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观音瓶值钱吗

汝窑观音瓶值钱吗,第1张

值钱。汝窑观音瓶是中国古代汝窑瓷器中的一种,因其制作精美、造型优美而备受收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的青睐,汝窑观音瓶保存完好、年代久远、制作精良、图案精美,那么它的价值可能会非常高,可能会达到数十万元甚至更高。

1、汝窑

汝瓷雄居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之首,

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传世品仅有60余件。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2、官窑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

3、哥窑

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4、定窑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5、钧窑

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6、景德镇窑

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创造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玲珑、高温色釉等精巧绝伦的名瓷。

7、耀州窑

耀州窑瓷以刀代笔的刻花装饰最为精湛,运刀挥洒如行云,刀下线条如流水,讲究一气呵成,刻成后纹饰奔放遒劲,线条活泼流畅,立体感极强,再施以透明的青绿色釉,烧成后更显器物淡雅秀丽,格调高峻。装饰技法以刻、印、划、雕、堆、镂空为主。

8、磁州窑

磁州窑以黑釉剔花瓷和铁锈花瓷著名,黑釉剔花瓷是在上有黑釉的瓷胎上剔刻纹饰,将纹饰以外的黑釉剔去,留出原始白地,烧成后黑白对比分明,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装饰效果。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据考证,最早的原始瓷器发现于商代,东汉时期已烧制出了符合瓷器标准的青瓷、黑瓷,隋朝又出现了白瓷,到了唐代瓷品种已相当丰富,宋代是瓷业的全盛时期,陶瓷产地遍及全国各地。当时的著名窑场数以百计,各个窑口相互竞争,出现了许多大名窑,生产了许多空前绝后的瓷器,自明代至今广为流传的“汝、哥、官、定、钧”五大官窑(次序说法不一),只是其中的代表,还有按瓷器釉色将其分为印花白瓷、刻花青瓷、青白瓷、黑釉瓷、白釉釉下彩瓷、龙泉青瓷、钧瓷青瓷与官窑青瓷八大类,称为“宋代八大窑系”。同一时期还有北方的辽瓷,西北的西夏瓷,金代的瓷器等,足见当时中国瓷业的发达兴旺。

所谓“官窑”有两个概念,一为官府经营的窑场,二为曾为宫廷生产过贡瓷的民营窑。官窑由朝廷经营或出资,派官员监督窑务,原料非常讲究,选用上等瓷土,挑选优秀匠师,采用先进工艺,特别是窑口设计科学,器物造型名家设计,出窑产品严格挑选。可以说官窑集中了宋代瓷业之大成,其瓷器达到了艺术的顶峰。由于官窑瓷器除供朝廷专用外,民间禁用,挑剩下的器件悉数被毁,因此官窑按我国陶瓷专家的分类,共分为汝、哥、官、定、钧五大窑。为了展示我国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弘扬中国陶瓷文化,中国邮政选取宋代著名官窑或民窑名品为图案,发行了“中国陶瓷”系列特种邮票。

国家邮政局今日发行的第八套陶瓷邮票2002—6《中国陶瓷——汝窑瓷器》,全套4枚,由著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设计。

汝窑瓷器与邮票

汝窑,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以地处汝州而得名,所烧陶瓷精美绝伦,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盛誉,曾有“汝窑为魁”之称。宋汝官窑遗址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北宋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汝瓷烧制于宋哲宗元祐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的20年间。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南宋时汝瓷“尤难得”。汝瓷为祥瑞之物,当时就仅限于宫廷使用,而且视为镇宫之宝,从不随葬入土,因而传世品殊为难得。目前全世界仅存60余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上海、英国、日本等博物馆收藏,每一件都堪称是稀世珍宝。

汝窑主要继承了南方越窑的青瓷釉色,同时又吸取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其卵白、天青、蓝青、虾青诸色中往往带有**,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在装饰上,汝瓷发挥了隋唐釉下刻、划、堆、贴等传统工艺。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后天蓝色的晴空,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汝官瓷满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状支钉痕,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

汝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古朴、典雅、大气,象征着纯洁、平安、吉祥和富贵。对汝官瓷的拥有和欣赏,体现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和艺术涵养。汝瓷烧制技术失传800多年,海内外陶瓷艺人为使天青釉再现于世仿烧不断,但终因不得其秘诀而未能成功,一些工匠感叹:“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这更给汝瓷蒙上了神秘色彩。近年来,汝州市的朱文立等艺术家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和上千次实验,终于使一代瑰宝汝官瓷天青釉再现于世,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项空白。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创出丰富多采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说。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1、宋代汝瓷釉下无气泡。笔者曾用5倍、10倍、50倍放大镜重复调查,30余件汝瓷,件件如此,无一例外。现代有的仿汝瓷相同没有气泡,因而能够这么说,但凡宋代汝瓷,釉下无气泡;无气泡瓷器,纷歧定是汝瓷。

2、宋代汝瓷的比重比现代汝瓷仿品的比重小。任何物体遇热膨胀,遇冷收缩,汝瓷器通过近千年的热胀冷缩,就会呈现物理学上的“膨化表象”,比重变小。笔者通过测验,宋代汝瓷的比重在20-22之间,而现代汝瓷仿品则在30之上。

3、宋代汝瓷敲击时,声响消沉。由于汝瓷是高岭土烧造的,布局不坚密。现代汝瓷仿品敲击时,则宣布洪亮嘹亮的声响。

4、宋代汝瓷有规范的蟹爪纹。由于螃蟹是立行,不是匍匐,在沙难上会留下一个个孤立的小洞,而宋代汝瓷立确是“汁中棕眼隐若蟹爪”。现代仿品则看不到这种蟹爪纹。

5、宋代汝瓷釉面反映淡淡赤色。由于汝窑釉料有红玛瑙成份,所以汝瓷釉面才干反映出淡淡的赤色。现代汝瓷仿品,无论怎么看,也看不到淡淡赤色。

6、宋代汝瓷器大多数是天青色。由于公元1107年,北宋徽宗皇帝在居室看到一只天青色瓷器,非常高兴,窑厂投其所好,所以大多数汝瓷贡品为天青色,即有粉青、卵青、灰青,都离不开天青这个基调。现代汝瓷仿品,还未仿出宋代汝瓷的天青色。

7、宋代汝瓷缺少玻璃质感而有玉质感。这是玛恼釉的重要特征。而现代汝瓷仿品则相反,有玻璃质感无玉质感。

北宋年代。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青龙寺,烧造时间约是北宋神宗到徽宗时期,也就是公元1068-1125年时期。大宋汝窑青龙寺御制底款真品也属于汝窑,所以大宋汝窑青龙寺御制底款真品是北宋年代的。

大宋汝窑青龙寺御制款瓷器是宋代汝窑的代表作之一,其釉色清新淡雅,器形端庄大气,图案精美细致,是中国瓷器制作工艺的杰出代表。

才十个分。。。

价值连城的汝官瓷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胴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作为宋代宫廷用品的汝官瓷,自公元1086~1106年,仅短短20年间昙花一现,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中。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弥足珍贵,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官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近年来,汝官瓷在国内外拍卖行情一直居高不下。1992年秋,一件直径仅为8厘米的宋汝窑盘在纽约拍卖,成交价高达154万美元。2004年汝瓷鸳鸯水滴以1050万元人民币在河南郑州拍卖成交。2005年南京十竹斋举行的拍卖会上,汝瓷天青釉洗以580万元成交。2006年4月北京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汝窑瓷器观音瓶以16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古陶瓷拍卖之最。

清凉寺汝窑遗址之谜

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汝窑的发现颇费周折,前后经历半个世纪之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的发现。

清凉寺村隶属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因村中有清凉寺而得其名。该村地处伏牛山东麓,四面环山,现有人口3000余人。窑址处地势平坦,有小河环绕西、南,制瓷原料丰富,煤炭、高岭土、玛瑙石等制瓷原料就地可取,是座原料丰富的制瓷场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坐落于清凉寺村中及村南河旁。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里,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据当地老人讲,从前一到农闲,特别是干旱季节,他们村中的很多人曾靠挖汝瓷为生,民国时期尤盛。民国时期挖到一个青碗能卖10块大洋,相当于现在1500元人民币。最值钱的是“铅点碗”,此碗造型精美,胎薄体轻,釉黑如漆,明亮如镜,釉面布满灰色小黑点,底很小,碗口外撇,状若南方人戴的斗笠,当年能卖500块大洋。上世纪60年代,在该村村南的汝窑遗址上,还能见到汝瓷片堆积如丘,断断续续达半里之遥。

1950年文物专家陈万里先生考察汝窑,首先发现了宝丰清凉寺瓷窑遗址。20世纪80年代初,宝丰县文化部门在文物普查中,从清凉寺等地群众保存的瓷器中,发现了与北宋宫廷御用汝瓷特征完全相同的瓷盘,从而为寻找汝官窑遗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1986年10月,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两个完整的汝窑天青釉裹足支烧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瓷一模一样,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上海博物馆的高度重视。随后,上海博物馆的两名陶瓷专业人员在清凉寺村采集到46件瓷片和3件窑具,汝窑终露端倪。

1987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次试掘,发现典型的御用汝瓷20余件,其中有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及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珍品。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出土各类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2000余件,其中的窑藏品与传世汝官瓷对照,胎釉完全一致。1999年,该所在清凉寺村居民住宅便道上再次进行试掘,收获汝官窑瓷片上千片。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六次考古发掘,在清凉寺村内搬迁四户村民,发现窑炉15座和作坊2处,出土了一大批比较完整的汝官窑瓷器、窑具和模具,终于找到了汝官窑的中心烧造区。宝丰清凉寺汝窑址,2000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入选“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又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7年以来,文物部门又搬迁数十户清凉寺村村民,继续开展古窑址发掘工作,相信不久会有更大的发掘成果。

张公巷汝窑遗址发掘始末

说到汝窑遗址,不能不提及汝州市张公巷汝窑遗址。张公巷窑址位于汝州市区东南部,遗址中心区面积约3600平方米,皆被居民住房和城区道路所压。

1998年,在汝州市区老二门街拓宽改造时,附近群众建房挖地基发现了许多青瓷片。1999年春,又发现了大批烧瓷配釉用的原料。

1999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郭木森等在汝州市公安局门面房建设工地发掘,除出土大量宋、元时期民间生活用瓷外,引人注目的是又出土了4件(片)天青釉汝瓷,这些汝瓷与清凉寺御用汝瓷烧造区出土瓷器从胎质、釉色、器形上完全一样,应是清凉寺御用汝窑的产品无疑。

2000年春,汝州市区张公巷附近的居民高中强建新房,汝瓷专家朱文立在挖地基的现场捡到了几十片典型的窑具,有盘式、桶式、漏斗式,便会同汝州市文化局有关领导立即向河南省文物局领导汇报。2000年春和2001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在汝州张公巷配合民房改建工程进行小范围的考古发掘,发现一些类似汝窑瓷器、窑具和素烧坯残片,遂引起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高度重视。2001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察发掘地。

为进一步揭开张公巷窑址神秘面纱,2003年汝州市文化局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组织人员对张公巷原探方周围2500平方米的范围实施高密度钻探,并于2003年年底完成了张公巷7户居民的拆迁工作。2004年2~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张公巷东、西两侧分别开挖探方两个,发掘面积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房基4座、水井4眼、灰坑79个和过滤池1个,出土了一批张公巷窑生产的完整或可复原瓷器和窑具。出品胎片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不但继承了清凉寺汝窑的卷足支烧工艺,且有所发展。经过对出土釉料的试烧,成色和发掘出的瓷片一致,烧成温度在1250摄氏度,和史书记载汝官瓷烧造工艺相符。专家认为,张公巷窑烧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确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张公巷窑烧制的产品独特,制作讲究,古朴雅致,质量上乘,显然不是一般的民间用瓷,它的性质应属官窑。在2004年5月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上,不少中外陶瓷学者认为该窑址就是寻觅已久的北宋官窑。2006年5月,汝州张公巷窑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老汝瓷焕发新春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汝州市、宝丰县在保护、开发及利用汝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6年,在汝瓷的故乡临汝县(今汝州市)建起了汝瓷厂。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1987年4月研制出了古汝瓷并通过国家级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近年来,汝瓷之乡发展汝瓷研究机构和烧制厂家上百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年产值近2亿元。他们生产的汝瓷天青釉、天蓝釉、豆绿釉及月白釉等品种通过省部级专家鉴定,具备了汝官瓷的独到特征,已销往世界各地,成为普通百姓收藏佳品。许多汝瓷产品还被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收藏。

2001年10月,汝州市成功承办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年会暨汝州市首届国际汝瓷研讨会,100多位陶瓷专家、学者国际友人齐集汝州,对汝瓷的发扬光大给予了高度评价。2002年3月30日,一组四件套的汝瓷邮票顺利发行,向世人展示了汝瓷的风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9043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