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女孩不曾穿旗袍来来往往,那可真是烦恼人生。
2、还有那绝俗的古典韵致,只是喜欢在湖畔的杨柳依依,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旗袍伴着江南的杏花烟雨,浪漫了无数的风花雪月。
3、而旗袍也在无意间暗合了这古典的心境,也常庸人自扰,在浩渺的天地间,落得一怀的孤寂,旗袍淡雅的色调让我安宁,淡定,在平淡的光阴里明净流动。
4、红毯边看你长裙白纱,江雨里遇你旗袍挽发。
5、女孩在撤哈拉里穿旗袍,那日光浴晒得才叫爽。
6、旗袍的花色面料各式各样、水墨、花间、落樱、若兰、妖娆等等,静谧的长款,温婉的连袖,还有那古典精致的手工扣。
7、多少女子,都梦想着有一袭华美的旗袍,得体地穿在身上,风姿绰约,尽显妖娆。就像有一段随心的爱情一样,舒适地存在着,亦是一种安然。
8、生活本身就是一袭华美的旗袍,爬满了蚤子。作者:张爱玲。
9、一直认为,和旗袍相伴的应是高山流水的古筝,轻盈低转的粉色团扇,丰腴佼娇的女子,以及溢出墨香的古线装书,红木桌椅和窗外潺潺流过的竹间小溪。
10、你是那茶馆里弹着琵琶的女子,穿着旗袍散发着迷迭香。
11、件实用的旗袍,不需要绣凤描龙,不需要镶金滚银,只要选料适当,剪裁得体,就可以衬出出水芙蓉的秀美了。
12、越过盛唐的风骚,沿仄仄平平的路径,帘卷西风,谁在风中吟一阙醉花阴!暗香盈袖,你用恬静填词,醉了江南风光,喜欢江南,却未必有江南委婉动人的才情。
13、旗袍是女人最美丽的相遇,是沉香水榭里的一帘幽梦,是流年渡口深情的叮咛,是才情女子软玉的人生。
14、以为简约而不简单才是旗袍代表的最真实的理念。美丽女子与旗袍,天生就是绝配。
15、女孩穿短旗袍是女孩,穿长旗袍也是女孩,不穿还是女孩。
16、旗艺旗袍,扬古韵新风。
17、无论多少风雨,都掩盖不住旗袍的婀娜多彩,魅惑多情。
18、旗艺,让旗袍成为一种艺术。
19、人生犹如穿旗袍,有了穿的韵味,没了穿的身材。
20、穿旗袍打油纸伞的女子最美,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女郎。
21、女孩穿旗袍,玩得就是心跳,毕竟看上去很美,哪怕过把瘾就死。
22、旗袍是一种风景,自有一种清绝与傲然、温婉、内敛、在花月沉香的日子里,总幻想回归古代,在杨柳依依的河畔踏青,在雕花的窗棂背后叹息。
23、沉静而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一阕花间词。
24、袭旗袍,邂逅的是一份平静,带给我的是优雅的闲情,是如同秋荷的心事,任月光洒落在小屋,流泻在每个黑暗的角落,在这无声无息的月色中清静,就连思绪与意念都显得多余。
25、如今,走在拥挤的人群中,发觉身着一袭旗袍会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旗袍如今注定是一种孤独的风景,这风景有些遥远,有些古旧,像极了将要落寞的黄昏,带着最后一抹绚丽。
26、旗袍是刀光剑影中的旌旗;是春花秋月床上的性感,是碧落苍穹中的海誓山盟,是男人心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27、你可否送我一支含苞待放的花,我想要穿红色的旗袍,轻轻接过它。
28、飞雪连天穿旗袍,笑书女孩不怕寒。
29、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关于旗袍,最深的记忆是民国那些摇曳多姿的女子,旧上海不曾迷失的风情。
30、紫藤花閞,愿以一袭素色旗袍,许君相思年华。
31、旗袍是真正的艺术品。或者我赋予它太严肃、太拘谨、太优雅、太珍贵的元素,只觉得它适合于照片里画里戏里穿着,适合舞台表演。
32、我本平庸,没有一颗晶莹的心来酝酿江南独有的秀与婉约,没有轻盈的身段来穿出那份清新。我的心境亦不合旗袍,我放不下红尘,放不下在重楼深闺处叹怨的心事,不能挑尽灯花不成眠。
33、旗袍不仅是一件衣服;还是一种代表着民族的文化,更是一种代表自己的语言。
董卿在《朗读者》里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在凤溪庄园,我遇见了一场茶艺盛宴。
进庄园,见到袅娜多姿的女子们,我不禁低头打量着自己的衣着,一件体恤,一条五分短裤,一双运动鞋。在一身身得体舒适雅致的棉麻衣着茶服的女子们面前,我有些自惭形秽。仿佛小孩做错了事,非常的局促。我的着装的确有些不合时宜,虽然,我是来为朋友拍照的。
朋友参加隆阳区总工会举办的中级茶艺师培训,约我同行。我得知需要脱产一周,只能放弃,不过,答应朋友来为她拍照。其实,也是借此机会到庄园趁上两口茶。毕竟,我是深爱喝茶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 虽然我一直都在喝茶,算算茶龄至少也小有十年,但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 茶艺师"在我的字典里更是个新鲜的名词。听朋友说,几天的培训里,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从茶艺的概念到泡茶、饮茶的技巧。包括如何识别茶叶、茶具、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的色、香、味、形、韵的体味。除外,还有一些与茶艺相关的知识,比如茶艺师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茶文化的理论,各种茶的特质、泡茶器具、泡茶方法、得体茶服搭配等等。环环相扣,相互缠绕。
在等待朋友的过程中,凤溪庄园的茶艺师和我聊着关于茶艺师的培训内涵。她说:“茶艺的艺术表现过程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有着密切的关联,个人的坐姿、走姿,要显得文雅、端庄、稳重,大方得体。在执拿茶具、冲点、斟茶等时要彬彬有礼。品茶的人也要很有礼貌,在接茶时用三个手指文雅地端杯,细闻幽香并且慢慢地品尝,才能诠释一杯茶的内涵。真正体现了“一入茶门深似海”。
这一点,不用多言,从朋友的言谈举止中就能感受出来。朋友是个爱茶之人,平日就温文尔雅,端庄秀丽。穿上茶服,在茶席前一坐,古韵顿显。再看其他在场的女子,每一位都是那么与众不同,衣服简单自然,然韵味悠扬,婉约中不失刚柔。
此刻,我眼中的她们一个个都是喜茶的自由人,她们似乎生下来就是为婉约的旗袍和舒适的麻衣而存在。穿的不仅是件衣服,不是把衣服架在身上,而是穿进了生活。
离开盛宴现场,回到办公室忙碌,到家时天色已晚,还是泡了一壶茶,独自一人在阳台发呆。
忽然,唐代诗人皎然诗从月光中飞来:“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热;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遇见盛宴,我也仿佛盛开。
闲瑕的午后,窗外飘洒着淅淅沥沥的细雨,静静的拥一扇闲窗,放一曲轻柔的音乐,让它悠扬的旋律和窗外缠绵多情的细雨一起交织着,如清风般滑过薄如蝉翼的光阴。
清点书籍时偶然翻到了以前的几张身着旗袍的旧照片,青涩的容颜,微微上扬的嘴角,就在那里安静的与我对视着。一瞬间,心里有轻轻的叹息滑过。时光的来去是多少匆匆啊,仿佛只是一个转身的时间,岁月就在我们的身上涂满了沧桑的痕迹。那时,自己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清瘦的容颜,光洁的皮肤,眼中是不染尘世风霜的恬静。而今,十几年的光阴辗转而过,忙忙碌碌的工作和尘世奔波的早已在眉间心上刻画下了清清浅浅的印痕。想来,心境,在尘世的风霜的侵蚀下,也没有了昔日的安然静好,不染纤尘了吧?
想到旗袍,脑海中便会不由得联想到青石黛瓦的江南雨巷,在那细雨蒙蒙的清晨,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水珠从黛青色的天宇间飘洒下来,密密的斜织着,雨中的空气是那么新,连青石板也被浣洗得干净整洁,谁家院里的一枝桃红怯怯的伸出头来,在细雨微风中抖动着淡粉的裙袂,氤氲成一片迷离的梦境。幽深的巷子里,由远及近的脚步声踏醒了水乡的酣梦,一袭淡雅的青花旗袍,一把多情的雨纸伞,头发挽成一个随意的发髻,云鬓边斜绾着一支步摇,摇曳生姿的身影带着恍如隔世的风情,洇开一幅美丽而灵动的画轴……
旗袍,把女人妩媚、灵动、优雅、端庄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就是一幅韵味无穷的水墨,让你不知不觉间沉醉其中。它就是一道光彩靓丽的风景,充满了让人恋恋不舍的美丽。
初见旗袍,是在很多年前看到由张曼玉主演的《花样年华》,剧中,她身着不同款式、不同花色的旗袍,于不同的场景里将旗袍的风情挥洒到极致。那一刻,你会觉得全世界都静止了,天地之间就只有她如一株碧水中的荷,亭亭的伫立在那里,不用言语,那种风姿,那份雅致,便缓缓的摄入你的魂魄,在你的心底生根、发芽,蓬勃成一幅永不磨灭的剪影。
再后来,随着电视电脑的广泛普及,经常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女星们穿着样式各异的旗袍,或穿行于江南幽深的巷陌,或涂着浓重的妆容游走于旧上海奢糜的气息里,却没有哪一个人再带给我初遇旗袍时的那份令人悸动的美丽,那份优雅如莲的韵致。
或许,旗袍就宛若江南温婉如玉的青花瓷器,简洁、纯朴中隐藏着不动声色的繁华。细腻的纹理、淡淡的釉彩,薄凉中透露出淡雅的美丽。纵然尘世如流,繁华凋零,它依然安然寂静的等待着一个能真正读懂她的人来她、怜爱她。否则,它宁愿的守候着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又或者,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有着一线冥冥中的缘分的'牵引。就像有些人,即使就在身边,却始终走不进你的内心世界。有些人,虽然远隔着万水千山,一眼凝眸,一线灵犀,就可以让你永远的铭记,给生命注入一份倾城的暖意。而同样的事物,辟如旗袍,有些人会觉得它的样式过于陈旧,比不上现如今流行的纱裙的飘逸,也没有礼服的华丽。而有些人却恰恰钟情于它传统中显露的优雅、端庄。生命中,生活里,只有在遇到一颗相近的灵魂时,心灵的美丽才能被更深刻的呈现。
空闲的时候喜欢收集一些美丽的,对于那些民国时期的深着旗袍的女子更是极为钟爱。无论是简洁纯朴的棉布旗袍,还是光滑如水的丝织旗袍,因着那些玲珑韵致的女子而焕发了生命的活力。简洁的短发,亦或只是一个简单随意的发髻,轻巧的布鞋,一张张不施粉黛的素脸,站在那里,就是一幅让人打心眼里喜爱的画呀!眉眼间是千山万壑,一简书卷里是锦绣河山,那份灵动、素雅,一直媚到你的骨子里,让你觉得心被一点一点的被融化,化成了一缕清风,一泓碧水。
只是,那些与旗袍相关的岁月正一点点的渐行渐远了,现如今,很难在杨柳依依的河畔,或是花月沉香的幽径,再次找到旗袍的踪迹。旗袍大多时候就只能悄无声息的隐于时光的背后,做了默默无闻的过客。只有在婚礼上昙花一现般做了新娘的增色剂。
人世间,光阴易逝,流年暗换,多少沧海早已幻化成桑田,多少执手相看的誓言已随风天涯飘散。或许,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到永恒。旗袍,也终究会悄然退场,飘渺成岁月深处一抹淡淡的嫣红。
只因是女子,对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怀渴望和向往。喜欢于一朵花对视,于一叶草私语,喜欢一份简单平淡的生活,喜欢着时光里所有的清喜和馈赠。也一直想着也能有一件旗袍,只需淡雅的花色,柔软的质地。虽然,我没有婀娜的身段,曼妙的身姿,不能衬托出它的美丽。
若是一场梦,每个人都有偶尔做做梦的权利。也会在某个月色如水的夜里,在一杯清茶的沸腾和沉寂之间婉约着自己的一怀心事。倘若能穿着一袭旗袍起走过一段如诗的年华,于自己,于时光而言,都应不失为一种美丽。就像这世间的缘分,短暂的相伴也会让人满心欢喜,经历过,感动过,美丽过,于生命来说,便足矣。
喜欢旗袍,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因为那份端庄,那份雅致,就像我喜欢花儿的馨香,喜欢阳光的明媚,喜欢岁月的辗转所带给我们的感动。虽然我不是江南女子,没有玲珑的曲线,也没有江南女子的温婉灵动,清丽脱俗,钟灵毓秀。亦缺少古典女子的静影沉碧的风韵,典雅端庄的大家风范。但我亦想穿一件素色的旗袍,坐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下,轻轻的翻阅一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卷,听一曲静静的云水禅音,看阳光慢慢的将身影拉长,享受那一刻岁月的简宁静好,时光的波澜不惊。
或是在月色如华的晚上吧,随意的搭上一件披肩,沐浴着皎洁的月光,踏着轻盈的步履,在走走停停间,听微风送来飘渺的笛韵,嗅着花儿吐露的芬芳。让心,如月色般温柔,如花香般恬淡。即便,这只能是一份无人欣赏的美丽。
也许,旗袍一直都不曾远离我们的生活,只是在这喧嚣、浮躁的尘世中,我们那颗从容、平静的心早已布满了尘埃。快节奏的生活旋律中还有几个能怀着一颗简宁的心,以一种波澜不惊的姿态行走于尘世中。
旗袍,终因时代的变迁成了岁月深处一抹寂寞的风景。如果有一天我穿着一身旗袍行走在满是牛仔裤,露背装的人群中,是不是会与周围的氛围显得格格不入,那些惊异的眼光是不是会让我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就像这世间,有多少情还在,却只能深埋于心底,有多少爱依然,却只能故作波澜不惊。谁的一生,能只听凭自己的意愿,无所顾忌的活着?
花开有时,聚散无由。或许,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维系一生。旗袍再美,也只能被尘封于时光深处。
还是会想起那些穿着旗袍行走的女子,她们用温润、内敛、淡定、从容的姿态摇曳于红尘中,像一朵朵尘埃中盛开的白莲,默默的绽放着一份独特的美丽。多希望,在某个阳光洒落的清晨,也有一些身着古朴、雅致的旗袍的女子踏着晨曦的微露,从容的走过宁静的小巷,素雅的脸上挂着恬淡的笑意。
雨,渐渐的转入无声,思绪,还仍然缠绕在有关旗袍的思忆里。也许,当某年某月,繁华谢尽,被时光漂洗的心简单的如一幅素色的水墨时,我便可以不顾及世俗的眼光,安然的穿上旗袍,不去想我的姿态是否婀娜,臃肿的身躯是否还能支撑起它的雅致。到那时,坐在雕花的窗子下,案几上放一卷闲书,花瓶里插几枝寥落的梅花,而我就这样安静的坐在那里,透过布满尘埃的窗子看时光优雅的行走,看那抹岁月深处的嫣红姗姗而来。
我觉得这一家人非常的幸福,张纪中实在是一位人生赢家。
张纪中携妻儿院中品茶好惬意,小31岁娇妻穿素色旗袍优雅,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呢?3月22日,张纪中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了一段妻儿在院子里喝茶的视频。一家人其乐融融,气氛温馨。视频里,张纪中正在和女儿互动。杜星霖眼中带着微笑,有着温暖而充满爱的画面。旁边的小儿子有点受冷落,感觉他眼神里充满了忧郁,整个人也给人一种不开心的感觉。31岁的妻子杜星霖穿着朴素的旗袍,倒茶的姿势非常优雅。她的肤色白皙,体态圆润,乌黑的长发亮泽,变成了一种温婉的风格,更加深了她的单纯和低调。一件素色旗袍穿出温柔轻盈的感觉,将她的温柔和家的味道展现的淋漓尽致,不得不羡慕张纪中的好运气。
张纪中,是中国著名的导演和制片人。中国很多著名的电视剧都是张纪中制作的,比如《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陪伴我们走过了童年。张纪中还凭借其热门电视剧获得了“最佳制片人奖”。可以说张纪中先生是事业上的成功人士。相对于事业上的成功,张纪中先生的恋情也并非一帆风顺。张纪中有四个妻子,四个孩子。
在我看来,张纪中先生是一个人生赢家。张纪中的现任妻子杜星霖比他小31岁。他们的家庭照片显示,张纪中和妻子非常恩爱,一家五口非常幸福。据媒体报道,张纪中的大女儿也同意父亲与杜星霖的婚事,甚至照顾怀孕的母亲和弟弟。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张纪中先生的家庭是和睦的。他是一个在事业和感情上都取得成功的人。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人生纷扰,唯有品茶时心思才能宁静,才会于清淡里有一种隽永悠长。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供大家欣赏。
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篇一:心茶心若澄澈,如泉水。便可以沏一壶生活的茶,品一生琐碎,读一世繁尘。
水的清明,激活了茶的灵动,呷下沉淀地过往。
那一刻才明白,茶是睡着的。它揽了一怀春月;拢了一腔明媚;含了一湾柔露。终了前世的一颗凡心。就这样,静候着一溪叮咚之音的唤醒。如果暂不考虑水的思想。只读茶,它们真的是一粒粒,一芽芽的梦。各自揣着各自的相同,也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就在打开茶罐的刹那,仿佛有诸多的心事,等你阅读。诸多的过往,等你诠释。茶者,若抱着一颗沉静的禅心去思想。会聆听到天籁之外的动听。
其实木香的茶匙,只是囫囵地索取。一瓢清水,才是悦耳的吵闹。怀揣着水月静心,俗外菩提。报以一颗心的初衷,在竹风清影曼舞婆娑间。涤荡去心尘,静下来,嗅一缕茶香,那被沸水唤醒地重生精灵,在娓娓道来人世间前生今世的情缘。可以看见,僵硬在怎样的温柔里舒展,生命又如何的在积怨中剥茧怒放。往往,我们所希冀的会不经意地在指尖溜走,那是因为缺少回绕的情愫。生活的历练,又如何不是品茶的心得。
茶有浓有淡。心有喜有悲。茶如心,在许多的时候有不同的味道,每次唇齿间的萦绕,最终注入心田,都是你喜欢或不喜欢,但一定是割舍不掉的。浓了浓喝,淡了淡喝,纵有万千滋味,都不免是沧桑的轮回,世事的弯转。而此刻的人心,有的苦了一生,有的却风轻云淡。
其实从容才是享受,享受云天之外的辽远,享受草木之间的余香。没有比从容地享受生活,更惬意,更舒心。若都能在行云流水间,温润其心,修炼质朴,不带走一片云彩。在松风林涛中,不沾染一抹色泽。这又何尝不是一几一凳一壶一盏的闲云之情呢。
行到山穷水尽处,正是坐看云起时。其实不是逃避,是欣赏那份淡然与恬静,简洁和清雅。
喝茶,往往又是品心,无论是陶杯玉盏,还是竹盅瓷碗。都不妨碍你对茶的执着,即使一丝苦涩的余味,也会温热心酸的齿寒,泪眼的冷清。就这样,如水的日子涓涓细流,滋润了一颗心的清淡,一颗心的悲悯,修行参透生活的禅理。得失在计较中丢弃了价值。贫富在人情上迷失了尊卑。
好坏在人心里衡量出轻重。荣辱在行为上表露着高低。一颗被茶洗过的心,澄澈醒透,纤尘不染。有野泉潺潺流过的简单,也有茶香氤氲的静美。深林处的暮鼓晨钟和浅水间的若隐若现,都是心茶的意境。也许心怕被惊扰,也或怕惊扰了其他,就这样,独自固守着那尊灵佛,那瓣心香。在简清安宁的空明里,一花一叶皆化作青莲。
在茶的世界里,没有这么多眼前身后的纷扰,也没有那么多炎凉冷暖的无常。只是自然的生,自然的死,貌似平平,实有深意。茶本就一灵物,天蕴地育,至清至洁,汲日月之魂山水之魄。所以远胜我们红尘凡心,更是人力所不及。在左右人习性的同时,而让人不知。
仿佛一片叶子,被花香浸过。被雨水淋过,微醉微醺地随风摇曳。最后在暮秋凋零,却已不是春天的那瓣了。人生也如此,经历过太多风雨浮沉后,那份坦然,那份宁静。远观近看都是精致,路过尽成风景。在闲暇之余,不妨把心包裹在茶韵里,回味着齿颊留香。
如果把日子都泡在茶里过,必定收获碧水云天,清香曼妙。即使在繁市闹区也能浅吟低唱。不为廊前飞燕扰,不为花叶凋残忧,存弃无谓,一切皆随它去。其实品茗,也是品人生,无论是“红泥小炉,娈婉卯童”的香醇精致,还是“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的粗淡清贫,都一饮而尽。好坏不在茶,而在人心的阴晴进退中。
坐下来,静静地喝杯茶。
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篇二:一盏茶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独爱上了茶的清淡与馨香。茶没有酒的浓烈,没有咖啡的醇香,却多了一份略苦的清幽。尤其在一人独处的时候,总喜欢泡一杯绿茶,看蜷缩的茶叶在沸水中慢慢舒展开来,似乎是人生在挫折中奋起的破茧过程。闭上眼,深深的吸一口气,那淡淡的茶香便悠悠的沁入心脾。
在白族人眼里更是茶如人生。若是到大理白族人家做客,好客的主人总会为客人奉上三道茶,第一道是苦茶,暗示苦如生命,第二道茶添加了香甜的乳扇、红糖和陈皮,寓意香如爱情,第三道茶则加上了蜂蜜、花椒、核桃仁,入口回味无穷。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如茶,或浓烈或清淡,都需要自己去细细的品味。
品茶,品着世间的阴晴冷暖;品茶,品的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初饮茶,是浓浓的苦,总觉难以下咽。日子久了,方才慢慢悟出悠然的味道,品出满口的余香……
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幽幽的一缕馨香,暖暖的一份真情,足以让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奔波的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舒展紧绷的心弦,找回真我。暮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追寻与向往的东西原来不过是如此的简单!
透过袅袅的茶韵,我看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不舍;看到了唐诗宋词的婉约、激昂;还看到了那撑着油纸伞的女子从江南雨巷里缓缓的走来。是谁,着一身素色的旗袍,边品茗边吟唱着人间四月天又是谁,挥着婉约的羊毫,在悠悠茶香里写下了月满西楼的轻叹。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是需要用雅兴去品,用心去悟的。不同的茶,风韵亦不同矣。
绿茶汤色碧绿,柔和纯净,入口清新甘甜。就像烂漫的孩童,不掺丝毫的杂质,清澈而透明;
普洱茶色如红酒,入口香醇而绵长。一如柔情似水的女子,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沉淀下来的是悠长醇厚的底蕴,千般情丝在杯中起起落落,萦绕不绝……
夜已深沉,睡意却和我捉起了迷藏。泡一杯淡淡的香茗,放一段喜爱的音乐,在轻柔的古琴声中将自己静静地放逐,一任思绪在夜色里穿越,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这么静静地,让疲惫的自己完全的放松,如同做了一次心灵的瑜伽。
穷此一生,若能如玉般温润,如普洱般香醇,则吾愿足矣!
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篇三:我与茶的故事老舍曾说,烟酒虽好,却是男性的——粗莽、热烈、可也有火气——未若茶之温柔、雅洁、轻轻的刺激、淡淡的相依,茶是女性的。
我想,我若是男儿身,也必定是嗜烟酒的,只可惜今生已不曾有这样的机缘。但犹记得孩童时,邻里有新婚之人,我们小孩子们大都热爱闹洞房,只为看新娘子或讨喜饼吃。我随着一群男孩子们前去,新郎官出手阔绰,额外给我们这帮孩子们一人一支喜烟。看他们都点燃起,我也随他们点起吸了两三口,学着他们的样子吐烟圈儿。
回到家急不可待地告诉正在烙煎饼的母亲,我吸烟了。生怕母亲不信,还张大了口吐气让母亲闻闻嘴中残存的烟草味儿。不记得母亲当时数落的话语了,只记得当时自己的欣喜之情顷刻间荡然无存,本引以为傲的事情,刹那间,成为一种羞耻。这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吸烟经历,在那个少不更事的孩童时代。
对于酒,虽颇能喝几杯,但知其伤身未敢常喝多喝也。老哥常常教导,出门在外,女孩子一定不要沾酒,若开了个头,混出个酒名,以后恐怕难以脱身。才使自己的热爱消失殆尽,每年大概唯有母亲生日和春节之时才小饮几杯,也仅限于红酒而已。
而茶,是我一生的伴侣。
人,都是受环境影响的。我之所以从小喝茶,是源于奶奶家的“以茶待客”和姥姥家每晚的“茶话会”。从刚记事起,不论去奶奶家还是去姥姥家,总是先喝几杯热茶。久而久之,这喝茶的习惯便养成了。大学时期,是我喝茶最凶的日子。几乎每晚必饮几杯,说来也奇怪,不管多晚喝茶,也总能酣然入梦。但一喝coffe,哪怕只一杯,晚上定失眠。记得英语六级考试时,因是下午考,担心精力不足,进考场前特意喝了杯coffe。果然有效,不但精力十足,乃至晚上久不能寐,想起来甚是神奇。室友都知道我这个喝茶的爱好,还在生日时特意一起给我买了套茶具,制作成一个花篮的模样,还镶有粉色的蕾丝花边,一直未曾用过,不知是否安好如初。
十几年前,姥姥家的院子里,栽种过一株山茶树。每年春天都能喝到新茶,都是自己采摘,自己炒制而成。只是后来小姨把它砍了去,让我惋惜至今。那是一株有故事的山茶树,关于亲情,关于爱情。
没有了山茶树,但并未羁绊住姥姥家喝茶的节奏。
一年四季,姥姥家每晚都是高朋满座,颇有点林徽因的文学沙龙之韵。只不过姥姥家的客人都是些本村的老人们罢了,他们夜夜高谈阔论,奇闻异事、各种见解、方圆百里的新鲜事儿,在此均能略听一二。姥姥因为弓腰的缘故,加上家里人口众多(我有六个舅舅和两个姨),常年累月在家操持家务,极少迈出大门过。
可是,姥姥似乎对外面的世界十分了解,就连电脑手机这些电子产品都能如数家珍,我想这是归功于每晚的“茶话会”。每晚晚饭后,姥姥就开始烧水,沏茶,慢慢地,老人们就渐渐而至。特别是冬夜,围着炉火,烟雾缭绕,别有一番景致。小的时候,厌恶满屋子的各种气息,不敢言语,唯有忍着。
后来大了,和姥姥姥爷同龄的人也渐渐稀少,逐年减少人数。如今也不晓得还有没有人前去喝茶,谈笑风生。只怕是仅有二老落寞地过活,我多么希望仍能有那如许的人儿,伴着姥姥姥爷,即使他们吸烟再甚重,我也不会反感,只有感激。
因为人多,姥姥家冲泡的茶自然不是什么好茶。多半是些茶叶末子,小卖部里十块钱可以称一大袋,够喝很久很久。老哥工作后,每年回家总是给他们带些上好的绿茶。有一次,我和姥爷打趣道,这些好茶不必每次都拿出来分享,留着和姥姥喝行了。可姥爷却说,还不如他的茶叶末子好喝,罢了!心意到了即可。又或许,姥爷是怕我们花钱。
与姥姥家的热闹相比,奶奶家可谓清静之地,更适合一个人独品。庭院虽浅浅,却有石磨、洋槐树、梧桐树、老井相伴。若夏日将至,偶得蝉鸣和鸟语,看着蝴蝶在院中嬉戏,桌边一把摇椅,一壶茶,喜不自胜,解暑的一剂良方也!
爷爷生平最爱旱烟和茶水,每每总是烟袋不离手,做木工活倦了,一袋烟,一杯茶。一副怡人自得的模样!因为家境尚可,奶奶家比姥姥家要早喝多年的好茶。其实,茶也不在优劣贵贱,关键是看心境及共饮之人。一家热闹,一家清静;一家人众,一家人寡,可都是开怀畅饮,乐不思蜀的境界!
虽然饮茶时间尚久,但说起泡茶的茶具,还数奶奶家更为讲究些。雕刻有龙体的紫色砂壶,古朴中不乏精致。每次去奶奶家喝茶,奶奶总是掀起盖在上面的花布,端出茶壶茶碗,茶碗必定是倒扣着的。喝时也特别讲究,总是第一杯要倒掉少许,所谓敬天地,而后方可尝这杯茶水,继而品第二杯。若是两个人,此时第一泡水差不多已毕。换做第二泡水,色泽、口感最是恰当,入口不苦,却回甘浓烈。而第三泡水就缺乏些生机,太过平淡。
《红楼梦》中妙玉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的高论,在我看来,这里的“杯”应该理解为“泡”。有林老先生所秉持的“三泡”之说佐证: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了。不过,林老先生的演绎似乎没有什么韵致。不如董桥在《我们吃下午茶去》一文中,将明代许次纾的“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巡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重新演绎为: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荫矣!
茶,是最朴素、淡泊的美物。饮茶,是最朴素、淡泊的美事。
只需一间陈设简单、干净、空旷的小屋即可,看着茶叶在沸水中的起起伏伏,想像着采茶姑娘头戴斗笠,面遮纱巾,唱着山歌,在清露欲滴的早晨劳作。只为挽留这茶的最好年华,闻一闻,饮一口,慢慢咽下去,怎一个沁人心脾了得!
前些年,有朋友送给老哥一套茶具,青绿色,特别好看。老哥也因此常常饭后喝几杯,夏喝绿茶,冬喝红茶,特别养生。我也因此随之一起消遣几杯,于我,还是偏爱绿茶,绿茶绿茶,一池碧波,缕缕清香。有人言:绿茶之妙,妙在清淡。而我最是独爱这份清淡,红茶色泽之浓重,让我味觉失灵。
要说这中国茶史,自己还真得需要学习学习,只知道这茶史第一人是陆羽,字鸿渐,昵称“渐儿”。我之所以记得,是因为想起钱钟书的《围城》里面的男一号方鸿渐。都为鸿渐,但时代、意境全然不同。话说这陆羽煮的茶被唤作“渐儿茶”,有“世有渐儿茶、而禅师在何处”的流传故事。
对于真正的知音而言,最好到不可替代,好到不能容忍退而求次。所以才有“高山流水”之旷世创作,有“渐儿何时归来”的喜悦之情。世人的赏识与否与灵魂无关,荣华富贵与内心也无关,只是人生在世,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知音——不论多么寂寞,多么荒凉。即使一期一会,心里流淌的,颜面浮现的,只需一抚琴,只需一杯茶,便知是谁的心声。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知己吧!可世人能有几人觅得呢不关乎身份地位,不关乎富贵卑贱,不关乎才貌丑美,不关乎物质精神,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只要你懂我懂,就足以应对这浮躁如斯的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