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看材质,材质不同价格也不同。
二大师的工,一般都得几万起了。三五万以上。
三如果是超常发挥,极富创意的作品,费用就谈了。
按你说上等和田玉,是羊脂的话,起码也得五十万以后,这都是低的,上百万也很正常。
只供参与,各家各有不同。
苏派玉雕大师有尤志光,非常年轻的一个玉雕师,雕刻技艺精湛。
尤志光,1977年出生于苏州,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继于径、王平之后雅园最好的玉雕师。在前两位早已声名赫赫,名扬全国的今天,尤志光架起了雅园工艺这面巨帆,使之继续航行。
1996年完成高中学业后投身于上海雅园工艺有限公司学习玉雕技艺;2008年离开了工作和生活了近12年的雅园工艺有限公司。2008年创立“逸水轩”玉雕工作室;2012年回归自己的家乡苏州发展;2013年荣获“苏州民间工艺家”称号,现任苏州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会长。
尤志光积近二十年的磨炼,慢慢成长为一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玉雕师,以精细、丰满、到位的艺术特点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令人爱不释手,回味悠长。
2005年,作品“望子成龙”获 “天工奖”金奖、“旭日东升”获“天工奖”最佳工艺奖;
2006年,作品“慎行”获“天工奖”金奖等,多次获得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金奖。
和田玉没错,做工也很好,收限制,没看出籽料特征,不过只要品质好,是不是籽料也不重要了,估计8000左右,如果是大师所做,就不好估价了。
-:(来自淘宝网的京东藏宝斋
真假很难说。价格要由市场定。因为但凡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都是不值钱的,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苏州玉文化源于新石器时代,汉代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玉雕产地,连宫廷玉作的人才都得仰仗苏州的玉工。
尽管历史为苏州在中国玉雕界中奠定了良好的地位,苏州玉雕这五十年的历程也仍然波澜起伏。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苏州也仍然在全国玉雕界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州玉雕依托原有的技术力量及加工力量,主要仿制中国历史上各时期风格的作品,以花鸟、炉瓶、人物、山子雕为主要品种,其特征是在雕刻工艺上沿用了苏州地区明清时期的传统技法,缺少时代感,产品也主要销往海外。
在九十年代末左右,伴随着中国体制的改革,一些优秀的技术人才在国有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待遇,纷纷离厂,成立了自己的工作间,使得苏州原有的整体玉雕力量开始变得分散。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04年苏州玉雕厂彻底解体,标志着苏州玉雕从一个单一集体制的大工厂转变为私有制形式小作坊,苏州玉雕行业的生产主体以多而小的工作室为主,产品主要由港澳台地区的商家采购而最终销往海外。制度的改变对于苏州玉雕行业来说有利有弊。私有制的形式让玉雕产品直接关系到玉雕者个人的利益,因此,更促进了玉雕者雕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技艺,这一时期的作品相对于以前集体制时期更加精细,数量更多。这一时期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在风格上仍然以仿古为主,且在全国仿古玉雕中赫赫有名,有创意的作品在这一时期却并不被看好。同时,也是因为私有制形式的转变,苏州玉雕处于群龙无首,体系建设上无人管理,导致苏州玉雕呈现一盘散沙的状态,整体来讲此时期的苏州玉雕进入了转型期。
在2009年以前的数年里,苏州玉雕界基本不参与全国的活动,对外交流也较少,处于平稳发展状态,行业从业人员不多。2009年之后,随着苏州外来人员的增多,苏州玉雕开始活跃起来,对外交流增多,在频繁的交流和不断的探索中,苏作玉雕品质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继上海海派玉雕之后的又一支新生力量。此时期的玉作不仅继承了苏作玉雕的精细雅洁的特点,同时又融入了创新元素,形成了“新苏作”概念。
“新苏作”中,以蒋喜、杨曦、葛洪、瞿利军、赵显志、俞艇,范浩刚等的作品为代表。这几位大师又各有自己的特色。蒋喜主要以仿古见长,仿古子冈牌、仿古瑞兽、扳指等为主要类型,作品细腻,旧味十足;除仿古件外,还有一些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创意作品,均以细腻、规整为主要特色。杨曦以创意见长,突破传统的表现手法,写实写意相结合,作品意境悠远,既有江南之细腻清秀风格,又不失大气风范。葛洪也以仿古见长,多用龙凤纹及兽面纹元素,写实写意相结合,以手把件为主,作品浑厚大气,刀法清秀又不失锐利。瞿利军的作品为典型的江南风格,以小件为主,山子、花鸟、器皿、人物均有涉及,作品清新雅致,细腻精巧,洒脱飘逸。赵显志主要以俏雕见长,擅于根据原料的皮色和形状巧施工艺,常常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俞艇擅长雕刻薄胎器皿,可做到薄如纸片,功底深厚,作品轻盈之余又不是器皿之重感。范浩刚的作品刀法凝练奔放,设计大胆细致,题材丰沛、大气磅礴,具有明显的津派玉雕风格。
“新苏作”在风格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仿古雕件,创作出了一些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产品也从以前的花鸟、人物、山子、器皿类转向以玉牌、小把玩件及器皿为主要类型。新的苏作玉雕在传统中有所突破,同时,又保留了苏州地区苏作传统的雕刻纹饰和技法,保留了苏作玉雕的精、细、雅、洁的特征,让观者看到作品的风格即能判断出这是苏作的玉雕作品。
“苏作玉雕”理应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因为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现今雄厚的实力,再加之当今的盛世环境,苏州的玉雕产业兴旺发达,有3万余人从事玉雕的创作和制作,他们不全是苏州本地人,还有来自其他地区的人员,如福建、河南、安徽、江西等地,形成了原料流通、职业教育、加工设计、产品流通等一个完成产业链。苏州有国家级大师8人,省级大师4名,地方级大师若干的大师队伍,形成了经济总量达30~40亿产值的产业基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规模,当代人对苏作玉雕已有了更高的期待,期待苏作玉雕在传统之上进行创新,更具有的文化特色,更多地吸收绘画语言、雕塑语言,使之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发展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