来的惊喜,它传回的图像清晰可见 海王星 幽蓝的光芒。

遗憾的是,先驱者10号像 脱缰的野马 ,它的飞行好像 不受地面人员的控制 了。

后来的科学家认为当时的航天飞行器还是有 缺陷 的, 技术限制 是硬伤。

如果它可以按照预期飞出 奥尔特云 ,那么它便能够带着满满当当的 收获 返回地球。

但事与愿违, 1986年10月 ,先驱者10号一直流浪,远离了太阳系,它的速度疯狂到了以每年 26个 天文距离驶向 银河系

有人怀疑飞船被 外星人 劫持了,有人担心之后没有了 燃料 ,先驱者10号成为 太空垃圾

总之这艘功臣一般的宇宙飞船,彻底和人类 失去联系 了,它消失在了 银河系外围 ,成为了 最孤独 的一叶扁舟。

后来的人也无法找回它的 飞船数据 ,只有冰冷的档案记录着它仅存的一点儿信息。

它的后继者 先驱者11号 ,有了更大的使命。

先驱者11号进行了 跳脱式的旅行轨迹 ,首先还是 观测木星 ,经过上一次的观测过去了多年,情况有很多变化。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它将利用木星强大的 引力 ,抵达下一个目标 土星 ,观察 表面和外围光环

先驱者11号被寄予厚望,为了实现 逃离太阳系 的计划,它必须抓住机会,通过土星的 逃离轨道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脱离太阳系

这一次飞船的行进目标已经明确,那就是 银河系中心

让我们祝 先驱者11号 好运。

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 的名气可以说更大,它们是继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之后更加出色的太空飞船。

它们的目的依旧是 探索 土星、木星 ,尽可能 飞向地外太空

1980年11月20日 ,旅行者1号上传完 最后一张 木星卫星的高清拍摄后,它的任务还在继续。

比起此前 先驱者10号、11号 传回的画面,科学家可以进行比对,更新 土星、木星 的研究资料,以及木星众多的 卫星 ,它们中极有可能发现 水元素 ,意味着存在类似 早期地球的生存环境

如今已经飞出 225亿公里 的旅行者1号,其飞行能力超出了科学家的预想,它的任务中还包含了对 太阳风顶 进行 探索 。

太阳风顶是 太阳风圈的边界 ,也就是说 探索 它的 危险性 更大,不过说不定能观察到一些科学家感兴趣的画面,比如 太阳风暴、太阳黑子

有意思的是,不知是不是认为 音乐无边界 ,再加上 金刚石 的性质稳定,科学家居然想到了用一个金刚石制成的 留声机 和一个铜制的 磁盘唱片 ,要在茫茫太空中留下 供智慧生物 互相沟通 的声音。

科学家号称即使过去 10亿年 ,这个唱片机仍然能发出 优美的声音 ,它的 音质 不会受到普通唱片机因为磨损而带来的 影响

假如不把 金刚石唱片机 送向太空,它应该是地球上 耐久度最高 的音乐播放器了吧,不知道有谁有幸听到,并听懂其中的音乐呢。

接着说 旅行者2号 ,旅行者2号发射时间比1号更早, 1977年8月20日 ,旅行者2号在 肯尼迪航天中心 发射。

1986年1月24日 ,旅行者造访 天王星 ,观察到被日光直射一面被雾散播的 “日辉”

1989年8月25日 ,旅行者2号接近 海王星 ,这是尽其所能造访的 最后一颗行星

完成了探星任务,旅行者2号继续朝 太阳系外圈 进发,它将持续向地球地面 传送讯号

21世纪之后 ,对太阳系的 探索 任务仍在继续,不断更新。

2006年1月9日 ,一艘名为 “新视野号” 的航空飞船向 冥王星 飞去,它是史上 发射起始速度最快 的探测器。

2015年 ,新视野号快速略过 冥王星表面 ,搜集了 行星大气和表面 的珍贵数据,容量超过 50GB

本以为来到了太阳系的 “天涯海角” ,要知道冥王星被称为是 被太阳系抛弃 的行星,它已经被剔除太阳系这个 “朋友圈”

时间来到 2019年1月1日 ,新视野号来到了一个称为 “柯伊伯带” 的太阳系边缘地带,一个叫做 “Ultima Thule” 的地方,它可以翻译为 “超越已知的世界” ,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形成 神秘遥远 的土地。

这个 “天涯海角” ,和海南的“天涯海角”看上去区别很大,从照片看来它像一个 小葫芦

新视野号上并没有携带 金属铝板、金刚石唱片机 这些表明 人类文明 的东西,也许是科学家认为不同宇宙之间的生物应该以 更加谨慎 的姿态和平相处。

过多地暴露自身文明的信息是一种 大胆缺乏理性 的尝试。

经过对 5艘宇宙飞船 的飞行经历的叙述之后,也许你还是一头雾水,NASA这么煞费苦心是 为了什么

最远的一艘已经在太阳系的跑道跑出了 225亿公里 的田径成绩,大量的和数据传回,这些研究陆续进行,对人类能够提供哪些 帮助 呢?

NASA的目的自然是为了 探索 宇宙 ,为航空航天事业 添砖加瓦

至于 寻找能源、 探索 外星文明、寻找宇宙奥秘 ,这些可以看成带来惊喜的 “支线任务”

能源 关系人类生产发展,目前已知的能源也许会随着 生产力 的提高消耗得更多, 转换效率 变低,所以有必要 探索 新能源、清洁能源

至于外星文明,我们很难判断 是敌是 友,可以委婉地表达人类信号,就如 先驱者号、旅行者号 那样。

宇宙的奥秘是个大而笼统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到 科技 ,还涉及 哲学 ,NASA的目的其实就是一个 解谜和 探索 的过程。

NASA的 探索 可以帮助人类 探索 更加广阔的 生存空间

地球形成了 15亿年 左右,能源资源、水资源是 有限 的,人口的增长给地球村带来了很多 压力

NASA把 探索 的手伸向 太阳系边界 ,以太阳系为中心的行星系,意味着 光热和生命的可能性

NASA的研究有利于 科学思想 的进步和传播。

我们可以通过媒体直播了解NASA发射宇宙飞船的事情,鼓励更多年轻人进入 航空航天 这个领域。

如今NASA成为了 航空航天 探索 领域 炙手可热的话题,它的魅力在于让更多的人对 宇宙、宇宙探测、太阳系 更感兴趣,甚至比大学的课程和教授的板书更有意思。

兴趣 是最好的 老师 ,它帮助我们 探索 无限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808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