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门文学艺术,可是,究竟什么算是“诗歌”呢?诗歌可不可以批判的继承呢?诗歌一定要约定俗成吗?

诗歌是一门文学艺术,可是,究竟什么算是“诗歌”呢?诗歌可不可以批判的继承呢?诗歌一定要约定俗成吗?,第1张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汉书·艺文志》)

  诗歌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劳动者也重视诗的作用,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我国历来强调“诗言志”。言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诗论》)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思想内容的集中性。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吴乔《围炉诗话》)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二)表达方法的抒情性。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诗贵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别林斯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三)语言形式的音乐性。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马克思说: “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诗歌的写作

  初学者怎样学习写诗呢?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别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这就告诉我们,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形象呢?这就要靠灵感。马雅可夫斯基举过一个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约在1913年,他从萨拉托夫回到莫斯科。

  为了对一个在火车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对她完全没有邪念,诗人就说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着裤子的云”。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即考虑到这话可以入诗——但他又担心这句话口头上传出去白白地滥用掉了。那怎么办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时,诗人用许多问题问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话已从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飞了出动之后,他才放心。两年之后,他用了“穿裤子的云”作为一首长诗的标题。

  (二)诗是“想象的表现” 亚里士多德说:“诗需要一种特殊的赋予,或其人有疯狂的成分,或者使他容易想象所要求的神态。”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别林斯基:“在诗中想象是主要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培根指出:“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雪莱也说过:“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话《创造》中写道:一个爱写诗的青年人,因为写不出好诗来而苦恼,于是去找巫婆。巫婆给他戴上眼镜,安上听筒,他就听到了马铃薯在唱自己家庭的历史,野李树在讲故事,而人群中,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不停地旋转。这里说的其实是,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三)诗歌形象的创造马雅可夫斯基在《怎样写诗》中对青年作者说:“应该使诗达到最大限度的传神。传神的巨大手段之一是形象。”艾略特认为,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需要强调的是:诗中的诗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为表现情感、情绪、情趣服务的。诗的情感性重于形象性,离开抒情需要去胡乱堆砌形象,只能损害诗歌。

  二、巧妙地进行诗的构思

  (一)诗的灵感

  构思是诗歌创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构思是什么引起的?简单的回答是:创作的冲动——灵感的爆发。

  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诗论》)

  对于一首诗来说,灵感是因;对于客观世界而言,灵感是果。由客观世界获得灵感,由灵感开始创作。这是诗人写诗的过程。在“灵感”爆发之后,创作就进入具体的构思。

  (二)诗的构思诗歌构思十分重要。诗人郭小川在《谈诗》中说:“诗是要有巧妙的构思的。”“你提到了构思,我觉得这是抓住了关键的”。关于诗的构思的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首先关于适合于诗的构思的内容,我们可以马上把纯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对的程度上排除。诗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太阳、森林、山川风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状如血液、脉络、筋肉之类,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纵然也诉诸感性观照,也进行生动鲜明的描绘,但是就连在这方面,诗也还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只为提供内心观照而工作。” 什么是诗的构思方式呢?诗的构思方式是内心体验。黑格尔说:“诗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现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我们就应该要求诗人对他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最深刻最丰富的内心体验。”“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认识人类生活,把广袤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对他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化。”(《美学》第三卷下册,第54页)所以,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但是,每首诗都由自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艾青)遵循这个构思方法,在写作抒情诗时,由于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创作主体(诗人自己)的内心生活,诗人应该只表现“单纯的心情和感想之类,而无须就外表形状去描述具体外在情境”。(黑格尔《美学》)

  诗歌构思的过程包括以下的内容:

  (1)提炼诗情。就是从一般感受中寻觅显示一般感受的独特感受,从共同感受中寻觅表现共同感受的具体感受。如艾青的《自由》。

  (2)选取角度。抒发诗情应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地讲,有两个大角度,一是直抒胸臆,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如闻一多的《口供》。用这个角度写诗,应忌空泛,要创造出鲜明的个性化的诗人形象,否则容易直露。另一个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写感。如前边提到的臧克家的《老马》。

  (3)布局谋篇。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需要认真考虑。这就要思索:在这首诗中,我用什么把诗情串连起来?一般抒情诗,“总是以情绪(感情)的变化的层次来贯穿的。”(郭小川《谈诗》)

  (4)锤炼语言。语言是诗的表现的最重要因素。在构思过程中极为重要。我们将在本章第三节作专门的研究。

  写诗应该重视诗歌构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张:“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动笔”。因此,构思必须做到:新、奇、巧。总结前人的经验,有一些技法是可以借鉴的。

  如:象征构思,辐射构思,“道具”构思,借代构思,命题构思,矛盾构思,虚拟构思,反意构思,侧面构思,对比构思,对话构思,等等。

  诗歌的语言

  “诗实际是一种语言”、“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也和用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用语言把意造的形象表达出来。在这方面,诗又有两种事要做: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黑格尔《美学》)

  诗的根本语言是意象语言。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意象语言具有直觉性、表现性、超越性等特点,它更应该符合诗人主观的感觉活动与感情活动的规律,而不是客观的语法规律。这是诗性语言与实用语言的本质差别。所以,诗歌这种艺术无法以日常实用语言为媒介。

  诗人只有对实用语言加以“破坏”、“改造”,如艾略特所说那样“扭断语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为诗的语言。为此,作诗必须研究诗的语言修辞,也就是要掌握诗的语言的表现手法。诗的语言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起兴,借代,反衬,象征,通感,矛盾修饰,虚实组合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修饰方法,它们都有助于诗情诗意的表现。习作者唯有通过阅读、研究和多写才能掌握诗的语言修辞技巧。写诗,不仅要重视修辞,还要重视词句锤炼。古今的著名诗人都注意诗句的推敲和锤炼。诗句的推敲,决不是单纯的形式技巧问题,它与诗意、诗味,和表现诗的主题密切相关。像 “黑夜过去了就是光明”这样一个意思,如果平白地直说出来,会令人觉得淡然无味,臧克家反复寻思,最后才把它写成:“黑夜的长翼底下,/伏着一个光亮的晨曦。”

  诗歌的语言是最本色的文学语言,有其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于描绘功能小的音乐。

  B、有机信息系统,一个字,能产生神奇效用。如“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成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有很多含义,还有作者和读者的感受。

  C、独立审美价值,可以把玩。小说可以抛开语言,复述故事,而诗歌不能离开语言。

  D、总的要求是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具体要求有四:

  一是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主要用象征手法。如松梅雪竹、长城、百合花等。传统象征过于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还有暗示、双关、婉转等。

  二是跳跃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因为表现心理快速活动。不要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还可以逻辑混乱,任意交错。如时间和空间交错。如《背时的爱情》中诗人与古代的美人谈恋爱。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化抽象为具象)。诗中有画。

  四是音乐性,既有内在音乐性即情绪的律动,又有外在音乐性即声音的回环(押韵、节奏和声调)。对原始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节奏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一字一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古诗:五言“二、二、一”。新诗自由开放,独特创造,变化中有规律。

  诗歌的音乐性的作用是对原始、粗硬、强烈的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使之转化为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加深诗味,唤起读者的审美注意,把一些实用的非诗的想法排开去。

  内在音乐性是内心情绪的律动,即高低起伏、长短快慢等。

  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回环上,可以说是一种数的比例关系。主要有:

  押韵是使相关诗句末尾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对待押韵应持开放的态度,尊重诗人的艺术追求;只要完美地传达出内在的情感,可有可无。无韵崐诗可以其它手段显示音乐性,如诗行排列。

  首先要选韵。同类的韵形成韵部。现在通行的是十三辙,即十三类:中东、人辰、江阳、言前、发花、怀来、灰堆、遥条、油求、梭波、一七、姑苏、乜斜等。每个韵部发音部位、开口程度不同,音调音域也不一样。有的响度高,昂扬、亢奋,如江阳、发花等。有的响度低,苦闷、沉重,如灰堆、一七等。要因情选韵,因情变韵。

  其次是转韵。较长的诗,情绪流动变化,这就要在语音形式上体现出来。如果一韵到底,易于给人单调、疲劳之感。转韵可以使文气一振。如《春江花月夜》,四句一韵,流丽婉转,委婉缠绵。

  再次是押韵方式。主要有连句韵--每行都押、隔句韵--古代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随韵--两句一换如信天游、交韵--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等。其它还有抱韵,第一行与第四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这是西方十四行诗的正宗韵格。

  声调 发音过程中音高和音长的变化。沈约《四声谱》最早研究这个问题。新诗只能注意而已。特别是在朗诵诗歌需要时。

  节奏 本是音乐术语,是诗歌外在音乐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节奏。诗歌的节奏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

  诗歌节奏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在汉语中,一个字一般是一个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

  古诗的节奏: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

  新诗的节奏:自由开放,独特创造;每行大致相当,变化中有规律。

  诗歌的分行

  新诗没有古诗词的固定音乐规定,引进西方分行,加强节奏感和旋律感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

  A、分行适应诗情而长短、疏密、参差。诗行遵从诗歌内在律--情绪节奏,其外形是将内心情绪视觉化展示出来的结构形式。惠特曼表现开国时开拓豪放、自由浪漫的情感,诗行很长,犹如新大陆疆界的广阔苍茫。马雅可夫斯基表现了十月革命的剧变,诗行呈现楼梯形,起伏大,参差不齐。

  B、诗行运用省略、跳跃,随意性较大,产生新的结构意义。如上下诗行并置产生新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分行把视觉间隔化为听觉间隔,显示节奏。这是在阅读中产生的效果。连在一起读就无法显示节奏。

  D、分行引起审美注意,让人用诗的心理来欣赏。

  要求:

  A、注意行与行有机组合。关键是跨行--一句话占两行以上。这是为了让人停顿,集中注意力去欣赏下一行--强调最有价值、最光彩的语言。

  B、分行是发展变化的,应有独创性。如传统的情绪图案,变为象形图案和会意图案。

  C、分行更重视诗的视觉效果,从“听觉艺术”变为“视觉艺术”。这是因为新诗内在的复杂性和多层性,难以直接通过朗诵来表达,只能用文字排列来保持诗意。卡勒(美)认为,一段文字是否是诗,未必取决于语言本身,而是取决于文字排列即视觉形式。

  诗歌的模式

  象征模式

  这一模式可以说是诗歌的传家宝,又称多层式:在文字符号的视觉层面上给人以形像,同时在联想的深层给人以意义(某一实体事物或精神内容) 尽可能无限的概括和包涵。象征体是表层的、明晰的,甚至可能是被传统理性所规定的,如梅兰松竹、长城等。而被象征的本体却是隐蔽的、模糊的。两者关系要有任意性,便于发挥创造性。天才诗人把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外意象通过类似联想起来,形成令人称奇的构思。关键是抓住两者之间共同点,而其它属性相距越远越好。

  中心方法是选择形象,形成象征意象。意象,又称艺术形象,可以说是构成文学艺术大系统的细胞。意——人的意识(包括情感。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审美需要和认识需要),最终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作者个体生命的投射和表现。象——客观事物,外在于作者,但最终为作者生命本质所对象化。两者结合为意象,而两者成分的多少及关系的隐显疏密等造成了两种基本上的文艺创作方法,即重意的浪漫主义和重象的现实主义,也成为表现论和反映论的渊源。象征意象比一般意象来说,有特定的要求:成为全诗的中心形象。最佳象征意象,其涵义是无限的,尽可能表现作者内心世界,成为一个艺术个性的宇宙。

  一般来说,这类诗歌标题就写出了象征体(甚至是人物)。但是,内层的本体即作者个体生命的感受才是诗歌真正要写的。

  横断模式

  这类诗歌截取一个生活片断或者意识片断,描写一系列形像,或者使用一系列比喻,以抒发作者感情,表现作者的意识。许多写景诗正是这样。要尽可能创造意境。如杜甫的《春望》。

  纵贯模式

  这类诗歌以作者观察点的推进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空间的展开,把所见所闻所感触融成一体。如贺敬之的《回延安》。这类诗歌一般较长,多是叙事诗。

  升华模式

  这类诗歌一般分为两部分,前边是较平缓的铺垫,后边翻出新意,造成引人注目的突进,使情思与意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言志”的旧体诗词大都采用这种模式,前边写景,情景交融,后边写“志”,志中有情。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串珠模式

  这类诗歌由几个并列的相同结构并有部分相同诗句的部分组成。反复咏叹。《诗经》较多这类诗歌。

  自白模式

  直接抒发感情,使用论断式的议论,又称议论模式。渊源流长,浪漫主义大都采用抒情化议论,即自白。政治诗、哲理诗许多属于这种“传统自白”。这种自白不容易写好,首先作者必须达到一个时代最高层次的认识及体验的水平。在西方现代派中,惠特曼的《草叶集》承前启后,大量使用自白,以至于美国诗歌自50年代后以艾伦·金斯堡的《嚎叫》为代表,形成了自白派,占据主流地位。我国80年代“第三代”诗歌大部分都属于“自白”诗。与前期浪漫主义自白不一样,当代诗歌中的自白可以称为“反传统的自白”:有意摆出反传统——反对文化、审美、个性、理性乃至诗歌自身的架式,其实不过将题材限定在个人生活体验主要是本我感受的圈子里。多用第一人称,不拘格律,以日常口语袒陈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甚至隐私,有时触及社会,进行某种程度的批判。“自白”诗歌对语言、形式和意味更加强调,甚至写娱乐性的记录性的诗歌,自称为“玩”诗歌。作为诗歌整体的一种探索,“自白诗”可以说有从社会批判意义转为个体生命肯定意义的历史作用。

  象形模式

  诗行排列成中心形象的形状,成为象形图案。如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被刺杀的和平鸽》。又如台湾诗人白荻的诗歌,犹如一幅山水画(诗行从右到左,字词从上到下),比喻流浪者如远离山林湖水的一株丝杉。

  现代模式

  从西方现代派诗歌移植而来的。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诗歌明显不同,而且认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因此更加重视形式创新。写的是个人与社会、自然、他人甚至自我的分裂和荒诞,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变态心理、悲观绝望和虚无主义。强调表现内心——实际上只是变幻多端,高深莫测的本能(欲望,尤其是性欲) 和下意识。采用的方法主要有:①思想知觉化,即抽象的肉感。把抽象观念和具体形象直接结合, “象你闻到玫瑰香味那样地感知思想(艾略特)”。如诗中的“力之舞”、“意志昏眩”、 “潮湿的灵魂在发芽”。②自由联想。这种联想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为大家所公认的,而是凭个人的直觉和幻觉写出来的联想。如“阳光是从太阳里踢出的足球”。③语言形式随心所欲地变化,用于暗示某一瞬间的感觉、想象和精神状态。

  会意模式

  这类诗歌的一些诗行排列成抽象的图形,显示某种意义趋向。如《太阳下山》后半首的诗行排列,暗示钟声在大风中高低起伏

  朋友的见解

  怎样才能写好诗歌?

  有人告诉我,一定要多读多背诗歌。因为模仿他人的好作品,尤其是大诗人们的经典作品是学习写作诗歌的好方法。

  好诗是有生命的,生命不易创造,感悟是诗的结晶。在这个世界上,能称之为诗的事物很多,但能称为诗的文字并不多。

  诗要有意境,一首诗可能是整个宇宙,也可能只是一根树枝。

  诗人应是思想者,同时还要是哲学家。因为诗歌是一种高级物质,代表的是崇高的精神。其所表达的东西不是庸俗的人能够理解的,也不是变通人所能把握的。

  要想写出好的诗歌,内心世界一定不能平庸,精神世界更不能平淡;若是想要写出伟大的诗篇,那除此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品质与深遂的洞见。

  诗人要有悲天悯人的天性,不能只写小我,要写大我,不能只写神仙,更要写苍生。

  没有情志的人不叫人,没有情志的诗不叫诗。

  浪漫及美是诗的天性,但是诗并不等于浪漫,也不等于美。

  玩弄语言或搞文字游戏,对于诗歌是致命的伤害。

  不要用繁杂的语言去表达原本简单的东西,那样反而弄巧成拙。

  诗歌的思想无论多么高大,都要让读者能够发现,而不应让读者雾里看花,也不要和读者捉迷藏。

  写作诗歌,要给文字以灵性,这样诗才能拥有生命,这样的诗才是诗人渴望的奖赏。

  写作诗歌,要注意文字的韵律,如此才能让诗产生节奏,而不是象天书那样,飘逸绝尘,让人只能望其项背。

  文字谁都可以写,但不是什么人写的东西都叫诗歌。不是会写字的人就能写诗,也不是情感丰富的人就能当诗人。

  五

  意境是诗的花,思想是诗的干;

  结构诗的枝,语言是诗的叶。

  诗歌的独特价值美在于诗人的独特创造风格,使得诗歌在与读者共鸣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神相交的美。

  诗歌是高尚的人品与高雅的文品的结晶。

  诗歌可是真实美、简洁美、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融合。

  诗歌意境美、哲理美、趣味美和思想美的统一。

  诗歌是感情美、色彩美、时代美和地方美的统一。

  诗歌是整洁美,参差美,抑扬美和音乐美的统一。

  诗歌是语言绽放的最灿烂的烟花,诗歌是文字结出的最美丽的果实。

  诗歌,不仅让文字生出画面,还让文字发出声音。

  语言是诗歌的衣服,思想是诗歌的骨骼。

  诗歌的语言不止是草原上的羊群,更是沙漠里的绿州。

  诗歌的文字不止是天上的星星,更是奔驰的俊马。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

手稿《羊舍一夕》

:《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作者)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

《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

《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汪曾祺》(共五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山东画报出版社)

《邂逅集》,1949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

《羊舍的夜晚》,1963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1982年8月,北京出版社。

《晚饭花集》,1985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寂寞和温暖》,1987年9月,台湾新地出版社。

《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10月,漓江出版社。

《晚翠文谈》,1988年3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茱萸集》,1988年9月,台湾联合出版社。

《受戒》(法文版),1989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蒲桥集》,1989年3月,作家出版社。

《晚饭后的故事》(英文版),1990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旅食集》,1992年4月,广东旅游出版社。

《汪曾祺小品》,1992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汪曾祺》,1992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1993年6月,沈阳出版社。

《菰蒲深处》,1993年6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榆树村杂记》,1993年9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草花集》,1993年9月,成都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4卷5册),1993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塔上随笔》,1993年11月,群众出版社。

《老学闲抄》,1993年1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

《异秉——汪曾祺人生小说选》,1994年9月,甘肃文艺出版社。

《五味集》,1996年1月,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矮纸集》,1996年3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逝水》,1996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选集》,199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独坐小品》,1996年11月,宁夏人民出版社。

《去年属马》,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199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文学大展•黟县篇 (组稿:黟县作家协会)

刘菁兰  胡时滨 吴宏庆 吴卫华 徐英明 胡建新 盛祥贵 汪建武 朱光明 曾喜爱 舒敬东

作者简介 刘菁兰,笔名紫蝶。安徽省作协会员,黄山市作协副主席。喜欢读书、旅游、听音乐,崇尚简约、自由的生活;钟爱文字,认为文字是灵魂的出口。文字见诸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为摄影画册《大美黟县》、《画里乡村》配200余首诗文,个人散文集《阳光的步子》获第一届黄山市文学艺术奖(文学类)三等奖。

五里桃花入梦来

我知道,五里,是一直在等待春天的。而我,也已对五里的春天窥视已久。我必将选择一个云淡风清的日子,携一缕温柔的阳光,和如阳光一样温柔闲适的心情,去往五里,赴一次烂漫的桃花之约。一场缤纷的花事,簇拥在枝头,循着我来的方向探望……

某一个清晨,或者黄昏,当我还惆怅在昨夜梦境中的失落和纷乱中,或者还沉浸在一日的疲乏和困顿中时,忽然的,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那是隐约的远处,五里的桃花盛开的消息。悠悠的春风里,它们用丝丝缕缕的香气,一线蜿蜒,沁入我的心里,让我猛然间清醒、释然和欢喜,如孩子般有了甜蜜的期待。青山隐隐,碧水迢迢,桃花,在一夜的春风里,早已竞相开放。薄雾如纱,轻烟似梦,春天的五里,就这样泊在了一片嫣红的云雾中。

五里的桃花,开在屋前院后、奔跑在田间地头的桃花,我一直拿它当乡下小姑娘般有些腼腆和小家子气的桃花,我甚至有些觉得拿不出手的寻常人家的桃花,一忽忽,俨然出落成颇具风范的大家闺秀。你看它,雍容大气,一下子铺陈千亩,成就春天五里最热闹最繁盛的花事;你看它,气度不凡,举手投足嫣然巧笑间,暗香浮动,使得春天的五里沉浸在一片馨香的芬芳里,春天在这里也晕乎乎地醉了……

当然,醉得更迷离的是那些追着春风寻到这里来的脚步。我来时,三月的阳光如小鸟的绒毛般轻柔纤细,天空澄澈明净,空气清新朗润,呢喃的时光在五里的乡间小路上悠游穿梭,好一份惬意与悠闲。 一间小屋,半方池塘,一片竹林,几爿菜地,还有远处高高低低郁郁葱葱的小山岗……五里,似有几分田园归隐的味道,一切都是宁静的、淡然的,沉淀着岁月的静好。

如此水墨淡色的村庄,忽然间,一个转身,我邂逅的是一场浩大的桃花盛事。那如约而至的灼华,那枝头间春意的绚烂,洋洋洒洒,满坡满眼。华丽的惊艳开始渲染,大滴大滴嫣红的水粉在淡色的宣纸上慢慢洇化铺陈开来,摄人心魄。然而,它又不是突兀的,明丽的色调映着徽州老房子的青黛,花开的繁华热闹衬着小村庄的古朴幽静,如此安然,和谐,别有韵致。

林子是很有些气势的。在一片连一片的田畴里,在一丘接一丘的山岗上,枝桠错综的桃林一路蔓延,竟是看不见尽头。远远望去,整个田野里,一簇簇,一群群,粉紫色的烟霭低低地笼着,随着微风,在山野间漫漫飘忽摇曳,几息灵动的气韵四处弥散,胜似仙境! 沿着石径,往桃林深处探幽。桃花还是我自小熟悉的桃花,质朴人家的孩子,本真里的质朴还从那粉楚楚的灿烂里溢出来。

它们在田畴间,在山坡上,在乍暖还寒的春风里,努力地开放着,整个儿的开放着,不矫情,不娇气,不做作,不粉饰。你看着它,心里会腾腾腾地升起一些美好,如热烈,如直爽,如奔放,如豁达,让你感觉它们既是落入凡间的仙子,又是我们邻家憨淳的妹子。

纵是大家这样齐整整地集体开放,它们每一朵也都开得不含糊不敷衍,五瓣五瓣的,依然精细着,形态各异。或三五朵侧头相依,或两两隔枝相望,或一支独秀傲然挺立,或一家子亲密窃窃私语;或直立,或仰视,或俯首,或侧身,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彩,看得人眼花缭乱。心里直羡这春光灿烂,恨不能也成了一朵多情的桃花,娉婷立在枝头,以一双如水的眸远望,为一个人,等候三生,让那位崔姓的多情诗人终于完满了心事!

其实,来五里,一次是看不完的。若想,来的是一个江南烟雨迷蒙的春日,我的桃花,又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或者,我就枕着这满园的桃花,在夜雨中睡去。寂静的山村,一切都沉入安稳,只有桃花依然在窗外灿烂着。雨,让心中升腾起焦灼和欣慰,既恐繁花不堪风雨一夜落尽,又喜终遇落红扑窗的绝美意境。在反反复复的心事里,桃花却是如此坦然。

晨起开窗,果然满园落红无数,云霞在风中片片飞舞,令人疼惜。然,枝头依然花事热闹,花开依然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心下长舒一口气。雨后的湿润里,桃花更加纤尘不染。一瓣瓣竟如温润的玉,晶莹剔透,和着雨露,散着盈盈的光泽,仿若一颗婉转玲珑的心,在雨润的江南里深情地低语、轻诉,让每一双与之对视的眼眸更加纯净、更加踏实,更加从容和安稳。

五里,就这样用一阕桃花,让我走进了一个濡湿柔软的梦境,而我,心甘情愿在此间沉沦!

(图/网络 本文 由黄山市作家协会授权)

《邂逅》

[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会有一天,飞雪落满了道路,盖白了倾斜的屋檐,

我正想出门松松脚——是你,突然站在门前。

你独自一人,穿着秋大衣,没戴帽子,也没穿长筒靴,

你抑制着内心的激动,嘴里咀嚼着潮湿的雪。

树木和栅栏,消逝在远远的迷雾中,

你一个人披着雪,站在角落里一动不动。

雪水从头巾上流下,滚向袖口缓慢地滴落,

点点晶莹的雪粉,在你那秀发上闪烁。

那一绺秀发的柔光,映亮了:你的面庞,

你的头巾和身躯,还有这件薄薄的棉衣裳。

雪在睫毛上溶化了,你的眼里充满忧郁,

你的整个身形匀称和谐,仿佛是一块整玉雕琢。

这好像是我那被带走的心灵,

好像被镀锑的钢刀深深地划下了血痕。

你那美丽的面容,将在我的心中永驻,

因此,我不再过问人世间的残酷。

啊,陶醉于这些回忆,只觉得这雪夜重影闪闪,

在我们两人的中间,我划不开分界线。

当我们已经离去人世,那些年的事犹自遭人诽谤,

没有人会去寻问:

我们是谁,又来自何方?

扩展资料:

1、帕斯捷尔纳克是一个在主流意识形态之下坚持个性写作的作家,其精神的独立性首先表现在创作的主题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作就蛮声诗坛,但由于他的诗歌多以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为描摹对象,与轰轰烈烈的外部世界总是有反差。

2、他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就是其典型例证。帕斯捷尔纳克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在短短40年的人生中所遭遇的一切来展示俄国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命运问题。

这部小说是作者用自己的笔与心灵发出的对现实社会理智而动情地思考,如作家所说:“《日瓦戈医生》是我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我想在其中刻画出俄罗斯近45年的历史”。

然而,在苏联文化“解冻”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小说的内容和主题与苏维埃的主流意识形态下所倡导的“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的人和事”创作精神不相适应,而且创作方法与苏维埃官方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唯一的创作方法”不相吻合。

帕斯捷尔纳克在小说《日瓦戈医生》的创作中不拘泥于当时一统文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的束缚,大胆地运用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以超越现实的眼光,把自己对国家、社会、人生等种种思考和感受倾注到长篇小说中。

写出了“超乎寻常、引人瞩目的作品,这不仅使俄罗斯本土作家震撼,而且令此时已经进入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世界惊叹”。

3、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如《最初的体验》、《一个大字一组的故事》、《第二幅写照:彼得堡》等作品多角度地表现了作家青年时代对于外部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心理体验。

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思考,以独特的诗学方式传达出对时代风云的沉思,高度关注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个性、特别是当代女性的遭遇,清晰地显示出书写一代知识者的命运、把一代人“归还给历史”的鲜明意向。

4、1957年,发表《日瓦戈医生》,并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因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被迫拒绝诺贝尔奖。

5、1990年是诗人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年为帕斯捷尔纳克年。

6、1986年,苏联出版帕斯捷尔纳克的两卷本作品之后,又出版了一本由帕斯捷尔纳克之子叶夫根尼·帕斯捷尔纳克写的他父亲的传记,小说《日瓦戈医生》也于1988年公开出版,在帕斯捷尔纳克百年诞辰的1990年出版了他的全集。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林风鸣

画家

人物简介

林风眠名绍琼,字凤鸣,后改为风眠。林风鸣是我国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他曾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并任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者,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先驱,他倡导“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他终生致力于融合中西绘画传统,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他培养的有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宫女与花瓶图》等。

人物传奇

艺术人生:

1900年林风眠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古称嘉应州)的贫农之家。父祖辈都是山村石匠工人,刻宋体碑文。祖父倔强的精神影响了他,他毕生孤身奋战,始终坚定不移,作品孤寂却刚正,有一种雕刻精神。

林风眠5岁开始学习画画,临摹《芥子园画谱》。9岁卖出了第一幅画《松鹤图》。

21岁的时候,就去到法国留学,半工半读,做过油漆工,改名为风眠。第二年靠自己的努力去到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向浮雕家扬西斯先生学习素描。后来也在老师的推荐下,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向名家哥罗孟学习素描及油画人体。

23岁,他的油画《秋》第一次入选了巴黎秋季展览会,两年后,油画《摸索》、中国水墨画《生之欲》,再次入选巴黎秋季沙龙展。

后来1925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饮马秋水》等数幅作品被海外收藏家收藏。同年,蔡元培赏识他,推荐他担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兼教授。第二年回国赴任,还首次举办了首次大型个人画展。鲁迅有观看这次的画展。后来他因为提出“中西融合”艺术主张,艺术运动失败后,被免除了北京艺专的职务。他主持了三次西化艺术运动,三次失败。

1928年他再次受到蔡元培的提携,被聘任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学院(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同年,南京第一届艺术展,展出了林风眠的《人道》等作品。

后来他多次在教育行业发展艺术。成立“艺术运动社”,后来多次举办美术展览;同林文铮共同制定《艺术教育大纲》;发表许多利于绘画教育如《中国绘画新论》等作品;创作了大量油画如《痛苦》等。

1938年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两校合并,后来林风眠被迫解职。

1939年,曾经在上海法租界法国总会举办个人画展,后来还出任国民政府政治部设计委员,负责抗日宣传的任务。

1940年开始,隐居重庆三年,潜心研究中国画也创作了大批水墨画。

1945年,抗争胜利后,回杭州任教,可惜后来杭州艺专改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林风眠第二次被迫免职。

晚年,他的后半生一直在闭门埋首作画,继续以“我入地狱”精神探索艺术。

可惜的是在文革期间,林风眠受到批判,1966年被逼无奈将自己毕生所画的国画一千余幅浸入浴盆捣成纸浆,从马桶冲掉,一部分油画用火炉烧掉。后来他还被拉去劳动改造。

甚至在1968年,他69岁时以“日本特务”“特嫌”罪名被上海公安局拘捕,后转入上海南市第一看守所,有长达四年半的狱中生涯。

出狱后,1974年他的画还被江青定为黑画,林风眠被定为黑画家,再次遭到批判。

好在,林风眠后来叶剑英元帅的关心下获准移居香港,他赴港前将其在上海时创作的一百零五幅作品存放于上海中国画院,不久又将这批存画全部捐献国家。

艺术家的价值终会被大家认识到,晚年林风眠客居香港,深居简出,凭记忆重画在“文革”中毁掉的作品,几乎一直画到生命的终点。

他多次在国内香港、上海、北京、梅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后来在他80岁时,应法国政府邀请,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80幅。他的画作后来还影响了日本,他两次应日本西武集团之邀,赴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1991年林风眠因心脏病、肺炎并发症,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享年92岁。

感情生活:

24岁学院毕业和挚友林文铮去德国游学,与德国柏林大学化学系学生方·罗拉邂逅,很快二人结婚。遗憾的是,回国以后,25岁,罗拉难产,母子都没保住。

不过,第二年,林风眠和蒂戎美术学院雕塑系法籍学生阿丽丝·瓦当结婚了。27岁,女儿蒂娜出生。后来,他们经历抗战分别,抗争胜利后团聚几年后,因为某些原因,林风眠55岁时,太太阿丽丝与女儿蒂娜移居巴西。后来,在国内历经风雨,79岁时才有机会由香港赴巴西探望夫人、女儿。后来83岁,夫人阿丽丝在巴西逝世。第二年他回巴西探望女儿。

后世追忆

后世多次开展和林风眠相关的活动,包括1999年为纪念林风眠百年诞辰,修整杭州市林风眠故居改名为林风眠故居纪念馆。2010年,林风眠先生诞辰110周年,广东威华集团投资在林风眠的故乡修建了 “林风眠艺术产业园”。广东林风眠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出资四千万,成立“林风眠教育基金”,包括“林风眠助学金”与“林风眠艺术研究与奖学金”各两千万。在林风眠的家乡梅州,先后成立了林风眠研究会、林风眠艺术基金会;兴办林风眠小学、林风眠美术学院;修缮了林风眠故居;建设了林风眠纪念馆、风眠艺术公园、风眠大道;规划建设林风眠美术馆,将在广东省文旅厅的指导下,在国美、广美、西美、湖美、川美的帮助下,将林风眠先生的故乡西阳镇建设成后人朝拜的圣地,发展成制造美的风眠艺术小镇。

林风眠终生致力于融合中西绘画传统,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

林风眠也是值得让我们尊称的大师,历经挫折,披荆斩棘,他一直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出国画的另类美,这种美是一种代表着林风眠以及民族精神的百折不挠和坚韧不拔。

艺术的第一利器,

就是它的美。

  蔡文姬的作品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 《胡笳十八拍》

  ,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胡笳十八拍

  第一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溃死兮无人知。

  第二拍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虫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悬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第三拍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从夜达明,风浩浩兮暗塞昏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第四拍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俗殊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难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第五拍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肠断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第六拍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第七拍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地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於此。

  第八拍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转悲愁。

  第九拍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为传。

  第十拍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第十一拍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兮彻心髓。

  第十二拍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踏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第十三拍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第十四拍 身归国兮儿莫知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有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得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第十五拍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心有忆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第十六拍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徒想忧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我兮独罹此殃。

  第十七拍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枯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虺兮骨肉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欢息欲绝兮泪阑干。

  第十八拍 胡笳本自出胡中,绿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馀兮思未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离兮受之应不容。

  悲愤诗(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悲愤诗(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作者:大仲马 《教父》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 《围城》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作者:阿来 《根》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作者:心曼春曼 《活着》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作者:余华 《牛虻》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有了煤炭业这里就成了中国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的人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 b e i j i n g 0 k 美 语 培 训 中 心 热线: 5 8 6 o 8 3 9 5 b e i j i n g 市 昌 平 区 东 小 口 镇 立 汤 路 l 8 8 号 北 方 明 珠 大 厦 l 号 楼 9 层 9 o l 室 山上石多土爆不宜耕作农业人口远比不上黄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说和拥挤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为事农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这些山山峁峁竟然长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还有一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风光每当入秋之时有些山上红叶如火花团锦簇般夺人眼目……山梁土峁间由于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裂缝往往撕破了几架山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华里处就是黄河它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沉重地喘息着淌向东方……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了足有十华里长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显得富丽堂皇除过南郊军民两用的飞机超火车站不大的广场也许是市内最为开阔的地方了火车从这里向南穿越绿色的中部平原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省城而向西向东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邻近几个省份这个火车站每天上下午分别和省城对开两趟快慢客车其余就全都是运煤车了从陇海铁路岔出来的这条支线它的最后一节铁轨并没有在这个车站终止这钢铁阶梯又在这里岔出两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东西两面二十多个矿区外地人提起铜城都知道这是个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这城市大概到处都堆满了煤其实铜城边上只有一两个产量很小的煤矿其余的大矿都在东西两面那些山沟里当你沿着铁路支线拐进这些山沟便会知道那里有着多么庞大的世界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耸的井架隆隆的机声喧嚣的声浪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的负荷 2《穆斯林的葬礼》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脯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展现了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垂涎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树 一本风靡全亚洲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曾高居日本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 这当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许多人认识这位日本人就是从这本书开始全书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以及面对成长的无奈无聊村上通过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强调了他在以后书中不断反复强调的主题:生命的悲哀与无力感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我本人认为内容错综复杂不仔细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作者: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故事性很强,很耐读! 5《教父》作者:马里奥·普佐 这是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曾连续70周排名畅销榜37年销量达2000万册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发行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据小说改编的三部**有两部获奥斯卡奖《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种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悦因素使读者近距离观察到一个令人震颤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阶层献给读者一场凶险生活方式的飨宴黑帮故事的经典~! 6《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7《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8《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由黄仁宇先生于1976年在美国所著在国内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其实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了: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9《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围城》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者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就凭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大师级人物本书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钱钟书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11《活着》作者:余华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来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分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那句老话: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12《许三观卖血记》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余华目前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爱情故事,从文学风格上说,这将是一部与《许三观卖血记》迥然不同的作品,这部小说将于明年初完成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书中的人物经常自己开口说话,有时候会让作者吓一跳,当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话在虚构的嘴里脱口而出时,作者会突然自卑起来,心里暗想:"我可说不出这样的话"然而,当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当他阅读别人的作品时,他又时常暗自得意:"我也说过这样的话"这似乎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们需要它的影响,来纠正我们的思想和态度有趣的是,当众多伟大的作品影响着一位作者时,他会发现自己虚构的人物也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他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作者:伏尼契 牛虻: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个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的人他深爱过两个人——父亲蒙坦里尼和高洁的女人琼玛但后来的他一生都没有再给机会让他们来爱他他的内 既是慷慨动人的革命书籍又是高雅纯正的文学名著本书充满深刻描写人情人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土地最宽的前苏联《牛虻》拥有着无数的几代人的崇拜者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会的叛逆年轻时经历过几番刻骨铭心的感情苦难他曾因无知而铸成大错他最热爱的姑娘给予他惨痛的心灵伤害;他尊敬的生父却是凶残的政敌!然而他义无反顾地追真理抛弃了爱情与生命――为意大利的独立与自由牛虻成为青年人心中“坚强”的化身!小说围绕牛虻恋人琼玛以及性格复杂的蒙泰尼里主教展开线条简明而又写得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显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浓厚的艺术功力 14《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毕生的唯一力作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收养恩萧的女儿凯瑟琳与他从小友爱产生了炽烈的爱情而庄主的儿子辛德雷却仇恨他老恩萧死后把他降为奴仆百般凌辱凯瑟琳为了得到“画眉山庄”主人林顿的财产资助希刺克厉夫而嫁给了林顿希刺克厉夫得知后愤然出走几年后希刺克厉夫致富归来使辛德雷倾家荡产并诱骗林顿之妹与他成婚恣意虐待凯瑟琳终因不能同希刺克厉夫结合而凄然病逝 15《尘埃落定》作者:阿来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该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统治着麦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很民族化的题材因为作家的族别他的生活经历这个看似独特的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但小说并不囿不于民族题材小说中涉及到的权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杀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这使《尘埃落定》在题材上不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文阔更加深远同一种空间也就是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史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仑全传》作者:刘乐土 1804年在一个盛大无比的典礼中拿破仑波拿巴为自己加冕成为法国的皇帝他的法语带着浓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来好像不大适宜做法国的***可是他却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他是一个军事天才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和埃及……1815年英国和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战役里使他一败涂地拿破仑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个英国的小岛上6年之后与世长辞拿破仑还是一位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风流情债无数……他猎取美女芳心的招法与他天才的军事才干一样出类拔萃……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动最细腻展示拿破仑军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作者:卡达莱 乔戈的哥哥被仇家杀死从那一刻起乔戈的生活便离他而去根据统治阿尔巴尼亚北部高原地区的卡努法典:如果一个人被杀死他的家人必须为他报仇乔戈无法摆脱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杀了那个凶手在被死者家属追杀之前他被允许了三十天的休战协定于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两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后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与乔戈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来自都市对高原文化充满向往新娘迪安娜对被死亡威胁着的乔戈一见钟情与此同时乔戈也想在四月转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煌《破碎的四月》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固扰和悲剧性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050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