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煮生活汪曾祺佳句赏析

慢煮生活汪曾祺佳句赏析,第1张

1关于汪曾祺的名句

1、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冬天》

3、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汪曾祺《文与画》

4、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惟悠闲才能精细。 不要着急。

——汪曾祺《岁朝清供》

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五味》

6、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

7、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跑警报》

8、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汪曾祺 《大淖记事》

9、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

10、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

——汪曾祺《邂逅》

11、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汪曾祺 《蒲桥集》

12、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 汪曾祺《岁朝清供》

13、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汪曾祺 《人间草木》

14、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汪曾祺《老味道》

15、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汪曾祺《文与画》

16、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

17、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随遇而安》

18、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汪曾祺《老味道》

19、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汪曾祺《复仇》

20、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汪曾祺《豆汁儿》

21、心闲如静水, 无事亦匆匆。

——汪曾祺《美国家书》

22、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了,我就得走了。

——汪曾祺《双灯》

23、人生几何,恋爱三角。

——汪曾祺《跑警报》

24、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汪曾祺《找点乐子》

25、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慢煮生活》

26、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汪曾祺《咸菜茨菰汤》

27、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汪曾祺《钓人的孩子》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29、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30、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汪曾祺《水蛇腰》

2汪曾祺散文好词好句

我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到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这个意思其实古人早就说过黄梨洲<文案>卷三<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云: "予读震川之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归有光的名文有<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篇我受到影响的也只是这几篇归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统派,我对他的那些谈学论道的大文实在不感兴趣我曾想:一个思想迂腐的正统派,怎么能写出那样富于人情味的优美的抒情散文呢?这个问题我一直还没有想明白

"他是真正做到 "无意为文",写得象谈家常话似的他的结构 "随事曲折"若无结构他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他的<项脊轩志>的结尾: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平淡中包含几许惨恻,悠然不尽,是中国古文里的一个有名的结尾,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躁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词宜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耆卿的词宜十三,四女郎持红牙板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国的词可分豪放和婉约两派,其他文体大体也可以这样划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因为什么,豪放派占了上风,茅盾同志曾经很感慨地说:现在很少人写婉约的文章了" 十年浩劫,没有人提起风格这个词,我在 "样板团"工作过, 江青规定: "要写大江东去,不要小桥流水"我是个只会写小桥流水的人也只好唱了十年空空洞洞的豪言壮语 _____以上摘自 <谈风格>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第一条罪名是<边城>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 针对这样的批评,沈从文作了挑战性的答复: "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 "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语言,甚至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我存心放弃你们。。"

"第二条罪名,与第一条相关联,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 <迷城>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 <边城>有没有把现实生活理想化?这是个非常叫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说叫边城?这是个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边城>不只是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 因为想留住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3汪曾祺作品集句子赏析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蛐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4朝花夕拾好句摘抄赏析加仿写

1、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2、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3、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4、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5好句摘抄还有赏析,最好短一点

1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2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3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4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5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6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7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8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9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10笑声如阳光,驱走人们脸上的冬天。

11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

12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13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14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15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16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17生活就是面对微笑。

18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19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20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雨果

6好句赏析,快,速求

人们不再互相串门,也不再坐下来一起喝茶了。每个人都忙着赶路,或忙着寻找什么,或忙着

赶上别人。其实,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在忙着追赶自己。

——凯特·汤普森《寻找时间的人》

两个线索,两个故事,两个时间;一个世界,一个主题,一个结局。

下午去图书馆无意中翻到了这本书,直至看完走出图书馆时,却迎来了夜幕。不禁心生一丝

恐惧,是谁泄漏了我的时间?那个漏洞该如何填补?生老病死,时光流逝是生命的节奏,也

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事。

机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那些节约下来的时间跑到了哪里去了

呢?不要在人生的路上一味的追求速度却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我们的终点都一样,重点是

这一路经历了什么,领悟了什么。

每个人在生命的开始都是一张空白的纸,而在生命的尽头总会留有笔迹,纸上的点滴就需要

用心的描绘。珍惜时间,不要让生命的画纸留白。

生命只有一次,时间只会流逝。然而这一次短暂的生命(只有3万天左右,是不是很吓人,

是不是很短),不该每天焦虑中度过,应该有质量的生活,不该像托尔斯泰说的,“有的人

忙着去生,有的人忙着赴死”。生命不是任务,不该做蒙着眼罩拉磨的驴,也不该做一刻不

停踩着滚筒的小白鼠。

忙碌的人们,停下来思考一下此生所求,作为年老时摇椅旁的回忆。

7简爱的好句赏析,是好句加赏析(每一句都有)三句就行了,记住赏析

我感了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奇特的自由和胜利感,仿佛撑破无形的束缚,终于争夺到了出乎意料的自由赏析 简爱将九年来受到的不公平一古脑的发泄出来,使她第一次尝到了复仇的滋味“自由和胜利感”形象生动地写出简暂时的轻松愉快2但是如果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赏析:简爱的好友海伦对她说了一番看似平凡却又含道理的话面对生活的不公,对于很多事情我们都应该学会忍耐,经受考验,显示我们的勇气与毅力,渡过难关3花朵从绿叶下面探出头来,有雪莲花,藏红花,紫色报春花,金眼三色紫罗兰等现在,我们每周四下午放半天天假出去散步,还会在小路旁边,藩篱下发现更可爱的花竞相开放赏析:简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开始慢慢地发现生活的美“可爱的花竞相开放”这里成为简爱性格的转折点4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使你难于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于离开你上帝没有这么做,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我们本来就如此!赏析: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亿万富翁或是街头乞丐,他们的灵魂是平等的!重要的并不是虚而不实的财富地位,身家背景,而是我们活在世上到底有没有风风火火的做过一件事,有没有后悔过“当我们的灵魂经过了坟墓,站在上帝脚跟前”,我们展示出来的不再是繁华飘渺的事物,而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品质,我们的人格,这些都和我们的贫富,贵贱,美丑,高矮没有丝毫关联5你没有权利拿我的书妈妈说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有钱"赏析: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亿万富翁或是街头乞丐,他们的灵魂是平等的!重要的并不是虚而不实的财富地位,身家背景,而是我们活在世上到底有没有风风火火的做过一件事,有没有后悔过“当我们的灵魂经过了坟墓,站在上帝脚跟前”,我们展示出来的不再是繁华飘渺的事物,而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品质,我们的人格,这些都和我们的贫富,贵贱,美丑,高矮没有丝毫关联。

8朝花夕拾第四章好句摘抄加赏析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好词精选:追来逐去、鸡飞狗跳、鸡犬不宁、乱作一团、自以为是、东跑西颠、爱不释手、忍俊不禁、幼稚可笑、嘻嘻哈哈、耸立云霄、万山丛中、千姿百态、山清水秀、山高树茂、谷下有谷、随心所欲、左右逢源、满身泥浆、胸有成竹、指手画脚、屏声息气、尖声尖气、呆头呆脑。好句精选:1、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2、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3、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4、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看汪曾祺如何书写底层女性的不凡人生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汪老的文章,素以平淡如水的面目示人。但汪老曾经说过,“一味平淡,就会流于枯瘦。枯瘦是衰老的迹象。我还不太服老。我愿意把平淡和奇崛结合起来。”

汪老笔下的人物,他们的经历也正如汪老所说,总是平淡中见奇崛。汪老写文,也似作水墨画,而诸多女性的角色,则是汪老的文章里一抹不能忽视的色彩。汪老塑造的女性形象众多,我们比较熟悉的有

《受戒》中纯洁美好的小英子

《大淖记事》中美丽坚强的巧云

《小芳》中不屈不挠的小保姆小芳

《仁慧》中自立自强的尼姑仁慧

《薛大娘》中自由舒展的薛大娘……

为什么塑造这些女性角色呢?汪老曾说过:“写一个作品总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对人世间普通人,尤其是受苦受难的女性,他常怀悲悯、同情,并赋予她们善良、纯真、高尚、坚韧的内心,他笔下的女性都是普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经历多坎坷,命运也多悲苦。

除了少数女性形象(如汪老最偏爱的小英子),多数女性或用稚嫩的肩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或承受着不为人知的苦楚,或在风雨中过早地结束了自己花朵一般的生命。但她们往往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他对女性遵守伦理道德这一方面,也常常持豁达、宽容的态度。汪老还曾说过: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这些女性角色,或多或少承担着这样的责任。本文我将以花作比,来分析汪老笔下比较经典的几个女性角色,看汪老如何描写她们,以何种态度看待她们、安排她们的命运,这样安排的目的又是什么。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还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汪老笔下人物向读者传达的精神和思想。

水乡美景

01、汪老笔下经典的女性角色,针对她们的不同性格和品质,我以荷花、栀子花、梅花、晚饭花作比

汪老写女性人物常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写外貌,就是“以形写神”。

另一种是用他人的反应来写人物。

这几篇写女子的文章也是如此。汪老笔下的大多数女性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美。但并不美得千篇一律,就像种类繁多的花,才能开成春天。

小英子和小明子

①俏丽活泼的小英子,纯洁美好的巧云,正如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的荷花。

《受戒》是1980年汪老回到自主创作的轨道上后,率先获得无数赞誉的佳作,而文中的“小英子”这个角色,有读者评论,说汪老把女子全部的美好都给了小英子。这话一点也不假。小英子是没得挑的。你看她:

“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滴滴的,衣服格挣挣的。”

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小英子性格活泼,聪敏慧黠,直率勇敢,就像江南水乡的一株刚打骨朵的小荷,美得清新自然。

次年,汪老创作了《大淖记事》,让我们有幸又看到了一个绝美的女性角色,巧云。“绝美”绝不是溢美之词。巧云瓜子脸,凤眼长眉,还有个独特的单酒窝。最绝的是:

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是眯睎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

用现在的话形容,这是个有些“呆萌”的清纯女孩。大家爱她爱得真诚,人人对她好,期盼她幸福。也正因为如此,她受到命运的重创时,人们也尤其不平,对她充满怜惜。巧云似盛开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肆意热烈的薛大娘,勇敢奔放的小姨娘章叔芳,恰似香得肆无忌惮的栀子花。

汪老的散文《夏天》里关于栀子花的描述,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他说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汪老笔下的人物恰恰有栀子花一般的女子形象:小姨娘章叔芳美丽秀雅,长得挺直,有些像男孩子,身上带着隐约的英气和野气。爱上了身份地位不匹配的人,她毫不犹豫,勇敢表白,主动献身。直至被家中发现,她不哭不求饶,只跪着。离家跨上车,“头也不回”。 她是近乎执拗地与封建家庭对抗,抛弃一切追求自由和幸福。她的勇敢让人印象深刻。

《薛大娘》中,薛大娘更是个栀子花一样肆意热烈的人物。薛大娘首先样貌好,身材极好,眼睛极亮,“算得是个一丈青”。再是对自己职业的认识不平常,她觉得介绍青年男女私会是个“积德”的事儿。当然,对于自己的正常生理需求,薛大娘也是坦然面对,合理解决。

栀子花香得放肆,文人多不喜。而勇敢的女性在以前多少显得离经叛道,为封建礼教所不容。薛大娘和小姨娘,正如无视流言的栀子花,轰轰烈烈地开,拼命地香,要在世间留下浓烈的芬芳。

栀子花开

③热爱自由的小芳,勇敢独立的仁慧,好比凌寒独盛,不屈不挠的梅花。

汪老写《小芳》,是以家中的小保姆为原型的。 有人曾批评汪老写小芳灵气不够。但我觉得小保姆小芳很贴近我们的生活。 汪老对她的外貌描写也很亲切,“小芳长得相当好看,高个儿,长腿,眉眼都不粗俗”。小芳聪明,唱歌好,记性好,对孩子爱得真切。 她很勇敢,为了追求婚姻自由,不惜只身出逃,上法院请求离婚。汪老的叙述很平淡,但了解一些农村风俗的人都明白,为了实现婚姻自由,小芳付出了多大的勇气和毅力。

仁慧的美,很特别,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汪老在《仁慧》中,对仁慧的外貌着墨很少,只有两处,寥寥几个字而已。一处是仁慧坐正座时,“美极了”。另一处是文末,说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加上天生自带体香,仁慧已俨然菩萨下凡。 仁慧美得脱俗,却深谙世俗,有商业头脑,极其能干。

她与施主们走动密切,用小礼物拉近关系。她善于经营,办素席发展观音庵的副业。

她大胆泼辣,勇于变革,学习放焰口打破“垄断”,利用优势吸引善男信女。

她洒脱豁达,宠辱不惊,不为俗务困扰,对谣言一笑置之。

小芳和仁慧,就是智慧和勇气的代表,就好比梅花,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里,依然凌寒怒放。

满树繁花

④美则美矣,毫无灵魂的孙淑芸和高雪,则是怯懦压抑,黯然神伤的晚饭花。

晚饭花是什么花呢?汪老说过:

“我对晚饭花这种花并不怎么欣赏。……这是一种很低贱的花。这种花用‘村’、‘俗’来形容,都不为过。最恰当的还是北京人爱用的一个字:‘怯’。”

《珠子灯》是《晚饭花》中的一个故事。孙淑芸有着思想开明的“形”,她放小脚,读诗书,接触外国文学。 但她的内心却被束缚在封建伦理道德里,依附着男性而活。王常生思想很新,再三的努力,却没能把她从封建礼教中拉出来。她没有自己的灵魂,她的全部思想只用一个“怯”字就能概括。

高雪不是《徙》的主角,她的父亲高北溟才是。但汪老在这篇小说中,却成功塑造了高雪这样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经典女性角色。高雪容貌和派头都太出众,应该算得是汪老笔下众多女子中的佼佼者。汪老用十六个字概括了她的美:风姿楚楚,行步婀娜,态度安静,顾盼有光。

男人见了她不免自作多情,女人见了她不由心生感触。她能唱会弹,多才多艺,其他女孩子见了她都觉得自己老土 。

就这样一个完美的女孩,却是娇纵任性的。更可惜的是,她脆弱不堪,不懂珍惜眼前的美好,白白葬送了自己和汪厚基的幸福。高雪就是朵晚饭花,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晚饭花形似喇叭

02、汪老为何塑造这众多的女性角色,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汪老的家乡,在水乡高邮。汪老从小在水边上长大,耳目所接皆是水。

水乡生活影响了汪老的性格,也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 在水乡,水多船也多,水上生活也是高邮的一大特色。汪老眼中常见的,是:“船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轻,一边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态度悠然。”这一切在童年的汪老的眼里,是美的,和水乡的环境是和谐共生的。

汪老从小的经历也决定了他对待女性的态度:

汪老自幼丧母,但第一个继母对他非常疼爱,让他的童年过得很幸福,没有经历失去母亲的痛苦。

第二个继母也尊重他,并陪着汪老的父亲度过了艰苦的岁月,汪老十分敬重这位母亲。

上学后,汪老的启蒙老师王文英对于他,是亦师亦母的存在,给了他超出师生情的关怀,汪老年逾花甲,也未忘师恩。

童年时期女性给予的温暖,使得汪老对女性的美,有着天然的理解和欣赏。把她们的故事写下来,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汪老塑造的女性形象,多是美好的,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他曾说过这样的话:

“一个作家总要使人民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感到生活中有真实可贵的东西,要滋润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信心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对生活的信心的,这至少是我的希望。”

汪老曾自称为“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作品闪烁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对于几千年来受苦受难的女性,汪老深深同情,他呼吁社会对女性多谢关怀、呵护,呼吁女性发现自己的美和能量。

他呼吁女性做舒舒展展、身心健康、自由无拘束的人,做和男性一样独立自主的人。这也是他想传达给读者并影响读者的。关于汪老想要传达的思想和精神,我们可以从解读其笔下女子命运走向来解读,接下来我会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这些花一般的女子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启发。

小英子和小明子

03、汪老笔下花一般的女子,她们的遭遇牵动着我们的心,而汪老通过对她们命运的着意安排,也将自己的态度呈现出来

余秋雨评论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曾说:

在文学中,人们一贯相信的所谓“自己感动几分,就能感动别人几分”的信条极不可靠。《背影》最值得注意的,是情感和文字之间的一个中介结构,那就是情感的直觉造型。

汪老的作品中,也多有这样的“中介结构”。对笔下的女子,他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她们就是汪老的文字和读者的情感之间的“情感直觉造型”。 她们的美好让我们欣喜爱慕,她们的遭遇让我们惋惜同情,对她们命运的安排,汪老也有自己的用意。她们的命运牵动着我们的心,而我们从中也可以窥见汪老对她们的态度。

①有松柏之质的女子,经历生活的风吹雨打而不改本色,她们应当被祝福和歌颂

如果一定要说汪老偏爱他笔下的哪些女子,我想必定不得不说小英子、巧云、薛大娘和仁慧。她们是江南水乡的精灵,是汪老对水乡女子最美好的记忆。

汪老写小英子,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而诗意的场景,可爱有趣的对话,宽容开明的家庭,还有从一开始就奠定的“随意”的基调都在暗示我们,小英子和明子有个美好的未来。

巧云的遭遇让我们痛心,但她理智、冷静、坚强,为了深爱的人,她毫不犹豫以柔弱的肩挑起重担。巧云和十一子必定在苦难中重拾希望,幸福地生活下去。

汪老在《薛大娘》的文末赞美薛大娘的“身心都很健康”。甚至,汪老还很明确地表达了对女性的期望:活得舒舒展展,无拘无束。这样明白的态度,在汪老的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仁慧代表着精神独立的一类女性。她的骨子里和男性是平等的。她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这是汪老提倡和推崇的。因此,汪老给了仁慧一个比郭襄更潇洒的结局。

汪老笔下这些“幸运”的女子,其实代表了汪老对女性的期望和祝福:女性应当是和男子平等的,是坚强、有主见的,就像松树和柏树,虽经历风霜,不改初心和本色。她们的思想应当开明,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舒舒展展。这样的女性,才能为自己争取到幸福。

傲立的松树

②努力与命运抗争、追逐自我的女子,即使只获得短暂的幸福,亦值得被赞许

小姨娘章叔芳的家庭是个以章老爷子为首的,极其专制和压抑的封建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和身份地位相差巨大的人自由恋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章叔芳勇敢地打破了禁忌,在遭到封建家庭狂风暴雨般的谴责后,她坚定地脱离了家庭,奔向爱情,但她最终又融入了另一个极端的家庭,变得俗气,

“她的大胆、倔强、浪漫主义,全都没有一点影子了。”

小芳是汪老家中的小保姆。汪老对小芳的描写,非常写实。父母逼迫小芳嫁给她不喜欢的人,小芳不屈服家中的压力,以命相搏,换得自由身。逃脱后,小芳勇敢地请求法院判决离婚,拼了命争取,终于实现了婚姻自由。但她嫁给爱情后,日子过得非常窘迫,以往的爱好也不见了踪影。

章叔芳和小芳的结局,是现实的,没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曾经追逐自由美好的她们,却坠入另一个泥潭,这样的结局虽然让人意难尽,但却更符合现实。

以我来看,汪老借此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是:现实中,女性追逐自我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即使付出了全部努力,结局也未必尽如人意。但章叔芳和小芳凭借一己微力,奋力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这是勇敢坚强的表现,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

不管在哪个时代,勇敢追求自由,争取自己的幸福,无论结局如何,都值得被肯定和赞许!

汪老画花

③屈服于命运,依附他人而活的女子,终将失去所依,甚至失去自我

孙淑芸和高雪几乎是一类人。她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依附着别人而活。

孙淑芸依附于丈夫,思想先进的丈夫给她指引了方向。但丈夫去世后,她没有了主心骨,失去了依靠。明明可以带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嘱咐,好好活下去,她却选择了近乎变态地维持丈夫在世时的一切样子。日复一日,她在思念中把自己熬干。

高雪是个有才华的女子,却习惯了被供养。婚前依附于家庭,依赖于家人的溺爱和关心,娇纵任性。婚后依附于深爱她的丈夫,只知心安理得地享受丈夫的付出,却不懂珍惜眼前的幸福。最终,思想空洞的她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也毁了丈夫的一生。

孙淑芸和高雪,都是心甘情愿臣服于封建礼教的女性,她们奉行三纲五常,恪守荒谬的妇道,没有自己的主见,不知何谓自我。

她们悲剧的结局,有其命运的必然性,也是汪老给女性的警示:一个女子,如果没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总是寄希望于他人,而不能独立承担生活的风雨,那她的结局,必定不会幸福。汪老的警示,对我们现代女性而言,也仍然意义重大。

结束语

汪老曾说明过:“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让汪老笔下的平凡人、平常景,拥有着浓浓的美和温情。

另一点令读者动容的,是汪老的作品从男性的角度,探寻女性存在的状态和意义,发现女性的美好,鼓励和呼吁女性独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世上的女性正如种类繁多的花,当然不止汪老作品中写到的这几种。无论你是哪种,都希望你美好,独立,并努力在这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

在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中,我认为最好的非《人间草木》莫属啦。

一、《人间草木》讲的什么?

1、汪曾祺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家,看人间草木这个名字,本以为是谈论人间冷暖的书,没想到真的是讨论草木的。

2、包括不限于葡萄的种植与护理、罗汉豆的各种做法、韭菜花的食用方法等等。

3、不过看到后面总归是回到人身上,有关于西南联大的各位有趣的师友和一些有趣的事。

4、这种随笔类的书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就像有人一般唠家长里短一样,慢慢去看,比较舒服。印象最深的就是给葡萄打葡萄糖。

二、汪曾祺先生写的散文平淡却很有味道

1、先生说这种风格来自自己同样平淡的生活,只不过是写实。

2、汪先生的书有一本叫《人间滋味》也很有趣,雅致有趣,有滋有味。汪老爷子说吃,更多说的是地方和历史的情道和人文。汪老的文字,要边吃边看,才行!

三、从不同的角度写自己的生活

1、从《人间草木》到《人间滋味》及《人间小暖》再到《人间有趣》,汪曾祺先生从不同角度写自己的生活。

2、汪曾祺先生的文字自然没得说,不论小说还是随笔散文都是极好的,特别是中老年的文,真是历经繁华又归于洗练真诚了。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我是重玄,欢迎关注。了解更多高效工作技巧及职场实用干货。

1用一句古诗词评价一下汪曾祺的作品特点

润物细无声。

以下来自: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2汪曾祺的散文中的优美句子

你很懒呀 网上搜搜不就行啦 书店少不了这样大散文家的书 买上本《汪曾祺全集》回家好好看

他的作品我也很喜欢 《随遇而安》编了他很多不错的文章 《人间草木》是大家非常喜欢的,看他写的句子:

“我爱逗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 偷眼瞧它一片片地张开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他们都说这是不好的, 有什么不好呢” ——《花园》汪曾祺

“槐树种在土山上, 坐在树上可见隔壁佛院看不见房子, 看到的是关着的那两扇门, 关在门外的一片田园 门里是什么岁月呢? 钟鼓整日敲,那么悠徐,那么单调,门开时, 小尼姑来抱一捆草,打两桶水, 随即又关上了水咚咚地滴回井里那边有人看我,我忙把书放在眼前”

“我小时常常在将雨将晴的天气里, 谛听着鸣鸠,心里又快乐又忧愁,凄凄凉凉的, 凄凉得那么甜美”

其实汪老爷子的作品大都是那种很舒服的,你说美吧?单拿出来都很普通,可凑在一起就是有味道,这就是在随遇而安 他自己讲的,语言要有流动性。

3汪曾祺作品集句子赏析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知、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蛐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

得是三尾的,腹大道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

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

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

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版,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权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

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4汪曾祺作品里的好词好句10句

"我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到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这个意思其实古人早就说过黄梨洲<文案>卷三<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云: "予读震川之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归有光的名文有<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篇我受到影响的也只是这几篇归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统派,我对他的那些谈学论道的大文实在不感兴趣我曾想:一个思想迂腐的正统派,怎么能写出那样富于人情味的优美的抒情散文呢?这个问题我一直还没有想明白

"他是真正做到 "无意为文",写得象谈家常话似的他的结构 "随事曲折"若无结构他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他的<项脊轩志>的结尾: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平淡中包含几许惨恻,悠然不尽,是中国古文里的一个有名的结尾,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躁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词宜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耆卿的词宜十三,四女郎持红牙板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国的词可分豪放和婉约两派,其他文体大体也可以这样划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因为什么,豪放派占了上风,茅盾同志曾经很感慨地说:现在很少人写婉约的文章了" 十年浩劫,没有人提起风格这个词,我在 "样板团"工作过, 江青规定: "要写大江东去,不要小桥流水"我是个只会写小桥流水的人也只好唱了十年空空洞洞的豪言壮语 _____以上摘自 <谈风格>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第一条罪名是<边城>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 针对这样的批评,沈从文作了挑战性的答复: "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 "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语言,甚至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我存心放弃你们。。"

"第二条罪名,与第一条相关联,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 <迷城>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 <边城>有没有把现实生活理想化?这是个非常叫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说叫边城?这是个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边城>不只是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 因为想留住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5汪曾祺写的诗

汪曾祺“诗”两首

《早晨》

露水。

露水湿了草叶,

湿了马齿苋。

一只螳螂在牵牛花上散步。

精致的淡绿的薄纱的贴身轻装。

金针花开了。

真凉快。

《爬山虎》

沿街的爬山虎红了,

北京的秋意浓了。

爬山虎的叶子掉光了,

昨晚上下过一场霜了。

/z/q133997689htm

汪曾祺回乡诗

我的家乡在高邮

风吹湖水浪悠悠

湖边栽的是垂杨柳

树下卧的是黑水牛

我的家乡在高邮

春是春来秋是秋

八月十五连枝藕

九月初九闷芋头

6如何评价汪曾祺的诗句“人间送小温”

关于描写“人间”的诗词,找到一首类似的当代诗坛名家诗人写的唯美古诗词名篇名言名句之一如下供参考:

人间三月

文/李者也

大别之山春将归,无限风光接天辉。

一夜东风携细雨,杜鹃花海斗芳菲。

人间三月山川秀,峰峰皆有锦霞飞。

此中赏花返而去,衣襟染香彩蝶追。

注龟峰山,位于湖北省麻城市。最高海拔1320米,因山势酷似一只昂首吞日的神龟而得名。大别山中的名山,有“天下第一龟”“中国杜鹃第一山”和“第二庐山”美誉。主要景点有杜鹃花海、花溪、龟首、能仁禅寺、望龟亭、观音殿、龟山迎客松等。大别山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北坡是南温带针叶与落叶混交林景观,南坡则是北亚热带绿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四季风光皆宜,春天满山杜鹃等野花开放,尤其壮观。

7汪曾祺作品里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1、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2、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3、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4、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5、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6、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7、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8、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

9、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10、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11、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

12、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

13、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

14、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绿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许它流去又流回,改头换面千千万,我认取你一如初见。

15、他(闻一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

之所以说读了汪曾祺才明白人间值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汪曾祺的作品中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第二、汪曾祺的作品刻画出了平淡的幸福生活;第三、汪曾祺的作品中传输出来的价值观是积极的。

一、汪曾祺的作品中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在汪曾祺先生的众多作品中,“人间烟火气”就是最典型的特点。很多汪曾祺先生的读者其实都是因为汪曾祺先生对食物的诱人描写而“入坑”的,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出现了数之不尽的美食,而汪曾祺先生又用了自己独特的文笔将这些美食活灵活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除此之外,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中还总是出现一些温暖的小场景,对话中也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读完以后对生活充满了幸福感。

二、汪曾祺的作品刻画出了平淡的幸福生活

汪曾祺先生与其他作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擅长于刻画平淡但是幸福的生活,这也是为何读完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以后能够让人幸福感上升的原因。在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中,总是会出现菜市场、小卖部、大卖场等生活场所,而且在这些地方总是能看到那些为了“柴米油盐”等小事情而拌嘴的人,这些特殊的场景描绘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平淡生活中的不平凡,还能够让人对生活充满憧憬,这也是汪曾祺先生厉害的地方。

三、汪曾祺的作品中传输出来的价值观是积极的

最后,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让人感觉到“人间值得”,也是因为他的作品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是积极的。汪曾祺先生本身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所以他传递给读者的思想情感也是乐观积极的,这也是能够在他作品中最直观的读出来的东西。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扩展资料:

文学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

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汪曾祺

初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是女儿推荐给我的。

我对汪曾祺的了解仅限于人物介绍。知道他是沈从文先生的高徒,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所以,当女儿把这本书介绍给我时,我比读别的书多了一份好奇心。

打开这本书,就发现了它的与众不同。它的开头是汪曾祺亲笔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手稿。

作品分四个部分:人间草木,故里杂记,一辈古人,和他乡寄意。

第一部分,人间草木描写了作者生活中的花草虫鱼。第一篇为《葡萄月令》。作者把葡萄的生长从一月到十二月,依次道来。行文上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平平淡淡的,跟着文章的描述,我的眼前呈现出一片葡萄园的一年四季的轮回。可是合上书,却又想再读,于是,又打开来。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这看似平铺直叙的白描,为什么就能带给我这么强的画面感呢?立春、摆动、醒了、汁液、软了、绿了、化了、黑的,简单的几句话,整个春天的气息,就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面前,作者用他独到的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的生活中的情趣之美,用他的文学高度向我们表达出来,引导每一个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普通人,能够享受生活的情趣,拥有平静如水的生活状态。难怪我舍不得放下。

第二部分是《故里杂记》。作者十九岁离乡,六十六岁回故乡。“我去看我的母校:什么也没有了。”但,当我读《我的小学》时却是清楚的看到张士诚称王的承天寺,还有“詹大胖子墙上挂的一架时钟,桌上有一把铜铃,一个玻璃匣子放着花生糖、芝麻糖,”作者把幼稚园的王文英老师到六年级的张敬斋老师一一介绍给大家。我没有他的造诣,写不出“师恩母爱”的精华。但这并不是我读这篇文章最大的感触和收获。

读了《我的小学》,我自省三番,深感惭愧。现在的我回想自己的小学老师,几乎不能称呼“某老师”,更不能说老师的全名,老师的音容笑貌早已模糊,甚至遗忘。从来没想过要去看看他们,他们现在是否健在都无从知晓了。真是无地自容。

这也许就是汪曾祺,他用朴实无华,甚至是唠家常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净化读者的灵魂,引发读者去思考。是啊,“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一辈古人》这个章节,写了汪曾祺先生自己身边的亲人,父母兄弟,保姆大莲姐姐,沈从文先生,闻一多……,不论是谁,在他的笔下都可以获得最大的尊重。他是这样描写沈先生的“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个孩子。”这个活生生的普通老头形象,这样的沈先生我们可能少有联想吧。

最后一部分是《他乡寄意》。汪曾祺先生“为了写《国子监》,我到国子监去逛了一趟,不得要领。从首都图书馆抱了几十本书回来,看了几天,看到眼花气闷,而所得不多。后来,我去找了一个‘老’朋友聊了两个晚上,倒像是明白了不少事情。我这朋友世代在国子监当差……”先生就是这样的严谨地对待自己写的文字,又把这些辞章典故,于不经意间,不刻意中传神妙笔,娓娓道来。让读者一看就明白。

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谈的花草虫鱼,凡人小事,乡情民俗平淡质朴,用最准确的语言诠释着朴实的文学趣味和文人的情怀。

汪先生曾经说过“ 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标准是准确。”

读完《人间草木》就明白不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04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