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固定的贵族称号::约克公爵、克拉伦斯公爵、葛罗斯特公爵等。其余类似墨尔本勋爵、肯特女伯爵、白金汉公爵、诺福克公爵、里士满伯爵等。
其实,英国贵族大多称号就是封地名+爵位,只不过不同时期爵位可能稍有变化而已,倒是很少出现某个贵族家庭彻底消失的情况
维多利亚女王(十九世纪英国君主)(1819524—1901122) 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统治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加大侵略扩张力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无数殖民地。她在位的60余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前接乔治时代,后启爱德华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这个时期的大英帝国走向了世界之巅,它的领土达到了3600万平方公里。大英帝国的经济占全球的70%,贸易出口更是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上几倍。有几个固定由王子领授的称号:约克公爵、克拉伦斯公爵、葛罗斯特公爵等
其余类似墨尔本勋爵、肯特女伯爵、白金汉公爵、诺福克公爵、里士满伯爵等。
其实英国贵族很多称号就是封地名+爵位,只不过不同时期爵位可能稍有变化而已,倒是很少出现某个贵族家庭彻底消失的情况
维多利亚女王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维多利亚时代结束。
主要成就:
1,英国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为了满足国家寻找原料地和销售市场的要求,英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自治领。
2,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英国的经济迅速成长,不断繁荣强大。女王登基的时候,英国只有几条铁路,但她去世的时候,英国已经拥有一个连接各大城市的发达铁路网。
3,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成熟。她在位期间,大英帝国极度扩张,达到空前的繁盛。
4,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英国极度强盛,文化空前繁荣,科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
维多利亚女王性格鲜明,秉性真挚。她忠于职守,具有治国之才;她不仅把时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为家务操劳上;她忠于自己的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成为一代楷模。“维多利亚时代”被许多英国人所怀念。
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工业革命所造成的一系列巨大的经济变化,特别是机器的普遍使用和国内外铁路建设事业的大发展,直接推动了十九世纪50--60年代英国工业的迅猛发展。1850——1870年的二十年间,英国的棉纺织工厂由1932家增加到2483家,毛纺织工厂从1998家,增为2579家;毛纺织品出口额也增加了一点五倍。煤产量从4980万吨增加到11200万吨,生铁产量从23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棉花消费量从59亿磅拉至108亿磅。1870年钢产量达到22万吨。此外,这一时期的工业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如出现了不少高达80英尺,日产450——550吨生铁的高炉;还先后出现了贝塞麦炼钢法(1856年)和西门子——马丁炼钢(1867年)。在造船业方面,英国也最早用钢铁代替木材用于船只制造,这就使机制铁船逐渐取代木制帆船。
1850——1870年英国工业高涨时期,也正是美国、德国的工业迅猛发展急起直追的时期。但是一直到7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仍占首位,在工业方面,它生产着世界各国所需工业品的大部分,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及其殖民地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上升以近四分之一,几乎相当于法、德、美三国的总和。它拥有的商船吨位也占世界第一,约为法、德、美、荷、俄各国的总和,这就使得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除了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极其广阔的殖民地。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英国大规模地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到七十年代,英国就已经占据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地,计达二千二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两亿五千多万,几近本土(24万km2)的100倍。这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加速了英国工业水平和工业质量的发展。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英国的工业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628%,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加强了自身实力,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其主要标志就是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早在职1846年英国就废除了《谷物法》,18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五十年代以后,资产阶级更进一步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要求降低粮食和原料入口税,要求欧洲其它国家也放弃限制入口和保护关税制度。于是,1860——1865年,英国又先后同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等签定了条约。1846——1848年,英国国会取消了二百多种商品的入口税等等。国家签订了通商条约,促使这些国家降低了英国商品的入口税。因此,自由贸易政策实际上是一种经济侵略政策。它标志着自由贸易的实现。
十九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党长期在英国执政,在经济上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这是这一时期英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这种情况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自由主义”统治的实现。当时,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英国国会的绝大多数议席,控制了国家的真正实权,在他们的主持之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英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此时同时,政府也在政治生活中允许有较多的民主自由,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允许外国流亡者在英国政治避难。因此,1849年起,马、恩都住在英国,并把伦敦作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所在地(1864——1872年)。另外,1858年还取消了对犹太人政治权利的限制等。“自由主义”统治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和国内阶级矛盾缓和的表现。
二、1867年国会改革和文官制度改革:
在1832年的国会改革运动中,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胜利,得以跻身国家政权之中,广大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仍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力图争得普选权力,但终未成功。50年代以后,广大工人中小资产阶级等阶层,都更加积极地参加了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186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科布登和布莱特领导建立了“全国改革同盟”,此后,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就在全英国蓬勃展开。1866年8月,自由党约翰•罗素内阁向国会提出了一项改革法案,虽仅增加了40万选民,但仍遭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并破否决。这就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强烈抗议。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格、伯明翰等许多城市都发生了十万人以上的抗议活动。最后迫使自由党内阁倒台。1866年7月保守党德尔比内阁上台。次年,该内阁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改革法案。经国会通过后,1867年8月15日由维多利亚女王鉴署批准正式生效。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议会改革。1867年的改革法案重新调整了选区,取消了四十六个衰败市镇在下院的席位,将其转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法案还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在城市里,凡是交纳贫民救济金的房主和每年纳十镑以上房租,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在农村,每年从私有土地上有五镑以上收入者或交纳十二镑租金的佣户,也有选举权。这样,就把选取民人数从过去的135万增加到245万人。广大农民、农业工人和矿工在这次改革中仍然没有获得政治权利。很明显,这次改革与工人阶级力争的普选制度相距还很远。不过,它毕竟扩大了选民范围,进一步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大约在第二次议国改革的前后,英国还进行了文官制度的改革。
在此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着严重的混乱和舞弊现象。进入十九世纪中期,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者开始提出官吏任用改革的要求,经过艰难的争取,到1855年初步开始了改革,首先是在任用文官时采用在侯选人中通过考试录用的办法。到1870年枢密院发表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除外交部和内各部及某些高级文官外,大部分文官的录用均以公开考试和竞争来选拔,此后,对这一制度经过不断修正补充,逐渐形成通过公开考试竞争的方法选拔文官的制度。文官制度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办事效率,保证了国有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进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德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大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工业生产出现跳跃式的发展。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工业化已经经历了一百多手,机器设备已经陈旧,资本家唯利是图,不愿放弃这些设备,另耗巨资去更新设备,这就严重阻碍了工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第二, 英国国外投资的高额利润远:超过国内投资,造成资金大量外流,通过资本输出--主要是高利贷的方式,在英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到一百万之多(当时英国总人口为二千万),在近代史上素以"事业精神"著称的英联邦人这时随着食利阶层的出现逐渐丧失了其奋发向上的斗争精神。大片的耕地变为狩猎场和富马场,服务行业和非生产行业大量增加,造成了工农业的衰落。
第三, 在国外贸易过程中,英国商品越来越不能与物美价廉的美,德等国家的商品展开竞争,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外国商品大量流入,造成贸易的巨大 。加之1878--187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造成了英国市场萧条,农业衰落。从而直接影响了工业发展的速度。
这一切,使英国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工业垄断的位,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英国统治阶级为了补偿工业霸权地位的丧失,更进一步加紧掠夺殖民地,拼命开辟新的财源和市场,1860年,英国拥有殖民地250万平方英里,1880年增至770万平方英里,1914年更增加到1300多万平方英里,约占三千五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程的四分之一,占各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殖民地总数的一半,相当于英国本土(三十万平方公里)的一百多倍;殖民地人口三亿九千三百多万,相妆于英国本土人口(四千六百五十万)的九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也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开始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当然,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它占有极为广大的殖民地,英国的垄断组织最早是在殖民地形成的。十九世纪九十处代出现的德•比埃斯公司垄断了南非的金刚石和金矿的采掘业。此后,在冶金、化学、煤炭、造船、水泥等工业部门中都相继建立了垄断组织。特别是新兴的化学、水泥等工业部门中垄断组织发展的更快。到二十世纪初,1902年,英国已经有七十五家托拉斯和其他类型的垄断组织。
英国是一个金融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在银行,金融事业方面,英国的集中和垄断程度远远超过了德国和美国。在1865年,英国共有250家股份银行,到了1900年,剩下98家到1913年,又减为61家,其中21家银行集中了全国存款总额的85%。1914年,伦敦的五家大银行即密德兰银行,威斯敏斯特银行、劳埃德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国民地方银行就拥有全国银行存款总额的40%。高度集中的银行不仅支配着英国及其殖民地的金融市场,也影响到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英国最大的银行和大企业之间也互相渗透,以购买股票等方式互相结合,形成为一小撮财政资本家。他们控制了国民经济和整个国家的政治命脉。这样,进入二十世纪,英国已经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了。
殖民地是英国帝国主义的失命线。它不仅为英国提供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来源,而且提供了资本输出的新场所。英国垄断资产阶级将其大部分资本输出到殖民地。1850年,英国海外投资为二亿英镑,到1875年增至十四亿英镑,1913年,文猛增至四十亿英镑,相当于英国国民财富的四分之一,占各帝国主义国家结外投资总额的一半。其中半数以上投放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英国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银行分行数目也急剧发展。1904年有2279家,到1910年,则发展到5499家,英国的资本输出占居世界第一位,从而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和掠夺者。殖民掠夺成为英国帝国主义的最大特点,因此,列宁称之为殖民帝国主义。
通过大量的资本输出,英国资产阶级从殖民地榨取了巨额的利润。1899年,英国对外投资获得的收入达九千万到一亿英镑。这样,在英国国内便 产生了一个庞大的靠"剪总票"过活的食利者阶层。从这个极端腐朽的寄生者阶层的出现可以看出,这时的英国已由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变成了典型的食利国家,英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在这里表现得非常明显。
2. 自由党和保守党的轮流执政: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英国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即自由党与保守党就已交替执政,在向学国主义过渡的时候,随着英国经济地位和变化,两党之间的分歧日益缩小,政策上也越来越超于一致。从实质上讲,两党都是垄民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只不过是在进入帝国主义阶级后,如何保持英国工业霸权,如何对付日益高涨的民主运动,以及在海外殖民中采以什么方法等细节和步骤问题上双方争论不体。
从1851--1874年的二十多年中,除很短的时间外,几乎是自由党独揽政权时期。这一时期,英国仍然保持着其世界工业霸权的地位,国内比较妄定,民主空气也比较浓厚。统治阶级不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即可维持其统治。这一时期,英国的军队大都驻扎在海外殖民地,国内的军队和警察数量极少。自由主义的统治方式自然而然得以推行。
进入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霸权地位的丧失,国内的稳定局面一去不复了,英国资产阶级也就改变了自由主义的统治方式,加强了国家机器。国会权力被削弱,内阁权力则大大提高。到八十年代,自由党内部发生分裂,自由党反对派在约瑟夫•张的伦的领导下倒向保守党,要求强化国家机器,建立一个排池性的英帝国经济体系,用高关税保护英国市场,防止外国竞争,维护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在对外政策上,他们主张奉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扩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对内则力主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镇压。
在这种情形下,保守党势力抬头了。从1874--1915年的四十一年中,保守党执政23年,自由党执政18年。也就在这一时期,两党之间的差别更是日益缩小。在内政上,两党在重大问题上几乎完全趁于一致,只是保守党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对对政策中,特别是在殖民政策问题上,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区别主要在于赤裸裸的使用暴力还是隐蔽地使用暴力的问题上。自七十年代开始,两党领袖的权力大大加强,这种情况,标志着英国政治由民主自由转向专制反动。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无论是保守党或自由党都积极推行扩军备战政策。保守党内阁终于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于1902年结成英日同盟。1904年又缔结英法协约,1907年同俄国签订协约。此后,自由党内阁重申1889年保守党政府提出的所谓"二强标准"、即,德国海军每建造一艘军舰,英国将建造两艘。英国舰队将始终保持与世界其他两上国家海军舰队之和的实力。在这同时,英国政府不断地提高军事预算,1905--1907年间,每年平均为五千九百八十万英镑;1911--1913年间则增加到平均每年七千三百三十万英镑。引起了工人运动的新高涨。
她在位时(1837年~1901年)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此时,英国加大殖民扩张,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的几十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顶尖、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去世,享年82岁。
维多利亚女王是肯特公爵爱德华之女。她于1837年[5] 6月20日登基,时年十八岁。即位初年,她积极参与朝政,和首相墨尔本子爵拉姆(1779~1848)配合默契,倾向于辉格党人,与托利党人格格不入。
1846年以后,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坚决反对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的对外政策,逼使帕默斯顿辞职。在位后期,转向保守党并同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结为至交,积极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
维多利亚在1876年加冕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雷利去世后,开始信任索尔兹伯里。1887年及1897年,英国举行隆重大典,庆祝女王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并借帝国各属地代表聚集伦敦之机,举行帝国殖民地会议,利用女王声誉,巩固大英帝国的统治和内部团结。在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从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