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样接受声波的?

人是怎样接受声波的?,第1张

我们听说的声音,实际上是由某个

发声体

发出的、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振动波_声波。人的

耳廓

像一个

卫星接收器

,能接收声波,并将其汇聚到

外耳道

,然后,再传到

鼓膜

,引起鼓膜振动,这样,就声波的

声能

就转变为

机械能

,鼓膜的振动可带动与之相连的

听小骨

,而听小骨的活动又可振动

内耳

的门户--

卵圆窗

膜,这样,就使内耳中的

淋巴液

产生振动,从而引起内耳

基底膜

振动,刺激基底膜上的细胞产生与之对应的电位变化,此时,机械能又转变为生物信号,这种电信号汇聚到

听神经

中,再通过听神经输送到大脑中的听中枢,直到这时,人才算真正“听”到声音。听中枢就像一个情报研究所,将传来的

生物电信号

进行分类、编号和分析整理,大脑此时才能明白所接受的声波是什么意思,然后,才能作出反应。虽然我们讲了很多,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只有千分之几秒,自己是根本觉察不到的。

 

由物理学知识可知,推动内耳淋巴液振动,是需要很大能量的,而声波的能量很小,那么,这个过程是怎么完成的呢?这主要是因为

中耳

巧妙构造,才使得这个任务得以完成。原来,鼓膜、听小骨、卵圆窗膜是联系在一起的,鼓膜能够振动的部分,面积约55

平方毫米

,而卵圆窗膜仅32平方毫米,二者约相差17倍,这就是说,由外耳传入内耳的力量增加了约17倍。另外,从听小骨就像一个杠杆,能将能量再增加13倍,这样,声波从外耳传到内耳,实际上放大了约22倍(13

x17

=22)。因此,中耳腔起了一个放大器的作用。同时,中耳腔与鼻咽部有一小管相连,叫

耳咽管

,时开时闭,不断调节压力,使中耳腔内的气压与外界始终

保持平衡

,保证鼓膜正常工作。

 声音在传入内耳之前,任何一点受到阴碍就会引起

听力下降

,这种听力下降叫

传导性耳聋

,如外耳道耵栓塞,

疖肿

,急、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等等。

 自然界的声音千变万化,人是怎么区分各种不同的音调呢?这主要靠基底膜上的

毛细胞

的作用。毛细胞种类很多,有的专门感受高音,有的专门感受低音;再加上听中枢的分析整理作用,人就能分辩各种不同的音调。

 毛细胞十分敏感,如果长时间受声音刺激,特别是噪声刺激,就会疲劳,功能受损,甚至枯萎,失去本身功能,从而造成耳聋;另外,听神经像一根电线,是输送生物电信号的,如果某一点发生中断,人也听不到声音,这种耳聋叫

神经性耳聋

。我们常说的神经性耳聋,实际上是指上述两种情况而言,因此,准确的廉洁应该叫

感音神经性耳聋

在物理学上根据声音的频率,也就是振动的次数,来划分声波,有一种划分的标准叫做赫兹。人的耳朵听声音有一定的范围,如果频率高于20000赫兹以上,人耳是听不见的,叫做超声波。在医疗上用超声波可以诊断病情,在工业上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金属内部有没有杂质。另外,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人的耳朵也听不见,叫做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和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十分接近,人有各种各样的器官,这些器官都有振动,有振动就有频率。如果次声波作用到人体后,人体固有频率与次生波频率一致的器官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共振,人体器官就会造成损害,次声武器就是利用这个机理杀伤人员的。

人的耳朵能听见声音,主要取决于耳鼓膜!!如果有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中说话,旧会在空气中形成一个机械波,这个波的频率与说话的人说话的频率完全一样!这个声波传到耳朵,使鼓膜产生一个频率完全相同的振动---于是就听清了!!

如果一个人在嘈杂的环境中说话,也会在空气中形成一个机械波,这个波的频率与说话的人说话的频率同样完全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嘈杂的环境意味着空气当中有很多很多的机械波在传播,这些机械波都会传到你的耳朵,使鼓膜产生很多很多频率完全不相同的振动,导致这些你的声波信号无法从众多的声波信号中分离出来---于是就听不清了!!

声音以振动的形式传播,靠介质向外传播。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扩展资料

声音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而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频率指的是声源振动次数和所用时间的比值,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声调越低。波形的疏密则体现了振动的频率,波形越密,表示振动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反之亦然。

音色是由声波的形状来反应,如果声波的形状相同,说明两个声音的音色相同。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耳边,人们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声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106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