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轻夏槐树诗词七首,青槐夹道长安,绿槐阴里相思,南柯梦里槐安国

晚春轻夏槐树诗词七首,青槐夹道长安,绿槐阴里相思,南柯梦里槐安国,第1张

晚春初夏槐树七首赏读: 不知更有槐安国 ,梦觉南柯日未斜

晚春初夏,有一种高大而美丽的树,树叶像羽毛一样互生,就像鸟的翅膀,颜色青深,树冠巨大,能够高达25米,像一团绿色的云伞。庭院中有一棵槐树,那夏天就非常凉爽,因为巨大的浓阴让你如置身绿色的天然的宫殿。

周朝宫廷外就种植三棵大槐树,太师太傅太保朝见天子时,就站在这巨大的槐树下,意味着他们和槐树一样,是国家的栋梁,辅佐天子守护国家。

南北朝西魏时代,官方修建的路上很少植树,每隔一华里会设置一个土台,来计算道路的里程,但是这样的土台容易风化,于是雍州刺史韦孝宽因地制宜,在土台上种槐树,不仅养护了土台和路基,也形成巨大的行道林荫,不碍车马,从此槐树是历朝历代指定的道路树种。

唐朝的驿路官道遍种槐树。形成保护交通的绿色帐篷。

“青槐夹驰道,迢迢修且旷。

左右多第宅,参差居将相。” 唐朝郑世翼《登北邙还望京洛》节录

这是从京城郊区的山上看京城的道路。长安城内南北大街14条,东西大街11条,还有四通八达的联系京城和其他地方的官道。朱雀大街就宽达170米,这放在当代也是许多城市道路的极致。而道路两边种植着槐树,被槐树守护的道路像一条绿色的长龙,宽阔而长。而道路两边是豪门宅院,各种办公居住场所。

“秦地平如掌,层城入云汉。

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绿槐开复合,红尘聚还散。

日晚斗鸡还,经过狭斜看。” 唐朝沈佺期《横吹曲辞·长安道》

沈佺期是武则天时代的官员,在长安如此华美壮丽的城市景观里,他不忘描写槐树,因为那是长安不可忽略的风景,多少车马来来往往,无数巨大的槐树见证着帝都的车水马龙。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

双镫悬金缕鹘飞,绿衫刺雪生犀束。

绿槐夹道阴初成,珊瑚几节敌流星。”唐朝 顾况《公子行》节录

这是晚春时节的长安道上,富贵公子春风得意,锦衣快马,飞驰在绿槐初阴的街道上。那手上的鞭子扬起,像流星一样人和马从眼前飞驰而过。轻快是要有环境基础的,长安的路宽,槐树高大,形成绿色甬道,让这些公子哥飙车行马,快意盎然。如果没有这些槐树提供如此的背景,只怕那公子哥也不会如此春风得意,因为满路风尘,就让他无处秀他的衣裳富贵。

“何处游女,蜀国多云雨。云解有情花解语,刬地绣罗金缕。妆成不整金钿,含羞待月秋千。住在绿槐阴里,门临春水桥边。” 唐朝韦庄《清平乐·何处游女》

正是槐树高大且到处种植,所以在庭院很常见,也往往成为坐标树。比如在韦庄这首诗里,写到了唐朝蜀地的歌舞女郎,她邂逅了有情郎,大方报出了自己的住址,在春水桥边,大槐树下,我就住在那里哦。这是期待感情和交往的进一步发展。是,那巨大的槐树下,青春丽人,想想都是一种俏丽之美。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唐朝韦庄《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唐朝庭院多有槐树。一个女子在绿槐阴里,她没有办法午睡,因为思念一个人。还是当时那个给陌生英俊男孩留下地址的姑娘吧,她巴巴等着情郎上门,可是只有满院绿荫,夜来风雨,这个动了心情的女子能否等到她的情郎呢?

那槐树深深的绿,是她说不出口的春愁吧,槐者,又暗示怀念和相思。

不过唐朝的男子槐树另有寄托。进士考试固然是在春天,但是进士考试之前的乡试,可是在秋天。而这个时候是中国槐树秋天开花和落花的时段。

所以中举人,又称槐花举。

“月月便车奔帝阙,年年贡士过荆台。

如何三度槐花落,未见故人携卷来。 ”唐朝齐己《答长沙丁秀才书》

这里是写的齐已思念秀才朋友,按道理他也该来参加举人考试了,为什么三年了,还没有看到他呢?

用这首诗是因为韦庄的词,给了我一个联想,那女孩思念着情郎,只怕情郎更思念功名吧。毕竟男人最重要的事,可不是爱情哦。

不过物极必反。唐朝晚期,考试做官就已经竞争很厉害了,李商隐考中进士也是终生潦倒,温庭筠考了十几年进士,被拒之门外。

那些在槐树下苦读的人,现实实在是骨感。

于是晚唐时候开始流传一个传奇故事。唐朝小说家李公佐写了一本《南柯太守传》

东平的淳于棼,家中有巨大的槐树,生日那天他喝醉了,然后随梦进入了奇异的天地。有两个穿紫衣的使者,说是槐安国的国王,带他进入了槐安国。他在这里成为驸马,做了二十年的太守,荣华富贵,权势喧天。直到有天国王不需要他了,把他送还回家。

他一梦惊醒,发现自己的仆人还在扫地,两个朋友正在洗脚,斜阳还在墙壁上,他在梦里过了一生,醒来不过只是打了个盹。而他顺着梦里的情形去探寻,发现自己进入的是槐树下的蚂蚁洞。

这个传奇对后世的影响深重。比如南柯一梦,槐安国的典故,就是来源于此。

但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们渴望读书做官改变命运。将背景放在大槐树下,那是因为槐树寄托着普通读书人,多少青云志向,王侯梦想啊。

但是这个故事的内涵又不单单指读书,它泛指了人生与命运,梦想与现实,进退沧桑各种层面。有人读出了虚无,但有人也读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水荇参差动绿波。一池蛇影噤群蛙。因风野鹤饥犹舞,积雨山栀病不花。名利处,战争多。门前蛮触日干戈。不知更有槐安国,梦觉南柯日未斜。” 宋朝辛弃疾《鹧鸪天·水荇参差动绿波》

这是辛弃疾在看到了南宋种种不作为和内耗之后,决定归隐山林。他此时已经有病。看到晚春初夏的田园山水,自己如同野鹤和山花一样退隐了。但是他讥笑那些为名为利争得头破血流的权贵们,你们何尝知道有南柯一梦槐安国的故事呢?只是辛弃疾的清醒并不能拯救糊涂而纷争的南宋。但到底他的退不是消极,他只是从是非中脱身,而将精力和身体等待更好的报国机会。

他虽然写的是南柯梦,他也是南宋梦中人,但是,他的一生并不消极和虚无。或者槐树是每个中国男人的梦想,梦想撑起更大的家和国的天空,死而不悔。

又是槐荫满院的时节,在槐树下读书,在槐树下做梦。虽然国槐花是初秋时候开放,可是刺槐花正伴随晚春初夏。

你的槐阴下,有多少快乐和清梦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赏析

  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这一首是其中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出自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因此,想要真正解读这句话,我们就从这首词开始出发吧。

一:解读词句

《菩萨蛮其二》全文如下: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寄居于蜀地之时,是为了回忆自己曾在江南避乱的生活。

彼时,黄巢起义之后,大唐分崩离析,各地藩镇混战,此时的诗人韦庄不得不在江南避乱十余年,难以回到故土中原。

知道创作背景之后,我们来解读一下此词。

首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在这句话中,“游人”就是指词人自己,因为游人想要回到家乡,而其他人劝告道,江南风景很好,你应该在江南老去,何必回到家乡呢?其中“江南好”与“江南老”都是出自旁人之口,而未必是词人内心认可的想法。

因而,首句这句话说明了当时词人内心是渴望回到家乡的。

接下来是词的中间两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话可以译为春天的江水比江南的天空还要澄澈,卧在画船之中聆听者外面的雨声,渐渐的进入了自己的梦乡。当垆卖酒的女子像月亮一样美丽,举手之间,漏出洁白如霜的手腕。

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景象图,在这幅图中,动静皆宜,人景皆美。

透过这两句话,我们能看出词人对江南美景的一种喜爱,但是,结合下一句话,我们会发现这句话其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是全词的最后一句,这句话看似是对上面两句的承接,因为江南风景美丽,所以离开江南还乡必定是肝肠寸断。

但是,在这句词中,“莫还乡”的前提是“未老”,意思是在年龄的时候,可以不换线,但是等到年老的时候一定要回到家乡,否则即使在美丽的江南也依旧会痛苦万分。

总的来说,最后一句,也就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明为顺承,实为反跌,表达出词人渴望回家却有家难回的悲哀与愁苦。

而全词,明为写景,实则就是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苦郁闷之情,美丽的江南景色不过是词人的心里安慰罢了,只有回到家乡,才能使自己心情真正的愉悦。

二:诗词风格

韦庄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唐代为官,而第二阶段则是在西蜀“委身伪朝”,而同样的,韦庄一生创作也有两个时期,前期以诗为主,后期则以词为主。

接下来,我们先简单聊一聊韦庄的诗有哪些风格特点。

韦庄的诗有三个创作时期,一是早年在虢州村居时所写的田园风光诗,一是中年游荡江湖时所写的漂泊诗,以及晚年居蜀时所写的感伤闲适诗。

不同的时期阶段,不同的诗作题材,唯一相同的就是他的诗风多以平易清丽为主。

“韦庄为诗学白居易,《浣花集》十卷,皆诗风平易”

而韦庄的诗所表达的内容主要有对战时老百姓的关怀,对各地“军阀”的谴责以及自我心境的描写。

聊完韦庄的诗风,我们来重点聊一聊他的词风。

韦庄的词主要作于他流落江南的那些年,受其诗风的影响,韦庄的词风清丽疏淡。在经历了早年颠簸流离的生活,使得韦庄的词以抒发个人真情实感为主。 

“飞卿句秀,端己骨秀,重光神秀;飞卿浓妆,端己淡妆,后主则粗头乱服矣。”

这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对韦庄词的评价,在这句话里,端己是韦庄的字,意思是,韦庄的词“骨秀”,何为“骨秀”呢?就是说像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气质是从骨头里所散发出来的。而“淡妆”则是指的是就像一为略施脂粉的秀雅女子。

韦庄词风清丽主要是因为韦庄擅长使用色彩词。比如在《菩萨蛮其二》中就有“碧”字。

而其实,在韦庄的54首词作中,总共用了金、红、绿、翠、白、碧、黄、 黛、银、霓、青、紫总共12种色彩表现艺术,

绿杨春雨,金线飘千缕。花拆香枝黄鹂语,玉勒雕鞍何处。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宝瑟谁家弹罢,含悲斜倚屏风。

在这首《清平乐》中,“绿杨”、“金钱”、“黄鹂”、“碧窗”、“翠帘”,总共运用了五种色彩,这些色彩互相搭配,既使得全词丰富多彩,又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

而韦词疏狂,则是体现在他的抒情方式上。

对于韦庄来说,受其诗风影响,在抒情方式上多是直抒胸臆。比如他的《思帝乡·春日游》。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

在这首词中,描写了一个少女在春日出游时遇到了心仪的少年并大胆示爱的故事,而在词中,少女对男子的爱慕之情直白简单的表达了出来。

三:总结

总的来说,韦庄的诗风与词风相近,多以清丽平易为主,而在感情的抒发上,则注重寄托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如同上文提到的《菩萨蛮其二》,“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漂泊半生,人之将老,江南再美,也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啊!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諡文靖。 韦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为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其家族至韦庄时已衰,他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

咸通四年(863年),曾在昭义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刘潼府中当差。

乾符五年(878年),长安应试不利,更名为韦庄。

广明元年(880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不第,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至中和二年(882年)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883年),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府中任职。

光启元年(885年),为赴宝鸡“迎驾”卜居衢州。次年,出发前往宝鸡,听闻唐僖宗已到兴元(今陕西汉中),亦尾随而至。

此后沿渭、黄河而返,在孟津上岸,原计画由许昌东南方向经安徽直达润州,不料七月间(桂花时)秦宗权攻占许州(今许昌),杀节度使鹿晏弘。看来此路不通,韦庄改变了计画沿黄河东去开封,打算从开封南下返回润州(河南开封)。不幸此时润州周宝后院起火,手下大将张郁醉酒后叛乱。在这种情形下,不宜返回浙西,只好又回到孟津。

大约在光启三年(887年)正月,许昌战事已毕,韦庄再一次来到许昌,打算按原计画由许昌走陆路返浙。又得知润州周宝因府中将领刘浩叛乱,逃往常州。据之,周宝已经不能再行依附,润州之事也无所牵挂,韦庄决定就此向北游历。他先来到河清县(今济源),又到泌阳小住。

韦庄由泌阳出发,登上太行山,直达山西境内的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县南太行山顶)。

约在同年三月,韦庄路过太行山貂黄岭,从壶关开始向东行走。大约在四月份,途经林、辉州之间,打算从内黄县出发经山东返回浙西。不想在此得知江南硝烟又起。韦庄索性由此向北,一路来到了正定(今石家庄)。再向北,又到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县)长城。离开古北口,沿着长城一路向东,直达榆关(今山海关)。他以山海关为北游的拐点向西返回,至蓟(今京)杭(杭州)大运河乘船返回南方。

约同年秋,途经清河县,在此上岸后得知,江南战事已毕,决定就此返回浙西,遂经山东境内,直达徐州。在徐州稍作停留。

光启四年(888年)春,乘船沿中运河到达扬州,在此上岸稍歇。在客栈遇见一个见面熟的“饯客”,韦庄与他聊的很投机,从他的口中将扬州之战做了详细的了解,得知江南局势仍然不稳,就打算向南躲避。他打算先到石头城(南京)暂避一时。在石头城小住期间,游览了上元县,即今南京市区台城、蒋帝庙、长干里等地。后又沿江南下,经当涂县,向东到了苏州。再南下到湖州,继续南下至富春,经桐庐县,折向东到了绍兴,再向东到宁波。由此向西,又到西施故里暨阳县,再往西到了东阳。再往西,到婺州(今浙东金华)小住,由此返回卜居地衢州。

龙纪元年(889年)冬,他从衢州出发到江西,在边界处拜访了居士楚公,下一站到了信州(今饶州)。此后又沿信江逆流而上到了饶州(今鄱阳县),由此再向西北斜穿鄱阳湖到九江,寻访至庐山东林寺。接下又来到了南昌,由南昌再向南到抚州,从抚州向西行再到宜春。在此,韦庄取消了向西北方向到长沙的行程,转而向正西方向直接到了湘中即今湖南邵阳、娄底的交界处。此后又转向东南到了耒阳,由耒阳再向东向南到了赣州,由赣州准备返回。接下来,从赣州往东到西江(今会昌),再由此北上到建昌(今南城县)。

大顺二年(891年)秋,由建昌经信州(今上饶县)返回衢州。

景福元年(892年)秋,五十岁的韦庄准备长安应试。他从衢州出发,经江西信州、鄱阳、九江到湖北境内。先到达黄石,后抵达齐安郡(今黄冈县西北)。又经鄂州到夏口(今武汉)。

景福二年(893年)正月,到了商南(今陕西商南县)境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长安。不幸的是这次他又落榜了。韦庄听从黄滔的建议,立刻动身去河东道去找郑尚书。他出了潼关,乘船顺黄河向东,在垣县上岸,直奔绛州(今新绛)。又由此继续北上到了平陵(今文水县东二十五里),再渡过黄河到绥州(今陕西绥德)。离开绥州,韦庄乘船沿黄河边向南直到潼关,返回长安。

暮年及第

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的韦庄终于得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草诏”的校书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由于对时局中兴的期望值不高,韦庄又开始为“著身”而早做打算。

出使西蜀

乾宁三年(896年)春,韦庄先来到童年时居住过的下邽(今陕西渭南),随后北上来到鄜州(今陕西富县),辗转来到了宜君县。在此得到皇上诏令,才骑马匆匆相别而去。原来,西川王建与东川顾彦晖相互攻击,皇帝命令韦庄为判官,配合谏议大夫李询奉使入蜀,前往劝说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和解。到蜀后,王建并不理会皇上的诏书,仍然大战大败顾彦晖,占据了两川之地。对于韦庄来说,此次入蜀,却得到了王建的赏识。王建很希望招韦庄至自己的幕下,可韦庄并没有立即答应,仍在静观时局的变化。

光化二年(899年),韦庄除左补阙。在此期间主要干了与政局无关,却与历史文化传承相关的两件事。其一,在历史文化遗存上,与兄弟韦蔼合作编著《又玄集》,集中收录了“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诗三百首。”其中有妇女诗十九家,不但为诗集收录女子诗开了先例,也给妇女对中华文化事业的奉献作了充分的肯定;其二,是为虽未通过或参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历史人物,如李贺、贾岛、温庭筠、陆龟蒙等十人奏请,追赠为进士名誉或赠官。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意义有三:首先是体现了韦庄对当时科举中重试卷,轻能力弊病的纠正;其次是将选才仅以评判试卷为标准,扩大到与文化人能力相关的作品(当然包括质量两方面)及社会影响上;其三,从选才目的上,由单方面为朝政负责,转向兼顾为考生个人发展着想。

襄助王建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听到这个讯息后,韦庄真的绝望了。其《赠云阳裴明府》:“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田横,秦末起义首领,不肯称臣于汉)证明他已下了投靠王建的决心。王建非常高兴,当即命他为掌书记。据《唐诗纪事》载:朝廷“寻召为起居舍人,(王)建表留之。”

韦庄入蜀后,以保地方平安为已任。抚民方面,在任掌书记期间,有一个县令扰民,韦庄上书于王建说:目前“正当凋瘵(病)之秋,好安凋瘵;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即不要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的意思。在此兵荒马乱的年月,难得还有人为民着想,一时间被传为美谈。王建就此而任用韦庄为起居舍人。

在避免内战方面,韦庄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阻止了蜀皇以“思为祖上报仇”为名征讨朱全忠,避免了发自于蜀内部的主动战争。如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昭宗被朱全忠所杀,“高祖(王建)颇内怀兴复”,韦庄遂“以兵者大事,不可仓卒而行”进行劝阻。天祐三年(906年)韦庄被任以西蜀安抚使。

二是识破了朱全忠欲吞并蜀的诡计,避免了来自外部藩镇的被动战争。“梁(朱全忠)复通好高祖(王建),推高祖为兄”韦庄笑着说:“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指李密投降李渊,后为李渊所杀一事)。”

天佑四年(907年)三月,唐王朝正式寿终正寝,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全忠,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韦庄闻讯后,本着维护一方安宁的原则,与诸位将领共同劝进王建说:“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也。”于是,率官吏民众大哭三天后,拥戴王建即皇帝位。韦庄从此晋升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等官。据《十国春秋》蜀国:“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蜀地在最小程度上减轻了战乱之患,可谓功不可没。次年韦庄被委任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家族成员 十世祖:韦夐,字敬远,北周时学者,封逍遥公。

九世祖:韦冲,隋朝时官至民部尚书,封义丰公。

八世祖:韦挺,唐朝时官至御史大夫,后贬象州刺史。

七世祖:韦待价,官至文昌右相。

六世祖:韦令仪,官至梁州都督。

五世祖:韦銮,唐高宗时官至宣城司法参军。

高祖:韦应物,著名诗人,官至苏州刺史。

曾祖:韦厚复。

祖父:韦彻。

父亲:韦韫。 主要作品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作品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俯腑。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凡五十四首,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五)、《应天长》(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三)、《谒金门》(二三)、《河传》(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

文学地位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他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韦庄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著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

韦庄与温庭筠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首,学习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于率直中见郁结;〔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的“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以终老异乡之“誓”,更深一层地抒发思乡之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也是从这点着眼的。但韦词间有艳亵语,为其不足处。

本集和研究资料 《蜀梼杌》着录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着录《韦庄笺表》1卷、《谏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乱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蒐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

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54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

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300多首,词5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

关于韦庄生平事迹,《蜀梼杌》、《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滢生有《韦庄年谱》(北平清华园我辈语丛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见《唐宋词人年谱》,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资料丰富,考订精密,于韦庄一生行迹,钩稽颇详。

其中《菩萨蛮》(二)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

韦庄的诗文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唐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江南思乡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唐代·韦庄《台城》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咏史怀古 , 写景抒情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唐代·韦庄《长安清明》

长安清明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节怀念查看更多韦庄的诗文>>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五代·韦庄《清平乐·莺啼残月》 清平乐·莺啼残月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写人 , 女子 , 离别 , 相思愁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拂晓时分,早莺初啼,残月西沉,绣阁里才刚刚吹灭了香灯。门外马儿嘶鸣,情郎又要离别,何况正是这春暮落花的时节,更让人惆怅难堪。

她梳妆之后却无心描画蛾眉,满含愁怨地独自倚著金扉,思念远去的情郎。她不愿扫去他离去路上的那些香尘,行迹长留还能告慰相思,只怕扫去香尘,他就会久久不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情侣的惜别之词,词人用清秋、残月、莺啼、马嘶等画面与声响,交相渲染秋天早晨的凄凉气氛,映衬出女主人公离别时悲痛欲绝的感情。

词的上片写别时的情景。在个清秋的早晨,女主人公的丈夫就要远出。枝头响起紫莺啼晓的叫声,西边天空中,尚挂著一弯淡淡的月亮,留连不肯隐去。即将的离别使相爱的人儿有诉说不尽的情思,以致于夜无眠。然而离别的时刻终于来到。门外响起凄厉的马嘶,在催促行者赶快动身。后柳永《雨霖铃》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概括性她表达了同样的人生感受。语序安排也十分精致,传达出极深的意蕴。首先,“莺啼残月”,点出时闻是早晨;“绣阁香灯火”。说明二人沉浸于离别的痛苦之中,于灯下互诉衷情,竟不知黑夜已经过去。是早莺的啼鸣,西斜的弯月,唤醒了这对爱人,始知吹灭燃著的油灯,离别的早晨已经来临。接下来的“门外马嘶郎欲别”,以不通人情的马儿偏又在门外长声嘶叫,来描写离别时刻的迫近和二人的难舍难分之情。而“正是花时节”一句,既交代了季节是在秋天,又描画出秋风瑟瑟,落红纷纷的景色。女主人公出门送郎,觅此凄凉之景。哀伤痛苦之情倍增。“正是”二字,同时总结以上的场景描写,强调出景物对人的感染。张炎《词论》曾云:“词之难于令曲,犹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不得闲。”这首词的语言就显现了韦庄运用词这种艺术形式的造诣之高深。

下片抒写了女主人公的离别之思。“妆成不画蛾眉”,十分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态。离别后的一个早晨,她在对镜梳妆。云髻高耸,零簪横插,脂粉薄埯。她拿起黛笔,正待画眉,却端详著镜中那张青春美丽的脸庞,唤起心中无限酸苦。困挠她的,不仅是为谁梳妆、为谁打扮的烦恼,而且有青春易逝、容颜易老、独守绣户、虚度年华的痛楚。这就是下句中“含愁”的内涵。她因而一阵心灰意懒,放下画笔,走到门边,凝视著门外的那条小路,然而,小路空空,不见人影。思念之情是这样折磨人,所以女主人公吩咐道“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那小路上还留着郎出行时的足迹。千万不能扫去,她要时时看见,仿佛郎才刚刚离去;扫去它,便使人觉得郎去已久,迟迟不归,思念之情更难忍受。留着它,纵使郎没有归来,这足迹也聊可慰人情怀。少女的痴心痴情令人怜悯。《长干行》曰:“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疑韦庄的词意即从此化出,但李白诗是叙述口吻,韦庄词则以祈使语气,在表达女主人公的情感上更加强烈。

创作背景 韦庄一生创作分为三个时期,这首词收于《浣花集》,作于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諡文靖。

韦庄

伯阳仙家子,容色如青春。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化心养精魄,隐几窅天真。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唐代·李白《送李青归南叶阳川》

送李青归南叶阳川

伯阳仙家子,容色如青春。

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

化心养精魄,隐几窅天真。

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写人送别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唐代·佚名《醉公子·门外猧儿吠》

醉公子·门外猧儿吠

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 婉约写人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六么 一作: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琵琶行 / 琵琶引

唐代 :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唐诗三百首 , 高中古诗 , 乐府 , 写人愤懑

“温韦”是晚唐时期文学家温庭筠、韦庄的并称。他们是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和韦庄都有很高的地位,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同时也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中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相遇”,多么诗意的字眼!

我遇见你,你遇见他,缘或深或浅,起起落落,填充着一段段光阴,丰盈着那些人生的留白。

席慕蓉说,相遇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徐志摩说,相遇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贾宝玉说,相遇是“这个妹妹我原是见过的”;

白落梅说,生一炉缘分的火,煮一壶云水禅心,茶香萦绕的相遇,熏染了无数重逢……

那么,“相遇”究竟是什么呢?

相遇,是不经意间的邂逅,没有约定,也没有守候,一笑成歌,浅语嫣然。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所谓五百年的回眸,所谓一千年的等待,亦不过如此。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相遇,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邂逅相遇,怦然心动,这大概是人类情感中最令人陶醉和神往的一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秦观《鹊桥仙》

相遇,是于茫茫人海、车水马龙中,你苦苦寻找之后,蓦然回首的惊喜。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有的相遇成歌,注定了在这绻绻红尘中,相携而去。

十三与君初相识,王侯宅里弄丝竹。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再见君时妾十五,且为君作霓裳舞。

可叹年华如朝露,何时衔泥巢君屋?

——无名氏《古相思曲》

有的转身为念,注定了行色匆匆,独自而行。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相遇是缘,错过也是缘。

缘来时,猝不及防;缘去时,无力阻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有一种相遇,叫命中注定。

轻轻许下,你不来,我不去。你不走,我不老。相遇,终成一笑。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宋·苏轼《蝶恋花》

有一种相遇,叫心有灵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有一种相遇,叫相见恨晚。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

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

便教恩浅情疏,隔花空望金舆。

春晚不拈红粉,碧窗自录仙书。

——朱敦儒《清平乐·当初相见》

有一种相遇,叫念念不忘。

纵使行了千里路,见遍千万人,每到孤寂时刻,总是浮现你的容颜。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

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施酒监《卜算子》

有一种相遇,温柔了岁月。

微微一笑之下,人间风月都成为尘土。

鱼尾霞生明远树。

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周邦彦《蝶恋花》

有一种相遇,惊艳了时光。

初初见你,人群中独自美丽。你仿佛有一种魔力,那一刻我竟然无法言语……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晏几道《临江仙》

有一种遇见叫做刚刚好,有一种缘分来得不早不晚。

不求结果,不求同行,甚至不求你爱我,但求在我最美的时光里遇见你。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

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

不能羞。

——韦庄《思帝乡》

最感无奈的便是,遇到了想要遇见的人,却没能抵得过岁月的变迁。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当爱发生时,一切都无法阻挡。因为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我们结束时,一切都无以为继。所以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频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

廖一梅说: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和爱情的相遇相比,友情的相遇,少了些缠绵悱恻,却多了些豪气坦荡、相知相惜。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雨露因为遇见阳光而变成彩虹;冬遇见春而形成四季变换;人和人因为相遇,而掀起种种涟漪。

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明,黛眉轻。

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蜒。

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张泌《江城子》

世界那么大,何其有幸,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张爱玲《原来你也在这里》

林清玄说:

在广大的时空中,在不可思议的因缘里,与有缘的人相会面,都是一生一会的。如果有了最深刻的珍惜,纵使会者必离,当门相送,也可以稍减遗憾了。

生命,就是一场盛大的相遇。

无论拥有或失去,相聚或离别,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如歌中所唱:感谢那些事,感谢那些人,感谢那一段段奇妙的缘分。

余生不长,相遇了,就好好珍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979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