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
老提油,据说此法甚古。北宋宣和政和年间,有人用甘肃深山中所产的一种虹光草,取其汁加入瑙砂少许,再把新玉器浸入其中,这样,汁液就渗入玉器纹理之中,呈现出鸡血红色,俗称老提油。
玉石的颜色
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白玉,黄玉,紫玉,墨玉,碧玉,青玉,红玉等等。其中黄玉色如机油的是佳品,紫玉颜色通常为淡粉,墨玉实为碧玉上多黑点的玉,青玉实为暗淡发青的白玉。通常白玉最佳。
硬玉即翡翠,颜色有白,紫,绿。可称为冰地儿(白)或青地儿(绿)。绿色为最佳。三色翡翠的也称为“桃园结义”或者“福禄寿”。
1从刀工看出土古玉断代的一般规律
2看出土古玉色沁断代的一般规律
3薄身玉钺
4我国传统的玉石的分类
5收藏鉴赏玉器六法
从刀工看出土古玉断代的一般规律
看刀工、断代只是协助看出土古玉生熟、看色沁断代。历代刀工雕法、纹饰器型虽都有创新但也都有模仿,秦汉仿三代刀工,宋仿秦汉直至三代刀工。
夏、尚、周三代刀工的共同特点是器大而无工,器小而满工,三代刀工很细有时跳刀,称为牛毛纹昆吾刀工。雕法大部分是双阴线“勾撒”雕法,纹饰有阴刻重环纹、方格纹、花瓣纹、鸟纹等等,器型大部分为礼器和龙型壁等。但三代刀工也有区别,夏朝刀工纹饰满工而刻纹刻线精而深,器型表面不平,商朝刀工纹饰满工而纹饰古朴,器型表面大部分不平。周朝刀工纹饰满工而器型纹饰文雅,器型薄而表面平。
春秋战国刀工仿三代刀工但雕法和纹饰增多。有三代的勾撒法、减地雕法、对称雕法和出廊雕法等。纹饰有云纹、谷纹、绳纹、“山”形纹和云雷纹等。
秦汉刀工不但仿前代刀工而且还创新了一种粗犷、厚实、流畅、简洁的汉八刀。一件玉器或玉佩雕刻八刀左右即成器,汉八刀的典型玉器有汉蝉、握猪、翁仲等。二晋六朝刀工在仿制前代刀工的同时还创新了一种羽翼龟称腾蛇,腾蛇又名飞龙(无足能飞),此腾蛇鳌头鸱尾,我想这大概是我国雕刻和绘画艺术中集两种动物于一身的创作。
唐宋刀工并无创新,只是宋代螭纹露颈、螭头圆形的特点。宋徽宗自身嗜玉,仿古玉器甚多。明朝刀工的发展是创新了镂空层雕法,其雕法刀工细腻精致、变化多端。清朝刀工精工刻法,刀工细、层次多、琢工好、精而薄。但明(朝)、清(朝)的刀工对鉴定出土古玉已无多大用处,因明、清二代出土古玉已无出土古玉的特征,如果一件玉器是明清二代的刀工雕法而此玉器生有色沁,那么这件玉器的刀工雕法和玉器的年纪产生矛盾,所以这件玉器肯定是仿的了。<返回>
看出土古玉色沁断代的一般规律
出土古玉的色沁除了大坑人工浇灌的水银沁和土中自然水银沁使玉器表面形成黑漆古外,还有土斑、石灰沁、地火沁、血沁�不一定红色 、铜锈沁等多种颜色。在生坑时玉肌理的色沁很难看出,经过盘玩先看到玉表面的色沁。一旦盘熟,把玉对着强光才能看到看清此玉肌理受什么色沁,受几种色沁,所以看色沁对出土古玉断理只能看出土古玉表面的色沁,如土斑、黑漆古、石灰沁和地火沁等。本篇主要谈如何看黑漆古、石灰沁断代的一般规律。
三代古玉距今二三千年,如是大坑之玉受水银浸泡的时间长,全身黑漆古,成片结块者多,黑漆古深入玉肌,颜色干老深暗如黑石,对着亮光不见质地,盘熟后黑如漆、明如镜、清光大发。三代古玉受石灰沁绝大部分通体一色,不管是白玉、黄玉还是青玉入土,出土时表面颜色都如同石灰,质如泥土,对着亮光不见质地,盘熟后石灰色将逐渐变红,俗称孩儿脸。
秦汉古玉距今二千年左右,大坑水银沁者较逊于三代,黑漆古虽成片但薄,虽深暗但嫩,玉露质地,把玉对着亮光有可能看到玉的质地,有时还可看到玉器肌理的颜色和色沁。
秦汉古玉受石灰沁通体一色,但石灰沁已有深淡之分,白玉受石灰沁色如鸡骨,曰鸡骨白,
黄玉受石灰沁色如象牙,曰象牙白,青玉受石灰沁色如鱼骨,曰鱼骨白,盘熟后各种白色都将变“孩儿脸”。
唐宋古玉距今只有一千年左右,受大坑水银浸泡时间短,水银沁吸入未久,玉器表面虽有黑漆古但只是局部薄片,而且是在盘玉过程中也易变色,唐宋古玉露质地,把玉对着亮光已能看见古玉中是否有其它色沁。
唐宋古玉受石灰沁虽也有通体一色,但颜色较淡较薄,已露玉器自然颜色,盘熟后色略变红。
明代古玉即使受大坑水银浸泡但由于时间短,黑漆古已不能侵入玉的肌埋,而且黑漆古在玉器的表面也难形成。
明代古玉受石灰沁,玉大部分露质地�易盘。
读者注意受微量大坑水银沁形成的微量黑漆古和受大量土中自然水银沁形成的黑漆古很难辨别,我们只能从玉器的生熟、刀工、雕法、器型、纹饰、玉皮等去全面衡量了。
地火沁是玉器受地下土中的自然热量即地火蒸烧而成,受地火沁的玉器表面也发白,但地火沁的白是石灰白和石灰沁的白不同。石灰沁的白在玉器的表面有一层白色的包浆,而地火沁的白没有像石灰沁一样的包浆。石灰沁盘熟复原脱胎后玉的颜色会变“孩儿脸”,地火沁盘熟复原脱胎后玉的颜色还是白色。不管是白玉、黄玉还是青玉受地火沁处盘熟复原脱胎后都将变白色。石灰沁和地火沁的区别不可不知。<返回>
薄身玉钺
斧,虽然形制简单,但却是一种功能
很广的手工工具。它自新石器时代至现在不仅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还在人类社会进程中,成了一种重要的文明标志。我国新石器晚期,由斧蜕变而来并作为地位与权力象征的“钺”便是突出的代表。前不久,陕西来的一位收藏家送来两件古玉请求鉴定,其中一件斧形玉器,尽管经济价值不高,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通过对其鉴赏,既可补研究资料的不足,又可开拓收藏家的眼界,为此撰文如下。
斧形玉器,通长16.1、最宽5.9、厚0.15厘米。所用质料玉色青灰,体内无规律分布有形状、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玉质细腻温润,半透明,硬度较高,局部有绵绺,似为和田之玉。此件玉器外观,平面视之如鞋形,器身扁薄平整,抛光精良,钻孔尤为精细。上窄下宽,窄顶稍有残损,呈弧形。近上端中部一面透钻一小孔,孔下磨光,竖行琢纤细“乍册吾”三个甲骨文字。两侧边中,一侧为直边,另一侧边两端微弧,一面留有一开刃锯痕。宽端底部单面磨出斜刃,靠近直边的一半残留大小两个钻痕。器表有一层很厚的皮壳与蚀出的浅坑点。器的窄端有浸入的肌里的红色沁痕,越接近顶部色泽越深,过渡非常自然,显系古玉真品。
断定此件玉器为古玉真品,所依据的条件是什么?它的具体年代又在何时?先就器物本身的现状而言,器身的两个平面(不包括开刃面与刻字之处)、窄端的弧顶与开刃面的窄边,土蚀严重,皮壳较厚,光泽柔和,它们应是同一个年代的产物。而开刃处的平面、另一直边的侧面、以及下端的弧刃斜面、残留孔的钻面,则土蚀明显稍轻,皮壳较薄,光泽也明亮一些。这些应该是另一个年代的产物,而且晚于前一个年代。再就器形而论,此器虽是斧形,但现有的鞋底之形是二次改制而成。最初的形制如何?有孔的窄端顶部若不残损,应该是平直的,而有刃的宽端若不改制也应该是平直的,两侧本来就是直边,这样就成为细长的梯形。此种器形的实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诸考古中多有发现,根据考古遗迹被定名为钺,当时作为身份与权力的标志。
具体到这件玉钺,通过考古材料的比较,与山西陶寺龙山文化同类器最为接近。陶寺龙山文化的玉器特点:用料细腻温润,硬度大,半透明。造型多扁薄之器,且器形整,少有纹饰。作工无论开料、磨制抛光,还是钻孔都十分精致。此钺的玉料细腻、灰白色、半透明,黑斑点等特征,几乎与山西临汾下靳村墓地所出0048:3号玉璜标本完全一致。造型、作工上与这一文化玉石钺器身的长宽比3:1非常接近。至于超薄问题,无论是陶寺还是下靳村墓地都有相类似的玉质器物存在。如陶寺的一件玉钺、下靳村的0045玉璜,器身厚度也都在0.2厘米左右。在沁色上,陶寺的一座墓中曾发现装柄玉石钺的遗迹,木柄虽朽,痕迹尚存,特别是柄上涂有相当的朱砂。此钺顶端的红色沁痕,正与当时装柄吻合。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该器最初为陶寺龙山文化、具礼仪性质的玉钺。
至于改制与文字的年代,就藏玉而言,至迟在我国的商代就已经盛行。这一点不仅有大量的文献为证,在考古工作中也经常有商代所收藏的前代古玉实例出土。从这件玉钺被改制的工艺来看,切割精确,孔壁光滑,无一点崩痕,表明为手工慢速所为。磨刃规整锋利,抛光亮可照人,非急功近利所能达到。这些玉表的皮壳虽薄于玉的皮壳,但光泽熟旧感强。这些与商代玉雕风格基本一致,很可能是商代改制的结果。另外,上面所刻“乍册吾”三字,虽笔划纤细,却是手工所刻。在放大镜下观察,阴刻线内满是坑点与来回刻划的划痕。同时此三字见于甘肃庆阳县野林乡出土的一件商晚期玉戈之上,若与之比较,不但文字相同,笔划刻法亦同。但我们尚不敢断定此器上的文字一定也是商晚期所刻,这还有待于文博界取得一致的意见。<返回>
我国传统的玉石的分类
关于我国传统的玉石和常见宝石的颜色,我国珠宝工艺美术界多年来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并出现了许多有形象的颜色名称。如翡翠有宝石绿(色似祖母绿宝石)、艳绿(色翠不黑)、黄阳绿(色翠微黄)、阳俏绿(色翠亮)、玻璃绿(色翠透明)、鹦哥绿(色同鹦哥羽毛)、菠菜绿(色浓但不鲜艳)、浅水绿(翠色浅)、浅阳绿(色浅且亮)、蛙绿(色似青蛙)、瓜皮绿(似西瓜皮)、梅花绿(翠点似梅花状)、灰绿(绿中带灰)、蓝绿(蓝中带绿)、油绿(绿而暗灰)、藕粉地(淡粉紫色调)、紫罗兰(紫罗兰色)、铬黑(黑绿)、白料(白色)、翡料(全绿色)等颜色。
软玉有白色(白玉)、脂白(羊脂玉)、青灰或青白(青白玉)、青色(白灰、白绿色青玉)、**(黄玉)、绿色(绿玉)、黑色(墨玉)、游彩(台湾省产软玉猫眼石),此外尚有带黄褐色表皮的虎皮玉和糖玉及杂色软玉等。
蓝田玉有白中带绿、白中带黄绿,颜色不很均匀,常星云雾状、斑点状。
南阳玉有白、绿、紫、黄、翠绿、深翠绿、蓝绿、纯蓝、蓝中透白、绿中透白、乳白、紫白色等。据河南地质局统计有30多种颜色。
绿松石有绿、草绿、黄绿、白绿、浅白、浅蓝绿、天蓝、湖蓝、绿中有黑斑和黑线等。
玛瑙有红、紫红、褐红、土红、暗红、白、灰白、灰、绿、草绿、葱绿、蓝、蓝白、蓝色以及各种颜色组成色纹或色带等,颜色多而杂。
青金石有蓝、蓝中带紫色调、浓蓝、深蓝、蓝中闪金星(含黄铁矿),蓝中带白(含方解石)等。
孔雀石有绿、孔雀绿、暗绿、浅绿和暗色组成条纹、翠绿、黄绿等色。
硅孔雀石有浅天蓝绿色、天蓝色、色似绿松石等。
钻石有无色、白、黑、紫、绿、黄、深黄、褐、黄褐、黄绿、蓝绿、蓝、灰黑等色。
红宝石有红、浅红、粉红、暗红、褐红、血红、玫瑰紫红等颜色。
蓝宝石有蓝、天蓝、浅蓝、浓蓝、蓝紫、紫、褐、黄、黄绿、无色、灰白等。
绿宝石有无色、绿、灰绿、黄绿、黄、金黄、粉红、翠绿(即祖母绿)、天蓝(即海蓝)等色。
黄宝石有无色、黄、淡黄、酒黄、蓝、天蓝、浅绿、绿、黄绿等色。
金绿宝石有无色、黄、淡黄、葵花黄、褐、黄褐、黄绿、褐绿、游彩(猫眼石)、变色(变石)等。
碧圣有红、深红(双桃红)、浅红、绿、深绿、墨绿、黄绿、无色、天蓝、灰褐、蓝绿、蓝、紫、紫红、游彩(电器石猫眼石)等。
紫牙乌有以红色为主的铁铝榴石;以红色为主,也有玫瑰色、浓红、黑红的镁铝榴石;有绿、黄、黄绿、翠绿(乌拉尔祖母绿)的钙铝榴石;有翠绿的钙铬榴石等。
月光石有月白、白、灰白、浅蓝、天蓝、绿、游彩等色。
水晶有无色、紫(紫晶)、褐(茶晶)、黑(墨晶)、粉红以及含绿色、黑色、**等针状矿物包裹体(发晶)和含金云母、赤铁矿闪亮小片的耀晶。
萤石有无色、淡蓝、蓝绿、绿、黄、黄绿、紫、粉红、翠绿以及其它杂色等。
由上述可以看出,许多玉石和宝石的颜色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当颜色区别不开时,就要借助于矿物学知识和仪器鉴别。比如玉的透明度与光泽,玉石和宝石的发光性,玉的比重和硬度,古五矿物的光学常数,观察古玉矿物的微观世界,利用化学分析法来鉴别古玉等等,除了玉石的颜色、光泽和透明度可用肉眼观察外,必须要靠走石学、矿物学的知识利用各种仪器来测量。尤其是化学分析法和电子显微镜测定法,不仅能准确地断定出玉质,而且还能推测出玉质的产地。只要把玉质确定后,一切假玉皆原形毕露。<返回>
收藏鉴赏玉器六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昔日王公贵族把玩的高档玉器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那么,收藏鉴赏玉顺如何着手,本文提供一些路径。
一看材料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如玉质、玉色、光泽、致密度、绺裂、玷污等等都是玉材等级的要素,不应忽视。
二辨造型
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美的作品。
三鉴纹饰
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四析工艺
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铊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易集之。
五品艺术
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值,反之,图具形骸,一味摩古者都是违返艺术美的作品,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了。
六观创新与仿古
玉器含有的两大类艺术形态:创新与仿古。从艺术创新的角度看,有新意的玉器,固然值得收藏,但对于受现代化思潮影响的玉器收藏要慎重对待,以免陷入”唯新“的误区;然而对仿古玉器也不能全盘收罗,应视具体情况而论。
中国的玉按产地来分,有广东信宣产的“南方玉”,河南产的“河南玉”,山东产的“山东玉”,新疆伊犁、和田产的“羊脂玉”,但以缅甸产的“缅甸玉”为珍贵。
在判断一块玉的优劣时,主要是观其色。看它是否具备浓郁、鲜明、包美、纯正、柔和,即“浓、阳、俏、正、和”的五大特点。如果基本具备这五个特点,即为上品,称之为美玉:反之,若“淡、阴、老、花、斜”的话,则属劣品。
购买玉器时,切忌在较强的灯光下进行,因为灯光的照射容易使玉失去原色,甚至会掩饰一些瑕疵,所谓“灯下美玉”,就是这个道理。
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玻璃、云石(大理石),电色等。塑胶的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一般还容易辩认。着色玻璃也容易区别,只要拿到灯光或阳光下检查,就会看见玻璃里面有不少气泡。比较难辨的是电色假玉,它是经过电镀,给劣质玉镀上一层美丽的翠绿色外表,很容易误以为是真玉。这时就要仔细观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就是假玉,因为电镀时会留下裂纹,行家称为“蜘蛛爪”。也有人说,将电色假玉放置热油中,电镀色就会消退,还其本来面目。
黄沁的密度通常在2点6多。黄玉的密度为3点53。黄沁,密度较其他籽料稍低,但是比较容易盘出油润光泽。黄玉密度为3点53g每立方厘米左右,折射率为1点619至1点627。多色性弱至中,随颜色变化而变化。
黄玉与黄沁介绍
黄玉,指的是黄玉籽料,是籽料当中极为珍贵的品种。黄玉本身自带一种古雅、高贵的气质,价值一度甚至超过羊脂白玉,成为一生难得一见的名贵玉种。黄玉的颜色是原生的,就像有的人天生是黄头发一样,不是后天致色形成的。现在,真正的黄玉一般认为是没有的。
黄沁,一般是指和田玉籽料由外向内渐变的铁质浸染。沁料的颜色是后期形成的,不是原生的。黄沁有些肉质被沁得透的黄沁料,由于切开后里面也是**的,所以看起来会和黄玉很像。
但从科学角度来说,它并不能被称之为黄玉。黄口料是和田玉的一种,通常指的是和田玉山料黄口料。其颜色黄中泛青黄,光泽柔和。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口料最接近黄玉。
黄沁籽料是和田玉籽料的一种,它是籽料在河水中滚磨过程中,水中各种矿物质的致色离子侵入到籽料玉石表面后,随着玉石在自然界中磨砺的时间越来越长,致色离子不但浸染表皮,并且进入到玉石的肉质深处,慢慢的,玉石的肉质部分也形成了与表皮部分同色系的颜色。其特点为皮肉不分,而且一般都带有花或料松的表现,因为只有料子松才比较容易侵入颜色。在色度方面,有沁深黄、浓黄、黄中带红、浅黄,枣黄、栗子黄、鸡油黄、桂花黄或者糖色等,色系非常之丰富。黄沁籽料必须是肉质也是被沁为**,玉质内外的色深浅不一,油性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黄沁籽料相对较为常见,原生矿黄玉籽料则相对稀少,两者的区别在于硬度、皮色和油性。黄沁籽料的硬度一般情况下低于原生矿黄玉籽料,原生矿黄玉籽料的肉质会非常细腻,肉质里面的玉性高,与白籽无大区别;黄沁的油性也差于原生矿黄玉籽料。由于原生矿黄玉籽料非常稀少,退而求之,黄沁籽料也得到市场的认可。
和田黄沁籽料可以说是这十年来涨幅最快的玉种之一,从2010年开始就快速上涨,其实之前一直是和田白玉籽料的价格贵,而黄沁籽料的价格相对来说便宜很多。从2014年开始,黄沁籽料开始被收藏者所认识与接受,市场价格也是不断攀升,随着价格的上涨,就出现有很多不良商家通过做假从中牟利,对一些山料进行二上或者烤色,由于这些料子表面有白皮或者白浆,通过先染色,再抹一点油,使其卖相好看。2016年开始作假的手段更加离谱,开始用各种各样广义和田玉进行二上或者烤色,更有甚者用黑药水等其他手段。对收藏者来说,收藏黄沁,吃药的可能性极高,一块无修且皮色无任何处理,玉质整体一致高且打灯全黄的,可以说在市场上少得可怜且价格肯定是极高的,正所谓白籽易得,黄沁难求就是这个道理。
黄沁其实是和田籽料里面最难玩的一个品类,怎么讲呢?第一、它比较有玩头,不像白籽玉质稳定,黄沁由于带有黄皮,打灯看,玉质复杂程度高,较难准确把握其品质,但由于其油性好,越玩油性越大,玉质表面变化也更丰富。第二、在收藏寻找过程中,要收到一块不错的黄沁,难度高,对收藏者来说,有挑战性和喜悦感。第三、吃药交学费的几率最高,商家一说到红玉、黄玉就开始吸引初级玩家的眼球,但这些品类中优质的可以说真是极少极少。第四、真正的好黄沁,需要时间去沉淀,收到一块自认为感觉不错的黄沁,建议不抹油,闲置在一个地方放半年、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看看它的玉性变化,一般情况下,时间放久的黄沁,玉质会出现小白点或者起白僵,盘玩以后,这些小白点或者起白僵就会消失,但如果不盘,过段时间又会出现,这是黄沁料的普遍现象。
(一)黄玉的功效
黄玉可以作为护身符佩带,能辟邪驱魔,使人清除悲恸,加强信念。用托帕石的粉末泡酒,则可以治疗气喘、失眠、烧伤和出血等症。我国对黄玉的认识和使用有着悠长的历史。黄玉是一种颜色迷人、英俊又廉价的中档宝石,深受人们喜爱。
国际上许多国度定黄玉为“十一月出生石”,是友谊、友情和友好的象征。
(二)黄玉的传说
东方的古印度人喜欢按照“纳瓦拉特那”风格制作金指环和银指环(九宝),以象征吉祥如意。其中九宝就有黄玉制品。黄玉还被认为有药用价值。国外古代传说黄玉粉末泡酒可以治疗气喘、失眠、烧伤和出血等。我国古迹《吕氏春秋》中有“夏季服黄玉”之说。
《天工开物》中的“木难”、“酒黄”都是泛指黄玉。相传古希腊国王曾把一颗重168ct的黄玉当作钻石镶嵌在自己的皇冠上,由此显赫一时。
据传说,在古印度战场上,一位军官把一颗黄玉放到因受重伤和缺水而生命垂危的士兵嘴里,从而使士兵自我感觉伤痛有所缓解,争取了治疗时间,最终使士兵生命得到了挽救。
扩展材料:黄玉,矿物学家也称之为黄晶,英文名Topaz,国内珠宝界常称之为托帕石,为英文的音译。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黄玉还是黄晶,都会和我国珠宝界原有的一些宝石的称呼相混淆。在我国,**的和田玉(软玉)长期被称为黄玉,尤其是在考古界;而黄晶又和水晶中的黄水晶容易相混。
黄玉的英文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源于红海扎巴贾德岛(Zebergad),该岛旧称“托帕焦斯(Topazios)”,意为“难寻找”,因该岛常被大雾笼罩不意发现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由梵文TOPUS衍生而来,有“火”的意思。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