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天然水晶与合成水晶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一致。划玻璃根本无法区分。
合成水晶的鉴别
1.颜色
合成水晶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经人工生产的产品,因此其批量产品内部特征表现出过
多的统一性。无色合成水晶具有统一的高透明度,彩色水晶表面表现出均匀、统一的颜色;
有时受着色剂浓度的影响,颜色可有过深或过浅的现象。
2.种晶
合成水晶中可见种晶板,种晶板有无色、彩色两种。种晶板与后期生长水晶之间有清楚
的界限和颜色差异(见图3-1-273)。受高压釜内过饱和溶液或
釜内温度波动的影响,一些杂质或自发形成的微晶粒落在种
晶板的晶面上或有缺陷的部位,形成微小双晶,即花絮状双
晶。在显微观察中这些杂质或絮状双晶表面为灰白色雾状。
种晶板的附近还常出现应力裂纹,这些裂纹十分细小,裂隙
面呈弯折状,与种晶板成一定夹角排列,在已加工好的宝石
顶部,常可见到这种雁行排列的裂纹。
3.包体特征
天然水晶可有品种繁多的固态包体,而合成水晶中主要出
现的是锥辉石,或石英的微晶核。这些固态包体都表现为一种
面包渣状。这些“面包渣”也可能来源于那些未溶解的原料,
当水晶生长条件较稳定时,“面包渣”就十分稀少,单个或几
个出现当水晶生长条件不稳定时,特别是在合成水晶生长阶
段发生中断时,在平行于种晶板的一些平面内“面包渣”大量
出现,犹如“桌面灰尘”,一层甚至两三层贯穿于整个晶体中。
初学者常把这些“面包渣”或“桌面灰尘”当成天然水晶的证据,把它们与天然水晶中出现
的细小的“絮状”、“渣状”以及愈合裂隙内的气液指纹状包体混同起来。如果仔细观察这两
种不同成因的包体还是有区别的,首先天然水晶中的指纹状包体常沿裂隙充填,分布于晶体
的某一局部,不同方向的裂隙产生不同方向排列的指纹状包体。而桌面灰尘状包体,则贯穿
于整个晶体,几层桌面灰尘状包体大致定向排列。在高倍显微镜下天然水晶的“面包渣”多
为细小的气液两相包体,而合成水晶的“面包渣”则为均一细小的雏晶
4.色带
合成彩色水晶(主要是紫晶、黄晶)中亦可出现色带,但仅出现一组色带,色带平行于
种晶板。在合成紫晶中,种晶板平行于正菱面体r 面或负菱面体z 面,晶体生长的主要方向
平行于种晶板,因此合成紫晶仅有平行于菱面体方向的色带,以及与色带平行的密集的生长
纹。
在合成黄晶中,种晶板平行于晶体的底面c,亦即垂直于晶体的光轴,因此在合成黄晶
中可看到垂直于晶体光轴的平行色带和密集的晶体生长纹。在具体鉴定中可利用正交偏光与
干涉球,首先找到光轴方向,再确认色带的方向。
5.双晶
天然水晶中常出现巴西律聚片双晶,双晶可以贯穿整个晶体,也可能仅表现在晶体的局
部。在天然水晶中非双晶区域可显示牛眼干涉图,在双晶区域可显示“螺旋桨”状干涉图,
而在合成水晶中,一般见牛眼干涉图,但看不到“螺旋桨”干涉图。
6.红外吸收谱
对于那些非常纯净、生长痕迹十分不明显的水晶饰品,在常规仪器的鉴定中会带来很大
困难,然而红外光谱仪的介入,在这方面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经红外光谱测定可知,水晶晶体中含有OH-或H2O,在红外光谱中,H2O 表现出在
3200cm-1~3600cm-1区间的伸缩振动谱带,在1500cm-1~1700cm-1区间的弯曲振动谱带,以
及在5200cm-1的伸缩振动与弯曲振动的合频谱带。
天然无色水晶以3595cm-1和3484cm-1为特征吸收(见图3—1—275),而合成水晶则缺失
3595cm-1和3484cm-1,并以3585cm-1或5200cm-1吸收明显为特征。
天然紫晶与合成紫晶因含OH-及Fe含量较高,二者具有相近似的红外光谱,但是合成
紫晶具有明显的3545cm-1谱带,而天然紫晶中这一谱带的强度则明显减弱(见图3-1—276)。
天然黄晶与合成黄晶红外光谱大致相同,而热处理黄晶以相对较弱的5200cm-1谱带与
天然黄晶和合成黄晶相区别
天然烟晶与合成烟晶:与天然烟晶相比,合成烟晶的红外光谱缺失3595cm-1、3484cm-1
吸收
你说的 可能是“偏光镜”。 它可以用来鉴别很多种类的宝石,比如各种晶质宝石等等。 其中水晶的鉴别是, 正交偏光下四明四暗,用干涉球可以看到水晶特征的“牛眼干涉图”
不过施华洛世奇是玻璃,在偏光镜下是全暗的。 天然水晶和合成水晶是四明四暗的,并有牛眼干涉图。
它的价格根据材料的不同价格不同,贵的好几百,也有非常便宜的偏光片,自己备光源的那种,不到100就可以了。但要到首饰器材店才可以买到啊
无色水晶与无色长石的鉴别无色水晶与长石较难区别,因为二者都为无色透明的晶体,折射率值范围接近(长石折射率 152~157 之间),密度范围接近(长石密度265~27g/cm3),特别对于那些已镶在戒托上,且表面抛光程度不好的长石和水晶来说,区别更为困难。这时用放大检查就显得十分重要。长石的解理十分发育的,两组解理近于垂直,在显微镜下可见由两组解理相交而成的“蜈蚣状”包体,或解理造成的细直的纹理。而水晶的解理不发育,在水晶中只可能见有弯曲的、不规则状的裂理。在手标本的鉴别中,可以通过表面断口的观察区别二者,水晶具有典型的贝壳状断口,而长石则由于解理发育,具有一种阶梯状的断口。2紫晶,黄晶与方柱石的鉴别与紫晶易混的是紫色方柱石,二者颜色相近、折射率范围相近,方柱石折射率值为1550~1564,双折射率为0004~0037,为一轴负晶。在常规鉴定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对二者进行区别:1)紫晶的颜色常不均匀,具色带和色域,而方柱石的颜色相对均匀。2)由于方柱石有略高于紫晶的双折射率,因此在平行光轴的切面中,可见到后刻面重影,以此可与紫晶区别。3)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方柱石中的典型包体是一些平直的平行排列的细管,这也是方柱石经常可以出现猫眼效应的原因,而紫晶中的包体常是些不规则的气液两相包体,很少出现猫眼效应。4)方柱石具一组中等解理,而紫晶无解理。5)在偏光镜下,利用干涉图可以准确地区分水晶与方柱石,水晶的干涉图是牛眼状、螺旋桨状,而方柱石则是标准的一轴晶干涉图,且水晶为正光性,方柱石为负光性。与黄晶易混的是**方柱石,二者的区别除可借鉴紫晶与紫色方柱石的鉴别方法外还可考虑以下两点:1)**方柱石在短波紫外光下可有红色荧光,在长波紫外光下发**荧光,而黄晶无荧光或荧光极弱。2)方柱石是一个类质同象系列,其颜色随成分而变,在方柱石系列里,**方柱石具有最大的双折射率,因此根据其后刻面重影可以与黄晶区分开来。3紫晶与堇青石的鉴别虽然堇青石在折射率方面与紫晶接近,但只要稍加注意,便可将两者区别开来。堇青石的颜色是紫蓝色一蓝色,很少出现紫晶的紫色;堇青石具有明显的多色性,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转动堇青石,肉眼可见的三色性足以与紫晶区分。4黄晶与**托帕石的鉴别黄晶与**托帕石颜色上很相近,市场上常出现黄晶、黄托帕石混淆的现象。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1)**托帕石比黄晶光泽强。2)在未镶嵌的宝石中同等大小的戒面黄托帕石重于黄晶,前者的密度为353g/cm3左右,而后者仅有266g/cm3。3)托帕石具有一组完全解理,而水晶无解理。4)如果在折射仪上测试,黄晶为一轴晶矿物,两条阴影界限中的一条是不动的为一定值,而黄托帕石的二条阴影界线都可上下移动的。折射率值亦相差较大。水晶球与玻璃球的鉴别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由于东南亚的水晶球热,在我国引发了一场水晶球销售热,这期间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玻璃球仿水晶球。这些玻璃球按照成分又可分为普通玻璃球、高铅玻璃球和高硅玻璃球。普通玻璃球:SiO2含量在73%左右,另含有30%左右的Na2O、CaO,折射率15 左右,密度仅在25g/cm3左右,外观具有灰色、灰绿色色调。高铅玻璃球:是一种添加了PbO 的玻璃球,其PbO 含量可高达37%左右。这种玻璃球具有明亮的玻璃光泽,可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值。高硅玻璃球:是用“熔炼水晶”熔融后制成的球。熔炼水晶是我国工业水晶中的一个级别,这个级别的水晶含有较多的杂质、裂隙,不能用作压电水晶。将熔炼水晶回炉熔融后可形成一种高硅玻璃,其SiO2含量可达99%以上,折射率在150—152 之间,密度在22~24g/cm3左右,内部纯净,具有高透明度。上述用于仿水晶球的玻璃可有很大的直径,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分米;内部可有少量气泡,最简单的检查办法是将这些玻璃球置于有字或有线条的纸上,转动球体观察下边的字或线条。由于玻璃是均质体,所以在玻璃球的转动过程中,只观察到字和线的单影。而水晶是非均质体,当转动水晶球观察时,可以看到字和线的双影。受天然水晶晶体直径的影响,天然水晶球一般直径较小,可有2cm、5cm,直径达到10cm的纯净水晶球已是天然水晶球中的上品,而达到20cm直径的水晶球则是十分稀少的了。天然水晶球一般无色,可有淡淡的烟色,内部包体较多。茶色玻璃镜片茶色玻璃镜片,表现出颜色的均匀性及均质体性,但也应注意在个别茶色玻璃镜片的检查中发现它的光性异常,在正交偏光中表现出异常消光,这可能是镜片在成型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所致。另外,放大检查时玻璃镜片中可有微小的气泡存在。玻璃制成的仿水晶项链用于仿水晶项链的玻璃可有无色、彩色、黑色。无色玻璃珠上有时会有一层彩色涂层,因而可显示五颜六色的晕彩。这一类制品都脱离不了玻璃的共性,只需仔细检查,就可鉴别。以上资料来自《系统宝石学》
记得采纳啊
合成水晶,天然水晶的净球,很难区分。中国国内目前水平有限,无法区分,
而且牛眼,螺旋桨干涉图,只是概率问题。就是说天然水晶有螺旋桨干涉图的概率比较大,但不是说天然水晶一定有双晶区,所以天然水晶也可能没有螺旋桨干涉图,只有牛眼干涉图,所以这个方法不是100%准确
目前亚洲只有日本可以检测出天然水晶的净球。采用1级放射线,穿透晶体,可以测出水晶的生长时间,是1亿年,还是1年。所以目前亚洲只能去日本检测
偏光镜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宝石鉴定仪器,主要用于检测宝石的光性,还可用于判断宝石的轴性、光性符号及检查宝石的多色性。
一、偏光镜的原理及结构
当自然光通过下偏光片时,即产生平面偏振光,若上偏光与下偏光方向平行,来自下偏光片的偏振光全部通过,则视域亮度最大;若上偏光与下偏光方向垂直,来自下偏光的偏振光全部被阻挡,此时视域最暗,即产生了消光(图5-11)。
偏光镜主要是由上、下两个偏光片和光源组成,还配有玻璃载物台、干涉球和凸透镜(图5-12)。光源一般采用普通的白炽灯,有时在光源箱前侧开有一个狭窄的窗口,也为折射仪提供光源。偏光镜在设计时通常是下偏光片固定,上偏光片可以转动,从而可以调节上偏光片的方向。为了保护下偏光片,其上可有一个可旋转的玻璃载物台。干涉球和凸透镜可用来观察宝石的干涉图。
图5-11 偏光镜的原理示意图
图5-12 偏光镜的结构
二、偏光镜的使用方法
清洁宝石,观察宝石是否透明;打开偏光镜电源开关,旋转上偏光片直至消光位置;将宝石放在下偏光片上方的玻璃载物台上,用手或镊子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宝石360°,观察宝石的明暗变化。
三、偏光镜的应用及现象解释
1均质体
若待测宝石为均质体,在自然光经过下偏光片时,光的振动方向不发生任何变化,其仍为偏振光。通过上偏光片后,光全部被阻挡不能通过。因此任意转动宝石,宝石在视域中呈全暗(消光)。
2非均质体
晶体中除等轴晶系宝石外,都为非均质宝石。当待测宝石为非均质体时,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360°,宝石会出现四明四暗的现象。因为非均质体除光轴方向外具有将光分解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偏振光的性质。当通过下偏光片的平面偏振光进入待测宝石时,若下偏光片振动方向与宝石的光率体两个椭圆半径之一平行时,下偏振光透过宝石,振动方向不发生变化,仍与上偏光片振动方向垂直,从而被阻挡,视域全暗;若下偏光振动方向与宝石的光率体两个椭圆半径斜交时,下偏振光被宝石分解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偏光。其中一部分光线可透过上偏光片,视域逐渐变亮,若下偏光片振动方向与宝石的光率体两个椭圆半径斜交呈45°时,视域最亮。随着宝石转动,出现了明暗交替的现象。这种明暗交替现象在宝石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出现四次。必须指出的是,如果非均质体的光轴方向平行于观察方向,则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宝石360°,宝石不出现四明四暗现象,而是全暗。
3多晶质宝石
多晶非均质体集合体宝石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360°,视域中全亮。这是因为多晶集合体中大量的晶体杂乱无章地排列,不同晶体将光分解后,所产生的偏振光振动方向也是杂乱无章的,各个振动方向都有,总体效果近似自然光。聚片双晶发育的宝石情况与此类似。
多晶均质体宝石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360°,视域中呈现全暗。
4特殊现象
(1)异常消光
许多均质体宝石在正交偏光下并不出现全暗现象,而是随着宝石的转动,在视域内出现不规则明暗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异常消光,这是由于在均质体宝石中出现异常双折射所造成的。不同的宝石,其异常双折射的成因有所不同。玻璃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快速冷却,导致内部应力聚集,形成异常双折射,造成常见的“蛇形消光”;焰熔法合成的尖晶石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过量的铝,使晶体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形成异常双折射表现出栅格状或斑纹状异常消光;石榴子石由于类质同象替换,造成某些晶格不均匀,出现异常消光,甚至出现类似四明四暗的消光现象。
在鉴定过程中偏光镜常与折射仪、二色镜相互补充视域。折射仪可以判断容易混淆的异常消光现象,如石榴子石有所在偏光镜下呈现假四明四暗现象,而在折射仪测试过程中只会出现一条阴影边界,并且无多色性。偏光镜可以帮助判断双折射率很小的宝石的光性,如磷灰石的双折射率只有0003,在折射仪上很难见到双阴影边界(特别是非单色光作为光源时),若置于偏光镜下,很容易就判断出为非均质体宝石。
判断若为异常消光,可通过折射仪、二色镜进行验证,也可以在偏光镜下进行验证。首先将宝石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至最亮处,然后固定宝石,转动上偏光片90°使其振动方向与下偏光片振动方向平行,若宝石亮度不变或稍暗,则为非均质体宝石;若宝石变亮,则为均质体宝石。使用此方法应注意,有些红、橙、紫红色的石榴子石具有极明显的异常双折射,有时仍会表现出非均质体的性质,最后用二色镜和折射仪验证。
(2)全暗假象
要正确判断宝石的光性,首要条件是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光线穿过宝石。有些高折射率宝石如钻石、锆石、合成立方氧化锆等,若切割良好,台面向下放置时几乎没有光线能通过,无论宝石为均质体或者非均质体,均会出现全暗的假象。此时可以变换宝石的放置位置,如将亭部刻面直接放在载物台上,再次进行观察即可。此时,还可以将宝石放入与其折射率相近的浸液中,减少因散射光所造成的影响,增加透过高折射率宝石的光量。
四、偏光镜的局限性
在使用偏光镜的过程中,要求宝石透明或半透明。某些透光性不好的弧面型宝石,由于边部较薄,可呈半透明,仍可进行测试。若透明宝石含有大量裂隙和包裹体,测试的可靠性较差。
五、干涉图及其观察
1现象
双折射宝石在上下偏光和锥形偏光共同作用下,由消光与干涉效应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特殊图案称为干涉图。其在偏光镜下所呈现的是由各色条带组成的图案。在偏光镜的上下偏光片直接加上一无应变干涉球或凸透镜即可将通过下偏光片的平面偏振光变成锥形偏光。
白光在非均质体宝石中产生双折射,分解成两条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宝石相对于二者的折射率不一样,造成一定的光程差。锥光增加了光在宝石中传播的光程,产生不同大小的光程差。在透过宝石之后会产生干涉,使白光中一部分波长的光加强,另一部分的光减弱,这些经过干涉后的光,会产生各种颜色,称之为干涉色。干涉色的产生取决于宝石的双折射率和光程。根据干涉图的形状可以判断宝石的轴性。
一轴晶干涉图:为一个黑十字加上围绕十字的多圈干涉色圈,黑十字由两个相互垂直的黑带组成,黑带中心部分往往较窄。干涉色圈以黑十字交点为中心,呈同心环状,色圈越往外越密(图5-13),转动宝石,图形不变。水晶由于内部结构使偏振光发生规律旋转即旋光性,干涉图呈中空黑十字,称为“牛眼状干涉图”(图5-14)。某些水晶双晶的干涉图在中心位置呈现四叶螺旋桨状的黑带(特别是某些紫晶)。
图5-13 一轴晶干涉图
图5-14 水晶的 “牛眼状干涉图”
二轴晶干涉图:根据观察方向的不同,二轴晶干涉图分为两种,即双光轴干涉图和单光轴干涉图。双光轴干涉图有一个黑带及∞字形干涉色圈组成,黑十字的两个黑带粗细不等。∞字形干涉色圈的中心为两个光轴出露点,越往外色圈越密。转动宝石,黑十字从中心分裂成两个弯曲黑带,继续转动,弯曲黑带又合成黑十字(图5-15)。单光轴干涉图由一个直的黑带及卵形干涉色圈组成,转动宝石,黑带弯曲,继续转动,黑带又变直。
图5-15 二轴晶干涉图
2观察步骤
要观察到宝石的干涉图必须将宝石在正交偏光镜下进行正确的定向,只有当光轴与偏光片近于垂直时才会出现干涉图。首先,使上下偏光片处于正交位置,放入宝石;之后转动宝石寻找彩色干涉色;当干涉色出现后,在颜色最密集处加上干涉球,即可观察到干涉图。通常,双折射率较低的宝石比双折射率较高的宝石易于定向。如磷灰石,双折射率0003,光轴与偏光片夹角只要大于50°~60°即可,也就是说,当光轴与正确的垂直方位小于30°~40°时,都可以观察到干涉色。而锆石则不然,锆石双折射率为0059,要正确定向就比较难,只有当光轴与正确方位相差10°~15°以下时,干涉色才会出现。如果干涉图不明显,可以将宝石上下转动180°再观察。
六、利用偏光镜观察宝石的多色性
利用偏光镜也可以观察宝石的多色性。转动偏光片,使上下偏光片振动方向相互平行,视域全亮;将宝石放到载物台上,分别从2~3个不同的方向上,转动宝石对其进行观察,如果宝石有颜色变化,说明具有多色性。综合不同方向上观察到的颜色,可以给出宝石大致的二色性或三色性的颜色。但对多色性较弱的宝石,利用偏光镜不易观察。若要准确地描述宝石的多色性,则需要借助二色镜。
七、注意事项
①不适用于不透明及透明度不好的宝石;②很小的宝石难以观察或难以解释;③裂隙和包体发育的宝石可能出现异常现象;④测试圆钻形宝石时最好将亭部刻面与载物台接触;⑤测试钻石及仿制品时,最后置于浸油槽中观察;⑥有些均质体宝石如石榴子石、玻璃、尖晶石、欧泊、琥珀等,常因为异常双折射,可出现许多不同的现象,最后用二色镜、折射仪等进行验证。⑦要确定轴性的宝石必须是透明的非均质单晶。⑧注意区分均质体的黑十字形异常消光与一轴晶干涉图,黑十字形异常消光不会与干涉色同时出现,而一轴晶干涉图却是黑十字与干涉色圈同时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