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公元前221年后)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当时1斤=16两,1两=24铢,根据考古发现,当时的1斤约为现在的250克到270克之间。
在商周,人们就使用重量单位,按重量的起源说,1铢等于100粒黍的重量铢以下还有锱,一两=4锱,1锱=6铢,另外,”垒”也是重量单位,1垒等于10粒黍,1铢=10垒。
各朝代1两的实际值为(根据考古及文献研究的大约值):
周:1斤=228克左右,周代一斤等于多少两不祥;
注:以下开始各朝代均按1斤=16两换算,各朝代一斤是否等于16两有待考证。
秦、汉的一两合16125克左右,1斤=258克左右;
新莽、后汉、魏、晋、梁、陈、北魏、隋的一两合139375克左右, 1斤=223克左右;
南齐的一两合20875克左右,1斤=334克左右;
东魏,北齐的一两合278125克左右,1斤=445克左右;
北周的一两合156875克左右, 1斤=251克左右;
隋后期(1306-1331年)的一两合4175克左右,1斤=668克左右;
唐代的一两合42克左右,1斤=672克左右;
宋代的一两合39克左右,1斤=624克左右;
金代的一两合398克左右,1斤=6368克左右;
元代的一两合366克左右,1斤=672克左右;
明代的一两合37克左右,1斤=5856克左右;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 ,一两合373125克左右;
清代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在唐代,产生了一个新的重量单位:钱,唐高祖李渊改革币制,规定铜1两制钱10枚,即每钱重2铢4垒由于其钱币铸造精致,重量较准确,”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1两=10钱,钱以下还有分,厘,毫,都是十进制重量单位的十进制,是一大进步。
明清以后,称一两银子为一金,百两则百金。在衡量价值时,一般就以称重时使用的古代质量单位“两”(约合今日3775公克)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从1928开始,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一市斤等于16两,一两等于3125克。
1955年10月,最初印制的粮票、油票、肉票等都采用旧秤1斤16两制(每两约31克重),使用这种“16进制”,计算和管理都很不方便。 1959年国务院下令,改为新秤一斤为10两制,每两重50克。
因为每个朝代的货币、重量计算都不大相同,而且唐武德四年以後之前的纪值纪重钱币一去不复返,代之的是宝文币制,在加上魏晋至隋朝的银质钱币形式主要为银铤和银饼,此时银质钱币还未进入大量的流通。直到唐朝末期和五代,白银才比黄金更加普遍。银质钱币真正成为流通货币是在元朝。
多数电视剧都不看朝代,连平民都用银两。古代主要货币都是用铅、铜、铁这类金属,银、金制造的货币都是经商、朝廷使用的,因为会使用到的金额比较庞大才用的,清朝的时後白银才真正成为主要货币。
1、一手白银多少15千克。
2、一手指的是交易单位
3、白银,即银,因其色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05℃,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
7~40克,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定制。
查询资料可知,市场上比较正常的银手镯在7到10克左右,较大的有20到40克,基本不超过40克。如果是小孩,会比正常克小。如果是定制的,那么重量以实际产品为准。
一般而言出生婴儿佩戴10克以内,不宜太重,3岁后,可佩戴12~15克。选购时需要以不影响小朋友活动为原则去进行选购,无需过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