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石的真假辨别:
1、端口鉴别:观察芙蓉石的断口,能够看出石质感,这是因为芙蓉石是水晶矿石;而玻璃的断口是光滑弯曲如贝壳的凹痕,从而根据这一特性就能很快的辨别出芙蓉石的真假。
2、光学鉴别:水晶是结晶的非均质体,而玻璃是不结晶的均质体,在偏光镜下转动360度有似明似暗变化的是天然水晶,没有变化的是假水晶。
3、工艺鉴别:珍贵的宝石一般打磨都会很精细,而玻璃制品由于价格低廉,其打磨一般会比较粗糙,而且刻面之间的交棱不平直,并且玻璃制品的孔眼容易破裂,正好可以进行断口鉴别。
扩展资料
芙蓉石保养
1、保持润泽
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2、开料水磨
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3、原坯石料
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
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寿山芙蓉石与老挝石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质地、颜色和文化底蕴。
1、从质地上来讲。
寿山石性不好的用油保养即可,老挝石在脱水的情况下,即使用油仍然会十分快速地褪色;即使不褪色,颜色也会起着变化。
脱油后的老挝石全无油养时的滑腻,而是带涩的感觉。且无油养时的色彩萎靡不振,上油后又“鲜活乱跳”,这说明其质不够细密结实,凝润度并不及外表来得光鲜。在进行抛光的过程中,没有寿山石那种越磨越亮的细腻感。
2、从颜色上来讲:
老挝石颜色过于单调,主要的颜色有红、黄、白,而寿山石颜色多样,多姿多彩。
老挝石:
寿山芙蓉石:
3、从文化底蕴方面来讲。
老挝石的出现,以福州为主战场,以中、低价位的准确定位,是对以寿山石为主的雕刻石的阵容补充与完善。
而雕刻石的核心是寿山石,寿山石的核心是田黄,其他雕刻石的价值是依托于核心价值而存在。
其中皇家文化是田黄不可忽略的主要部分,田黄光辉史始于皇家的祭天文化,其有着“福、禄、寿”的隐喻,之后王侯将相争相跟风模仿、收藏,依托于田黄材质身上的各项技艺也日臻完善以至颠峰。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寿山才达到今天价位。
扩展资料:
上品芙蓉石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微透明而似玉非玉,手感特别好。前人形容其“如脂如膏如腴” 、“拂之有痕”,这是形容人们对芙蓉石非常珍惜,唯恐有所损伤,仅仅“拂之”当然不会“有痕”。
与其他坑石相比,芙蓉石的主要特征是:凝结脂润、细腻纯净,而且品玩最容易上“包浆”。寿山石长期在人的手上、脸上摩挲,石与皮肤的摩擦已增加了亮度,而人体的油脂与温度又使石质更加润通灵,火气褪尽,老到成熟。这种特殊的光亮谓之“包浆”。
参考资料:
-寿山芙蓉石
-老挝石
寿山石出产于福州市北部约30公里的寿山村,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计有100多个品种。芙蓉石属于山坑石的一个种类,出产于寿山村南面约8公里的加良山矿脉,这个矿脉还出产峨嵋石和溪蛋石等,这些石种另文介绍于后。在介绍芙蓉石之前,请先了解山坑石的概况。
山坑石产区的范围很广,矿区的中心是位于寿山村南面的高山峰,从这里延绵而去的山峦岩层中,蕴藏着丰富的山坑石。山坑的矿脉、石种繁多,是寿山石最大的家庭。高山峰的东面是都成坑矿脉;与高山、都成坊隔溪相望的有虎岗、善伯旗、善伯洞矿脉;再往东有金狮公矿脉、吊笕矿脉。高山、都成坑山的南面是加良山矿脉,又称月洋矿脉;寿山村的西面有旗山、马头岗矿脉;五显公庙周围出产寺坪石;寿山村的北南还有旗降矿脉、柳岭矿脉、猴柴磹矿脉、山仔濑矿脉、黄巢矿脉等。每个矿脉都有诸多石种,每个石种的质地、色泽、纹理也都有不同的特征,奥妙无穷。每一种石都有丰富的内涵,都有自己的性格:芙蓉石的雍容,都成坑石的灵捷,善伯洞石的朴实,旗降石的刚健,荔枝洞石的妩媚,各种坑石,五色相映,光彩四射,红如 鞨,黄如蒸粟,白如珂雪。
寿山石主要出产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市郊北部约30多公里的寿山乡,日溪乡,闽侯县等地。 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 寿山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寿山村由群山所环抱,正是这些山头构成了寿山一道道亮丽的的风景线。以寿山村为中心的“百里连亘”、“万山村立”的群峰里,主要有高山、旗山、旗降山、杜陵、善伯等。从高空俯视,一条美丽的线条—寿山溪镶嵌在寿山上,有“石帝”之称的田黄正是出产于寿山溪自身及周边。
按出产的年代,人们将传世芙蓉称为旧芙蓉石,现代出产的称为新芙蓉石,新芙蓉中又按石性分为老性芙蓉与嫩性芙蓉石,石性成熟而格纹少者谓之老性,质地比较松而格纹多者谓之嫩性。许多玩石者都认为旧芙蓉比新芙蓉石好。旧芙蓉石因为把玩已久,火气褪尽,显得温文尔雅,老到成熟,自然十分雍容稳重;而新芙蓉石总有火气,上品新芙蓉石若伴人日久,自当会与旧芙蓉石一样可人。
属于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清朝初期的几位皇帝,都深为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所吸引,要求满族人接受并努力学习汉文化。他们也十分喜欢寿山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坐像,就是寿山石雕。
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喜爱寿山石之风更盛,先石也更加讲究。名贵的芙蓉石自然得到清朝皇族的宠爱。康熙帝御宝“御赐朗吟阁宝”即为白芙蓉石所制;雍正帝用的“壶中元”、“和硕怡亲王宝”、“膺天庆”印玺皆为芙蓉石章;乾隆皇帝一生所用的寿山石印章,竟多达百余枚,其中不少是芙蓉石章。
清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临终时立下诏书:立皇太子载淳为太子,派载恒、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赞襄政务,并规定他御用的“御赏”田黄石印章与“同道堂”芙蓉石印章,作为他“殡天”之后下达诏谕的凭信,“御赏”章作为“印起”,“同道堂”章作为“印讫”,必须同时加盖方为有效。皇帝将“御赏”章赐太子载淳,“同道堂”章交由皇太后保管。载淳于同年七月登基,改年号为“祺祥”,可是只过三个月,西太后慈禧便发动了政变,或杀或贬了几位顾命大臣,将政权连同两枚印章都掌握到自己手中,改年号为“同治”,垂帘听政。这个历史有名的“祺祥政变”的故事,说明了寿山石不仅贵为御用,还参与了一段重大的历史事件。
从乾隆帝祭天时将田黄石作为供品后,田黄石有了“石王”的美称。有“王”就有“后”。芙蓉石雍容华贵,细腻脂润,而且清朝皇帝将田黄石章与芙蓉石章一起作为下达诏谕的凭信,芙蓉石顺理成为“石后”。
2002年4月,在北京华辰拍卖会上,有一对康熙皇帝御用的芙蓉石印章,估价仅80-100万人民币,成交价却高达390万人民币,创下了芙蓉石章的天价。
这对印章是康熙皇帝晚年的用印,质地温润细腻,平顶浮雕双夔博古钮,雕工精致。
根据《秘殿珠林》卷记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康熙帝自择“戒之在得”四字印文,以纪念在位即将60年。次年5月,康熙帝在避暑山庄命大学士、著名画家张照拟定字体,并由梅玉凤刻成。这对印章常钤於康熙晚年的御笔书画之,《石渠宝笈》中屡有著录。两印的印文也是康熙晚年心境的实录。“戒之在得”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与警惕之心;“七旬清健”则反映了他对晚年身体健康的期待。
康熙去世之后,这对印章和其他康熙生前的用印一起封存於紫禁城内。1900年八国联军侵扰,大多数康熙玺印散失,部分流散欧洲。据了解,这对印章曾於20世纪初出现於法国某拍卖会,后一直秘藏於外国收藏家之手,此次重现于京城,尤显珍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