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名叫水晶洞批发,主要经营:批发紫晶洞、聚宝盆、水晶洞等晶原石产品。据说那里的品种比较齐全,价格据说是全国最公道的地方,广州的朋友可以去长寿路和珠宝一条街看看,深圳批发天然水晶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黄贝岭的水晶市场,福田区的华强北路的女人世界一楼,这些地方
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水晶城西门南侧。
经查阅地图,东海老水晶市场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水晶城西门南侧。
东海县,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与连云港市海州区接壤,西达马陵山,南与沭阳县、灌云县为邻。
中国东海水晶城由东海县供销合作总社主办,始建于1992年,总投资达7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营业面积36000平方米,现有精品房700多间,柜台700多节,经营人员5000多名。水晶城2005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预计2006年将突破20亿元,其中进出口额占30%以上。在水晶城的带动下,全县有10多万人从事水晶产业,整个产业年产值达60亿元,水晶产业已经成为东海经济的重要支柱。
东海县水晶矿位于东海县中部约70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范围广但不够集中,著名水晶产地有红土山、柘塘、张谷、和堂、董马庄、白塔埠、南榴村、房山镇、安锋及新沂市阿湖镇。陇海铁路横贯本区中部,联结连云港市和徐州市的307公路在本区北侧通过。各水晶产地之间都有公路相通,白塔埠机场有客机定期飞往北京及上海,交通方便。
东海县水晶矿有原生矿和砂矿两类,分别产于东海群变质杂岩内之含晶石英脉和第四纪残坡积、冲积层中。含晶石英脉型原生矿,沿榴辉岩、各种片麻岩的节理、破碎带或接触带产出,形态多变,产状一般为走向15°—35°、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50°—70°,长一般5—20米,最长可达70米,宽1—2米。沿走向及倾向厚度变化很大,膨胀处最大可达8米,主要由乳白色—无色致密块状石英组成、常有少量云母、金红石、绿帘石、绿泥石、镜铁矿等伴生。含晶脉两侧围岩遭受强烈蚀变,常见的有蛭石化、绿帘石化,其次有黑云母化、绿泥石化、镜铁矿化、硅化、钠长石化、高岭土化等,蚀变范围一般不超过10米,近脉处强烈,为石英脉含晶标志。晶洞一般位于脉膨胀处、脉的尖灭端、脉之下部及脉交叉处,以单晶洞分泌式小晶洞为主,产大型水晶晶体的溶解式大型晶洞很少。晶体一般为无色,少数为黑色、烟色、茶色、紫色,短柱状或长柱状,多歪晶,有道芬双晶和巴西双晶,节瘤、裂隙发育,有包裹体,矿床成因类型属中温热液矿床。砂矿是含晶石英脉遭受后期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后,水晶晶体脱离晶洞母体而残留原地或被搬运于第四纪残坡积和冲积层中成为砂矿,因此又可分为残坡积型和冲积型两种。
东海县水晶矿的发现相传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06—1916年期间,乡民们利用冬春农闲季节进行采掘,最初在东海南榴镇西端挖到了水晶,后来挖到水晶的地点越来越多。1945年日寇亦曾采过水晶,乡民们从挖到水晶之日起,至今从未停止采掘,已知水晶采掘地点不下180多处。
东海县水晶找矿地质工作始于1936年,张祖还在锦屏磷矿工作时,曾提到该区有不规则石英脉和伟晶岩脉。1944年日本人筱田恭三对红土山水晶矿进行过调查,著有《东海县红土山纯石英矿床调查报告书》。1952年张启祉对该区水晶矿进行过调查,但未作深入工作。1955—1957年在苏联专家阿尔莫佐娃指导下,华东地质局三〇四队派出沈楫君、张大起、刘宝田等人(后来组建为地质部华东地质局东海水晶队),使用槽探、井探及坑探对本区董马庄、房山、和堂、马小埠、牛山、蔡塘、安营、石湖、红土山、白石山、芝麻坊等十多处水晶产地进行了普查工作,1957年2月提交了《江苏东海水晶矿勘探报告》,结论是本区水晶矿不宜进行正规勘探工作,作为压电水晶不具工业意义,作为工艺品及特种玻璃原料,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可进行地方性边采边探,以后的地质工作都没有超出这个结论。
1958年8月17日,东海县房山乡柘塘村乡民苗福青、周士德、王万景等人采到一颗重达35吨的大“水晶王”(现存中国地质博物馆),滕洪山、穆道俊为此谱写了《“水晶大王”出土追记》,刊载于中国地质矿产报1993年8月18日第三版,该水晶王是苗福青等人在县、乡、村各级领导大力关怀和广大村民支持下,经过4个多月采掘,从挖石英块开始,几经周折,终于从地下将近8米深处,由200人和牛车一起拉上来的。后来又调动3000多劳力大干三天铺起从水晶王诞生地至乡政府驻地的运输公路,才运到火车站。同时还挖出水晶15吨,其中不足50千克的有1000多块,100多千克重的3块,250—500千克重的6块,750千克重的2块,约15吨重的1块,共挖出185吨水晶。全部水晶都献给了国家,广大群众说:“几万斤水晶全部献给了国家,大家都不觉得惋惜,只觉得自豪,很光荣”。
1959年,徐州专署地质局第一地质队赖敏鸿、钟启宝、高德有等人,先后用槽探、井探和坑探进行普查,重点检查了红土山、柘塘水晶矿。于1960年7月提交了《江苏省东海县红土山水晶矿普查报告》,找到了8条含晶石英脉,其中5条曾经开采过,对周围的水晶砂矿亦进行了评价,共获得红土山水晶矿储量529吨。于1960年11月提交了《江苏省东海县柘塘水晶矿区地质工作简结》,发现含晶脉10条,其中重35吨“水晶王”产于74号脉内,其他含晶石英脉晶洞太小,晶体质量亦差,砂矿的品位及质量亦达不到工业要求。
1960年,徐州专署地质局东海县地质队技术负责人姜信顺和张才良、赖敏鸿等人,在东海西北部约75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水晶矿普查,重点检查了张谷矿区和芝麻坊矿点,投入了大量槽探、井探和手推钻工作量,在张谷矿区发现了13条含晶石英脉,取出水晶81千克。于1961年提交了《东海水晶矿普查检查报告》。提交可供利用的熔炼石英储量255吨,矿区的水晶砂矿已基本采完。
自1906年至今,乡民们一直利用农闲时间挖掘水晶,见到比较大的晶体3处,除上述35吨“水晶王”以外,1965年红土山又采到一个15吨重的水晶,1966年和堂村挖到80千克重的水晶等。从1955—1988年,东海县105矿水晶收购量共计7686吨,其中熔炼水晶7612吨、压电水晶7吨、光学水晶约7吨、工艺水晶60吨。自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来,确切的水晶收购数字已难以统计,但东海水晶仍然是源远流长,以“水晶之乡”载誉全国,东海水晶这笔巨大的天然财富,正源源不断地为人类作出贡献。
另外,不含晶石英脉及长石石英脉分布十分广泛,大量的乳白色石英,SiO2含量在98%以上,是极好的玻璃原料,也是一项很可观的矿产资源。
中国的江苏省东海县,以蕴藏量大,质地纯正而著称于世,有着“水晶之都”美誉。
东海水晶甲天下。东海天然水晶储量约为30万吨,其质量、储量位居全国之首。2003年,东海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冠名为“中国水晶之都”。东海水晶城为“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年成交额超过30亿元,其中进出口额占30%以上。2007年,“东海水晶”成功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水晶的带动下,全县有20多万人从事水晶产业,整个产业年产值达100亿元,已经成为东海经济的重要支柱,并形成了世界重要的水晶集散地。
附图,东海水晶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