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取决于价值,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淘金成本高,所以贵。当年铝刚产出来的时候,比银子还贵重,但是技术一突破,身价暴跌。黄金也是如此。从开采的第一颗黄金到现在,这些黄金,仍然以各类珠宝金条首饰,电子产品等形式存在,或被反复利用。黄金有很好的延展性,耐腐蚀,高导电性。物理性质稳定,便于加工保管,用途广泛,自然特别贵重。
黄金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它以游离的状态储藏在矿藏里,人们要找到它非常不易。黄金的延展性非常良好,不易断裂,自古中外各国就将黄金制成各种形式的货币进行流通。现在,黄金作为一种保值品,成为各个国家的一种金融储备,因此它自身的价值非常高。
黄金有货币属性,黄金自古至今都可以当钱花。第二黄金比较稀少,物以稀为贵。第三,黄金可以做成漂亮的首饰,人靠衣装马靠鞍。第四,黄金用途广泛,是工业必需品。第五,黄金金属属性比较稳定,耐腐蚀,可以长期保存。
好用:“真金不怕火炼”,它的性质非常稳定,加工起来也很容易,且延展性很强,可以使用的范围很广。好看:黄金温润闪亮,符合大众的审美,也不会变色,用来做首饰贵气十足。
从黄金矿石的釆矿,运输,冶炼,除尘,提纯……等一系列操作,它花费了比其它炼铜,炼钢铁多得多必要社会劳动时间,因此产生黄金的成本是相当高,所以说,不论是西方发达的欧美国家,它所产生出来1吨黄金同样也要花如此巨大的成本,因此黄金贵,用来保值,被人们所普遍关注和接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点石成金的技术,所谓“点石成金”,都是通过一些操作把一些金属原子改变成为金原子,但代价及其大不可能达到量产。
金在元素周期表中已经是非常靠后的无放射性金属了,所以,可以查到的第一次真正点出黄金是1941年用中子轰击汞制造出黄金,中子轰击汞的过程中可能将原子核中的一个质子轰击了出来,同时有一些中子被俘获从而制造出了黄金。不过这个过程耗资巨大,制造出的黄金价值远远不及成本。这类通过轰击原子核的方法大都得不偿失。
同样的,一部分中国科学家发现了将铜转化成金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还是成分非常高。最新一项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研究小组详细阐述了他们是如何做到将铜转变成为“黄金”的——即通过高能氩等离子体轰击铜(Cu)原子,从而改变这种铜原子外的电子结构。在持续的轰击过程中,核外电子排列发生变化,导致铜的活泼性进一步下降。在这种转变中,传统的铜原子开始表现出金(Au)、银(Ag)、铂(Pt)等贵金属的特性,即使在高温下发生转变的铜也具有如黄金一样的稳定性,难以氧化。
所以,所谓的“点石成金”在目前来说是不可能成功量产的。
如今的这个大环境之中,有几样东西在任何国家都是抢手货,一个是石油,我想他的作用是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另外一个则是黄金,在古代社会黄金是当时的货币,而现在社会黄金在某种程度上更可以替代美元成为结算货币。
当然”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马可波罗的这句话也无疑催动了西方列强的贪婪之心,而当时的中国正值三千年之危局之中,最终才有了近代史屈辱的一页。
首先现在黄金的大量流失还得”归功“于清末,我们知道那个时候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清朝,综合实力不强,面对早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的列强,还维持在农业社会的清朝根本就不是列强的对手: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一系列战争都堪称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页。
而战争失败所面对的下场是什么,赔款,仅仅”甲午战争“清朝就需要向当时的日本赔款两亿日元,折合当时的清朝货币则是5亿两白银,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白银,所以现在黄金紧缺很大一部分是当年的清朝割地赔款赔出去的。
其次就是大量的用于消耗,我们知道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的东西都被做成了奢侈品,然后引起人们趋之若鹜般的疯狂追求。
比如前几年在手表上镶嵌钻石、而表带则是用黄金做的,这样子的手表一亮相自然就是闪瞎人们的双眼,这种无疑也是财富地位的象征,所以也引起了人们的疯狂抢购。
当然在古代其实也有这种事情,比如《水浒传》高俅等人假借宋徽宗赐卢俊义御膳的时候,卢俊义随口就说了一句:”下官听说御膳用的都是银筷“,这是当时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因为毕竟是皇宫吗?有些地方需要装饰的富丽堂皇的,这自然而然的就需要用到黄金了,比如最常见的就是皇帝的龙椅,皇帝的筷子也是金筷等等。
所以黄金紧缺也有一部分是属于历史因素和各种人为消耗,此外,工业发展中对于黄金的需求也很大。诸如电脑和手机中的许多电路板,便消耗了许多。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各种浪费,我们知道古时候的皇家死了之后则需要”陪葬“的,说白了就是生前花不完的钱埋到地底下,然后死后继续去花,而这个也就导致大量的黄金被铺张浪费掉了,最终常埋地底下。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上历史课的时候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事情,说西汉一个藩王死后用”金缕玉衣“陪葬,你要想想一件金缕玉衣就需要消耗多少黄金,而从秦汉时期到慈禧等,中国究竟有多少个王爷、皇帝、太后死后需要大量黄金陪葬。
这么一换算下来,是不是感觉浪费了好多黄金,就比如曹操是盗墓起家的,他盗出来的金银财宝就足以他军队的三年开支,而同样的当年孙殿英炸开了慈禧和乾隆墓的时候所得到的金银财宝就足以维持他军队好几年的花销。
黄金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拥有很高的价值,这是由于黄金自身的特性所决定,黄金的产量稀少,耐高温,抗腐蚀,但是质地柔软,延展性好,而且密度高,便于携带,既然打造饰品,也能作为各种工业原料,所以它的价值不会消失。
俗话说得好“盛世买珠宝,乱世藏黄金”。由此可见,黄金的价值不言而喻。而黄金之所以成为硬通货,无外乎就是因为数量之少。
01
但在汉代的时候皇帝一开心赏赐手下大臣动辄就是数万黄金,这又是为何呢?实际上从海昏侯墓出土的478件金器也从侧面证实了汉朝黄金的数量应该不是很多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史书上汉朝以前的黄金数量那么多,可到后数量怎么一下子骤减?数量如此巨多的黄金难道会突然不翼而飞?
02
对于大量黄金的流失,其实各种说法都有。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代人都有厚葬的习俗,那些生前显贵的地主商人,即使在死后也要风风光光,因此他们的很多墓葬品也是相当丰厚的,而一起被埋入地下的就有大量的黄金。
除此之外,古代中原因为战马稀少,为了采购优良战马,历朝历代都使用黄金与周边游牧民族交换马匹等货物。这无形中也增加了黄金的流失。还有就是古代曾经一度信奉佛教,而很多佛像都是由黄金打造的,因此黄金的数量也是大大减少了。
03
根据相关史书记载,汉朝当时的黄金年产量其实也不过才400公斤,但是书上所记载汉朝皇帝赏赐官员动辄万金,这显然是与史实不符的。即便是海昏侯这样的皇室贵族墓中出土的黄金数量也不过才两千两左右,即使从古至今的盗墓活动很猖獗,但恐怕这也不是黄金骤然减少的主要原因。
其实史书记载的赏赐万金也都是事实,但是我们其实是弄错了一个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金其实并不是指黄金,而是指青铜。我们国家早在夏商时期就发明了青铜的制作工艺,也因此青铜器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被广泛使用了。全国各地也曾经出土过不少青铜器,打造的文物,而我们大家不知道的是青铜刚刚铸造出来的颜色其实是金**的,而生锈以后才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青绿色,所以在古代人们称青铜其实就是金。如此来看,汉代皇帝所说的赏赐万金倒也不是吹牛。
04
众所周知,纸币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才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扮演着流通货物角色的其实一直都是青铜打造的铜币,而海昏侯墓出土的多达两吨的古代货币实际上也证明了所谓赏金数万不过是指铜钱罢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感谢您的观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