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钺字虔甫文言文翻译

李钺字虔甫文言文翻译,第1张

1 李钺,字虔甫

李钺(1465-1526),字虔甫,号毅斋,祥符人。弘治九年进士。除御史。巡视中城,理河东盐政,历有声绩。正德元年,因论中官李兴等罪,并请斥尚书李孟旸、都督神英。权阉刘瑾恶李钺劾其党,假他事罚米五百石输边。瑾败,出巩昌知府,寻迁四川副使。以平四方功,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世宗即位,历兵部左、右侍郎,出总制陕西三边军务。李钺长军旅,料敌多中,屡建战功。嘉靖二年(1523),以塞上无警召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入掌都察院事。嘉靖四年,代金献民为兵部尚书兼督团营。因屡疏不用,遂于嘉靖五年九月十五日致仕,未行而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年六十二,赠太子少保,谥恭简。

摘自《》

2 李钺,字虔甫

李钺(1465-1526),字虔甫,号毅斋,祥符人。

弘治九年进士。除御史。

巡视中城,理河东盐政,历有声绩。正德元年,因论中官李兴等罪,并请斥尚书李孟旸、都督神英。

权阉刘瑾恶李钺劾其党,假他事罚米五百石输边。瑾败,出巩昌知府,寻迁四川副使。

以平四方功,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世宗即位,历兵部左、右侍郎,出总制陕西三边军务。

李钺长军旅,料敌多中,屡建战功。嘉靖二年(1523),以塞上无警召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入掌都察院事。嘉靖四年,代金献民为兵部尚书兼督团营。

因屡疏不用,遂于嘉靖五年九月十五日致仕,未行而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年六十二,赠太子少保,谥恭简。 摘自《》。

3 求文言文< >的现代文翻译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书生游学住在宋州。当时李勉年少穷困,和一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而死,书生临死告诉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命啊。”并从口袋里两百两金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您为我处理后事,余下的钱送给你了。”李勉答应他为他办后事,剩下的金子秘密放在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了。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沿路打听书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主持的丧事,专门到开封面见他,诘问金子的下落。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们。

4 李焘字仁甫文言文答案

《宋史•李焘传》译文 (原文见《宋史》卷三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七·李焘传)【原文】李焘,字仁甫,眉州丹棱人,唐宗室曹王之后也。

父中登第,知仙井监。焘甫冠,愤金仇未报,著《反正议》十四篇,皆救时大务。

绍兴八年,擢进士第。调华阳簿,再调雅州推官。

改秩,知双流县。仕族张氏子居丧而争产,焘曰:“若忍坠先训乎?盍归思之。”

三日复来,迄悔艾无讼。又有不白其母而鬻产者,焘置之理,豪强敛迹。

于是以余暇力学。焘耻读王氏书,独博极载籍,搜罗百氏,慨然以史自任,本朝典故尤悉力研核。

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例,断自建隆,迄于靖康,为编年一书,名曰《长编》,浩大未毕,仍效光体为《百官公卿表》。史官以闻,诏给札来上。

制置王刚中辟干办公事。知荣州。

荣因溪为隍,夏秋率苦水潦,焘筑防捍之。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入境,劾守令不职者四人。

县多聚敛,焘括一路财赋额,通有无,酌三年中数,定为科约,上之朝,颁之州县。乾道三年,召对,首举艺祖治身、治家、治官、治吏典故,以为恢复之法,乞增置谏官,许六察言事,请练兵,毋增兵,杜诸将私献,核军中虚籍。

除兵部员外郎兼礼部郎中。会庆节上寿,在郊礼散齐内,议权作乐,焘言:“汉、唐祀天地,散斋四日,致斋三日,建隆初郊亦然。

自崇宁、大观法《周礼》祭天地,故前十日受誓戒。今既合祭,宜复汉、唐及建隆旧制,庶几两得。”

诏垂拱上寿止乐,正殿为北使权用。正除礼部郎中,言中兴祭礼未备,请以《开宝通礼》、《嘉祐因革礼》、《政和新仪》令太常寺参校同异,修成祭法。

四年,上《续通鉴长编》,自建隆至治平,凡一百八卷。时《乾道新历》成,焘言:“历不差不改,不验不用。

未差无以知其失,未验无以知其是。旧历多差,不容不改,而新历亦未有大验,乞申饬历官讨论。”

五年,迁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寻兼实录院检讨官。子垕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焘素谓唐三百年不愧此科者惟刘去华,心慕之,尝以所著《通论》五十篇见蜀帅张焘,欲应诏,不偶尔止。其友晁公溯以书勉之,焘答以当修此学,必不从此举。

既不克躬试,于是命二子垕、塾习焉。至是,吏部尚书汪应辰荐垕文行可应诏,故有是命。

左相陈俊卿出知福州,右相虞允文任恢复事,更张旧典。宰相以焘数言事,不乐,焘遂请去。

除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陛辞,以欲速变古为戒。又奏:“《禹贡》九州,荆田第八,赋乃在三,人功既修,遂超五等。

今田多荒芜,赋亏十八。”上命之条画。

既至,奏:“京湖之民结茅而庐,筑土而坊,佣牛而犁,籴种而殖,谷苗未立,睥睨已多,有横加科敛者。今宜宽侵冒之禁,依乾德诏书止输旧税,广收募之术,如咸平、元丰故事,劝课有劳者推恩。”

诏从之。总饷吕游问入奏焘摄其事。

岁饥,发鄂州大军仓振之,僚属争执不可,焘曰:“吾自任,不以累诸君。”寻如数偿之。

游问返,果劾焘专,上止令具析,不之罪也。八年,直宝文阁,帅潼川兼知泸州,首葺石门堡以扼夷人,奏乞戒茶马司市叙州羁縻马毋溢额,戒官民毋于夷、汉禁山伐木造舟,奏移锁水于开边旧池,皆报可。

淳熙改元,被召,适城中火,上章自劾。提刑何熙志奏焚数不实,且言《长编》记魏王食肥彘,语涉诬谤,上曰:“宪臣按奏火数失实,职也,何预国史?”命成都提刑李蘩究火事,诏熙志贬二秩罢,焘止贬一秩。

焘及都门,乞祠,除江西运副,且许临遣。或劝以方被谗,无及时事,焘曰:“圣主全度如此,竭忠所以为报。”

遂奏:“日食、地震皆阴盛,主敌国小人,不可不虑。”且申“无变古、无欲速”两言,又上《快箴》,引太祖罢朝悔乘快决事以谏,上曰:“朕当揭之座右。”

进秘阁修撰、权同修国史、权实录院同修撰。焘为左史时,尝乞复行明堂礼,谓“南郊、明堂初无隆杀,合视圜坛,特免出郊浮费。”

至是申言之,诏集议,嬖幸沮止。其后周必大为礼部尚书,申其说,始克行。

权礼部侍郎。七月壬戌,雷震太祖庙柱,坏鸱尾,有司旋加修缮。

焘奏非所以畏天变,当应以实。上谕大臣:“焘爱朕,屡进谠言。”

赐金紫。尝请正太祖东向之位。

四年,驾幸太学,以执经特转一官。焘论两学释奠:从祀孔子,当升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黜王安石父子;从祀武成王,当黜李绩。

众议不叶,止黜王雱而已。真拜侍郎,仍兼工部。

《徽宗实录》置院已久,趣上奏篇,焘荐吕祖谦学识之明,召为秘书郎兼检讨官。夜直宣引,奏:“近者蒙气蔽日,厥占不肖者禄,股肱耳目宜谨厥与。”

赐坐。欲起,又留赐饮、赐茶。

寻诏监视太史测验天文。九月丁酉,日当夜食,焘为社坛祭告官,伐鼓礼废,特举行。

垕既中制科,为秘书省正字,寻迁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编修检讨官。父子同主史事,搢绅荣之。

焘感上知遇,论事益切,每集议,众莫敢发言,独条陈可否无所避。近臣复举其次子塾应制科,以阁试不中程黜。

垕偶考上舍试卷,发策问制科,为御史所劾,语连及焘,垕罢,焘亦知常德府。初,政和末,澧、辰、沅、靖四州置营田刀弩手,募人开边,范世雄等附会扰民,建炎罢之。

乾道间,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

5 明史八十七胡世宁传全文翻译

胡世宁传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

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

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

后来歧王又请求给他湖泊周围的良田,世宁坚决不允准。后来,他升官做了南京刑部主事。

曾应诏写了十篇有关边备问题的策论,又上书极论当 时政事的不足和过失。当时孝宗皇帝已重病在身,对他的奏章还点头称赞。

后来他又升任郎中。他和李承勋、魏校、余三人相友好,当时人们称他们四个为“南都四君子”。

以后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

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思明地方黄文昌一族人四代反叛,杀害知府,占据三州二十七村土地。

副总兵康泰和世宁一齐进入思明,拘捕了黄文昌的三个弟兄。可是康泰害怕文昌夜间逃跑生事,把世宁丢在空城中自己走了,情况很危急,幸亏当地的民族首领们感激世宁发兵援救,世宁才免得一死,文昌害 怕了,归还他所侵占的地方向朝廷投降了。

当地土官接班时,上级官员常向他们索取贿赂,不肯按时替他们向朝廷上报,因此民族首领们时常怨恨并发动叛乱。世宁下令“:民族首领一生下儿子就在本府报上姓名。

应世袭为首领的,十岁以上,每月初一、十五到府里拜会知府。父兄亡故以后,知府根据文书替他们向朝廷申请补官。”

这下,土官很高兴。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

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经过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

世宁于是走马入城,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世宁这次补官,做了宝庆知府。期间,岷王和镇守的宦官王润都很怕他。

以后他升任江西副使,与都御史俞谏一齐定下计策捉拿强盗,讨平了王浩八。又利用闲暇修筑广昌、南丰、新城的城防。

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江西的盗贼,剿灭它还是招安它,两种主张相持不下,我个人以为这没什么难以决定的。

已接受招安的不杀他,再敢反叛的有杀无赦,刚刚起事的立刻剿除,大体如此而已。但是江西的祸患还不在于盗贼。

宁王府的势力一天天扩大,无赖之徒聚集那里,用非法的事情诱导宁王,上下各级官府对宁王的奉迎太过分了。致使他频频假借火灾之名鲸吞百姓宅舍地,王府采办骚扰到旁边的郡县,爪牙所及侵害到贫穷的乡村。

我真怕好百姓为此不能平安度日,都起来做强盗。一般大臣们害怕祸及自己,多怀着观望的态度,礼乐刑政渐渐不是出自朝廷了。

我请求从都御史俞谏、任汉二人中专门委派一人,或者另外选择公正、忠诚的大臣镇压、招安盗贼。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

他的奏章下发到兵部后,尚书陆完建议,派俞谏前去根据盗贼的实际情况商定招安或剿灭事宜,至于世宁说到的宁王违法乱民的事,恐怕出于坏人托名伪装,应当传令宁王管制他们。圣旨同意了陆完的建议。

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他的奏章下发都察院后,右都御史李士实是宸濠的党羽,他与左都御史石。

等上书说世宁狂妄、粗率,应予治罪。

命令还没下达,宸濠的奏章又递了上来,指责世宁制造妖言。于是朝廷传令锦衣官逮捕世宁。

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

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

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

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杨一清又用危言说动钱宁,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 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

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

路上得知世宗即位,贺表中拿司马光仁、明、武三字向世宗进言,借此举荐说魏校、何塘、邵锐可以担任讲官,林俊、杨一清、刘忠、林廷玉可以辅佐政事,知府刘莅、徐钰以前任谏官时声名正直应加提拔使用。当时人们都同意他的话。

松潘所辖的内属的少数族人,将领、官吏都管他们不住,经常得向他们交纳财货借路通行。番人杀害军人,官方怕他们不敢追究。

官军杀死番人,就必须抵命。世宁上书陈说方略,请求选将增兵,规定赏罚的标准,严办隐匿罪犯的罪行,修建烽火台,经常派人巡逻,以振兴官兵的军威,疏通四川的道路。

朝廷下诏准予实行。他又上书弹劾并罢免了副总兵张杰、宦官赵钦。

上任才两个月,朝廷召他回京任吏部右侍郎。还没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去了。

服丧完后在家闲住,朝廷里正在议论“大礼”,持不同意见者很多人被问了罪。世宁心里肯定张璁等,写奏章请求及早确定追崇献王的“大礼”。

奏章还没递出,其中的话传布到京城去了。以后有人建议把显陵迁到天寿山去,世宁极力说不行,于是连同以前撰写的奏章一同递了上去。

世。

6 翻译文言文: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年进士第,移西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纯礼泣下。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

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立额买扑,破田畴,发墟墓,厚赂乃已,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赠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

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7 李厚不媚上意 文言文翻译 急

永乐初,京中密察民俗甚严。有坐童孙殴祖母狱者,刑部主事李厚鞫其情。以童稚无知,非真有所殴也。上疏请恤,不听,继之以泣。明日,太宗皇帝以箸面试其童,曰:“能识左右,何谓无知?”遂谪厚为安南掾。厚忻然就道,曰:“吾岂敢附死狱以媚上邪?”厚在安南三年,上感悟,复召为吏部主事。

永乐初年,京城中秘密探察民风民俗的(风气)特别严。有一个殴打祖母入狱的童子,刑部主事李厚审问他的情况。认为是(他)年幼无知,不是真有意殴打(祖母)。上书请(上司)体谅,不听,只有哭着继续(上书)。第二天,太宗皇帝用筷子来审问这个儿童,说“知道左右,那什么叫无知?”于是贬谪李厚为安南掾。李厚愉快的说道:“难道我会敢以死而不迎合上司(皇帝)的旨意吗?”李厚在安南三年,皇上感动(知道自己错了),重新任命他为吏部主事。

8 明史刘崧传文言文翻译是

刘崧,字子高,泰和人,原名楚。他家贫却学习十分努力,寒冷时没火御寒,手皲裂,但抄录文章丝毫未停止。元朝末年乡试中

举。洪武三年(1370),举荐为经明行修,改成现在的名字。太祖在奉天殿召见了他,授予兵部职方司郎中。奉命到镇江征粮。镇江有许多勋臣的田地,租赋都

由百姓承担,刘崧竭力请求减免。晋升为北平按察司副使,轻刑省事,招集流亡,百姓重新乐业。设立文天祥祠于学宫之侧。在学门前石头上刻字,告示府县不要以

徭役拖累诸生。他曾请求减少偏僻之地的驿马,以此来充实宛平。太祖同意了他的奏请,对侍臣说:“驿传劳逸不均已经很久了,刘崧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统治百姓

难道不就是要如此吗!”因遭到胡惟庸的排挤,被贬为输作,不久,被遣回乡。十三年胡惟庸被诛,刘崧 为礼部侍郎。不久,提升为吏部尚书。雷震谨身殿,太

祖下令群臣陈说得失。刘崧叩头,以修德行仁对答。不久辞官。

第二年三月和前刑部尚书李敬一并召入。任命李敬为国子祭酒,刘崧为司业。

赐给鞍马,令朝夕相见,见辄燕语移时。未旬日去世。得病后,仍强坐训导诸生。病重时,李敬问他有什么可说的。刘崧说“:天子派我教导国子,责成我完成任

务,可惜这么快就要死了!”他没有一句话谈及家事。太祖命令有关部门为他安排殡殓,并亲自作文祭奠。

刘崧年幼时就博学广闻,天性谦

慎。兄弟三人共居一间茅屋,有田地五十亩。到他当官后,家产也没有增加。十年用一床布被,被老鼠咬破,才换新的,仍做成衣服给他儿子穿。当官时也不带家

属。到北平赴任,携带一侍童前往,到达后就把侍童遣回。黄昏时官吏退下后,他孤灯读书,常常通宵达旦。他善长写诗,豫章人推崇他为“西 ”之宗。

9 请帮我文言文翻译一篇: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

供参考:

李觉(947~993),字仲明,北宋官吏,青州人。李成子。曾任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司门员外郎等职。988年(端拱元年)春,奉宋太宗之命,宣讲《周易》之泰卦,众大臣列坐听讲。他阐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的学说,宋太宗很高兴,赐帛百匹。他曾两次上疏论述蕃殖马匹和控制粮价的意义与方法。他精通算术,曾与秘书阁校理吴淑等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谈论起箅“堆免首足”法。李觉说:这种方法太繁琐,我另有算法。用题目来试,果然简便,因著《算雉兔首足法》。另撰有《大衍义》,校《春秋正义》。他还曾多次上疏,详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受到宋太宗的重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45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