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猪龙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 我国古代对发现于红山等地的一种玉器的称呼,又名玉兽玦。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但由于外形特殊,考古界对于该玉器定义为猪还是龙争议颇多,还有人认为这是熊。其用途尚不明确,多认为是宗教礼器。 特点: 玉猪龙为岫岩软玉,通体呈牙白色,肥首大耳,吻部平齐,三角形切口不切透内圆。
玉:
玉,全称玉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石。也是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玉的分类:广义上的玉还包括彩石,即所谓假玉,有汉白玉、京白玉等。另外广义上的玉还包括钻石、玛瑙、水晶、琥珀、绿松石、珊瑚、珍珠等宝石。
玉质工具包括斧、钺、锄、矛、戈等许多种类,依其刃线可分为三类,端刃器、边刃器和双刃器;较晚期到了周代,则有玉臂甲这种明显装饰性胜于实用性的东西出现,兵器的名目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似乎都渐渐不往实用方面发展,例如臂甲应该已经不算是兵器了,只是让将领佩带来彰显身份或是做于战功的赏赐。
(一)端刃器种类较多,可分为斧、钺、锄、凿和刀形端刃器等。斧 为 劈砍的工具;铲较宽扁,应该不太算是兵器,比较偏向农具类的。刀形端刃器比较特殊,可能源自某种农具。
(二)边刃器主要是刀,育刀最早见于商代初期,可以做为礼仪用。商代中晚期的玉刀其刀被刀面通常都会有华丽的纹饰,用途已经变成装饰品了。商代之后玉刀就很少见了。看图录上的玉刀都是制作很简单,大概是比较偏于收割用的农具而非武器。
(三)双刃器出现年代最晚,主要为戈、矛、锐、箭头等。台湾的新石器时代出文物也有此种类文物。玉戈是重要的玉兵器,由“援〈刃部〉和“内〈类似柄,有孔能穿系〉两部分组成。玉箭簇和玉锐也是属于实用类型的兵器,玉锐是类似锥形的兵器,尾端有孔,可以系穗,让它掷向目标时有力而准确。
考古发现制造年代最早的玉器,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文化、辽宁阜新查海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6000年。早期原始文化部落的玉器,主要是用于美身的佩饰和显示威仪的工具、郸讥策客匕九察循畅末武器,如,璜、珠、管和斧、刀、匕形器等。中国玉器制造的第一个兴盛期,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6000年到5000年,在北起内蒙赤峰,经辽西、辽南、山东、江苏、浙江,南迄广东曲江,形成了一个弧形玉器带。
玉,作为一个物质概念,泛指质地细密、色泽温润的“美石”。用玉石制造具有明确文化象征的器物,一般称玉雕、玉器。“玉器”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朝文献。玉器制造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中诞生最早、延续时间最久。
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古玉,已有精细的到线,也有浅浮雕,亦即减地凸雕。这些纹饰中不少是用凸起的线条组成,转折自如层次不同。比如龙山文化的变形兽面纹、红山文化玉龙胎(地形则的刻纹、良语文化的神祖兽面纹,就是典型的例子。良渚文化的玉璧,大多数是光素,但制作者已懂得灵活掌握几何学的同心圆原理。又像玉琼,外祀内圆,四边饰以细致的纹饰,结构顺为复杂。有些玉珍、玉玦等更穿孔佩带。
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纹饰中,主要是阴刻直线,既深且粗,犹如凹拗,底部较上祀为宽阔。另有一些用硬金刚石之类划出的阴刻线,曲而且甚细。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重要的晚期新石器文化,最初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距今约4000~5000年。良渚文化分布范围大体是南自浙江的杭州湾,北跨长江到达苏北的海安,东至上海,西到南京附近的宁镇山脉。良渚玉器的造型、装饰技艺都有一定的创新。在造型方面除璧、玦、管、珠、环等以简单的几何形状为主的装饰品外,还出现了鸟、鱼、蝉、蛙、龟等动物形态的立体雕刻品。良渚文化中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制玉工艺已于石器工艺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或阳线、平凸或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雅拙的风格。在装饰方面,一扫前代朴实无华的光素传统,出现了云雷纹、鸟纹、蛙纹等繁密精细的装饰花纹,其中以多种形态出现的神人、兽面复合图像最为重要。良渚文化玉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以“两眼一嘴”为特征的所谓“兽面纹”,这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这种“兽面纹”或繁或简,变化多端,它以其狰狞而怪异的色彩和对后世纹饰(尤其是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巨大影响。
中国玉器的四个时期包括:史前时代、先秦时代、西汉时期以及北宋时期。
1、史前时代
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若干新石器文化圈内,都或多或少地出土有玉器。而在国外,早期玉器的出土地点却屈指可数,只有亚洲的贝加尔湖、大洋洲的新西兰及南北美洲等几处,而且出现的时何较晚,延续时间也不长。
新石器时期玉器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各地区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传承的关系。代表性的有兴隆洼文化、松泽文化、含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
2、先秦时期
商周时代,玉器的数量、品种及制作工艺有明显的提高。礼器类的玉器,已出现了“琮、璧、圭、璋、璜、琥”六种“瑞玉”,此外还有生产工具和戈、矛、斧等武器类玉器,出土时,均无使用痕迹,并不是实用之物。实用器皿有臼、杯、梳、耳勺、带钩等。
有的青铜器配件上还装有玉质部件,成为珍贵的复合器。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了700多件玉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圆雕或浮雕的人像和各种动物,在造型上既有写实性,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一时期玉器中的珍品。
3、西汉时期
从发掘出土的汉代玉器看,西汉前期,由于经过秦末的战乱,玉器手工业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当时的玉器造型和纹饰,主要是承袭了战国以来的传统;汉代中期以后,新的品种和器形陆续出现,玉器制作工艺上逐渐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在雕琢工艺方面,西汉时期透雕、圆雕、高浮雕的玉器增多;在造型、纹饰的风格上,西汉时期也有较大的变化,一些富有现实感和生命力的像生类玉器,把形与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艺术水平大大超过了先秦的玉器。这一时期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4、北宋时期
北宋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更加促进金石学的兴起,城市经济的繁荣,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徽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爱好金石艺术,这对工艺美术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
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审美趋向。
“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是由远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传统。玉器的研究、鉴赏、辨伪和收藏是相辅相成的,它是一种高雅的、学术气氛浓厚的文化活动,正是这种活动的经久不衰,将我国的玉器、玉文化研究不断推向更高级的阶段。
开发玉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弘扬中国玉文化。玉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以玉器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玉器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经过理学家的诠释美化,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美丽形象的代表,融合在传统文化与礼仪之中,能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反映出地方风貌、生活习俗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弘扬玉文化是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玉器
——中国玉器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