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大的古玩市场

上海有哪些大的古玩市场,第1张

上海云州古玩城 上海大木桥路88号

上海中福古玩城 上海黄浦区福州路542号

上海多宝古玩城 上海河南路

上海有方古玩城 上海市白渡路111号

上海卢工邮币卡市场 上海市局门路600号

上海静安古玩城 上海市卢湾区鲁班路100号

上海文物商店 黄浦区广东路218-226号

上海城隍庙 方浜路265号地下室

上海虹桥古玩城 延安西路3088号

上海古玩城 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658号

新开张的时候去过一次,据说多宝古玩城定位是高端的古玩精品市场,因此里面的藏品不是我们这种平民收藏爱好者者可以承受的。古玩城的环境还是不错的,基本都是店家,布置的比较有条理。主要都是高端的玉器、瓷器等古玩,平民化的钱币、杂件类比较少。听一些收藏界的朋友说,这里也有不少仿品出现,需要藏家们多多注意。

只说老蜜蜡~而且只说老原蜡~其他什么老压制的老合成的~我不评价~价格只制止到2012年5月22日,而且价格只针对坛子,不针对实体店 片蜡 还是一样垃圾,没人要的东西~目前好像还是稳定在70-100一克 墩子(算盘珠) 价格有所上涨 从去年年底100以下能挑到,到目前好墩子拿货过200一克~正常拿货130-200都有可能。极品另说),卖价,坛子里一般都是10-30%的利润,一般不离谱,300能买到极品墩子~算盘珠手串,全完美全正圆的,260以上吧 枣珠 分2种,一种年份不好,孔特别小的,这样的便宜,拿货价格200-300左右吧。卖价不详,没卖过!还有种年份好的~孔非常漂亮的枣,蜡质好的,我卖过最高1200一克!不过那东西确实够级别了~ 桶蜡 这个不多说了,价格飞涨,从去年的180能挑到,到现在给450拿货都未必能让你挑~关系好,挑个1个2个的,就算不错的了,关系不够好,直接就是要通打(通打的意思就是一条以条走,好坏全部都要,如果把坏的蜡刨去不算的话,基本成本就是600以上一克)。所以正常卖价 450以上吧,如果是5月拿货的话,450都不能卖了,当然如果是之前的存货,那450还能赚点。好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桶蜡卖这么贵啊,你们没去看过拿货的地方,所以不理解。现在不是给钱就能拿到货的时代了,现在送货的一来,一般拿个5条6条的,好品率不超过10%,就是10个里面只有一个好的~这样的货很多,但是谁敢要,要了卖给谁??? 记得我在2012年初,说今年桶蜡价格肯定过400,没想到居然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桶蜡拿货价格就过了400,卖价咱不提了,怎么卖都可能了,反正亏欠是不可能卖的~所以如果现在在包真包老包原蜡,而且形状比较好,超过3克的桶蜡,价格400以下的话,不要犹豫了,买或者干脆不玩老蜜蜡桶了~ 最近市场比较热的球桶,主要是配多宝用的,这东西克价过千了~~而且基本看不到~~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如果要买,就早点买,或者干脆别玩了~老蜜蜡的价格,我个人已经感觉比较高了,希望别在高了~~, 老蜜腊的6月行情,一个字 涨~~~~~~~~~ 片蜡 墩子 价格小幅度上涨,但是货全部是年初东西,都是被无数小贩子看了无数遍的垃圾了~~实在挑不出好的了,垃圾价格都高于刚来的时候单挑价格~或者基本持平!100多一克吧 片的没问,实在太垃圾了 饼子~北京目前大概有几十公斤的存货,但是99%是垃圾了,好的已经在来货的3-4月都让挑干净了但是价格和墩子一样,垃圾也涨价!!!!一般喊价200-300,好的喊400左右,拿货可以谈谈 幅度不大!基本200出去了 桶腊和枣, 1月-6月北京一共出现了5批不错的桶腊,每一批在600-2000克左右其中3批已经被商家消化,还有2批因为价格问题,没有吃下来~~~通货价格在350-450之间好品率大概在1/2左右,就是一半左右是垃圾或者形状不好 带瑕疵什么的没有被吃掉的2批桶腊,一批300多克,全红皮,刚开始喊价格600一克,里面好的拿出来,成本背到1000左右一克,目前这批桶腊已经喊价700一克实在吃不动另一批2000多克,喊价450通走,挑一半600不商量,因为质量一般,很多商家看过,但是因为投入太大,消化起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这2批桶腊,因为价格问题,暂时没有被消化 藏蜡,以饼子为主,北京市场上好的藏蜡不多见蜡球更是少的可怜~~玉树,4个大蜡球,特别漂亮,2个带小伤,一共150克,我们给了50万,没有买下来!!!要价70万~~~要疯了 5000一克,我们给3000一克,都没买到!!!! 市场反映饼子 墩子 还是比较容易消化,因为涨价幅度比较小而且总价相对便宜,所以比较好消化,但是好的太少了质量严重下降!! 桶腊由于涨价幅度非常离谱,价格已经很高了,玩家基本观望,等价格下落,但是估计没希望了!!!有部分商家手里有点存货,价格可能相对合适点,但是能拿出超过100克完美品,形状好的桶腊的商家,估计北京不超过10家!!!! 另特别提醒:潘家园\古玩城\雅园等地 部分商家有做旧桶腊出现(形状不是特别规矩,孔道垃圾,皮壳作旧)请有意想购买的朋友,一定要注意!!! 还是那句话,老蜜蜡的只有坑,没有漏~~~千万别想捡漏~~~ 最后,相信我的人可以交朋友,不相信我的,你就当我是 s b~黑心商人故意来炒做的(提醒一下,没有大几千万,想炒做老蜜腊是不可能的了)

西关最辉煌, 最神奇的应是在清末明初。 那

个年代广州的所有经济因素 都集中在广州的

西部,这里有进出码头,有各种货站和仓

库,更有个 各国商务机构和洋行, 最著名

的买办基地就在这里。 更令人从洋媚外 那

个的是西光南面的“沙面” ,这里是英国的租

界。 西光为何会在广州的城市发展中脱颖而

出, 这完全得益与西方的 经济入侵和他的

地理位置。皇朝时期没有对外政策, ,乾隆

皇帝早就 回答过英国 我中国地大物博,什

么东西都有,根本无需与英国互通 有无,这

就从国策上堵住了和西方来往。但是,不管

是清朝的海禁还 是满清的锁国, 都禁不住

沿海人民同外界接触。 外国商人利用民间渠

道,进行种种非法买卖,西关是一个重要的

口岸。清朝的高官一边不 想和外国人做生

意, 一边又对西洋的玩意很青睐, 后来清

政府迫于形 式,同的意和洋人做生意,但又

不准在城里进行 。于是洋人就在白 鹅馆的

岸边建起商馆,码头,我们的祖先称为驿

馆,那些曾经大胆和 洋人做生意的商人为了

方便和洋人打交道,也在驿馆的周围建起商

行,这就是后来的十三行。不过,当初广州

作为唯一的通商口岸,也 吸引力全国的出口

商品和商业人才, 由此促进了一广州的发

展, 造就 了西关的繁荣。一百年后后的今

天,我们再改革开放,回顾历史我们 晓得西

关一百年前就已经是广州的经济开发区,随

着广州经贸的兴 旺, 西关从一片古城的荒

郊变成广州经济发展的龙头。 可以说西关是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祥地。近代史常常把

清末的门户写的一片黑 暗,极少人又说它曾

今有过的文明。 西关从崛起到衰败不到一百

年, 鸦片战争以后, 朝廷割让了香港

和容许五口同通商, 香港就怒自是中国唯一

的口岸, 但因它邻近港澳, 中国商人便从

西关率先走向国际, 一些富商甚至到港澳殖

民地与洋人 合作。 别看今日香港有高度的

繁荣和现代化, 可它一些著名洋行的发 祥

地就在西关。 到了民国, 广州的工商业仍

以西关为主要阵地。 但是, 民国以后的军

政府有如走马灯一样,变换得十分频繁。西

关的商人, 不能再忍受这些走马灯政府的敲

诈, 于是同沙面的英国人联络, 在英 国人

的支持下,西关商人学习香港界成立武装组

织,史称商团。广州 的商会有了武装组织,

便处处不买军政府的帐, 有时商团还强过军

政 府军,甚至跟孙中山作对。但是,孙中山

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 革命得到多数广

东人的拥护,他联合各方力量很快平定了商

团的叛 乱。到了后来的八年抗战,广州的经

济就濒临崩溃了。 不过, 使西关连根拔起

的应该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公私合营, 在

实行公私合营前,那些财粗势大的资本家便

跑到香港或外国另起灶 炉,在广州留下的多

是些不动产。后来工商业不单全面国有,而

且实 行国营,从此进入计划经济时代,西关

不再是广州的经济重心了。 二、西关文化

有人说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论,西关文化可说

是不伦不类,就像今 天一些沿海开发城市一

样,处处表现出虚饰、造作与张扬。对于这

种 说法,我是不赞成的。我比较认同的是,

如一些老广州说的,西关的 文化曾代表过广

州的文化潮流,虽然现在已经衰落了。不

过,经过过 滤和筛选, 也可以找出了不少

称得上文化又发过光的东西。 这些东西 曾

引领这广州走过了不少的历史。

21 西关大屋 提起西关大屋,便让人想起西

关的豪华,激发广州人的骄傲。如 今走进宝

华路、 多宝路和逢源路一带, 便见到一座

接一座的花岗石脚、 水磨青砖的高大房舍,

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西关大屋了。 这些大屋是

当 年发家致富的商家兴建的, 南海县

志有这样的记载“光绪中叶, 绅富相继购

地建屋,数十年来,甲第云连,鱼鳞栉比,

菱塘藕渚,悉 作民居。壌地相接,仅隔一

水,生齿日增,可谓盛已。 ”为什么广州 的

商人都到西关建屋呢?这是有其特殊的历史

原因的。 中国的封建社 会,行商致富的人

不受尊敬,士农工商,生意人的地位最低,

即使做 生意发了达也富而不贵。 城池之

内, 等第森严, 如果没有官职或功名, 在

城内只可建普通的民房, 不能建造豪华宅

第。 最早开风气之先的是 那些著名的买

办, 他们在同治年间已开辟了新宝华街,

就是今天的宝 华路,随后那些办洋务发了财

的人便相继买地建园林院宅。不过,随 着时

代的进步,西关大屋很快就落伍了。现在,

宝华街一带的西关大 屋多数仍在,但几乎都

成了“七十二房客” 。 22 粤剧 粤剧是汉族

地方戏曲,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

戏,自公 元 1522 年~1566 年(明朝嘉靖年

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 合唱做念

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

演艺术。粤剧每 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

饰打扮。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 又

称为戏棚官话。 到了清朝末期, 知识分子

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 语言改为粤语广

州话, 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 现在粤剧已

经是广东乃

至全国有名的大剧种,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以说使粤剧得以延续下去,并扩大影响

的,是西 关人对粤曲粤剧的一大贡献。民国

以后,西关大少多成粤剧的票友, 他们多数

受过文化教育, 因而西关也出了不少广东音

乐作曲家和粤剧 戏本的作者。 上世纪二、

三十年代省港最有名的粤剧创作家“南海十

三郎” , 他出身西关大富之家, 从小跟着长

辈出入艺场, 无师自通地对粤曲粤 剧养成

很深的造诣, 但讲到他对粤剧的贡献, 可

惜广州极少有人提到 他。 23 领导粤语的潮

流 粤语过去称广府话,俗称“白话”现在叫广

州话。广州的方言的 形成不去说它, 但近

世广州方言的发展确实拜托了西关。 广东全

省的 “白话”分布很广,但各处乡村各处音,

每个地方的口音都不同。广 州作为最早同现

代接轨的省城, 它优美的白话语言在全省各

地不同的 口音中起到统一的作用, 而西关

话曾一度被认为是广州方言的贵族口 音。

西关的口音和词汇无时不影响着广州的语言

发展, 后来粤剧的唱 腔咬字也以西关话为

准。这种情况有如今日地道的“京片子” ,经

常 有新的语汇影响着北京的城市语言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9477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