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月季文化节:
南阳是“中国月季之乡”,为了弘扬月季文化、做大月季产业,自2010年5月份开始,在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南阳月季基地举办中国月季之乡·南阳月季文化节 。
2010年第一届中国南阳月季文化节坚持“以节会为媒,以月季传情,宣传石桥,助推旅游,发展经济”为指导思想,以月季旅游观光为主题,举办优秀月季品种展示、民俗文化表演、摄影书画展、月季发展研讨会、大调曲研讨会等活动,同时优价供应月季花茶、迷你月季、小盆栽月季、浴用花瓣、鲜切花、麦秸画、保颜茶等花卉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
2011年第二届中国南阳月季文化节以“千年古镇韵久长,月季之乡花醉人”为主题,举办了月季博览园揭牌仪式、月季产业研讨会、民俗文化表演、书画家现场创作笔会等活动 。
2012年第三届中国南阳月季文化节以“弘扬月季文化、壮大花卉产业、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为宗旨,以“香飘万里,情满农运”为主题,举办了优秀月季品种展示、月季产业发展高端论坛、民俗表演、民间鼓王大赛、田汉茶社大调曲演唱及研讨会、摄影大赛、石桥港湾站暨张衡地动仪揭牌仪式等活动。南阳月季文化节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其开放性、观赏性和创新性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传承南阳历史文明、推动地区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3年第四届中国南阳月季文化节、南阳玉雕节暨玉文化博览会开幕式在南阳市体育场举行。中国花卉协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河南省及南阳市有关领导,全体来宾及客商2000余人出席开幕式。在约20分钟的开幕式后,各位来宾及客商参观了精品月季展和玉雕展,对南阳市月季产业、玉雕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评价。
本届月季文化节由世界月季联合会和中国花卉协会支持,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主办,河南省花卉协会、南阳市人民政府承办,是一届花农、花商、花企合作交流的盛会,是一届弘扬月季文化、普及月季知识、传播月季技术的盛会。
节会期间集中安排了月季邮票发行仪式、参观精品月季生产基地、月季与产业化发展高层论坛、项目签约活动、精品月季插花评比、月季摄影大赛、月季赠送活动、精品盆景展、月季文化展等9项主体活动。通过本届节会,把月季文化和月季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打响“如花似玉、美丽南阳”的品牌,进一步提高了南阳月季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2014年第五届中国南阳月季文化节开幕暨南阳月季博览园开园仪式在南阳月季基地举行。本届月季花展由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河南省花卉协会主办,南阳市花卉协会、南阳月季基地承办。
仪式上,河南省花卉协会会长何东成宣布2014年南阳月季花展开幕、南阳月季博览园开园,中国花卉协会副秘书长陈建武和何东成一道,为我市邮政部门设计的《花中皇后 南阳月季》(第二组)个性化邮票发行揭幕,市委书记穆为民致辞。
1海派”——以上海为中心地区的玉石雕刻艺术风格的派系。海派玉雕的真正贡献在于“海纳”和“精作”。它的“海纳”包容万象——绘画、雕塑、书法、石刻、民间皮影和剪纸、当代抽象艺术,只要是美的,只要是好的,却又离原点不远,可贵的是“海纳”消化后却依然“苗条”。 代表人物———“炉瓶王”孙天仪、周寿海,“三绝”魏正荣,“南玉一怪”刘纪松等 特点:1 器皿(以仿青铜器为主)精致;2人物动物造型之生动传神;3 雕琢细腻,造型严谨,庄重古雅。
2 “扬派”——扬州地区玉雕所表现的独特工艺。 代表作品:碧玉山子《聚珍图》、白玉《大千佛国图》、《五塔》等,都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 特点:1 讲究章法,工艺精湛;2造型古雅秀丽; 3山子雕最具特色。
3“北派”——京、津、辽宁—带玉雕工艺大师形成的雕琢风格。 代表:北京的“四怪一魔”。“四怪一魔”即:以雕琢人物群像和薄胎工艺著称的潘秉衡,以立体圆雕花卉称奇的刘德瀛,以圆雕神佛、仕女出名的何荣,以“花片”类 玉件清雅秀气而为人推崇的王树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玉雕传承人——宋世义,宋大师就是王树森的弟子。)和“鸟儿张”———张云和。 特点:1 善于山子雕琢艺术;2 庄重大方、古朴典雅。
4“南派”——广东、福建一带的玉雕由于长期受竹木牙雕工艺和东南亚文化影响,在镂空雕、多层玉球和高档翡翠首饰的雕琢上,也独树一帜,造型丰满,呼应传神,工艺玲珑,形成“南派”艺术风格。 特点:1 善长镂空雕与多层玉球雕琢;2 高档翡翠首饰制作著名 玉雕四大工种分为器皿(素活)、杂项(走兽类、花件等)、花鸟、人物
雕与镌都是指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介质上面进行的刻画方式,雕镌类指采用这种方式制作的作品,如我们常见的雕版、雕漆、雕花、浮雕等,还有与塑形结合的雕塑艺术品等。雕和镌往往都是在硬质界面和半干状态的固态界面上进行的,而塑需要在软质材料上进行,这是雕镌和塑作不同之处。我们熟悉的这类作品包括雕花的竹笔筒、玉石首饰和摆设、金属首饰、芜湖铁画、在砖上雕刻的砖雕、石雕作品等。雕镌类作品创作中常使用刀子、凿子、钻子及一些辅助性工具。 玉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形式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仰绍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有了玉雕的鱼和龙。商代的殷墟文化中发现了绿松石和玛瑙等饰品。可见中国的玉石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玉因其原料珍贵,雕琢技术要求高而被视为具有重要的仪式功能的礼器。四川金沙遗址就出土了具有4,000年历史的精美绝伦的玉琮。商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用于祭祀神灵的各类玉质的礼器和饰品,皆造型生动,雕刻精美,玉质上乘。
汉唐时期,玉雕作为装饰品成为民间和宫廷都喜爱的工艺品,西汉时期的金缕玉衣的出现就是例证 。宋元时期,玉雕工艺得到了重视和高速发展,宫廷中的玉院专门为雕琢玉器而设立。福建的寿山石雕在当时的创作量很大,其价值也被朝廷认识到。明清时期是玉雕发展的鼎盛阶段,苏州以玉雕雕刻精巧而闻名于世,宫廷大量使用玉器作为装饰和使用器物及把玩的对象。雕刻工艺更加丰富,出现了圆雕等精致的工艺品,有代表性「大禹治水图玉山子」是世界上最大玉件之一。近代,也是玉雕的繁盛期,出现了潘秉衡等一批玉雕名家,在北京。中国玉雕的「四大国宝」一岱岳奇观、群芳揽胜、含香聚内与四海腾欢,就是例证。
随着传统技艺的消失,玉雕行业因工作辛苦和观念落后而在雕琢工艺上出现了困难。这方面,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学习西方一些科学合理的记忆和技术,是目前玉雕行业翘首以盼的。 木雕工艺品是指以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木为原材料、以雕刻的方法进行创作而成的各种观赏品、富于形式美感的实用装饰品。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木雕是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的一条木雕鱼,制作时间距今已有6,000-7,000年之久。在战国时代,木雕工艺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艺中的简单刻纹和雕花板的阴刻,发展到立体圆雕工艺。汉代的木雕水平比前代已有提高,在汉墓中出土的木雕动物,形象自然生动,刀法简练果断,显示出当时木雕艺人的高超水平。自唐、宋开始,木雕艺术开始向写实和精致的方向方展,至明、清时期,小型观赏性木雕、建筑和民间实用器具上的装饰性木雕水平都达到了鼎盛时期。20世纪初中国解放之后,木雕艺术为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成为观赏与收藏热品,也成为产业化的实用性装饰艺术。
中国的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最著名的是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人称「四大名雕」。其他种类如: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彩木雕……这些木雕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有的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能工巧匠遍布各地,后起之秀木雕技艺日趋精湛,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木雕的雕刻技法有圆雕、浮雕、镂雕等,一般在雕刻过程中,各种技法是混合使用的,由于木雕易腐易蛀,所以有的作品还要施彩、上漆。与所有的雕刻一样,木雕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是「独立式」,一种是「依附式」。前者是指可以用来自由放置,并且从任何方向任何角度都能看见的三维空间艺术的圆雕作品,通常是被用作室内的陈设品或案头摆件;后者是指用于装饰建筑物室内墙面或门窗等固定空间的浮雕而言。最为著名的木雕产地有浙江东阳、浙江乐清、广东潮州等地。除此之外,徽州木雕、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也是成就突出的木雕艺术形式。 中国石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头,是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品。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已出现了巨型石雕──石麒麟。河北石家庄西北郊发现的一对石人,考证认定为西汉文帝时代(公元前179-前157年)的石雕作品,气魄深沉宏大,风格古朴浑厚。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中国在宗教石雕和陵墓石雕两个方面发展较快。著名的云冈和龙门等石窟的石雕就可说明六朝、唐、宋时代的石雕艺术水平。宋、元以后石雕艺术向世俗化、多样化方面发展。明清时代,精巧玲珑的工艺石雕和具有汉唐石雕气质的乡间拴马桩、镇庄兽等民间雕刻,成为明清石雕艺术的主体。 民间小型的工艺石雕,一般以石料产地或石料特点来命名的,从石料产地来看,有安徽徽州、浙江青田、河北曲阳;按石料命名来看,有福建的寿山石雕、湖南浏阳的菊花石雕、四川广元的白花石雕。以石雕艺术品而闻名的地区包括甘肃陇东地区(镇庄兽)、陕西渭北地区(拴马桩)、陕北地区(拴娃石)、河南方城(石猴)、山东掖县(滑石猴)、山东嘉祥(石麒麟等)、广东雷州(石狗)等地。
民间小型工艺石雕的制作十分注重石料的品种、色泽纹理的选择,主张因材施艺,追求雕刻精工,运用浮雕、圆雕、镂雕、线刻等多种技法来创作。石雕的制作工序大致相同,一般是:一、相石,根据石料的形状和纹理、色彩确定要雕制的题材。二、用笔在石材上画出雕刻的部位,然后凿出粗坯,再刻大体。大局部位刻成后,修刻细部,最后琢磨、修光、上蜡完成作品。 砖雕出现于中国战国时代,当时就已有花砖出现。汉代画像砖已发展相当成熟,以墓室砖雕最为著名,但制作大都是模印而成的,唐代花砖采用模印后再经过雕刻加工,创造出富有立体感的装饰浮雕作品。砖雕上的人物动物形象突出而且都以卷云纹相衬托,结构充实,形态生动,呈现一种繁复富丽的艺术风格。宋、金时期,墓室砖雕流行,多以世俗生活为题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宋代砖雕中的形象比例匀称,姿态生动,轮廓整齐清晰,刻画衣纹,刀法俐落,是一种清新朴实的艺术风格。到了金代,砖雕人物形体健壮,敦厚质朴,浮雕线条一般粗犷简练,有趣味性。明清时代,砖雕主要用于装饰住宅及寺观庙宇,表现内容丰富,构图复杂,制作除单层浮雕外,还有多层浮雕、堆砖等表现技法。花纹图案具有完整的装饰效果,作品画面具有独立的构图形式。
明清时代开始,砖雕艺术逐渐从建筑物的附属装饰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民间砖雕艺术品,砖雕制作的队伍发展壮大,全国几乎都有各自的砖雕产地,其中以徽州、天津、北京、山东潍县、苏州、广东、甘肃、台湾等地最为著名。
明清时代的南北方砖雕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民间砖雕制作的工艺还是大致相同的,一般来说分为六个步骤。(1)修砖(2)上样(3)刻样(4)打坯(5)出细(或叫刊光)(6)磨光。一般来说北方砖雕艺术风格比较浑厚,南方砖雕艺术偏于秀细,但都洋溢着中国各地民间的乡土气息。
南阳-镇平(那里到处都是搞玉雕的,想学容易的很,而且那里的玉文化历史悠久是个值得去的地方。)
镇平玉雕加工业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玉雕生产起源于西汉时代,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宋、元两代玉雕生产开始渐具规模,明、清以来已成为本县的一大产业,且有出口业务。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平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支持鼓励玉雕产业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激励玉雕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自1993年起,连续举办八届“中国镇平国际玉雕节”,使玉雕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在全县23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从事玉雕生产,专业村达到48个,玉雕加工企业近万个,其中重要企业40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个体加工产值约10亿元。
镇平县委、县政府为了强化对全县玉雕产业的管理,于2000年5月成立了“镇平县玉雕产业管理局”,相关乡镇成立了玉雕产业管理办公室。同时,还从组建龙头企业入手,组建了“河南镇平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吸纳了“镇平神圣玉雕有限公司”、“镇平华艺有限公司”、“镇平石佛寺玉器厂”等10家企业,乡(镇)、村(专业市场)分别建立了分公司和子公司。通过全县上下的积极努力,镇平已把玉雕这一传统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玉雕产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初步形成了原料——设计——生产——培训——检测——品牌——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镇平玉雕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初级培训学校18所,年培训玉雕初级人才2000余人;玉雕职业高中一所,培训初级人才360人;工艺美术职业中专一所,培训玉雕中级人才400余人。同时,还在“镇平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镇平华艺有限公司”、“石佛寺玉器厂”等10个重点企业建立了科研机构;以县技术监督局为依托,建立了“镇平县质量检测中心”。目前,全县现有技术人员5000余人,其中工艺师150人,高级工艺师20人,国家级大师3人,涌现出了像仵海洲、鲁明钧、仵英文等全国闻名的工艺大师。镇平玉雕造型生动,雕刻精细入微,博采京津工艺之雄厚,苏杭工艺之俊秀,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中部风格,玉雕设计人员精心设计制作的艺术珍品不胜枚举。翠玉“九龙花薰”为国家级珍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独玉“鹿鹤同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双层大型转动翡翠花薰“哪吒闹海”巧用浮雕、透雕、镶嵌技术,玲珑剔透,荣获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另有独玉“姜子牙封神”、“万里长城”、翠玉“麻姑献寿”等270多件工艺精品,先后获得省优、部优和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形成了以生产摆件类、饰品类、实用保健类等产品为主的产业群体8个,产品种类达150多种,产品体裁由传统的人物、炉薰、鸟兽、花卉逐步延伸到山川、屋宇等任何一个可塑领域。以镇平珠宝玉雕大世界、镇平石佛寺玉雕城为代表的专业市场的形成,县外流动销售人员数以万计,产品畅销美、日、加拿大、台湾、韩国、新加坡等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镇平玉雕产品采料广泛,选料上乘。有巴西玛瑙、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缅甸翠玉、阿富汗玉、辽宁岫玉,新疆羊脂玉、南阳独玉等30多个品种,加工高档化的产品质量,产业化的经营格局,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95年3月被国家农业部、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5家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
镇平玉雕 - 玉雕特色
镇平玉雕(即玉器)又称镇平玉刻。自古以来,镇平玉雕工艺品以其质地优良,设计新颖,工艺精湛,做工细腻,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而驰名中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美、最珍贵的瑰宝。镇平玉雕产业发展起来了,产品不仅销售国内,而且还远销欧亚等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优势多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玉雕产品的风格上讲,镇平玉雕博采南北之长,既有京津派的雄浑豪放,也兼苏扬派的婉约细腻。造型生动逼真、雕刻精细入微,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中部风格。其代表作有国家级珍品翠玉“九龙花熏”,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独玉“鹿鹤同春”,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双层大型转动翡翠花熏“哪吒闹海”巧用浮雕、透雕、镶嵌技术,玲珑剔透,荣获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
玉器的原料使用方面,以国产岫岩、岫玉,南阳独玉为主,还有白玉、孔雀石、水晶、紫晶、兰红宝石、绿松、紫英、金星、人造金星等。还有巴西、加拿大、缅甸、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之地优良玉料。
镇平玉雕在创作设计鹤花色品种方面,是根据口岸销售形势,原料工具,技术水平标准为依托。花色品种由简陋品种发展到人物、花鸟、炉熏、兽类产品,使题材丰富,新颖别致,令人深思,耐人回味。其中,人物类:多取材于古典小说、历史、神话故事。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史湘云醉卧芍药茵;《西厢记》中“盈盈听琴”;《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唐僧取经”;《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白蛇转》中“盗灵芝”、“二蛇出山”;《封神榜》中“哪吒出世”、“烽火红诸侯”。历史神话故事有“苏武牧羊”、“梁红玉击鼓”、“十三棍僧救唐王”、“五子闹钟馗”、“牛郎织女”、“天女散花”、“八仙过海”、“十八罗汉山”、“侍女”“妙算”等等。小件产品有玉镯、烟嘴、烟缸、戒指、小掉坠等应有尽有。
第四,政府搭台,请进外商,实施“玉雕领唱,经贸合奏”战略。
镇平玉雕 - 产业链条
镇平的玉雕产业从业人数达12万人,年产值13亿元,加工企业(户)10000个;镇平县玉雕重点乡镇11个,玉雕专业村50个,形成了石佛寺玉雕湾和县玉雕大世界两大专业市场,是县域的主导产业和群众的致富产业。世界所有的玉种在镇平均有加工和销售,形成了摆件类、饰品类、实用保健类等产品为主的产业群体8个,产品近5000个品种。
镇平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玉雕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使镇平县玉雕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镇平县结合文化名镇建设,以石佛寺镇、晁陂镇为中心,新建扩建了玉雕湾翠玉玛瑙市场、榆树庄玉镯市场、何庄摆件市场、梁堂石雕市场等23个专业市场,进一步膨胀市场规模。同时,为加强对玉文化产业的引导、开发和管理,提升镇平县玉雕产业水平,镇平县成立了中国国第一个玉雕产业管理局,从组建产业龙头入手,成立了“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吸纳神圣玉雕有限公司、石佛寺玉器厂等10家大个企业加盟,统一注册“玉神”商标,打造产业集团军。镇平玉雕作为传统艺术品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佛寺镇被命名为河南省玉文化产业基地。
镇平历来重视玉雕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和后继人才的培养。镇平县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民间艺术大师”2人,省工艺美术大师6人,高级工艺师35人,有初级培训学校18所、玉雕职业高中1所、县工艺美术职业中专1所,开设雕刻、美术设计等与特色文化产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年培训玉雕创作人才2500余人。另外还指定县文化馆为专门的培训基地,定期邀请县内外专家、教授讲课,提高各类民营文化社团的人员素质。
1993年镇平县成功地举办了12届玉雕节。节会期间,中国乃至世界的玉雕界专家学者云集镇平,研讨玉雕理论、切磋玉雕技术、传播玉文化知识,提升了玉文化研究的层次和品位;组织参与中国“天工奖”玉雕精品展评会、玉雕产品展销会、玉文化研讨会、获奖作品现场拍卖会等活动的开展,炒热了玉文化研讨弘扬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2003年建成了中国唯一的“中华玉文化中心”和中国首家中华玉文化博物馆。中华玉文化中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内部构造由玉雕精品展销大厅、学术报告厅和玉文化博物馆三部分组成,融精品展销、玉雕商贸、学术交流、玉文化研究于一体,既有现代特色风格,又深含玉文化底蕴,实现了玉雕文化与建筑功能的完美结合。与玉文化中心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玉文化广场,占地近百亩,气势恢宏,风光优美,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中华玉文化博物馆位于中华玉文化中心二楼,由玉史长廊、玉作坊、玉石大观、大师榜、精品图、百玉图六大展区组成,馆内收藏了历代制玉工具、古玉文物、现代玉器精品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玉石标本,并以泥塑和展示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玉雕加工工艺流程,堪称一部中华玉文化的百科全书。
镇平玉雕 - 玉雕交易地
镇平玉雕湾在河南南阳镇平县城西北八公里处,有一个自古就有“玉雕之乡”美誉的玉雕产销集散地--石佛寺,在这里,以中华玉文化中心为标志的玉雕湾综合市场,与贺庄摆件市场、榆树庄玉镯市场和石佛寺翠玉玛瑙精品市场及七个玉雕专业村连为一体,从而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玉器加工销售集散地,每年吸引百余万海内外客商和旅游者来此交易和观光。
玉雕湾市场总规划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由中心商贸区、东部商贸别墅区、西部工业区三部分组成。作为玉雕湾的标志性建筑——中华玉文化中心,由被国际上誉为中国八大杰出设计师之一的赵冰博士设计,整个建筑以行书“玉”字为整体造型,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由展销大厅、多功能厅、玉文化博物馆及玉文化研究中心组成。
玉雕精品展厅和中国第一家玉文化博物馆,建成后融玉雕商贸、精品展销、玉文化研究为一体,堪称国内外一绝。以中华玉文化中心为标志的玉雕湾综合市场将在其它三个玉雕专业市场及七个玉雕专业村勾通连为一体,呈现出东西贯彻、南北回环的大气势,成为辐射中国的玉雕产业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的集合地。玉雕湾珠宝玉雕市场展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内奇石、古玩、字画、瓷器、骨雕、角雕等旅游工艺品品种齐全、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玉雕湾市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以玉雕为主、其它多种产品辅助的工艺品加工销售市场,日休闲、购物客流量达5000人次,日成交额近200万元。
镇平县石佛寺镇玉雕专业市场在河南省乃至中国同类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母体”地位。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蹒跚学步,到成为中国比较大的玉雕专业市场之一,它倾情演绎了一个现代版商业传奇故事。它不仅吸纳了国内外60余种玉料的加工与销售,带动奇石、古玩、字画、瓷器、骨(角)雕、铜制品等30余种工艺品的逐步崛起,还培育了大量当地的玉雕品牌,衍生出4个大型专业市场。可以说,它是镇平乃至南阳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1996年,在镇平县石佛寺镇西的赵河荒滩上,形成了一个简易的玉雕交易市场,坑凹不平的沙地铺上塑料单当做柜台,搭起的简易棚当做门市,这便是石佛寺镇玉雕专业市场的雏形。1998年,在赵河荒滩上,他们治沙绿化,建坝蓄水,拉开了石佛寺镇玉雕专业市场建设的帷幕,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玉雕湾西区市场。2001年又投资6000余万元建起了玉雕湾东区市场、玉文化广场和中国第一家集收藏、玉文化研究、展销、商贸于一体的玉文化博物馆。至此,镇平玉雕市场初具规模。
2005年玉雕专业市场重新进行了定位,确立了“中国玉产品旅游购物中心、河南省玉文化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他们先后投资2亿元,建起了玉博苑早市、榆树庄综合市场和琢玉苑加工小区。成立玉文化产业管理办公室和玉文化研究会,形成加工依托科研基地、市场激活产业发展、文化丰富产业内涵的良性发展格局。实现了产业、市场、文化、城镇的同步发展。玉雕湾市场已成为中国北方建设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玉雕专业批发市场。
2010年,镇平玉雕荣膺中国城市新锐名片。纪念建国60周年中国城市名片荣誉征集与展播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教委支持,北京大学主办,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基地等多家单位承办。镇平玉雕是唯一一张县级城市名片。中国城市名片评选组委会给予镇平玉雕的评价是:
“追问她的历史,远至汉唐,近溯明清;考究她的手法,南北兼容,风格不拘。由古至今,中国人爱玉,至深至迷,镇平人制玉,中外驰名。无论是九龙华熏、鹿鹤同春还是哪咤闹海,百余位玉雕大师频出精品,更有十万镇平玉雕营销大军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以玉为媒,玉雕之乡,实至名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