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打蜡用什么蜡?

石头打蜡用什么蜡?,第1张

如何养护奇石呢?

有人喜欢给石头涂一层油漆或者油脂。认为可以使纹理更加清晰,使石表增加光泽。这种养护方法是错误的。

奇石之美贵在天然。石头罩上一层漆膜,等于罩一层人工强加的外衣,使石头天然之美丧失殆尽;石头涂上一层油脂令人手不敢触,徒增一种距离感;至于希望通过涂料增加石头光泽,那更为错误。诚然,某些石头要有一定光泽,但人们欣赏的是石头那种天然、温润的光泽。油漆、油脂的光泽闪闪发亮,有人叫“贼光”,为藏石者大忌。 石头养护,正确的方法是给石头上蜡。上蜡既能使纹理图案清晰,又能使石头更加温润,强化石头的天然之美。上蜡之前要先将石头清洗干净,再把石头加热。加热方法是,体量小的可放在锅里煮沸,体量大的可放在蒸汽锅里蒸,也可放在铁板上用火烤,夏天可放在烈日下暴晒。火烤、日晒法应注意石头表面加热均匀;水煮、汽蒸法要注意离开热源后,待石头表面水干才可上蜡。用一块固体石蜡接触热的石头表面,石蜡溶化即可在石头表面涂上一层石蜡,石头冷却,溶化的石蜡也凝固了,上蜡便完成了。 上蜡时的石头温度以能使石蜡溶化为准(烫手即可),温度过低蜡液不易渗入,冷却后表面起皱,所以温度宜高不宜低。涂蜡量以冷却过程中蜡液能全部被石头表面吸收为度,若发现涂蜡过多,应在冷却之前用干布擦去过多的蜡液;若冷却后才发现涂蜡过多,则要加热去蜡,然后重新上蜡。表面粗糙或吸附性强的石头不宜上蜡,如姜黄石、松多石等。

一、防止与硬物碰撞

玉石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开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内部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了其完美程度和经济价值。

二、尽可能防止灰尘。

玉器外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器表面,应以温的淡肥皂水洗刷,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剂。如果是雕刻十分精致的玉器,灰尘临时未得到清除,则可请生产玉器的专业工厂、公司清洗和保养。

三、尽量防止与香水接触。

籽玉和古玉有一个转化的过程,需要人的体温协助,汗液会使它更透亮,所以籽玉和古玉可与汗液多接触,因为人的汗液里含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可使籽玉和古玉表面脱胎换骨,愈来愈温润。而新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却会使外层受损,影响其原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羊脂白玉雕琢的器物,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和田玉愈多接触人体愈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不再纯白如脂。

四、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

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果是高档的和田玉首饰,切勿放置在柜面上,以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五、佩和田玉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试,不宜使用染色布或纤维质硬的布料。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和田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擦拭,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颐养和维持原质。

六、和田玉玉器所处的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缺少温度和亮度就会失去其收藏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下面谈谈古玉的颐养

对古玉,行内人士、玩玉之人有 " 三忌 " " 四畏 " 这是玩玉之人长期的心得和体会。刘大同在古玉辨》中说,所谓 " 三忌 " 指古玉 " 忌油 " " 忌腥 " " 忌污浊气体 " 所谓 “ 四畏 ” 指古玉 “ 畏冰 ” 畏火 ” 畏姜水 ” " 畏惊气 " 三忌 ” 四畏 ” 虽是心得,里面却同样有科学道理,喜玩古玉的朋友在玩古玉的过程中,可以此做参考,更好地养护自己的珍藏。

1 玉忌油

所渭忌油,指古玉应避免接触油腻。这是因为油脂可封堵玉质的微细孔隙,使玉质中的灰土不能退出来,玉器自然不会莹润,也便不会透出所谓的清光 ” 古人认为玉石中有排泄杂质的管道,并称之为 " 土门 " 所谓 " 土门 " 即是指玉石本身所具有的微细孔隙。玉器因在地下临时受水浸土蚀,微细孔隙中自然渗入土质或杂质。养护的目的便是尽量使其杂质 " 吐 " 出,便可使古玉还原。有些人以为将古玉抹上些花生油或在鼻上、面额、头发中沾些人体油脂,可使古玉显得油亮、温润,实则是一大忌。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使得 " 土门 " 闭塞,反而对玉质有害。

一但沾了油腻,解决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滚水煮一会儿,便可退油,二是将玉件放人痱子粉或干面粉中,吸除油脂。从而不使 " 土门 " 闭塞,而渐渐现出宝光。

此外,绝大多数玉器包括古玉,经常都经过 " 过蜡 " 处置。新玉因无 " 土 " 可 " 吐 " 闭塞 " 土门 " 反使杂质、脏物不易侵入,加之光泽更好,自然是件好事。古玉则因有 " 土 " 要 " 吐 " 便不能使 " 土门 " 闭塞,因而 " 过蜡 " 对玉质没有好处。商人之所以要 " 过蜡 " 只是为了 " 买相 " 好。所以买回家的古玉,第一件事,便是将其放人滚水中煮一下,使蜡溶出,而后再佩。

日常佩带中,古玉每天都接触人体,同样沾有人体分泌的油脂及汗液等的酸碱性。过去玩玉的人有二种办法可解决这一问题,一谓之 " 温吐 " 二谓之 " 干吐 " 即佩在身上的玉器,每融四五个月,便取下来让其 " 吐 " 出油腻和酸碱性。所谓 " 温吐 " 即是睡前将玉器放在五六十度的热水中浸泡,早晨再取出擦干佩戴。所谓 " 干吐 " 就是前面刚提过的将玉器放人痒子粉或千面粉中,吸出其油腻及酸碱性。从而使玉质 " 土门 " 不闭,人体恒温及摩接作用下,慢慢复原。

2 古玉忌腥

玉器与腥物接触,不但使玉器含有腥味,也会伤至玉质。人们发现,海滨出土的玉器,往往没有一件是完美的古人认为,这便是由于腥气或腥液所伤。实际上,因为腥气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如卤盐等,对玉器有一定的腐蚀,而导致玉质受损,所以古玉要避免与腥物相触。

3 古玉忌污秽

古玉忌污秽的道理与忌油相似,即污秽会使 " 土门 " 闭塞,而使玉质中的灰土不能退出,甚至反受其浊。因此玩玉之时,事先要洗净双手。

4 古玉怕冰

即所谓 " 畏冰 " 过去的玩玉之人认为,如果古玉时常近冰,或被冻,则色沁就不活,没有润感,谓之 " 死色 " 有人以为将古玉放在冰箱中冷冻,会使其 " 通透 " 和 " 质坚 " 实在一大错误。正相反玉质可能会产生裂纹而不可挽救。更何况色沁不但不会 " 活 " 反而可能无论怎样 " 盘 " 也救不 " 活 "

5 古玉怕火

即所谓 " 畏火。古玉如果常靠近火或热源,则可能使 " 色浆 " 尽褪,所谓色浆主要是指玉质的外表光泽和透明度。古玉近火受热,尤其是高温,可导致裂纹的发生,亦可伤及玉质,从而失去光泽,降低透明度。不要说是古玉,即便是新玉,也是一样。此外也因为玉器多有 " 过蜡 " 因而高温易使蜡熔化,而便表面光泽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我罕见珠宝店的玉器柜台中放着一杯水的原因。由于柜中的射灯温度较高对玉器不利,而水可调节柜中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减少射灯对玉器的影响。

6 古玉怕姜水

即所谓 " 畏姜水 " 有些人本以为 " 姜水 " 乃除腥除臭之物,正可除去出土古玉的土腥气或腐臭气。谁知却伤及玉质。古玉与姜水接触,往往会使已有的沁色黯淡无光。如果浸的太久,还会使玉器浑身起麻点。以后即便不时 " 盘玩 " 也难以补救。

7 古玉怕惊怕跌

此即所谓 " 畏惊气 " 指当佩戴者受惊或不慎,将玉器跌落在地或碰撞于硬物之上,重则 " 粉身碎骨 " 轻则产生裂纹,即使看不见裂纹,也不意味其完好无损。因为重撞之下,内部结构总会受影响,即便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纹,也是玉器的隐患。因此玩玉者讲究平心静气,戒惊戒燥,这也是修身养性的内容。

1、包衣

糖浆:向夹层锅中加入规定量纯化水,再加入蔗糖,加热至沸腾,搅拌使糖完全溶解后,保持沸腾状态10分钟,制成略粘稠溶液,称重,备用。

胶糖浆:将规定量桃胶加入量杯中,加入纯化水,在温水浴中加热至桃胶完全溶解,再加入单糖浆,混合均匀,称重,备用。

混合浆:向夹层保温罐中加入规定量单糖浆,再加入滑石粉,加热至75-85℃,搅拌均匀,保温备用。

隔离层:设定包衣锅转数为7-9转/分,通入60-70℃热风,将片子预热到35-40℃,将配好的胶糖浆一次加入,干燥35-50分钟。记录胶糖浆用量。

粉衣层:设定包衣锅转数7-9转/分,进风温度60-70℃,启动蠕动泵,向包好隔离层的片子分次喷入混合浆,匀浆。重复上述操作。包衣层数为20-25层。记录混合浆用量。

外观质量:片面无棱角。

糖衣层:设定包衣锅转数为7-9转,向包好粉衣层的片子分次加入单糖浆,匀浆。重复上述操作。包衣层数为10-15层。记录单糖浆用量。

外观质量:片面光滑细腻

打光:设定包衣锅转数为7-9转。向包好的片子加入014kg虫白蜡,在包衣锅的转动中滚光,至片面光亮、色泽均一,无花斑。

晾片:晾片时间:8小时以上

选片:将包衣片装入洁净的容器中,挑出缺角、裂片、花斑、片面不整等次品。

补充一点;

1配制好的糖浆最好经纱布(2-3层)过滤,除去杂质,使包衣更漂亮。

2片芯硬度要大,为深弧型冲头压出的片子。

3单糖浆每次加入量一般每公斤片子20ml左右。

4打光,一般每公斤片子加入川蜡1-2g。

二、包糖衣时易出现的问题

中草药制成素片后,大多都需要包糖衣(特别时浸膏片)。在实际操作中常遇到如下的问题

1、粘片

多发生在包隔离层。原因是素片表面不光华,单糖浆加入过量且温度低,水分蒸发慢,搅拌不及时,彼此粘附所致。对策:一是糖浆应控制在40℃~50℃,与素片的比例宜为800~900ml/30kg。二是糖浆的含糖量应恒定,宜为360g/l。三是搅拌要及时,均匀,锅温保持在50℃

2、露边

当颗粒含水量多,加之压力调节不当,素片多有毛边。在加入糖浆后,素片边缘毛边部位粘附糖浆量多,经包衣锅内摩擦,糖浆渐失去,致使素片边缘显露。对策:一是素片要充分干燥,水分控制在2%~3%。素片在过筛除去小颗粒时,可稍加用力,让毛边去掉。二是适当增加包衣层数。三是适当控制锅内湿度,以免水分散发过快。

3、龟裂

一是素片硬度不附合要求,上浆后,水分向素片内渗透,当素片的张力大于包衣层的表面张力时,可出现龟裂。二是滑石粉质量差,有碳酸盐,包衣后经放置,碳酸根与酸性浸膏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致使片衣龟裂。对策:一是素片的硬度要适中,减少包衣过程中水分内渗,除控制糖浆合滑石粉的用量外,还要注意调节好锅内温度,做到多次薄层快干。二是选择质量好的医用滑石粉。三是成品分装,确保密闭防潮。

4、色斑

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可溶性色素在干燥过程中发生迁移,二是上色浆时片面凹凸不平,三时着色时片温过高(此时温度不易超过40℃)。四是色浆调配不均或每次加入量不等。对策:选用不溶性色素,如“色淀”(lake);对色素用温水除盐(色素含盐量在30%以下);要使包衣片片面平整光滑,一旦出现色斑,用“淡色浆拉”处理,控制锅温及吹风时间,配制色浆一定要完全搅匀。

用的是石蜡。所谓的煮蜡就是先将石蜡放进器皿里加温到一定温度后维持控温,再将打磨抛光后的玉石放进器皿里,促使玉石的每一个位置都能泡浸到石蜡,泡浸一段时间后将玉石取下并脱水不必要的水分,就做到了打蜡的目地。煮蜡的方式给玉石打蜡的最全方位,也可以非常好的掩盖玉石表层的缺点。

其实煮蜡是中国传统抛光方法的一道工序。能更好地显现佘太翠表面的呈色特征,却没有破坏或改变佘太翠玉石制品的内部结构。运用的原理就是热胀冷缩,煮蜡对玉石而言有一定的维护功效。能提升佘太翠表面光泽程度,也能遮盖佘太翠表面晶体间的橘皮表面。

玉石上蜡用一种为蒸蜡,另一种是煮蜡

1玉器上蜡是玉器加工最后进行的一道工序,上蜡能够让玉器变得跟家的光亮,而且还具有遮掩裂纹的作用。最适合用于多孔隙的玉料,例如绿松石等。

2上蜡又被称之为过蜡,能够让玉器免受污染,增加结构的稳定性,还能够改善玉器的颜色,掩盖住裂纹等。有些商家们就会利用上蜡来掩盖玉器的瑕疵,以次充好。

3上蜡达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蒸蜡,另一种是煮蜡。蒸蜡是将玉器放在蒸笼上,在其表面撒上石粉,进行蒸。石蜡融化后就会令玉器表面镀上一层石蜡,看起来非常的光泽靓丽,但是这种方法只是适合用于玉表。煮蜡,就是在容器中将蜡煮熔,令其保持一定的温度,将玉件放入平底的容器中,进行煮,蜡要浸过玉器,这样表面就会附上石蜡了,这种方法蜡能够侵入到裂纹与裂隙中,效果要比蒸蜡好。

4玉器上蜡能够掩盖住玉石的瑕疵,所以消费者一定要学会辨别。上过蜡的玉器可以用70度的热水,将玉器放入热水中浸泡,等待十分钟左右,如果是上过蜡的玉器真身就会显现出来,是很实用的鉴别方法。

玉器上蜡的方法有:

1、浸蜡法。方法是:把干蜡或水蜡放在容器里面慢慢加热直到蜡融化后把玉器放到里面并翻动使其均匀受蜡,约3分钟后将玉器捞出放凉后,用干布抹去表面多余的蜡。

2、干蜡上蜡法。方法是:把干蜡研碎均匀放在玉器的表面,然后用电吹风吹使蜡融化后,用干布抹均匀并把多余的蜡抹去。

注意:

1、浸蜡知法操作麻烦,但效果更好,如有条件建议尽量使用浸蜡法给玉器上蜡。

2、玉器上蜡使用的是普通的白蜡,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3、给玉器上蜡可以使玉器的表面多一层保护,避免人体的油脂或外部的灰尘浸入到玉器的内部。

扩展资料:

玉的保养: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件受碰撞后很容易裂纹,有时虽然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

2、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暴晒。防止影响到玉的质地和色泽。

3、忌化学剂,化学剂会给玉石带来一定的损伤,例如各样洗洁剂、肥皂、杀虫剂、化妆品、香水、美发剂等。如若不小心沾上,应及时抹除后清洗,不要让它对玉石造成损伤。

4、尽可能避免灰尘、油污。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淡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

5、新购玉件一般也应在清水中浸泡几小时后,用软毛刷(牙刷)清洁,然后用干净的棉布擦干再佩戴。

6、佩挂件最好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39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