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起荧光是什么原因?

翡翠起荧光是什么原因?,第1张

近年来市场推崇一种“起荧”翡翠,在同样颜色、大小和品质情况下,有无“起荧光学效应”翡翠饰品的价格,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起荧”翡翠除了与加工形状、光学原理有关外,与翡翠的结构构造也有密切相关。本文从翡翠的结构构造入手,对“起荧”翡翠的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

“起荧”翡翠的基本特征“起荧”是玉石的一种光学效应。现专指在翡翠饰品的内部出现的飘浮的亮光,随翡翠饰品的摆动亮光的位置也发生改变的现象。“起荧”的翡翠,本身的质地和透明度很好,晶莹剔透,再加上特殊的“起荧”作用更增加她的美丽与神秘。市场上有人称“起荧”现象为“荧光”,这种叫法欠科学,是目前人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词汇描述这种现象的结果。在宝石学中荧光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宝石矿物在受外界能量(如紫外线、X射线等)激发时发光,激发源撤除后发光立即停止。这种发光现象称为荧光“起荧”翡翠的微观结构特点经观察发现“起荧”翡翠质地细腻,光泽强,透明度好。扫描电镜实验中量得“起荧”翡翠样品的颗粒大小为50~140m(005~014mm)。

与偏光显微镜下的测量的颗粒大小基本一致,属于细粒-显微变晶结构。根据有关翡翠结构研究[18-22]表明,组成翡翠的矿物粒度越细、越均匀,翡翠的质地越细腻,光泽度越高,透明度也越好。如玻璃种、冰种翡翠的平均粒度为005~015mm,当粒度达015~04mm时,翡翠可达半透明;当粒度﹥055mm时,翡翠就不透明了。不透明的翡翠,光线不能进入翡翠内部,不能产生“起荧”。真正的玻璃种翡翠因为透明度很高,光线直接透过宝石也不会产生“起荧”。

翡翠的矿物颗粒﹥055mm或﹤005mm时都不会产生“起荧”现象。因此得出一个推论:只有在005~055mm时才有可能产生“起荧”现象。而本文实验样品的颗粒大小为50~140m(005~014mm),确在理论的“起荧”颗粒范围005~055mm内。属于玻璃种、冰种翡翠的平均粒度范围。2“起荧”翡翠的光学原理探讨对“起荧”翡翠饰品观察发现,“起荧”饰品通常有一个弧面,如笑佛的佛肚、福豆、蛋面、手镯等,而同样材料没有弧面的翡翠饰品,却无“起荧”现象。可见弧面是翡翠“起荧”的一个必要条件。

对弧面光路进行探讨是研究翡翠“起荧”的一个重要内容。由图3-19可见,平行光通过弧面切磨的翡翠时,在上弧面由于折射作用受到聚敛,在下弧面由于反射作用受到第二次聚敛,这样经过第二次聚敛后的光线要比原始入射光强很多。聚敛的光若没有受到阻挡发生透射的作用,我们是看不到的,所以经过聚敛的光必须受过物质阻挡,发生散射/漫反射作用才能被看见,才能出现“起荧”现象。翡翠是多晶质集合体,聚敛光线受到翡翠内部矿物小颗粒的阻挡,而产生散射/漫反射。

因此抛光精良是“起荧”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具有“起荧”效果的翡翠,弧面形高度对“起荧”的强弱也有一定的影响。以翡翠弧面形戒面为例,因为是翡翠,折射率值是固定的,一组平行光入射后,从底面反射回来的反射光焦点平面是一定的。只有当底面反射光焦点平面的高度低于弧面形翡翠的高度,二次聚敛光线才会聚焦在弧面形翡翠内部,发生散射/漫反射作用,“起荧”效果才会明显。反之,“起荧”效果会减弱。

人眼通过散射光线从而看见“起荧”现象。而一些单晶质体,如水晶,光线沿直线传播,直接透过宝石,不会产生光线在局部凝聚或局部发散的现象,就没有“起荧”的现象。同样当翡翠的结构粗糙,质地很差、透明度差,硬玉的结晶颗粒较大,对进入的光线产生反射作用,更多的光线被反射出,进入不了翡翠内部,就不能产生“起荧”现象。抛光对“起荧”现象也有很大影响,若抛光粗糙,入射光线会产生漫反射,进入翡翠内部的光线受到严重的阻碍,发生二次聚敛后的光线强度太弱,也不能产生“起荧”现象。

玉本身是不会发光的。遇到发光矿物质浸入会闪光。

如:

金星青玉是青玉中的一种,和田青玉和白玉的基本成分相同,因为含有铁元素较多而呈现青色。金星青玉中含有透闪石大约占95%,青玉在深青色的玉石表面会有一些细小的形状分布的物质,和青金石上的金星相似,因此被称为金星青玉。这一类玉石表面因为含有黄铁矿细小的颗粒,因此才在表面形成一种金星。

天然的翡翠其实也会“发光”,但这里的发光可不是说的在夜间发光,而是说在光照下出现的“莹光”。

翡翠的莹光是一种物理学上的光学现象,当自然光线照射入翡翠内部,反射到眼中是,我们就能看到翡翠表面漂浮着一层淡淡的白光,就好像在“发光”一样。

这种现象一般只出现在种水好、质地通透的极品翡翠上,人们说的“老种”翡翠,一般都有这种现象,这种品质的翡翠就要比没有莹光的翡翠价值高上很多了。

然而“莹光”要和“荧光”区别开来。“莹光”是一种光学现象,是自然存在的,但是“荧光”却是B货和C货翡翠在紫外光灯下的激发反应,这是因为B货和C货翡翠在处理时会注胶和添加染料,这些有机物可能会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光。

正是因为这种“荧光反应”,曾经流行过用验钞机灯检验翡翠真假,但是这个方法不一定灵,要知道造假的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现在的B货的C货都会添加抑制荧光的物质,一般的手段无法监测,有时甚至要上红外光谱仪才能完全确认。

玉是矿石中比较高贵的一种。玉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钴、硒、铬、钛、锂、钙、钾、钠等。玉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玉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

玉石晚上会发出光,是因为玉里面人为的加入了夜光粉。

夜光粉是荧光粉的一种,在受到自然光、灯光、日光、紫外光等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停止光照射后,再缓慢的以荧光释放出来,所以在夜间或黑暗处,仍能看到玉发光。

众所周知,紫光灯是鉴别翡翠真假的利器,但是却无法检验出其他材质仿冒的翡翠的。一件“翡翠”,之所以在紫灯下会有荧光反应,她有可能是刚刚提到的,B货翡翠的填充物——环氧树脂,在荧光灯下会发出荧光。这也是为什么经过酸洗染色的翡翠,都能用紫外灯鉴别出来原因了。当然,除了这一点外,出现荧光反应,还有可能:

1、被打过蜡层,就是在真的翡翠饰品外,涂上一层有色或者无色的蜡;这种情况需要特别留意,因为它可能会开出真翡翠的证书,但是,经过打蜡处理,不良商家会把品质不好的翡翠,“整容”成了好种水、好颜色的翡翠,以次充好卖高价。好在,只要一在紫外灯下,这些魑魅魍魉就通通现了原形;

2、还有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是极少见的,确实是真翡翠,也没有经过处理,但其中混入了太多石性杂质,杂质在紫外灯下发出了荧光。不过,这种“真翡翠”的外观,一般和石头无异,鉴定机构也不称之为翡翠,没有商业价值。

在珠宝玉石的鉴定检测中,经常会利用紫外荧光灯(或红光灯)来检测各种宝石的荧光效应,如果出现荧光效应,则说明宝石经过人工处理,这是鉴定和评测宝石的重要特征之一。

初藏翡翠一定要搞清楚三个概念,即“种、水、色”,根据这三者来判断翡翠是否具有收藏价值。“种”,通常指翡翠的结构,其中玻璃种、冰种是上等翡翠,具有收藏价值。

“水”,即通透度,翡翠内部因结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的清澈如水,有的则透明如冰,水头好、透明的翡翠是上乘佳品;“色”,就是翡翠的颜色,翡翠除了绿和红之外,还有紫、白、灰、黄、黑等色,浓淡不同,色彩各异。

扩展资料

一件翡翠首饰达到收藏级别,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首先,种佳。一定是未经过人工处理的天然真货,还要保证翡翠材质本身较为难得,或色美、或种佳、或巧色,色种俱佳者,可视为翡翠中的珍品。

2、其次,状佳。形状要漂亮饱满,太细、太扁、不对称、偏斜的都不是最佳品。

3、最后,艺佳。工艺简素,好的工艺可以提升翡翠的价值。好的翡翠雕刻工艺要精湛,还要简洁,意境要耐品味。

人民网-收藏翡翠雾里看花:专家教您辨真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6847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