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点一盏心灯愿人间皆安下一句?

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点一盏心灯愿人间皆安下一句?,第1张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点一盏心灯,愿人间安康。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01

元宵 · 煮汤圆,祈团圆

元宵佳节,

寄托着中国人追求团圆和美满的愿望。

今天,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

“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

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汤圆是美好的寄托,幸福的挂念;

汤圆是一种祈福,祈愿以后,

路途顺遂圆满。

特殊时期,有的人或许

不能与家人相聚,

但期盼团圆的心不变,

煮一碗汤圆,

与电话那头的亲人,

道声问候,唠唠家常,

欢声笑语驱散满屋的清冷,

吃下热气腾腾的汤圆,

身暖心也暖。

02

元宵 · 离故土,奔远方,藏思念

十几日前,大费周折回到老家,

只为一场盛大的团聚,

明日,为了生活,

我们携着大包小包的牵挂,

将要回到我们一直奋斗的城市。

虽然疫情形势严峻,

但古人云: 心不乱,则万事皆安。

调适茫然焦躁的心境,

返程的路途,注意防护。

常听家里长辈说,

“过了元宵,这年哪才算真正过完,

新的一年方至。 ”

今年的元宵注定无昔日的热闹,

吃一碗简单的汤圆,

放一盏许愿的孔明灯,

所求不多,平安就好。

03

元宵 · 最浪漫的情人节

其实,在中国传统节日中,

元宵节是唯一的浪漫节日,

也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古代女子“三步不出闺门”,

只有到了元宵灯会,

才被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

这正好给男女提供了邂逅的机遇,

因此,

元宵节这天也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

一曲笙歌春如海,

千门灯火夜似昼,

热闹给世人,

爱情给两个人。

将最美好的时光,

定格在元宵之夜。

几千年来,无论是甜蜜,

还是思念,又或是离愁,

每一种关于爱情的心境,

在此夜都变得如此美丽动人。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愿人月两团圆!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04

元宵 · 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浪漫之余,

莫忘了元宵节有普天同庆之意,

“正月十五灯正新,满城灯火白如银。 ”

这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一盏盏孔明灯、绢灯、橘灯……

各式各样的灯笼,

把原本寂静的黑夜装点得

五彩斑斓,绚丽夺目。

与灯笼相伴而生了猜灯谜,

春宵赏灯之会,

诗谜书于灯,映于烛,

列于通衢,任人猜度,

即称为"灯谜"。

如今的灯谜依然妙趣横生,

寄寓着人们祈求平安、顺遂的心愿。

以前人们赏了花灯、猜完灯谜,

再去看看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

而今,为了早日战胜疫情,

人们自愿留在家中,

共同祈祷新一年的生活

就像天上的月亮,圆满美好!

疫情当前,

感恩在那些在前线奋战的人们,

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情绪,

愿我们牵念的每一个人平安,健康!

点亮一盏心灯,

寄托这无处安放的牵念,

唯愿春天早来,疫遏止,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微醺人生,有酒有故事

酩悦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文来源于古典书城,版权归原作者所

  1、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2、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如狼似虎

 3、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当机立断

 4、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见机行事

 5、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缺衣少食

 6、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7、黯(打一成语):有声有色

 8、太阳灶(打一成语):热火朝天

 9、电梯(打一成语):能上能下

 10、全面开荒(打一成语):不留余地

 11、给家捎个话(打一成语):言而无信

 12、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

 13、禾(打一歌名):暗香

 14、怒不可遏(打一天文用语):大气

 15、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打一日常用品):蜡烛

 16、中间火山,四边大海。海里宝贝多,快快捞上来(打一日常用品):火锅

 17、身穿红衣,常年哨放,遇紧急事,往火里闯(打一日常用品):灭火器

 18、站着百分高,躺着十寸长。裁衣做数学,它会帮你忙(打一日常用品):尺

 19、一物三口,有腿无手。谁要没它,难见亲友(打一日常用品):裤子

 20、左手五个,右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打一日常用品):手套

 21、一群黄鸡娘,生蛋进船舱。烤后一声响,个个大过娘(打一日常用品):爆米花

 22、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打一动物名):虾

 23、到了长城放声唱(打一歌曲名)|:好汉歌

 24、屡试屡成(打一动物名):百灵

 25、“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歌手):汪峰

 26、在首都邂逅欧洲经典油画(**):北京遇上西雅图

 27、一对小两口,实行AA制(聊天用语):哈哈

 28、嫦娥三号去哪了(流行歌曲):月亮之上

 29、“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影视界称谓):谋女郎

 30、探望同窗(歌手):张学友

 31、南方比较小(高校简称):北大

 32、大脚皇后有喜(外地名):马六甲

 33、欧洲见闻录(文学名著):西游记

 34、海产品(商业用语):水货

 35、“夫妻双双把家还”(曲艺形式):二人转

 36、红墙一角(古代史名词):赤壁之战

 37、一再承诺就过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人物):许三多

 38、彩排(国名):以色列

 39、四处雨露万物生(影星):周润发

 40、北京有个家(补品):燕窝

 41、“明前”的香气,阁下喜欢吗?(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

 42、智多星不必多虑(歌手): 吴莫愁

 43、孤军奋战(体育比赛语):单打

 44、公主年幼(央视主持人):王小丫

 45、骂不还口(动物):马

 46、首尔来函(古人名):韩信

 47、展昭玉堂化前嫌(动画片):猫和老鼠

 48、胖秀才(称谓):硕士

 49、人体彩绘(**): 画皮

 50、飞机上唱民歌(家电):空调

 51、村头寨上花开好(导演):李安

 52、炒一半、熘一半、烧一半(12笔字):焱

 53、非洲人爸爸跳高(打一俗语):黑(吓)老子一跳

 54、一堆草(打一花):梅花

 55、指腹为婚(歌名):来生缘

 56、目中无他人(歌名):我的眼里只有你

 57、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及时雨

 58、华而不实(打一植物名):无花果

 59、多兄长(打一动物名):八哥

 60、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六神无主

 61、前面来只船,舵手在上边。来时下小雨,走后路已干(打一日常用品):熨斗

 62、退席(打《论语》一句):不在其位

 63、华夏英姿(打一新兴词语):中国特色

 64、东南西北皆欲往(打一歌曲名):走四方

 65、生在山崖,落在人家。凉水浇背,千刀万剐(打一日常用品):磨刀石

 66、拍一个巴掌 (打一地名):五指山

 67、匠心独具要出新(打一网络称谓):亲

 68、男人站中间,妇孺站两边(三字网络用语):女汉子

 69、滔滔不绝说不停(打一电视用语):频道

 70、站直方可量身高(打一网络新词):正能量

 71、风乍起,吹起一池春水(打一网络平台):新浪微博

 72、自然馈赠好礼物,中华美食展内涵(打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73、咄(打一成语):脱口而出

 74、马嵬坡下泥土中(打一外国影片或游戏名):古墓丽影

 75、后来者居上(打一**片名):超人

 76、四方纵横君第一(打一**片名):少林寺

 77、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打一**片名):无间道

 78、中国见闻(打一电视剧名):玉观音

 79、言辞恳切(打一电视剧名):陈真

 80、归来泪垂窗棂影(打一电视剧名):还珠格格

 81、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82、妇女节前夕(打一中草药):三七

 83、鲛人挥泪(打一中草药名):珍珠散

 84、语言不生动(打一字):评

 85、笑死人(打一成语):乐极生悲

 86、枪弹上膛(打一成语):一触即发

 87、半导体(打一字):付

 88、床前明月光(打一字):旷

 89、照相底片(打一成语):颠倒黑白

 90、颠三倒四(打一字):泪

 91、上下一体(打一字):卡

 92、十(打一成语):纵横交错

 93、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

 94、显微镜(打一成语):一孔之见

 95、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96、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伏

 97、望江亭(打一成语):近水楼台

 98、愚公之家(打一成语):开门见山

 99、氙氚(打一成语):气吞山河

 100、劳动节、国庆节 (打一成语):一五一十

 101、元宵节的由来: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 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 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 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 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 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 《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 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 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已有文另载,不赘。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 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 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 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 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 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 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 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 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 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 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 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 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 建迷信了。 十一。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 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 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 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 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 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 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 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 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 所以想到长寿。 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三。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 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 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 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 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 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 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 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 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 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 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 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 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 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 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 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 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 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而在《东京梦华录》里,我们看到除夕的庆祝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 上面说: 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书色衣, 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金副金虾铜甲装将军。用镇 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 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士庶之家,围炉团 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这个傩仪,就是假面表演,只是那时没法现场转播,也拍不成**, 诚是憾事。 附:七夕话乞巧节 昨天是旧历的七月七日,过去传说,七月七日晚上,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 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 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 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

采纳哦

古代女子平常不可以外出,但有某些传统节日,女子有的以女装外出有的扮男装外出,她们会进行上街看花灯,清明节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出其东门》中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讲的就是郑国人喜欢春游,出了城东门后,放眼望去之下全部都是春游的女孩子,是郑国小伙偶遇爱情的好机遇。很多男生和女生在春游时情投意合,定下终身。

谈恋爱的浪漫元素,慢慢转变成这些阶段春游的一个特性。为了更加方便大伙儿找女朋友,那时候甚至还设置了大型春游相亲约会节日——“上巳节”。上巳节,因选择夏历3月的首个“巳日”而出名,有着中国古代“中国情人节”之称。

魏晋阶段,三月初三被明确地固定为上巳节。不过魏晋人不像先秦人民那样,痴迷于边春游边恋爱的浪漫,而是追求“玄游”。文人们把出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法。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返乎自然,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也就是上巳节这天,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共游会稽山,写下了著名游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到了唐代,春游才成了一项全民活动。《唐诗纪事》记载,每一年春天里,皇上一定会带着后妃、朝臣游梨园,到渭水边游玩祭拜。把出游形成制度,正是综合国力丰厚的主要表现。另一方面,老百姓都积极响应,迅速形成了全民性“春游热”。

在那时候的京城长安,有一种专供女性的春游方法:女士们联手出游踏青,路遇好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说说笑笑,还解下身上的红裙子递相垂挂。这些赏花方法,在日本至今依然时髦。

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元旦

一月一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妇女节

三月八日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植树节

三月十二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我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农历二月初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劳动节

五月一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儿童节

六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并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 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建议,希望政府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

中国***建党日

七月一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七月七日

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敬老节

农历七月十三

中国建军节

八月一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教师节

九月十日

国庆节

十月一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人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传统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 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 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 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 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 :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日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附1: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腊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祭财神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谷日/顺星 众星下界之日 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石不动”“十不动” 老鼠嫁女

附2:其它节日: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 六月十四的 六月六的 六月五日的 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 二月十九 六月十九 九月十九 十一月十九 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 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中英对照

1New Year's Day 元旦(1月1日)

2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3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4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

5Arbor Day 植树节(3月12日)

6Postal Day 邮政节(3月20日)

7World Meteorology Day 世界气象节(3月23日)

8Ching Ming Festival ;Tomb-sweeping Festival 清明节(4月5日)

9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国际劳动节(5月1日)

10Chinese Youth Day 中国青年节(5月4日)

11Nurses' Festival 护士节(5月12日)

12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13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国际儿童节(6月1日)

14The Party's Brithday 中国***成立纪念日(7月1日)

15The Army's Day 建军节(8月1日)

16Mid-Autumn (Moon)Festival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7Teacher's Day 教师节(9月10日)

18Double-ninth Day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19National Day 国庆节(10月1日)

20New Year's Eve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中国常见传统活动中英对照

过年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春联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剪纸 paper-cuts

年画 new year paintings

买年货 do shopping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 do spring festival shopping

敬酒 propose a toast

灯笼 lantern

烟花 fireworks

爆竹 firecrackers (people scare off evil spirits and ghosts with the loud pop)

红包 red packets (cash wrapped up in red paper, symbolize fortune and wealth in the coming year)

舞狮 lion dance (the lion is believed to be able to dispel evil and bring good luck)

舞龙 dragon dance (to expect good weather and good harvests)

戏曲 traditional opera

杂耍 variety show

灯谜 riddles written on lanterns

灯会 exhibit of lanterns

守岁 staying-up

拜年 pay new year's call; give new year's greetings; pay new year's visit

禁忌 taboo

去晦气 get rid of the ill- fortune

祭祖宗 offer sacrifices to one's ancestors

压岁钱 gift money; 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 culture note: in the old days, new year's money was given in the form of one hundred copper coins strung together on a red string and symbolized the hope that one would live to be a hundred years old today, money is placed inside red envelopes in denominations considered auspicious and given to represent luck and wealth

辞旧岁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year

扫房 spring cleaning; general house-cleaning

年糕 nian-gao; rise cake; new year cake

团圆饭 family reunion dinner

年夜饭 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

饺子 jiao-zi/dumpling; chinese meat ravioli

粽子 rice dumplin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62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