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肋疼痛,爱生气,口苦为肝气不调之主症。木旺乘土,肝气犯胃致肝胃不调因而没有胃口。脾胃互表,脾失健运,水湿难化,病人就厌恶黏腻的东西。肝藏血,肝气郁而化火,久之肝血不足,掉发和红点,应为血躁之相。胃阴不足脾弱,脾胃不调,则口干,鼻干,便干。小便黄,苔黄为佐证。
诊为肝郁血虚,脾弱胃热,肝胃不和。
方中柴胡,郁金,川芎理气舒肝解郁,配白芍枳壳柔肝降气,应是柴胡舒肝散加减,阿胶,枣仁,?(赤)芍,滋养阴血。?(玉)竹养胃阴,清胃热,山药,太子参益脾气,养胃阴,山楂健脾消食,甘草和中且调和诸药。
处方对证,病人祝好。
评论若有不当,望指点。躬身请教。
党参、川芎、连肉、桔梗、扁豆、茯苓、甘草、白芍、、干姜、白术、砂仁、芡仁、肉蒄、大枣、陈皮、薏米、枳壳、谷芽
治脾虚便溏之类的药,去湿下气及一些炎症等,我不是医生或药师,剂量我是看出来了但不敢写,以上答案只供参考和抛砖引玉!
暖香之语,出自第十九回黛玉打趣宝玉: 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这话很有意思。《红楼梦》里写东西写人物都喜欢成双成对对比写,越是好东西越是如此。金锁配宝玉,麒麟有两只。正所谓“ 两两出婵娟 ”。那么冷香丸应该也不例外。一定也有个暖香丸吧?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里,有一段宝玉讨论黛玉的药,很有趣,从中细品,或可找到暖香丸的蛛丝马迹。当时宝黛刚吟完葬花,解开了“闭门羹”事件的心结。此时王夫人派人来叫二人吃饭。
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就问:“ 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 ”
——这话感觉有点突兀。庚辰侧批:是新换了的口气。
这个批语我也不很明白,有人说这里表现了王夫人对黛玉的关心。也许吧,不过让我觉得突兀的是那个称呼。贾府上下,叫林黛玉有“林姑娘,林丫头,玉儿,颦儿”等等。唯独只有这里,只有王夫人,管黛玉叫“大姑娘”。这个感觉有点奇怪,显得老王与众不同。当然,这里不能说由此看出别人都对林妹妹好,只有老王心怀鬼胎。至少老王对黛玉还是以礼相待的,当然,这礼上透着生分。可毕竟只是舅妈而已,还能怎样?史湘云的婶娘送他会客去也是礼服里三层外三层的穿着,人后还逼着她苦做女工呢。不是亲妈,不能要求太高。老王这样,就算过得去了。
王夫人问起了鲍太医的药效,黛玉说:“ 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
——这个王大夫在书里算是正面角色,大概就是那个王君效的侄孙,贾家世交,名医世家的优秀人才。贾母似乎很信任王家的医生。想来一开始就让他给黛玉看病,但是药效并不明显。于是后来又换了鲍太医。结果效果似乎还不如王太医。黛玉曾向宝钗诉苦“ 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 ”所以黛玉讲话很小心,只说老太太还叫她吃王太医的药。其实她自己肯定也觉得王大夫的药更好。但是毕竟这是在人家家里,换医生换药毕竟也是个麻烦人的事情。人家帮你换,本来就是一片好心,你直接说还不如原先那个,未免伤人好心。所以黛玉把老太太搬了出来。
宝玉听到要给黛玉治病的事,自然十分上心,于是插嘴说:
“ 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 ”
——宝玉对黛玉的病情似乎已经研究了很久,甚有心得。只是这话说得有趣,黛玉进贾府时,先见王夫人,大家谈到了她先天不足的事。之后才见到宝玉,此刻宝玉倒先充内行,说“ 太太不知道 ”,表面看似乎是热心为母亲解说,而言外之意,却又是仿佛在暗示,你们谁都不如我跟林妹妹熟。这种口气,有点离间舅妈和外甥女之嫌。就算王夫人不是宝玉的亲妈,她也不可能会很喜欢他这种口气。于是王夫人接下来也提到原来听医生说了个丸药名字,只是又忘记了。也许是她真的记性不好,当然也不排除是前边被宝玉泼了冷水,所以现在对黛玉的治病问题也不想多置喙了。可是宝玉似乎热情越来越高,接连说了人参养荣丸、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麦味地黄丸五个丸药名字。
王夫人被提示之下,只得说:“ 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 ”
脂批对此评价是“奇文奇语”。我只觉得很凑巧,药里也有“金”,想来下文必然有“草木”之药了。果然,后文写宝玉扎手笑道“ 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 ”
呵呵,巧得很,菩萨二字都是草头。王夫人记得的是金,宝玉偏以草相对,真是绝妙!后文宝钗提点出正确答案是天王补心丹。瞧,正确答案,与金刚菩萨皆无瓜葛,偏偏有前边他们母子一通胡扯,想来也非虚笔,应是另有深意。后边宝玉还意犹未尽,打趣母亲被金刚菩萨指使糊涂了,此语也许会一语成谶,预示王夫人本不糊涂,只因金草之争而做出了糊涂事。
王夫人此时终于有点恼羞成怒了,毕竟当着钗黛两个表亲晚辈被儿子这样没大没小抢白可不是体面事,于是说道:“ 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 ”
王夫人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人前大家闺秀的气派十足,很少有失身份的言行出现,这里要算一次。此言一出,前边那种诙谐轻松的气氛便有些淡了。所以后边钗黛都不再言语。只有宝玉在慈母跟前放肆惯了,没有意识到母亲的不满,继续由着性子胡扯。
王夫人骂了儿子一句,就希望转移话题,说以后照这个药名买来给黛玉吃就好了。宝玉还没说够,又插嘴说这个药没用。
“ 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 ”王夫人对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 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 ”
——这话较前一句更为失态。毕竟这是在说给外甥女配药,当舅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嫌贵,舍不得,即便如此,也该委婉些表达嘛。好在不是在贾母跟前,否则这种天真烂漫的直白表现必定会令婆婆不满。宝玉却依旧毫不在意,继续谈这看似荒诞的药方。要的是:头胎紫河车(指妇女怀第一个胎儿时的胎盘,胎盘本来就是大补。女人生育的头胎一般是营养最充足的,胎盘长得也最好,所以头胎紫河车是非常难得的)。人形带叶参(人参能长成人形,古人认为是仙品了,带叶更见其新鲜),这两样东西就要三百六十两不足。注意,药材总价是三百六十两银子,药材分量又是三百六十两,这个数字暗合了一年三百六十日。
联想到冷香丸的配料,提到了四季四种花蕊各十二两,四个节气的四种降水各十二钱,再加蜂蜜白糖各十二钱,吃时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至此,一年四季十二月三百六十日,一天十二时,全都配齐全了。
此外,宝玉的药方中还要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等珍稀药材。而宝玉又强调,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为君的药则要古坟里的珍珠宝石,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作药材才好。不过如今不好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能降格以求,用活人戴过的。话说到此,给人的感觉是这药方已不仅是奇特珍贵,而且神秘而几近恐怖了。
王夫人对此的评价是:“ 阿弥陀佛,不当家花花的!就是坟里有这个,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盗骨的,作了药也不灵! ”意思是浪费钱财之外还要挖人祖坟,做了这么缺德的事,哪还能治得好病呢?报应活该你的病好不了。
王夫人认为这个药方纯属宝玉杜撰(也奇了,宝玉遇到与林妹妹相关的事就特别有杜撰天才,从黛石为墨到耗子精的法术,灵感迭出)。宝玉不承认,特意搬出薛蟠作证据,又求证于宝钗。宝钗何等机灵人物,早看出这个话题不讨姨妈喜欢,就笑着摇手儿说:“ 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娘问我。 ”
王夫人对宝钗这个态度极为赞赏,到此方露出笑容,道:“ 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 ”宝玉站在当地,听见如此说,一回身把手一拍,说道:“我说的倒是真话呢,倒说我撒谎。”
——到了这个时候,宝玉依旧不承认是杜撰。而林黛玉的聪明不亚于宝钗,旁观者清,于是坐在宝钗身后抿着嘴笑,用手指头在脸上画着羞他。是笑他撒谎失败,还是笑他没眼色呢?
好在还有凤姐,她来帮忙“圆谎”:“ 宝兄弟不是撒谎,这倒是有的。上日薛大哥亲自和我来寻珍珠,我问他作什么,他说配药。他还抱怨说,不配也罢了,如今那里知道这么费事。我问他什么药,他说是宝兄弟的方子,说了多少药,我也没工夫听。他说不然我也买几颗珍珠了,只是定要头上带过的,所以来和我寻。他说:‘妹妹就没散的,花儿上也得,掐下来,过后儿我拣好的再给妹妹穿了来。’我没法儿,把两枝珠花儿现拆了给他。还要了一块三尺上用大红纱去,乳钵乳了隔面子呢。”凤姐说一句,那宝玉念一句佛,说:“太阳在屋子里呢!”
——从这些看起来,这倒是真有其事了。
于是宝玉向黛玉说道:“ 你听见了没有,难道二姐姐也跟着我撒谎不成? ”书里写他脸望着黛玉说话,却拿眼睛瞟着宝钗。看起来宝玉对于宝钗不肯帮他说话很有些不满。
黛玉便拉王夫人道:“ 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支吾着我。 ”
——黛玉是个乖巧丫头,得到了机会就跟舅妈套个近乎。同时也嘲笑宝玉“不要自作多情,宝钗不像你以为那样能对你那么好。”于是王夫人也就坡下驴,也道:“ 宝玉很会欺负你妹妹。 ”
宝玉笑道:“ 太太不知道这原故。宝姐姐先在家里住着,那薛大哥哥的事,他也不知道,何况如今在里头住着呢,自然是越发不知道了。林妹妹才在背后羞我,打谅我撒谎呢。 ”宝玉这话是为自己挣面子,也是不想跟宝钗闹别扭的意思。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宝玉所言为真,宝钗心知肚明,只是不想逆王夫人之意谈论此事。宝玉这会儿体谅到了宝钗的难处,就替她开脱,体贴女孩是他的习惯。
关于这个药方,多数读者和专家都认为是宝玉杜撰,我却觉得有可能是真的。这一节之后,黛玉因见宝玉体贴宝钗,又不满起来,独自去贾母处吃饭了。而宝玉在刚经过闭门羹事件后却并不忙于安慰她,自顾自在母亲处吃饭了。这个表现有点反常。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宝玉说的是实话,他是安心要给黛玉治病,却被黛玉误解为玩笑,于是心里觉得委屈了。后文宝钗特地告诉黛玉道:“ 我告诉你个笑话儿,才刚为那个药,我说了个不知道,宝兄弟心里不受用了。 ”这话倒也有几分真实,因为后边宝玉就很不客气赶宝钗走:“ 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没人呢,你抹骨牌去罢。 ”宝钗听说,便笑道:“ 我是为抹骨牌才来了? ”说着便走了。感觉宝玉确实有些怨气,而宝钗却对宝玉的怨气表示理解和容让。可见宝钗其实也知道她哥哥配药的事。
脂批对这个药方的评价是:写得不犯冷香丸方子。前“玉生香”回中颦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岂不该有暖香?”是宝玉无药可配矣。今颦儿之剂若许材料皆系滋补热性之药,兼有许多奇物,而尚未拟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补宝玉之不足,岂不三人一体矣。可见脂砚斋也很赞成将此药方与冷香丸对比。如果真这样对比起来,确实很有意思。在此我也暂时把黛玉这个方子称作“暖香丸”。
冷香丸的材料并不贵重珍奇,都是些自然的东西。如宝钗自己说的“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能否配成,看的是天意。要的是: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取牡丹之雍容华贵;
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取荷花之香远益清;
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取芙蓉之风露清愁;
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取梅花之凌寒冷傲。
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引子一处,一齐研好。
——何谓春分?万物生长昼夜均分,却是大利健康的好日子!可是,春已过半
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
——四个节气都是降水的日子,天降的眼泪遍布四季,因温度不同,呈现不同状态。液态也罢固态也罢,都是悲凉。黛玉的眼泪来自她的心,是热的,宝钗的眼泪来自天上,是冷的。黛玉爱上宝玉,最后成就悲剧命运,都是为了她的心。而宝钗的悲剧,更多是来自上天的安排。
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
——好甜蜜的药,可能挺齁的。宝钗待人也是冰淇淋一样的态度,温和客气,甜而冷。表面客气周到,实际拒人千里。这是她自保的方法吧?
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
——埋在花下,可以取花的气息和养分,如花的女孩,如花一样凋零的结局。
发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黄柏煎汤很苦,可以中和一下过分甜蜜的药丸。而且黄柏是温性的东西。那药本身似乎寒气很大,所以需要化解。如同吃螃蟹要加姜醋一样。
而暖香丸则恰恰相反,用料极尽奢华珍奇,从胎盘,人形人参,到巨型首乌千年茯苓,再到古人所佩珠宝,强调的都是:“人气,长寿”。与冷香丸的不沾烟火刚好相反。这些药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只要配药者有心,有能力砸钱,就一定能配成,这个看的是事在人为。单从可行性上来说,虽然暖香丸成本更高,但成功的可能也更高,靠老天不如靠自己——人们通常这样说。可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后只是宝钗吃到了冷香丸,黛玉却并没吃到暖香丸。如果黛玉是柳五儿或者傅秋芳那样的家境,没能力配这个药,倒也情有可原。可是事实上,她有能力吃这个药。只要她认真开口或者有人(比如宝玉极力促成),贾母自然不会惜代价配了给她。然而没有,可行性高的事,反而无人去做。
宝钗天生热毒,大概是一种热情,看她好助人,好留心,可见一斑。她吃了冷香丸,就多了几分超脱仙气,少了些人情味儿,让人感觉“无情”。黛玉没吃上暖香丸,就少了几分人气,显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也许黛玉正是仙气太重,来人间水土不服,故此人间反而留不住她。若能吃上暖香丸,大概能就此变得随和圆滑,多福多寿吧?但那又不是黛玉了。
黛玉的命运,误在人为,宝钗的命运,来自天意。从绛珠下凡开始,本来绛珠不必下凡,是她自请下凡,而非天意。由此推测,那宝钗素质不凡,想来也是神仙投胎,但更可能是天意安排了的。黛玉与宝玉彼此情投意合,贾府上下皆看好了,认为他俩是天生一对,“ 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 ”,连宝玉自己也自以为是同死同归定了的。贾母有心,却只想等他们大了再说;紫鹃试玉,强烈主张**趁早拿主意;薛姨妈玩笑,建议“ 四角俱全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人去落实,大家都以为总会水到渠成,如同大家以为暖香丸不必要,黛玉吃别的药,长大了,那些病自然也能好起来。而宝钗嫁宝玉,其实是个意外。进京是为了待选,见宝黛相恋,她只想回避。收到与宝玉相同的礼物,她只觉得没意思。唯一的预示“金锁”和“配玉”的说法是和尚给的,除了黛玉,其他人对此几乎是只字不提直接忽略(至少表面是这样)。这就像冷香丸,一般人听起来,觉得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十年也未必配成,而结果却是一二年就配成了。
宝钗的病,虽然别人上心,可在她自己而言,“ 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 ”,而且癞头和尚的诊断是因为她先天壮,所以还不相干。可见,就算没有冷香丸,宝钗这病也不至于怎么样。而黛玉的病,“ 恐怕一生也不能好了 ”,听起来倒挺严重的。吊诡的是,不相干的病反而配成了莫名其妙的药,要命的病反而因为人为的原因,不肯出家,不能守在家里不见外亲,没能配到暖香丸等,最终无法治愈。如同宝钗其人浑厚淡泊,爱情的成败并不会给她致命的影响,而黛玉则相反,她是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的性格。偏偏造化弄人,往往你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是得不到。
另一方面,两种药治两个人,两种病,效果似乎也不一样。冷香丸是有些效验,但是时常还是会犯病,无法去根。暖香丸虽没有使用过,但宝玉许诺“ 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 ”。
宝钗的病不致命,可也不容易痊愈,冷香丸是有效,但也无法药到病除。宝钗吃了冷香丸长大,便生得“ 肌骨莹润 ”(美白效果奇佳),“ 好像雪堆出来的 ”,她自称最怕热。而黛玉虽然没有吃到暖香丸,却是“ 经不得一点风寒 ”,最怕的是冷。黛玉恨的是“风刀霜剑”,宝钗却觉得好风可以借力。我想黛玉的病在于情,在于与宝玉的情。所以她的要求很简单,宝玉爱她,心里有她,便可觉得暖,便有活下去的勇气。所以暖香丸一料不完就可治愈她的病。宝钗的病也在于情,但并非某一个人的情,而是整体的人情。她需要面对和应付的是复杂的世情,所以她盼的是冷。把心思放冷淡,看淡一切,如同那只《寄生草》唱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她希望自己不那么热情,所以自称“只怕失于应候”,希望别人也少来关注自己,所以“ 守拙 ”。可是这个理想很难实现,比得到某个男人的心更难。用一味仙药应对整个红尘,那是杯水车薪,所以她的病无法治愈。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冷香丸和暖香丸其实都是配成了的。而且配药的是同一个人,就是薛蟠。薛家是皇商,药材是主营业务。而且薛蟠虽然业务能力一般,但是由于家族背景和社会关系,他似乎总有办法弄来一些其他富豪弄不到的东西。比如堆纱宫花和樯木棺材。宝钗病时,薛蟠还小,但是黛玉说的“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朵霜雪炮制”则暗示了冷香丸是由薛蟠所配。“ 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 ”
而宝玉又提到薛蟠求了他一二年,他才给了这暖香丸的药方。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可见这两种药,配成所花费的时间都是大概在2-3年左右。配药的都是薛蟠。为什么是薛大傻子呢?大概是因为这两个药方都听来荒诞,所以只有薛呆会那么认真,身体力行去配这些个看似荒唐的药方。薛蟠给妹妹配药,那是情有可原,天经地义。给黛玉配药为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薛蟠其实一直暗恋黛玉。应该说,他其实一直喜欢黛玉那类型的女孩。香菱的外形酷似秦可卿。而可卿是兼备了宝钗的鲜艳妩媚和黛玉的袅娜风流。那么香菱的外形也是与钗黛相近了。薛蟠为她可以不惜打死人命,可以猜想,薛蟠在轻微的恋妹情结之外(薛蟠恋妹是很正常的,有几个女孩能比得上他那个国色天香的妹妹?),喜欢的还是袅娜风流那一类型。到后文魇魔法宝玉被咒大家慌乱时,薛蟠趁乱看到了风流婉转的黛玉,不觉酥倒。也许竟是就此留情了。再后来宝钗打趣黛玉,让薛姨妈求了她来作嫂子,只怕也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薛蟠心里装不住事情,难免不曾在薛姨妈跟前打过饥荒,不过薛姨妈知道此事绝不可能,他后来才转而移情夏金桂。有了这个前提,才好解释他为何要花一两年的时间求讨这个暖香丸的药方,又花了二三年的时间,上千的银子,配成此药。这药虽已配成,却并未给黛玉吃。想来薛蟠给黛玉配药时,还有求亲的妄想。只是后来母亲不肯玉成,而且他本人又因宝玉挨打一事与贾府交恶,故此更不可能献药讨好黛玉了。黛玉与暖香丸无缘,终于还是缘于人为。
假如这暖香丸是真的,那么宝玉又是从何得来这个药方呢?《红楼梦》是一本允许人联想的书,在此我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应该是从仙界得来。作为神瑛侍者下凡的宝玉一直跟仙界保持着断续的多种形式的联系。比如梦。神游太虚幻境,是凡人宝玉第一次与仙界接触。后来也曾有过,只是没有明写,比如宝钗在怡红院绣鸳鸯时听到宝玉梦话提到“木石”,这木石是前世的事情,宝玉如何提起了呢?我猜是宝玉再次梦会仙人,谈到了前世今生的姻缘。不过很多梦境多半会在醒来后遗忘,以防天机泄露。不过,应该也有例外,比如可卿的名字,可能还有这暖香丸的配方。
真要是宝玉来配,他自己说的,三百六十两就够了,不像薛蟠要花上千银子。我猜省钱的原因在于很多材料他可以直接问亲戚朋友去要,而且涉及到的那些珠宝玉石也是贾家很充裕的,不像薛家,一个寡妇妈加一个不爱打扮的妹妹,就算有珠宝,也是很少戴的,人气不足。但是宝玉得了方子却没有亲自配药,“ 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 ”——这是宝玉行动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自己不能做主,二是家长并不支持,三是药方来源也很荒诞,所以宝玉并没有那么大决心和底气去实施。也许他觉得日后等自己娶了林妹妹,就可以名正言顺给她制药看病了吧?所以现在不必着急。
话说至此,不由又要老生常谈,说起钗黛合一来。我本来是不赞成这个说法的,但读红日久,也发现很多事不得不通过这个理论才能说得通。冷暖二香虽要对照来看,各有不同,但所治的都是好女孩的先天不足。什么是好女孩?女儿中的精品极品就是。钗黛分别代表了两种类型的女儿中的精品极品。
宝玉对优等女孩的最高赞美可从《芙蓉女儿诔》中读到。其中一句是“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
冰,雪,花,正是冷香丸的药材,十二个月对应了十二两十二钱的药量;金,玉,星,不正是暖香丸那些珠宝充斥的药材么?日,刚好是三百六十日对应三百六十两不足的药量。以姿容艳丽和品行高洁为代表的好女孩,就是宝钗;以灵巧聪明和品质可贵为代表的好女孩,就是黛玉。芙蓉女儿,诔的不止是晴雯,也不止是黛玉,应该说,是所有美好早夭的女孩,其中代表人物,就是钗与黛。用冰雪花月金玉星日来比喻和定义女孩的美好,用这些美好的珍贵的材料来给她们做药治病,因为她们本身就是美与好的化身。
首先解释一味药玄胡即元胡、延胡索。正规的写法应该是玄胡索。就好象元参一样经常写作玄参。元明粉写作玄明粉一样。无可争议。
其次要说的是,这个处方也叫大方是庸医所为。因财迷心窍,丧失医德所致。
既是庸医所为,那么处方就不讲章法了,下边我给众位分析:
解表药:辛温、辛凉同用说明医者辨证不明。
羌活、桂枝、属于发散风寒类。《中药学》
蝉衣、葛根、牛蒡子属于发散风热类《中药学》
清热解毒药:
白花蛇草、金银花、射干、牛蒡子。
止咳化痰药:
温化寒痰药: 白前、干姜。
清化热谈药:前胡、浙贝母、石韦。
止咳平喘药:苦杏仁。
利水渗湿药:
车前子、扁蓄、瞿麦、六一散、石韦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玄胡索: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川芎 :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从以上诸药 的分析可以看出。医者的目的是要治疗咳嗽一证。但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原因不明?
是风寒引起还是风热引起不清楚,所以就都上来了。
是寒痰还是热痰 ?也不清楚,索性也一起来吧。
也有可能是痰湿?所以化湿的药也同时来了。
思前想后,总想考虑得周全:
为了控制肺部感染消炎的也一起上吧。所以又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的药。
肺热总要有外达之路呀?用些利尿的药吧。
苦寒药物用多了会伤阴吧?加点玄参。
怕药太凉了?再加上点干姜。
伤了血分怎么办?再来点川芎。
自己给病人开了这么多的药,万一吃坏了肚子,引起疼痛怎么办呀?还是加上点玄胡吧。这样保险点。
说句北京话,这个药方开的也太有点玄乎(玄胡)了。就差壮阳和补气的了。否则就叫“全活汤”了。老北京常说是“蒙古大夫”开的药。让我说还是外“外蒙”的!!!
分析之后,众位看看这个药还能吃吗?
根据您提供的方子,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配方。以下是每种成分的常见中文名称和一般用途:
预知子:俗称“剥皮子”,一种中药草果,用于止咳化痰、润肺、止泻等。
海嫖蜡:也称为“海漆”,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
生槐米:槐树的种子,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
玉蝴蝶:俗称“蝴蝶花”,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
管花肉从蓉:指马齿苋的花序,常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
桃仁:桃树的种子,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等作用。
杏仁:杏树的种子,有止咳化痰、润肺止咳等功效。
假瓦楞子:即山楂,常用于消食化积、健胃理气等。
甘草:一种中药材,常用于调和药味、缓解药性等。
代石:指代赭石,有止血、化痰、清热等功效。
姜半夏:即生姜和半夏的组合,常用于治疗咳嗽、胸闷等症状。
蝉蜕:蝉蛹的外壳,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作用。
西青果:指绿豆的未成熟果实,常用于清热解毒、利尿等。
玄参: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等。
麦冬: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润燥等功效。
生地黄: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等。
徐长卿:指青果树的果实,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等作用。
旋复花:俗称“鸡骨草”,常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
厚朴:一种中药材,常用于理气化湿、止呕止泻等。
紫苏叶:一种中药材,常用于行气解郁、开胃消食等。
沉香粉:由沉香木粉碎而成,常用于舒缓神经、安定情绪等。
丁香颗粒:即丁香花的花蕾,有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
柿蒂颗粒:柿子的果实的顶部,常用于涩肠止泻、止血等。
根据这些成分的组合,这个方子可能是用于治疗某种症状或调理身体的中药方剂。具体的剂量和用法应该根据具体的医嘱和个体情况来确定,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玉玺。
专指皇帝的玉印,是至高权力的象征。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据说始于秦始皇。
玺始出于周,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
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后一个掌握“传国玉玺”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请采纳。
《红楼梦》第十回,张太医为秦可卿看病,开出了一张“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药方。这也是红楼梦中唯一的一张完整药方。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在许多地方往往“暗含正意,一笔双关”。这业已成为“红学”研究者的共识。那么在张太医开的这张药方里是否也深藏着双关意呢?他又有什么事要告知秦可卿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秦可卿是得了什么病张太医又细穷到了什么病源?第十回,尤氏道:“他可心细了,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张太医说:“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老婆子说:“经血不能按期而至,以至十日都长过”。张太医道:“妙啊!这就是病源了”。按说秦可卿在宁荣两府是:“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都与他好的人”。上上下下都素知她的为人,那她有什么事放不下呢?秦可卿又为那些事而寝食不安,思虑过度呢?原来秦可卿是有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她有皇族血统,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因父亲“坏了事”的原因,从小被收养在宁府。(刘心武先生在《红楼望月》这本书中对秦可卿这一人物有着极为详尽的探密)当时由于以“废太子”为首的利益集团,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没有太平过。一直在寻找机会东山再起。当然你秦可卿与窥视皇位的家族集团有着血源与利害关系,那也必定会为他们的一些行动担心和忧滤,这些事可是一不小心要掉脑袋的啊!
从《红楼梦》章回所叙时间的前后来推断,可以说秦可卿得病是发生在雍正朝的末年。大家知道,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暴亡。死因有金石毒药说,剑客刺杀说,但雍正帝暴亡的真正原因至今不得而知。巧的是在第十一回,尤氏道:他这个病得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懒,也懒的吃东西,这将近半个多月”。从尤氏口中我们知道秦可卿的病是从八月二十日后开始的。会不会雍正暴亡这件事与以弘皙为首的“废太子”利益集团有某种牵连呢?!而秦可卿也许在这之前已经知道此事预谋?秦可卿是在为那些惊心动魄的事而思虑过度呢?在这关键时刻,秦可卿一直在焦急的等待着家族方面的信息。然而这几天家族的送信人迟迟不见来,焦急啊!秦可卿寝食不安,心情紧张。故张太医有了“月信过期,心中发热”的双关语。他开出了一张含有双意的的药方来传递家族方面信息。贾蓉直说高明的很,表面的意思是这方子开的正确,另一方面是否也表明了,他看懂了方子后面的另一层意思。讲了这么多,还是先来看看药方,是否也让我们看出些名堂来。这方子由十六味药组成: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云苓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二钱酒洗 白芍二钱炒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 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从中医方剂上来说,这张药方对秦可卿的病症还是恰当的。中医大夫瞧病后,开方子时一般来说有一个基本方法,那就是根据病症考虑一个相对成熟的名方,然后再酌情加减对症下药。那张太医依据的是哪个古方呢?说出来或许你就会拍手称奇,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圣愈汤》。这药方最先由金人李东恒所拟,在清时中医名著《医宗金鉴》有收入。方子由六味药组成。人参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芪。可以说张太医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是在《圣愈汤》这张方子的基础上拟就的。我们先从药方的名称上,下手破译。《圣愈汤》谐音圣喻。秦可卿一看就明白,来的张友士是为圣上送信来的。当然这不是当今圣上,也不是“废太子”, “废太子”早在雍正二年就已死亡,而是自设小朝廷内府七司的“废太子”儿子—弘皙。怪不得每次大夫来,秦可卿都要换衣服,每次都要坐起来。那是在盼接圣旨啊!能不恭敬吗?
我发现张太医开的这张方子,用药的药名与通常有些不同。比如当归这味药,《圣愈汤》里写的是当归。张太医开的是归身。那么归身与当归的药用有哪些区别呢?当归这味药材可分为归身和归尾,归身以补血为主,归尾以活血见长。一般药方写当归是指全当归,也就是归身和归尾没有分开。那么就秦可卿的病症该用当归还是归身呢?我请教了一老中医,认为仅从书中描写的秦可卿脉象和病症来看还是用当归较合适。也就是说,张太医为了要在药方上表达双关意义而不得不变通药名的用字。比如还有香附米,一般方子上都写香附。真阿胶,方子上加了一个“真”字。其实从方剂上来说,你写阿胶就已表明了这味药,因为任何一种药名前都可冠以一个“真”字。还有醋柴胡的醋,炙甘草的炙,这是表示一种炮制的方法,一般也都可写在药名的后面。我认为张太医在药方上变通药名的用字,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隐藏在字面底下的深意。正因为这张药方在用词上有了这些特点,我破译的思路也就从这儿打开了。
张太医的方子是十六味药。从每味药名中提取一个字,以字的谐音,组成了这样一张“圣喻”。
人参 白术 云苓 熟地 归身 白芍
圣 主 云: 孰 胜? 败
川芎 黄芪 香附米 醋柴胡 怀山药
凶? 其 谜。 初 三
真阿胶 延胡索 炙甘草 建莲子 红枣
揕, 延 之。 见 早。
圣主云,这好理解。圣主就是皇上。清朝有《清圣主实录》。孰胜?败凶?其谜。谁胜谁败凶?目前还没有明朗。雍正帝已经暴亡下台,虽然根据遗诏是弘历继位。但弘皙认为他还是有机会的,胜败还没有最后定局,所以说其谜。初三揕,揕字,很可怕,字义是用刀剑刺杀。就是初三有点费解,好长时间我看不出初三指的日期是什么意思。或许这是要秦可卿在这日子里去死。但这又不符合书中的描述。因这年冬底,林如海来信说生病,贾琏带林黛玉作速择了日期,登舟往扬州去了。一天晚上,凤姐心中无趣,在屈指在算贾琏行程该到何处。从北京到扬州走运河水路那时大概也是要半个多月的,凤姐屈指在算行程该到何处,说明他们还没有达到扬州还在半路上。年底刚走的,算算日期也就在年初几,十几的日子里。秦可卿也就在这天半夜里死去的,但无法确定这与初三有什么关联。
在第十一回里有一段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天是贾敬的生日,是九月十五日。尤氏曾说到昨天张太医开了方子。尤氏还对凤姐道:“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他强挣扎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他才恋恋的舍不得去”。那天应是九月初三, 尤氏把已过去了十几天的日子再特别强调出来,可见那天的重要性。 那天秦可卿痛苦得不行,”强挣扎了半天”!明显的透露出秦可卿已有要去死的意思。那么,那天有什么事会让秦可卿这样痛不欲生呢?查一查历史,又巧合了!是弘历登基。我前面已讲过,秦可卿也许在这之前已经知道要雍正暴亡的预谋,并且也知道随后再去刺杀遗诏所确定的继位者的计划。但九月初三的事实是弘历登基,家族的一切惊心动魄的行动没有了最后的结果!他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帝孙坐上皇位的事没有发生。秦可卿能不痛不欲生吗?她“要强的心一分没了”。精神彻底崩溃。从历史的事实并结合《红楼梦》文本的内容, “初三揕,延之”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了了。原计划在初三登基时要去行刺的事要延期。“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要有结果,看来只有在春分以后了。所以最后一句,见早,或许是认为现再仓促行动过早了。
根据以上的分析与破译,我得到了这样一些认识。
一,张太医药方的后面隐藏的是“圣主”弘皙向秦可卿传达的这样一个信息:雍正已暴亡,虽弘历继位。但胜败还没有最后定局。春分后还是有机会的。
二,秦可卿的死因,不是因为这次普通的得病,而是因为家族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行动没有最后的结果!她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帝孙没能坐上皇位。这次失败,她倍受打击,精神崩溃。秦可卿深知窥视皇位的行动,将来事发,必定招致杀身之祸,也必连及宁荣二府。“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最终是“ 画梁春尽落香尘”!
三,秦可卿的家族与雍正帝的暴亡有着某种关联,这也是秦可卿死前最大的隐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