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10万元目前值多少钱?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乾隆朝,现在的10万元能兑换成多少钱?首先要从硬通货白银和大米的历史说起。在大清帝国,各级官员的薪水都是用白银和大米支付的。我们都很了解白银,但是很多米卢的人会很困惑。事实上,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历史粮食产量并不高。很多时候还是靠天气吃饭。对于古代人来说,大米是硬通货。
因此,白银和大米成为历代官员分配工资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变了,但大体还是老样子。因为两者关系密切,所以在很多关于货币与商品换算的文章中,白银往往是以大米换计算,最后得出数据。
在《隐性订单》年,伍肆将当前的大米价格与某一历史时期石棉的市场价格进行了比较。这样,如果大米价格不同,计算结果往往会相差很大。因为清代米价经常大幅波动。
据《世界书评》说:“从旱季开始到现在已经13年了。在春天,雨和冰雹,豆类和小麦受到损害。春秋以来,米价飞涨。每石325元。经过17年的努力,这个米斗的价格不到100元。辛辛苦苦20年,老人饿了,糯米价50两,人吃糠。21年的辛苦,饥荒,五两石头。四十四年辛苦,六两石头。”
我们以17年的米价和20年的干米价为基础。一两银子换成人民币也不一样。李晓巧在文章《从明清米价看康乾的繁荣》中写道:明代的一块石头相当于现在的184斤。全文就是基于这个数字。
我们也换算成每石184斤。大米的价格是以平均每斤3元计算的。17年,大米的消费还不到100元。现在一盎司白银相当于552元人民币。
辛辛苦苦20年,一两银子跌到110元。同样的银量,黄金年和黄金年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只有米价用于白银,必须估计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之间的兑换会有波动,更不用说货币和商品之间的兑换了。只有找到相对稳定的买卖点,才能减少大幅波动。
在清朝历史上,工资和租金是相对稳定的。工资方面,《中国通史》记载二十一年,河南唐河县卢长期为郑天禄家效力,年收入2500元25两。
到1880年2月,美国驻清朝领事馆关于清朝工资的报告显示,长工一年挣3-4美元。1880年,1两白银相当于112美元。也就是27到36。
其计算方法是将一个长工年的白银收入和一个长工年的工资进行换算。一个老工人的收入,丰年是1380元,黄金年只有275元。很明显,现在这么多可兑换货币都无法维持生计。白银还是白银,但是当我们用米价换算的时候,就变了。
再看看房租。根据甘龙《安源县志》的说法,如果佃农种植谷物,他们必须支付谷物收成的一半。这才是真正的租金。甘龙、嘉庆年间,仍有30%左右的租金。南方水稻产区的货币租金在每亩4到7元之间。也就是说,在农业中,佃农的付出和长工的收入是相对稳定的。
实物的相互计算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但当以土地为参照,比较租金时,影响就会减小。以桓台县为例。它位于长江以北,有几吨粮食。它的租金是每亩700斤小麦。小麦现价12元/斤,折合成840元。
另一组数据显示,东北水田租金在800-1000元之间,差别不大。南方的房租不会比这个低,在800元算
虽然土地不变,但地租的货币变了,地租的收取在某种程度上与市场一致。按照甘龙时期良田、劣地的平均租金,目前4-55元、7元、800元,一两白银就是1455元。
这个数字和过去流行的一两200元相比还是很高的,但从市场和低级官员的工资来看,1:1455的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
以郑板桥的书画为市场参照物。“大六两,中四两”。《清公元《鹿苑丛话》年》记载,顺治初年,这片良田只有23两。康熙年间,长度从4到5不等。雍正时期仍恢复原值。追溯到甘龙的早期。六歧义不是小数。
根据元尼赞的风景,售价1220元左右,优惠175万。毕润飞以1300两折价189万买了王维的《江山薛稷卷》。
从字画市场的折扣来看,1455元并不算高。那么我们来看看文章开头是怎么说的:目前10万元的白银换算成甘龙王朝大概是692元左右。
下面就列举中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几个朝代,用以表示银子换算成人民币的数量。
始皇帝结束春秋战国的纷乱割据,行“半两钱”,当时人口激增,金银发掘量又少,于是在秦朝流通的是铜铸币。
前有以史为鉴的以民为水的李世民,后有开元盛世的武则天和李隆基,唐朝在当时蜚声世界各国,遣唐使络绎不绝,国运昌盛,物种富足,人民安居乐业,但即便是这样发达的唐朝由于重农抑商的经济手段,商品经济受到了抑制,货币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使用的并不多,当时官方使用的仍然是铜铸币,金银仅仅用于贵族间的大额交易,银的价格一直是居高临下。有学者分析,在贞观年间一两银子约等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月薪五六千的白领们到唐朝的月薪仅仅一两,一年下来也就12两,那么影视剧中成箱出现的银子可真就尴尬了,这也是编剧缺乏历史知识的后果。
终于到了经济发达的宋朝,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广泛流通金银作为货币,当时的四川地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只是它的认可度、流通度低不如金银使用的普遍。到了经济发展的后阶段,金银满足不了货币使用量,铜铸币、铁铸币也充当一般等价物,各个州府各行其道,货币制度混乱不堪,所以宋朝的银子估值很难,根据一些史料估算,宋朝一两银子约等于1400多元人民币,这么一来倒是让我想起追过的《射雕英雄传》,傻小子郭靖初见黄蓉便被摆了一道,被宰了十九两七钱四分,换算成人民币足足近两万元,郭靖还真是人傻钱多,这与他贫苦小子有为青年的设定差的有点远,看来金庸大师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啊!
然后就是明清两代。白银是明朝的法定流通的一般等价物。从银子对大米的购买力中能间接算出一两银子的价值。《明史食货二》中有言:“于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而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如今的94公斤,再换算现在超市里普通的猫牙米,近两元一斤的那种,得出结果就是明代一两银子约等于660元人民币。
清朝社会复杂,银子的购买力被康乾盛世划分开来,清朝有银子、银元作为货币,银子的价值一看面值,二看成色,在列强未进入中国时银子流通量多因而不值钱,清朝被撬开国门后大量白银外流,经济凋敝银子又变的值钱。李宝嘉在《南亭笔记》中记载:太后皇帝每天的伙食费至少得一万两白银,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中国的银两在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后才退出了流通领域,这样算算,银子在我国的流通历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也连续使用了一千多年。
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
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
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
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
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
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
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
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
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
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
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
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
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
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
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
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
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
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
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
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
,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
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
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
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
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
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
“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
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
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
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
,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
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
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
。“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
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
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
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
,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
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
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
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
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
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
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
。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
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
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
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
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
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
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
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
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
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
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
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
,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
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
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
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
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
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
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
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
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
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
。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
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
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
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
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
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
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
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
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
,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
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
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
)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
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
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
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
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
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
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
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
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
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
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
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
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
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
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