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据古书的记载,翡翠始于东汉,但在考古界中并未发掘出汉朝或宋朝的翡翠文物,所以翡翠最早流入中国的时间还尚需考古学家的考证。
2、翡翠是舶来品,缅甸对翡翠原料的供应几乎达到100%,但是在中国提起翡翠人们却不陌生,甚至许多人都认为翡翠如同和田玉一样,是产自中国西北地区。
3、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翡翠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伴随诸多人物的喜怒哀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翡翠已经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玉文化中,成为玉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没有对玉的知晓,就不可能有对中华文明的真正了解;解开世界文化发展之谜的金钥匙就是和阗玉。\x0d\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x0d\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中国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x0d\角闪石亦称软玉,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辉石类(硬玉,如翡翠)18世纪后方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x0d\因此,中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为角闪石(软玉,如和阗玉)制品。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这是矿物学上的玉。\x0d\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因此,在鉴赏古玉时,我们不能只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甄别优劣,还必须要有历史眼光。\x0d\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据《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经过数千年的开采利用,有的玉矿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矿至今仍在大量开采,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尽的原料。中国最著名的产玉地是新疆和田。和田玉蕴量最富,色泽最艳,品质最优,价格最昂,是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历代皇室都爱用和田玉碾器。除和田玉外,甘肃的酒泉玉,陕西的蓝田玉,河南的独山玉和密县玉,辽宁的岫岩玉等,也是中国玉器的常用原料。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x0d\直到近代,中国人一直使用传统工具,如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和架以木制的车床来制作玉器。在铁器发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制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间奇迹。\x0d\好的玉器,钟林先生归纳为四要素:材质、造型、工艺、主题,这四要素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而包蕴了人的精神: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每件玉器必须弄清它是角闪石还是翠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彩石玉,进一步还要探讨它的产地。\x0d\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雕琢美和主题内容,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x0d\七千年前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当时琢玉已从制石行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x0d\玉礼器是王权和等级的象征,用玉敛葬,是祈求永生的手段。\x0d\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x0d\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x0d\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x0d\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传说逐步变为现实,夏代文化正在不断揭示出来。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商代是我国第一个有书写文字的奴隶制国家。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x0d\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使用和田玉数量较多。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彝(yi夷)器的碧玉簋(gui鬼)、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和最为成功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此外玉匠还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俗称双勾线),有意识地将一条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中间,使阴阳线同时发挥刚劲有力的作用,而把整个图案变化得曲尽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阴线的单调感,又增强了图案花纹线条的立体感。\x0d\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x0d\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它可与当时地中海流域的希腊、罗马石雕艺术相媲美。\x0d\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x0d\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x0d\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故宫珍藏的勾连纹玉灯,是标准的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x0d\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古玉新诠》)是当时礼学与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论概括。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x0d\中国有着7000年的用玉历史,2500年的玉器研究历史,这使中国赢得了“玉器之国”的美誉。\x0d\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众,作工之精,影响之深,为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及。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都植根于此,而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更是说到:\x0d\“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启迪着雕刻家、诗人、画家的无限灵感。”二、和阗玉相关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山料又名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的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量常不如籽玉。山流水是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其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籽玉是指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籽玉一般质量较好。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才,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才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x0d\特等的羊脂白玉籽玉就是,仅出产在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和喀拉喀什河(墨玉河)。以前每年可产羊脂玉毛料数百公斤,近年虽引入大型机械采挖,但仅年产数百公斤,已濒临绝产。因为羊脂白玉首先是经过风化、搬运再历经千百年的水流冲刷,糟粕杂质被荡涤,内核精华被凝聚,实际上保留下来的是非常精华的东西所以它在颜色上就白如羊脂在光泽上就像月亮一样皎洁,而且结构成分都非常的纯净。\x0d\现在我国并无白玉的质量分级标准(因为玉的成分、白度和结构细腻程度可以测量,而油润度和温润度都没有量化指标可以界定),所以造成市场的混luan,有些人就乘机混水mo鱼。\x0d\‘羊脂玉’只是旧时对新疆和阗优质白玉的一种称呼(晶莹油润,质若凝脂)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和阗软白玉中的较高等级!无论什么料种只要够白就称为羊脂白玉,这是不负责任的。按现今的等级区分(以透闪石为主要生成物质的和阗籽料)其密度,色度,油润度,纯净度均达到一级的才可以称为‘羊脂’白玉。此外,羊脂级白玉可不是特别特别白的,而是略微有一点隐隐发黄!羊脂白玉子玉属玉中极品,时价20几w一公斤,远胜黄金,佩带价值也远胜钻石!中国古籍中称和阗玉的出产地昆仑山为"群玉之山"、"万山之祖"。\x0d\《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之说。新疆和阗玉有7000余年的开发利用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之前,昆仑山的先民就发现了和阗玉,制成生产用具及装饰物品。自殷商时代起,和阗玉大举东进,成为宫庭权贵用玉主体,统治者视其为宝物,商代已形成规模开发,秦代以后成为中国玉雕业的主要玉材,并逐渐成为伴随中国历史进程的皇室玉。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们均以和阗玉为尊、为正宗。\x0d\1、和阗玉——玉材中的精英。2、加工性能良好。\x0d\和阗玉的加工主要根据玉质和玉色等进行精心设计,一般分为选料、设计、琢磨、抛光四个阶段。由于和阗玉所独有的质地特性,尤其是其韧性大的特点,使其在制作产品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施以细工工艺,使其形准,规矩、利落、流畅。因而,和阗玉加工性能良好,和阗玉的细部精加工是精美玉器的一个重要标志,用和阗玉制作薄胎,更能反映出玉器的天地造化之美。3、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x0d\在宝玉石界,和阗玉被公认为世界软玉之首,从古至今,几千年来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数量众多的艺术珍品。殷商的玉饰,周朝的礼器、秦朝的玉玺、汉朝的玉衣,唐代的玉莲花、宋朝的玉观音、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明朝的子冈牌、清代大禹治水图山子这些稀世珍宝,无一不是大量采用和阗玉雕琢的艺术珍品,闪耀着动人的光芒。用和阗玉琢制的中国玉器被誉为"东方艺术",因具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被视为最为耀眼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x0d\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和阗玉的输出,早在6000多年前便形成一条"玉石之路",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仅有1600多年历史,作为这两条文化通衢上的重要驿站--玉门关,究其命名本源应是因和阗玉的缘故而命名的。\x0d\"玉石之路"的文化、z治、经济和历史意义远远胜于所谓的"丝绸之路","玉石之路"的重要载体和阗玉比所谓"丝绸之路"上的载体丝绸更为重要,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商品和文化媒介物,跨越着时空及地域的局限,联结着西域与中原、东方古国与西方世界,为中国内部自身、中国和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了无法估量的历史和人文贡献。三、和阗玉是中国玉文化精神财富的杰出代表\x0d\1、儒家文化对和阗玉的精神升华和文化创造。\x0d\和阗玉之所以历久不衰,历久弥笃,除了其自身具备其它玉种不具备的物质属性和优势外,还有一个深刻原因,这就是附加于和阗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价值。和阗玉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由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和巨大。\x0d\在殷商时期,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初步完成,和阗玉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在道德方面,儒家学派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学说,需要用一些物质的载体,故而总结了殷商时代开始使用和阗玉的经验,尤其注意到统治阶层喜爱和阗玉的感性经验,用儒家的道德观念去比附于和阗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进行从物质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创造,赋予玉以德行,即所谓玉"十一德"、"五德"之说。\x0d\《礼记》中孔子赋予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其相对应的是和阗玉的物质属性,如温润而泽、缜密而粟、清越以长等。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应“比德于玉”,玉佩光洁温润,可谓之“仁”;不易折断,且断后不会割伤肌肤,可谓之“义”;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可谓之“礼”;击其声音清越优美,可谓之“乐”;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谓之“忠”,人人皆珍之爱之,可谓之“道”,等等,这些美德作为君子的必备条件,因而佩玉以洁身明志,“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守身如玉”亦是必然。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实际上指的是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五个特性。\x0d\因此,有关玉德的儒家学说,均以和阗玉为依据,并始终以和阗玉为尊,为正宗。和阗玉因此成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物。在政治方面严格规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的用玉要求,《周礼》中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壁。"这一切,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并直接影响到民间的广大基层群众视玉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标准,以及美的参照物,这可从成语中窥见一斑,如,锦衣玉食、金玉满堂、琼楼玉宇、亭亭玉立、玉洁冰清等120个与玉有关的成语。\x0d\2、其他文化意识形态对和阗玉文化的影响。\x0d\在中国文明及历史的进程中,长期以来儒、释、道三教并立。除儒教以外,其它两种宗教中的文化因素也加入了玉文化的建设和营造过程中。道教以玉为灵物,视为神药,葛洪《抱朴子仙药篇》中,"玉亦仙药,但难求耳",《玉经》日:"服玉者,寿如玉也",期望"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佛教对玉文化亦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华经》更将玉列为"七宝"之一。从传统玉器中的观音、佛摆件、小而精的挂件、如意等手把件到数量众多的博物馆馆藏珍品,佛教文化和佛教题材成为玉器产品系列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主题。\x0d\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中国佛教文化不但在玉器作品上与和阗玉发生着物质联系,更从历史沿革上与和阗玉的产地和阗地区发生着一定的精神联系。因为在历史上,于阗一度曾是大乘佛教的中心,在中国中原地区传播的佛教,并不是直接从印度传入的,而是通过西域主要是于阗为中介。汉语中"和尚"一词借自于阗语,"沙门"一词则借自龟兹语。由此可见中国佛教文化与和阗玉通过物质产品和精神渊源的结缘,达成了一种冥冥中天赐的文化姻缘。四、更多有关和阗玉文化的知识\x0d\“玉”字的起源:\x0d\“玉”字始于我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x0d\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x0d\“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娲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x0d\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还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是丰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征万物,“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参通。\x0d\形容玉的种类丰富多彩,可谓之“千样玛瑙万样玉”。\x0d\说明玉的天然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谓之“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不可再”。
一个是石雕,一个是玉雕,各有各的优点,还是你自己做决定比较好些吧。
惠安石雕工艺
惠安县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
惠安石雕工艺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又融汇汲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以及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外来文化的技艺精华,并与建筑艺术相生相伴,历经1000多年的繁衍发展,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宋元时期,惠安石雕工艺就十分发达,明末以后,惠安石雕工艺更趋成熟,并成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南派石雕进入鼎盛时期,十几万石雕艺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历代名师辈出,从南宋以来就有谱系传承记载,流派众多,风格独特。
惠安石雕含碑石加工、环境园林雕塑、建筑构件、工艺雕刻、实用器皿五大系列,其工艺包括圆雕、浮雕、线雕,沉雕、影雕五大类上千个品种,主要为实用型艺术品。
惠安石雕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作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影响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半壁江山,并较早传播到海外,在台湾及东南亚国家倍受推崇,国内雕塑界普遍认同”南有惠安,北有曲阳”之说。
南阳玉雕
南阳玉,又称独山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玉街寺遗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多家,多是后设作坊,前面开店,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独玉雕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为南阳著名特产。镇平县每年举办大型国际玉雕节,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客商,南阳玉雕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说南阳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阳人引以自豪的“镇市之宝”、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独山玉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而得名,亦称为独玉。南阳盆地玉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雕刻、经营历史悠久,举国著称,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南阳玉雕历史:始于六千年前新石器石代
南阳独山玉的生产历史悠久。从南阳市黄山、新野凤凰山、镇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独玉铲、独玉璜等说明,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勤劳智慧的古人就开始利用和雕琢独玉了,玉文化开始萌芽并初步繁荣起来。到了汉代,南阳玉已被大量开采并雕琢,盛况可观,有了加工、雕刻玉器的聚居区,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至少在西汉时,南阳玉雕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现在独山脚下的沙岗店,还留有汉代“玉街寺”的遗址。唐宋以后,南阳玉雕逐步由原来单纯作为贡品供达官贵人观赏享用,发展成为既有装饰品,又有生活使用器皿。明清时期南阳玉雕品种已十分丰富。清代以后,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独山玉的开发利用倍受重视,在矿床研究、矿山开采、雕琢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久负盛名的南阳玉雕业吸引了大量的业内外人士,从而使独山玉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赏和接受。
南阳玉雕花色品种繁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30多种色彩类型,色泽鲜艳,硬度高,光泽好,质地细腻,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可同翡翠媲美,德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玉雕产品的品种,可分为人物、花鸟、走兽等4大类,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话传说,古代戏曲故事,花鸟有百鸟朝凤、喜鹊闹梅、凤凰牡丹、长尾鸟屏等23种。走兽有狮、象、虎、牛、套马等到16种;亭熏有玉瓶、玉环、转炉、亭炉、玉鼎等,共120余种。雕刻按技法不同分花活、素活两类,花活如花熏、转炉、飞禽、走兽、仕女人物等。雕技精湛,刀法复杂,寓意深刻;素活如戒指、手镯、耳环等。现代艺人除继承传统雕刻外,融汇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等画风格,经历代玉雕艺人的潜心研究,逐步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显贵的特点。
二、南阳玉雕艺术:从“渎山大玉海”到“九龙晷”
经过玉雕艺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传统技艺,吸取外地经验,南阳玉雕的工艺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以技巧的灵活及色泽显贵著称于世。南阳拓宝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吴元全介绍说,由于独玉色彩丰富,浓淡兼备,一块石料上面往往各色杂陈。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盘考虑,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构思,又要巧用各种颜色,使得整个作品妙趣天成,让欣赏者禁不住拍案叫绝。南阳玉雕制作的《卧龙出山》,利用独玉色彩丰富、鲜素一体的特点,严谨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细,气势雄伟,它重38吨,长25米,高16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用精选的独山玉制作的五环炉、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和其它工艺品的特色,创造了多层转球花薰黄,造型古朴端庄,技艺巧夺天工,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南阳人在玉雕加工上,选用原料非常丰富,除独玉外还有来自辽宁岫玉、缅甸翠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以及珊瑚、玛瑙、芙蓉石、水晶石、紫晶石、红蓝宝石等150多个玉种。
的确,历经千年兴盛而不衰的玉雕产业,形成了浓郁的、博大精深的南阳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层出不穷、技艺高超的南阳玉雕艺人。南阳的玉雕艺术大师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引进、吸收、创新艺术设计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美玉资源相结合,才使得南阳玉雕这一艺术瑰宝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惊世之作也不断问世。截至目前,南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卧龙出山”、“九龙转动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九龙晷”等40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九龙晷》礼品长199cm、宽110cm、高80cm、重500kg,该礼品设计风格新颖独特,巧妙构思,匠心独运,把南阳独山玉特有的各种色彩巧妙利用,采用浮雕、透雕、镂空、线刻等多种雕刻手法,使这件产品线条流畅,形神具备,气势雄伟。九条盘龙环绕日晷,表明九州华夏儿女紧密团结,和睦相处,同时表达了九九归一之意。整幅作品寓意民族团结、国家昌盛、祖国统一,表达了河南九千万人民喜迎澳门回归之深情。
被誉为“国之瑰宝”、重3500公斤的玉器“渎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的器物,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为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是世界宝玉石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但问世700多年来,其玉料一直众说纷纭,未能认定。最近,由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亚洲珠宝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宝玉石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论坛上,经过20余名国内知名玉器考古、收藏专家仔细观察、研究,并与南阳的独山玉矿样品反复对比、鉴定,认定制作于元代、现陈列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的“渎山大玉海”玉料为南阳独山玉。至此,一桩“千古悬案”一锤定音。
三、南阳玉雕产业 :“玉雕之乡”名不虚传
南阳玉雕走遍天下。这是对闻名世界的南阳玉雕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前,南阳的玉雕就已经初步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阶段,镇平县的玉雕销售总额在1974年时就达到了1490万元,成为全省外贸第一个超千万元的县。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南阳玉雕业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地发展壮大起来。上百人、几十人甚至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大大小小加工企业迅猛发展,短短10年间就增加到11万多家。时下,无论在天南还是海北,在异国还是他乡,只要有玉的地方,都与南阳有关。南阳玉雕人已遍布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及许多城镇,在那里加工、生产及营销产品。
镇平如今已是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加工集散地,除了南阳玉之外,其原材料来自全国各地和缅甸、阿富汗等12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20多万人,加工企业达4000多家,形成了20多个各具特色、规模不等的块状加工销售带,年产值达10亿元。镇平县城的玉雕大世界,石佛寺镇的玉雕湾市场、翠玉玛瑙精品市场、榆树庄玉镯市场、贺庄摆件市场等专业玉雕市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据了解,全国做玉器生意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南阳市镇平人。提到镇平县,就不得不提一个素有“玉雕之乡”美称的小镇,那就是石佛寺镇。“村村都有机器响,家家一片琢玉声”是该镇的真实写照。1992年建成的亚洲最大的珠宝玉器专业市场,总投资650万元,占地32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容纳商户800余家,每天接待数千客商,年销售额达24亿多元。近年来,该镇已拥有玉雕专业村16个,专业市场4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各类玉雕加工企业(户)4000多家,年产销各类玉器产品1300多万件,产值5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
如今,在镇平县,玉雕已成为该县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85%的乡镇都有玉雕加工业,专业村近百个,石佛寺、晁陂等8个乡镇村村可闻雕琢声。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等各种形式的玉雕加工企业有11万多家,从业人员117万人。在国内,凭着南阳玉雕产品的名声和质量,10多万南阳玉雕的经营者,将5000家销售门店开遍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许多旅游景点都有南阳玉雕出售,使玉雕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年销售产值达10亿多元。
一、中国玉器源流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中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铊、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运动而琢磨成器。玉器的造型、花纹都是靠这种方法制成。所以,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以示与雕刻、工艺有别。
中国玉器的艺术风格历史演变如下:
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治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商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其特征,并出现了俏色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有了广泛的发展,各诸侯国竞相碾治,精益求精。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晶,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现存北海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明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玉带钩、玉盂、玉碗、玉壶、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这时期玉器的特点。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出现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琐的两种互相排斥的倾向。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碾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因玉材丰富、皇家提倡和社会需要,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国维吾尔族的碾玉工艺富有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玉器艺术宝藏的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会仿古思潮影响下,以“返朴”为目标,追仿“汉玉”风格而生产的各式玉器,被称为仿古玉,这种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着自己特殊的美学价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组成部分。
二、中国玉器文化特征与地位
我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从下列比较中可看出其特征与地位。
1.从采玉时间上比较。
这里有两个可比点,即采玉时间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大约12000年以前,我国辽南原始居民就开始用蛇纹石打制砍砸器,7000年前的新乐文化出现了磨制较精的彩石石凿,河姆渡出现了彩石玉块,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罗布淖尔先民已经采用和阗玉磨制无孔石斧。在此后4000年里,我们祖先的治玉活动从未间断过。而国外最早使用玉器的是公元前3000-2000年的西伯利亚原始文化,他们用软玉制造工具和圆盘,但此后便销声匿迹,未再重现了。日本古代硬玉大珠出现于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300年),碧玉管出现于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到了古坟时代(公元300年-440年)治玉工艺便衰落以至消亡。印第安人玉器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900年趋于消失。关于采玉时间的早晚,虽因检测手段不同,可能出现一定的误差,但可以肯定中国是用玉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用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2 从玉质、玉色上比较。
国外各产玉地点所出玉色泽较为单调,如日本、印第安玉器以翡翠为主,其软玉亦呈深浅绿色,欧洲软玉呈青、绿色,贝加尔湖附近所出玉石上带有墨点,孔东原始文化出白色软玉,而我国和阗玉除了青、碧、墨色之外,还有黄、白等色玉,其中尤以羊脂白玉最优。日本硬玉和碧玉,毛利人碧玉,印第安玛雅硬玉之质地均缺少温润晶莹之感,而我国和阗玉质地细腻缜密。因此,从玉质、玉色上比较,和阗玉亦是国外玉石所不及的。
3 从琢玉工具上比较。
我国琢玉用的旋转性工具,可能始于原始社会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后来又逐渐发展为“水凳”。日本、西伯利亚、印第安玛雅等地又以何种工具琢玉呢?日本学者从现行攻玉法推论,认为日本古代玉器也是用旋转性工具碾琢的,此外不见其它论证材料。在印度,19世纪玉工操作旋转性工具的图示流传至今,为一老年玉工用右手推拉弓弦以带动圆砣旋转,左手执玉琢磨,估计操作不便,效率较低。这幅图中的琢玉工具比《天工开物》所描绘的水凳晚了3个世纪,在其结构、传动装置上也远比水凳落后。不容否认,中国古代旋转性琢玉工具在当时是最先进、最完善的。
4 从碾琢技艺上比较。
我国古代玉器工艺有7000余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方面日本、欧洲、毛利、玛雅和阿拉伯等地的碾玉技艺都是望尘莫及的。在这里须对痕都斯坦玉-莫卧儿玉的碾琢技艺作一下具体分析。我们承认痕都斯坦琢玉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我国晚清及现代玉器工艺产生过较大影响。乾隆对痕玉有过极高的评价,他在诗文中说:“璞韫昆山,镂传印度”,“西昆率产玉,良匠出痕都”,并赞其玉器“莹薄如纸”,或比作“蝉翅”。又赞其琢磨精美:“叶簇见重层,刀斧浑无迹”,“细入毛发理,浑无斧凿痕”,“精镌本鬼工”,但费解的是他竟误认为痕玉是“水磨”而成。从现存的莫卧儿玉器考察,胎薄如纸者有之,但胎厚类瓷者亦不乏其例。苏州仿“蕃作”中也有薄胎的,其中菊瓣盘薄如蝉翼,呈半透明状态,说明苏州玉工有能力把玉器磨得很薄。那么为什么我国古代玉器中器胎偏厚者居多?这与玉材难得,价格昂贵有关。若琢磨得过薄,一则费工,二则使玉材耗损过大,三则有损玉质美,给人以不坚实感,易与玻璃器混淆,故治玉不提倡薄胎之工。清代晚期玉业接受了痕都斯坦玉器的莨苕科植物图案与宝石镶嵌两个特点,并发展成"仿蕃作",这说明我国玉工对痕玉技艺持扬长避短的态度,吸收其优点以丰富和发展自己,而又扬弃了其不符合我们民族传统的薄胎及阿拉伯器形等因素。
5 从玉器功能上比较。
我国古代玉器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前面已经介绍了它所具有的五方面社会功能。欧洲人认为,软玉(Nephrite)挂在腰间有治愈肾病的功效,这自然是一种迷信的认识,但其原始社会的玉器工具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日本人对玉和玉器的认识较欧洲人复杂,他们认为玉除了装饰功能之外,尚有"咒术的、宝器的、祭祀的"功能;阿拉伯玉器大致也仅限于生活用具和瓶盆之类;印第安玛雅人玉器与神官的职司、祭祀有关,此外尚有生活用玉和装饰玉器。总之,上述各国玉器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均不及中国古代玉器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功能。
6 从玉器造型上比较。
中国古代玉器型制相当丰富。国外古代玉器造型大致如下:日本古代玉器只限于珠、管、块、勾、栉形以及抽象化的动物,少见器皿;毛利人玉器仅见神像、佩、斧;西伯利亚新石器时代也仅有斧、凿、盘等工具和器皿,且造型均较简单;阿拉伯玉器以器皿为主,其器型别致,独具一格,但类型也较单纯;印第安玛雅玉器型制比上述各地稍多,有工具、珠、管、片、人物浮雕和象生玉等,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型制相比,玛雅玉器也显得相当单调了。
7 从玉器装饰图案上比较。
中国古代玉器之装饰图案,有几何形、动物、植物、文字以及绘画性、综合性等多种题材。而日本、欧洲、西伯利亚、毛利等地玉器则多呈光素状或饰简单的几何形图案,装饰甚少。其中玛雅和阿拉伯等地玉器的装饰图案,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如痕玉之莨苕叶饰和“西蕃莲”与“铁线莲”等花纹。印第安玛雅玉器纹饰以人物图案为精,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图案装饰相比,便显得黯然失色了,尤其是中国古玉上的绘画性图案,在世界琢玉史上独具特色。
我的回答比较长希望楼主详细观看,
资料来源:博宝艺术网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因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吉祥图案广泛应用于历代翡翠上。“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天精地髓·真玉世家的翡翠吉祥图案生动逼真,多种多样,素材包括人物、器物、动物、植物等,表现内容有祈求福寿吉祥、平安如意、多子多孙、升官发财、玉是中国人手中的宝,更是心中的魂。金银有价玉渡有缘。天精地髓天然翡翠产品形式新颖,品种齐全,品质一流,包括玉佛、如意、平安扣、竹节、长命锁、福豆、貔貅等等。寓意丰富,如百年好合、龙凤呈祥、福寿双全、状元及第、连升三级、吉祥如意。
1、翡翠文化它集中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宗教、政治、经济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对翡翠这种玉石的不断认识和发展过程中,翡翠把中国传统玉文化推向顶峰。翡翠的绿色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个性,那就是和平、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翡翠的绿色又是大自然的主色调,代表着年轻,旺盛及向上,热爱生命,很好地凸现着中华民族地勤劳,勇往直前的精神;翡翠的绿是那样神秘深邃,含蓄端庄,纯洁柔和,它代表着一种向往,一种自然之力,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美学。翡翠以绿为主,各色相容,合而不同,代表着我国众多民族的团结。可以说玉是华夏之魂,翡翠是中华之瑰宝。
2、翡翠,继承和发展了玉的意蕴,把中华玉文化推向一个更高层次。这是因为翡翠的色泽典雅通幽,尤其是绿色,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个性,那就是和平、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的绿色调是大自然的主色调,代表着年青、旺盛及向上,象征着生命。很好的凸显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3、翡翠的绿是那样神秘深邃,高深莫测,再加上在水头的映衬下,更显含蓄庄重,纯洁柔和,给人们一种欣欣向荣、和平宁静之感。它代表着一种向往,一种寄托。所以自翡翠传入我国后与民族审美心理一拍即合,在继承传统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更为完美的翡翠文化,使玉文化艺术在世界上发出最为灿烂的光辉。
4、现代时尚重新诠释了玉石人生,以翡翠种质坚韧细腻,水头空灵通透,色彩变化万千,来比喻优秀、杰出的成功人士,这也是现代人们喜爱翡翠的一个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