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田坑,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连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者能益寿延年等等,给田黄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故田黄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彩石。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眼下市场冠以“田黄”之称的所谓田黄,有的虽有柔美的萝卜纹,但外形多不呈卵状;有的虽**浓稠可与田黄媲美,但石肌里萝卜纹较稀乱;有的虽细腻性洁,但石质细而松软。有人利用呈**的荔枝洞石材刻制印钮假冒田黄出售;或拿杜陵坑中的**卵石,欺骗初入门的玩石者;更有甚者则以无数小块薄片田黄石胶合成大田黄石,或在粗质田黄石上镶嵌上品田黄石块,鱼目混珠,牟取暴利。那么,收藏爱好者如何判别田黄石的优劣真伪呢?
据专家介绍,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
田黄石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崐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崐正如浴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就”。
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区的寿山乡,乡中有一条约1千多米长,宽2百多米的山溪,崐就是田黄石的出产地。它是脱离石脉而独立成块,长期埋于沙士之中,是“无根而崐璞,元脉可寻”的石材。田黄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组成,上坂是靠溪水崐上游地区,这儿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颜色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崐由于上游的水源好,出产的田黄石犹似玻璃一样的光泽明亮。田黄石的上品称“银崐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区。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所产之石大多标准崐而规范,而且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石中的萝卜纹理清淅,田黄石中的“田黄崐凉石”、“金裹银”、“桔皮红”、“黄金黄”、“楷杷黄”、“鸡油黄”等极品,崐大多产于此坂。下坂因处坑头一带,缺乏水冲性,故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崐暗赭色,纹理较粗。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崐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崐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因此,崐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较为珍贵的田黄崐石品种有以下几种:
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银裹金: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
田白石:该石出产于上坂区,如冰似玉,石中红格外醒目。现已绝产。
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崐明的色彩反差。
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崐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崐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反差尤为强烈。
田黄石在当今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买主大多是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华人集崐中居住的地区,越是质地优良,雕工精湛的田黄石佳品,越能吸引收藏家兴趣。
田黄石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田中出产,因为色泽普遍泛**,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田黄石的材质温润凝腻,被称为“印石之冠”;中国印章的美学表现在篆刻、印钮装饰和印材的品质三方面,名贵的田黄石与印章结缘,不仅丰富了印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使田黄自身的价值倍增。田黄石的色泽,以沉着而纯净的深黄为基本色调,象征着富贵。一块上等田黄印石,除了应具有细腻、温润的特征外,还要色泽纯正、纹理鲜明、形体较大、印钮雕刻精美,如果印面出自篆刻名家之手,其价值就会更高一筹。收藏田黄石有旧石与新石之分,旧石总体上说品正、形正的较多,而新石往往为了不减少分量,多以自然随形为主,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材。田黄石有着独特的纹路,通常被称作“萝卜丝纹”,一些人往往以此作为鉴别田黄石的依据,但是,事实上一些有“萝卜丝纹”的石料并非就是田黄,所以单凭一种纹路是不能确定的。
寿山石(田黄)
英文名称:larderite(tian huang)
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土、尹利石、叶蜡石等。
化学成分:多种矿物集合,其中地开石:Al(Si4O10)(OH)8。
结晶状态:晶质集合体。
常见颜色:为黄、白、红、褐等色。其中产于中坂田中的各种**田坑石称为“田黄”。
光泽:土状光泽,抛光面呈蜡状光泽或油脂光泽。
解理:无,具贝壳状断口。
摩氏硬度:2~3。
密度:25g/cm3 ~27 g/cm3。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56(点侧法)。
双折射率:无。
紫外荧光:通常无。
放大检查:致密块状构造,隐晶质至细粒状呈显微鳞片状结构,其中田黄或某些水坑石常具特殊的“萝卜纹”状条纹构造。
特殊光学效应:无。
怎样鉴别田黄石呢?
鉴别方式有两种,一是从外观上入手,另一个是靠手感。
我们先来看田黄石外观上的三大特征:红筋、石皮和萝卜丝纹。
红筋,也叫红格,就是田黄石上这些红色的线条。
田黄石是由从高山岩上分离下来的石头滚落到溪里,再被埋入农田中形成的。石头从山上滚落时内部难免会因为撞击而产生裂缝,裂缝在泥土中受到微量元素长期的侵蚀,就会形成红色或其他颜色的筋格。
那么凭借这种红色的筋格是否可以鉴定出田黄石的真假呢?
这块**的石头上面也布满了红色的筋格,但它却不是田黄石,而是产在福州连江县的“连江黄”。
为什么其它品种的石头也会产生筋格呢?原因很简单,只要石头受到外力影响出现了裂缝,再有机会被埋进土中或落在水里,时间一久就会形成有颜色的筋格。
寿山石中的独石和掘性石等石头都有可能形成红筋。
独石是寿山石中一个大的种类,指因自然原因脱离矿脉,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而形成的石块。田黄石和掘性石都属于独石;田黄石和它们的区别在于产地。
产在寿山溪流域的独石是田黄石;产在矿洞附近或者稍下一点上坡上的独石是掘性石;而产在其他地方的则被统称为独石。
由于产地不同,田黄石和其他独石的质地也不同,田黄石的质地更加温润细腻。
看来只凭红筋并不能断定出田黄石的真伪;而有些田黄石经过切割打磨之后几乎完美无瑕,更是看不到这样红色的筋格。
田黄石的另一个特征是石皮,石皮是指石头受到外部环境中其它微量元素的长期侵蚀而在石头表面形成的一层外皮。
同样,寿山石中的独石和掘性石都可能带有石皮,也就是说石皮和红筋一样,不仅仅为田黄石所特有;那么,萝卜丝纹是否是田黄石的独有特征呢,从外观上鉴别田黄石是否可以凭借察看它的萝卜丝纹呢?
我们将一个萝卜纵向切开,可以看到一条一条很有规律的纹路,这就是萝卜丝纹。
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头叫高山石,它的身上也有这种类似萝卜丝纹的纹理。
看来,萝卜丝纹也不是田黄石独有的特征,从外观上鉴别田黄石必须要综合考察它的三个特征,即红筋、石皮和萝卜丝纹。
不过,高山石、都成坑石与田黄石的质地决然不同,所以,除了外观,手感就是鉴别田黄石的第二个方法。
田黄石的比重在253到29之间,是寿山石中仅次于芙蓉石的石种。所以,拿两块同样大小的石头放在手上,田黄石会让人感觉稍沉一些,这种手感,行话称之为“手头”。
既然比重不同,也就是说石头的矿物成分不同,在科学仪器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是否还可以从田黄石的成分构成上鉴别它的真伪呢?
田黄石是由从高山岩上分离下来的石头滚落而形成的,它的矿物组成与它的母体寿山石一致,所以,科学仪器的测量结果并不能作为田黄石鉴别的惟一标准。
呵呵,不知道有没用。
田黄石的矿物成份,目前地矿学界认为是由高岭石族矿物组成,其中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还含有石英、黄铁矿、辉锑矿等。它与寿山石的矿物成份基本相同,是由寿山石“进化”而成。它的成因,目前学术界基本达到了共识,即认为属寿山村南面矿系的原生寿山石因受长期的风雨剥蚀,自矿床分离散落于山坡下,经溪水冲刷搬运至溪旁及附近,逐渐被砂土层复盖,在田中沉积下来,埋藏于田底,形成了“冲积型寿山石砂矿藏⑧”。该砂矿受周围土壤、水份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表生作用下,辉锑矿便会转化为锑的氧化物。这种锑的氧化物和氧化铁在田底地下水的作用下,对地开石浸润,使地开石集合体染色。使其颜色往往显得外浓而向内渐淡。质地变得格外的晶莹、温润,并在表面产生了石皮,肌理出现了隐约有致的萝卜纹,红格纹等特征,仿佛能散发出光彩。这些田黄石的化学成份,生成的原因,以及它的萝卜纹、石皮、格纹等特征,都是田石鉴赏者普遍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对于田黄石或称为“上坂”、“中坂”、“下坂”的,过去人们一直不能甚解,尤其是外地人,在概念上总是空泛的,为此,笔者曾于72年、87年、98年三次到寿山田黄产地进行了考察。98年在那次考察,在友人的带领下,可谓详尽。在寿山村南面的内外洋隔界的高山山麓中,一股小清流从溪口流出,此溪当地人称为坑头溪。从溪口流出大约五、六百米间和从高山西侧流下的大段溪汇合,汇合后的溪流就是寿山溪。沿溪而下,弯弯曲曲,从寿山村内外洋绕过,又与发源旗山的大洋溪交汇。交汇处,溪中有一巨石,溪面突然狭窄,水流湍急,人们原先在此处设置水车碓米,故称“碓下”。经廻龙、双溪、带下及结门潭后缓缓流入连江县境内。人们将产田石的沿溪水田分为上、中、下三个地段,俗称以“坂”。对于这个“坂”字,外地人多不解其意,或认为有什么奥妙,其实是地段和地点的意思。将田黄产区分为上坂、中坂、下坂,这也是当地人的习惯称谓。文人们根据“地名从当地”的习惯原则,著之于书,公之于世,遂成为田黄产地的正式称谓。前人将坑头溪与大段溪交汇的大段以上的水田,称为上坂,大段到大洋溪交汇处这一段的水田称为中坂,此后至碓下的水田称为下坂,从碓下到结门潭称碓下坂。近年来寿山石农根据近二十年来所产田黄质地和生意需要又习惯地将中坂、下坂合称中坂,碓下坂称下坂。各坂所产田石分别称之为上板田、中板田和下板田。
就产田石而言,据记载,在这“从坑头发源地到下游的结门潭,总长大约七、八公里。数百年来,就在这溪旁或宽或窄、总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水田中曾产过不少珍贵的田黄宝石”。但是,也就是在这样小的产地里,经过人们数百年的挖掘,在民国时期就有“久不产石”的传闻。我国改革开放后,寿山村民为“寻宝”又掀起了二十年的扫尾挖掘,在这二十年的挖掘中,可以说是把所有能挖到的田土又重翻了数遍。有时是全村男女老幼齐出动,不分昼夜的挖掘。目前的状况是:除中坂地段的二亩四分地,由当地政府用石砌起加以保护禁止再挖外,其它田中就连小指头大小的“田黄仔”也遍挖殆尽。当地石农仍在不停地挖掘,他们将地段扩展到上坂的山边,偶尔能挖到质差的小块田石。
田黄冻石:
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银裹金:银裹金田黄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甚为名贵。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产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纯白,多略呈淡黄或蛋青色,似丰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以质灵、纹细、格少者为最佳。
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
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反差尤为强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寿山溪中,或农耕露出的石头,被顺手丢入溪中的田石,主要积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称为溪中冻。这种田坑石因久蕴溪水中,石质相当灵透莹澈,色泽略淡,皮层极薄或无萝卜丝纹。
硬田石:凡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的田石,统称为硬田石,是田黄石的下品。
橘皮红田:主要产于上坂和中坂。又名“红田”、“红田石”,橘皮红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红田极为少见,色如丹枣者,极为罕见。其质细嫩凝润,微透明,肌理隐含萝卜纹,是稀有的石种。上述来源:1、红田石_;2、田黄冻石、金裹银、乌鸦皮田黄,来自“初山工作室品种田黄石(收藏)”
田黄石在当今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买主大多是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华人集中居住的地区,越是质地优良,雕工精湛的田黄石佳品,越能吸引收藏家兴趣。
田黄石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田中出产,因为色泽普遍泛**,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田黄石的材质温润凝腻,被称为“印石之冠”;中国印章的美学表现在篆刻、印钮装饰和印材的品质三方面,名贵的田黄石与印章结缘,不仅丰富了印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使田黄自身的价值倍增。田黄石的色泽,以沉着而纯净的深黄为基本色调,象征着富贵。一块上等田黄印石,除了应具有细腻、温润的特征外,还要色泽纯正、纹理鲜明、形体较大、印钮雕刻精美,如果印面出自篆刻名家之手,其价值就会更高一筹。收藏田黄石有旧石与新石之分,旧石总体上说品正、形正的较多,而新石往往为了不减少分量,多以自然随形为主,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材。田黄石有着独特的纹路,通常被称作“萝卜丝纹”,一些人往往以此作为鉴别田黄石的依据,但是,事实上一些有“萝卜丝纹”的石料并非就是田黄,所以单凭一种纹路是不能确定的。
田黄石系寿山石中特稀少的一种,理论上还是叶蜡石(Al2[Si4O10](OH)2)属单科晶系。其化学成份理论值:SIO2667%; H2O5%;Al2O3283%;Fe2 O317%左右;CaO03%左右;还可能含微量K、Mn、Ti、Zr……寿山石主色调之变化,与其化学成份中低含Fe2O3MgO等比例变化有关。摩化硫度为2度左右,其比重25耐火度1700度C左右。
田石——产于寿山乡内外洋的溪田中。上有坑头洞,洞旁有溪,长约数里,即寿山溪。通常以溪水所灌溉的水田范围,作为出产田石的界限。其品种根据产地不同,分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及搁溜田等,其中中坂所产田石尤佳。色分红、黄、白、黑等。红者曰“红田”,黄者称“田黄”,白者呼“白田”,黑灰者谓“黑田”。另有外白内黄的“银裹金田”、外黄内白的“金裹银田”、外裹黑色薄皮的“乌鸦皮田”。
(一)橘皮红田:橘皮红田为上三坂所产。色素以红,黄为主,尤以深红居多。色似红橘皮,而红得更深更浓,似红琥珀,但比琥珀温婉可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绵密而欲化。其质纯优,凝灵成冻,为田石中色度最饱和者。橘皮红应为正红田,占田石产量比例中最少部分,且材积多不盈两,故极稀罕。材、形好的橘皮红被列为田石的极品。
(二)煨红田:煨红田多产于上、中坂田中,外层色红如丹枣,表面常有黑色斑块如黑皮,材积亦极小,灵度逊于橘皮红田,显微透明状,质亦比田黄稍坚硬、乾涩、常无明显的萝卜纹。
相传乃因石农垦地烧草时,土里的小田黄经火熏烧,达到一定温度而变色,故也属稀品。但多因质燥,材小而不为收藏者所珍爱。
(三)田黄:指**的田石。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的溪田中,及沿溪而下数里至双溪皆可掘得,占田石产量最多。各坂的田**质微有区别:上坂多偏嫩而清淡;下坂以下多偏硬黝;中坂的色质为最佳。其**之浓淡各有千秋,人们按其色相之差别,又划分三个等次十种类别:
1、标准田黄的色泽,属上品
(1)色浓而微泛橙红,接近桔皮红,但红的成分略少,称“橘皮黄”。
(2)黄中带赤,色明快的,曰“黄金黄”。
(3)黄而带赭,如将熟或熟透的枇杷色,叫“枇杷黄”。
2、中品
(4)**再淡的有“桂花黄”,虽属**但略带粉白色调。
(5)比桂花黄清淡、质灵腻、细嫩、而又比白田稍黄的称“鸡油黄”。
(6)黄而微褐如熟栗的,称“熟栗黄”。
3、下品
(7)稍淡於熟栗黄,质滞而黝的为“肥皂黄”。
(8)色黯褐而质如鹿目的称“糖粿黄”。
(9)**淡如蜂蜡,质比鸡油黄滞结些的称“密蜡黄”。
(10)介于桂花黄和肥皂黄之间的,称为“蕃薯黄”。
这四类田较为干燥粗杂,几乎不通灵,也多无萝卜纹,俗称“杂田”。
(四)白田
指白色的田石。多掘自上、中坂、质灵腻嫩透,酷似坑头水晶。常有赭黄格似血缕,萝卜纹如鲜嫩之白萝卜肌理,极细而化。因石通灵,色纯淡,故格、纹比各色田石更为明显而有致。白田偶有黑色的裹皮,也有色白浑浊且状似砂粒的斑皮,斑皮均多深入肌理而似雪花。 有黄皮的白田,即所谓“金裹银”,极难觅得,其色并非纯白,皆略带淡黄或蛋青色,灯照则肌理皆泛黄红,有别於掘性白高山。
(五)黑田
黑田有纯黑和灰黑二种。
纯黑田指黑赭色田石。多出於铁头岭及下坂一带的田中,常见有**石皮。质亦较细,萝卜纹比它色田石略粗,肌理浑而微透,并常伴有细小黑砂钉。
灰黑田色较淡而灰。皮或黑或黄,质多粗硬浑杂而间有黑砂点。萝卜纹常粗散不匀。产地除上述外,上、中坂也常有出产。为下品田。
黑田中偶有质灵、纹细,肌理灰黑而显青绿色调,人或称之为“绿田”。
(六)黑皮田
即“乌鸦皮”田。外表附有微透明、黑色石皮。上、中,下三坂均有出产。皮无纯黑,而黑中又微带青绿或灰绿色,又称“蛤蟆皮”。其皮内或白田或田黄,色质、纹理和寻常无皮之田无异,唯多伴有小黑钉。单层的乌鸦皮田灯下能透,其肌质易于鉴识,若乌鸦皮内再有一、二层黄皮或白皮则难以灯照鉴别,不过这类含多层石皮的田石,若皮质细腻、无杂色、无砂斑,则多见其里色质俱佳,犹如冻石,实属难得之材。
(七)银裹金——指外白内黄的田石。
许多白田或多或少总带有黄心,田黄亦常带有白皮,“银裹金”原指白田中有较多的黄心,或田黄的白皮稍厚稍多的,皆统称为“银裹金”田。前者的黄心如蛋黄亦如黄心的蕃薯,黄亦明快纯净而淡雅,质极细嫩灵腻,而纹路比各色田石更隐约难寻,几乎不可见。後者的黄多介于黄金黄与桂花黄之间,接近黄金黄,但稍含粉色,萝卜纹细密有致。材积好、色质佳的银裹金,亦属田石之上品。
(八)碓下田
产白碓下坂。皮青黄而稀薄。外层肌质色较浓,黄而偏褐,肌理浅淡。或有明显的细密萝卜纹,纹痕稍直,并伴有虱卵状小白点。质灵透,但乾裂较多。
(九)搁溜田
又称滑溜田。属沿溪迁移而下的田石。上四坂溪田表层或沿碓下坂而下至九手、回龙、双溪,溪中浅表沙层中偶或可得。纹多偏粗而显露,纹行齐直,有的疏密不均、粗细不匀。粗者极粗,细者仅微小部份亦同寻常田黄。色多褐黄。亦常附有小片黄皮,黄而灰绿,粗涩如士粉。肌理常伴有黑砂钉或星散小白点。其中露土被阳光曝晒的,阳面往往退化,变得粗涩乾裂,而阴面还不失田黄本色。
(十)“九手田”
产於碓下坂至善伯山脚一带的寿山溪流周围,多为深层砂土中掘得,产量稀少,亦属难得。其色或淡且泛白,或显褐红色。肌理无纹或纹细如丝。多附有稀薄小片黄皮。质地绵韧,显半通灵或微通灵状,裂格较少,偶有星散小白点或细小黑钉。温润稍逊於上三坂之田。色浓质优的“九乎田”,人们通常将它归类於下坂田。
(十一)硬田
是指各坂所掘的田石中,肌质坚硬而粗劣的。所带之皮似牛蛋皮或鹿目皮,但皮质比牛蛋黄略细,皮色也沉而微绿。肌理或不见纹或纹路粗杂。通灵度差,且时含硬砂。
这个世界上的田黄石,最大的多大,多重,价值多少我为您介绍下。
世界上最大的田黄石是
最大的田黄
已知国内被公认的最大的一块田黄石是北京荣宝斋于“”时 收藏 的“田黄石王”,重4750克(47公斤,95市斤)据说花了135万够得。这是一块未雕的原石,是寿山田中的珍品。 已知海外收藏的最大田黄石,是日本著名宝玉石收藏家,企业家,日本民谷社社长,明谷晴亮先生收藏的乾隆时期出土的田黄原石,重达7900克(约8公斤,16市斤),这块玉石,已由明谷先生捐赠给山东招远县政府。 近年来,在浙江昌化出现了几件大的田黄石,重达70余斤的江山一统雕件,最近又有一个惊人的消息,也是最新,10月16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重93斤,价值11亿,11年前发现于昌化,估价118亿。
田黄石简介
田黄,顾名思义,就是产于寿山田坑中的黄颜色石材。若根据产地分类,各坂所产田石分别称之为上板田、中板田和下板田。而从色泽上区分,田黄石的色泽普遍泛**,无论是白田、红田、黑田、绿田、银裹金、乌鸦皮等,虽色泽各异,但骨子里均带黄味,这是田石泛称田黄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差异大,不能一概而论。而值得收藏、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显,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田黄之所以能被赋予“石王”的封号,与其背景价值分不开。
以地段区分田黄石: 三坂田中所产的田石略有区别,但是这种区别,不是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色泽与质地显现上的区别,就是同种田石根据质地及色泽微妙的变化可大致分出何坂段所产。 上坂田、产于上坂,以色泽略浅者为多。
上坂田质偏嫩,细腻而晶透”。方宗珪先生亦云:“色淡而质灵,酷似坑头水晶冻”。也产色浓黯褐而质如鹿目类的杂田,同时也产白田和带黑皮的乌雅皮田等。
中坂田、产于中坂地段的水田中,大多色、质俱佳,曾多产色浓而质嫩的标准田黄。也产白田及乌鸦皮田。
下坂田、产下坂地段,以往给人的印象是质地凝腻,色泽黝黯,多产桐油地田或黑田,但后来也曾产过不少质地灵透的上好田黄冻,该地所产田石常含细黑点。
碓下坂田、产碓下坂地段,质地虽灵而多硬黝,乾裂偶带青皮;黄而红褐,外层色浓至里而趋淡、萝卜纹明显、细密而稍直。多有虱卵状的小白点。另外还有一种无皮、无萝卜纹、质地嫩,裂格少质地通灵度稍逊,色泽与下坂田相同,也含有虱卵状小白点者。
我觉得寿山石虽然有那么多种类,但是寿山田黄却独受皇家喜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产地很小产量少,比较稀有。其次是品相之类的都特别好。最后是寿山田黄有神奇的传说。
1产地很小产量少,比较稀有
寿山田黄的产地非常有限,至少在现在看来,整个世界只有那一个地方有,所以它的产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不管挖多少寿山田黄也只有那些,而且这个东西不可再生,挖完了就没了,所以就非常的稀有。自古以来都是物以稀为贵,所以如此稀有的石头就会被视为在石头界的地位很尊贵,尊贵的人当然要尊贵的石头,所以也皇室就非常的喜爱这些石头。
2品相之类的都特别好
寿山田黄也不仅仅是因为稀有才被皇室喜欢的,如果一个东西他很稀有,但是是个丑东西,我觉得人们也不会喜欢并且收藏。寿山田黄收到皇家喜爱的原因还有它的质地非常的好,非常的温润,也非常的漂亮。所以不仅皇室喜欢他,很多的文人雅士或者富贵之家也都非常喜欢。明清时期很多收藏家都会想要收藏寿山收藏。即使没见过真正的寿山田黄,但是看了以后也会在心中想:真好看,好想拥有。
3寿山田黄有神奇的传说
寿山田黄有比较神奇的传说,寓意这种东西在皇室里也是比较看重的。有传说寿山天皇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还有传说是有一天乾隆做梦梦到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给他一块石头,给的可能就是寿山田黄,所以清朝特别盛行寿山田黄。从这两个传说来看,这种石头就寓意比较吉祥比较好,所以当时的皇室也会很喜欢。皇室也不可能喜欢寓意不好的东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