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石头

是什么石头,第1张

这是麦饭石,是一种天然保健石头。

麦饭石是一种天然的硅酸盐矿物,学名:石英二长岩。麦饭石对生物无毒、无害并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复合矿物或药用岩石。 麦饭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无机的硅铝酸盐。其中包括SiO2、Al2O3、Fe2O3、FeO、MgO、CaO、K2O、Na2O、TiO2、P2O5、MnO等,还含有动物所需的全部常量元素,如:K、Na、Ca、Mg、Cu、Mo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约58种之多。

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解释说∶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鹅卵, 或如盏,或如饼,大略状如握聚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黄白,但于溪间麻石中寻 有此状者即是。古方云∶曾作磨者佳,误矣。此石不可作磨。若无此石,但以旧面磨近齿处 石代之,取其有麦性故耳。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一切痈疽发背。 

成因:麦饭石属火山岩类,其主要矿物质是火山岩。麦饭石原石是5000-7550万年前,火山喷发出的溶岩埋于地下,经过火山地带高湿炎热作用,这些熔岩转变为酸性物质,后经地壳变动所产生压力的作用,最终形成了麦饭石。由此可以推断,麦饭石产于火山地带。

麦饭石用水浸泡后,可以容出钾、钠、钙、镁、硅、猛、钛、磷等人体所必需的近20种元素和矿物质,可达到矿泉水的标准。长期饮用可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抗感染能力。同时中华麦饭石对镉、铅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以及细菌团具有较强的吸附率,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率在95以上。

经国内外专家鉴定,确认麦饭石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可以用于水质净化、污水处理,并且对细菌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饮用麦饭石水,可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健胃、利尿、保肝和防衰老作用,对人类大有益处。此外,还可以应用于蔬菜水果保鲜、动物养殖、植物栽培、冰箱除臭等。用现代技术测试分析表明 ,麦饭石含有为人体健康所需多种微量元素,人长期饮用麦饭石矿物水,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为有机体提供了无机营养成分,调节新陈代谢,麦饭石矿物水可供保健理疗洗浴,经常洗浴,可起强身健体之效,相当矿泉水浴。麦饭石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经多次实验证明,麦饭石对某些病毒和有害微生物及重金属元素,有机物质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在污水处理, 饮水净化与除异味等方面,麦饭石都有效果 。

桂林鸡血玉的优点:桂林鸡血玉不含对身体有害的汞、硫而是含是对人身体无害的铁元素。鸡血玉”的红色也是铁离子的颜色。

桂林鸡血玉,曾用名叫桂林鸡血石、桂林红碧玉、桂林鸡血红碧玉、龙胜鸡血石、龙胜红碧玉,产于桂林市所辖的龙胜各族自治县。

桂林鸡血玉,曾用名叫桂林鸡血石、桂林红碧玉、桂林鸡血红碧玉、龙胜鸡血石、龙胜红碧玉,产于桂林市所辖的龙胜各族自治县。

地质学专家论证桂林鸡血玉综合矿物成分以红碧玉石英为主,并含部分高价铁和低价铁,是富含硅铁质的变质火山岩——碧玉岩。桂林鸡血玉是古板块缝合带深海底火山沉积变质产物,形成年代距今约10亿年。经多年来的开发观赏与收藏的实践,桂林鸡血玉是值得开发的完美的新玉种。

化学成分为:以二氧化硅(SiO2)为主,含三氧化二铁、锰、锌、铝等多种金属矿物的集合体,其中红色部分主要含铁,不含硫化汞(HgS)。

鉴别鸡血石

鸡血石可分为鸡血、质地、重量等三种方式区分:

1 、假鸡血:没有银斑,色度深浅不匀,线条粗细不一,花纹不自然,排列不符合鸡血赋存规律,肉眼细观极易区别。

2 、质地:用塑胶化合物假造,完全没有石感,用刀刻也没有石屑粉。有人甚至将鸡血石切片,再粘贴于粗石上,再用填缝胶及石粉粘合,状极似真鸡血石,仔细在强光下则可辨别真伪,或观察血色及画形是否一致或有无连贯,不难识破。再则,有人用石粉加化合物,塑模涂上“朱砂”或大红水彩假造鸡血而成。

3 、重量:真鸡血石的重量较沉稳,假鸡血的重量较轻浮,只要细心用以下步骤测试:

(1 )用砂布细磨,真鸡血石材会呈石粉状而有朱砂红之现象,化石物则没有

(2 )用刀雕刻,假鸡血石下刀后呈塑质之卷曲石屑,能感觉出来

(3 )用火烧,假鸡血石会有烧焦的胶臭味,真鸡血石则不会;

(4 )用手量质重,假鸡血石因质地不同而感觉较轻

鉴别:真石硬度低表面有“活血”

鸡血石硬度很低,比重也只有26上下,用牙齿咬其表面或鸡血石

用刻刀划其表面,都会留下印痕。而外形与鸡血石类似的铁矿石、石英石硬度都比较高,牙很难咬动。

如果所遇商家极力阻挠我们破坏鸡血石表面,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聚光手电筒来检验。

用聚光手电筒照耀宝石表面,若其红色出现波光流溢的幻彩景象,则为真鸡血石,被称为“活血”,若无波光流溢的状况,很可能是假货,也可能是鸡血石中等级比较低的产品。

真品表面无太多孔洞再者,真鸡血石表面一般都比较细腻平坦,没有太多孔洞;而造假的鸡血石往往采用浸渍法染色,时间一长,表皮的毛孔就会变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其表面会发现细小的棕眼,由此断定为假货。

品种划分

中国的鸡血石按其产出地域区分为昌化鸡血石与巴林鸡血石。昌化鸡血石产于浙江省昌化县以西约40公里名为上溪的深山之中。巴林鸡血石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其地子细润,透明度好,以冻地为主,不含"砂钉"鸡血石上的红色按形态可分为片红、条红、斑红、点点、团红等数种。巴林右旗盛产巴林石。

巴林鸡血石

中国的鸡血石按其产出地域区分为昌化鸡血石与巴林鸡血石。昌化鸡血石

鸡血石

鸡血石产于浙江省昌化县以西约40公里名为上溪的深山之中。巴林鸡血石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其地子细润,透明度好,以冻地为主,不含"砂钉"鸡血石上的红色按形态可分为片红、条红、斑红、点点、团红等数种。红色的凝结程度越高,分布越集中,占据面积越大越好,石头的身价也就越高。有的鸡血石的质地与血色天然成趣,令人激动,惹人喜爱,于是人们便为它贯以漂亮的名字:比如,石头或印章的外表全部被鸡血所覆盖的,被称为"大红袍";印章的顶部有红色,身体部分的石质通透似肉冻的,被称为"鹤顶红";石头上有红、黑、白(或黄)三种颜色相伴而生的,因为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的脸谱相契合,所以被称为"刘、关、张"或"桃园三结义"。另外还有周带红、满点红、多彩红等等,都是观赏与收藏的佳品。

鸡血石主要产于浙江省昌化地区和内蒙古的巴林右旗。巴林右旗盛产巴林石。巴林石的质地温润,色泽丰富,适合篆刻雕刻,是很好的印章石,也是观赏石中的佼佼者。巴林石分为鸡血石类,冻石类和彩石类。矿物成分主要为:地开石、高岭石、辰砂等。一块好的鸡血石,石质纯净,血色鲜艳夺目,地子与血能够彼此地呼应。鸡血石按照血色分,有鲜红、大红、暗红等等。按照形态分有片红、条红、斑红等数种。总的来说血色凝结程度越高,分布越集中,占据面积较大的鸡血石,质量也就越高。

昌化鸡血石

成份与特征

昌化鸡血石是中国特有的名贵石种,具有艳丽鲜红如鸡血般的色彩和亮鸡血石

晶如美玉般的光泽,被誉为“国宝”而驰名中外,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

清乾隆年所修《浙江通志》曾记载:“昌化县产图章石,红点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近则罕得矣。”鸡血石形成于晚侏罗纪(约一亿年前)流纹凝灰岩中,是朱砂(硫化汞HgS)在高岭石(Ko)与地开石(Di)之间不断渗染而成,摩氏硬度为2~3 ,比重为266~29 ,其成份为AI2(Si4O10)(OH)2。

在评选中国国石中,昌化鸡血石具备了“四性”:独有性——据我国地质部门的调查和各国地质文献的记载,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均无此类矿产发现;奇特性——形、色即奇异,又特别,十分罕见;观赏性——形、色、纹理及质地美丽无比,百玩难舍,从中获益;文化性——在传统文化中有一席之地,皇帝宠爱,布衣珍惜。

品种划分

昌化鸡血石分为冻地、软地、刚地和硬地四大类。

冻地鸡血石:主要成分是辰砂与地开石、高岭石组成的天然集合体,包括玻璃冻、羊脂冻、牛角冻、桃花冻等,微透明或半透明,通常硬度在2、3级左右。

软地鸡血石:主要成分是辰砂与地开石、高岭石,有一定蜡状光泽,不透明或部分微透明。硬度在2至4级之间的鸡血石。

刚地鸡血石:是高岭石、明矾石岩经后期硅化的产物,硬度在4到7级之间。

硬地鸡血石:是成矿过程中硅化作用的产物,地质学名为辰砂硅化凝灰岩或含辰砂硅质岩,主要成份是SiO2(二氧化硅),其硬度大于7级。

昌化鸡血石的品质是血和地,血色为鲜红、深红、正红、紫红等,鸡血的形状有块红、条红、星红、霞红等,并能达到鲜、凝、厚为佳,深沉有厚度,深透石中,有集结或鸡血石斑布均衡为佳。除此之外,昌化鸡血石石质中,还具有“细、红、润、腻、温、凝”之六德。

内蒙古自治区古多伦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21公里。

[地质]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2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 15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 、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 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全区高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534%,山地占 209%,丘陵占164%,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

[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 ,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 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16℃。年总降水量50~450毫米,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额济纳旗为37毫米。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l2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 200毫米,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 毫米以上。内蒙古日照充足 ,光能资源非常丰富, 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 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 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 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水文]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l000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全区地表水资源为671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地下水资源为300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9%。扣除重复水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18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l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44l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人均占有水量8420立方米,为全区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 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用部分过境水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地表水] 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地表年径流量约291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78%;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22%。由于河川径流受大气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年径流量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区水量富而有余,而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同时,河川径流年内分布 不均,年际间变化比较大。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区径流量的60~80% 。历年间径流量大小不匀,相差很大。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东部林区各河流为4~12;中部各河流为6~22;西部地区各河流高达26以上。此外,从区外流入自治区境内的河川径流量有3306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入境的平均年径流量315亿立方米,额济纳河84 亿立方米。

[地下水]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平均资源量为25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13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44%。其中河川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l%。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72亿立方米,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后,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的56%。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大气降水、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平原多、山丘区少和内陆河流域更少的特点。自治区平原区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后的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在59~6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山丘区地下水平均水资源模数的22~27倍。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只是在内陆闭合盆地的平原或沟谷洼地,地下水才比较富集。全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不同,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区;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区;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区;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区;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区;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区;西部荒漠内陆水系地区。

[土壤]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在9个土纲中,以钙层土分布最少。内蒙古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植被] 内蒙古境内植被由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较丰富,已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351种,分属于133科,720属。其中引进栽培的有184种,野生植物有2 167种(种子植物2106种,蕨类植物61种)。植物种类分布不均衡,山区植物最丰富。东部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中部阴山山脉及西部贺兰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泽植物。高平原和平原地区以草原与荒漠旱生型植物为主,含有少数的草甸植物与盐生植物。内蒙古境内草原植被由东北的松辽平原,经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内蒙古高原到阴山山脉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伊克昭盟西部、巴彦淖尔盟西部和阿拉善盟。主要由小半灌木盐柴类和矮灌木类组成,共有种子植物1000多种。植物种类虽不丰富,但地方特有种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

湛蓝的天,洁白的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星星点点的蒙古包点缀其中。这就是世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内蒙古大草原。

在内蒙古,你可以零距离接触草原民族,体验草原文化,感受民族风情。在这个成吉思汗曾驰骋过的地方,还有更多令人神往的古老传说,以及许许多多神秘的地方。

欧洲人的“东方神话”——元上都

七百多年前,蒙古贵族在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座都城,它就是后来的元朝陪都——元上都。几经扩建,元上都逐渐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每年从初夏到深秋,元朝皇帝都来此消暑、狩猎、处理政务,前来朝觐的各国使节、王公大臣、巨商大贾云集上都,使其成为一个影响亚、欧两大洲的国际性大都会。马可·波罗父子就曾在这里受到忽必烈的召见。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的宫殿设计精巧,装饰豪华,令人叹为观止。该宫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间里都镀了金,装饰得富丽堂皇。”元上都也因此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神话”。

中原汉文化、北方蒙古族文化,在这里做到了完美结合。汉人设计的这座都城,布局合理、选址绝佳、守备设计合理。一个专门研究元上都遗址的专家称,它在总体布局上即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又考虑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点,是富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市。

罕见的冰川石林

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时候,岩浆活动、冰川运动以及自然风蚀,最终就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克什克腾旗的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

还没看够银白色的白桦树和杂花片片的草地构成的景色,平坦的草地上就突然巍峨高耸起许多石柱。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独柱擎天。卧驼、箭石、拴马柱、秀女望月,天然造化加上后人的想象,便成了种种独特景观。

这里的石林通体为坚硬的花岗岩石,远看恰似千层饼。石林顶部有冰臼分布,这在海内外尚属首次发现。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同时,它也已成为研究古地质和古地貌变迁难得的科研资料。

因为人迹稀少,森林面积大,这里的人说,他们现在还能经常看到野生的狍子、黄羊、鹿、狼。雨后,在树林中采摘蘑菇,或者寻找野鹿角也是很有情趣的事。话音末了,当地人指着远出的一片片山脉说,那边就是著名的大兴安岭。

成吉思汗的“天赐之石”

巴林石是巴林右旗的特产,质地纯净而湿润,色泽丰富而艳丽,被称为“中国四大印石”之一。其中,巴林鸡血石算的上是其中的极品,质地温润坚实,石上“血迹”斑斑,聚散有致,光彩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它更是难得的欣赏、雕刻、收藏用石。

相传,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的庆功宴上,属下献上一只巴林石碗,大汗用它盛满美酒,频频举杯,不住地称赞,“天赐之石!”。

如果有兴致,在内蒙古,你还可以沙漠悠闲乘驼,也可以草原纵情奔马。内蒙古大草原没有都市的喧嚣,有的只是草原的辽阔和些许安详。

这里还有太多关于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更有许多值得人们留恋的地方

  仅凭不好判断,看看鸡血石真伪鉴别:

  鸡血石鲜艳美丽,质地温润剔透,实实在在地吸引了人们的注目,其矿石产状在全球更是独树一帜。笔者参阅相关资料、实物观察而作了本文,藉以抛砖引玉,促使更多的人对鸡血石进行研究与鉴别。鸡血石的鉴定特征有一定规律可循,只要多看多比较并参阅相关研究资料,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具备鉴别鸡血石的能力。

  鸡血石的仿制和处理工艺日渐复杂,相比以往现在是多道工序;从原材料的选取上完全用天然的材料,如利用青田石、寿山石等与鸡血石“地”矿物成分相同的“原石”作基底,同时用辰砂粉末或辰砂晶体来粘补,在外观上和测试数据上几乎与天然鸡血石一样。另外,由于辰砂分布于裂隙,与真正的“血”的分布非常相似,辰砂强的光泽(金刚光泽)与天然鸡血石的血区别不大,所以有较大的欺骗性;色上加色也给鉴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常规的测试数据可以缩小鉴定的范围,但宝石显微镜是鉴定鸡血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放大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天然鸡血石的“血”在形态和分布特点上是人工手段难以模仿的。

  红外光谱仪在使用时需要有效结合显微镜来选取合适的测试部位,如仿鸡血石薄的有机涂覆层采用漫反射法直接测试,由于底下地开石的红外峰位强度高于有机峰,因此会测试不到有机涂层。

  鸡血石优化处理鉴别

  随着人们的需求日益增加, 优质鸡血石原料供不应求, 因此, 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优化处理品和仿制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处理方法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粘合或拼合。利用胶粘剂将破碎的、一定大小的鸡血石粘合起来,然后抛光或雕刻。半透明的胶沿裂隙分布,与鸡血石的“活肋”非常相似, 有时沿胶合面雕刻成一定的花纹,使胶合面难以发现, 具有较大的欺骗性。

  第二类:添补法,对局部破损的鸡血石 利用胶粘剂进行添补, 然后再抛光或雕刻, 常见于印章中, 具体可分为 3 种情况:(1)只利用无色胶粘剂修补;(2) 将胶粘剂和鸡血石“地”的原料粉末搅拌均匀后再修补;(3)将胶粘剂与辰砂粉末或辰砂晶体搅拌均匀后再修补, 这一类具有较大的欺骗性,由于加入的辰砂与天然鸡血石非常相似,较难发现。

  第三类::涂抹覆盖法。当鸡血石的“血”量少或颜色不鲜艳时, 常用辰砂或红色颜料涂抹,然后用蜡或透明树脂覆盖, 使之成为“质量上乘”的鸡血石。

  第四类::“再造”,对于块度较小的鸡血石原料, 可以将其粉碎后 用胶粘剂、辰砂( 或 红色颜料) 在常压或一定压力下成形。由于利用了鸡血石的 原料并掺入了辰砂, 在用 X 射线 衍射 法测定“地”时,与天然鸡血石相同。此外, 还有贴片法、液浸法等市场上的鸡血石仿制品可分为两类:(1) 利用与鸡血石外观相似的观赏石, 如青田石、寿山石等, 在整个表面或局部涂附辰砂或红色颜料, 仿冒鸡血石;(2) 利用与鸡血石硬度相似的材料粉末, 如萤石、叶腊石、滑石等与辰砂或红色颜料粘结成形, 仿冒鸡血石。

  鸡血石产地鉴别

  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品质也是最好的。此外,还有内蒙古赤峰巴林鸡血石,以上两个地区的鸡血石有收藏价值。

鉴别鸡血石,首先需要看“血”的红色,以鲜、凝、厚为佳。此外,鸡血 石的地张也是鸡血石的鉴别的一个重要依据。

什么是鸡血石的地张?鸡血石的地张就是红色染在什么样的石头上。鸡血石的地张以纯净、半透明、色泽鲜明者为上品。对于鸡血石的鉴别来说,天然 的鸡血石的“血色”波光流溢,鲜红灵动,而假的鸡血僵硬呆板。

扩展资料:

鸡血石的等级区分:

看颜色

鸡血石的颜色大致可分为鲜红、大红和暗红。其中鲜红为上品,大红次之,暗红最差。

2看血形

鸡血石的血形依次可以分为块血、条血、云雾血及点血等。通常来说,血形有独特地方的鸡血石,常常会因其独特而使鸡血石价值倍增。

3看血量

血量是指鸡血石鸡血部分与成品石质的百分比。大于30%者即为高档品,大于50%者为珍品,大于70%者则为绝品,但如血色不美,或底质不佳,则其档次仍要大幅下跌。

参考资料:

:鸡血石

没上手,具体不太好说。按所说情况,估计克价在大几十。

鸡血石是我国特有的宝玉石,以浙江昌化产量最大,所以也叫昌化鸡血石。后来在内蒙巴林也发现了大量的鸡血石,大大丰富了我国鸡血石内容。

鸡血石鲜红如鸡血、晶莹如美玉,是我国特有的宝石,以“国宝”之誉驰名中外。

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辰砂,高岭石等,辰砂在长期的地理作用下,逐渐渗入高岭石、叶腊石

或者地开石后而形成的石材。因辰砂色泽艳丽,红色如鸡血,故名鸡血石。

鸡血石的品质以血色的浓艳度和血量的多少及血形的状态、聚散、厚薄等来决定。血量少于10%者为一般,小于30%者为中档,大于50%者为珍品,70%以上者十分珍贵难得,称谓“大红袍”,全血或六面血为极品。

鸡血石硬度不高,所以常当作印章和工艺雕刻品材料。

鸡血石产量少,所以价值较数高,现顶级质地的价格每克可达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904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