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齿轮传动,叫锥齿轮传动,只要这两条轴是在一个平面上就可以使用圆锥齿轮传动,理论上这两条轴夹角可以为任意角度,但常用的多为90°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这两条轴不在一个平面上而且交角也不是90°的情况,还有一种齿轮传动,叫交错轴齿轮传。
37734厘米。周长为5cm的圆形木棍的直径为$d=5/\pi\approx159$cm。一个1米的木棍的长度为$100$cm,则需要缠绕的次数为$\dfrac{100}{d}\approx6289$。每次需要绕6mm的绳子,则总共需要绳子的长度为$6289\times6\text{mm}=37734\text{mm}=37734\text{cm}$。因此,一米木棍需要$37734$厘米或$037734$米的绳子。
常见的焊接方法比如电弧焊容易产生变形,所以要尽量少焊,对称焊接,焊接时控制热输入和工件的温度在低水平,或是提前预估变形方向,做好反变形。这样达到不变形或者变形在接受的单位内。
如果改变焊接方法,比如钎焊也可以不变形,就是强度不如电弧焊。
答:增大摩擦力的办法还有两种:增加两个物体接触面的粘度;增加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大小。另外一种增加物体运动阻力的办法就是在后面拉物体、给运动着的物体增加一个反向力。
小明显然是使用了后一种办法,做了一个实验。(1),实验结果,小明可以得到结论:随着绳子绕圆柱的圈数增加,(绕的权属也不能无限地增加!增加到一定的圈数后,拉绳子的力几乎就为零了。)通过绳子拉物体的力可以减小,而且减小的“速度”随着绳子绕圆柱的圈数增加,减得很“快”很明显。
(2),这个实验的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运用,比如在山顶上用绳索放人下来,为了下山的人的安全,也为了山顶上人的安全和省力,通常就是运用小明的实验原理,把放人的绳子在一棵树上绕几圈。(不可绕得太多,太多了就不能把人放下去了!)
还比如我们的铁索桥、晾衣服的铁丝……等等需要把绳索或铁丝固定一端(或两端)的时候,通常就用这种把绳索或铁丝绕在一个固定的什么东西上。再打个结,问题一般就基本解决了。
(3),小明采取的思维程序是:首先找到了比较适合做实验的物件(重物铁锁、柔软的棉绳——棉绳的柔软性可以比铁丝更有效地反映弹簧秤一端的绳子受到的拉力。固定的圆棍、弹簧秤)。然后按实验要求把各个物件联系好。随后最关键的一步是,按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的顺序,做绕圆棍不同圈数的实验,看实验现象、效果。并从中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这一试验,小明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切实看到了一系列实验的现象,还懂得了一个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掌握了一个在生活工作中可广泛运用的物理学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理论上三根木棍顶端交于上圆盘的圆心,木棍下端均处于同一平面上(下圆盘表面)上就可以了。实际操作的话,木棍下端均需用粘贴等方式固定在下圆盘上。如果三根木棍一样长的话,只要能让三根木棍在下圆盘上分开立起来,就可支撑上圆盘。
圆木棍可以做桥:
材料:
牙签、胶水、剪刀。
制作方法:
1、制作桥墩,先把牙签尖的那头用剪刀剪掉,一个桥墩需要四根牙签,分别将两个牙签粘在一起,然后将两个粘在一起的牙签相连成四个,做好四根柱状形的“桥墩”。
2、制作桥面,按照需要的长度挑选适量的牙签,排列整齐(建议先粘好再把尖头剪掉,背面横着粘两根,这样的话,能固定得比较好)。
3、固定桥墩和桥,面把桥墩和桥面用胶水粘在一起,在要粘桥墩的地方用剪刀剪个豁口,使桥墩和桥面形成一个四边形。
4、接着,把桥墩和桥面连成三角形,因为三角形比较稳定。
5、加护栏,在标记的位置,桥面两边的柱子上,给大桥加上护栏。
6、按照相同方法制作其他桥面,然后将桥面两边加上引桥并固定好。
7、最后,牙签大桥就大功告成啦!
注意事项
一定要先粘好,再剪除尖锐部分,使用速干胶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如果速干胶粘住了不该粘的东西,立即用热水浸泡,若是沾到皮肤就用温水,过一会就胶就化开了。
在没有车床的情况下,用铣刀铣方木做圆木棍不失为一个效率极高的方法,在这里我提供一个修正的做法。
1. 铣刀的上方最好装一个保护装置,图中的有机玻璃部分。
2. 在准备方木条时,每根留下比所需长度多4 吋左右(100MM)的富裕长度。
3. 在靠山的左边部分离刀边2吋的地方贴一胶布,作为方木条过铣刀的起始位置。
4. 在靠山的右边部分离刀边2吋的地方同样也贴一胶布,作为方木条过铣刀的停止位置。
5. 当方木条的四边都过刀后,把没过刀两边的方型部分锯掉就行了,这样的操作就减少了危险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