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鉴定

寿山石鉴定,第1张

你好,我是福州的寿山石爱好者,寿山石抹上无色、无味、透明的甘油可以倒是可以的,但效果达不到最佳。推荐您一种当今业内人士普遍推崇的最佳保养寿山石方法,就是使用医用液体石蜡,封存时间即使很久也不会象白茶油及发油那样发粘,且手感很好。各大药房均有销售,记住是医用不是工业用哦,切记!!

寿山石是国宝,饮誉中华,扬名天下,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寿山石的原石,因为它特殊的质地、颜色、光泽和纹路等,自有它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而雕制成工艺品的寿山石具有更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如何收藏寿山石?要收藏好寿山石,必须知石、识石、藏石、养石。

一是必须知石:

什么是寿山石?寿山石的矿物学名称是叶腊石。叶腊石是一种铝硅酸盐矿物,它质地细腻优异,色彩丰富瑰丽,纹理奇异、具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由于这种矿物最早发现于福州寿山,所以人们又称为寿山石。随着这种矿物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后来,也只有福州寿山所产的叶腊石才被称为寿山石。

寿山石是怎样形成的?寿山石与所有的矿产一样,都是地质运动的产物。据地质工作者勘察,寿山石是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由于火山喷发或者岩浆侵入引起了特定成分的岩石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收藏寿山石有什么好处?“石不能言最可人”,此乃人们所熟悉的赞美寿山石的诗句,常常被人引用。石之所以可人,盖因“脉脉不得语”的情状惹人怜爱。

寿山石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经过能工巧匠精工细雕后的作品,无论是陈列在展览室、商店,还是摆放在家里,都能增添独具特色的艺术气氛和文化气氛。

寿山石集各种美誉于一身,温润的石头,经过摩挲把玩之后,石头显得特别通灵,赋予生命一般,非常讨人喜爱。

由于寿山石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一块就少一块,因此寿山石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有些好的品种其价值甚至可以有几百上千倍的增长,比如在80年代一块田黄百把元就能收到,现在的田黄是用克来计价的,好的每克要上万元;到目前为止,还没见过玩寿山石的亏过。而今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寿山石的价值不降反升,所以收藏寿山石不乏是货币保值和投资的好办法。

二是必须识石:

寿山石是如何命名的?寿山石以产地及形态命名。如田黄、田白等,表明石头产于水田之中,而坑石、高山、芙蓉、峨嵋等,则以所产的地名山峰名字命名,善伯、荔枝等则以所产的矿洞命名。同一名称的寿山石,质地有可能千差万别。所以在选购把玩寿山石时,不要被名称所迷惑,关键要根据石性石色石材石质而定品级、评优劣。

寿山石是如何分类的?按照传统习惯,寿山石分为“田坑”、“山坑”、“水坑”三大类一百多种。田坑指寿山村一带旁溪的水田里所产的石头,以田黄为代表,是寿山石中的珍品。水坑指寿山村南面的坑头矿脉所产的石头,由于矿体处于地下水中,受水体的长期浸蚀,石体晶莹通透。上品晶冻价格不在田黄之下。山坑指开采于寿山村周围山上的叶腊石,其石性老到者,如芙蓉、荔枝、善伯等,近来身价倍增。

什么是寿山石的“巧色”?所谓“巧色”,是寿山石一种独特的雕刻技巧。由于寿山石色彩丰富,有的一块石头就有几种不同的颜色。所以雕刻大师在构思作品之前,都要相石,然后依石赋形、依色赋形,充分利用寿山石的自然色泽。但如果红者玫瑰、黄者菊花,或红者雕日,白者为水,那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对号入座”的“俏色”之中,而真正见功夫并令人拍案称绝的神品则往往可遇不可求。

如何鉴别普通的寿山石雕件?普通的寿山石雕件也应从石质和工艺两方面来鉴别优劣。一般而言,石质细腻、色彩宜人、少砂少隔的石头再配上巧妙的构思、精美的工艺,就是艺术珍品;而石质粗顽、手段粗陋的雕件,则为下品。

三是学会藏石:

怎么收藏寿山石?新入门者可以先从品种石玩起,到市场去找一些小的雕件或者比较光滑的原石,这类石头大多很便宜,再找些书籍资料做对比,慢慢的就会对石头的品种,通灵度,有所认识。经常到石头市场去看看石头,不耻下问,多问问石头的价值,多了解石头的价格,但不要急于下手,商家往往对不熟悉石头的人都标很高的价。

等到对石头基本上都能认识大部分的时候,这时对寿山石的价格也就基本了解了,就可以尝试收些相对便宜一些的石头,可选色彩鲜艳,雕工顺眼,无沙无隔通灵度好的,拿回家作为摆设。价格不要太高,在1500元上下为宜。在收藏的同时,去找一些经常送礼的人家或初接触的玩家,把一些石头推荐给他们,赚点小钱或者不赚钱清掉一些原有的石头,就这样边买边卖,迎新换旧,才能更多地认识和收藏一些具有价值的石头。

经过这么一段历练,对石头有所认识后,再收藏时可分为2种方式,一是收一些价格不高,品相较好,容易出手的石头作为买卖的藏品,二是收一些稀有的品种比如田黄,荔枝洞,杜林,善伯,芙蓉晶等,作为自己的珍藏,最好是名家的作品。这样边卖边买,就可以石养石,最后一定会剩下许多的好石头,而且投资也不大。

四是学会养石:

如何保养寿山石?寿山石的保养是寿山石收藏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易变,石色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必然要涉及养石和护石这个话题。寿山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学问,可随意处置,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重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第五,印章摆件,适宜摩玩。寿山石印章和小摆件,最好经常用手摩挲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这样,久而久之,石质便会古意盎然。平时放置锦盒之中,也最好薄擦白茶油或橄榄油,让石表吸透油质,变得更加洁净莹澈。

第六,打蜡油养,因石而异。打蜡、油养是寿山石养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寿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养。不同品种的寿山石,保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田坑石,温润可爱,石性稳定,无需过多抹油。时常摩挲把玩,既能养石,又可养性。水坑石,质坚通灵,以色清为贵,只要经过认真打磨揩光,不受硬物碰击,即可保持晶莹,不必时常擦油。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富,鲜艳多彩,但是石质稍松,每遇炎夏酷暑或秋冬气燥,表面容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裂纹,色彩也变得黝暗无光,所以人们从给它起了个很恰当的外号,叫“财主石”。

使用这类“财主石”刻制的雕刻品,保养方法颇讲究,一般以油养为上。其方法是:先用软刷清除石表灰尘,如果油污很厚,难于清除,可先用温碱水冲洗,直到完全干净。待干燥后,再用脱脂棉花团包裹细绸布,蘸少许白茶油涂擦各个部位,即能使石质复发光彩。上油后的石雕品要陈设于玻璃柜中,或加玻璃外罩,减少灰尘沾染,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长时间强烈的灯光照射,以防石质变燥。此外,为了保持其润泽,还需在附近放几杯水让水蒸发,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

有些石种不宜采用油养法,如芙蓉石洁白细嫩,沾油则渐灰暗,失去光彩,因而切忌与任何油质接触。平时抚玩,也应保持手掌干净无油污。如果放在洁净的脸庞或鼻翼两侧轻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最为适宜。寿山石中的老岭石、柳坪石等不通透的粗质石,刻制成雕品后,外表最好进行一次上蜡揩光技术处理。经过打蜡后的寿山石,石性稳定,无需再进行油养,但珍贵的寿山石切忌随意加热和打蜡,不然有失“石性”。

第七,精选油料,切忌随意。提到寿山石的油养,很多人往往不重视保养油料的选择,任意提取油脂进行擦抹,有时甚至用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或含有化学挥发剂的香油、护发油等,这些油料不但不能起到保养石质的作用,长期使用反而会使石质遭受破坏。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陈年白茶油。茶油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沉淀,其上层白色透明部分,清洌不腻,是寿山石保养的理想油料。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这两植物油色浊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黄而无光。

寿山石的鉴别和保养都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品种的寿山石具有怎样独特的石质和石性,只有认识、了解、洞悉每种寿山石的独特性,才能在鉴别时做到慧眼识真石,在养护时做到永驻石真。

总之,要想收藏好寿山石,就一定要掌握上述四个环节:知石、识石、藏石、养石。其过程,实质上就是:了解寿山石,认识寿山石,收藏寿山石,呵护寿山石。我们深信:只要用心爱寿山石,经过收藏实践,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收藏寿山石的行家里手,都有可能获得很高的回报。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收藏、转发。在下方评论还可以和小编互动哦~~

  福州的寿山石经过1500多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产地在神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一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现**,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田黄的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把贡、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的田黄冻者,极为澄澈,色如蛋黄,产于中坂,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质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二、寿山村东南有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出石少,佳质尤罕,现在市场上所见的水坑石佳品,多是百千年前的旧物。水坑石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三、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其中高山系是山坑石的代表。高山石通灵莹丽,石品多达百种,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高山、油白洞高山等等。

  在高山东北2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种繁多,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源于杜陵坑山溪处的善伯洞,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色鲜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四、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山,所产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好的是芙蓉石,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温润,凝脂,细腻。

  五、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

  你没有提供详细的资料我无法给你判别但可以介绍一些方法

  近年寿山石市场上出现有仿真寿山石,所谓仿真就是“假货”。作假者一般都是假冒价值高的名贵寿山石如田黄石、荔枝萃、都成坑、善伯洞等等。假货中又有全假与半假之分:全假的是采用树脂之类的透明化工材料、采用高压渗色做出各种假的名贵寿山石。这种假货容易识别,只要一动刀迎刃而解,因为刀感它不是石头而是树脂。半假指的是用外来的叶蜡石,通过着色假冒寿山石,如用有色石粉人造石皮的假田黄石,动刀后石皮就会一小块一小块地自行脱落。

  还有一种拼合寿山石,将天然寿山石的碎石块通过粘合加大。寿山石市场上偶有硕大的田黄石,颜色、石质也上乘,价位也不高,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原来是由诸多小田黄石精心拼凑而成。

  两种常见的鉴别法:

  一:经验识别法:

  在长期的实践中,寿山石行家们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虽然不同的鉴别行家,总结的经验和鉴别方法不尽完全相同,但归结起来,其切入点不外乎以下几种:外形,包括形状、棱角、皮相;色彩;质感;肌理,包括纹路、裂格。

  1、田黄石的识别

  如何鉴别“石中之王”田黄石,这是寿山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必备的一种鉴别能力。古今寿山石鉴赏家和研究者鉴别田黄石的经验可归纳为形状、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态、手感和比重。

  (1)形状 根据田黄石的地质形成和演变历史,一般的田黄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即鹅卵形状,但在上板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石,有时也有棱角,这是因为这里接近溪流的源头,田黄石缺少滚动、磨练的机会。此外,还有少部分田黄石,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色泽有浓有淡,分布有的整体统一,有的两面不同,还有的呈块状组合,质地也有优劣之分。皮色纯如牙黄者,质地极为纯优,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质微硬结,色泽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者,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有的单层皮田黄石,一面为白皮,另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为银裹金,另一面为乌鸦皮。

  双层皮的田黄石,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纯佳,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所以,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一般的田黄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 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并且以**为主。无论红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层“帝王之气”,带有黄味,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除白田黄石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

  “绿田石”,世有传闻,迄今未见。

  (4)肌理 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像鲜产橙柑剖瓤。田黄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就愈明显,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黄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也很纯优,是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 寿山界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这是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黄石独有,只是田黄的裂格,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 田黄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现于表层,多呈交叉状,如龟裂纹。坑头田黄石、碓下田黄石等居多。格线挺直而利落的,坑头田黄石等最常见。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格粗大而深长的,石性多软,如白田黄石、上坂田黄石等。格纹若断若续、蜿蜒而长的田黄石,质较松嫩,时见之于上坂。格斜浅而短小的,质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时在上坂和下坂品质好的田黄石中,也较常见。田里挖掘的田黄石类的红格,也称“红筋”,多呈褐黄或赭**。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 田黄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各色田黄石,即使是白田黄石或黑田黄石,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虽寒冬腊月,也感温存有情,入手可亲。田黄石在握,手感脂润,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7)比重 26--265

  2、田黄石的防伪

  田黄素有“易金三倍”之说,因其珍稀难觅,价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贾以连江黄假冒田黄石。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黄石与某些石种有相似之处的特点,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乱真,因此田黄石收藏者必须加以防备。

  常见的制假现象:

  一种是利用色泽接近田黄石、肌理似有萝卜纹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状,并用硬器点凿或置于硬砂中翻滚,然后沾上土或着色,再加蒸煮,使其颜色外形与无皮的田黄石相似。这种假田黄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细观察,其外表凿痕密布,终不自然。只要透过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为伪物。

  第二种是假造石皮。或用颜料涂染,或用胶水调石粉涂抹其表,或泡药水高压加温,再经磨制,就像紧裹着石皮的田黄石。然而,这种假石皮松而脆,颗粒粗大,浑浊不透,干结如疤,难以受刀。辨认时,一经摸或加油,不久,其图文均不见。雕刻时也只能刻制组线条景物,而不能精雕细刻。

  第三种是改变别的石种色泽,使它类似田黄石,又“巧妙”地使表层肌质变换成田黄石的“裹皮”,伪造成乌鸦皮田黄石,但其皮层浅薄如纸,这种假品,因皮色过于透明,皮质也过于细柔,所以易于识别。

  第四种是利用某些质地与田黄石相似的石种进行冒充。这种冒品的识别,要求鉴别者必须熟悉几种与田黄相似的石种的特性,以便进行比较和鉴别。如掘性高山石与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萝卜纹,但前者石性较松,后者石质微坚,都不如田黄石温润。又如鲎箕石也属掘性高山,质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状。再如旧洞善伯的**结晶体,虽可与田黄相比美,但没有石皮与萝卜纹,而且肌理时有金属砂点,有时还有“花生糕”浑点,与田黄相比,相去甚远。此外,**荔枝冻石因偶有石皮和萝卜纹,也常被石贾制成方章,冒称田黄冻,这种冒品要价极高,且因为没有人工痕迹,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识别,但细察之下,还是可以发现这种荔枝冻质地过于通灵,萝卜纹也较粗,缺乏田黄的稳重感。

  近年,有关部门在研究田黄的内部成份中,用某种科学的方法,改变一些石材的分子结构,使其色泽与内部结构接近于田黄石,但终不能温润其质、丝纹其体,由此可见田黄石的天生丽质并非人工所能牵强达到。

  二:X射线衍射鉴别法 即据石种的衍射图来识别。

  寿山石的特性

  寿山的特性是它有别于其它石种的重要特征。归纳起来,寿山石主要有六大特性。

  一、光泽 叶腊石型的寿山石多具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当其它矿物较多地掺杂其中时,则是土状光泽。

  二、硬度 硬度主要是根据各组成矿物的含量及特性而定。以叶蜡石为主时,其硬度、密度特点多接近于叶腊石矿物;以地开石为主时,则接近于地开石。叶腊石解理完全,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断口参差不齐或呈片状,具滑腻感。硬度为232--305,多数小于25。密度为271—284,以275—283居多。其内层结合较强,层间较弱,容易形成薄片。这就是为什么寿山石“柔而易攻”的原因。地开石的硬度多在26左右,密度在25—27之间,以262居多。当寿山石含伊利较多时,密度可达29—31。

  三、颜色 研究表明,寿山石的颜色基调只有两种,即**和灰色。它之所以呈现出灿若云霞的缤纷异彩。这个原理就象调色板一样,以红黄蓝为基色,可以调出变幻莫测的万紫千红。例如“月尾绿”,以黄绿色为主,“月尾紫”,以紫色为主,“芙蓉石”则有灰白、白色、**、绿色,色黄者,多质地纯净,具有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四、热能性 寿山石是火山岩蚀变产物,具有较低膨胀系数,所以有热稳定性。热处理好后能保持强度。经过煅烧,更显特别洁白和高光亮度,优质高岭石的耐火度高达1800度。

  五、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不稳定原子核自发放出射线现象。当放射值大于40伽玛时,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对人体有害。科学工作者经过70多个钻孔和大量槽探内系统放射性伽玛检测,发现寿山叶蜡石矿的放射值为25—30伽玛,峨嵋叶腊石矿的放射值为20—30伽玛,均低于40伽玛,所以,寿山叶腊石的放射性人体不构成损害。

  六、药用性 寿山石因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己得到开发利用,通过深加工后,可作为食用糖果粉料以及制作饮用茶壶、化妆品填料、陶瓷器原料及医药掺合剂等。

  寿山石的保养

  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易变,石色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如何才能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呢?

  寿山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

  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可随意处置,同时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 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 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磨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 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第五,印章摆件,适宜摩玩 寿山石印章和小摆件,最好经常用手摩挲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这样,久而久之,石质便会古意盎然。平时放置锦盒之中,也最好薄擦白茶油或橄榄油,让石表吸透油质,变得更加洁净莹澈。

  第六,打蜡油养,因石而异 打蜡、油养是寿山石养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寿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养。不同品种的寿山石,保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田坑石,温润可爱,石性稳定,无需过多抹油。时常摩挲把玩,既能养石,又可养性。

  水坑石,质坚通灵,以色清为贵,只要经过认真打磨揩光,不受硬物碰击,即可保持晶莹,不必时常擦油。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富,鲜艳多彩,但是石质稍松,每遇炎夏酷暑或秋冬气燥,表面容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裂纹,色彩也变得黝暗无光,所以人们从给它起了个很恰当的外号,叫“财主石”。使用这类“财主石”刻制的雕刻品,保养方法颇讲究,一般以油养为上。其方法是:先用软刷清除石表灰尘,如果油污很厚,难于清除,可先用温碱水冲洗,直到完全干净。待干燥后,再用脱脂棉花团包裹细绸布,蘸少许白茶油涂擦各个部位,即能使石质复发光彩。上油后的石雕品要陈设于玻璃柜中,或加玻璃外罩,减少灰尘沾染,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长时间强烈的灯光照射,以防石质变燥。此外,为了保持其润泽,还需在附近放几杯水让水蒸发,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

  有些石种不宜采用油养法,如芙蓉石洁白细嫩,沾油则渐灰暗,失去光彩,所以,切忌与任何油质接触。平日抚玩,也应保持手掌干净无油污。如果放在洁净的脸庞或鼻翼两侧轻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最为适宜。寿山石中的老岭石、柳坪石等不通透的粗质石,刻制成雕品后,外表最好进行一次上蜡揩光技术处理。经过打蜡后的寿山石,石性稳定,无需再进行油养,但珍贵的寿山石切忌随意加热和打蜡,不然有失“石性”。

  第七,精选油料,切忌随意 提到寿山石的油养,很多人往往不重视保养油料的选择,任意提取油脂进行擦抹,有时甚至用猪油、牛油等不动物油,或含有化学挥发剂的香油、护发油等,这些油料不但不能起到保养石质的作用,长期使用反而会使石质遭受破坏。

  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陈年白茶油。茶油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沉淀,其上层白色透明部分,清洌不腻,是寿山石保养的理想油料。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这两植物油色浊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黄而无光。

  寿山石的鉴别和保养都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品种的寿山石具有怎样独特的石质和石性,只有认识、了解、洞悉每种寿山石的独特性,才能在鉴别时做到慧眼识真石,在养护时做到永驻石真。

寿山石雕是东方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奇葩,其艺术源远流长。当咱们去赏识颜色斑斓、晶亮脂润的寿山石雕琢艺术品时,大约不曾想到寿山石在1500年之前运用就非常广泛了,只不过其时仅作为人们简略的日子用具来运用。

 在1954年~1965年考古专家分别在福州市仓山桃花山工地及北郊二凤山工地发现了南朝墓中“寿山石猪”雕琢品,但著作工艺大多简练粗糙,陪葬品为简略动物俑与人物俑。其时的寿山石雕琢现已成为具有象征含义的习俗文明用品。

 到了大唐盛世,坐落福州北峰寿山乡的“广应禅寺”僧众现已用寿山石雕琢一些佛像香炉等宗教文明用品。到宋代,跟着寿山石雕琢技艺的开展,咱们现已能够见到其时寿山石雕的著作不仅在工艺上有了长足进步,并且体裁上也不局限于仅用陪葬品的简略动物俑、人物俑办法。这时期呈现了写实的风格,并开端具有装修意味的寿山石著作呈现。从雕琢工艺的办法上能够看出此刻雕琢东西也有很大的提高。至元代,寿山石开端被文人用作印章。从此寿山石文明正式步入社会 国内一线拍行秋拍藏品征集{壹三一另}一七[一三零]零肆 文明艺术范畴,被文人雅士所运用。明代的寿山石印章、印钮工艺现已与当今的雕琢办法大致类似。篆刻边款的呈现,也被文人士大夫作为抒情情感、志向的载体。明代闻名学者李贽的白文“李贽”和朱文“卓吾”两枚寿山石篆刻名章,现已作为一种文明直接登入我国早期文明大雅之堂。清代,跟着帝王将相的喜欢,寿山石雕艺术到达前史最为光辉的年代。

寿山石被世人所宠爱后,其开采的家园福建呈现了一批寿山石雕高手,各自风格凸现,并产生寿山石雕琢两大派:“东门派”、“西门派”。其代表“东门派”的****林谦培首要雕琢为人物、动物、石章的印钮等,其刀法俊削流通。“西门派”的代表人物为潘玉茂,他的风格为刀法古拙浑厚、圆润光亮。因此,福州的寿山石雕琢开展都源于这两大派。共同的艺术雕琢风格别于其他类别,所以至今才耸峙我国雕琢文明的艺术之林于不败。

艺术的创造源于雕琢演员对日子的情绪,对国际的感受,是心里的体会,是情感的升华,是堆集多年的心血凝聚之结晶。寿山石雕艺术长期师承涌现出许许多多风格各异、办法多样的艺术著作。所以当今在雕琢界上名列全国前茅的福州匠手们,提出了“全国石,福州工”的理念。并不是单纯寻求的一种风格和办法,它的内在深远,更是由于前史的传承与历代雕琢大师在雕琢技巧探究测验立异的成果。一件寿山石雕著作突显作者的特性特征,赋予强壮的生命力才干流芳千古,受世人喜欢。重要的价值在于传承文明发扬光大,找出最佳的表述办法才是作者极具的特性,才干被世人老少皆宜。

寿山石的维护尽管简略便利,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行随意处置,一起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维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要,坚持润泽,切忌高温; 寿山石最忌枯燥、高温,维护的要害要留意坚持润泽。不论原石仍是雕品,都应该防止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行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常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 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准备清水一盆,待石料磨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通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种类、层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级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假如块度较大,为节约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通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琢制品,除尘保洁;通过雕琢加工的寿山石雕制品,适合陈列室内。石表被尘埃、污物感染时,只需用细软的绸布悄悄擦抹、即可康复光荣。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第五,印章摆件,适合摩玩;寿山石印章和小摆件,最好常常用手摩挲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这样,一朝一夕,石质便会古意盎然。平常放置锦盒之中,也最好薄擦白茶油或橄榄油,让石表吸透油质,变得愈加洁净莹澈。

第六,打蜡油养,因石而异;打蜡、油养是寿山石维护的一个重要手法,可是并非一切的寿山石都能够一挥而就地油养。不同种类的寿山石,保养办法是不尽相同的。

田坑石,温润心爱,石性安稳,无需过多抹油。常常摩挲把玩,既能养石,又可养性。

水坑石,质坚通灵,以色清为贵,只需通过认真打磨揩光,不受硬物碰击,即可坚持晶亮,不用常常擦油。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厚,艳丽多彩,可是石质稍松,每遇炎夏盛暑或秋冬气燥,表面简单变得枯燥,乃至呈现裂纹,颜色也变得黝暗无光,所以人们从给它起了个很恰当的外号,叫“财主石”。运用这类“财主石”刻制的雕琢品,保养办法颇讲究,一般以油养为上。其办法是:先用软刷铲除石表尘埃,假如油污很厚,难于铲除,可先用温碱水冲刷,直到彻底洁净。待枯燥后,再用脱脂棉花团包裹细绸布,蘸少量白茶油涂擦各个部位,即能使石质复发光荣。上油后的石雕品要陈设于玻璃柜中,或加玻璃外罩,削减尘埃感染,一起还要留意防止阳光直射或长期强烈的灯光照耀,以防石突变燥。此外,为了坚持其润泽,还需在邻近放几杯水让水蒸发,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

有些石种不宜采用油养法,如芙蓉石洁白细嫩,沾油则渐暗淡,失掉光荣,所以,切忌与任何油质触摸。素日抚玩,也应坚持手掌洁净无油污。假如放在洁净的脸庞或鼻翼两边轻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最为适合。寿山石中的老岭石、柳坪石等不通透的粗质石,刻制成雕品后,表面最好进行一次上蜡揩光技能处理。通过打蜡后的寿山石,石性安稳,无需再进行油养,但宝贵的寿山石

切忌随意加热和打蜡,否则有失“石性”。

第七,精选油料,切忌随意;说到寿山石的油养,很多人往往不注重保养油料的选择,恣意提取油脂进行擦抹,有时乃至用猪油、牛油等不动物油,或含有化学蒸发剂的香油、护发油等,这些油料不光不能起到保养石质的作用,长期运用反而会使石质遭受损坏。

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医用液体白腊,长期运用也不会使石头发粘、变色。也有人运用陈年白茶油。茶油通过两年以上时刻的沉积,其上层白色通明部分,清洌不腻,是寿山石保养的理想油料。留意不要运用白油(头油)、花生油、芝麻油,这几种油性浮,简单使石色泛黄变色、发粘无光。更不能乱用风油精之类的精油。

如今跟着人们对寿山石雕文明艺术兴趣的日益加大,各大新闻媒体纷繁报道,寿山石爱好者成立了各大网站。让国际更多人知道研讨寿山石,为寿山石文明艺术传承开展供给坚实的根底,无疑对寿山石蓬勃开展含义严重。“旧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跟着人民日子水平不断提高,寿山石已成为人们喜欢的文明收藏品。跟着“天遗珍宝”、“国色天分”的寿山石工业与寿山石文明的传承,中华民族这一文明必会为国际民族文明艺术更添光辉。这是来自湖北藏友的一个寿山石印章,现要出手,有想要的可以联系我。

寿山石鉴定方法是看质感、看肌理、看技法、看刀法。

一、看质感  

寿山石鉴别方法第一看是质感,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二、看肌理  

寿山石鉴别方法第二看是肌理,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  

三、看技法  

寿山石鉴别方法第三看是技法,年代久远的寿山石雕多运用简练的技法,现代寿山石雕多运用精细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圆雕等。通常技艺精湛的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有着独到功力,他会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四、看刀法  

寿山石鉴别方法第四看是刀法,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这些刀法包括简练的刀法,朴茂的刀法,浑厚的刀法,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适于收藏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情趣。

扩展资料

寿山石的养护: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寿山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山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田黄原石-雕刻好后的艺术品

田黄原石

田黄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寺坪田石:寿山村外原有一座“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884)。寺中僧人时常采集田黄石,研磨成粉末给周围百姓治病,未用的石头储于寺内,日积月累,寺中积攒田黄无数。元末战乱,广应寺因曾收留过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连同僧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田黄石也沉默于火中,田黄石经火炙后又埋入土中。造化弄人,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水分浸蚀不但没有让这些深埋于废墟之下的田黄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养反而赋予了它们更为绚丽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黄石原有的优良品质,更进一步成就了其温润寿山寺坪田

如古玉的厚重质朴的独特魅力。此时的寺坪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石头,更像是历经风云变幻后的智者,它们静静的守护着广应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记录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广应寺明洪武和崇祯年间,两次焚毁、重建,反常的环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独特的演变条件。其中明代毁于大火两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时间。明时寺坪石的数量颇多,到广应寺附近采集寺坪石也成为文人雅士的风尚,寺坪田的身价逐年上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易金十倍”了。

寿山宝石

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高山系是山坑石的总代表。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现象都有。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在高山东北2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一族相对独立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种繁多,亦有以石色、以开采人名和开采方式来区别命名石种的习惯,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源于杜陵坑山临溪处的善伯洞,从质地来讲,此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杜陵坑石则无。从颜色上看,色多鲜艳。1989年以来,屡出佳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村,有座山称月洋山,其周遭所产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佳丽的神品,要称芙蓉石,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雍雅尽在其中。同时,芙蓉石亦是寿山石中一大石族,以色划类,分为红芙蓉、白芙蓉、黄芙蓉、芙蓉青、红花冻芙蓉;又有以洞分类者,称将军洞芙蓉、上洞芙蓉等。旗降石质地细腻脂润,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在寿山石中韧性最强。色泽很丰富,以**为基调,有黄、红、白、紫、灰等色,或单色,或二三色相间,色泽深浅变化,或浓或淡,相互辉映。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实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如黄旗降、红旗降等。杜陵坑山各洞均有剥离于石脉的独石,埋藏于坑洞周围的砂土中,由掘取而得。掘性杜陵坑石石质脂润,微透明,惟不及洞产石通灵,有网状或环状纹,但纹理紊乱。**掘性杜陵坑石,有桂花黄、枇杷黄、橘皮黄,有时亦出现萝卜纹。石皮红筋,易与田黄石相混。

掘性杜陵石

二号矿石:产于寿山乡党洋村二号叶蜡石矿,属黄巢矿脉,石性凝结微坚,细腻滋润,色彩绚丽。结晶状态:有全结晶,半结晶,未结晶,即使未结晶的二号矿石,也至少已经起冻,而且质地细腻,光彩夺目。在开采叶腊石时偶然获取结晶体团状冻石,莹洁通灵,有红、黄、白、绿等色,并分布有白色糕点,以**为最佳。二号矿的一部分**品种被命名为黄巢冻、花虫洞、醉红。

黄巢冻

寿山石原产地

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寿山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寿山村由群山所环抱,正是这些山头构成了寿山一道道亮丽的的风景线。以寿山村为中心的“百里连亘”、“万山村立”的群峰里,主要有高山、旗山、旗降山、杜陵、善伯等。从高空俯视,一条美丽的线条—寿山溪镶嵌在寿山上,有“石帝”之称的田黄正是出产于寿山溪自身及周边。

名石保养

寿山石的保养是寿山石收藏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易变,石色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依然要涉及养石和护石这个话题。保养非常好的精品寿山朱砂红高山

寿山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0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可随意处置,同时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欣赏应用

寿山石除了大量用来生产千姿百态的印章外,还广泛用以雕刻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风光、文具、器皿及其他多种艺术品。这种供艺术雕刻用的寿山石主要产于寿山及峨嵋、东仔、湖潭、石碧头等矿床,其矿物成分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叶腊石次之。精美寿山水洞高山石五龙抢珠摆件

优美的寿山石艺术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仅有助于物质文明,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精神文明事业的发展。它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益寿延年。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功森用旗降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曲水流觞”就描绘了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的兰亭盛会。正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所赞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所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作品布局合理,境界旷远,富有诗情画意。其他如高山石“竹林七贤”亦为郭功森的佳作。冯久和的高山石“鸟鸣花果艳”则展现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生机永存。陈敬祥以高山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求偶鸡”,在寿山石雕中首创了镂空雕技法(1956年),刻有一只母鸡在鸡笼内扑翅欲出,笼外几只公鸡跳跃求欢,真实可爱。林亨云以高山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海底世界”广泛采用了镂空雕的技法,不仅红、黄、赭、白、黑、灰等各色艺术形象布局合理、协调一致,而且同一颜色中还有浓淡或深浅之分,使作品显得别有风韵。特别是原来重达65公斤以上的高山石石料,经过他精心雕镂,最后只剩下不足20公斤。由此而使作品更显得色彩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虚实结合,玲珑剔透。各种鱼类游弋于水中,怡然自得。那些色泽暗淡、质地较差的寿山石则不能用作石雕材料,可大量用于工业生产,如耐火材料、造纸、橡胶、塑料、涂料、油漆、陶瓷、水泥、化学工业等生产即用之。

寿山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寿山乡、日溪乡,连江县小沧畲族乡、蓼沿乡等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648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