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类。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软玉称真玉,如白玉、青玉、清白玉、碧玉和墨玉等,它们均具有蜡状光泽,纯洁乳白,从历代玉器看,我国用玉以软玉为主,古软玉在我国被称为传统玉石。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或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色者有人称之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初玩玉的人由于不懂玉,最怕遇到赝品。目前市场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识,恐怕是赝品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常见的是被称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圆环、小鸡心、玉牌片等。这种玻璃制品因为是浇模而成,合范时高温的玻璃液在器物的边沿多少会溢出一点,冷却后成为隐隐凸起的范线。用手摸、眼看都会有所发现。如果拿放大镜映光观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
如果不请专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鉴定玉的真假,可从三方面观察:
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
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能确认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如此等等,还有好多种假玉。但它们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
新玉和旧玉的鉴定不同。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品种、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而旧玉的鉴定相对复杂,除了对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识别玉器的制作及其历史价值。
古玉器鉴定
对玉制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质地、时代、名称、功能、等级、真伪等进行的考辨、识别和判定。
玉器质地的鉴定 依凭视觉观察,并借助矿物学、宝石学的检测手段,确定各种玉的矿物种属以及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坏原件的前提下,可进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测定。如古玉原有伤残,允许少量近似无损的取样分析,可借助红外光谱,X光粉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观察被鉴定的玉材光学性质与结构,并测量其晶系。按国际上宝石学及矿物学通用概念,玉仅只包括碱性单斜辉石的硬玉及钙角闪石的软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通称真玉。不属于上述范围,即为假玉或半玉。中国古代的真玉是软玉。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共出土8件玉器,经测定全是真玉;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遗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泽遗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杂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余杭反山、瑶山遗址所出玉器,几乎全是真玉。对玉器质地的鉴定,还要研究其产地,探索古代玉器来源,研究各个地区的交往和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与交流。
玉器时代的鉴定 除考古发掘品,运用地质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以及参照有纪年的器物年代,确定出土玉器的年代序列,认识其演化过程外,凡是失去了出土地点,无法辨认伴出的器物和原生环境,以及传世的古玉器都需要鉴定和断代。
中国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于几经辗转流传,已经和传世品等同了,近年学者依据考古新发现的资料,选择出土地点和时代明确的标准器为尺度,找出一些传世古玉器与上述标准器在形制、花纹上的相似性,从而归纳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确的时空地点,这种鉴定断代方法已为研究者所采用。各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对玉器藏品都要进行断代、辨伪、建档和定级。考古学界、文博部门鉴别真伪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以下途径:
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
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周身满蟠虺纹,与同出的荐鬲器身上的纹饰几乎没有差别。汉代游丝刻在同时期线刻画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处。唐代玉器被人们称之为形神兼备,雕塑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绘画、雕塑影响所致。这时期玉器造形、纹饰与同时期的金银器也有密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
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从葬,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
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
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
宝、玉、石三大类分得清清楚楚,也就是说要么是玉,要么是石,没有玉石。 宝:分宝石(钻石、蓝宝石、红宝石、祖母绿)、半宝石(水晶、玛瑙、绿松石、青金石、橄榄石、猫眼石、木变石…………) 玉:和田玉、翡翠、碧玉、南阳玉、岫岩玉……) 石:田黄、鸡血石、甘肃酒泉玉(夜光杯)、汉白玉(建筑材料)…… 此外,还有有机宝石、牙、角、骨、木、竹、皮、丝、金、银、铜等等不一一详述了。 肉眼鉴定法的理论根据是:不同宝石它们在外表形态、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特点是不相同的。 肉眼鉴定宝石的方法如下: 1) 看颜色 首先要注意的是观察宝石的颜色。无论是什么宝石,鉴定范围多少随宝石色彩和色调的不同而有所缩小。橄榄石特殊的橄榄绿色彩,令我们一见如故。少数几种宝石是鲜亮的翠绿色,如祖母绿、翠榴石及一些染色宝石。黑色宝石只有乌刚石、煤晶、电气石、透辉石、黑耀岩。紫色宝石有紫水晶、紫蓝宝、尖晶石、立方氧化锆。在鉴别翡翠、马来西亚玉和绿玉髓时,若仔细观察,可发现翡翠的绿色分布是不均匀的,断口为无光泽的参差状断口,马来西亚玉颜色分布成细丝状,断口为玻璃光泽状,且有沙感,绿玉髓颜色有乳状感且分布均匀。染色翡翠颜色不自然,且在裂隙处较集中,真色翡翠颜色自然,分布亦自然。红宝石与尖晶石的肉眼鉴别,表现在红宝石多少带有多色性,置于水里,有时可见六边形的色带,而红色尖晶石颜色绝对均匀。 2) 看透明度 透明度可用于了解宝石的优劣。一般来讲,同一种宝石,透明度赵高就越珍贵。透明度还可用于辨别颜色相似但种类不同的宝石。如尖晶石与紫牙乌在颜色上相似,但尖晶石是透明的,有些紫牙乌都是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黄宝石与蓝宝石也是如此。黄宝石是透明晶体,而蓝宝石则有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的区分。 3) 看光泽 宝石的光泽是重要的肉眼鉴定依据,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折射范围。光泽由折射率的高低和抛光面的平滑程度决定。具蜡状、光泽油脂光泽的玉石抛光面比较差,丝绢光泽说明宝石有许多针状包裹体。具树脂光泽的可能是琥珀,琢弧面型有游彩、半透明、云雾状,呈天蓝色乳白光泽者是冰长月光石。呈珍珠光泽者是钠长月光石,呈黄褐色调蓝色光泽是拉长月光石。在太阳光下闪烁金色耀眼光芒者是日光石。钻石具典型的金刚光泽。 4) 试硬度 一些外观相似的宝石,只要测试它们的硬度就可以分辨清楚。比如,钻石、锆石、水晶等,尽管外观相似,但硬度却不同。钻石能划伤锆石、水晶、而水晶却不能划伤锆石。 再如,红宝石、红尖晶石、红碧玺、紫牙乌等都是红颜色宝石,知道它们硬度的不同,便可通过刻划进行比较,将其区别开。 利用硬度辨别宝石需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此法有两个局限。一是一些颜色相似的宝石在硬度上也相似,如锆石与紫牙乌;二是对人造宝石无能为力,因为人造宝石在物理性质上与天然宝石十分相似。 测试时不要用力太猛,尤其不能敲着刻划,而要慢慢拖拉刻划。 不要光从一个方向上去测试,而要在不同方位上测试由于个别宝石的硬度在不同方位上不一样。如蓝晶石在晶体延长方面上硬度为45度,用小刀能刻动,而在和它垂直的方向上硬度却高到6度以上。 宝石,尤其是珍贵宝石,不能随便刻划。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是用磨制好的矿物磨光片来测试。比如要区别经宝石的真伪,可用它却刻划人造尖晶石磨光片(硬度为8),如果它能在人造尖晶石上划出痕迹,那它的硬度一定在8度以上,就有可能是红宝石。 5) 惦量比重 用手掂宝石估计其比重,是有经验鉴定者的秘招,要多实践才能掌握。例如钻石与无色人造立方氧化锆肉眼观之酷似钻石的比重352,立方氧化锆比重58,同一大小的戒面,用手一掂,轻者为钻石。或眼观翻型宝石的直径,用手掂一掂就能大致估出宝石的比重和重量。 6) 观察包裹体 用10倍放大镜观察透明宝石中包裹体的特征,是区分天然与人造品的最可靠方法。天然宝石的包裹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固体多有晶形;人造宝石多数有气泡,旋状纹固体包裹体是合成宝石的夹杂物。 7) 看色散 在透明的翻面宝石中,色散强度能为鉴定提供重要的线索。只有钻石、人造立方氧化锆、锆石、金红石、翠榴石、锡石等用肉眼就能看到明显的色散。 8) 看断口和解理 断口和断口表面为何种光泽,对鉴定某些宝石是特别重要的。具玻璃光泽的大部分宝石为贝壳状断口,半透明和不透明玉石多为粒状、参差状断口。如珊瑚的断口为无光泽、参差状断口;琥珀的断口为树脂光泽、贝壳状断口;玉髓、玛瑙的断口为树脂光泽、贝壳状断口;绿松石为暗淡油脂光泽、粒状或贝壳状断口;密玉、东陵石为粒状、参差状断口。 解理也是宝石鉴定的依据之一,只有少数宝石有明显的解理,如钻石、黄玉等。 9) 双折射和多色性 用10倍放大镜能看到部分翻型透明宝石棱处的双影,该特性也是鉴定宝石的重要依据。具强双影性质的常见宝石仅有锆石、橄榄石、电气石、金红石。 部分彩色宝石的二色性,用肉眼就能看到。电气石的蓝绿色和褐绿色二色性以及红宝石、蓝宝石、锆石、红柱石、变石等只要转动宝石就能看到明显的二色性。 10)看特殊光学效应 某些宝石有特殊的光学效应,任何一种光学现象的出现,都有可能缩小未知宝石的预测范围。
翡翠和玉石的区别如下:
1、成分不同。翡翠化学成分是酸盐铝钠,传统玉石化学成分是钙镁硅酸盐;产地不同,翡翠主要产于缅甸,传统玉石产于新疆、青海、俄罗斯等地区;光泽不同,翡翠为玻璃光泽,传统玉石为油脂光泽。
2、颜色不同。翡翠的颜色是非常丰富的,彩虹的颜色它有,彩虹没有的颜色它也有。而一般的玉石颜色大多以和田玉的白润,独山玉的青翠两种色调为主。
3、重量不同。玉的密度比较轻,它的密度在29到3左右,放手上掂会比较轻。 但翡翠的的密度是3到33左右,同样大小的翡翠手掂会会有沉甸甸的感觉。
4、内含物不同。绿色的翡翠它的内部是铬铁矿,铬一般有个特点 就是它会从色深的地方到色浅的一个地方的蔓延。行话又叫有“色根”而碧玉的内含物是铬尖晶石 整体就不会有色调的变化出现了,色调统一。
5、价值不同。玉多是指我国新疆产的和田玉,翡翠的产地有缅甸、日本美国中国几个国家,因为翡翠和玉石的差异,导致他们的市场价值也有一些区别。一般来说翡翠有“玉中之王”的称呼,要比玉石的价格高很多,当然好的玉石价格也非常高。
翡翠佩戴的注意事项:
佩戴过程中翡翠玉镯难免会沾上灰尘等,就像衣物需要及时清洗一样,玉镯也可以定期清洗,处理起来也十分简单,用清水浸泡30分钟即可。如果是长期没有佩戴了,可以在浸泡后用小软刷轻轻擦洗,这样不仅可以去污,也起到补水的效果。
属于一系的,, 玉,在我国是美石的同义语。古人视玉为宝,今人又把珍贵的玉石称为宝玉。我国是一个玉石之国,但目前国内的珠宝界、考古界和地质界对玉、玉石和宝石的定义是有区别的。目前国际上统称的玉专指软玉和硬玉(即我们通常说的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统称为玉石。宝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集合体,绝大多数都是某种矿物的单晶体,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碧玺、紫牙乌等。 一、硬玉 19世纪后半叶,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将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见地质情报所:《翡翠冲的《国外地质科技》,1981年第2期)两类。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矿石)还是“籽料”(次生矿石),主要是由硬玉矿物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翡翠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紧密的纤维状结构,使翡翠具有细腻和坚韧的特点。 硬玉是由一种钢和铝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纯净者无色或白色。其块体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占5828%,氧化钠占1394%,氧化钙占162%,氧化镁占O91%,三氧化二铁占O64%,此外还含有微量的铬、镍等。其中,铬是使翡翠具有翠绿色的主要因素。通常翡翠含氧化铬O2~O5%,个别达2~375%以上。 翡翠硬度为7,比重333。矿物折光率:Ng=1667,Np=1654;重折率0012。 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翡翠在我国明确地称为硬玉,可能始于宋代。而汉代张衡的《西京赋》、班固的《西都赋》以及六朝徐陵的《玉台新咏诗序》提到的翡翠都有可能指软玉中的碧玉,而非硬玉。正因为硬玉在唐代已不可考,故李善注《文选》、颜师古往《汉书》均未尝及之。近来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称:在18世纪以前,中国人并不知道硬玉这种东西。以后,硬玉才从缅甸产地经云南输入中国。前不久,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也指出,缅甸度冒、缅冒、潘冒和南奈冒的次生翡翠矿发现于1871年,至今已开采了一百多年,仍未采空。缅甸乌龙江河谷的原生翡翠早在13世纪(宋末至元初)已经采矿(见《国外地质科技》)。而我国目前从宫廷珍藏和出土文物中尚未发现明朝以前的翡翠。因此,中国人何时称硬玉为翡翠,缅甸翡翠何时输入中国,一直是未弄清楚的历史之谜。我们期待考古工作者能有新的发现,来解决这一历史悬案。 二、软玉 软玉是我国矿物学家对英文Nephrite的译名。这一英文名称源于希腊语,有“肾脏”之意。这是因为古代洲认为将这种玉石佩挂在腰部可以治愈肾病(久术武夫:《宝石贵金属辞典》)。看来,古欧洲人和我国古代人一样,都迷信于玉。中国古人不仅认为饰用这种玉可以辟邪,而且认为饮用玉粉可以治病。然而不论欧洲人也好,喜欢玉器的墨西哥和新西兰人也好,都没有中国人使用软玉的历史悠久。中国在世界上有“玉石之国”之称,这同发现和使用软玉的悠久历史有关。 软玉在我国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它们与硬玉不同,是由角闪石族矿物中透闪石阳起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软玉同硬玉一样也呈纤维状结构。这种由透闪石或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是软玉具有细腻和坚韧性质的主要原因。透闪石是一种含水和氟的钙镁硅酸盐,其成分中常含有4%以下的铁,当铁含量超过4%时即过渡为阳起石。我国新疆软玉块体的化学分析结果是:二氧化硅占576O%,氧化铝025%,三氧化二铁066%,氧化锰016%,氧化镁2561%,氧化钙268%,其它杂质274%。硬度6~65。比重296~317。矿物折光率:透闪石为Np=1599~1619,Nm=1612~1630,Ng=1622~1640,重折率0O21~0023;阳起石为Np=1619~1688,Nm=1630~1697,Ng=1640~1705,重折率0021~0027。 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至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红色者有人称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目前所知,国内除台湾丰田地区产软玉外(包括透闪石猫眼石),主要产地在新疆。新疆和田玉的悠久历史,在《史记》、《汉书》、《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等古书中,均有记载。不过,西汉以前,史籍所载新疆产软玉的情况常夹带着不少神话故事。从《史记》中记载的《李斯谏逐客书》和《苏厉给赵惠文王书》中的几句话(“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此数宝者秦不生焉。”“代马胡犬不东下,昆仑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至秦统一六国时,新疆的软玉已从昆仑山北麓和田诸地源源不断地输向内地。尤其是密尔岱所产的软玉块度较大,常有上万斤者。清时在乌沙克塔克台地区有密尔岱产的弃玉三块,大者万斤,次者八千斤,又次者重达三千斤。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珍藏的“大禹治水玉山”原重一万零七百多斤,这一迄今为止的最大玉件,即产自密尔岱。 岫岩玉,简称岫玉,因产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这种玉石的主要品种表面看来,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组成的矿物和硬度则不同。组成岫玉的主要矿物是蛇纹石。成分中常含有二价铁、三价铁,还混有锰、铝、镍、钴等杂质,这些混入物使岫岩玉具有各种颜色。岫玉的颜色有白、黄、淡黄、粉红、浅绿、绿、翠绿、暗绿、褐绿及其它杂色。其中常以绿色调为主,颜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间。组成岫玉的蛇纹石矿物,通常占85%以上,常见少量方解石、透闪石等其它矿物。透闪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岫玉的五质非常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光泽。硬度25~55,比重25~28。蛇纹石矿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蛇纹石是镁质碳酸盐岩、镁质基性宕、超基性岩的交代蚀变矿物,也可与滑石、绿泥石等共生。 岫玉玉质同翡翠和软玉极易区分,主要是光泽(老带油脂光泽)和硬度的不同。 岫玉广泛产生接触变质的镁质大理岩中,我国很多地区具备这种地质环境,所以其产地相当广泛。目前已知有下述不同产地和以产地为名所划分的品种: 岫玉绿色,半透明至不透明,产地在辽宁省岫岩县瓦沟。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4380%,氧化镁4210%,氧化钙056%,氧化铝0006%,三氧化二铁064%,水1181%,杂质1285%。硬度48~55,比重261。产于古老地层白云石大理岩中。 在我国江苏、浙江一带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中,经鉴定发现其中有岫玉(郑建:《江苏省吴县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古玉研究》)。殷墟妇好墓中有四十余件玉器,“其中多数与现在辽宁岫岩玉接近,少数与河南南阳玉接近,极个别与新疆和阗(田)玉相似。”(夏湘蓉、李仲均、王根元:《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第428页)。由此可见岫玉的开采史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 南方玉开采史不详,因产于广东省信宜县泗流地区,故又称“信宜玉”。玉质大多数由蛇纹石组成,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因含杂质多,颜色常与岫玉不同,色调暗绿至褐绿。同时产出的地质条件与岫玉也有差别,它产于云母片岩和条带状混合片麻岩组成的地层中,玉石矿体下面常有02~55米厚的滑石层。 祁连玉产祁连山,玉色暗绿,带有较多的黑色脏点,岫玉和南方玉没有这一特点。 京黄玉淡**,也由蛇纹石组成,因产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触变质大理岩中而得名。本世纪60年代发现,历史上是否开采过,情况不明。因产量过少,现已停采。 安绿石也是蛇纹石玉质,因首次发现于吉林集安县的绿水河而得名。产于蛇纹石化大理岩古老的地层中。玉质较纯,细腻光洁,苹果绿至墨绿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与岫玉相似的蛇纹石玉石还有不少产地和品种。因此,当我们鉴别新石器时代以来属于这类玉质的玉器时,切不可轻易断定玉质的来源。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吴县草鞋山、张陵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经鉴定有一件玉管为蛇纹石玉石,就不是辽宁产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苏镇江的产物。 四、蓝田玉 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 》)。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上述蓝田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质从外观上看,有**、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采用做为装饰品。在汉代玉器中有两件很像现今的蓝田玉,一件是在陕西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玉铺首嵌在古墓门上;另一件是故宫博物院藏的汉代玉佩。从这两件玉器玉质和色泽上看,很多地质学者都认为同现今的蓝田玉相似。但它是否真是古代的蓝田玉,则需加以进一步的考查。 五、南阳玉 南阳玉因产河南省南阳而得名,又因矿区在南阳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据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 南阳玉硬度6~65。有玻璃光泽,多数不透明,少数微透明。化学分析的结果是:二氧化硅41~45%,氧化铝3071~3414%,氧化镁028~173%,氧化钾002~264%,三氧化二铁0~08%,氧化亚铁027~088%,氧化锰002~01%,三氧化二铬001~034%,结晶水023~074%,二氧化碳006~052%。南阳玉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是:铬001~05%,镍小于01%,钒0001~01%,锰001~005%,钛0001~05%。 据文字记载,南阳玉在汉代已开采是无疑问的。近来考古出土的资料将南阳玉的开采推到商晚期以前。1952年李济在《殷墟有刃石器图说》中指出,殷墟有刃石器凡四百四十四件,其中有玉器七件,而这七件玉器的质料全是南阳玉。《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掘报告》中也指出,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七百余件玉器,其中四十余件标本经初步鉴定,“其多数与现代辽宁岫岩玉接近,少数与河南南阳玉接近,极个别的与新疆和阗(田)玉相似。”(《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而1983年10月在四川成都“宝石讲座和学术交流会”上,河南省地质局在宣读关于南阳玉的一篇论文中说,在南阳县黄山出土一件南阳玉玉铲,经鉴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距今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可知南阳玉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采用了。
都不是。
先看看玉石是什么?
玉的英文名称为Jade,来源于西班牙侵略者,他们把由墨西哥掠夺来的玉起名为Pieda be ijade ,玉(ijade)是词的最后一个字。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古书上记载很多,名称也很杂,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等。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出土的透闪石软玉玉块,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中国最著名的玉石是新疆和田玉,它和河南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陕西的蓝田玉,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玉。玉是矿石中比较高贵的一种。玉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钴、硒、铬、钛、锂、钙、钾、钠等。玉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玉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
青金石
英文名称为Lapis Lazuli,来自拉丁语Lapis Lazuli,前者意指宝石,后者则指蓝色的(宝石)。其工艺品称“青金”,古称“金碧”、“点黛”或“璧琉璃”。青金青金青金石属架状结构硅酸盐中的方钠石族矿物,化学分子式为(Na,Ca)4-8(AlSiO4)6 (SO4,S,Cl)1-2。属等轴晶系。晶体形态呈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结构。颜色为深蓝色、紫蓝色、天蓝色、绿蓝色等。如果含较多的方解石时呈条纹状白色,含黄铁矿时就在蓝底上呈显**星点,玻璃光泽和蜡状光泽,条痕浅蓝色,半透明至不透明。均质体,折光率15,双折射率 0010。硬度5-6,纯青金石密度 238-245g/cm3,一般青金石玉料27-29g/cm3。解理不发育,断口参差状。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发橙色点光,在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白色荧光。滤色镜下呈淡红色,遇盐酸缓慢溶解。
尖晶石
英文名称为Spinel,意思是有尖角的结晶体。它是一种镁铝的氧化物,因此尖晶石和刚玉有联系。尖晶石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红色、粉红色、紫红色、无色、蓝色、绿色等。作为宝石的尖晶石几乎是透明的镁尖晶石。尖晶石是一族矿物,在自然界中形成于熔融的岩浆侵入到不纯的灰岩或白云岩中经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有些出现在富铝的基性岩浆岩中。宝石级尖晶石则主要是指镁铝尖晶石,是一种镁铝氧化物。晶体形态为八面体及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颜色丰富多彩,有无色、粉红色、红色、紫红色、浅紫色、蓝紫色、蓝色、**、褐色等。尖晶石的品种是依据颜色而划分的,有红、橘红、蓝紫、蓝色尖晶石等。玻璃光泽,透明。贝壳状断口。淡红色和红色尖晶石在长、短波紫外光下发红色荧光。
红宝石
英文名称为barklyite [1] 或Ruby,源于拉丁文 Ruber,意思是红色。红宝石的日文名称为ルビー。红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红宝石属于刚玉族矿物,三方晶系。因其成分中含铬而呈红色,含量越高颜色越鲜艳。血红色的红宝石最受人们珍爱,俗称“鸽血红”。红宝石与祖母绿,蓝宝石,碧玺等都属于有色宝石属。红宝石质地坚硬,硬度仅在金刚石之下。主要物理性质为:折射率:1762~1770,双折率为0008~0010;密度:400g/cm3;具典型的吸收谱线;硬度与蓝宝石并排在钻石其后,为第二大硬度9,因此只有钻石才能在其表面刻划,用它的一个棱角可以很轻松的在玻璃的表面划一道线(玻璃的硬度为6以下)。裂纹较发散,常见的红宝石其内部有很多的裂纹,即所谓红宝石的“十红九裂”。具有较明显的二色性,有时肉眼从不同角度就能看出其颜色变化。加工之前的红宝石原形为桶状,板状。
祖母绿
英文为canutillos [2] 或emerala [1] ,源自波斯语zumurud(绿宝石),后演化成拉丁语smaragdus,又讹传为esmeraude、emeraude,而后成为英文拼写形式,汉语为音译。陶宗仪在其《辍耕录》中音译为“助木刺”。我国旧时尚有“子母绿”、“助水绿”等叫法。香港亦称其“吕宋绿”。 [3] 祖母绿属绿柱石家族,为六方晶系。晶体常呈六方柱状,少见椎面。柱面及底轴面有蚀坑。
综上所述,青金石,尖晶石,红宝石祖母绿都属于宝石,而非玉石。
碧玉是软玉的一个品种。颜色呈鲜绿-碧绿-暗绿色,玉石中常常含有黑点等特征(为磁铁矿、铬尖晶石等杂质)。而翡翠自古以来就被奉为珍贵的宝石。它是玉的一种,颜色呈翠绿色(称之翠)或红色(称之翡)。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由硬玉、绿辉石和钠铬辉石组成的达到玉级的多晶集合体。碧玉以色青绿——鲜绿者为贵,有黑色杂质、色淡的次之。碧玉和翡翠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碧玉与翡翠颜色和光泽的区别
一、颜色。绿色翡翠的颜色主要是由铬离子和二价铁离子造成的。铬离子致色的翡翠呈现翠绿色,颜色很鲜艳。而二价铁离子致色的翡翠颜色呈现暗的灰绿色。常见的油青种翡翠是二价铁离子致色,颜色是灰绿色的。碧玉的颜色一般呈现暗绿色。翡翠的颜色多不均匀,常有颜色浓淡,深浅的颜色变化,行业内称为色根。碧玉颜色也不均匀,但它一般只有绿色深浅的变化,很少有不同色调的变化。
二、光泽。翡翠常见玻璃光泽,而碧玉多见油脂光泽-蜡状光泽。肉眼观察翡翠的光泽强一些,亮一些。碧玉的光泽弱一些,油润一些。
论碧玉与翡翠结构的区别
三、结构。翡翠常见的是纤维交织结构,优质翡翠的结构很细腻,特别是玻璃种,冰种的翡翠见不到硬玉的纤维的。但对一些种差一些的翡翠,常呈粒状变晶结构,柱状变晶结构,这样的翡翠由于硬玉晶体比较大,常见苍蝇翅。所以,有人说的“苍蝇翅”是翡翠的鉴定的唯一标志。这句话至少是不完全对的。
高档翡翠不可能见到“苍蝇翅”。硬玉(辉石的一种)的解理面闪光。高档翡翠(种好的翡翠)连硬玉的晶体都看不到,怎么能看到它的解理面呢?但对于种差的翡翠,由于硬玉的晶体相对较大,看到硬玉晶体,硬玉的辉石解理的几率越大,具有这种明显鉴定特征的翡翠质量很差。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翡翠雕件或者摆件的表面,特别是抛光差或者根本就没有抛光的部位很容易见到“苍蝇翅”的。
因为做雕件,摆件的翡翠一般多是种差一些的原料。碧玉的结构通常比翡翠更加细腻。透闪石的纤维更加细小。所以简单的放大观察极难看到透闪石的纤维,只有在玉石的风化面上或者玉器抛光比较差的玉器表面才能看到透闪石的晶体。所以,透闪石具有油脂光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