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我非人间富贵花,我是人间惆怅客

纳兰容若:我非人间富贵花,我是人间惆怅客,第1张

纳兰性德,字容若,他的家族是著名的满清八大族之一叶赫纳兰氏,父亲是权倾朝野的大学士纳兰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第五女。他不似其父亲强硬,他性子柔软,因受皇帝欣赏,做了御前一等护卫。

王国维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他词风清新隽永,哀感顽艳,颇有风骨,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的一生,什么都拥有,什么都被人羡慕,偏偏感情颇为不顺。知己难觅,佳人薄命。

纳兰容若与其表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只可惜如此美妙的邂逅,不过是昙花一现。表妹被选入宫,从此二人劳燕分飞。这段年少的爱恋,刻骨铭心,痛苦忧伤。

二十岁时,纳兰奉父母之命,娶了两广总督之女卢氏。二人志趣相投,解语知心,无限恩爱。可是好景不长,短短三年后,卢氏不幸香消玉殒。此后纳兰虽续娶、纳妾,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与卢氏短短三年的美好时光,纳兰怀念了一辈子。

在挚友顾贞观的推荐下,纳兰结识了江南女子沈宛,二人相爱了,可是满汉不通婚,家族反对,所以纳兰一直没有没有给沈宛名分,把沈宛安置在西郊德胜门的宅子,他尽力给沈宛他能给的一切,却唯独不能给她一个家,但这恰恰是沈宛最想要的。后来沈宛离开了京城,这一分别,便是永别了。

他自诩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他拥有富贵奢华,却渴望布衣清欢,他处红墙绿瓦,却思竹篱茅舍,他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仿佛只是人间游历的惆怅客。

“相门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清初第一才士,千古伤心词人。”这,便是纳兰容若的一生。

纳兰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些痛彻心扉的词,将永久流传于世。可“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内心的孤独与伤感,终究不被外人所理解,丧妻之痛,失恋之哀,落寞孤寂,心志难酬。一生繁华到极致,却也凄凉到极致。

纳兰性德,清初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出身满洲贵族。

《浣溪纱》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歪解诗词100/031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最具盛名的词人。他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父亲纳兰明珠身居高位,母亲也是皇族,他本身文武双全,颇得康熙帝的喜爱与看重,以御前侍卫职常伴君王左右。

但纳兰性德的词作多是忧伤惆怅之作,作品中充满了哀愁与悲伤,很有李煜、晏几道的风格。

就像这首词中,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点明了环境,地点应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这些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孤单的意境,令人一读就觉得冷和伤。

下阕在上阕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作者内心有两个自我在对话,或者就是自言自语,自怨自艾,可见情绪之低落和忧伤。

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是点睛之笔,仿佛可以看到月夜笛声幽噎,想起平生伤心事的词人,正在黯然伤神的身影。为什么呢?“忆平生”又忆了什么,这里给出了很大的留白,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我正是因为看到这一句之后对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产生了兴趣,想要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相门公子总是这么惆怅。经过一些调查,我想他总是忧伤的原因可能是:

01 身体可能不太好,曾经因病错过殿试,在正值壮年之时去世,生命短暂。

02 在富贵无忧的环境中长大,可能对任何物质上的追求都不感兴趣,曾处在权力核心之内,可能对多方权力争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或无力。

03 爱情不顺,曾体验过爱而不得,婚姻中又经历了失去心爱妻子的伤痛。

04 个人交友倾向于年长且失意的文人,对很多事情都比较消极。

所以如今我们阅读纳兰之词,在为其才华折服的同时,也为其命运的悲伤感到惋惜。

意思是:残雪凝辉让温暖的画屏变得冰冷。梅花飘落的一刻,横起笛子欲吹,时间却已经是三更天了。夜深人静突然忆起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因你的遭遇而辗转难眠。

出自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是一首以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

原文: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词人在残雪之夜独自徘徊,联想到自己生活孤独凄苦,饱尝人间离愁别苦,为了表达内心的惆怅,故作下此词。

诗词赏析

这首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词的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

接着视觉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这句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

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所以说,这个“君”指的是容若自己。

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这句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联系了上片下片,将夜半笛声同忆平生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用一个结尾来营造一个新的开始,也就是“忆平生”三个字,这三个字能引导人们联想到词人的生活,去思考更多的东西,可以说是个很好的留白。

诗词典故

这样一个身世显赫,才华过人的偏偏佳公子,纳兰的一生却满是惆怅。正如纳兰自己说的那般“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是千古伤心词人,在纳兰的词里,满是惆怅与伤心,读纳兰的词,总是让人忍不住的想落泪。纳兰因为事业与理想的矛盾,让纳兰的一生充满惆怅。纳兰身世显赫,高贵的出生,让纳兰不得不留在朝廷做官,但是纳兰的心却一直向往着江湖,这注定了纳兰一生惆怅。

情感生活的不幸是纳兰人生中最大的不幸。纳兰的初恋是父母已亡而寄居在他家的表妹,纳兰跟表妹可谓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在情窦初开的少年时期,纳兰是一位俊朗不凡的翩翩公子,而表妹也出落得清丽脱俗,两人性情相合,惺惺相惜,各自早已在暗中相许。

然而不幸的是,一场宫中选秀,才貌出众的表妹被选入深宫,最后成为了皇帝的妃子。一入侯门深似海,更何况是在皇宫大院中,纳兰与表妹虽只是隔着红墙碧瓦,但也注定两人今生无缘,纳兰的第一段恋情也就这样无疾而终。纳兰是致情之人,失去表妹曾让纳兰一度心灰意冷。

幸好结发妻子卢氏的出现,让纳兰重新燃起了希望。卢氏颇有才情,且端庄贤惠,温柔纯真,对纳兰更是爱慕有加。面对纳兰的冷落,卢氏默默地守候着纳兰,默默为他无怨无悔地付出,卢氏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最终驱散了纳兰心中的阴霾,两人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与卢氏生活的那些日子,是纳兰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只和卢氏过了三个年头,不幸又再次降临在纳兰的身上,卢氏因为产后染病去世了。

爱妻的去世,对纳兰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纳兰所有的快乐几乎是随着爱妻的离去而不曾再有。而且纳兰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卢氏的去世而让他痛彻心扉,进而写出了那一首首凄美哀婉的诗词。纳兰的许多悼亡词都是为卢氏而写的。

卢氏是纳兰一生中最爱的女人,与卢氏的爱情也是最为刻骨铭心的。卢氏去世之后,纳兰万念俱灰,从此生无可恋。不说家人为他续娶的官氏,为人刁蛮任性,刻薄尖酸,纳兰对她本就毫无感情。即使是后来遇到的沈宛,也不过是纳兰在其身上看到了卢氏的影子,将其作为卢氏的替代才与其相爱。

最终纳兰离开沈宛就是因为纳兰发现了,卢氏是此生的唯一,并不是谁可以替代。不再将沈宛当作卢氏的纳兰,不能再麻醉自己,整日沉醉在痛失爱妻卢氏的痛苦中,最终在郁郁寡欢中,于康熙二十四年5月30日去世。

而这一天正是八年前卢氏去世的日子。在这一个世界,纳兰和卢氏并不能白头到老,只愿在另一个世界他们能够长相厮守。

出处:“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的出处是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意思是:浮萍飘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扩展资料: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浣溪沙词调有五种格式。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以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代表。前段第二句,韦庄词“孤灯照壁背窗纱”,“孤”字平声,“照”字仄声。

后段第二句,欧阳炯词“园中缓步折花枝”,“缓”字仄声。第三句,李煜词“登临不惜更沾衣”,“登”字平声,“不”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馀悉参后词。 至《花草粹编》所载李氏一词,前段第三句“流水飘香乳燕啼”,历查唐宋元诸家平韵词,此句从无第二第六字用仄、第四字用平者,李词误填,不可从。

变体一,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以唐末五代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为代表。此词首句不起韵。薛词别首“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正与此同。

变体二,双调四十四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以五代宋初孙光宪《浣溪沙·风撼芳菲满院香》为代表。此词后结作三字三句,唐宋元词,仅见此作。

变体三,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以五代顾敻《浣溪沙·红藕香寒翠渚平》为代表。此词前后结皆三字三句。按《花间集》本,前后两结仍作七字一句,今从《花草粹编》,以备一体。

变体四,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仄韵;下片三句,两仄韵。以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为代表。此调全押仄韵者,止此一词,无别首可校。

文‖少年林默

01

徐志摩给林徽因写过一首诗《偶然》。

徐志摩是林徽因第一个爱过的人,但康桥别恋,终成过往。他来过你的世界,让你情窦初开,时光惊艳,可惜美好的东西总是昙花一现。爱情与现实的鸿沟,很多人终究无法逾越。

林徽因,出身宦官世家,爷爷和爸爸都是官员。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16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外出考察,游历欧洲。

徐志摩比林徽因大八岁,自以为自己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在北大读过几年书,所以一直看不上自己的结发之妻张幼仪。

徐志摩是一个向往自由,有感情洁癖的人,对于包办婚姻非常反感,尽管张幼仪性格很好,持家有方,孝顺公婆,还给他生下来孩子。但是,徐志摩从始至终对她,只有冷漠二字。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父亲是挚友,二人经常舞文弄墨,互为知己。渐渐,徐志摩和林徽因也熟悉了起来。

林徽因温婉可人,骨子里充满灵气;徐志摩才气斐然,温文尔雅。他们携手漫步在校园里,走过康桥,谈论诗歌,互诉衷肠。他疯狂给她写诗,他想把自己心中所有的爱都说给她听。

可是,林徽因选择了转身。她太过聪慧,太过理智,太过决然。她害怕受伤,父母不幸的婚姻让她知道,如果才开始就注定不合适,那么千万不要勉强。

林徽因回国后,徐志摩还是放不下内心深处的牵挂与思念,他毅然跟张幼仪摊牌,要求她签字离婚。等他坐船回国后,听闻林徽因和梁思成早有婚约,一步错,步步错,他们终究还是在时光中错过了。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有些话我不好说给你听,那我就给你写诗。遇到林徽因,才有徐志摩。所谓缘分,不过如此。

02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姻缘是命运注定的,双方父母一早就为二人定了亲事。

他们在洞房花烛夜时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所有的怦然心动终究抵不过日久生情。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结伴留学美国,一个学建筑,一个学美术。

佳偶天成,珠联璧合。二十几岁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时期,他们互相陪伴,在学海里尽情遨游,关于理想和未来,关于爱情,都很幸福。

林徽因思维活跃,擅长构思,梁思成绘图功力精湛,他总是能把她脑海中的草图变成精彩的作品。一个容易兴奋,一个淡然沉稳。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尽管生活诸多艰难,但是他们清楚知道,彼此是彼此的一生。

林徽因病了,梁思成每日准时到医院看望,每天带来一束鲜花。

他们在加拿大结婚,后在欧洲度蜜月,游览了诸多古建筑;后回国,两人一起在东北大学建筑学任教。

03

这是林徽因追悼会上金岳霖写给林徽因的。

金岳霖和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处的很愉快,他痴迷林徽因的才情,但是他所有的爱都发乎情,止于礼。甚至在林徽因死后,他还记得她的生日。他终身未娶,只因他的人生只有一个四月天。

哲学家金岳霖的绅士和理性博得了林徽因的欣赏,林徽因苦恼极了,她问梁思成“如果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该怎么办?”

“你是自由的!”

梁思成的信任让金岳霖终于知道自己该退出了,他如此爱你,而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

金岳霖安慰自己,梁思成和林徽因太配了,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家世,性格,两小无猜,对建筑的热爱……

他维护她一生,追随她一世,只为那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04

林徽因生平最爱两件事,一是写诗,二是建筑。

香山养病期间,是林徽因诗歌创作的起点。面对外界世界的沉浮,她回以沉默安静的微笑。

那个时代,并不安定。伴随着战乱,林徽因的一生都在迁移中,很少能享受安稳的悠闲时光。她的爸爸、弟弟因为战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经历过生死的人,往往更懂得珍惜生命的意义。

在那些苦闷艰难的日子里,写诗是林徽因唯一的慰藉,仿佛写诗才能把心中的愁绪一一诉说。

林徽因和梁思成婚后,即使是在抗战时期,二人也是跟随考察团查勘了祖国的很多古建筑,一边勘察,一边编写作品。他们深深爱上了祖国的千山万水,石窟拱桥,古城宫殿,所以当若干年之后北京古城墙以封建余孽的名义被破坏时,他们心痛至极却无可奈何。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因病告别了这个世界。在她最爱的四月,伴随着轻轻的风和细细的雨,她带着无可比拟的精彩淡然离去。

很多年后,当世人重新去追寻这个平凡的女子时,无不为她那清新淡丽的笑容折服。温婉,坚韧,诗意,豁达,她性格温和,宛若梦中江南水乡的那株白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张爱玲说过,这世界没有哪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而林徽因以她独特的聪慧,保全了自己的爱情,让自己全身而退。

上天似乎把所有的好都给了她,女孩都羡慕她,却无人能学她。

无论生活如何现实,无论她遭遇了什么,她都回以淡淡的微笑。关于爱情,她心中很清楚,她只是不说而已,所谓看破而不说破。

你是人间四月天,我是人间惆怅客。

像你一般,淡然接受,不去纠结,也许一切才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这两句出自纳兰性德的《浣溪纱》

本词运用了老套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手法,但景清情切,颇令人动容。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这两句算得上是以人言己,“君”字指的不是别人,是词人自己;看似旷达,但却表现出自己的孤独和凄苦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清>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闻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落雪了。远远近近的白。纳兰的王府里不会有成排成阵的大白菜,江南也不会下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花园啊,凉亭啊,窗子的凹角里,坡上的腊梅花上,都只是温柔和凉薄的一层。象鲁迅先生和北方的雪比较着形容的,“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南方的雪确乎如处子的温柔绰约,好比一曲“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北方的雪是铁板铜琶,“大江东去”,还有北风卷地白草折。

残雪凝辉,让这温柔的画屏也变得冷落了好些。这个时候,梅花也一瓣两瓣的随凉风飘落,开与落都是在寂寞黄昏。而笛声也幽幽怨怨地响起来了。夜了,静了,凉了。想起往事了。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象越发的朦胧起来。

往事堪哀,惆怅满怀。

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曾作《浣纱溪》云:“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他与恭亲王一样同出于天潢贵胄之家,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十五年(1676)其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正三品。 从时间上算,恭亲王奕欣比之晚了两百多年。并且前者处于康乾盛世,而后者大半生却面对着帝国衰微的窘迫境地。又或者如此比较实在牵强无理,但是窃以为就心境和人生气质而言,这首词未尝不可作为恭亲王晚年尤其是戒台寺十年的注脚。

究其根底,恭忠亲王忧郁的根源正在于他将时世看的过于清楚,将事理悟得过于透彻。试想一个人对时局已看得很清楚,残败,艰苦,却还是不得不在这之中寻求希望,以图力挽狂澜。作为末世栋梁,如履薄冰,举步维艰,难以想象他能在这样的图存中能始终保持青年初期的豪气干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836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6
下一篇2023-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