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黄娥
汪曾祺在《杨慎在保山》里写道:“《永昌府志》曰‘杨用修久戍滇中,妇黄氏代寄一律曰:雁飞曾不到衡湘,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怜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文中的“妇黄氏”,即杨慎之妻黄娥。
杨慎,明朝川人,字用修,别号升庵,是四川除“三苏”外才华最出众、成就最高、名气最大的古代文人,其家乡成都新都现有桂湖和升庵祠纪念他。黄娥,杨慎之妻,有才,能诗,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杨慎因“议大礼”,三十四左右发配永昌,七十一岁死在永昌,一直未能归蜀。而黄娥,则在四川用了几乎一生的光阴,等待夫君的归来。这首名为《寄外》的七律,也许只是黄娥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许多诗文中的一首。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诗一开始,写两地天远,锦书难托。古代交通闭塞,旅途劳困。所谓“天府之国”的成都周边,在中原人眼里已属避荒之地,更别说“蛮夷”之地云南了。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男权文化,使女子出行,阻碍重重,风险叠叠。正因为如此,黄娥便只能被动地守在家中等待丈夫,而不能主动前往永昌探视杨慎。与一般的闺怨诗不同,黄娥在感叹自己福薄命浅时,更关注的却是远在永昌的杨慎。“妾薄命”:自己在四川坐看春花秋月,独送夏虫冬雪,人惭消瘦;“君断肠”:夫君在南夷蛮荒之地,更有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报的断肠之痛。最喜欢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这一句,在一声声“盼归”的心语里,送走一年又一年;在一场场“苦雨”的愁绪里,度过一天又一天。等待,不知结果的等待,有切肤锥心蚀骨之痛,连黄娥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样的等待会有结果。结尾的反问里,既饱含着践“刀环约”的深情,又倾注着对无法捉摸的命运的无可奈何。何时?何时?这何时,其实,就是黄娥的一生。何止是她的一生,这何时,也是古代所有与夫分离的闺阁女子的生生世世。
我惊异于黄娥的才华,在《寄外》里,将思念之情、盼夫之情、关切杨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更让我惊异的是黄娥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几十年独守空房,度日如年,却能坚守,却能始终如一,却能不离不弃。这,是多么珍贵的品质!在男子一统天下,女子处于从属地位的时代,有很多令人泣下的“闺怨”之情。黄娥,应该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和这些坚贞的女子比起来,所谓的“才子”们,就要逊色得多。这是为什么?也许与“烈女不事二夫”的礼教约束有关,也许与男人妻妾成群的生活环境有关,也许与男人女人的性格气质和对爱的理解不同有关……
一直很偏见地认为,女子,写诗作文,最适合的就是“思”。而这“思”的对象,又无一例外地指向男人。黄娥的这首七律,似乎再次证明了这一点。男人们,可不能辜负这些女子的不尽思念哟。
据说,在新都桂湖,有杨慎与黄娥塑像。为了暗合他们夫妻几十年天各一方的悲剧,两尊塑像隔湖而望。哎,塑者何其狠心:杨黄生而分离,死不同葬,到今天,依然被分于湖畔两侧,不能聚首。我幻想,有那么一尊雕塑:桂湖畔,杨慎黄娥,相依金秋,赏桂吟诗。在这雕塑里,黄娥的眼睛里应有才女的清澈明丽,更应该有与夫君想依的幸福迷朦:眼若秋水眉若波。她生时不能享家之温暖、爱之温馨、情之温柔,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她在我们的想象里享受一个女人应该享受到的一切呢?
《汪曾祺书信集》(汪曾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k8ch
书名:汪曾祺书信集
豆瓣评分:87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微言传媒
出版年: 2016-9-1
页数: 257
内容简介
《汪曾祺书信集》是汪曾祺先生一生众多往来书信的首度结集作品。全书共收入汪曾祺先生与沈从文、巴金、黄裳、范用、萧珊、陆建华等众多名家的数百封书信未来,不仅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深入理解汪老和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当代文学史的史料。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汉族,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其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汪曾祺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