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坎尔马矿区的钻石值钱。但是,你要看它是什么表层产出的钻石。大小五分,既然是裸钻,不管是几分的,其实都没有什么价值。净度,色度,切工,这些都不是证书说了算的,如果你要是想知道它到底是好是坏,你可以看一下证书是哪里的,希望是大机构的出示证书。
南非是全球钻石开采量最大的矿石产区,出过不少大钻石,所以很出名。南非钻石的原石是很便宜,到了国内,经过精加工之后,价格就翻涨了。其实原石加工成裸钻之后是不会分产地的,钻石鉴定证书上面也不会表明产地。钻石最主要的还是要看钻石的4C标准,这是钻石品质最终的衡量标准。现在比较受情侣青睐的钻石戒指是CTloves真爱戒指,只接受男士身份证实名定制,一生仅能定制一枚,一生送一人,只送给唯一的女孩,寓意“一生唯一真爱”的至高承诺。
南非钻石产地
南非钻石就是一种产地来源于南非的钻石,而它的特色就是比较闪亮漂亮,因为南非钻石有“世界名钻”的美誉,并且凡是产地是南非的钻石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宝石,而且在南非曾经因为出过巨钻而轰动钻石界,并且如果你直接去南非购买钻石也是相当便宜的。钻石的原石也是由南非的钻石原矿产出。
南非钻石并非单指一种钻石,它包括很多种类
说起钻石很多人就会直接想到南非这个地方,因为南非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生产地之一,而南非的钻石是有很多类的,不过他们那里的钻石价格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便宜的,因此南非钻石远销世界各国,而比如库利南,南非之星等轰动一时的名钻石多是出自南非,南非钻石并不是指得某一类钻石,而是纯粹的指在南非出产的钻石的一个统称,很多人平时买钻石都会问是不是南非钻石,可见南非钻石的品质是很好的。
南非钻石并不是都好
钻石作为世界上最精彩夺目的东西,从古至今都被赋予了太多的色彩,南非钻石虽然很有名,但是并不代表南非钻石没有坏的,因为南非虽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原石出产国之一,但是生产钻石却并不是他们的强项,所以南非钻石的好坏其实说的太过笼统,因为很多钻石都是由南非开采的原石制成的。
国内与国外价格差不多
南非的钻石便宜吗?南非因曾产出巨钻而闻名于世,因而南非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似乎成为了钻石的唯一产地,自然而然也以为钻石在南非买最便宜。但事实并非如此,并不是南非的钻石就特别便宜,作为全球最大的钻石切割与加工国家,比利时安特卫普才是成品裸钻最大的交易市场,那是否代表这里的钻石最便宜呢?这个问题并不完全正确。因为,钻石是作为原料进口的,其实进口的时候是不需要任何官税的,所以它的价格在南非本地购买和在本国买其实差别不大。
南非钻石的特点其实是比较多的,因为它只代表原石,每种钻石都有其特色,都拥有独属于它们的美丽。
1866年,一个名叫丹尼·乔可伯的人在南非发现了第一颗钻石 有一天,有收集漂亮石头嗜好的丹尼来到距金伯利120公里的霍普敦走访他在德考克农庄的朋友雅克布斯一家,当时雅克布斯的小儿子在和一群小孩玩耍,丹尼发现他们玩游戏的石块中有一颗很特别的小石子,于是就问是从哪捡到的,雅克布斯的小儿子说是自己从奥兰治河边捡的。丹尼很喜欢这颗小石子,正张口想问时,雅克布斯夫人大方地说:“你如果喜欢,就拿去吧。”丹尼·乔可伯拿走了这颗注定要载入南非史册的“小石子”—后经住在格雷厄姆斯敦的地质学家阿瑟斯通博士的最终鉴定,被确认为重2125克拉的钻石。不过,后来在南非引起寻觅钻石狂潮的并不是这颗被取名为“尤蕾卡”的钻石,而是3年后丹尼·乔可伯获得的第二颗钻石。
这第二颗“小石头”不再让丹尼如此随意拿到手,他是花了500只羊、10头牛和1匹马的代价才从格里夸地区一个牧羊人手中换得。这个代价随后被证明是值得的—经鉴定那是一颗重达835克拉的钻石。这颗后被命名为“南非之星”钻石的发现令当时英国在开普敦的殖民大臣迫不及待地向全世界宣布:南非将来的成功就建立在这颗石头上。
无数怀揣发财梦的人涌向了南非,涌向了金伯利。
如果说黄金的开采是地层底下艰苦危险的劳作,那么钻石矿的采挖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甚至会把钻石矿称为“绅士矿”。
钻石矿传统的开采方式是在露天处从地面向下挖掘,通俗说就是“挖大坑”。
在金伯利,有许多大矿坑,这些留在大地上巨大无比的大窟窿总会让游人惊叹不已,甚至会怀疑:以人类的力量怎能挖出如此貌若自然造化般的大坑?
很多人也许不相信,尽管南非盛产钻石,不过你要在南非买到便宜钻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钻石业是高度垄断的行业,任何一个地方的钻石实行的都是全球统一垄断价格,也就是说真正来路正当的好的钻石,无论在南非还是在其它国家的钻石珠宝店里买,价钱都是相差无几的。
值钱。因为南非足反钻是由真钻制成的,虽然是碎钻,但是也非常值钱。天然南非足反钻∶该钻石产地是南非,切工是足反切工(57个及以上的切割面)。天然南非足反钻明确了产地,还明确了切工方式。
钻石王朝的兴衰往事
看似普通、简单的商业游戏,或许意义深远。在一场被视为“左手倒右手”的交易之后,南非的奥本海默家族也许会彻底告别三代以来的发家之道——钻石业。一个世纪以来由奥本海默家族独揽的钻石王朝或许会被“各路诸侯”瓜分。
2011年元旦,一场一触即发的股权变化笼罩在全球最大矿业公司之一的英美资源集团与全球最大钻石公司德比尔斯之间。前者计划通过股份收购的方式,获得后者的控股权。而此前,英美资源集团已经拥有了戴比尔斯40%的股份。此次计划进一步收购的,是奥本海默家族拥有的另外45%的股份。
其实,奥本海默家族也是英美资源的长期投资者。英美资源集团本身便是奥本海默家族于1917年在南非创立的。不过,不久前该家族刚刚大规模地出售了所持有的英美资源的股份,持股量首次跌至不足2%。业内人士指出,若此次由英美资源其他大机构股东主导的收购计划落实,奥本海默家族与英美资源、德比尔斯两家公司的长期宾主关系将一去不返。
但是,不论收购结果如何,也不论奥本海默家族是否会被挤出钻石业,毕竟,奥本海默家族曾一度控制了全球90%的钻坯市场。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曾经的钻石王朝对世界钻石行业的绝对影响力,不该被世界遗忘。
钻石造就南非首富
奥本海默本是一个犹太姓氏。1880年,钻石王朝的创始人——恩内斯特·奥本海默出生在德国一个雪茄制造商家庭。16岁时,他随哥哥来到伦敦,在一个犹太钻石商的钻石分拣车间打工,负责挑出有瑕疵的钻石。很快,犹太钻石商发现,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恩内斯特似乎对钻石的优劣有着天生的敏锐鉴别力。在没有珠宝鉴定机器的年代,此种眼光的价值不言而喻。
21岁时,备受器重的恩内斯特被犹太钻石商派往位于南非金伯利的办公室工作。金伯利是南非著名的“钻石之城”,再上溯30多年,这里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掘钻者”。
除了钻石,恩内斯特对商业、政治似乎也有着天生的敏锐。在金伯利,如鱼得水的恩内斯特先是凭借自己德国出生、英国成长的独特经历,在英、德殖民地间从事贸易。虽然,这种利润丰厚的贸易风险极大,不过对恩内斯特来说,风险难不倒他。在从容赚钱的同时,他还积累了宝贵的政治人脉。1912年,恩内斯特当选为金伯利市市长,并连任三届,最终代表金伯利市进入了南非议会。
一战期间,德国人拥有的、名为“禁区”的钻矿被南非军队占领,不能开工。于是,恩内斯特在1917年成立了南非英美资源公司(其100万英镑初始资金,一半来自美国、一半来自英国,故此命名),用公司的股票与德国人谈收购。由于当时德方无法判断战事,不知道南非军队会不会撤退,所以就以很低的价格将这座富矿连同亏本的风险,一起卖给恩内斯特。就这样,奥本海默家族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座钻石矿。
战争很快结束,奥本海默家族的钻石生意开始渐露峥嵘,这给南非的另一家老牌钻石公司——英国人塞西尔·罗得斯的德比尔斯公司——带来了竞争困扰。当时,德比尔斯已有30多年历史,1893年就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当时南非网络最全、势力最大的钻石开采与销售商。
背靠富矿,恩内斯特开始与罗得斯大打价格战。时间一长,罗得斯逐渐经受不住,由于担心自己的公司股票变为垃圾,1926年,他主动找到恩内斯特谈判。最终南非英美资源公司与德比尔斯两家公司以互换股权的方式实现了合并。这才是恩内斯特的真正目的:有了德比尔斯,就可以逐个消灭其他实力薄弱的钻石企业。
到上世纪20年代末罗得斯去世,恩内斯特已经成为整个南非钻石界无人可以替代的大佬。不过,恩内斯特的胃口并不止于此。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让钻石需求骤降,位于伦敦的钻石企业联盟走到了破产边缘——此前,这个联盟一直是德比尔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恩内斯特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与联盟内部成员的谈判,以极低的成本整合了两家的生意。
1934年,恩内斯特在伦敦创立了著名的中央统售机构(CSO),负责德比尔斯的钻石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后来,CSO成为全球最大的钻石销售渠道。
恩内斯特相信,“提升钻石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们变得稀缺、就是减少产量”。一个垄断的钻石王朝的诞生终于可以让其去实践这条理论了。因为恩内斯特关闭手中所有钻石矿的决定,在1930-1933年间,世界钻石产量从每年2200万克拉骤降到不足14万克拉,钻石价格持续上涨。
垄断带给恩内斯特的另一个好处更加显而易见:一旦出现其他钻石公司,德比尔斯就释放大量钻石储备,令钻石价格暴跌,从而使对方破产或投降。这使得任何新进入者要与他竞争,几乎已不可能。
恩内斯特在1935年创立的E·奥本海默父子公司,控股了家族的所有生意。这些生意中的大多数,都被打包在南非英美资源集团之中。这种模式持续了很多年,直到1999年,南非英美资源集团与总部设在卢森堡的Minorco公司合并,组成英美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伦敦上市。
20世纪50年代初,恩内斯特成为了南非首富。
控制全球90%的钻坯销售
个人辉煌的时间毕竟有限。1957年,恩内斯特去世。49岁的哈里·弗雷德里克·奥本海默继承了父亲的全部遗产——18亿美元,以及一个占世界钻石产量80%的钻石王朝。
哈里中学就读于英国最古老的贵族中学之一切特豪斯公学,之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学院。他喜欢收藏古董书,沉默低调、富有涵养。同父亲一样,哈里对政治有着独特的天赋。毕业后的很多年里,他一直是南非议会成员,直到父亲去世,由于要打理庞大的家族生意,他才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商业方面,哈里同样极具天赋。20世纪50年代,他被父亲派往纽约,在被誉为美国广告业中心的麦迪逊大街,与众多杰出的广告人一起工作。钻石行业的“4C”标准——切工(cut)、色泽(color)、纯净度(clarity)和克拉(carat)——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其实,为现代人所熟识的所谓“4C”标准,并非古老的传承,它只是现代市场营销的结果。
后来,哈里还与专业广告公司智威汤逊一起,为戴比尔斯打造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经典名句——2000年,这句宣传语被评为20世纪最成功的广告文案。
在哈里时代,英美资源公司几乎主宰了南非的钻石、黄金和白金工业乃至整个南非商业世界。利用德比尔斯产生的强劲现金流,英美资源得以收购更多的矿藏;而从黄金、白金和其它金属矿开采中获得的收益,又可以被投资到其它领域……
奥本海默家族的事业在哈里手中达到了全盛:英美黄金、英美铂金分别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和铂金生产商,米罗科则成为世界十大铜生产商之一;上世纪70年代,奥本海默家族旗下所有公司的产值占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的10%,出口额占南非总出口额的30%……奥本海默家族俨然成为南非的“国中国”。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德比尔斯控制了全球90%的钻坯销售。位于伦敦的CSO,每年只举行10次钻石鉴赏会,能够到场的只有125家和德比尔斯长期合作的看货商,他们被称为“德比尔斯125”。看货商们从德比尔斯手中购买钻坯,然后将其打磨为裸钻,再销售给珠宝零售商。自CSO成立以来,德比尔斯一直实行着“选择客户的供货战略”:他选择客户,而不是客户选择他。基于这一前提,他批给客户的钻坯,客户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表示“要”或者“不要”。
然而,随着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不断有大量钻石矿被发现,南非作为钻石王国的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动摇。德比尔斯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被挤压到45%。迫于无奈,哈里主动打破了“德比尔斯125”的限制,将市场从原来的高端客户扩大到中产阶级,并像日常消费品那样大打广告、采取多种灵活的营销手段。
到20世纪末,德比尔斯已经成功转型成为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非垄断型企业,市场占有率也有所回升。
奥本海默家族有这样一条家训:“我们盼望最好的事情发生,同时也会做好最坏的计划。”看来,哈里领悟到了这条家训的精髓。
从垄断到竞争
如果说,哈里对家族事业的贡献是,通过打破高端樊篱大大扩张了市场,那么,他的儿子尼基·奥本海默则更进一步,将公司推向现代企业模式。
1998年,当52岁的尼基成为家族新掌门人的时候,曾有媒体不客气地说他“看上去脑筋不太好用,恐怕难以担此重担”。但事实很快证明,媒体错了。
在尼基的领导下,德比尔斯与知名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合作,开始涉足钻石零售业。此举使德比尔斯的产业链拉得更长,也为德比尔斯带来了更丰厚的利润——与钻石开采相比,钻石饰品销售的利润更高。
此外,尼基还将存在了数十年的CSO改为国内钻石商贸公司(DTC),并启动了一项名为“最佳供应商”的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向看货商以及更下游的批发商、零售商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进而将这些下游企业牢牢吸引在德比尔斯四周,共同进退,提升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最佳供应商”策略被证明是成功的。2004年,在钻石价格上涨7%的情况下,全球钻石饰品的销售仍比2003年增长了8%。“最佳供应商”策略案例也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列为经典案例之一。
在家族发展史上,尼基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发生在2000年。这一年,尼基提出,由奥本海默家族和英美资源集团共同出资197亿美元,收购德比尔斯。对于这次收购,尼基酝酿已久。消除交叉持股是重组的主要动机。70多年来,德比尔斯与英美资源一直交叉持股,前者拥有后者35%的股票,后者则拥有前者32%的股份。这种交叉持股为投资者所诟病,资本市场也因此对德比尔斯估价较低。“德比尔斯的价值一直以来都被投资者低估了”,尼基表示,既然股东们不认可德比尔斯的价值,那么公司就没有必要继续为他们盈利。
2001年5月,重组完成,奥本海默家族和英美公司各持有德比尔斯公司45%的股份,其余10%由德比尔斯公司与博茨瓦纳政府各占50%股份的合资企业——德比尔斯博茨瓦纳公司拥有。这是二战以来世界钻石业的最大一次重组,也是南非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企业收购。自此,德比尔斯结束了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100多年的交易历史,成为一家私人企业
很多人认为,德比尔斯私有化后将会变得更加神秘和傲慢。一位钻石分析师悲观地表示,外界可能再也无从得知钻石行业的实际利润到底有多少了。然而,2003年7月底,就在德比尔斯退市两年后,尼基向全球公布了该年度公司的年中业绩报表。这一举措被看作是德比尔斯努力证明自己正在变得日益透明化的标志。“世界已经变了”,尼基说道,“当我们开始转变,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天并没有塌下来。”
虽然从中学到大学,尼基接受的都是与父亲一模一样的贵族教育,但与一身绅士派头的父亲相比,尼基显得有些桀骜不驯。他从不戴昂贵的钻石手表,倒是常常戴着一只塑料电子表;他喜欢玩板球,还买下了一支职业板球队,当有媒体问他为什么买球队时,他的回答让人绝倒:“那是现在我唯一能感受到竞争的方式。”
2008年,《福布斯》评出全球最显赫的14个财富家族,奥本海默家族名列其中。如今,尼基的独子乔纳森·奥本海默已经41岁,有了3个孩子,这位家族第四代已开始涉足家族事业的管理。只不过,在第三代接下来的岁月或第四代人的手中,奥本海默家族是否还能与钻石王朝画上等号,尚未可知。
南非钻在缅甸不是卖几十。南非钻在缅甸只是相对便宜一些,价格主要看的是钻石品质,并不是只卖几十。南非钻石就是一种产地来源于南非的钻石,而它的特色就是闪亮漂亮,因此南非钻石有世界名钻的美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