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和黄皂石区别为:颜色不同、光泽不同、产地不同。
一、颜色不同
1、田黄石:田黄石颜色为黄、白、红、褐等色,其中以**为最常见。
2、黄蜡石:黄蜡石颜色有**、红色、黑色和灰色等多种。
二、光泽不同
1、田黄石:田黄石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为土状光泽,抛光面呈蜡状光泽或油脂光泽。
2、黄蜡石:黄蜡石透光,表面有空洞或缝隙的地方长出的未成熟的水晶状物质,有光泽,石质结构疏松。
三、产地不同
1、田黄石:田黄石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
2、黄蜡石:黄蜡石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河南、河北、东等省。
陕西田黄石和田黄石的区别是:
1、颜色不同。
2、毛细孔有区别。
3、密度不同。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田黄石是寿山石的其中品种之一,寿山石的品种高达一百多种。而且其产地、特征都不同。
看密度吧。。。你可以对比一下密度就知道了
全世界也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田黄石,因色相普遍泛**,又主要是出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顾名思义,就是产于寿山田坑中的黄颜色石材。笼统地说,田黄的产量并不低,留在民间的旧田黄件和印章也不少。但值得提醒的是,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差异大,不能一概而论。而值得收藏的、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显,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价无与伦比。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于没有再生性的艺术品。田黄石在历代时期本来就产量极为低,经过数百年人们的不断挖掘,到目前为止,已挖掘殆尽。历代挖掘的田黄石,能流传至今的,已经成为稀世珍品,进入国内外众多的收藏机构。田黄因质佳色浓,稀少难得,尊为“石中之帝”,价格极高,早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说,而现如今田黄的价值可以说是“一两田黄万两金”,足以见得其收藏价值。
来源: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
问题一:寿山石的比重和硬度是多少 寿山石摩氏硬度一般在25到35之间。
有人曾做过测试:
寿山石的密度为2.57~2.84g/cm3。
以高岭石族矿物(包括迪开石、高岭石和珍珠陶土)为主的寿山石密度为2.57~2.67g/cm3
以伊利石类为主的寿山石密度为2.7~2.8g/cm3之间
以叶蜡石为主要矿物的寿山石密度为2.80~2.84g/cm3。
特别注明一点:寿山石的密度对于鉴定而言起到的作用非常极其特别有限,甚至会误导鉴定,因为同样密度的地开石,就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石头,比如说田黄,昌化石和田黄的成分可以说几乎完全一致,但是两种石头的品质天壤之别,宝石类鉴定可以说是一种熟练工种,需要长期亲身去体会石头,多上手,慢慢的会形成一种潜意识,俗称感觉,只要看一眼,一上手,就知道有没有,所以古玩古董鉴定行儿里有句话“一眼假”,就是这个道理,看多了一眼就能分辨东西品质。
问题二:寿山石密度和黄蜡石密度的区别 你这个是测密度还是重量啊?
寿山石鉴别方法,相比和田玉首先是外形,包括形状、棱角、皮相。田坑石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有明显色皮。水坑石由于长期受丰富的地下水浸蚀,多呈透明状,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玉器山坑石因产地不同,石质也不同,各具特色,因而名目特别丰富。其次是色彩,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况,色彩结聚状态的表里情况。
寿山石鉴别方法第一看是质感,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寿山石鉴别方法第二看是肌理,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
寿山石鉴别方法第三看是技法,年代久远的寿山石雕多运用简练的技法,现代寿山石雕多运用精细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圆雕等。通常技艺精湛的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有着独到功力,他会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寿山石鉴别方法第四看是刀法,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这些刀法包括简练的刀法,朴茂的刀法,浑厚的刀法,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适于收藏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情趣。
来源: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
问题三:高度五十公分的寿山石重量是多少 长宽高各是多少?
19 浅谈寿山石雕的工法
导读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田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
artn/20/2014-11-12/1027 - 2014-11-12 - 鉴赏知识
问题四:高度五十公分的寿山石重量是多少 不规则石头无法准确估出
问题五:请问这个是寿山石吗?重量24公斤 5分 是浙江红石(原材料产地印尼)
问题六: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下,寿山石重还是田黄石重 看密度吧。。。你可以对比一下密度就知道了
全世界也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田黄石,因色相普遍泛**,又主要是出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顾名思义,就是产于寿山田坑中的黄颜色石材。笼统地说,田黄的产量并不低,留在民间的旧田黄件和印章也不少。但值得提醒的是,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差异大,不能一概而论。而值得收藏的、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显,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价无与伦比。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于没有再生性的艺术品。田黄石在历代时期本来就产量极为低,经过数百年人们的不断挖掘,到目前为止,已挖掘殆尽。历代挖掘的田黄石,能流传至今的,已经成为稀世珍品,进入国内外众多的收藏机构。田黄因质佳色浓,稀少难得,尊为“石中之帝”,价格极高,早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说,而现如今田黄的价值可以说是“一两田黄万两金”,足以见得其收藏价值。
来源: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
问题七:寿山石的石质区别 寿山高山冻石与青海冻石的区别寿山高山冻石目测质地坚亮,常有小的黑点(称黑针)存在半透明的肌理当中,刀感滑爽,手感光滑,手掂感坠手(因其密度大的缘故);青海冻石目测质地松暗,常有白色棉絮状纹理和烟色絮状纹存在半透明的肌理当中,刀感涩滞,手感略粗糙(相对),手掂感发轻(因其密度小的缘故)。寿山月尾绿石与丹东绿冻石的区别:寿山月尾绿石质地细腻,常有裂纹;丹东绿冻石质地紧密,一般不裂,常雕成苦瓜,色泽鲜艳,手感滑快。和巴林福黄石、河南黄冻石的区别寿山田黄石有石皮,有细细的萝卜纹,温润,肌理洁净,玲珑清澈,微透明,六德具在(温、润、腻、凝、细、洁);巴林福黄石无石皮,没有萝卜纹,温润不足,肌理洁净,微透明,灵度(坚亮感觉)高,也是收藏的热点,好的福黄石市场也不多见。河南黄冻石是近些年出当今市场上的,常被石商当成田黄石或寿山鹿目石出售,没有石皮,没有萝卜纹,大部分不温润,透明度高于田黄石,肌理常常有裂纹存在。寿山高山朱砂冻与巴林朱砂冻也是最容易混淆的,前者质地半透明或不透明,目测色彩浑厚,手感滑爽;后者多透明、半透明,目测色彩飘逸,常有色带,手感滑快等等。寿山石与青田石的区别(依据朱选民(2011年)《青田石、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和巴林石的产地特征比较》 )・ 主要矿物方面:青田石的主要矿物为叶蜡石,以叶蜡石为主的青田石约占青田石品种总数的70%以上,而寿山石的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族矿物)。・ 次要矿物方面:蓝线石、红柱石、刚玉,特别是近宝石级的单晶体蓝刚玉为青田石的特征次要矿物。青田石中的叶蜡石较少伴生有硬水铝石,寿山石中的叶蜡石常伴生有大量的硬水铝石次要矿物。・ 新品种方面:青田石和寿山石中均发现有绢云母型新品种。・ 珍贵品种的矿物组成方面:寿山石中的珍贵品种田黄石的矿物组成为珍珠陶石和地开石,而青田石中的珍贵品种灯光冻的矿物组成为叶蜡石。・ 结构有序度方面:青田石的内部结构有序度普遍高于寿山石。・ 透明度方面:青田石的透明度普遍低于寿山石。因为青田石以叶蜡石为主,矿物组成复杂,次要矿物丰富,结构相对疏松,含铁量较多。而寿山石以地开石为主。一般来讲,叶蜡石型印章石的透明度低于地开石型印章石。・ 分类方面:青田石分为叶蜡石型、地开石型、伊利石型和绢云母型。寿山石分为田坑、山坑、水坑、原生矿、次生矿。・ 青田石、寿山石的产地特征存在差异与它们的母源岩性、成矿环境和蚀变作用差异有关。
问题八:寿山石分为哪几种?有什么特征? 按传统习惯寿山石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田坑”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水坑”石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等
“山坑”石,高山石是山坑石的总代表。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处脑冻、高山鱼鳞冻。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问题九:小明有一枚寿山石印章 这枚印章的密度是多大 寿山石的密度为2.57~2.84g/cm3。
以高岭石族矿物(包括迪开石、高岭石和珍珠陶土)为主的寿山石密度为2.57~2.67g/cm3
以伊利石类为主的寿山石密度为2.7~2.8g/cm3之间
以叶蜡石为主要矿物的寿山石密度为2.80~2.84g/cm3。
问题十:黄龙玉和寿山石有什么不同 田黄石和黄龙玉相比,颜色近似,但黄龙玉硬度更大,密度更高,重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白云母。田黄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土、伊利石、叶蜡石等,具有最典型的特征萝卜纹,这是黄龙玉所没有的,单就这个特征,用肉眼就可以将两者区分开来。
田黄石(Field-yellow stone),简称“田黄”,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而得名。寿山石优良品种。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发**者。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相近,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英文名称:larderite(tian huang)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土、伊利石、叶蜡石等。常见的颜色:为黄、白、红、褐等色。其中产于中坂田中的各种**田坑石称为“田黄”。田黄石,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
黄龙玉最初人称黄蜡石。在当地人看来,它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鲜艳丰富。由于其产在龙陵,又以**为主色,故最终得名为黄龙玉;目前,从鉴赏角度可分为‘原生黄龙玉’和‘雕件黄龙玉’两种。黄龙玉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白云母等,另含有铁、铝、锰等金属元素及40多种微量元素,但和水晶不同并非单晶体,而是类似翡翠及和田玉的多晶复合体。硬度与翡翠相当,摩式硬度为65-7,韧性好于翡翠,略低于和田玉,所以是非常适合雕刻的优秀玉石材料,黄龙玉自发现以来屡获中国玉石最高奖天工奖等大奖并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喜爱和收藏,成为时下最为火热的三大优秀玉石之一。
通常来说翡翠的密度是在330~336,一般鉴定证书上标明的是333,和田玉密度:295—317,,石英岩密度265左右。很多矿石类都比这些玉类密度大,例如钼矿石,铁矿石、蓝铜矿石等等,密度都很大。
和翡翠相近,比翡翠重的,有青海翠。名称:钙铝榴石。颜色:白底、浅灰白底嵌绿底折射率:174+002 ~ 174-004密度:361+012 ~ 361-004(比翡翠重)硬度:7 ~ 75外观:颜色不均,绿色呈点状,无条状色根,玻璃光泽结构特徵:粒状结构,具短粗圆浑的包裹晶体。
田黄石(Field-yellow stone),简称“田黄”,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而得名,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者。在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贵,故早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英文名称:larderite(tian huang)
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土、尹利石、叶蜡石等。
化学成分:多种矿物集合,其中地开石:Al(Si4O10)(OH)8。
结晶状态:晶质集合体。
常见颜色:为黄、白、红、褐等色。其中产于中坂田中的各种**田坑石称为“田黄”。
光泽:土状光泽,抛光面呈蜡状光泽或油脂光泽。
解理:无,具贝壳状断口。
摩氏硬度:2~3。
密度:25g/cm3 ~27 g/cm3。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56(点侧法)。
双折射率:无。
紫外荧光:通常无。
放大检查:致密块状构造,隐晶质至细粒状呈显微鳞片状结构,其中田黄或某些水坑石常具特殊的“萝卜纹”状条纹构造。
特殊光学效应:无 身为“印石三宝”之一的田黄石,呈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为最常见。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药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为田黄石所独有的外观特征,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诚然,从石质来说,仍以纯净为贵。
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链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 。 “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
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
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
关于田黄石的由来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是凤凰鸟蛋所变……据说还有史书记载: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玉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一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这些官方的、民间的传说无疑给田黄石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田黄石质地宝洁、透明、通灵,肌里纹路隐约如丝,明显细致,宛如萝线纹。寿山石的筋格有好几种,而田黄石的筋格唯有红色盘格一种,在一块田黄石上表里的色调是可能变化的,因此,田黄石方章价值更高。将田黄石锯成方章,前人谓之“解石”,古人有“解石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这是因为田黄石很难从外表看出其色调是否表里一致,锯开来也许数倍增值,也许价落万丈。田黄石大多为卵状,故用手抚摸时会有圆顺温润之感,一块好的田黄石还须经艺术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圆雕和制成方章。
近年来,田黄石日渐稀少价格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时。拍卖市场上田黄石价格火爆,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旧印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可以卖到几十万、上百万元。
田黄印,这一数百年来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旧宠”,除了田黄印本身蕴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内涵外,还因为田黄石材稀缺。田黄属传统雕刻石材寿山石中的上品,出产于福建寿山乡一条名为寿山溪的西边古沙层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开采历史。由于多年的开采,田黄石材已趋枯竭,石材价格猛涨。以前说“一两黄金一两田黄”,但时至今日,一两田黄的价格早已比一两黄金高出好几倍。据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介绍,去年1克品相普通的田黄石材要价已达300元。 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银裹金:银裹金田黄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甚为名贵。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产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纯白,多略呈淡黄或蛋青色,似丰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以质灵、纹细、格少者为最佳。
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
橘皮红田:主要产于上坂和中坂。橘皮红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但也有人认为橘皮红,并非正红,应属田黄中的最上品,真正的红田应色如丹枣,均极为罕见。
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反差尤为强烈。
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寿山溪中,或农耕露出的石头,被顺手丢入溪中的田石,主要积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称为溪中冻。这种田坑石因久蕴溪水中,石质相当灵透莹澈,色泽略淡,皮层极薄或无萝卜丝纹。
硬田石:凡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的田石,统称为硬田石,是田黄石的下品。
橘皮红田:橘皮红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